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分析常考的几种修辞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分析常考的几种修辞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照、反复、设咨询、反咨询、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明白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明白并掌握常见的修辞办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挑选题,包括一种或多种办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不清晰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咨询与反咨询的区不,排比与反复的区不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明白、分析、推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举行明白,别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味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办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咨询、反咨询等八种,教材中常浮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明白其要点。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修辞知识点 --初中频道--中国教育在线1、比喻:依照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讲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讲、帮助人深入明白。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不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浮现像、似的、好似、如、宛(犹)如、好比、浮现暗喻甲是乙浮现是、成为浮现借喻甲代乙别浮现无浮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017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整合汇编)

2017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整合汇编)本文是关于2017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整合汇编),感谢您的阅读!复习是为了大家在考场上更自如的发挥,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都有哪些备考知识点,特梳理出中考语文考点复习,中考你准备好了吗?【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的阅读一直是考生们头疼的问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们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古诗文】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大致分为:一、品味炼字类[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总结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篇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文的基本句式:–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一般在句首;–动宾句:由动词和宾语构成,动词在句首,宾语在句末;–宾补句:由动词和宾语补足语构成;–独立结构句:即没有谓语动词的句子;–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分句构成。
2.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方法:–对仗:修辞手法的一种,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比喻:通过运用类比的手法,使词句更加形象生动;–夸张: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来表达强调和疑问的语气;–排比:通过并列运用一系列的词语或短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3.文言文的词语辨析:–以《红楼梦》为例:•挥泪和拭泪:挥泪表示辞别时留泪,拭泪表示擦拭泪水;•蛾眉和豪杰:蛾眉表示眉目美好,豪杰表示英勇有为;•珠泪和汗珠:珠泪表示眼泪如珠,汗珠表示汗水如珠;•流觞和凤冠:流觞表示把酒敬人,凤冠表示凤毛麟角。
二、现代文知识点1.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和特征;–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2.对比文体和议论文体的特点:–对比文体:通过对比揭示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思想感情的变化;–议论文体: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3.语言表达的技巧:–比喻:通过类比的方式,使语言更具形象生动;–排比:通过并列运用一系列的词语或短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修辞:通过运用修辞技巧,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来表达强调和疑问的语气。
4.作文的基本要求:–规范的语言表达;–准确的语法和拼写;–逻辑严密的结构;–生动有力的描写。
三、阅读理解知识点1.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细节理解题:通过关键词的查找,找到与题目相符的细节;–主旨大意题:通过理解全文的内容,找到文章的主旨;–推理判断题: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推理能力得出结论;–语篇填空题: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
2017中考语文知识手册

目录初中语文中考基础知识 (1拼音 (1一、易读错词语汇总 (1二、初中易读错成语精选 (3字形 (5成语 (6一、初中成语、熟语精选 (6二、初中误用频率高的成语精选 (10 古诗词鉴赏知识归纳 (13一、古诗词思想情感归纳 (13二、古诗词的意象归纳 (15三、哲理句归纳 (18初中文言文专题知识 (20一、通假字归纳 (20二、一词多义归纳 (23三、古今异义归纳 (42四、文言虚词归纳 (51初中英语中考基础知识 (54高频词汇 (54A-G (54H-N (63O-T (68U-Z (76高频语法 (79冠词 (79名词 (79代词 (80动词 (81数词 (83形容词与副词 (84 介词 (85连词 (87感叹句 (87宾语从句 (88定语从句 (88状语从句 (88书面表达常用词汇及句型 (901.提建议 (902.表示喜欢和感兴趣 (903.努力做 (914.打算做....../ 计划做.. (915.表示想/希望 (916.常用单词、短语 (917.常用句型 (92初中政治中考基础知识 (93专题一珍爱生命保护自己学做生活的主人 (93一、珍爱生命 (93二、保护自己 (94专题二知法用法自立自强学过安全的生活 (97一、走进法律,了解法律 (97二、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100专题三友好往来享受网络做诚信的公民 (104 一、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104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105三、诚信做人到永远 (107专题四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崇尚社会公正 (110一、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10二、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112三、我国公民要积极履行义务 (113四、我们崇尚社会公正 (115专题五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认识发展战略 (119一、认清基本国情 (119二、了解基本国策 (126三、认识发展战略 (129专题六参与政治生活关注经济发展积极融入社会 (133一、参与政治生活 (133二、关注经济发展 (138专题七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 (141一、弘扬中华文化 (141二、培育民族精神 (142三、建设精神文明 (144专题八学会承担责任树立共同理想选择希望人生 (148一、学会承担责任 (148二、树立共同理想 (152三、选择希望人生 (154初中语文中考基础知识拼音一、易读错词语汇总【啜泣】chuò【缀连】zhuì【收敛】liǎn 【迸溅】bènɡ【伫立】zhù【倔强】juéjiàng【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窃】pá【堕落】duò【雏形】chú【丰硕】shuò【禀告】bǐnɡ【执著】zhuó【鞭策】cè【奢望】shē【蹂躏】róulìn【呵责】hē【酝酿】niànɡ【黄晕】yùn 【贮蓄】zhù【澄清】chénɡ【匍匐】púfú【澹澹】dàn 【栖息】qī【归泊】bó【枯涸】hé【清洌】liè【骸骨】hái【潜行】qián 【峰峦】luán【预兆】zhào 【崩塌】tā【狩猎】shòu【哀号】háo【喑哑】yīn 【篡夺】cuàn 【劫掠】jiélüè【蓓蕾】léi【嫌恶】wù【憔悴】qiáocuì【瑟缩】sè【虐杀】nüè【戏谑】xuè【攥】zuàn【逮住】dǎi 【逮捕】dài【树杈】chà【霎时】shà【刹那】chà【菡萏】hàndàn【匿笑】nì【攲斜】qī【荫蔽】yīn【荫庇】yìn【称职】chèn 【滑稽】jī【头衔】xián【哞哞】mōu【潺潺】chán 【眨巴】zhǎ ba【痒酥酥】sū【攒动】cuán【拗断】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脑髓】suǐ【书塾】shú【蝉蜕】tuì【骊歌】lí【花圃】pǔ【讪笑】shàn【嫉妒】jí【澎湃】pài【屏障】píng 【哺育】bǔ【郝叟】hǎosǒu 【哽咽】gěngyè【祈求】qí【炽痛】chì【嗥鸣】háo【怪诞】dàn【亘古】gèn 【默契】qì【田垄】lǒng 【蚱蜢】zhàměng【污秽】huì1【彷徨】páng huáng【鲜为人知】xiǎn【赫然】hè【重荷】hè【畸形】jī【颚骨】è【绥靖】suí jìng【阻遏】è【提防】dī【蹿】cuān【疟疾】nüè jí【疟子】yào【寒噤】jìn【仄歪】zè【转弯抹角】mò【拂晓】fú【瓦砾】lì【地窖】jiào【颤巍巍】chàn wēi【赃物】zāng【箱箧】qiè【珐琅】fà láng【荒谬】miù【杀戮】lù【疮疤】chuāng bā【诘问】jié wèn 【诘难】jiénàn【掳】lǔ【交卸】xiè【奔丧】bēn sāng【狼藉】jí【慰藉】jiè【簌簌】sù【飞漱】shù【蹒跚】pán shān【颓唐】tuí【凹凼】āo dàng【尴尬】gān gà【揩】kāi【阴翳】yì【伛偻】yǔ lǚ【佝偻】gōu lóu【骷髅】kū lóu【塌败】tā【滞笨】zhì【愧怍】zuò【克扣】kè【接济】jì【呵斥】hē chì【唏嘘】xī xū【噩耗】è hào【稀罕】han【伎俩】jì liǎng【颠沛】diān pèi【文绉绉】zhòu【吊唁】yàn【驻足】zhù【轩榭】xuān xiè【镂空】lòu【告罄】qìng【推崇】chóng【蟠龙】pán【金銮殿】luán【鳌头】áo【伧俗】cāng 【萌发】méng【囊】náng【繁衍】yǎn【胚胎】pēi【蟾蜍】chán chú【脊椎】jǐ【两栖】qī【褶皱】zhě【追溯】sù【藩篱】fān【归咎】jiù【吟咏】yín yǒng【绮丽】qǐ【绯红】fēi【不逊】xùn【黝黑】yǒu【轩昂】xuān【侏儒】zhū rú【犀利】xī【锃亮】zèng【甲胄】zhòu【一绺】liǔ【刀鞘】qiào【搓捻】cuō niǎn【迁徙】xǐ【觅食】mì【小憩】qì【朔方】shuò【雪霁】jì【睥睨】pì nì【污秽】huì【脚镣】liào【稽首】qǐ【鞭挞】biān tà【罪孽】niè2【驰骋】chěng【旸谷】yáng【姮娥】héng é【胆怯】qiè【执拗】niù【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酷肖】xiào 【蓬蒿】péng hāo【咫尺】zhǐ【和煦】xù【媲美】pì【挑衅】tiǎo xìn【门楣】méi【苋菜】xiàn【囿】yòu 【招徕】lái【铁铉】xuàn【饽饽】bō bo【抠门】kōu 【合辙押韵】zhé【家醅】pēi【发怵】chù【玄虚】xuán 【妖娆】ráo【风骚】sāo【田圃】pǔ【喧嚷】xuān 【襁褓】qiǎnɡ bǎo【旁骛】wù【亵渎】xiè dú【陨落】yǔn 【睿智】ruì【谀词】yú【恣睢】zì suī【扶掖】yè【栈桥】zhàn【拮据】jié jū【发窘】jiǒng【汲取】jí【藻饰】zǎo shì【狡黠】xiá【庖代】páo【打鼾】hān 【诓骗】kuāng【逞辩】chěng【勾当】gòu dàng【怄气】òu 【谮害】zèn【腆着】tiǎn【怔怔】zhèng【瞰望】kàn 【荇藻】xìng zǎo【干瘪】biě【簇新】cù【虔信】qián 【羼头】chàn【孱弱】chán ruò【颓唐】tuí【擀面】gǎn【窒息】zhì【巉岩】chán【骸骨】hái【倒坍】tān 【瘠薄】jí bó【沉湎】miǎn【瞻望】zhān【攫取】jué【臆测】yìcè【恻隐】cè二、初中易读错成语精选【瘦骨嶙峋】xún【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浆】qiónɡ【盘虬卧龙】qiú【可望不可即】jí【沉甸甸】diàn【繁弦急管】xián【玲珑剔透】tī【险象迭生】dié【猝然长逝】cù【抖擞精神】dǒu sǒu【芊芊细草】qiān 【窸窣作响】xī sū【碧瓦飞甍】méng【苦心孤诣】yì【骇人听闻】hài【莽莽榛榛】mǎng zhēn【随声附和】hè【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九曲连环】qū【回环曲折】qū【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g【一拍即合】jí【义愤填膺】yīng 【戛然而止】jiá【参差不齐】cēn cī【本色当行】háng 【叱咤风云】chì zhà【浑身解数】xiè【毛骨悚然】sǒng 【怏怏不乐】yàng【忧心忡忡】chōng【鲁莽大胆】mǎng 【孜孜不倦】zī【面面相觑】qù【锐不可当】dāng 【人才济济】jǐ【连声诺诺】nuò【惟妙惟肖】xiào 【风雪载途】zài【无动于衷】zhōng【日薄西山】bó【气息奄奄】yǎn【抑扬顿挫】cuò【深恶痛疾】wù【藏污纳垢】gòu【颔首低眉】hàn【广袤无垠】mào 【意趣盎然】àng【花团锦簇】cù【期期艾艾】ài 【长吁短叹】xū【囊萤映雪】náng yíng【相形见绌】chù【草长莺飞】zhǎng【看风使舵】duò【弥留之际】mí【媚上欺下】mèi【恪尽职守】kè【重蹈覆辙】zhé【气吞斗牛】dǒu【一抔黄土】póu【怒不可遏】è【味同嚼蜡】jiáo【咬文嚼字】jiáo【吹毛求疵】cī【豁然贯通】huò【唯唯连声】wěi wěi【断壁残垣】yuán 【如坐针毡】zhān【周道如砥】dǐ【袅袅烟云】niǎo 【鳞次栉比】zhì【硕果累累】léi léi【罪行累累】lěi lěi 【强聒不舍】qiánɡ ɡuō bù shě【廓然无累】kuò rán wú lěi 【引颈受戮】yǐn jǐng shòu lù【遍稽群籍】biàn jī qún jí字形一、初中常见错别字精选莫明其妙【名】不加思索【假】费寝忘食【废】再接再励【厉】变本加利【厉】掩旗息鼓【偃】别出新裁【心】谈笑风声【生】流光溢采【彩】沤心沥血【呕】不言而谕【喻】大相经庭【径】不醒人事【省】坚苦朴素【艰】锐不可挡【当】粗制烂造【滥】神态安祥【详】清冽可鉴【洌】默守成规【墨】张灯接彩【结】仰扬顿挫【抑】甜言密语【蜜】绿树成阴【荫】反应情况【映】两全齐美【其】打架斗欧【殴】不可思意【议】鬼鬼崇崇【祟】抑扬钝挫【顿】不知所错【措】改斜归正【邪】错落有志【致】无精打彩【采】沓无消息【杳】秉独夜谈【烛】痛心疾手【首】白壁微瑕【璧】卑躬屈漆【膝】互相推委【诿】关怀倍至【备】如法泡制【炮】英雄倍出【辈】佳宾满堂【嘉】巧装打扮【乔】一张一驰【弛】病入膏盲【肓】黄梁美梦【粱】好高鹜远【骛】迫不急待【及】陈词烂调【滥】趁心如意【称】语无论次【伦】相形见拙【绌】直接了当【截】毛骨耸然【悚】名列前矛【茅】手屈一指【首】丰功伟迹【绩】残无人道【惨】挺而走险【铤】殉私舞弊【徇】心旷神移【怡】声色俱历【厉】天翻地复【覆】声名狼籍【藉】穿流不息【川】一愁莫展【筹】批发另售【零】因地治宜【制】出类拔翠【萃】破斧沉舟【釜】挑拔离间【拨】记忆尤新【犹】仗义直言【执】貌和神离【合】汗流夹背【浃】鞠躬尽粹【瘁】悔人不倦【诲】珠连璧合【联】原驰腊象【蜡】成语一、初中成语、熟语精选【暗送秋波】既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别人传递消息。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大全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故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脚: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孩子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人品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伙儿: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制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赞扬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所以被尊为“诗圣”,有闻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不”:《新婚不》、《垂老不》、《无家不》。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伙儿: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讲集,作者是清代闻名小讲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情况。
语文知识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完全手册(四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春酒》的作者是琦君,台湾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
本文选自《琦君散文》。
第20课俗世奇人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ān擅shàn长蘸zhàn阔绰chuò撂liào怵chù抠kōu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俗世奇人》的作者是冯骥才,当代作家。
第21课与朱元思书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顺,随。
(3)一百许里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4)直视无碍碍:阻碍。
(5)负势竞上负:凭借,凭依。
(6)互相轩邈轩:高。
邈:远。
(7)望峰息心息:平息。
(8)经纶事务者经纶:筹划。
(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10)疏条交映映:掩映。
点拨:要善于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解释为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解释为返回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017中考语文考点总结

2017中考语文考点总结一、诗词鉴赏在2017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诗词鉴赏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出现。
接下来我们将对2017年中考的诗词鉴赏考点进行总结。
首先,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十分重要。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对古诗词的作者、朝代以及作品内容的问题。
因此,考生要掌握古代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等。
其次,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也是考试中要求的一项能力。
通过诗词的韵律、意象等等方面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试中,会出现对古诗词的意境的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所用的意象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再次,对于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意境,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对于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也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回答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最后,注重诗词鉴赏的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备考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古代诗词来提高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检验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作为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经常出现在中考中。
接下来我们将对2017年中考的阅读理解考点进行总结。
首先,阅读理解考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非课文的理解。
对于课文的理解,是考生在中考中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仔细阅读和理解,考生可以根据问题准确地回答问题。
而对于非课文的理解,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题目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其次,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常会出现对文章结构和组织方式的问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再次,对于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经常会出现对关键词和关键句的问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来理解关键词和关键句的含义,从而准确地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在2017中考中,我们还是可以掌握一些语文答题的技巧,来帮助我们在考试时灵活运用,拿到不错的分数。
那么中考语文哪些知识点比较重要,又有哪些答题方法比较好呢?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语文知识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答题方法归类: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