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一 )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2015年9月修订《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140020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实验指导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参考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总学时:52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适应专业:预防医学本科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属形态学,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实验教学必须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先进教学观念,注意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设《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的目的:1.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和观察,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加深和扩充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对各种组织切片、模型、电镜照片和实物标本的观察,达到能正确辨认正常人体的组织和主要器官,学会辨认方法。

熟悉人体发生的基本过程和一些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3.通过各种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做作业,进行本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例如显微镜的使用,用文字或绘图学会准确.系统地描述观察的对象。

4.通过实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耐心细致的科学素质。

本实验的基本要求:1.实验前对照教学进度表,做好每次实验课前的预习,以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具体内容,并针对实验内容复习相关的理论课内容。

2.实验课应带教科书.实验指导、教学进度表、作业本、绘图铅笔(普通HB铅笔和红蓝铅笔)、橡皮擦和直尺等。

3.实验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好带教老师的课前交待,对照实验指导进行观察和思考。

及时参考教科书中的有关插图。

观察示教片时不得随意移动示教片,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观察。

4.认真做作业,按时完成。

5.不迟到早退,实验时,不得任意离开实验室。

爱护公物,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

三、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技能考核:切片观察及胚胎模型观察。

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 结缔组织
3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间充质的概念、间充质细胞的分化 能力、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种纤维的结构和功能、 基质的成分和功能,熟悉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了解 3 种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脂肪组织的基本结构、黄色和棕色脂肪组织 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网状组织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光 镜与电镜结构及其功能,难点是分子筛、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部分: 一、疏松结缔组织 (一)细胞 1、成纤维细胞 2、巨噬细胞 3、浆细胞 4、肥大细胞 5、脂肪细胞 6、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 7、白细胞 (二)纤维 1、胶原纤维 2、弹性纤维 3、网状纤维 (三)基质 1、蛋白聚糖 2、纤维粘连蛋白 3、组织液 二、致密结缔组织 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3、弹性组织 三、脂肪组织 1、黄色脂肪组织 2、棕色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实验部分: 一、观察标本 (一)疏松结缔组织 1、肉眼观察 2、低倍镜观察 3、高倍镜观察 4、高倍镜下绘图 (二)疏松结缔组织铺片 1、低倍镜观察
基础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课程编号:X710535 学时:46 学分:2.0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小四号黑体) 课程的地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两门有密切内在联系的学科,为医学基础学
1
织培养技术。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部分: 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二、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 1、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与细胞、组织概念的提出 2、细胞学说的提出和组织学的建立 3、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超微结构的发现 4、当代组织学 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1、对组织学内容的审视角度 2、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3、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组织学技术简介 (一)光镜技术 (二)电镜技术 1、透射电镜术 2、扫描电镜术 (三)组织化学技术 1、一般组织化学术 2、免疫组织化学术 3、原位杂交术 (四)图像分析技术 (五)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 实验部分: 一、学生实验守则 二、正确使用显微镜 三、观察显微镜标本的注意事项 四、镜下绘图要求 五、石蜡切片和 HE 染色标本制作方法简介

组胚教学大纲(8年制,第7版)

组胚教学大纲(8年制,第7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目录前言第14章消化管第1章组织学绪论第15章消化腺第2章上皮组织第16章呼吸系统第3章结缔组织第17章泌尿系统第4章血液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5章软骨和骨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6章肌组织第20章胚胎学绪论第7章神经组织第21章胚胎发生总论第8章神经系统第22章颜面和四肢的发生第9章眼和耳第23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10章循环系统第24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11章皮肤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第12章免疫系统第26章神经系统、眼和耳的发生第13章内分泌系统前言本大纲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版)》为依据,规定了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学科的教学要求。

由于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级临床医生,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十分基础的学科,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特别是病理学、生理学、产科学)最有用的知识。

按照这一原则,本大纲将教科书内容分为三级:1.掌握。

是课堂上主要讲授、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2.熟悉。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在考试的范围内。

3.了解。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应当浏览的内容(包括插入框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

在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中,如教师未于课堂讲授,则学生必须自学。

此外,教师可酌情讲授学科的新进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取精华;要注意培养对组织形态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本学科为80学时,理论课与实习课学时比约为5:4。

理论课通过教师讲课、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实习课通过观察标本,观看幻灯片、录相片等方式进行。

第1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学习方法的要点。

熟悉: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原理和主要过程,HE染色,PAS反应。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课纲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名称: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课程种类: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讲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放射医学、医事法学、信息管理、口腔医学、生物工程、护理学)开设学期:第 2 学期课程学时:总学时 90(理论 50/ 实验 40)课程学分: 5 学分采用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第一版社2008 年执笔人:李树蕾(副教授)审查人:周莉(教授)编写单位:组织学与胚胎学系编写日期: 2010 年 9 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并理解与其功能的关系;熟习人体胚胎发生过程,理解临床所出现的常有畸形。

本课程经过设置一部分自学内容,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对科学热门问题的讲堂议论和达成综述,训练学生独立思虑和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经过专题讲座,使学生提早接触临床,宽阔视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此后学习临床及各有关专业确立坚固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派序号教课内容教课方法理论学时1组织学绪论PPT讲堂解说、板书22细胞PPT讲堂解说、板书23上皮组织PPT讲堂解说、板书24结缔组织PPT讲堂解说、板书25血液和血发生PPT讲堂解说、板书26软骨与骨PPT讲堂解说、板书27肌组织PPT讲堂解说、板书28神经组织PPT讲堂解说、板书29循环系统自学110形态学学习方法讲座PPT讲堂解说111免疫系统PPT讲堂解说、板书212内分泌系统PPT讲堂解说、板书213消化管PPT讲堂解说、板书214消化腺PPT讲堂解说、板书215呼吸系统PPT讲堂解说、板书216泌尿系统PPT讲堂解说、板书217皮肤自学118组织工程研究讲座PPT 讲堂解说119眼和耳PPT讲堂解说、板书220男性生殖系统自学221女性生殖系统PPT讲堂解说、板书222自主学习(复习)自学223胚胎学总论PPT讲堂解说、板书424颜面、颈及四肢的发生PPT讲堂解说、板书1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发生PPT讲堂解说、板书1 25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发生PPT讲堂解说、板书226循环系统的发生PPT讲堂解说、板书2总计50组织学绪论( 2 学时)Introduction to histology【目的要求】熟习: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一)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一)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一)第一章组织学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石蜡切片技术及HE染色基本原理。

熟悉:其他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了解:组织学研究内容和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

【教学难点】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原位杂交和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讲授) 1.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及简史。

2.组织的组成(细胞与细胞间质)及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组织学的常用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H.E染色石蜡切片技术与超薄切片技术基本原理,冰冻切片)。

2.电镜技术(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

3.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5.原位杂交和组织培养技术。

6.形态学定量研究技术。

三、组织学学习方法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第二章上皮组织【目的要求】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熟悉: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基膜的位置、光镜、电镜结构和功能。

了解: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教学难点】上皮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教学内容】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上皮组织的组成、分布、结构特点、功能及分类。

二、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1.被覆上皮的特征和分类原则。

2.几种被覆上皮的形态、分布与主要功能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层、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移行上皮。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2.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结构特点与功能。

3.上皮细胞基层面的结构: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

四、腺上皮和腺1.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2.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一般特点。

3.外分泌腺的分类: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组织学与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是研究人体微细构造及其发生发育的科学, 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遵照教学改革的精神和培养21世纪医学人才的需要,特制定了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主要以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为教材。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增补了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概念等内容,并对其它学科重复或交叉的内容作了相应的删减或调整。

尤其为配合发育生物学这门新边缘学科的创建与发展,适当地增加了胚胎课的学时与内容。

对理论课的内容,大纲提出了掌握和了解两级要求。

划横线的部分为重点内容。

理论课与实习课的学时数及时间分配参照附表。

绪论(0.5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并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

2.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常用技术及其发展史与新进展。

〔教学内容〕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重要性。

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原理。

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组织亲银性和嗜银性的含义。

涂片、铺片、磨片标本制备。

介绍几种新型显微镜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透射电镜的基本原理,电子密度高和电子密度低的含义。

扫描电镜的特点,冷冻蚀刻技术,超高压电镜及X-射线微区分析的应用。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一般组织化学(包括电镜细胞化学和电镜下观察),免疫细胞化学,荧光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的原理及其意义与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细胞与细胞化学定量术等。

〔实习内容〕(2学时)光镜标本:HE染色标本,银染标本,组织化学标本PAS反应,酸(碱)性磷酸酶,(或ATP酶)。

免疫细胞化学标本,(或原位杂交标本)。

电镜图像:透射电镜细胞结构,扫描电镜图像(红细胞或纤毛)。

冷冻蚀刻图像。

录像:Olympus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组织切片标本的制作过程与电镜技术。

细胞(0.5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概念,基本结构,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说明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II,III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II,III)课程号:50123630,5012372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1学时或34学时学分:3学分,2学分教学目的及要求: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院校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与机能关系的科学。

胚胎学则是研究人体结构发生的科学。

通过讲课、实验课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发生概况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达到辨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具备对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和绘图的初步能力。

为提高学生外文水平,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文词汇300左右,并列入考试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教学时数:临床五年、法医51学时,预防、卫生检验34学时。

大纲中除下划线_________的部分是了解的内容外,其余的部分都是要求同学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讲课和实验课的重点。

教材中的小字内容为参考内容。

插入框内容不要求掌握,目的在于启发思考、引起阅读兴趣、扩展知识范围。

教学内容:(见后面教学大纲内容部分)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7月第六版主要参考资料:《组织胚胎学试验指导》第一版四川民族出版社李永红主编《实用组织学彩色图谱》第一版、第二版四川大学出版社保天然廖德阳主编二、英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Basic Histology》6th, 7th , 9th , 10th Published by McGraw-HillBy L.C. Ju nqueira and J. Carneiro etc…《A Text book of histology》Published by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By SU Huici《Human embryology》 By WU Liangfang(1996 WCUMS)第一篇组织学第1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事件。

同时,本大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剖学和临床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组织学2.1 组织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组织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2.2 组织学的基本组织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3 器官与系统的组织学- 皮肤和皮层组织学- 神经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 呼吸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特点第三章:胚胎学3.1 胚胎学的基本概念- 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胚胎学的发展历程3.2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步骤- 胚胎内、外胚层的分化与发育3.3 重要胚胎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 呼吸系统的发育过程- 泌尿系统的发育过程- 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第四章:实验技能培养4.1 组织学实验技术- 组织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 光镜下的观察和记录4.2 胚胎学实验技术- 胚胎培养和观察方法- 胚胎的切片和染色技术第五章:应用与展望5.1 组织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与组织学的关系- 组织学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5.2 胚胎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受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胚胎移植和胚胎遗传筛查的进展5.3 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新进展-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前沿科技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同时,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将具备组织学和胚胎学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石蜡切片技术及HE染色基本原理。

熟悉:其他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了解:组织学研究内容和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

【教学难点】
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原位杂交和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内容】
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一般讲授)
1.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及简史。

2.组织的组成(细胞与细胞间质)及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组织学的常用研究技术
1.光镜技术(H.E染色石蜡切片技术与超薄切片技术基本原理,冰冻切片)。

2.电镜技术(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

3.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5.原位杂交和组织培养技术。

6.形态学定量研究技术。

三、组织学学习方法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第二章上皮组织
【目的要求】
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熟悉: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基膜的位置、光镜、电镜结构和功能。

了解: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上皮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教学内容】
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
上皮组织的组成、分布、结构特点、功能及分类。

二、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
1.被覆上皮的特征和分类原则。

2.几种被覆上皮的形态、分布与主要功能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层、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移行上皮。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1.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2.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结构特点与功能。

3.上皮细胞基层面的结构: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

四、腺上皮和腺
1.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2.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一般特点。

3.外分泌腺的分类: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

多细胞腺的分类。

(自学)
4.几种腺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分泌方式;局浆分泌、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

(自学)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第三章固有结缔组织
【目的要求】
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中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纤维的理化性质、染色特点和基质的组成。

熟悉: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分子筛,细胞形态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概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
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起源和分类。

二、固有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
1) 细胞成份: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纤维和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光镜与电镜结构及其功能;脂肪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其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概念,白细胞。

2) 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

3) 基质的组成、特性及功能,分子筛。

三、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和分布
四、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和分布
五、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和分布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第四章血液
【目的要求】
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正常值。

了解:骨髓的结构和血细胞的发生。

【教学难点】
有粒白细胞。

血细胞发生。

【教学内容】
一、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浆、血清与有形成分。

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正常值。

二、淋巴(自学)
三、血细胞的发生
1.胚胎和成体的造血部位。

2.红骨髓的结构和造血诱导微环境。

3.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4.血细胞发生的各阶段及其形态变化规律。

5.几种血细胞发生的过程。

(自学)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第五章软骨和骨
【目的要求】
掌握:骨组织和长骨的组织结构。

熟悉:骨发生的两种方式与骨骼生长的关系。

了解:软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三种软骨的特点与分布。

【教学难点】
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教学内容】
一、软骨
1.软骨组织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2.软骨膜的结构、功能及软骨的生长方式。

3.软骨的分类及三种软骨的特点与分布。

二、骨
1.骨组织的结构
1)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来源、形态、分布与功能。

2)骨基质:胶原纤维、基质。

骨板。

2.长骨的组织结构:
骨松质和骨密质中的骨板;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3.骨的发生和生长
1)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

2)骨发生的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3)长骨的进一步生长,骨的加长和增粗。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第六章肌组织
【目的要求】
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骨骼肌与心肌的超微结构及二者的不同点。

了解:平滑肌的超微结构。

【教学难点】
肌原纤维、肌节与粗、细肌丝
【教学内容】
一、肌组织的一般特征
二、骨骼肌
1.骨胳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2.骨胳肌纤维的电镜结构:肌原纤维、肌节与粗、细肌丝,横小管、肌质网、三联体。

3.骨骼肌的收缩机理
三、心肌光镜结构及电镜结构特点
四、平滑肌光镜结构及电镜结构特点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第七章神经组织
【目的要求】
掌握: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分类;神经纤维的结构与分类。

熟悉:胶质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了解:神经末梢分类、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突触,有髓神经纤维。

【教学内容】
一、概述
神经组织的组成。

二、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体、树突、轴突的光镜与电镜结构。

2.神经元的分类
按形态分类,按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分类,按结构分类。

3.突触
定义和分类。

化学性突触的光镜、电镜结构与功能。

三、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特点、分类、功能。

血—脑屏障。

四、神经纤维
1.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膜与髓鞘的形成及其超微结构。

2.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

3.神经的结构。

(小课讲授)
五、神经末梢
1.感觉神经末梢的结构与功能:游离感觉神经末梢;有被囊的感觉神经末梢。

2.运动神经末梢的结构:运动终板的分布、光镜及电镜结构。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第八章神经系统(自学)
第九章眼和耳(自学)
【目的要求】
掌握:角膜、视网膜的结构与功能;内耳膜迷路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眼睑的结构。

【教学难点】
内耳膜迷路的结构
【教学内容】
一、视觉器官(眼)
1.角膜的组织结构及其角膜透明的结构基础。

2. 房水形成与房水循环途径。

3. 虹膜的组织结构,瞳孔开大肌与括约肌的结构与功能。

4. 虹膜角膜角的结构特征。

5 .视网膜的四层细胞。

色素上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视杆与视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节细胞及米勒细胞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视网膜中央凹及视神经乳头的结构特征。

二、位听器官(耳)
1. 椭圆囊斑与球囊斑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2.壶腹嵴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 蜗管的结构和特征。

4.听弦与声波的共振作用。

5. 螺旋器的组织结构特征。

6.毛细胞、柱细胞及指细胞的结构特征及其相互排列关系。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第十章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及毛细血管的分类和功能;心壁的结构。

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了解:静脉、微循环、淋巴管系统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
【教学内容】
概述: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一、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的分布、光镜结构。

2.三种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

3.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

二、动脉
1.中动脉的组织结构。

2.大动脉与小动脉的结构特点。

三、静脉的结构特点
四、心脏
1.心脏壁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P细胞、移行细胞及束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分布。

3.微循环的组成。

五、淋巴管的结构与功能(自学)
思考题:见组织胚胎学《实验教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