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引发课题组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种子引发( Seeds trigger)是指某些植物和动物幼体的器官在一定条件下,由种子中储存的遗传物质所诱导而发育成为新个体的过程。

1、教学目标:种子引发的概念、条件及应用;种子引发的分类、作用;了解种子引发的意义。

2、重点难点:种子引发的概念、条件及应用;种子引发的分类、作用;了解种子引发的意义。

3、教学准备:电脑、种子图片、视频、小黑板。

4、教学过程: 5、情景导入:种子引发的原理1)、播放视频“蒲公英”引导同学们猜测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种子怎么会被分解?蒲公英种子可以发芽吗?教师演示:在玻璃瓶里装上水,将种子均匀地撒到水面上,轻轻地晃动水,让种子充分地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水面有许多小泡沫,这就是生长发育的原始材料——“浮萍”。

种子引发( Seeds trigger)是指某些植物和动物幼体的器官在一定条件下,由种子中储存的遗传物质所诱导而发育成为新个体的过程。

1)、种子引发的概念(1)种子引发的概念:某些植物或动物幼体的器官在一定条件下,由种子中储存的遗传物质所诱导而发育成为新个体的过程。

(2)种子引发的概念分类:(a)自发性种子引发自发性种子引发的基本条件:必须有完整的种子,并处于萌发的状态;(如小麦)(b)非自发性种子引发自发性种子引发的基本条件:具有适宜的发芽温度,通常温度在20 ℃以上。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能不断地产生新的芽胚。

这种引发方式称为自发性种子引发。

非自发性种子引发主要指病菌、线虫、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对幼体的伤害和寄生而引起的种子引发。

非自发性种子引发还包括光诱导等机械因素引发。

在农业生产上种子引发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作为萌发的营养,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加快成苗速度,提高种子质量。

(3)种子引发的特点(a)具有隐蔽性。

种子引发属于无性繁殖,它不像花、果实、叶、茎等那样容易区别出来,在没有成熟之前无法辨认,也没有外观形态特征,容易混杂。

实验一 园艺植物种子引发实验

实验一 园艺植物种子引发实验

实验一园艺植物种子引发实验1、目的与要求了解不同引发剂对园艺植物陈种子的发芽力的影响(本组使用CaCl2)2、实验准备材料 2015年的豇豆种子器具和药品 150mm培养皿,150mm定性滤纸,聚乙二醇PEG6000,氯化钙CaCl2,赤霉素GA3,硫酸锌ZnSO4,硝酸钾KNO3,水杨酸SA,100ml烧杯,100ml量筒,标签纸,1%电子天平,钥匙,玻璃棒,蒸馏水,人工气候箱(或光照培养箱)3、实验方法与步骤PEG浓度分别设置为5%,10%,15%;CaCl2浓度分别设置为1%,1.5%和2%,赤霉素GA3浓度分别为50mg/L,100mg/L和150mg/L;硫酸锌ZnSO4浓度分别为3 mmol/L,6 mmol/L和12 mmol/L;硝酸钾KNO3浓度分别为50mmol/L,150mmol/L和250mmol/L;水杨酸SA浓度分别为0.5mmol/L,1.0mmol/L和1.5mmol/L;然后分别称取相应重量的引发剂分别融入50ml蒸馏水中备用。

对照用蒸馏水代替,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30粒种子。

引发时间8h,种子引发处理后用蒸馏水冲洗2次,放入含有两层湿滤纸的培养皿中,转入25℃人工气候箱内,在黑暗环境下进行发芽试验。

以胚根露出 1 cm以上为种子发芽。

每天记录发芽数,第4天统计发芽势,第7天统计发芽率。

种子发芽势(Ge,%)=第4天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种子发芽率(Gr,%)=第7天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指数(GI)=∑(Gt/Dt),其中Dt为发芽天数;Gt为与Dt相对应的种子的发芽数。

活力指数=胚根长度×发芽指数4、作业与思考题1.完成实验的发芽力、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数据的统计,每组交一份EXCEL版的原始数据引发剂浓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CK 水95% 89% 77.84 286.45CaCl2 1% 92% 84% 99.29 328.65 1.5% 98% 80% 90.29 277.84 2% 96% 88% 94.07 365.932.查阅相关文献,设计一个详细的种子引发实验报告(包括引发温度、引发时间、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测定指标如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生长情况、各种酶变化、基因变化等)。

一颗种子引发的团队合作

一颗种子引发的团队合作

一颗种子引发的团队合作一颗种子引发的团队合作种子是生命的起点,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在人类社会中,一颗种子也可以引发团队合作,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促进团队的发展。

下面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一颗种子如何引发团队合作,并探讨其中所涉及的要素。

在一个科研团队中,偶然的机会下,团队成员收到了一颗来自古埃及的古老种子。

这颗种子被认为是古埃及某种植物的种子,据说拥有神奇的生命力。

团队成员对这颗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进行一项集体实验,探索其生命力的真实性。

第一步,团队成员共同研究资料,了解古埃及植物并掌握种子的特点。

通过这个过程,团队成员取得了相同的知识基础,减少了团队内部的差异性。

这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第二步,团队成员充分讨论如何进行实验,确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每个成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展现出了积极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也学会了倾听和尊重。

第三步,团队成员共同行动,实施实验。

他们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实验的各个环节。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真正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四步,团队成员共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他们一起研究数据,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团队成员之间的不同观点得以充分表达,并经过充分的辩论和交流,最终形成了共识。

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不断推进团队合作的进程。

第五步,团队成员共同撰写实验结果的报告,并准备演讲和展示。

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报告的创作,相互审阅和修改,努力提高报告的质量。

在报告的演讲和展示环节,团队成员再次展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各展所长,共同把实验成果展示给他人。

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团队成员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和信任。

他们在集体实验中的合作经历,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种子发芽了科学教案8篇

种子发芽了科学教案8篇

种子发芽了科学教案8篇种子发芽了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体验种子发芽实验的乐趣,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2、学习制作“观察记录表”及记录方法。

3、培养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2—3种刚发芽的种子。

2、幼儿自备种子及种子发芽实验的用具。

3、准备幼儿姓名标签一套。

活动过程:1、观察种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几种刚发芽的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启发讨论。

a怎样使种子发芽?b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c做种子发芽实验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实验?d鼓励幼儿提出各种假设,并进行实验。

3、动手操作。

a引导幼儿在自己的器皿中放上几粒种子,并按自己的想法放入泥土、沙子、布、小石子等。

b提醒幼儿在容器中加上水。

c启发幼儿在自己的容器上贴上姓名标签做记号。

4、提出要求。

a提醒幼儿经常给种子换水、晒太阳,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

b请幼儿自制《种子发芽记录表》,要求幼儿每天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活动延伸:1、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做种子发芽小实验。

例如:将种子放入无水空瓶中;将种子放入加了很多水的瓶中,并放在阴冷处;将种子放入加适量水的瓶中,并盖上黑罩;将种子放入加适量水的瓶中,放在温暖朝阳的地方。

2、过一段时间,将这些瓶子放在一起比较,观察哪些种子发芽了,哪些种子没有发芽。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种子发芽了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种子引发课题组实验步骤

种子引发课题组实验步骤

种子引发试验方案(一)预试验试验材料:郑单9581、找到最佳引发时间在垫有两层滤纸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0 mmol/L、0.1 mmol/L、0.25mmol/L、0.5 mmol/L、0.75 mmol/L、1.0 mmol/L 的SA溶液10mL,每个培养皿均匀摆放50粒种子(腹沟向下,种胚向上),加盖后用封口膜密封,在15℃下引发,每个浓度有3个重复,随时观察萌发时间直至每个发芽盒有一两个种子突破种皮,再此基础上向前推6~12h,计算出的时间为引发的最佳时间T。

2、找到最佳引发浓度在垫有两层滤纸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0 mmol/L、0.1 mmol/L、0.25mmol/L、0.5 mmol/L、0.75 mmol/L、1.0 mmol/L的SA溶液10mL,每个浓度有3个重复,每个培养皿均匀摆放50粒种子(腹沟向下,种胚向上),加盖后用封口膜密封,在15℃下引发T,引发结束后,用蒸馏水将种子快速冲洗干净,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种子放于室温下回干至原始含水量。

以未进行引发处理的种子作对照。

选取籽粒饱满、均匀度一致的玉米种子进行培养,未进行引发处理的种子作对照,种子使用0.1% HgCl2消毒15 min,并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直至冲洗干净。

发芽盒中加入11mL 15%的PEG-6000 溶液。

将引发和对照种子依次摆放在垫有两层滤纸经灭菌后的培养皿中。

每个发芽盒50 粒种子(腹沟向下,种胚向上),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

25℃下进行标准发芽试验,逐日记录种子根和芽的生长情况,判断在哪个浓度下生根发芽长势最好即为最佳浓度C。

(实验结果见表1)3、加速老化试验a 样品准备:在测定老化处理之前,如果不知道带测定种子批的水分,应采用标准水分测定法检查种子批的水分。

对于水分低于10%或高于14%的种子批,应在加速老化测定前将种子批的水分调节至10%-14%,然后将不同种子批的水分在相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预先平衡含水量。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序言】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起点,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实验报告中,我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从而深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1. 实验背景】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开始,种子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种子萌发的具体环境条件,对于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择了玉米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

分别是温度、光照和湿度三个方面的实验条件。

2.1 温度实验将一批玉米种子分别放置在常温(25摄氏度)、低温(10摄氏度)和高温(35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2.2 光照实验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玉米种子的萌发情况。

分别是光照充足和全黑暗两种条件下进行观察记录。

2.3 湿度实验在相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记录。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得出以下结论:3.1 温度在25摄氏度的常温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最为顺利;10摄氏度的低温和35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明显受到抑制,其中35摄氏度下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3.2 光照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情况较好;而全黑暗条件下,种子的萌发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3 湿度在潮湿的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情况要优于干燥的条件下。

【4. 实验总结】综合实验所得结果,温度、光照和湿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进一步探究这些条件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实际的植物种植和生长过程。

【5. 个人观点】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意识到了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重要影响。

在日常的植物种植和栽培中,合理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将有助于提高种子萌发率和促进植物生长。

这也引发了我对于植物生长环境条件和生理生态的更深入思考和探讨。

【6. 结语】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种子萌发实验探究过程

种子萌发实验探究过程

种子萌发实验探究过程植物的生命周期始于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植物生长过程的方法。

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可以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种子萌发实验的一般过程及其相关实验结果。

一、实验材料准备进行种子萌发实验,首先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主要包括种子样本、培养基、培养皿、水和温度控制设备。

1. 种子样本:选择与研究对象相符的种子样本,如小麦、豌豆等。

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完整性。

2. 培养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养分供给,常用的培养基有琼脂培养基、纸巾培养基等。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3. 培养皿:用于装载种子和培养基的容器,可以选择培养皿、试管等。

4. 水:提供适量的水分,保持培养基的湿度。

5. 温度控制设备: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如恒温箱或暖房。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按照培养基的配方准备好培养基溶液。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容器底部。

2. 种子处理:将所选种子进行处理,如清洗、消毒或浸泡等。

确保种子表面无杂质和病原体。

3. 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表面。

注意种子与培养基的接触,确保种子能够吸收到养分。

4. 湿润:在播种后,用适量的水轻轻喷洒在培养基上,保持培养基的湿润。

5. 温度控制:将装有种子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或暖房中,设置适宜的温度。

不同植物的种子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温度。

6. 观察和记录: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并记录下来。

观察的指标可以包括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根长、茎长等。

7. 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绘制图表或进行数据处理,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分析种子萌发实验的结果可以用来分析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植物的种子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通过调整实验温度,可以观察到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情况。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步骤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致的过程,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助于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质量,进而促进农作物的生产和植物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因此,对种子萌发条件进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一、选取适用的实验植物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首先需要选取适用的实验植物种子。

一般来说,选取的实验植物种子应该是常见植物、易获得的植物种子。

常用的实验植物种子包括大豆、小麦、玉米、绿豆等。

在实验进行中,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实验植物种子,从而更好地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制备实验条件在进行种子萌发条件实验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条件。

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因素。

种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多样的,不同种子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

在实验进行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要求,精确控制好实验条件。

三、浸种处理浸种是种子萌发的关键一步,也是种子处理中的重要部分。

在进行种子萌发条件实验前,可以对实验植物种子进行浸种处理。

浸种处理有利于种子吸水、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一般来说,浸种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种子发霉或腐烂。

在浸种处理中,可以使用蒸馏水或其他适宜的溶液,从而更好地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四、温度条件实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同种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在进行温度条件实验时,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观察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种子对温度的适应性,为植物的种子处理和生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五、湿度条件实验湿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适当的湿度有利于种子吸水、膨大并促进胚乳的萌发。

在进行湿度条件实验时,可以设置不同的湿度梯度,观察不同湿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引发试验方案(一)预试验试验材料:郑单9581、找到最佳引发时间在垫有两层滤纸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0 mmol/L、0.1 mmol/L、0.25mmol/L、0.5 mmol/L、0.75 mmol/L、1.0 mmol/L 的SA溶液10mL,每个培养皿均匀摆放50粒种子(腹沟向下,种胚向上),加盖后用封口膜密封,在15℃下引发,每个浓度有3个重复,随时观察萌发时间直至每个发芽盒有一两个种子突破种皮,再此基础上向前推6~12h,计算出的时间为引发的最佳时间T。

2、找到最佳引发浓度在垫有两层滤纸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0 mmol/L、0.1 mmol/L、0.25mmol/L、0.5 mmol/L、0.75 mmol/L、1.0 mmol/L的SA溶液10mL,每个浓度有3个重复,每个培养皿均匀摆放50粒种子(腹沟向下,种胚向上),加盖后用封口膜密封,在15℃下引发T,引发结束后,用蒸馏水将种子快速冲洗干净,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种子放于室温下回干至原始含水量。

以未进行引发处理的种子作对照。

选取籽粒饱满、均匀度一致的玉米种子进行培养,未进行引发处理的种子作对照,种子使用0.1% HgCl2消毒15 min,并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直至冲洗干净。

发芽盒中加入11mL 15%的PEG-6000 溶液。

将引发和对照种子依次摆放在垫有两层滤纸经灭菌后的培养皿中。

每个发芽盒50 粒种子(腹沟向下,种胚向上),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

25℃下进行标准发芽试验,逐日记录种子根和芽的生长情况,判断在哪个浓度下生根发芽长势最好即为最佳浓度C。

(实验结果见表1)3、加速老化试验a 样品准备:在测定老化处理之前,如果不知道带测定种子批的水分,应采用标准水分测定法检查种子批的水分。

对于水分低于10%或高于14%的种子批,应在加速老化测定前将种子批的水分调节至10%-14%,然后将不同种子批的水分在相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预先平衡含水量。

b①方案1选取3个使用过的老化盒、盖和网架经过热消毒或用15%次氯酸钠溶液浸洗(我们用的是0.1% HgCl2)并烘干,将适量蒸馏水40mL加入老化内箱中,放上网架,确信水不会渗到网架和将要放置的种子上。

称取40g玉米种子放在网架上,摊平成一层,以保证每粒种子均匀吸湿,再加上盖子(不用密封)。

老化外箱设置温度45℃。

将老化盒放入老化箱,老化72h。

取出后立即进行称重,自然条件下风干两天,使含水量降低至13%,再做发芽试验。

将老化后的种子进行标准发芽试验,3次重复,以未老化的种子做对照。

(实验结果见表2)玉米种子加速老化试验条件内箱外箱老化后种子水分种子重量(g) 箱数目老化温度老化时间(h)40.0 2 45 72 26-29②方案2热水浴老化法(Hot water aging method HW):一定量的种子放入到小网袋内,将装有种子的网袋放入到58±1℃的水浴锅中,60min后取出晾于室温,风干到自然含水量。

邸宏,吕婷婷,刘玲玲,等.不同人工老化法测定玉米种子耐储性的比较分析[J].玉米科学,2015,23(3):71-75.(二)正式试验试验材料:郑单9581 种子引发处理在垫有两层滤纸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加入浓度为0.1 mmol/L的SA溶液10mL,每个浓度有3个重复,每个培养皿均匀摆放50粒种子(腹沟向下,种胚向上),加盖后用封口膜密封,在15℃黑暗引发36h,引发结束后,用蒸馏水将种子快速冲洗三遍,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种子放于室温下回干至原始含水量。

以未进行引发处理的种子作对照2 种子干旱胁迫下吸胀发芽选取籽粒饱满、均匀度一致的郑单958玉米种子进行培养,未进行引发处理的种子作对照,种子使用0.1% HgCl2消毒15 min,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将引发和对照种子依次摆放在垫有两层滤纸经灭菌后的培养皿中。

培养皿中加入11mL 浓度15%的PEG-6000 溶液。

每个发芽盒50 粒种子(腹沟向下,种胚向上),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

放在25℃下吸胀萌发7天,逐日记录种子根和芽的生长情况,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并计算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日数和活力指数。

3 种子吸胀期间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将引发和未引发种子依次摆放在垫有两层滤纸经灭菌后的培养皿中。

引发和对照种子在培养皿中均加入11mL浓度15%的PEG-6000 溶液,引发和对照种子在培养皿中加入等量蒸馏水作为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分别吸胀0、12、24、36、48h后,取出种子用滤纸将表面水分吸干,用刀片将引发和对照种子的种皮、胚和胚乳切割开并分别称取一定的重量,分别测定各项指标。

3.1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植物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是参与各种代谢的酶类,测其含量是了解植物体总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

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结合法是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之一。

通过本实验学习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是一种染料,游离状态下呈棕褐色,与蛋白质结合后变成蓝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465nm,后者在595nm,蛋白质含量0~1000μg·mL-1范围内,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下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故可用比色法测定。

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2min左右即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

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

该反应非常灵敏,可测微克(μg)级蛋白质含量,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快速微量测定法。

其缺点是在蛋白质含量很高时线性偏低,且不同来源蛋白质与色素结合状况有一定的差异。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种子。

2.器材:分析天平;试管(10mL);吸管(0.1mL、1mL、5mL);研钵;漏斗;离心管(10mL);容量瓶(10mL);离心机;分光光度计3.试剂:(1) 标准蛋白质溶液:称取100mg牛血清蛋白,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制成1000μg·mL-1的母液;取出10 mL该溶液,用蒸馏水稀释成100μg·mL-1的母液。

(2) 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称取100mg 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5%的乙醇中,加入85%(m/v)的磷酸100mL ,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此溶液可以在常温下放置一个月。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标准曲线的制作(1)0~100μg·mL -1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作表2-1 0~100μg·mL -1蛋白质标准液的配制试剂(mL )1 2 3 4 5 6 0~100μg·mL -1蛋白质标准溶液 0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1.0 0.8 0.6 0.4 0.2 0 马斯亮蓝G-250试剂 5 5 5 5 5 5 蛋白质含量(μg·mL -1)20406080100取6支试管,按表2-1数据配制0~100μg·mL -1牛血清蛋白溶液各1mL 。

准确吸取所配各管溶液0.1mL ,分别放入10mL 具塞试管中,加入5mL 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盖塞,将试管中溶液重复摇匀,静置2min 后,在595nm 下比色(比色应在1h 内完成)。

以牛血清蛋白含量(μg·mL -1)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出标准曲线。

(2)0~1000μg·mL -1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作取6支试管,按表2-2数据配制0~1000μg·mL -1牛血清蛋白溶液各1mL 。

与步骤(1)操作相同,绘制出0~1000μg·mL -1的标准曲线。

表2-2 0~1000μg·mL -1蛋白质标准液的配制试剂(mL )1 2 3 4 5 6 0~1000μg·mL -1蛋白质标准溶液 0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1.0 0.8 0.6 0.4 0.2 0 马斯亮蓝G-250试剂 5 5 5 5 5 5 蛋白质含量(μg·mL -1)20040060080010002.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1) 称取0.1g 种子干样品,放入研钵中,放入少许石英砂,加5mL 蒸馏水或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中研成匀浆,10000r 离心10min ,将上清液倒入10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

(2) 另取1支试管,准确加入0.1mL 样品提取液,再加0.9mL 蒸馏水、5mL 马斯亮蓝G-250试剂,充分混合,放置2min 后,以标准曲线1号试管做参比,在595nm 波长下比色,记录吸光度。

五、结果与分析根据所测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蛋白质含量,按下公式计算:()()()()()310mL g mL g g /⨯⨯⨯=测定时取用提取液体积样品鲜重提取液总体积查得的蛋白质含量鲜重样品蛋白质含量μmg六、注意事项1.由于此法十分灵敏,所用容器必须清洗干净,取量准确,否则会造成大的误差。

2.比色应在出现蓝色2min ~1min 完成。

3.2种子可溶性糖含量SS 的测定(蒽酮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蒽酮法测定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寡糖)在浓硫酸存在下,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然后蒽酮与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经脱水缩合,生成蓝绿色的糠醛衍生物,其在可见光区62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其光吸收值在一定范围内与糖的浓度成正相关。

其反应式如下:显色反应与反应温度、加热时间、反应系统中水和硫酸比例有关。

本实验通过控制反应系统中水和硫酸比例,利用硫酸与水发生水合作用释放的热能,使反应系统自行升温而达到显色效果免去外加热步骤。

蒽酮法具有很高灵敏度,适用于糖的微量测定(含糖量在20~200μg 范围内),且试剂简单,操作简便,因而得到普遍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材料:作物种子,烘干材料粉末(过筛100目)或剪碎混匀鲜样品。

CH HOCHC OCHO△糠醛CH CH OH CH CH HOHOHHO CHO+ 3H 2O浓H 2SO 4戊糖羟甲基糠醛CH CH OH CH CH CH 2OHOHHO CHOHOCH HOCC OCHOCH 2HO△浓H 2SO 4+己糖羟甲基糠醛蒽酮糠醛衍生物(绿色)2.器材:分光光度计,烘箱,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20mL 具塞刻度试管,漏斗,20mL 、50mL 、100mL 容量瓶,试管架,研钵。

3.试剂:(1) 蒽酮乙酸乙酯试剂:称取分析纯蒽酮1g ,溶于50mL 乙酸乙酯中,贮存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加热使其溶解。

(2) 浓硫酸(相对密度为1.84)(3) 100μg·mL -1蔗糖标准母液:将分析纯蔗糖在80℃下烘至恒重,精确称取1.000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