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监测设施规划大纲

合集下载

供水项目管理大纲

供水项目管理大纲

供水项目管理大纲1. 项目简介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项目管理文件,以指导和监督供水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

本项目的目标是确保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提供高质量的水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

2. 项目目标- 确保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 提供高质量的水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

- 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 保持项目在预算和时间表内的完成。

3. 项目范围本项目将涵盖供水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和运营。

项目范围将包括以下关键组成部分:- 水源的开发和保护- 供水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供水网络的布局和维护- 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用户服务的提供和管理4. 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将由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采购专家、财务专家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项目团队将负责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监控,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5. 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将包括以下关键阶段:- 项目启动:确定项目目标、范围和团队,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 项目规划: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确定项目的预算和资源需求。

- 项目执行:按照项目计划进行采购、施工和调试,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 项目监控:监控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资源。

- 项目收尾:完成项目的验收和交付,进行项目的总结和评估。

6. 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

项目团队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确保项目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7. 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将确保项目满足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供高质量的水资源。

项目团队将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控制措施,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

8. 项目沟通与协调项目团队将定期进行项目沟通与协调,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项目团队将与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项目资源和管理。

9. 项目预算与财务管理项目预算将根据项目计划和资源需求进行制定,并进行定期的预算监控和调整。

项目团队将与财务专家合作,确保项目的财务健康。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3)(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5)(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7)(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8)(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19)三、总体规划 (21)(一)基本要求 (21)(二)总体规划构架 (21)(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2)(四)规划控制指标 (23)(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5)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29)(一)基本要求 (29)(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29)(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0)(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1)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4)(一)基本要求 (34)(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4)(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5)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38)(一)基本要求 (38)(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38)(三)控制措施 (40)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2)(一)基本要求 (42)(二)控制断面选取 (43)(三)计算方法 (43)(四)生态用水配置 (44)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6)(一)基本要求 (46)(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6)(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7)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3)(一)基本要求 (53)(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3)(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3)(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4)(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5)(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6)(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6)(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58)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0)(一)基本要求 (60)(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0)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5)(一)基本要求 (65)(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5)(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6)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69)(一)基本要求 (69)(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69)(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0)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2)(一)基本要求 (72)(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2)(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2)(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2)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3)(一)基本要求 (73)(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3)(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3)(四)投资需求 (74)(五)实施效果分析 (74)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6)(一)基本要求 (76)(二)组织保障 (76)(三)资金保障 (76)(四)监督考核 (76)(五)技术保障 (77)(六)协作机制 (77)(七)社会参与 (77)附表 (78)附录 (123)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23)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31)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40)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源地保护项目编制要求及大纲

水源地保护项目编制要求及大纲

中央分成水资源费及自治区本级水利经费安排的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分成水资源费及自治区本级水利经费安排的水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水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基本建设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区水资源保护工程特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水资源保护工程,是指纳入自治区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规划的, 以饮用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为主体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包括经水利部或自治区水利厅批准实施的、由中央分成水资源费安排和自治区本级水利经费安排的项目。

第三条水资源保护工程以保护水源地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为目标,通过实施水源地点、面污染源治理、水源地涵养保护、人工湿地、植物浮床、隔离防护、小型引水工程、废水截流渠系、农村小型污水处理,水质监测等措施,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达标和水生态系统安全。

第四条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管理实行自治区、市、县分级管理。

中央分成水资源费安排的水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其前期工作、计划安排、建设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按《中央分成水资源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

自治区水利经费安排的水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由水利厅经费安排的水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由水利厅负责组织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安排、资金监督、检查验收工作。

设区的市及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水资源保护工程。

第二章前期工作第五条水资源保护工程以设区市本级、县级为单位编制水资源保护工程规划,或建立水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库,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分期实施期限不超过五年。

水资源保护工程规划由自治区水利厅组织审查、审批。

第六条水资源保护工程以单个水源地为单元进行初步设计,应由具备水利水电丙级以上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水资源保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应符合国家现行规程、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工程概预算应参照自治区水利厅桂水基(2007 )38号文和国家、自治区的相关规定进行编制,具体编制大纲见附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1)(二)规划思路 (1)(三)规划原则 (6)(四)工作要求 (7)(五)基本规定 (9)(六)进度安排 (9)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1)(一)基本要求 (11)(二)降水 (12)(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2)(四)河流泥沙 (13)(五)地表水资源量 (13)(六)地下水资源量 (14)(七)地表水水质 (16)(八)地下水水质 (17)(九)水资源总量 (19)(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20)(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22)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24)(一)基本要求 (24)(二)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 (25)(三)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26)(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26)i(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27)(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28)(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29)(八)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29)(九)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31)(十)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31)(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2)(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33)(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33)(十四)现状供需分析 (34)四、需水预测 (35)(一)基本要求 (35)(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37)(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39)(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1)(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 (41)(六)需水量汇总 (42)五、节约用水 (43)(一)基本要求 (43)(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43)(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44)(四)节水潜力 (45)(五)节水方案 (46)六、水资源保护 (47)(一)基本要求 (47)(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48)(三)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48)(四)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 (49)ii(五)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49)(六)地下水保护 (50)(七)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51)七、供水预测 (52)(一)基本要求 (52)(二)地表水供水 (52)(三)地下水供水 (54)(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54)(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56)八、水资源配置 (58)(一)基本要求 (58)(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60)(三)方案生成 (61)(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61)(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62)(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 (63)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64)(一)基本要求 (64)(二)总体布局 (64)(三)实施方案 (65)(四)非工程措施 (66)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68)(一)基本要求 (68)(二)评价内容 (68)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审查会审查意见附件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会议纪要iii1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四川大学二零一六年三月一、规划的任务和整体思路(一)编制任务根据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最终完成《金堂县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金堂县水资源利用规划》和《金堂县水资源保护规划》3个成果,用于科学指导金堂县未来15年的水资源科学配置、有效保护和高效永续利用。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1。

图1-1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供水预测 实施效果评价(二)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金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

本次规划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1-2。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可为其他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和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

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是指在国家层面上对水资源监
控能力建设项目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

该标准旨在确保水资源监控能
力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监控、有效调控和合理利用。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监控设备和技术标准:包括对监测设备的选型、安装、维护和
管理的要求,以及监测技术的应用标准和方法。

2.监测网络建设标准:包括监测站点的设置要求、分布密度、观
测指标和频率等,以及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要求。

3.数据采集和处理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可靠
性要求,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标准。

4.数据共享和发布标准:包括数据共享和发布的方式、内容、频
率和权限管理等,保障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广泛传播。

5.监测质量保障标准:包括监测站点的质量控制、校准和比对要求,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等。

6.项目管理和评估标准:包括项目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的流
程和要求,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预期效果的实现。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的制定将有力推动水资源监控
能力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科学性和效益,为实现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时刻存在的今天,建立一个全面、科学、高效的水质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水质监测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水质监测的目标是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达到相关的水质标准。

选择监测指标应考虑到水体的用途、污染物的种类和区域特点。

一般来说,水质监测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指标:如温度、pH值、浊度和电导率等。

2.化学指标:如溶解氧、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等。

3.生物学指标:如叶绿素a、藻类密度、鱼类存活率等。

根据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用途,可以具体选择监测指标。

二、监测频率和点位布局水质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水体的变化程度和监测指标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地表水体和河流,需要进行日常的连续监测,包括采样和实时监测。

对于地下水,可以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监测点位的布局应考虑到水体的类型、用途和相对应的监测指标,以确保全面覆盖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监测设备和方法水质监测设备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来确定。

常见的监测设备包括温度计、PH计、颜色计、氧化还原电位计、溶解氧仪等。

监测方法可以采取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采集和处理水质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手动记录、电子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等方式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应及时上传到监测中心,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分析和报告等环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监测结果评价水质监测结果的评价可以基于相关的水质标准和规定,将监测数据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健康状况。

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统计分析和模型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六、监测结果的应用水质监测结果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

改善水质监测计划

改善水质监测计划

改善水质监测计划
问题陈述:
我们城市目前对河流和湖泊水质状况的监测工作存在一定问题,监测频率不够,监测指标相对简单,监测结果反馈和公布不够及时,无法很好地了解水体的实时水质变化情况。

目标:
改进水质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以便更好地保护城市水资源和公众健康。

主要任务:
1. 增加监测站点数量,扩大监测覆盖面积。

将重点监测站位于城市重要饮用水源头和污染企业周围。

2. 增加监测频率。

如对重点河段和湖泊每季节至少监测一次。

3. 补充监测指标,加入更多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指标。

4. 推进监测自动化。

在部分重点站点建立实时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和结果传输。

5. 加强监测结果管理。

将结果输入统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布月度水质报告。

6. 建立水质预警机制。

如在发现的污染后及时发布水质预警。

7. 增强公众参与。

线上线下发布水质监测结果,接受公众监测反馈, 改进监测工作。

实施主管部门:城市环境保护局。

预算需求:新增监测设备及人员支出约***万元。

完成时间:三年内分步实施。

本计划旨在全面提高城市水质监测能力和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公众用水安全。

希望募集更多政府和社会资金共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重灾县水资源监测设施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大纲四川省水利厅二〇〇八年十一月1 一般规定重灾县水资源监测设施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应参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行业标准,规划方案要明确和细化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投资概算、风险及效益分析等相关内容。

项目规划方案需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审查和审批,审批通过后,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重灾县水资源监测设施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方案。

2 体例格式重灾县水资源监测设施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方案应参照以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1)封面格式××县(市、区)水资源监测设施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方案项目建设单位:××××方案编制单位:××××方案编制日期:××××年××月2)扉页格式方案编制单位:××××(盖章)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编制项目负责人:×××(职称)主要编制人员:××××(职称)参加编制单位:××××(盖章)3)提纲第一章综述1、项目建设背景2、项目建设原则3、项目建设内容4、项目建设标准第二章现状分析1、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及相应职能职责2、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3、水资源信息化相关基础现状第三章需求分析1、系统功能指标2、信息量指标3、系统性能指标第四章项目规划方案设计1、系统总体构架设计2、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3、应用支撑系统设计4、业务应用系统设计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6、终端系统与接口设计7、网络系统设计8、安全系统设计9、运行和维护设计10、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设计11、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第五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1、领导和管理机构2、运行维护机构3、项目进步方案4、相关管理制度第六章人员配置与培训1、人员配置计划2、人员培训方案第七章项目概算1、投资概算编制说明2、投资概算书第八章风险及效益分析1、风险分析及对策2、效益分析结束语。

附表:附图:3 编制内容要求第一章综述1、项目建设背景:描述项目建设原因、必要性和可行性。

2、本着“遵循统筹,因地制宜;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面向应用,需求牵引;平台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

3、简述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

4、列出方案编写、项目建设所要遵循的标准和依据。

第二章现状分析1、简述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情况,人员构成及相应职能职责,分析水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及特点。

2、简述辖区内水资源量、水资源分布、降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简述现有水利信息骨干网的网络状况,特别是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分析水资源管理机构局域网建设、当地公共通信网络(包括有线、无线等各种通信方式的具体覆盖范围、带宽)、目前积累的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开发运行平台建设等状况。

第三章需求分析1、系统功能指标:详述各项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处理量等业务逻辑。

以量化方式列出系统按照信息流程实现的业务功能指标。

主要业务包括:取水单位、水源地、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和管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开发管理系统软件),水资源论证管理,水资源信息统计和发布管理(包括水资源公报、水资源简报、水资源管理年报、水务管理年报等),水资源应急管理等等。

2、信息量指标:根据业务逻辑分析,明确提出项目的数据处理量、存储量、传输量的分析过程、测算依据与结果,分别提出这些数据量的现值和3-5年的预测增量。

可从信息流程各环节分别描述系统需要采集与共享、汇集与传输、存储与备份、处理与展示等各环节的信息量指标。

3、系统性能指标:结合业务逻辑分析和信息量分析,详细分析信息系统的性能需求;并对系统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传输能力进行总量分析,提出系统处理能力的总量和预期增量指标。

可从水资源管理系统的监测覆盖范围、监测频次、汇集时效、存储容量、系统并行处理能力、运算效率、支持并发、报表与显示等方面分别描述指标。

第四章项目设计方案1、系统总体构架:分别从系统总体结构、系统网络通讯及硬件体系、应用软件体系、现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系统数据交换和整合等几个方面阐述系统总体构架。

2、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包括信息采集方案(采集点分布、采集类型、传输路径、入网节点、网络路由、接收端位置与分布、采集频次、工作机制等)、信息共享方案(引用其他既有系统采集或使用的数据方式、路径)、新建数据库和既有数据库共享方案、数据库物理与逻辑结构、数据库建设内容、数据量测算、技术特征、以及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库服务器要求。

3、应用支撑系统设计:详述应用支撑系统的结构、技术特征、主要软硬件产品。

4、业务应用系统设计:详述业务应用的结构(按照业务流程细化到功能模块)、技术特征和开发工作量测算。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详述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技术特征、处理和存储能力、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等。

6、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根据系统用户分布情况提出终端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确定终端设备配置方案。

7、网络系统设计:详述各个网络层级的结构、技术特征、网络带宽、主要网络与网管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扑图。

8、安全系统设计:结合业务需求分析安全风险隐患,根据既有网络条件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策略,提出需要补充的安全解决方案和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

9、运行维护系统设计:提出设备、网络、安全系统、应用系统维护的机制和建设方案,明确自维或代维方式,提出年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工作量和费用测算依据。

10、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详述系统软硬件的部署方案,绘制主要设备配置图。

11、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详述新建或改造现有机房及配套设施的详细建设方案,包括:机房选址、周边环境、建设或改造面积、建设与改造的详细内容、单位造价、配套动力和支撑设备的选型清单、提出水电气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落实土地、规划和环保等相关文件。

第五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1、领导和管理机构:描述项目建设单位的组织建设和管理体系,明确领导和职责,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2、运行维护机构:确定系统运行维护主体、技术力量。

3、项目进度方案:阐述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和过程,分析影响系统建设进度的各种因素,分别用文字和图表方式描述进度计划结果。

4、相关管理制度:保证项目顺利建设并实现其预计目标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对既有制度的修订和所必须的新制度创立。

第六章人员配置与培训1、人员配置计划:通过分析直接相关人员现状,分析系统建设对人员的需求与现状差距,确定管理、技术、操作、运维人员配备计划并论证其可行性。

2、人员培训方案:经分析论证提出包括培训内容、课时、授课人员、费用标准、培训单位及人员数量,培训地点等内容的培训计划。

第七章项目概算1、投资概算编制说明:包括概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设备、软件产品、服务价格的获取方式和确认途径;各种取费依据和标准等,并评价其合理性。

2、投资概算书:对投资概算总表中设备购置费内各分项及商品软件部分要提供“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包括名称、参考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单价及其折旧率、部署地点等详细信息,数量要等于系统不同部分相同设备数量之和。

培训费表包括培训内容、课时、费用标准、单位数、人员、合价等内容。

第八章风险及效益分析1、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并评估项目建设的政策风险(政策变化、政务体制变化等)、系统风险(技术变化、系统设计、系统成熟度等)、安全风险、操作风险(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等)以及其他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并提出避免风险和应对风险的具体对策和设计方案。

建议划分项目建设期及建成后两个阶段,分别从项目组织与管理、技术选型与应用、投资成本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安全与保障条件、……等不同角度逐一进行,续建项目还应包括新系统建设对既有系统运行状况可能造成影响的风险分析。

2、效益分析:通过对项目建成后系统应用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能力和效率提高的分析,尽可能以量化指标进行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分析。

重点应放在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的分析上。

项目评价指标分析包括:项目建设对社会的贡献度(涉及规范政务行为、公共服务能力、决策支持能力、信息共享程度、行政效率提高和行政成本和系统的利用率等、应用系统软件复用能力和应用软件推广程度等。

结束语附图:(附图宜包扩以下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或合并)。

1、系统网络拓扑图2、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3、水资源监控中心设计图4、水文站和河流控制断面分布图5、社会用水户和水电站分布图6、入河排污口分布图7、水源地分布图8、水功能区划分布图附表:1、××县社会用水户基本情况表2、××县水电站基本情况表3、××县水源地基本情况表4、××县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表5、××县河流控制断面基本情况表6、××县水资源监测设施和软件购置清单………附表可参照以下样式制作(县水利局可提供)附表2:【××县】水电站基本情况表附表3:【××县】水源地基本情况表注:水源地类型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等四类填写;属应急水源在备注中说明。

注:通讯条件指已监测项目的数据自动报送方式;备注中填写站点已建、在建、改建、规划情况附表5:【××县】河流控制断面基本情况表注:通讯条件指已监测项目的数据自动报送方式;备注中填写站点已建、在建、改建、规划情况附表6:【××县】水资源监测设施和软件购置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