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教材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培训教材ppt课件(21张)

8.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 的种种 变化, 就是因 为这些 变化是 在相当 长的时 间里达 到的。
9.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 议,是 因为和 空间相 比,时 间既无 法把握 ,又无 法挽留 。
10.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 飘逸、 富有想 象力, 字里行 间流露 出浓浓 的文学 韵味, 让人回 味无穷 。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
山西离石电缆有限公司
导体重量的计算
紧压导体的重量计算
绝缘层重量的计算
护层重量的计算 铠装层重量的计算
电缆生产时的绞入系数
电 缆 装 盘 尺 寸 的 计 算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电力电缆)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
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的载流量
1.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从时间 的向度 来看, 有着悠 久的历 史;从 内容和 品质的 维度来 看,却 并不是 呈现为 鲜明的 向前发 展的进 步性, 而是出 现经常 性回复 或几种 形态并 存的倾 向。
2.自从古代落 孙山” 始终结 伴而行 。于是 ,针对 考生开 发的“补 习班” 便应运 而生。
3.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 ,还锻 炼学生 们写八 股文的 能力, 熟悉八 股文的 格律、 步骤等 。唐朝 和宋朝 的科举 考试, 策问一 科是学 生们的 重点复 习对象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 向现代 ,从单 一走向 多元, 生产技 术装备 不断升 级,农 产品产 量快速 增长都 得益于 科技对 农业的 支撑。
7.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 举杯, 这一情 景极具 仪式感 ,既是 雪夜酒 叙情节 的收束 ,也是 全文的 升华, 带给读 者无限 遐想。
4.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 传统经 济模式 到新动 能模式 的转型 升级, 中国经 济才有 无可限 量的未 来这一 观点。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培训教材PPT实用课件(共21页)

4.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 信。文 化并非 主体, 主体是 人。在 当代中 国,文 化自信 的主体 是中国 共产党 和中华 民族。 要坚定 文化自 信,不 能只看 到物, 看到文 化的载 体,而 要理解 中华文 化的深 层内涵 。无论 是文物 还是典 籍,都 只是文 化的载 体,而 灵魂是 载体中 的内在 精神。
2.从理论上说,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 体结构 中不可 或缺的 组成部 分,宗 教与中 国文化 的各种 形态构 成了具 有内在 统一性 的完整 的文化 共同体 。这是 一种动 态互补 结构, 宗教与 中国文 化整体 之间在 长期的 历史行 程中彼 此认同 ,相互 影响, 共同发 展。
3.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 设置干 扰,有 意将阅 读材料 中肯定 了的事 物加以 否定, 或者将 否定了 的事物 加以肯 定。在 阅读文 章或选 项句时 ,要注 意区别 作者对 每一种 事物的 观点态 度,特 别注意 含有作 者观点 态度的 语句。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培训教材PPT 实用课 件(共2 1页)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培训教材PPT 实用课 件(共2 1页)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培训教材缆的常用计算公式培训教材PPT 实用课 件(共2 1页)
1.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调换,造成 选项中 表述概 念的属 性、本 质特征 、作用 、发展 趋势等 概念内 涵的改 变,乍 看与原 文的说 法一样 ,但仔 细推敲 就会发 现实际 上并不 是一回 事。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
山西离石电缆有限公司
导体重量的计算
紧压导体的重量计算
绝缘层重量的计算
护层重量的计算 铠装层重量的计算
电缆生产时的绞入系数
电 缆 装 盘 尺 寸 的 计 算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电力电缆)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和通信需求的增加,电线电缆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电线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帮助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规划和操作。
1. 单位长度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的用量通常以单位长度计算,比如米或英尺。
计算公式如下: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长度单位长度用量是指每米或每英尺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它取决于具体的项目要求和电线电缆的规格。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单位长度用量。
2. 总用量计算公式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整个项目所需的电线电缆总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单位长度× 数量其中,单位长度用量和单位长度的计算方法与前面相同,而数量则是指需要安装的电线电缆的数量。
3. 多段线路用量计算公式在一些复杂的电线电缆布线情况下,可能需要计算多段线路的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1 × 长度1 + 单位长度用量2 × 长度2 + … + 单位长度用量n × 长度n其中,单位长度用量1、单位长度用量2、...、单位长度用量n分别是每段线路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而长度1、长度2、...、长度n则是每段线路的长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避免浪费和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电线电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以综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决策。
希望这些公式能够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结构计算、材耗计算、试验计算)附:编织屏蔽电缆编织铜丝定额计算公式推导附、常用材料的密度附:中压电缆结构尺寸计算备忘录三、电线电缆检验试验计算公式1体积电阻率计算公式:ρ—体积电阻率,Ω·cm R —测量得到的绝缘电阻,ΩL —电缆长度,cm D —绝缘外径,mm d —绝缘内径,mm2编织密度计算公式:K f =(mnd )÷(2πD )×[1+(π2D 2÷L 2)]1/2K=(2K f -K f 2)×100%式中:K —编织密度, K f —单向覆盖系数; L —节距,d —屏蔽用金属圆单线直径,D —屏蔽层直径, m —锭子总数 n —每锭根数 3导体直流电阻计算公式:R 20=R t ×K t ×1000/LLt Rx R 1000)20(120⨯-+=αR20—20℃时电阻,Ω/km; Rt —t℃时L 米长电缆实测电阻, Kt —温度为t℃时的电阻温度校正系数45欧姆定律:R=IVI 为电路中流过的电流,V 为两端的电压 6电桥平衡的公式, R021x ⨯=R R R 7 绝缘电阻常数,ρ367.010Lg(D/d)10i 1111⨯=⨯=--LR K R-绝缘电阻测量值Ω, L-试样长度cm d-绝缘内径mm D-绝缘外径mm 8绝缘电阻计算公式,L Rx Rt ⨯=Rt-测量温度为t 时的绝缘电阻,若t 为20℃,那么就是该温度下的绝缘电阻。
Rx-实测绝缘电阻(M Ω), L-样品长度(km )附:产品长期载流量计算书使用条件及必要参数(YJV22-8.7/15、26/35 计算举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载流量(A);△θ—导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R—90℃时导体交流电阻(Ω/m);n—电缆中载流导体数量;W d—绝缘介质损耗;λ1 —金属护套的损耗系数;λ2 —铠装层的损耗系数;T1—绝缘热阻(k·m/W);T2—衬垫热阻(k·m/W);T3—电缆外护层热阻(k·m/W);T4—电缆表面与周围媒介之间热阻(k·m/W);导体交流电阻R 的计算:R ′=R 0[1+σ20(Q -20)]()()ps p s sp p p c c p p p s s s p s X X k k k R f X X X s d s d X X Y X X Y Y Y R R ===⨯'=⎥⎥⎥⎥⎥⎦⎤⎢⎢⎢⎢⎢⎣⎡+++⎪⎭⎫ ⎝⎛⎪⎭⎫ ⎝⎛+=+÷=++'=-110827.08.019218.1312.08.01928.019217444224444π其中:R ′—最高运行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Ω/m );Y s —集肤效应因数; Y p —邻近效应因数;R 0—20℃时导体直流电阻(Ω/m ); Q —最高运行温度,90℃; σ20—20℃时导体温度系数。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培训教材模板ppt

10.活动预热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能否 迎来爆 点,以 及爆点 到底有 多高。 预热最 简单的 方式就 是告知 ,如哪 天上线 什么活 动。更 复杂的 方式是 ,不只 是告知 ,而是 有噱头 的元素 ,吸引 用户感 兴趣并 关注, 还会投 入推广 资源扩 大受众 。
演示完毕,感谢聆听!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
山西离石电缆有限公司
导体重量的计算
紧压导体的重量计算
绝缘层重量的计算
护层重量的计算 铠装层重量的计算
电缆生产时的绞入系数
电 缆 装 盘 尺 寸 的 计 算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电力电缆)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
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的载流量
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 另一物 体,不 同形式 能量可 以互相 转化。
心智生活 相当重 要,他 们具有 对知识 和资讯 的热爱 ,通常 是某个 专门领 域的研 究者
6.把生活 规划成 许多区 块,虽 然不喜 欢预定 的例行 公事, 却希望 事先知 道在工 作与休 闲时他 们被期 望的是 什么
7.运营参与互动。这种情况多用于冷 启动阶 段,因 为用户 量少, 所以用 户收到 的互动 量就更 少。运 营人员 必须要 冲上去 ,自己 先玩起 来,甚 至需要 多个马 甲,轮 番与用 户互动 ,满足 贡献用 户的互 动需求 ,这样 才能留 下第一 批种子 用户。
8.策略自动分发。不仅可以通过运营 人工去 互动, 还可以 通过策 略去做 自动分 发。因 为运营 人工只 能关注 到最重 要的内 容和最 核心的 用户, 覆盖量 级很小 ,但还 有很多 种情况 ,需要 覆盖更 大量级 的用户 。
9.前面做了那么多事,其实这一步最 容易被 忽略, 因为官 方和用 户的角 色在这 一步反 转。前 面是官 方求着 用户参 加活动 ,在这 一步变 成用户 更主动 的关注 结果, 而官方 的收益 阶段已 经结束 。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公式、 单丝 直径、载流量与截面积倍数口诀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公式、单丝直径、载流量与截面积倍数口诀电缆成本计算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1.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3.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4.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5.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6.电力电缆YJV-1KV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
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BV电线1平方用丝1.13mm1.5平方用丝1.38mm2.5平方用丝1.78mm4平方用丝2.25mm6平方用丝2.76mm10平方用丝1.35mm16平方用丝1.70mm25平方用丝2.14mm35平方用丝2.52mm50平方用丝1.78mm70平方用丝2.14mm95平方用丝2.50mmVV电缆1平方用丝1.13mm1.5平方用丝1.38mm2.5平方用丝1.78mm4平方用丝2.25mm6平方用丝2.76mm10平方用丝1.35mm16平方用丝1.70mm25平方用丝2.14mm35平方用丝2.52mm50平方用丝2.52mm70平方用丝2.52mm95平方用丝2.52mm120平方用丝2.52mm150平方用丝2.52mm185平方用丝2.52mm240平方用丝2.52mm300平方用丝2.52mmBVR电线0.5平方用丝0.3mm0.75平方用丝0.37mm1平方用丝0.43mm1.5平方用丝0.52mm2.5平方用丝0.41mm4平方用丝0.52mm6平方用丝0.64mm电缆载流量口决: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培训教材(PPT课件)

6.赫鲁晓夫因退一步成就了自己,卡 耐基因 退一步 获得友 谊,由 此可见 ,退一 步不但 给他人 留下一 片天地 ,同时 也给自 己留下 了更宽 阔的天 地。退 一步不 仅表现 了对他 人一份 爱,更 表现了 自己对 自己的 爱,这 种爱已 经超出 了人与 人的界 限,于 社会每 一个角 落中显 示着它 的力量 。
7.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 苦,我 们如果 能快乐 地笑一 笑,高 歌生活 多么好 ,蓝天 白云多 么美, 那我们 就会获 得微笑 的幸福 ,甚至 能拥有 金灿灿 的硕果 。朋友 ,为了 生活更 加美好 ,快快 亮出你 的笑容 吧!
8.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 ,重在 强调能 处理好 自我与 社会的 关系, 养成现 代公民 所必须 遵守和 履行的 道德准 则和行 为规范 ,增强 社会责 任感, 提升创 新精神 和实践 能力, 促进个 人价值 实现, 推动社 会发展 进步, 发展成 为有理 想信念 、敢于 担当的 人。
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 型即词 语解释 题、句 子翻译 题和内 容理解 题。对 于不同 的题目 则采用 不同的 解题方 法.
5.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 思路, 把握文 章层次 之间的 关系, 并且能 够概括 出文章 各个层 次的含 义。其 次,能 够抓住 文章的 关键语 句,概 括文章 的要点 ,把握 文章的 主旨。 在答题 之前我 们要结 合注释 ,疏通 文意, 读懂语 段。
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 学习的 价值, 具有积 极的学 习态度 和浓厚 的学习 兴趣;能养成 良好的 学习习 惯,掌 握适合 自身的 学习方 法;能自 主学习 ,具有 终身学 习的意 识和能 力等。
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 容提示 的默写 ,可先 在头脑 中默背 有关内 容,选 取与提 示相对 应的内 容默写 。如果 默写的 内容印 象不深 ,可先 记得几 个字默 写几个 字,暂 时放过 ,后面 记起来 了再默 写。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 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 -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 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 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一、圆形挤压式1.绝缘层 (11)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2.护层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二、扇形挤压式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9)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9)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9)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1)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2)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附录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3)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截面F=0.25π*d12(mm2)重量 W1=F*r=0.25π*d12*r (kg/km)W1铜=6.982 d12 (kg/km) W1铝=2.121 d12 (kg/km) W1钢=6.126 d12 (kg/km) 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金属线:1)重量系数法: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2)综合比重法:W2=0.25π*d12*r2*(r-r1)/(r2-r1)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表1.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重量W1=F*r (kg/km)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2)铝合金电车线W=F*r(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3)钢铝电车线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D=D0+2(t z+t弓) (mm)(2)重量W=(F Z n Z+F弓n弓)*r*K (kg/km)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1)线芯按正规绞合时总根数表22)线芯绞合外径计算(1)按正规绞合时,中心为1—6根,线芯外径比M的计算按表3绞合线芯外径比M可查表4计算表3(2)非正规绞合时,线芯外径比M的计算:M=D/d=d[1+1/sin(1800/Z)]/d=1+1/sin(1800/Z)(3)线芯外径:D=M*dZ—外层根数d—单线直径mm n—层数D—线芯直径mm M—外径比表43)复绞线外径计算:D=M*d 其中:M—外径比d—单丝外径mm复绞线外径比表54)束线芯的结构计算:(1)束线芯各层根数及总根数的计算a: 中心为1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第一层Z1=1 第n层Zn=6(n-1) (n>2) 总根数Z=3n2-3n+1b: 中心为2—5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第一层Z1(2、3、4、5根)第n层Zn=Z1+6(n-1)总根数Z=3n2-3n+nZ1(2)束线芯外径计算a: 中心为1—6根时外径经比的计算可按正规绞合外径比计算D=M束*d*K d—单线直径mmK为束线后外径调整系数,因为束线层数越多,其外径由于嵌入空隙而比正规排列有所减小,所以通过调整系数K予以调整。
束线外径比M束和调整系数表6b.中心根数无法分清时外径的计算:D=1.05[(4Z-1)/3]1/2*d (mm)其中: Z—单线总根数 d—单线标称直径 mm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1)普通绞线:由相同线径的同一种材料构成截面 F=π/4 *d2Z (mm2)重量 W=F*r*K(kg/km)m其中: d—单线标称直径 mm Z—单线根数;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 m—平均绞入系数(2)组合绞线由不同材料的单线构成,不同材料的单线直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不同材料相同单线直径的截面和重量:截面:F=F1+F2=π/4*d2Z1+π/4*d2Z2=π/4*d2(Z1+Z2)(mm2)重量:W=W1+W2=F1*r1*K1m+F2r2*K2 m=π/4*d2(Z1*r1*K1 m+Z2*r2*K2 m)(kg/km)不同材料不同单线直径的截面和重量:截面:F=F1+F2=π/4*f*Z1+π/4* d22 *Z2 =π/4(d12Z1+d22Z2)(mm2)重量:W=W1+W2=F1*r1*K1 m+F2*r2*K2 m=π/4(d12Z1r1K1 m+ d22Z2r2K2 m)(kg/km)其中:d1、d2—两种不同材料的单线标称直径 mm r1、r2—两种不同材料的比重 g/cm3Z1、Z2—两种不同材料的单线根数 d 单线标称直径 mmK1 m、K2 m—两种不同材料单线绞合的平均绞入系数对于钢芯铝绞线的材料重量计算,应该采用组合绞线的计算方法。
先计算出每公里各种材料的重量以后,再算出每吨产品各种材料的重量。
W=W1+W2其中: W —钢芯铝绞线总重 kg/km W1—钢线重量 kg/km W2—铝线重量 kg/km每吨钢芯铝绞线中钢重量为: W 1ˊ=W 1/W*1000 (kg/t ) 每吨钢芯铝绞线中铝重量为: W 2ˊ=W 2/W*1000 (kg/t )注: 对探测电缆、野外电缆用钢、铜混绞线也用此公式)(3) 复绞线:重量: W=W 股*Z 股*K 复(kg/km )其中:Z 股—复绞线中股数 W 股--绞制股线的重量 kg/km K 复--复绞线绞入系数(4) 束线:重量:W=π/4*d 2 Z*r*K kg/km其中: d--单线标称直径 mm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 3 K —绞入系数 查表7 Z —单线根数2.绞入系数K 值的理论计算: ∵Mp=h/D ∴h=Mp*D∵L=[h 2+(πD )2]1/2=[(MpD )2+(πD )2] 1/2=D (Mp 2+π2)1/2∴K=L/h= D (Mp 2+π2)1/2/Mp*D=[1+(π/Mp )2]1/2其中: Mp —节距比 h —节距 D —导线直径hπD 绞入系数查对表 表7三、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1.单芯 W=F*r*η*K 1m (kg/km ) S=π/4*d 2*Z*η (η=1/μ) 2. 多芯 W=F*r*N*η*K 1m *K 2m (kg/km )其中:截面为25—70 mm 2 η=0.95 μ=1.05截面为95—120 mm 2η=0.97 μ=1.035截面为150— mm 2η=0.96 μ=1.04F —线芯面积 mm2r —所用材料比重 g/cm 3K 1m —线芯平均绞入系数 K 2m —成缆时平均绞入系数N —成缆线芯根数 μ—延伸系数四、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1.扇形线芯有两芯180°、三芯120°和四芯3*100°+1*60° 线芯高度与相当圆直径的关系表8注:t—绝缘厚度毫米2.扇形线芯重量计算:绞线W=F*r*N*η*K1m*K2m(kg/km)(kg/km)独根扇形线 W= F*r*N* K2m(符号同紧压圆形线芯)五、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1.通讯是缆的绞线组及成缆直径的计算见表9(1)绞线组直径的计算见表9其中: D—绞线直径mm d--单线直径mmΔ1—绝缘厚度mm Δ2—屏蔽层厚度 mm(2)电缆外径Da.纸带绝缘对绞市话电缆外径D=M*d组 (mm)其中:d组—对绞组直径 mmM—外径比(查电线电缆手册、二册768页表12—37)b.塑料绝缘对绞市话、局用及配线电缆外径5对以下的电缆芯外径 D=2Md mm10—100对电缆外芯 D=(4/π*S*K)1/2 mm 其中:S—所有单根绝缘线芯的总截面积 mm2 K—绞缆外径系数(查电线电缆手册、二册769页表12—38)绞线组直径的计算表9(1)内导体 W1=π/4*d12*r* Z1*K (kg/km)(2)外导体 W2=b*δ*r*Z1*K (kg/km)(3)对称四线组、信号线:=π/4*d2*r*Z2*K1*K (kg/km)W3其中:d1—内导体标称直径 mm d2—对称线或信号线标称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1—星绞或对绞绞入系数查表7 K—成缆绞入系数查表7Z1、Z2—一根电缆中,同轴对或对称线、信号线单线根数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一、圆形挤压式:1.绝缘层:(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D+2t mm直径 D截面 F=π(d+t)t mm2重量 W=π(d+t)t*r (kg/km)N根单线挤压式绝缘层重量:W=π(d+t)t*r*N*K (kg/km)(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重量:1)挤包 W=[π(D+t)t+Q1]r*N*K (kg/km)2)纵包 W=[π(D+t)t+4/5*Q1]r*N*K(kg/km)(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重量:重量 W=[π(D+t)t+Q1+Q2] r*N*K (kg/km)其中:D0、D—单线或绞线(束线)、复绞线(束绞线)直径 mmt—绝缘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N—绝缘线芯根数 K—成缆绞入系数 Q1—绞线(或束线)边隙面积 mm2 Q2—复绞线(或束绞线)边隙面积 mm2 绞线(或束线)芯边隙面积Q1的计算,见表11Q=Z*π/4*d2{(2K2-Z-2/2Z)-[K(K-2)]1/2/π} mm21其中:d--单线直径 mm K—绞线外径比(见表4、N) Z—最外层单线根数绞线(或束线)芯边隙面积Q1复绞线股线边隙面积Q2的计算,见表12Q2=2/3*A*Z*d12其中:A—股线是7根绞线为1.33 股线是19根绞线为2.54Z—股线最外层根数d1—单线直径 mm复绞线股线边隙面积Q2表12(4)其它形式的绝缘层的重量计算:1)鱼泡式绝缘层的重量W=π(D-t)t*r*N*K kg/km其中:D—鱼泡管外径 mm r—鱼泡管材料比重 g/cm3t—鱼泡管厚度 mm N—一根电缆中所用同轴对根数K—绞缆时,同轴对绞入系数2)垫片式绝缘层的重量W=G/P*103+G/103其中:G—垫片重量 kg/km P—垫片间的距离 mm2.护层(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t)t*r kg/km(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1)W=[π(D+t)t+Q*K]r kg/km其中:D—护套前直径 mm t—护套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成缆绞入系数,查表7 Q—边隙面积 mm2 d—绝缘线芯直径 mm相同截面的绝缘线芯成缆时时的边隙面积Q表132)线芯截面不同的多芯电缆护层的重量计算:1.两大一小:成缆直径 D=Ad1mm边隙面积 S1=aπ/4*d12 mm2S2=bπ/4*d12 mm2中间空隙 S3=cπ/4*d12 mm2护层重量 W=[π(D+t)t+(δ1+2δ2)K]r (kg/km)2.三大一小成缆直径 D=A*d1mm边隙面积δ1=a*π/4* d12 mm2δ2=b*π/4* d12 mm2中间空隙δ3=c*π/4* d12 mm2护层重量 W=[π(D+t)t+2(δ1+δ2)K]r (kg/km)其中: D—成缆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S1、、δ1、δ2—边隙面积 mm2 S3、δ3-—中心空隙面积 mm2 d1--大圆形绝缘线芯直径 mm d2--小圆形绝缘线芯直径 mm A、a、b和c可查二大一小、三大一小相应的曲线图K--成缆绞入系数,可查表7三大一小可采用D=1.91d1+0.502d2δ1=0.45 d12-0.145d22δ2=0.045 d12+0.26 d22δ3=0.02 d12+0.2 d22 δ总=0.99 d12+0.23 d22W=[π(D+t)t+δ总]r (kg/km)δ总—填充面积 mm2(3)金属纺织后挤包及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t)[t+(1-P%)2d]r (kg/km)其中:D—纺织后直径mm t—护层厚度mm P%-—纺织密度1-P%—空隙面积百分数d—金属丝直径mm 2d—空隙近似高度mmr—所用材料比重g/cm3(4)皱纹铝包外径D1的计算:D1=D+2t+皱纹常数mm皱纹铝包重量W=π(D+皱纹常数+t)t*K*r (kg/km)其中:D—铝包前直径mm t—铝包厚度mmr—铝的比重g/cm3K—皱纹压缩系数为1.005二、扇形挤压式:(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0+2t0+t)+2D0]t*r (kg/km)(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0+2t0+t)+2D0] t*r (kg/km)(3)两芯平行不填充式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1)平行嵌入式:W=[π(D0+t)t+(D0+2t)D0-π/4D02] =(3.14t2+5.14D0t+0.215D02)r (kg/km)2)8字形+t)t-F弓]r (kg/km)W=2[π(DF弓= t(19t+16D0)[(D0+t)t]1/2 mm2+t)12(D(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0+t)+2D]t*r (kg/km)(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1)嵌入式W=[π(D0+t)t+2D2+4Dt-π/2*D2]r=[3.14t2+7.14D0t-0.43D2]r (kg/km)2)包代式:W=[π(D0+2t0+t)t+4D0t]r (kg/km)其中:D0—绝缘线芯直径mm t—护套厚度mmt0—包带层厚度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W=π/2(a+b+2t)t*r (kg/km)其中:a—护套前内壁高度 mm b—护套前内壁宽度 mmt—护套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纺织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计算:(1)圆线1)按比重法计算:W=π(d+nt)nt(1±K‘)N*K(kg/km)2)按平方米计算:W=π(d+nt)g*(1K‘)N*K(kg/km)3)按绝缘带宽度计算:W=b*g*N*K (kg/km) b=π(d+nt)(1±K‘)sinα mm 其中:d—绝缘前外径 mm nt—绝缘厚度 mmα—绕包角 g—每平方米重量 g/m2K‘—B%/(1±B%) B% 重叠率 b—绝缘带宽度 mmN—绝缘线芯根数 K—成缆绞入系数可查表7(2)扁线1)按比重法计算:表15.(1)玻璃丝绕包:1)按纤维根数及绕包系数计算重量:W=G*J*K K=[(π/m)2+1]1/2其中:G—单根玻璃丝纤维材料重量:如160/2支为0.0125 (kg/km)Z—玻璃丝总根数 K—绕包系数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表12—30m—节距比对于扁线的K值,可先计算出截面积与它的相当圆直径手可求得2)按被覆宽度计算重量:圆形线芯:W=G*π(d+t)/δ扇形线芯:W=G*[(a+b+t)*2-1.72r]/ δ其中:G—同上 d—绕包前直径 mma、b—扁线的厚度、宽度 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t—玻璃丝绕包厚度单层为0.06 mm;双层为0.12mm;三层为0.18 mmδ—玻璃丝被覆宽度160/2为0.12mm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纸绳 W=G*J*K其中: G—纸绳单根重量(kg/km),可查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中表12—28Z—纸绳根数 P—绕包节距 K—绕包系数 D—绕包前直径 mm K=1/sinα d—纸绳直径 mm α—tg-1P/π(D+d) 棉纱和聚乙烯圆丝的疏绕材料用量计算方法相同(2)钢丝;1)圆钢丝W=π/4d2*Z*r*K=6.126 d2*Z*K 其中: Z=π(D+d)/d或者: W=G*Z*K其中:d—钢丝直径 mm r—钢丝比重为7.8g/cm3 G—单根钢丝重量 kg/km 见表16 D—绕包钢丝前直径 mmZ—钢丝根数 K—钢丝绞入系数单根钢丝重量表16扁钢丝: W=G*Z*K (kg/km)或者: W=F*r*Z*K (kg/km)其中:F—扁钢丝截面 mm2 R、Z、K —同上二、浸涂及浸渍层的计算: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漆包线用干漆膜的重量:(1)油性漆漆包线 1.2 缩醛漆漆包线 1.2 20 5.0 聚酯漆漆包线1.38 32 3.125 聚酰亚胺漆漆包线 1.37 22 4.55 聚酯亚胺漆漆包线1.37 32 3.125 聚酰胺酰亚胺漆漆包线 1.36 18 5.56 醇酸树脂漆玻璃丝包线 1.07 45 2.2 沥青涂料外护层0.9(2)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3)纸力缆浸渍剂的重量W=π/4(D2-N*d*η)ε (kg/km)(4)其中:D—包带绝缘后电缆芯外径mm d--导电线芯外径mm(5)N—芯数η—线芯紧压系数(6)ε—浸渍系数粘性浸渍取0.56—0.6 滴干浸渍取0.4—0.5(7)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8)浸渍电缆纸:W=π(D0+nt)nt(1+K‘)r*ε (kg/km)其中:D0--绕包浸渍电缆纸前电缆直径mm Nt—绕包浸渍电缆纸厚度mm1+K‘--绕包浸渍电缆纸绕包系数r—电缆纸的比重g/cm3ε—浸渍系数为1.35(2)浸渍电缆麻W=π(D0+t) ε/Nδ (kg/km)其中:N—电缆麻公制湿支数δ—单根麻的覆盖宽度mm t—麻的浸渍系数为1.35 D0--绕包电缆麻前电缆外径mm麻层厚度与覆盖厚度表18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1)按根数、锭数的计算法W=2a*n/N*sinα其中:2a—编织机锭子总数 n—每个锭子的纤维根数 N—纤维号数sinα—编织角正弦 N、a、n、sinα—按照工艺的规定BS标准中填充系数即编织密度:填充系数=mnd/πD*(1+π2D2/L2)1/2其中:m—锭子数 n—每个锭子上镀锡铜线根数 L—编织节距长度 mm d--镀锡铜线有效宽度 mm D—编织节圆直径 mm2)按外径和编织密度计算法:*n/N*1/δ*π(D+△)(kg/km)W=2.04*P1其中:P1—单向排列密度系数 n—纤维股数△--单面被复厚度 mm 1/N—单根纤维重 kg/km P—编织密度 N—纤维号数δ—编织后单根纱被复宽度 mm编织密度P与单向排列密度P1的换算表19(1)按根数、锭数计算法:W=(π/4*d2*2a*n*r)/sinα(kg/km)其中:d—金属丝直径 mm r—金属丝比重 g/cm3 sinα、2a、n—同前 W=2(D+d)d*Y*0.90*K其中:K—不均匀系数 1.05 Y—金属丝比重 g/cm3 D—编织层直径mm d—金属丝直径mm(2)按外径和编织密度计算:W=π2/2*d(D+2d)*P1*1.02*r=1.6P1*d*r*π(D+2d)=5.03P1*d*r*(D+2d) (kg/km)W铜=44.75*(D+2d)*d (kg/km)W钢=39.26*(D+2d)*d (kg/km)其中:D—编织前直径mm P1、d、r—同前编织密度: P=(2P1-P12)*100%编织单排密度: P1=a*n*d/(h*cosα)圆形:α=tg-1{ h/[π(D+T) ]}二芯椭圆:α=tg-1( h/{2D+[π(D+T) ]} )其中:D—编织前直径mm d—纤维或金属丝直径mm h—编织节距mm a—编织绽数为编织机锭数的一半(3)铠装或屏蔽铜(钢)带的重量W=π(D+nt)nt*r/(1+B%)(kg/km)其中:D—编织前直径mm t—钢带厚度mm B%—间隙(重叠)率n—层数r—比重g/cm3W钢=49.01(D+2t)/(1+B%) 双钢带间隙绕包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一、成缆填充材料:1.填充电缆麻、纸绳、塑料绳、纱等材料的重量计算:(1)W=g*N*K (kg/km)其中:g—每根填充材料重量kg/km N—填充材料根数K—成缆系数(2)成缆线芯截面相同时,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W=[π/4(D2-nd2)-S3]*r*K (kg/km)(3)成缆线芯截在不同时,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W=[π/4(D2-n1d12-n2d22)-S3]*r*K (kg/km)其中:d、d1、d2—绝缘线芯直径mm n、n1、n2—绝缘线芯根数r—填充材料比重g/cm3K—成缆系数2.填充圆形填芯;(1)填充在边隙时W=Q*r*N*K (kg/km)其中:Q—填充材料截面mm2N—填充材料根数r—填充材料比重克/厘米3K—成缆系数(2)填充在中习时W=Q*r (kg/km)Q、r同上二、外护层材料重量的计算:1.对于裸带铠装,裸钠丝铠装及塑料护层的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请参照前面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