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姓名()总分()本卷共九题,满分160 分.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环节.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解的过程.一、(15 分)蛇形摆是一个用于演示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仪器(见图).若干个摆球位于同一高度并等间距地排成一条直线,它们的悬挂点在不同的高度上,摆长依次减小.设重力加速度g = 9 . 80 m/ s2 ,1 .试设计一个包含十个单摆的蛇形摆(即求出每个摆的摆长),规定满足:( a )每个摆的摆长不小于0 . 450m ,不大于1.00m ; ( b )初始时将所有摆球由平衡点沿x 轴正方向移动相同的一个小位移xo ( xo <<0.45m ) ,然后同时释放,通过40s 后,所有的摆可以同时回到初始状态.2 .在上述情形中,从所有的摆球开始摆动起,到它们的速率初次所有为零所通过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 分)距离我们为L 处有一恒星,其质量为M ,观测发现其位置呈周期性摆动,周期为T ,摆动范围的最大张角为△θ.假设该星体的周期性摆动是由于有一颗围绕它作圆周运动的行星引起的,试给出这颗行星的质量m所满足的方程.若L=10 光年,T =10 年,△θ= 3 毫角秒,M = Ms (Ms为太阳质量),则此行星的质量和它运动的轨道半径r各为多少?分别用太阳质量Ms 和国际单位AU (平均日地距离)作为单位,只保存一位有效数字.已知1 毫角秒=11000角秒,1角秒=13600度,1AU=1.5×108km,光速 c = 3.0×105km/s.三、(22 分)如图,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刚性螺旋环质量为m,半径为R ,螺距H =πR ,可绕竖直的对称轴OO′,无摩擦地转动,连接螺旋环与转轴的两支撑杆的质量可忽略不计.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穿在螺旋环上并可沿螺旋环无摩擦地滑动,一方面扶住小球使其静止于螺旋环上的某一点A ,这时螺旋环也处在静止状态.然后放开小球,让小球沿螺旋环下滑,螺旋环便绕转轴O O′,转动.求当小球下滑到离其初始位置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h 时,螺旋环转动的角速度和小球对螺旋环作用力的大小.四、( 12 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 q ( q > 0 )的粒子作角速度为ω、半径为 R 的匀速圆周运动.一长直细导线位于圆周所在的平面内,离圆心的距离为d ( d > R ) ,在导线上通有随时间变化的电流I, t= 0 时刻,粒子速度的方向与导线平行,离导线的距离为d+ R .若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电流 i ,的磁场对粒子的作用力,试求出电流 i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考虑变化的磁场产生的感生电场及重力的影响.长直导线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表达式中的比例系数 k 已知.五、(20分)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均匀带电球面,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 (Q >0) ,半径分别为R和R/2,小球面与大球面内切于C点,两球面球心O和O’的连线MN沿竖直方在MN与两球面的交点B、0和C 处各开有足够小的孔因小孔损失的电荷量忽略不计,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为q(q>0的质点自MN线上离B点距离为R的A点竖直上抛。
18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一、(20分)如图所示,哈雷彗星绕太阳S 沿椭圆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周期T 为76.1年,1986年它过近日点P 0时与太阳S 的距离r 0=0.590AU ,AU 是天文单位,它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经过一段时间,彗星到达轨道上的P 点,SP 与SP 0的夹角θP =72.0°。
已知:1AU=1.50×1011m ,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太阳质量m S =1.99×1030kg ,试求P 到太阳S 的距离r P 及彗星过P 点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用速度方向与SP 0的夹角表示)。
二、(20分)质量均匀分布的刚性杆AB 、CD 如图放置,A 点与水平地面接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μA ,B 、D 两点与光滑竖直墙面接触,杆AB 和CD 接触处的静摩擦系数为μC ,两杆的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
1、已知系统平衡时AB 杆与墙面夹角为θ,求CD 杆与墙面夹角α应该满足的条件(用α及已知量满足的方程式表示)。
2、若μA =1.00,μC =0.866,θ=60.0°。
求系统平衡时α的取值范围(用数值计算求出)。
三、(25分)在人造卫星绕星球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对称转轴稳定在规定指向,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卫星在其运行过程中同时绕自身的对称轴转,但有时为了改变卫星的指向,又要求减慢或者消除卫星的旋转,减慢或者消除卫星旋转的一种方法就是所谓消旋法,其原理如图所示。
一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薄壁圆筒,,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O 是圆筒的对称轴,两条足够长的不可伸长的结实的长度相等的轻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筒表面上的Q 、Q ′(位于圆筒直径两端)处,另一端各拴有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正常情况下,绳绕在圆筒外表面上,两小球用插销分别锁定在圆筒表面上的P 0、P 0′处,与卫星形成一体,绕卫星的对称轴旋转,卫星自转的角速度为ω0。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含答案)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全卷共六题,总分为140分一、(22分)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 1.5n =,中心轴线长45cm L =,一端是半径为110cm R =的凸球面.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柬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1φ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求21/φφ(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二、(22分)正确使用压力锅的方法是:将己盖好密封锅盖的压力锅(如图复18-2-1)加热,当锅内水沸腾时再加盖压力阀S ,此时可以认为锅内只有水的饱和蒸气,空气己全部排除.然后继续加热,直到压力阀被锅内的水蒸气顶起时,锅内即已达到预期温度(即设计时希望达到的温度),现有一压力锅,在海平面处加热能达到的预期温度为120℃.某人在海拔5000m 的高山上使用此压力锅,锅内有足量的水.1.若不加盖压力阀,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2.若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 3.若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即盖好密封锅盖一段时间后,在点火前就加上压力阀。
此时水温为27℃,那么加热到压力阀刚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多少?若继续加热,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假设空气不溶于水. 已知:水的饱和蒸气压w ()p t 与温度t 的关系图线如图复18-2-2所示.大气压强()p z 与高度z 的关系的简化图线如图复18-2-3所示.27t =℃时27t =3w (27) 3.610Pa p ︒=⨯;27t =0z =处5(0) 1.01310Pa p =⨯2001年三、(22分)有两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 、B ,A 静止,B 以速度0v 与之发生碰撞.己知:碰撞后二者的速度A v 和B v 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
2000年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全卷共六题,总分为140分一、(22分)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 1.5n =,中心轴线长45cm L =,一端是半径为110cm R =的凸球面.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柬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1φ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求21/φφ(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二、(22分)正确使用压力锅的方法是:将己盖好密封锅盖的压力锅(如图复18-2-1)加热,当锅内水沸腾时再加盖压力阀S ,此时可以认为锅内只有水的饱和蒸气,空气己全部排除.然后继续加热,直到压力阀被锅内的水蒸气顶起时,锅内即已达到预期温度(即设计时希望达到的温度),现有一压力锅,在海平面处加热能达到的预期温度为120℃.某人在海拔5000m 的高山上使用此压力锅,锅内有足量的水.1.若不加盖压力阀,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2.若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 3.若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即盖好密封锅盖一段时间后,在点火前就加上压力阀。
此时水温为27℃,那么加热到压力阀刚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多少?若继续加热,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假设空气不溶于水. 已知:水的饱和蒸气压w ()p t 与温度t 的关系图线如图复18-2-2所示.大气压强()p z 与高度z 的关系的简化图线如图复18-2-3所示.27t =℃时27t =3w (27) 3.610Pa p ︒=⨯;27t =0z =处5(0) 1.01310Pa p =⨯三、(22分)有两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 、B ,A 静止,B 以速度0v 与之发生碰撞.己知:碰撞后二者的速度A v 和B v 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复赛理论试题分析

- 收稿 日期 :瑚 1 2 8 —1 一I
作 者简 介 :惠 萍 (9 2一) 16 。女 。副 国中学 生 物 理竞 赛 ( 东赛 区 )复赛 理 论 试题 分 析 广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1期 2 20 0 2年 2月
中 山 大 学 学 报 论 丛
S UN TS I YA EN UN VERST H) 删 I Y R
vo . 2 N . 12 o 1 F b. e 20 0
第 十 八 届 全 国 中 学 生 物 理 竞 赛 ( 东 赛 区 )复 赛 理 论 试 题 分 析 广
果 ,井 对 试 卷 进 行 评 价 和 分 析 ,提 出个 人 的观 点 。
1 关 于 复赛 理 论 试 的考 试 结 果
复赛 理论试 共 6 ,总 分 10分 。学生考试 最 高分为 l0分 ( 名 ) 题 4 1 1 ,其 次是 18分有 0
3名 ,1 4分 有 2名 , 10分 的 有 1 。 0 0 名 试 题 内容 函盖 了 力 学 、 热 学 、 电 学 、光 学 和原 子 物 理学 等 内容 。这 些 试 题 主 要 是 考 查
学生 将 物 理 基 础 知 识 迁 移 到 新 的情 景 中去 解 决 较 复 杂 的 实 际 物 理 问 题 。对 广 东 省 全 部 试 卷 进 行 统 计 结 果 见 表 1 。
表 l 广 东省赛 区试卷统 计分析
从 统 计 结 果 看 ,学 生 对 第 一 、二 和 三 题 完 成 的 情 况 比较 好 ,平 均 分 较 高 ,其 中第 一 和 第 三 题 满 分 率 较 高 ; 而 学 生 对 第 四 、 五 和 六 题 完 成 的情 况 比较 差 , 平 均 分 较 低 ,其 中 第 五 和第六 题 满分率 为 0 超 过 6 。 。分 的 学 生 占 6 .% ,这 些 同 学 普 遍 对 第 一 、 二 、 三 和 四 题 33 完 成 的 较 好 ,而 对 五 、六 题 完 成 的较 差 ,这 在 一 定 程度 上 说 明 五 、 六题 难 度 较 高 ,也 不 能
18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一、(20分)如图所示,哈雷彗星绕太阳S 沿椭圆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周期T 为76.1年,1986年它过近日点P 0时与太阳S 的距离r 0=0.590AU ,AU 是天文单位,它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经过一段时间,彗星到达轨道上的P 点,SP 与SP 0的夹角θP =72.0°。
已知:1AU=1.50×1011m ,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太阳质量m S =1.99×1030kg ,试求P 到太阳S 的距离r P 及彗星过P 点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用速度方向与SP 0的夹角表示)。
二、(20分)质量均匀分布的刚性杆AB 、CD 如图放置,A 点与水平地面接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μA ,B 、D 两点与光滑竖直墙面接触,杆AB 和CD 接触处的静摩擦系数为μC ,两杆的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
1、已知系统平衡时AB 杆与墙面夹角为θ,求CD 杆与墙面夹角α应该满足的条件(用α及已知量满足的方程式表示)。
2、若μA =1.00,μC =0.866,θ=60.0°。
求系统平衡时α的取值范围(用数值计算求出)。
三、(25分)在人造卫星绕星球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对称转轴稳定在规定指向,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卫星在其运行过程中同时绕自身的对称轴转,但有时为了改变卫星的指向,又要求减慢或者消除卫星的旋转,减慢或者消除卫星旋转的一种方法就是所谓消旋法,其原理如图所示。
一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薄壁圆筒,,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O 是圆筒的对称轴,两条足够长的不可伸长的结实的长度相等的轻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筒表面上的Q 、Q ′(位于圆筒直径两端)处,另一端各拴有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正常情况下,绳绕在圆筒外表面上,两小球用插销分别锁定在圆筒表面上的P 0、P 0′处,与卫星形成一体,绕卫星的对称轴旋转,卫星自转的角速度为ω0。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评分标准一、参考解答令 表达质子的质量, 和 分别表达质子的初速度和到达a 球球面处的速度, 表达元电荷, 由能量守恒可知2201122mv mv eU =+ (1)由于a 不动, 可取其球心 为原点, 由于质子所受的a 球对它的静电库仑力总是通过a 球的球心, 所以此力对原点的力矩始终为零, 质子对 点的角动量守恒。
所求 的最大值相应于质子到达a 球表面处时其速度方向刚好与该处球面相切(见复解20-1-1)。
以 表达 的最大值, 由角动量守恒有 max 0mv l mvR = (2)由式(1)、(2)可得20max 1/2eU l R mv =- (3) 代入数据, 可得max 22l R = (4) 若把质子换成电子, 则如图复解20-1-2所示, 此时式(1)中 改为 。
同理可求得 max 62l R =(5)评分标准: 本题15分。
式(1)、(2)各4分, 式(4)2分, 式(5)5分。
二、参考解答在温度为 时, 气柱中的空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1)1C V lS = (2)当气柱中空气的温度升高时, 气柱两侧的水银将被缓慢压入A 管和B 管。
设温度升高届时 , 气柱右侧水银刚好所有压到B 管中, 使管中水银高度增大C BbS h S ∆= (3) 由此导致气柱中空气体积的增大量为C V bS '∆= (4)与此同时, 气柱左侧的水银也有一部分进入A 管, 进入A 管的水银使A 管中的水银高度也应增大 , 使两支管的压强平衡, 由此导致气柱空气体积增大量为A V hS ''∆=∆ (5)所以, 当温度为 时空气的体积和压强分别为21V V V V '''=+∆+∆ (6)21p p h =+∆ (7)由状态方程知112212p V p V T T = (8) 由以上各式, 代入数据可得2347.7T =K (9)此值小于题给的最终温度 K, 所以温度将继续升高。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8年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PDF解析版)

(3)
联立 (1)(2)(3) 式,得
8.1 × 10−14kg < m < 2.89 × 10−13kg
第 7 页 共 10 页 清北学堂
(3)设微粒从台面边缘沿 XY 边界成 θ 角飞出做平抛运动,落地点为 Q,水平位移为 s,下落时间为 t,滑块
质量为 M , 滑块获得速度 v0 后在 t 内沿与平台前侧成 φ 角方向,以加速度 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 Q 点,经
板所开的小孔进入磁场(微粒始终不与极板接触),然后由 XY 边界离开台面。
在微粒离开台面瞬间,静止于 X 正下方水平地面上 A 点的滑块获得一个水平
速度,在微粒落地时恰好与之相遇。假定微粒在真空中运动,极板间电场视为匀强电场,滑块为质点。滑块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µ = 0.2,取 g = 10m/s2。
(2)设微粒的质量为 m,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 v,根据动能定理,有
qU = 1 mv2
(1)
2
微粒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设圆周运动半径为 R,有
v2
qvB = m
(2)
R
微粒要从 XY 边界离开台面,则圆周运动的边缘轨迹需满足
l
Rmin = 2 , Rmax = l − d
未完成的某一瞬间相对滑动消失,即
∆tf ≤ ∆tN
碰后,木块平行于墙面的速度为零,因此
此时存在一个 α0 角,当 α ≤ α0 时 即 这个 α0 满足 本题中 ,此结果示于下图。
δp∥ = p∥tanβ = 0 tanβ = 0 β=0
α0 = arctan(2µ) α0 = 30◦
第 4 页 共 10 页 清北学堂
p22V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全卷共六题,总分为140分
一、(22分)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 1.5n =,中心轴线长45cm L =,一端是半径为110cm R =的凸球面.
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
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柬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1φ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求21/φφ(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二、(22分)正确使用压力锅的方法是:将己盖好密封锅盖的压力锅(如图复18-2-1)加热,当锅内水沸腾时再加盖压力阀S ,此时可以认为锅内只有水的饱和蒸气,空气己全部排除.然后继续加热,直到压力阀被锅内的水蒸气顶起时,锅内即已达到预期温度(即设计时希望达到的温度),现有一压力锅,在海平面处加热能达到的预期温度为120℃.某人在海拔5000m 的高山上使用此压力锅,锅内有足量的水.
1.若不加盖压力阀,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
2.若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
3.若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
即盖好密封锅盖一段时间后,在点火
前就加上压力阀。
此时水温为27℃,
那么加热到压力阀刚被顶起时,锅内
水的温度是多少?若继续加热,锅内
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假设空气不溶于水.
已知:水的饱和蒸气压w ()p t 与温度t 的关系图线如图复18-2-2所示. 2001年
1 大气压强()p z 与高度z 的关系的简化图线如图复18-2-3所示.
27t =℃时27t =3w (27) 3.610Pa p ︒=⨯;27t =0z =处5(0) 1.01310Pa p =⨯
1
三、(22分)有两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 、B ,A 静止,B 以速度0v 与之发生碰撞.己知:碰撞后二者的速度A v 和B v 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
从而该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此原子向低能级态跃迁,并发出光子.如欲碰后发出一个光子,试论证:速度0v 至少需要多大(以m/s 表示)?己知电子电量为191.60210C e =⨯-,质子质量为271.67310kg p m =⨯-。
电子质量为
310.91110kg e m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13.58eV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