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联剂的运用

合集下载

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1、使用我公司DB-550对粉体进行表面处理,效果比较好。

2、使用悬式搅拌器,在搅拌过程中将温度升到80度左右,将粉体干燥后,自然冷却
3、采用喷雾式加入偶联剂。

4、偶联剂用水稀释,稀释比例为整个粉体质量的1%-5%。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⑴表面预处理法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

所用溶剂多为水、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异丙醇为宜。

除氨烃基硅烷外,由其它硅烷偶联剂配制的溶液均需加入醋酸作水解催化剂,并将pH值调至3.5~5.5。

长链烷基及苯基硅烷由于稳定性较差,不宜配成水溶液使用。

氯硅烷及乙酰氧基硅烷水解过程中伴随有严重的缩合反应,也不宜配成水溶液或水醇溶液使用,而多配成醇溶液使用。

水溶性较差的硅烷偶联剂,可先加入0.1~0.2%(质量分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后再加水加工成水乳液使用。

⑵迁移法将硅烷偶联剂直接加入到胶粘剂组分中,一般加入量为基体树脂量的1~5%。

涂胶后依靠分子的扩散作用,偶联剂分子迁移到粘接界面处产生偶联作用。

对于需要固化的胶粘剂,涂胶后需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固化,以使偶联剂完成迁移过程,方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实际使用时,偶联剂常常在表面形成一个沉积层,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单分子层,因此,偶联剂用量不必过多。

偶联剂和偶联剂在填料中的应用

偶联剂和偶联剂在填料中的应用

A-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宜作释剂 ;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呈碱性。 主要用于聚乙烯交联;不饱和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树脂 等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旳玻纤表面处理;合成特种涂料;粘 接剂;电子元器件旳表面防潮处理;无机含硅填料旳表面 处理等;也用于复合玻璃中间层旳表面处理。
4、使用措施
硅烷偶联剂旳使用措施应针相应用对象不同而异,使用措 施大致可分两种:预处理法和整体掺正当。
①预处理法
本法大致可分为干式法、湿式法和喷布法,但不论哪种措施都是将 硅烷偶联剂均匀地包覆在填料旳表面。
a.干式法 将无机填料加入高速捏合机中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将硅烷偶联 剂旳醇水溶液,或有机溶液,或水溶液加入,使之均一分散后,干燥 即可。因为可短时间内大量处理,故为常用旳措施。
有机铬类偶联剂是一类比较成熟旳偶联剂品种,开发于20世纪50年代 早期。
由不饱和有机酸与三价铬原子形成配价型金属络合物。在玻璃纤维增 强塑料中,具有很好旳使用效果。
有机铬偶联剂成本低,但品种单调,合用范围和偶联效果不及硅烷偶 联剂和钛酸酯类偶联剂,更主要旳原因是铬离子毒性及由此带来旳环 境污染问题,造成目前旳用量在逐渐降低。
四、其他偶联剂
(一)铝酸酯偶联剂
由福建师范大学于1985年研制,其构造与钛酸酯偶联剂类似,分子中 存在两类活性基团,一类可与无机填料表面作用;另一类可与树脂分 子缠结,由此在无机填料与基体树脂之间产生偶联作用。具有色浅、 无毒、使用以便等特点,热稳定性能优于钛酸酯偶联剂,价格仅为钛 酸酯偶联剂旳二分之一。
钛酸酯偶联剂应尽量防止与具有表面活性旳助剂并用,它们会干扰钛 酸酯在界面处旳偶联反应,假如非使用这些助剂,应在填料、偶联剂 和聚合物充分混合之后再加入。

偶联剂的应用原理

偶联剂的应用原理

偶联剂的应用原理1. 什么是偶联剂偶联剂是指能够在化学反应中将两个或多个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物质。

它们常常被用作催化剂、染料以及药物等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偶联剂的分类根据其应用领域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偶联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机复合物:例如铜离子、铁离子和钴离子等。

•有机合物:如胺类、烷基胺、芳基胺等。

•无机化合物:如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等。

3. 偶联剂的应用原理偶联剂的应用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键的形成偶联剂通过与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将分子连接在一起。

这种化学键的形成可以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配位键来实现。

具体反应机制取决于偶联剂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条件的选择。

(2)功能团的活化偶联剂中的功能团可以与反应物中的相应官能团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

例如,偶联剂中的胺基团可以与活性酸性染料中的羟基结合,形成偶联产物。

这种功能团的活化可以实现分子间的连接,并为偶联剂的特定应用提供催化作用。

(3)空间构型的调控偶联剂的空间构型对反应物间的连接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控偶联剂的结构和立体构型,可以使反应物在特定的空间位置上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偶联作用。

4. 常见的偶联剂应用偶联剂作为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偶联剂的应用:•催化剂:偶联剂可以作为催化剂参与有机合成反应,促进化学反应速度,提高反应产率。

•染料:偶联剂可以作为染料的组成部分,将染料分子固定在织物或其他材料上,实现染色效果。

•药物:偶联剂可以用于药物的合成,增加药物分子与靶标间的亲和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金属络合物:通过偶联剂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可以形成稳定的金属络合物,广泛应用于催化、光电子等领域。

5. 偶联剂的优缺点偶联剂作为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反应活性高:偶联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反应。

•选择性好:偶联剂在反应中能够选择性地与特定官能团反应,实现特定的化学转化。

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偶联剂是一种用于在化学反应中连接两个或多个分子的化学试剂。

常见的偶联剂有丙二酮二巯基(DTT)、乙二胺四乙酸(EDTA)、巯基乙醇(Cys-SH)等。

偶联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实验前应先将偶联剂溶解于合适的溶液中,一般是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中。

溶解时要注意用力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2. 使用时应按照实验的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的偶联剂。

3.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偶联剂与其他试剂产生剧烈反应,尤其是与氧气反应,以免产生危险物质或导致试剂的损失。

4. 使用偶联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pH值,避免产生副反应或影响反应结果。

5. 使用完偶联剂后,应妥善保存剩余的试剂,避免受潮或受到其他污染。

总的来说,偶联剂的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试剂性质来确定,遵循安全操作规范,注意控制条件和反应过程中的细节,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偶联剂及偶联剂在填料中的应用

偶联剂及偶联剂在填料中的应用

偶联剂及偶联剂在填料中的应用1. 偶联剂的概念和作用1.1 偶联剂的概念偶联剂,即通过化学反应,使填料表面介质和催化剂吸附在一起,从而加强两者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化学物质。

偶联剂有机活性物质,常由一个或多个活性羟基团、羧基团、胺基团等官能团连接而成。

它可以通过化学键的形式与填料表面的羟基、胺基等活性位点反应,在填料表面构建化学键,增加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活性和选择性。

1.2 偶联剂的作用偶联剂作为催化剂载体表面的活性化合物,能够促进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活性以及选择性,从而实现催化反应的高效进行。

2. 偶联剂在填料中的应用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偶联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特别是在填料中应用,偶联剂的作用更加明显。

2.1 偶联剂的应用方式偶联剂在填料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包覆法将偶联剂和催化剂混合,涂覆在填料载体上,通过化学反应将两者牢固结合在一起。

采用包覆法的优点是能够在填料表面生成高密度的活性位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2.1.2 架桥法将偶联剂以分子桥的形式加入到填料载体内部,在活性位点与催化剂结合时,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学桥梁。

采用架桥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结合,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2.1.3 热浸渍法在填料中引入偶联剂时,通过热浸渍法的方式,将催化剂与偶联剂混合,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然后将填料浸泡在溶液中,使偶联剂和催化剂均匀地分布在填料表面上,并通过热处理使其生成化学键。

2.2 偶联剂在不同催化反应中的应用2.2.1 氢气化反应氢气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反应,是化工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催化反应之一。

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采用偶联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和产率。

2.2.2 烷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烷烃的生产和化学物质的合成。

偶联剂的作用和发展

偶联剂的作用和发展

偶联剂的作用和发展偶联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在工业生产中用于改善一些物质的性质和性能。

偶联剂可以通过在分子中引入偶联基团,来提高物质的溶解性、降低粘度、增强分散性以及改善表面张力等特性。

偶联剂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染料、胶粘剂、塑料、纤维等许多工业领域。

1.提高溶解性:偶联剂可以使一些原本不溶于水或有机溶剂的物质溶解于溶液中,进而提高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可用性。

2.降低粘度:偶联剂能够使物质的粘度降低,从而提高其流动性,使其更易于处理和加工。

3.增强分散性:偶联剂可以帮助将悬浮在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散均匀,防止其沉积和析出,从而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

4.改善表面张力:偶联剂能够在液体表面形成薄膜,降低表面张力,使液滴更易扩展和融合,提高物质的润湿性。

5.促进反应:偶联剂可以作为催化剂或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促进反应速率和产物得率。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偶联剂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推进。

传统的偶联剂主要基于有机化合物,如硅酸盐类、醛类和酸类等。

然而,随着对环境友好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偶联剂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绿色环保型偶联剂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例如,一些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出色的偶联剂性能,可以用于改进一些材料的性能。

还有一些基于生物质的偶联剂也被提出,如淀粉、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能的无机偶联剂被开发出来,在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无机偶联剂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可以用于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面修饰。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推进,偶联剂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未来,随着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偶联剂将朝着更高效、低污染和可再生的方向发展。

总之,偶联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作用可以提高物质的溶解性、降低粘度、增强分散性、改善表面张力,同时还能促进反应。

偶联剂在橡胶中的用途

偶联剂在橡胶中的用途

偶联剂在橡胶中的用途橡胶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建筑、医疗等。

为了提高橡胶的性能,常常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剂,其中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之一。

偶联剂能够在橡胶中发挥多种作用,使得橡胶材料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偶联剂可以增强橡胶的机械性能。

在橡胶制品中,偶联剂可以与橡胶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橡胶的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能。

这种交联作用使得橡胶能够承受更大的拉伸力,增加其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橡胶制品的耐磨性,减少了因摩擦而引起的磨损。

此外,偶联剂还可以改善橡胶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使得橡胶制品具有更好的弹性和回弹性。

偶联剂可以提高橡胶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在橡胶制品中,偶联剂可以与橡胶分子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得橡胶的分子结构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橡胶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这使得橡胶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能,延长了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

同时,偶联剂还可以增强橡胶对化学物质的抵抗能力,使得橡胶制品不易受到腐蚀和侵蚀,提高了其在特殊环境下的使用安全性。

偶联剂还可以改善橡胶的加工性能。

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偶联剂可以起到助剂的作用,提高橡胶的可加工性。

偶联剂可以降低橡胶的熔体粘度,使其更容易流动,从而便于橡胶的成型和加工。

同时,偶联剂还可以提高橡胶的分散性和填充性,使得橡胶与其他添加剂和填充剂更好地混合,从而改善了橡胶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起来,偶联剂在橡胶中的用途是多样的。

它能够增强橡胶的机械性能,提高耐热性和耐腐蚀性,改善加工性能,使得橡胶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因此,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偶联剂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充分发挥偶联剂的作用,才能制造出更加优质和耐用的橡胶制品,满足人们对橡胶制品的需求。

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偶联剂是一类化学物质,主要用于修复牙齿表面的缺损。

它可以在牙齿结构与修复材料之间建立牢固的粘接,提高修复体的保持力和牙齿的强度。

在口腔临床中,偶联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修复体固位、间接修复物粘接、可摘局部义齿基托固定等。

偶联剂在修复体固位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一些牙齿缺损较大的情况下,常常需要使用冠桥修复来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而偶联剂可以达到增强修复体与牙齿之间的粘接力,提高修复体的稳定性和牙齿的强度。

通过使用偶联剂,可以有效地减少冠桥修复体脱落的风险,并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偶联剂在间接修复物粘接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间接修复物包括烤瓷牙、全瓷牙、金属瓷牙等,这些修复体需要粘接到牙齿表面,以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使用偶联剂,可以提高修复体与牙齿之间的粘接强度,增加修复体的稳固性和牙体的抗折强度。

偶联剂的应用在间接修复物粘接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修复体的保持力,还可以提高修复体与牙齿之间的密闭性,防止细菌和食物残渣的侵入。

偶联剂还可以用于可摘局部义齿基托固定。

对于一些缺失多个牙齿的患者来说,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方式。

偶联剂可以粘接义齿基托到口腔组织或者其他牙齿上,以提供稳定的基础支撑。

通过使用偶联剂,可以使义齿基托与组织或牙齿之间的粘接更加牢固,减少义齿松动或脱落的概率。

当前,关于偶联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粘接强度、耐久性、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的偶联剂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寻找具有较好粘接性能且对口腔组织无毒副作用的偶联剂。

还有研究致力于提高偶联剂的固化速度和粘接力,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偶联剂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为口腔修复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钛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的分子可以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它们在偶联机制中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

六个功能区如下图所示:功能区①(RO)m -起无机物与钛偶联。

钛酸酯偶联剂通过它的烷氧基直接和填料或颜料表面所吸附的微量羧基或羟基进行化学作用而偶联。

由于功能区①基团的差异开发了不同类型偶联剂,每种类型对填料表面的含水量有选择性,各类型特点:1、单烷氧基型;单烷氧基钛酸酯在无机粉末和基体树脂的界面上产生化学结合,它所具有的极其独特的性能是在无机粉末的表面形成单分子膜,而在界面上不存在多分子膜。

因为依然具有钛酸酯的化学结构,所以在过剩的偶联剂存在下,使表面能变化,粘度大幅度降低,在基体树脂相由于偶联剂的三官能基和酯基转移反应,可使钛酸酯分子偶联,这就便于钛酸酯分子的变型和填充聚合物体系的选用。

该类偶联剂(除焦磷酸型外)特别适合于不含游离水,只含化学键合水或物理键合水的干燥填充剂体系,如碳酸钙、水合氧化铝等。

2、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该类钛酸酯适合于含湿量较高的填充剂体系,如陶土、滑石粉等,在这些体系中,除单烷氧基与填充剂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偶联外,焦磷酸酯基还可以分解形成磷酸酯基,结合一部份水。

i-单烷氧脂肪酸酯型ii-单烷氧磷酸酯型iii-单烷氧焦磷酸酯型3、配位型:可以避免四价钛酸酯在某些体系中的副反应。

如在聚酯中的酯交换反应,在环氧树脂中与羟基的反应,在聚氨酯中与聚醇或异氰酸酯的反应等。

该类偶联剂在许多填充剂体系中都适用,有良好的偶联效果,其偶联机理和单烷氧基型类似。

4、螫合型:该类偶联剂适用于高湿填充剂和含水聚合物体系,如湿法二氧化硅、陶土、滑石粉、硅酸铝、水处理玻璃纤维、灯黑等,在高湿体系中,一般的单烷氧基型钛酸酯由于水解稳定性较差,偶联效果不高,而该型具有极好的水解稳定性,在此状态下,显示良好的偶联效果。

氧乙酸螯合型乙二醇螯合型功能区② -(--O……)--具有酯基转移和交联功能。

该区可与带羧基的聚合物发生酯交换反应,或与环氧树脂中的羧基进行酯化反应,使填充剂、钛酸酯和聚合物三者交联。

酯交换反应性受以下几个因素支配:1、钛酸酯分子与无机物偶联部份的化学结构;2、功能区③上的OX基团的化学结构;3、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4、其它助剂如酯类增塑剂的化学性质。

钛酸酯在聚烯烃之类的热塑性聚合物中不发生酯交换反应,但在聚酯,环氧树脂中或者在加有酯类增塑剂的软质聚氯乙烯塑料中,酯交换反应却有很大影响。

酯交换反应的活性太高会造成不良后果,例如象KR-9S那样的钛酸酯,当加入到聚合物中后,能迅速发生酯交换反应,初期粘度急剧升高,使填充量大大下降,而象KR-12那样的钛酸酯、酯交换反应的活性低,没有初期粘度效应,但酯交换反应可随着时间逐渐进行,这样不但初期的分散性良好,而且填充量可大为增加。

在涂料中可利用钛酸酯偶联剂的酯交换机制来交联固化饱和聚酯和醇酸树脂,从而可得到一种不泛黄的材料(因为不含不饱和结构),由于酯交换作用可以表现触变性,因此有较高酯交换活力的KR-9S具有触变性效果,TTS也有一定程度的酯交换能力。

功能区③ OX--连接钛中心的基团。

这一部位的OX基团随基结构不同,对钛酸酯的性能有不同影响,例如羧基可增加与半极性材料的相溶性,磺酸基具有触变性,砜基可增加酯交换活性,磷酸酯基可提高阻燃性,聚氯乙烯的软化性;焦磷酸酯基可吸收水份,改进硬质聚氯乙烯的冲击强度,亚磷酸酯基可提高抗氧性,降低聚酯或环氧树酯中的粘度等。

功能区④ R---热塑性聚合物的长链纠缠基团,钛酸酯分子中的有机骨架。

由于存在大量长链的碳原子数提高了和高分子体系的相溶性,引起无机物界面上表面能的变化,具有柔韧性及应力转移的功能,产生自润滑作用,导致粘度大幅度下降,改善加工工艺,增加制品的延伸率和撕裂强度,提高冲击性能,如果R为芳香基,可提高钛酸酯与芳烃聚物的相溶性。

功能区⑤ Y---热固性聚合物的反应基团。

当它们连接在钛的有机骨架上,就能使偶联剂和有机材料进行化学反应而连接起来,例如双键能和不饱和材料进行交联固化,氨基能和环氧树脂交联等。

功能区⑥)n 它代表钛酸酯的官能度,n可以为1-3,因而能根据需要调节,使它对有机物产生多种不同的效果,在这一点上灵活性要比象硅烷那样的三烷氧基单官能偶联剂大。

从上述六个功能区的作用,可以看出钛酸酯偶联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它本身既是偶联剂,也可以是分散剂、湿润剂、粘合剂、交联剂、催化剂等、还可以兼有防锈、抗氧化、阻燃等多功能,因此应用范围很广,胜过了其它偶联剂。

2.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官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

偶联剂使用方法:在选用偶联剂之前,应首先测定所用填充剂的含湿性,根据含湿状态和前述各类钛酸酯的特性决定具体品种,干燥填充剂宜用单烷氧基型,潮湿填充剂可选螯合型或单烷氧基焦磷酸型。

在选用偶联剂时还应考虑聚合物的熔点,结晶度、分子量、极性、芳香性、脂脚性、共聚结构等,对于热固性聚合物还要考虑到其固化温度和固化机理。

填充剂的形状、比表面、湿含量、酸碱性、化学组成等都可影响偶联效果。

一般粗粒子填充剂偶联效果不及细粒子好但对超微细(如CaCO3≥2000目)填充剂效果则有相反现象。

偶联剂的用量,一般为处理物重量的0.5-3%,推荐使用量为0.8-1.5%。

其用量与效果并非是正比关系,量太多则偶联剂过剩反而使性能下降,(在塑料中使拉伸、抗冲击等指标下降,在涂料中,会使附着力大为降低等)量太少,则因包复不完全,效果不显著。

所以在应用时要试验出最佳用量,做到既经济又有效。

偶联剂的作用机理:1. 单烷氧基型:单烷氧基钛酸酯在无机粉末和基体树脂的界面上产生化学结合。

一般认为只有一个异丙氧基是与无机物表面羟基偶联的水解基团,因此可以在无机颜、填料的表面形成单分子层。

在界面上不存在多分子膜。

预处理前处理后无机物树脂中分散效果图1 单烷氧基钛酸酯对无机物表面偶联机理依然具有钛酸酯的化学结构,在过剩的偶联剂存在下,使表面能变化,粘度大幅度降低。

在基体树脂相由于偶联剂的三官能基和酯基转移反应,可使钛酸酯分子偶联。

这就便于钛酸酯分子的变型和填充聚合物体系的选用。

见图2、3、4、5。

图2 偶联剂对无机填料作用机理图3 偶联剂在热塑型体系中的作用效果有机聚合物无机填料偶联剂混炼固化图4 钛酸酯偶联剂在热固性体系中的作用机理图示2.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该类钛酸酯适合于含湿量较高的填充体系,如陶土、滑石等。

在这些体系中,除单烷氧基与填充剂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偶联外,焦磷酸酯基还可以分解形成磷酸酯基,结合一部份水:如下式反应焦磷酸酯类偶联剂与填料表面羟基反应3.螯合型:该类偶联剂适用于含湿量较高的无极填料和含水树脂体系,如湿法二氧化硅、陶土、滑石、硅酸铝、水处理玻璃纤维、碳黑等;而且该偶联剂在高湿体系中具有极好的水解稳定性,在此状态下,显示良好的偶联效果。

二官能度羟基羧酸的偶联机理二官能度、乙二醇醋的偶联机理4.配位型:该类偶联剂可避免四价钛酸酯在某些体系中的副反应,如在聚酯中的酯交换反应,在环氧树脂中与羟基的反应,在聚氨酯中与聚醇或氰酸酯的反应等。

该类偶联剂在许多填充剂体系中都适用,有良好的偶联效果,其偶联机理与单烷氧基型类似:配位型钛酸酯偶联剂与填料作用机理图1.三乙氧基-1H,1H,2H,2H-十三氟-N-辛基硅烷三乙氧基(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硅烷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氧基(-1H,1H,2H,2H-十三氟辛基)硅烷CB Number:CB9474048; CAS:51851-37-7分子式:C14H19F13O3Si分子量:510.36比重:1.33g/cm3它可被用作无机材料和氟聚合物之间的粘结促进剂。

沸点:95℃PH:5.5用法:乙醇溶液,加少量水,50℃,超声。

2.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1H,1H,2H,2H-全氟十七烷三甲基氧硅烷CAS: 101947-16-4CB Number: CB4487133无色液体分子式:C16H19F17O3Si沸点:103~106℃水里分解3.全氟十八酸(18C)CAS号: 16517-11-6晶体沸点:235℃不能溶解于水4.全氟十二烷酸(12C)CAS号: 307-55-1沸点:245℃5.全氟辛酸(8C)CAS:335-67-1白色晶体分子式C8HF15O2熔点:58~60℃沸点189-192℃6.全氟十二烷基乙基碘CAS号: 146983-96-2分子式:C14H4F25I沸点:291.3℃7.全氟辛基磺酸钾CAS:2795-39-3商品名:HX-95锃雾抑制剂(对照美国3M公司牌号:FC-95)本品系全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白色或微黄粉末状结晶。

分子式:C8F17SO3K熔点:390°C(分解) mp:285°C8.硅烷偶联剂KH550国内对应牌号(KH-550)国外对应牌号(美国联碳公司A―1100、日本信越KBM-903)化学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结构式NH2CH2CH2CH2Si(OC2H5)3产品性质本品为氨基官能团硅烷,呈碱性。

外观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通用性强,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适宜作稀释剂。

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沸点217℃,密度P25'g/m1 0.946,折光率ND25:1.4205,闪点104℃,分子量221.4含量≥97%9.钛酸酯偶联剂TC-2技术指标:外观:无色至淡黄色粘稠体密度:D25 ≥0.80-1.04 g/cm3粘度:η25 80-300 mm2/s闪点:(开口)≥65℃折光率:ND25 约1.42-1.46PH值:(试纸)2-3分解温度:>280℃属磷酸型单烷氧基类钛酸酯,类似美国Kenrich公司KR-12。

是目前国内市场磷酸型的改性换代品,色浅、稳定、粘度小,分散性更好。

既适用于塑料,也适用于涂料及橡胶,是颜料、填料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分散效果。

具有优良的分散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