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项目ISO标准标准ASTM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保证煤炭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煤炭检验标准。
本文将介绍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1. 煤炭基本性质检验标准。
煤炭的基本性质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水分等指标。
不同国家对于煤炭基本性质的检验标准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煤炭挥发分的检验方法为GB/T 212-2008,而美国则采用ASTM D3175-17进行挥发分的检验。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煤炭基本性质的准确检测,为煤炭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 煤质化验方法标准。
煤炭的质量化验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手段。
各国对于煤炭的化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煤炭的元素分析采用的标准有ISO 1171:2003(E)、GB/T 476-2008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煤炭中各种元素的化验方法和分析要求,保证了煤炭质量的准确评价。
3. 煤炭灰熔点检验标准。
煤炭灰分的熔点是评价煤炭燃烧特性的重要指标。
不同国家对于煤炭灰熔点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欧洲标准EN 15370:2007规定了煤炭灰分的熔点检验方法,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4-2007也对灰分的熔点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证煤炭燃烧特性的准确评价。
4. 煤炭硫分检验标准。
煤炭中的硫分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
各国对于煤炭硫分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美国采用的ASTM D4239-19对煤炭中的硫分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4-2007也对硫分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证煤炭硫分的准确检测,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5. 煤炭水分检验标准。
煤炭中的水分是影响煤炭燃烧特性和运输过程的重要因素。
各国对于煤炭水分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澳大利亚采用的AS 1038.5-2008对煤炭中的水分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2-2008也对水分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中国煤炭的分类及其标准及国际标准

中国煤炭的分类及其标准表1 煤炭分类总表*凡Vr>37.%、G<5,再用透光率Pm来区分烟煤和褐煤(在地质勘探中,Vr>37.0%,在不压饼的条件下测定的焦渣特征为1~2号的煤,再用Pm>30%~50%的煤)。
**凡Vr>37.%、Pm>50%者,为烟煤,Pm>30~50%的煤,如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大于24MJ/kg(5700cal/g),则划为长焰煤。
表2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在已确定无烟煤小类的生产矿、厂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只按Vr分类;在地址勘探工作中,为新区确定小类或生产矿、厂和其他单位需要重新核定小类时,应同时测定Vr和Hr,按上表小类。
如两种结果有矛盾,以按Hr划小类的结果为准。
表4 烟煤的分类*当烟煤的粘结指数测值G小于或等于85时,用于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和粘结指数G来划分煤类。
当粘结支书测值G大于85时,则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或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和奥亚膨胀度b来划分煤类。
**当G>85时,用Y和b并列作为分类指标。
当V<28.0%时,b暂定为150%;V>28.0%时,b暂定为220%。
当b值和Y值有矛盾时,以Y值为准来划分煤类。
分类用的煤样,如原煤灰分小于或等于10%者,不需灰分。
灰分大于10%的煤样需按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用氯化锌重液减灰后再分类。
*凡Vr>37.0%,PM>30~50%的煤。
如恒温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W-A.GN大于24MJ/Kg(5700cal/g)则划为长焰煤。
国际标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国际煤炭分类工作组1956年在日内瓦国际煤炭分类会上修订并正式作了国际标准的煤炭分类表。
因欧洲各国褐煤资源较多,欧洲经济委员会于1957年进一步提出一个“褐煤国际分类表”,于1974年经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修改后向各国推荐使用。
硬煤为烟煤、无烟煤的统称。
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大于或等于24MJ/kg,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串大于或等于0.6的煤。
我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煤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燃料之一,其质量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的检测是确保煤炭质量符合相应标准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炭检测项目及相关标准。
1. 煤质分析项目:煤质分析是通过对煤炭的物理、化学、热学等性质进行测试,以评价其可利用性和适用性。
常见的煤质分析项目包括煤质元素含量测定、灰分测定、挥发分测定、固定碳测定、硫含量测定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质量分析标准包括ISO 1987、ASTM D 3176、GB/T 212等。
2. 煤炭灰熔融性分析项目:煤炭灰熔融性是指在燃烧过程中,煤炭所产生的灰分在高温下的熔化性能。
该指标对于煤炭的燃烧特性和锅炉操作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煤炭灰熔融性分析项目包括煤炭的初熔温度、软化温度、流动温度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灰熔融性测试标准包括ISO 540、ASTM D 1857、GB/T 219等。
3. 煤炭燃烧性能分析项目:煤炭燃烧性能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
煤炭的燃烧性能 directly影响其热效率和环境排放。
常见的煤炭燃烧性能分析项目包括发热量测定、燃烧速率测定、灭爆性分析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燃烧性能测试标准包括ISO 11341、ASTM D 5865、GB/T 213等。
4. 煤炭粒度分析项目:粒度是指煤炭颗粒的大小及其分布情况。
煤炭的粒度对于煤炭的燃烧效率和利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煤炭粒度分析项目包括颗粒大小分布测定、颗粒形状测定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粒度分析标准包括ISO 17892、ASTM D 4749、GB/T 6974 等。
5. 煤炭中工业矿物分析项目:工业矿物是指煤中与燃烧过程无关的矿物质含量。
工业矿物对于煤炭的装船、洗煤、病煤等工艺环节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煤炭工业矿物分析项目包括二氧化硅含量测定、铁含量测定、钒含量测定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矿物分析标准包括ISO 7404、ASTM D 2796、GB/T 4820等。
浅谈检验煤炭的GB标准与ASTM标准的差异

浅谈检验煤炭的GB标准与A STM标准的差异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化矿实验室 周洛 随着我国加入W TO,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不仅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而且可以有效消除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近几年,我国煤炭出口量持续增长,从2000年开始,我国煤炭出口量已居世界第2位。
其中相当大部分要求按A STM标准检验,而国内绝大多数矿点及出口公司均按GB标准加工备货。
因此,有必要了解煤炭检验中,GB标准与A STM标准究竟有哪些差异?对检验结果有无影响?本文略作探讨。
1 概念的差异由于两类标准概念上的差别,使以下指标同名不同义,导致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有差别。
111 内水(inheren t m o istu re)[1][2]GB标准中,内水的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即空干后的残余水。
而A STM标准中对内水却有如下描述:它是自然态煤炭的一部分,包括毛细孔吸附水,不包括肉眼可见的断面上的水。
在讨论中,又进一步解释道:煤炭埋在地下未被开采时,毛细孔内基本上充满水(有的煤的毛细孔内有少量的气体)。
这些水称为全水。
当刚采集的样品断面上不存在可见水并且采集前、后未被干燥时,这时全水又称为内水。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内水可以通过按照A STM D1412[3]测得的水分来评估。
而A STM D1412标准的内容与GB 中最高内在水分的测定标准相对应[4]。
因此, A STM标准中的内水对样品的状态要求严格,总是大于GB标准中的内水。
GB标准中的内水在A STM标准中的名称为R esidual M o istu re。
112 低位发热量(net calo rific value)[5][6] GB标准中,低位发热量一般指恒容低位发热量Q v,而A STM标准中,低位发热量仅指恒压低位发热量Q p。
一般情况下,Q v比Q p大约高10kcal kg。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中国煤炭分类(2008-06-19 10:04:30)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 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格模板项目ISO标准GB标准ASTM标准对照表格模板

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
GB/T19225-2003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
GB/T8207-200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
GB/T8208-2007
煤中硒的测定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GB/T16415-2008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
GB/T19226-2003
煤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
GB/T15224.2-2004
水煤浆
水煤浆技术条件
GB/T18855-2008
水煤浆试验方法
GB/T18856-2008
第1部分:采样
第2部分:浓度测定
第3部分:筛分试验
第4部分:表观黏度测定
第5部分:稳定性测定
第6部分:密度测定
第7部分:pH值测定
GB/T217-1996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6949-1998
元素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镉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8-2003
煤中铬、镉、铅测定方法
GB/T16658-2007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汞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7-2003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16659-1996
氧弹燃烧原子吸收测定煤中汞含量的标准方法
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T19494-2004
煤样的采取方法
ASTMD2234//2243M-07
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ASTMD346-04(2001)
煤和焦炭取样及分析ASTM法实验室评定标准规范
ASTMD4182-1997
制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
ISO18283-2006(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
GB/T18702-2002
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
ASTM D2639-04
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3175-2007
煤和焦炭术语
ASTMD121-01a
从所得各种数据中计算煤和焦炭分析结果标准规范
氯
固体矿物燃料——艾士卡法测氯
ISO 587:1997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测定
ASTM D2361-2002
氧化水解微库仑分析法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 6721-2001
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煤中总氯含量的试验方法
ASTM D 4208-2002
ASTM D 3180-1989
规定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GB/T483-2007
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G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751-2009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GB/T16772-1997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
GB/T16772-1997
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 灰分
GB/T15224.1-2004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 硫分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511-2001
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
GB/T19224-2003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GB/T 20104-2006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
GB/T 18666-2002
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GB/T 19952-2005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项目
ISO标准
GB标准
ASTM标准
采样
硬煤和焦炭 手工取样
ISO 18283-2006(E)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GB 475-2008
驳船顶煤炭手工取样的标准操作规程
ASTM D 6315-1998
硬煤和焦炭 机械取样
ISO13909-2001(E)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1部分:采样方法
灰成分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GB/T 1574-2007
原子吸收法测定煤和焦炭灰分中痕量元素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 3683 -2004
煤和焦炭灰中主要和次要元素的试验方法
ASTM D3682-2001(2006)
X荧光法测定煤和焦炭灰中主要和次要元素的试验方法
ASTMD4326-2001
可磨
硬煤 哈氏(Hardgrove)可磨性指数的测定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方法
GB/T 5450-1997
硬煤 磨损度测定方法
ISO 12900:1997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
GB/T 15458-2006
固体矿物燃料 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ISO 925:1997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18-1996
褐煤 甲苯可溶提取物产率的测定 半自动法
烟煤显微组分和矿物分析
GB/T 8899-199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8-1998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
GB/T15588-2001
烟煤宏观煤岩类型分类
GB/T18023-2000
低煤阶煤透光率测定方法
GB/T2566-1995
商品煤反射率分布图的判别方法
GB/T15591-1995
元素分析
煤 元素分析
ISO 17247-2005(E)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 476-2008
煤和焦炭的元素分析
ASTM D5373-2008
固体矿物燃料 总碳、氢和氮含量的测定 仪器法
ISO/TS 12902-2001(E)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 15460-2003
煤和焦炭元素分析方法
ASTM D 3176 -1989(2002)
褐煤.分析试样中挥发物的测定.第1部分双熔炼法
ISO 5071-1-1997
硬煤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
ISO 1018:1975
硫
固体矿物燃料──全硫的测定──高温燃烧法
ISO 351-1996(E)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4-2007
煤和焦炭中硫分测定——高温管式炉燃烧法
ASTM D4239-2008
固体矿物燃料 碳和氢含量的测定 高温燃烧法
ISO 609-1996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
GB/T 19227-2008
煤和焦炭碳和氢分析方法
ASTM D 3178 -1989(1997)
煤 氮的测定 半微量开氏法
ISO 333:1996
煤和焦炭氮的分析方法
ASTM D 3179 -1989(2002)
发热量
固体矿物燃料——氧弹热量计法对高位发热量的测定和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ISO 1928:2009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213-2008
恒温热量计法测定煤和焦炭的发热量
ASTM D5865-2007
灰熔融性
硬煤和焦炭 灰熔性的测定 高温管法
ISO540-2008( E)
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
GB/T 219-2008
红外定硫
ISO 19579:2006
煤灰和焦炭灰中硫酸盐式硫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1757-2003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ISO 157:1996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5-2008
煤中硫的测试方法
ASTM D 2492-2002
固体矿物燃料 碳和氢含量的测定 利比西法
ISO 625:1996
底部加热炉对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的测试方法
ASTM D2014-1997(2004)
相对密度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217-1996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6949-1998
元素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镉的总含量测定 ISO 15238-2003
煤中铬、镉、铅测定方法
GB/T 16658-2007
ISO 5074-1994(E)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
GB/T 2565-1998
煤—哈德格罗夫法测可磨指数
ASTM D409-2008
坩埚膨胀序数
煤的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
ISO 501-2003(E)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测定方法
GB/T 5448-1997
煤的自由膨胀序数的测定
ASTM D720-1991(R2004)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汞的总含量测定 ISO 15237-2003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 16659-1996
氧弹燃烧原子吸收测定煤中汞含量的标准方法
ASTM D3684-2001(2006)
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
GB/T 19225-2003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
GB/T 8207-200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
ASTM D 2961 -2002
固定碳
工业分析
煤 工业分析
ISO 17246-2005(E)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2-2008
煤和焦炭工业分析方法标准规范
ASTM D 3172 -1989(2002)
固体矿物燃料 硬煤-分析水分的测定-氮气干燥法
ISO 11722:1999(E)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
ISO 18283-2006(E)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74-2008
煤炭分析样品的制备
ASTM D2013-2007
硬煤和焦炭 机械取样
ISO 13909-2001(E)
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
ASTMD346-2004
粒度
硬煤—粒度分析
ISO 1953-1994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
GB 477-2008
GB/T 4632-1997
煤和焦炭分析样品中水分的测定
ASTM D3173-2003(R08)
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
ISO 1171:2006
煤和焦炭分析样品灰分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3174-2004
硬煤和焦炭挥发物的测定
ISO562-1998(E)
煤和焦炭分析样品挥发分测定
ASTM D3175-2007
ISO 975:2000
褐煤苯萃取物产率的测定方法
GB/T 1575-2001
褐煤.腐烈殖酸的测定ISO 5073:1999
煤中腐植酸产率的测定方法
GB/T 11957-2001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2001
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
GB/T 1572-2001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第2部分: 煤样的制备
第3部分: 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T 19494-2004
煤样的采取方法
ASTMD2234//2243M-07
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 ASTM D346-04(2001)
煤和焦炭取样及分析ASTM法实验室评定标准规范
ASTM D 4182 -1997
制样
硬煤和焦炭 手工取样
焦炭筛分分析试验方法
ASTM D293-93(2004)
粉煤的取样方法与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197-1987(2007)
全水分
硬煤——全水分测定
ISO 589: 200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