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分析(PPT48页)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分析(PPT48页)

一、中国航天事业的艰难起步 与发展
• 人类的航天活动是从火箭技术的发明 与运用起步的。但是,在封建专制统 治下,中 国人的聪明才智受到极大 的压抑,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伍 了。中国的航天事业真正得以起步并 蓬勃发展,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
1. 20世纪50年代: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寄语
• 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 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 是金钱。而航 天人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晤示:人生价值的 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 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 钱作为追求的目 标,只会走人歧途。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保持旺盛的革命精 神,需 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大力弘扬载人航 天 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 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三、"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 间实验室 ,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 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 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 10.4米、重8.5吨 。于2011年9月29日 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5] ,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 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 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三、前苏联航天事业的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也俘虏了部分德 国火箭技术人员,缴获了几枚火箭和有 关 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1947年,苏联仿 制V_2火箭成功。1957年8月,成功发射两 级液体洲际导弹P_7,射程 8000公里。经过 改装的P_7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世 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从而揭开了现 代火箭技术新的一页。苏联由于发射多种航 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 功“东方”号、 “联盟”号、“宇宙”号、“质子”号、 “能源”号等多种型号的运载 火箭,可将 10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分析PPT共50页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分析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讲稿(30页)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讲稿)前言2016年我国载人航天活动又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9月15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T2火箭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10月中下旬,还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与天宫二号对接,并且送去两名航天员,在里面工作30天。
2017年4月将发射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对天宫二号进行在轨推进剂补加,从而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的任务,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奠定坚实的基础。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更高阶段的发展,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太空开发工作,大大提高航天活动的效率。
它还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因为失重环境可以解放人的双脚。
现在人类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激增……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环境来解决。
因此,载人航天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由于载人航天技术特别复杂,投资和风险也很大,至今只有前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总体概况(一)我国载人航天早期活动情况载人航天是当今高技术中最具挑战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航天员直接操作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
我国其实很早就开始载人航天活动的一些工作,包括早期用太空火箭发射小白鼠、小狗做一些生物方面的实验。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曾经准备研制载人飞船,名叫曙光号飞船。
它是一个两舱式飞船,形状有点像一个倒扣的大漏斗,由座舱和设备舱组成,同时从全国空军1000多名飞行员中选出了88名飞行员,1971年到北京进行复选,最后选出了首批19名预备航天员。
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自1971年10月以后,曙光一号飞船研制处于停滞状态。
1975年3月国家正式宣布这项工程下马。
虽然我国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终止了,但这项计划中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给未来的载人航天发展积累了经验。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腾空到穿越星空——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技术,是人类探索天空和太空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技术和知识。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有想要飞翔,腾空出世的梦想。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个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本文将阐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人类的早期。
人们观察到飞鸟的飞行和飞蛾飞蛇的飞跃,就一直想要实现自己的飞行梦想。
最早的传说中,古人搭鹰或者鸟居做的长长的翼,是古时候飞行的设想。
公元1044年,中国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出了一个关于鸟类飞行的问题,并在书中描述了鸟类飞行的原理,他指出:“禽鸟之翼,循机制而成,与风击流伐,以举身乎空者”,因此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预测了现代飞行原理。
公元1783年,蒙哥弗利用氢气球成功飞升,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
德国天文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着手研制飞机的构造与设计,即著名的“莱布尼茨飞行器”,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世纪中叶,英国的乔治·博维尔发明了自行式蒸气动力装置,吸引了各国发明家的注意。
法国物理学家卢克·加尔蒂埃成功驾驶自己的飞行器实现了飞行,这标志着人类步入了真正的飞行时代。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驾驶的飞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积累,战争、运输、民用等领域的飞机应用越来越广泛。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飞机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这标志着人类已经成功登上了太空。
二、航天技术的发展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向着更远的地方探索,于是航天技术应运而生。
俄罗斯成立了第一支航天队,劳动号飞船成功飞天,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1961年4月12日,俄国的“卫星1号”上发射的纪念品狗“努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是全球第一只进入太空环境的生命体。
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航空员加加林完成了人类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行轨道高度海拔327千米,飞行时间108分钟,重达4.5吨,横跨哈萨克草原和太平洋。
演示文稿飞向太空的航程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 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 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第46页,共73页。
神舟六号整装待发.
第47页,共73页。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第
第16页,共73页。
长征二号丙火箭
第17页,共73页。
长征三号乙火箭,该火箭可以把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3 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
第18页,共73页。
长征三号乙火箭 发射成现状.
第19页,共73页。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
飞船“神舟”号 从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第43页,共73页。
导语部分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 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 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 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 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 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 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 的新闻价值所在。
第4页,共73页。
飞天梦之二
嫦娥奔月
▪ 嫦娥是帝喾(Kù)的女儿,也 称姮hēng娥。她美貌非凡, 是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是 尧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 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 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 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 身不由己飘飘然地飞往月宫 之中,在那荒无的月宫之中 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
10 月
15
日
9 时 , “ 神 舟 ” 五 号 载 人
第35页,共73页。
第36页,共73页。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五号发射瞬
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形势-48页精选文档

• 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 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必须进一步发挥知识 分子的作用。长期以来, 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科技 工作者顽强拼搏,为我军 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建成我 国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和 工业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世纪实现国防科技工 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强国 防科技创新,科技要先行, 关键在人才。
• 在我国,航天工业历来和导弹工业关系密切, 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以 后,航天工业和导弹工业的界定渐渐清晰。以 后,航天又发展为军用航天和民用航天两个应 用分支。
导弹武器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纳粹德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期用早期的V-1和V-2导弹攻击英国。战后美、苏都在德 国技术和人才的基础上争先研制导弹。
• 我国的国防科技建设经历 了创建、发展、调整、再 发展的道路,现已具有相 当规模和水平,并已形成 比较完整的生产科研体系, 成为世界大国国防科技的 强者。经我国国防科技发 展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解 放军,是当今世界一支不 可忽视的强大武装力量, 为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 构建和谐世界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
• 航天技术的出现对人类社会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航天技 术的发展更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16个字
• 我国航天工业在近半 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凝练出的“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无私奉献,严谨务实, 勇于攀登”24个字被 称为“航天传统精 神” 。
(一)建国初期的国防科技工业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建 国初期,党和国家在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 时,集中力量建设国防 工业,发展国防科技, 并适时做出研制“两弹 一星”的战略决策,为 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 发展打下了基础。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ppt课件-2024鲜版

随着空间科学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我国将在空间环境利用 、空间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探索宇宙、 拓展生存空间做出贡献。
2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共享资源与技术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共享全球航天资源和技术成果,提高我国航天事业的研发水
平和创新能力。
促进国际航天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我国在国际航天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维护 国家利益和航天安全。
我国航天事业发 展史ppt课件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8
• 引言 • 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 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 • 深空探测工程的拓展 • 航天科技的应用与转化 •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2
2024/3/28
01
CATALOGUE
引言
3
目的和背景
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发 展历程和成就
嫦娥三号
首次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月面 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月面软着 陆的国家。
嫦娥四号
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 巡视勘察,揭开了月球背面的
神秘面纱。
15
火星探测器的研制与发射计划
天问一号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成功实现了火星环绕、着 陆和巡视探测,获取了大 量火星科学数据。
工程的实施与成果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成功研 制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并 于1964年、1966年和1970年分别 进行了首次试验或发射。
8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
2024/3/28
卫星的研制与准备
在“两弹一星”工程的基础上,我国开始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经过多次试验和 改进,卫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精选PPT

军事自动化——精确制导技术、C4IRS系统 (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侦察、监 视)
15
16
17
18
中国雷达旅指挥自动化系统 19
(3)信息处理——网络化
59
3、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要建立财政性科技 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要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 的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 社会公益研究,支持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科技 工程,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 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 局。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 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 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 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55
(二)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1、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 放在优先位置。
2、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 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 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4
二.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科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 物学。
高新技术主要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 术。
信息技术是核心和先导。信息产业;信息 经济;信息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 国家信息化建设。
5
(一)信息技术
1.微电子技术——微型化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微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 一,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中国首次进行 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 技术。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 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 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 (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一、中国航天事业的艰难起步 与发展
• 人类的航天活动是从火箭技术的发明 与运用起步的。但是,在封建专制统 治下,中 国人的聪明才智受到极大 的压抑,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伍 了。中国的航天事业真正得以起步并 蓬勃发展,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
1. 20世纪50年代: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这是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 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
四、“神舟八号”
• 2011年11月1日5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 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 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在轨运行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 次交 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 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继掌握 天 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 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 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人突破了 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 空 间交会对接技术。
3、20世纪70 ~ 90年代: 在多次失败和成功中日益成熟
• 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 15种类 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 90%以上, 初步形成了六个卫星系 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 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 云”气 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 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 卫星系 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 列。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 • 坚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坚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和平利用空间技术
二、中国航天发展的宏伟蓝图
• 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快速发展,载人 航天、月球探测等航天重大科技 工程取得突破性 进展,空间技术整体水平大幅跃升,空间应用的 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提 高,空间科学取得创新性 成果。它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是中国今天 发展的动力。
三、前苏联航天事业的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也俘虏了部分德 国火箭技术人员,缴获了几枚火箭和有 关 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1947年,苏联仿 制V_2火箭成功。1957年8月,成功发射两 级液体洲际导弹P_7,射程 8000公里。经过 改装的P_7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世 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从而揭开了现 代火箭技术新的一页。苏联由于发射多种航 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 功“东方”号、 “联盟”号、“宇宙”号、“质子”号、 “能源”号等多种型号的运载 火箭,可将 10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1、“神舟”号飞船
•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人国家计划进行研 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 号飞船载人 航天工程。
• 1999年11月20日到21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 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2001年年 初至2002年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 功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 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2003年10月15日,“神 舟五号”载人 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将飞行员杨利伟成功送人太空, 实现了我国载人航空 的梦想。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准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升空。
神舟八号点火发射
五、“神舟九号”
•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 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 空。 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第一次人住“天宫”。33岁的刘洋也 成为中国第一个 飞向太空的女性。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飞船转 人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 与“天 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 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
2. 20世纪60年代:
“将自己的卫星送上天”
• 20世纪60年代,中国航天人决定研制一种三组 火箭作为运载工具,将自己的卫星 送上天。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 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1月5日, 中国仿制苏联的“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 得成功。1963年1月,中国 科学院成立星际航 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 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 际航行长远规划。1964 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 射试验,获得 成功;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 第一枚生物火箭。
•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 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 国防部 五院)正式宣布成立,钱学 森任院长。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也 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是我国 导弹、航天事业奠基的历史纪元。
“钱学森无论走到
哪里,都抵得上5
离开。”
个师的兵力,我宁
可把他击毙在美国,
也不能让他离开 。”
三、"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 间实验室 ,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 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 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 10.4米、重8.5吨 。于2011年9月29日 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5] ,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 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 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寄语
• 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 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 是金钱。而航 天人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晤示:人生价值的 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 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 钱作为追求的目 标,只会走人歧途。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保持旺盛的革命精 神,需 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大力弘扬载人航 天 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 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1、从火药到火箭
2、从火箭到人造卫星
3、从人造卫星到空间探测、 载人飞行
二、美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在航天事业中,美国和苏联无疑走 在世界的前列。美国在1958年2月 成立丁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 在同年 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动 的国家航空航天局。
1、“阿波罗”工程
• “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于20世纪60年 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 工程,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一项成就。该工程开始于 1961年5月,至1972年 12月第6次 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 255亿美元。在计划高峰时期,参加 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 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 万。
• 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 日本、巴西和欧洲太空局等多个国家 和组织 参与研制。其主要结构包括:基础桁架、居 住舱、服务舱、功能货舱、多个实验 舱、节 点舱(3个)、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帆板和 移动服务系统。
第二节
• 中国航天事业的 起步与发展
导言
• 60多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仿制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创业、 配 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 段。60多年来,中国航天不仅研制成功 了 多种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 还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飞 天梦,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发展、 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突出 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七章 繁荣中国的航天事业
导言
•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 的美好梦想。我国在远古时代就有 “嫦娥奔月” 的神话,外国也有许 多有关月亮的美好传说。
• 作为火药和火箭的故乡,中国的航 天事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了 实质性发展。
第一节
• 世界航天发展历程
一、航天技术的起步
• 航天技术是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航天技术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 础, 是航空事业的延伸和拓展,汇集了 20世纪 许多工程技术的新成就,不但是现代科 学 技术的结晶,而且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 用中互相交叉和渗透,产生了一些新学科, 使航天科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航天 技术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又促进了科学技 术的 整体性进步。
“东方1号”载人飞船
• 1961年4月12日顺利升空, “东方1 号”载人飞船成功将航天员加加林送 人地球轨道,在世界上实现了首次载 人航天,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和开发 利用宇宙的新纪元。
• 此后苏联先后发射了“东方” “上 升”“联盟”等一系列载人航空器。
人类第一个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
2、航天飞机
•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制造一 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 划。经过五年时间,1977年2月,美 国研制出第一架“创业” 号航天飞 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装载着进 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首 次 载人用航天飞机上天试飞,参加 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 F. Haise) 和富勒顿(G. Fullerton)两人。
六、探月工程
• 2003年9月,国防科工委向中央专委 汇报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具体思 路》, 2004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我 国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将我国第一个 月球探测工程命名 为“嫦娥一号” 工程。探月工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 继“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的第 三个里程碑。
嫦娥绕月探测工程
•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 卫星,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 合性环绕探 测,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规 划的第一步。这是继人造地球卫 星、载人航 天飞行取得成功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 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 千年奔月梦 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 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人世 界具有深空 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