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传染病应急竞赛)

合集下载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一、引言在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幼儿园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所以特别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

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这些疾病一旦在幼儿园传播开来,会给孩子们和家长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幼儿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1. 手足口病防控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在幼儿园中,一旦有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幼儿园要第一时间对患病儿童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幼儿园要加强卫生防护措施,定期消毒幼儿园环境和玩具,以及加强对孩子的个人卫生教育。

2. 水痘防控水痘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病儿童会出现红疹和水疱。

在幼儿园中,如果有孩子出现水痘症状,幼儿园要及时通知其他家长,并让家长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

另外,孩子在患病期间需要隔离,同时减少与其他孩子的接触,以避免传播。

3. 流感防控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一旦在幼儿园中传播开来,会造成大面积感染。

幼儿园需要加强通风换气,定期清洁空调和空气净化器,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对患病孩子进行隔离等措施。

三、总结回顾在幼儿园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幼儿园需要加强卫生防护措施,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例并进行隔离,通知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四、个人观点作为文章写手,在撰写本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染病防控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全力配合,也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切实保护好孩子们的健康。

五、结语通过本文对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防控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且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为幼儿园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题(题+答案)

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题(题+答案)

传染病防治第 1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患者,男,67岁,因腹泻次,呕吐6次于2005年8月入院。

有糖尿病史,大便先为烂便,后水样便。

无发热。

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咳嗽咳痰,尿量比平日明显减少。

体查:心肺未见异常。

皮肤弹性轻度减底,眼窝稍下陷,指纹稍皱。

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

血常规:血红蛋白158g/L,包细胞11.4×10/L,中性0.78,淋巴0.20。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2题。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细菌性痢疾B.病毒性胃肠炎C.急性细菌性胃肠炎D.霍乱E.阿米巴痢疾【正确答案】:D第 2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患者,男,67岁,因腹泻次,呕吐6次于2005年8月入院。

有糖尿病史,大便先为烂便,后水样便。

无发热。

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咳嗽咳痰,尿量比平日明显减少。

体查:心肺未见异常。

皮肤弹性轻度减底,眼窝稍下陷,指纹稍皱。

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

血常规:血红蛋白158g/L,包细胞11.4×10/L,中性0.78,淋巴0.20。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2题。

在治疗一天后,出现咳血痰,气促,不能平卧,肺部大量水泡音,此时可能是:A.急性肺出血B.并发性细菌性肺炎C.急性左心衰竭D.急性肺栓塞E.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正确答案】:C第 3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男性,22岁,水样便1天入院,起病后无发热和里急后重,大便含少量粪质,每日10余次,无腹痛,4小时后出现喷射性呕吐,为连续性。

拟诊为霍乱。

该患者临床病程属何期( )A.休克期B.恢复期C.脱水期D.吐泻期E.潜伏期【正确答案】:D第 4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患者,23岁,有国外旅游史,一天前出现腹部隐痛不适,排大便35次,每次量均较多,先为水样便,再转为洗肉水样大便,呕吐水样物10次,不伴恶心,无发热,无里急后重。

体查:声音轻度嘶哑,眼窝明显下陷,皮肤褶皱恢复较慢。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3题。

第一天的补液量应是:A.1000~2000mlB.4000~8000mlC.8000~10000mlD.2000~3000mlE.12000ml以上【正确答案】:B第 5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男性,34岁,东北籍,高热。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 幼儿园传染病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 幼儿园传染病

防治是每个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传染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全园师生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的一些案例,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一、病例分析1.1 病例一:手足口病爆发某幼儿园在夏季出现手足口病的集体爆发,共有近百名幼儿感染,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1)卫生环境欠佳,餐具清洁不严格;2)幼儿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频繁接触感染源;3)幼儿园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疫情控制滞后。

1.2 病例二:流感疫情蔓延某市幼儿园在冬季出现流感疫情蔓延,一周内接连有三分之二的幼儿感染,教师也出现感染情况。

分析发现,该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卫生防护不到位,疫情传播链条不断延长;2)幼儿园缺乏规范的疫情防控流程和方案;3)家长意识不强,存在带病送幼儿上学的情况。

二、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2.1 提升幼儿园卫生环境优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确保餐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幼儿园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提高整体卫生水平。

2.2 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形成良好的洗手、通风、预防传染病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疫情防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3 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流程和方案,及时响应突发疫情,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疫情防控设施的有效性。

2.4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鼓励家长加强自我保护,同时提高对学校防疫措施的信任和配合;加强家校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定期的疫情通报和防控措施宣传机制。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和对应的防治措施及应对策略,可以看出,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园方、师生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卫生环境、加强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未来,希望各幼儿园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加强对师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疫情防控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与预防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与预防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与预防】近年来,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多,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也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案例分析案例一:手足口病爆发某市某幼儿园近期爆发了手足口病,共有30名幼儿感染。

传染源主要来自幼儿园内部,病毒通过食物、饮水以及玩具等途径传播。

案例二:流感大规模传播另一所幼儿园在冬季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感传播,有超过50%的幼儿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疫情蔓延。

案例三:手部足够洁净,但感染源依然存在某幼儿园注重手部清洁,但依然出现了多起食物中毒的案例,初步怀疑是食材本身存在问题。

预防对策一、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对教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地方;2.对餐具、玩具等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洁净;3.定期开展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加强传染病防控教育1.针对不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普及,提高教师和家长的防病意识;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幼儿等;3.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宣传,提高幼儿的免疫能力。

三、完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1.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措施;2.强化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3.对传染病病例进行追踪及时隔离,避免疫情蔓延。

四、食品安全管理1.严格把关食材的来源,确保食材无污染;2.强化食品加工制作的卫生管理,避免食品中毒情况的发生;3.鼓励营养均衡的饮食,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五、家校合作1.学校与家长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2.家长要配合学校的预防措施,避免因家庭而引发幼儿园传染病。

结语通过对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案例分析和预防对策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预防幼儿园传染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控教育、监测和报告机制、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家校合作。

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

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

案例1:2009年3月20日-4月5日,某县疾控中心陆续接到疫情报告,该县数所学校中岀现学生甲肝病例,截至4月5日累计报告115例,疾控中心遂展开调査,发现该县自2009 年起某供餐公司开始向全县学校供应早餐。

问题:1.疫情调查开始前,要做哪些调査准备?(3分)2.这次疫情应该采集哪些样品,如何采集和储运?(3分)3.为控制这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4分)参考答案:1.调查准备:(1)组织有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及卫生学医师参加的调查小组,并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案,制泄调査计划;(2)经费预算:调查人员费用、必须购置的器材、设备、药品、试剂、交通费用等:(3)物资准备:所用调査表格、让划采样的物品、检验用品、试剂、药物、疫苗、其他所用物品及交通、后勤等。

2.样品的采集:(1)血(血淸学特异诊断指标抗-HAVIgM.根据需要做部分生化指标ALT、AST 等):(2)外环境卫生学指标(水、食物、涂抹等)。

样品采集和储运:采集操作及容器应注意无菌操作,血样品需及时分离血淸冷藏(短期保存)或冷冻(长期保存)。

3.预防控制措施:(1)供餐公司在未查淸病因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2)开展卫生宣教(对象:学生、家长、学校方而,送餐公司等):(3)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疫源地处理(病家、学校):随时及终末消毒,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5)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6)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续发。

案例2:2009年5月15 B,某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电话报告,称5月份辖区某托幼机构岀现大呈:胆道蛔虫病患儿,截至15日已累计病例36例,接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安排了疫情调査和处理。

问题:1.本次疫情的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分)2.控制本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4分)3.调査报告应包括哪几部分?(3分)参考答案:1.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査方法、调査内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检验方法。

2023年案例分析传染病应急竞赛

2023年案例分析传染病应急竞赛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 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因素疾病, 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 并有扩散趋势, 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 并出现输入性病例, 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 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 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 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 1周内发病30例以上, 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 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 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 尚未导致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因素疾病, 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防止接种或群体性防止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 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送、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导致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案例分析

传染病案例分析

传染病案例分析ppt 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传染病基本情况介绍•案例一:艾滋病•案例二:结核病•案例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比分析•结论•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传染病现状传染病对全球的威胁日益严重近年来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传播全球范围内传染病控制的挑战和机遇本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深入探讨不同传染病疫情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措施为未来全球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传染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传染病案例的选取原则和标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染病疫情覆盖不同类型和传播方式的传染病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发生的案例01020302传染病基本情况介绍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定义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病原体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

传染病特点传染病的定义与特点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流动、社会经济、气候变化、医疗水平等。

传染病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预防策略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加强疫情监测与预警、科学防控、开展疫苗接种等。

控制策略隔离与治疗病人、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社区管理、科学防控技术应用等。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03案例一:艾滋病艾滋病于1981年被发现,当时美国报告了5个病例,后来迅速传播到全球。

艾滋病的基本情况介绍发现历史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易感染和并发其他疾病。

定义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0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虽然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目前无法治愈。

疫情现状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包括共用针具、输血和血液制品等。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可以通过胎盘、哺乳等方式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影响因素贫困、教育程度低、性开放程度高、毒品滥用、卫生体系薄弱等因素都会增加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传染病及其预防案例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案例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大和全球化的进程,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SARS到H1N1流感,再到新冠肺炎,传染病的爆发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传染病的案例,重点探讨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一、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热带病。

该病常见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尤其是在季风和气候变化频繁的地区。

登革热的传播主要通过感染病媒蚊子,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防蚊措施:居民可以定期清理家中的积水,避免蚊子滋生。

个人可以穿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蚊香、蚊帐等物品来驱蚊。

2. 疫苗接种:一些地区已经推出登革热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二、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菌会通过空气进入他人体内。

为了预防结核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早期发现和治疗:结核病有早期症状,如持续咳嗽、低烧等,及时发现这些症状并及时就医是预防该病传播的关键。

2.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被确诊的结核病患者,要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其与他人接触,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尤其是通过共享注射器和输血过程中的污染血液传播。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艾滋病意识,增强其防护意识。

2.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

3. 防止注射器共享:对于需要使用注射器的人群,要强调注射器的一次性使用,并加强对注射器消毒的指导和监督。

4. 安全输血:在输血过程中加强血液的筛查和检测,确保输血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医学教育`网整理。

(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 ,共11种。

水痘不是法定传染病暴发调查的8个个步骤1核实暴发和诊断2病例定义3核实并确定病例4描述性资料的收集5建立假设6开展专题研究,分析、检验并验证假设7执行控制措施8交流,包括暴发调查报告案例1患者男性,32岁,机关职员,现住广州,9月13日下午到某综合医院就诊,自述昨晚与朋友5人到市内某餐厅聚餐,吃过凉拌菜、卤水拼盘、鸡、草鱼、海虾、螃蟹、青菜炒猪肉等,次晨开始出现腹泻后呕吐,泻吐量大,到就诊时已腹泻水样便10余次,期间无腹痛、无发热,曾出现过小腿痉挛。

患者发病前一周内未离开过本市,无饮生水史,既往健康,就诊时查体:精神差、皮肤稍干皱,血压70/45mmHg。

1.此时接诊医生的初步诊断应考虑为哪几种疾病?2.此时接诊医生应重点开展哪几项工作?3.属地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医院,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了解到与患者聚餐的5人中有2人也出现轻微腹泻症状,此时应重点开展哪些工作?4.经实验室检测,上述3名腹泻者的便培养结果为霍乱弧菌阳性,此时是否可以确诊为霍乱病人?5.疾控中心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为O139群霍乱弧菌,此时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参考答案:答:1.急性胃肠炎、疑似霍乱、感染性腹泻,高度怀疑“疑似霍乱”。

2. (1)立即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疫情;(2)将患者单间隔离治疗,做好病房、病区及患者所用物品等的随时消毒;(3)查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验;(4)查便常规和尿常规;(5)采集患者呕吐物及便样进行肠道致病菌、重点是霍乱弧菌的培养。

3. (1)采集患者呕吐物和便样以及另外出现腹泻症状的2人的便样进行肠道致病菌、重点是霍乱弧菌的培养;(2)密切关注与患者密切接触人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泻吐症状应立即就医。

4.未做血清分型鉴定,故不能确诊,仍为疑似霍乱,因霍乱弧菌有多种血清型,只有O1群和O139群才是霍乱的病原体。

5.(1)立即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控中心报告;(2)患者严格隔离治疗,加强病房、病区及患者所用物品等的随时消毒;(3)对患者同住家人、共同聚餐者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5天的医学观察及预防服药,并采集便样进行霍乱弧菌的细菌培养;(4)对病家进行消毒处理;(5)对聚餐的餐厅及其厨师、员工等进行监管。

案例2李某,女,11岁,学生,A镇F村人。

因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4次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精神萎靡。

问题: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该病例可能的诊断有哪些?2、患者于2006年2月13日下午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3/7kPa,体温40.5℃,脉搏122次/分,呼吸32次/分,神清,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及淤斑,压之不褪色,颈有抵抗感,心肺未发现病症,腹软,肝脾未扪及,克布征(+)。

外周血白细胞18.4×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大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根据实验室结果,可能诊断是什么?3、3月6日,A镇防保所向W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另有4人以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收治入院,入院检查:3例病人躯体及上下肢有淤点、淤斑、颈项强直,经抢救积极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3例目前病情均已稳定。

4例病例基本情况如下:首例病例吴××,男,49岁,2月14日发病,发病地点:A镇F村。

第二例黄××(外地流动儿童),女,13岁,2月21日发病,发病地点:A 镇J村。

第三例王××,女,55岁,3月4日发病,发病地点:A镇H街。

末例王×,男,38岁,3月6日发病,发病地点:A镇P村,3月9日死亡。

4病例目前为临床诊断病例。

问题:关于该病聚集性病例的定义,是如何规定的?4、W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该事件发生后,疾控中心需对学校采取哪些措施?参考答案:1、(1)流行性乙型脑炎;(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结核性脑膜炎……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主要依据:(1)瘀点瘀斑;(2)血白细胞18.4×109/L上升。

3、(1)以村为单位,7天内发现2例;(2)以乡为单位,14天内发现3例;(3)以县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

(参考: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4、(1)立即赶赴医院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2)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3)报告本级卫生局;(4)指导医院采取防护措施;(5)主动在辖区内搜索相同疑似病人。

5、(1)开展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2)开展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3)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晨检;(4)开展应急接种;(5)学校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教育。

案例32011年12月25日,某市报告一起以胃肠道表现为主的学校暴发疫情。

12月22日中午,某班陆续出现多例不明原因呕吐、腹泻病例,呕吐一般超过3次,多者超过10次/日,腹泻症状不太明显;病例数在不断增加,至25日,学生病例数达到156例,走读生占80%;个别老师在25日出现类似症状。

问题:1、针对上述情况,可考虑哪些病种?2、开展现场调查,首发病例为11月19日;病例临床症状如下:呕吐96.2%、腹痛55.7%、发热26.9%、腹泻15.5%,无皮肤粘膜出血点。

请问如何制定调查病例定义?3、为了查明原因应采集哪些标本?对这些标本做何种检测?4、10例病人中,8例检出诺如病毒II型;餐厅食物及环境、饮用水均未发现可疑。

如何制定防控措施?5、诺如病毒的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粪便排毒开始于感染后15小时,峰值在25-72小时,无论发病与否,感染后7天均能在粪便中检出病毒抗原,感染后粪便排病毒期为2周以内。

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率高,隐性感染者有传播意义。

另一方面,该小学正面临期末大考……针对上述情况,请你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措施。

参考答案:1、食物中毒、饮水中毒、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腹泻、肠道病毒感染。

2、尚无实验室检测结果,故只能制定“可能病例”定义:2011年11月19日以来,该校师生及家庭成员中出现腹泻(≥3次/24 h)或呕吐者。

3、采集病例呕吐物、排泄物、肛拭子,开展病毒性腹泻几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检测,开展肠道病毒检测,作细菌学培养;采集食堂餐厅环境标本,作细菌培养;采集学校饮用水样,检测常规卫生学指标。

4、(1)加强传染源管理:隔离治疗;(2)早期发现病例:发病学校实行晨检与午检;(3)消毒工作:重点对象与场所消毒,如呕吐物、粪便、课桌椅及门把手,卫生间配备洗手液;(4)应急监测:其它小学的晨检与缺课监测;(5)健康教育。

5、不可能对所有学生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隐性感染者;因学校面临大考,不可能将所有病例隔离至病后14日。

考虑症状消失后,病原体的主动排放减少,传染效率降低,故提出现实可操作的学生管理措施:(1)病例:出现症状(呕吐、腹泻)的学生及时至医疗机构诊治,居家休息至症状消失48小时后复课;(2)病例复课后,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主动加强洗手及桌面消毒,开展自我监测,如有症状反复立即报告老师;(3)未出现症状的学生,日常规范洗手措施、桌面消毒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