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传染病案例分析
病媒生物防制苍蝇分析报告

6.大头金蝇
中型种至大型种,体长8-11毫米, 体躯肥胖;呈亮绿至蓝绿色;胸部(包 括小盾片)略长于腹部;颜、颊部橙黄 色,侧额及颊部均具黄色毛;颜堤仅上 1/4具黄色毛;下颚须黄;腹侧片棕1: 1;翅:前缘脉第3段长于第5段;翅下 大结节有明显纤毛;腹部第3、4背板具 蓝色后缘带;雄:间额消失,额极狭; 复眼上2/3为大型小眼面,下1/3为 小型小眼面;露尾节小,藏于第5背板 之下;雌:中段间额宽常为1侧额的2倍 或超过2倍;腹侧片及第2腹板上以黄色 小毛占多数;复眼上下小眼面一致;。
毒性低,生物降解快,但部分品种残效短(即对光不 稳定),对上述三类杀虫剂有抗性的昆虫仍有作用, 因而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被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杀 虫剂。
我国目前主要使用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顺 式氯氰菊酯,后两者对光稳定,残效可达3~6个月。
5、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 过 阻 碍 或 干 扰 昆 虫 的发育而使其死亡,其优点是生物活性高,有明 显的选择性,只作用于一定种类的昆虫,故对人 、畜安全,对天敌、益虫无害,不污染环境等特 点。目前进行实验或试用的有保幼激素、发育抑 制剂。
如何区别蝇类的雌、雄
雌性:多数蝇类复眼的距 离较宽
雄性:多数蝇类复眼的距 离狭窄(麻蝇除外)
成蝇胸部
胸背部纹饰; 翅一对; 平衡棒一对; 足三对:基、转、股、胫、附(五节); 爪、爪间刺、肉垫。
(二)成蝇胸部
胸部背面观 1.中鬃 2.背中鬃 3.肩后鬃 4.翅内鬃 5.缝前鬃 6.翅前鬃 7.翅上鬃 8. 小盾基鬃 9. 小盾端鬃 10. 小盾缘鬃 11. 小盾心鬃 12. 小盾沟 13. 中胸盾片 14. 盾沟 15. 小盾片
病媒生物危害调查报告

病媒生物危害调查报告病媒生物危害调查报告我县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这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都具有较重要意义。
镇坪县位于陕西南面的一个小县城,四处环山,天气凉爽潮湿。
由于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许多危害人类的病媒生物在此孳生。
对于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来说,病媒生物的防制成为考核国家卫生县城标准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我县应该着重加强对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防制。
因此,我们进行了对病媒生物相关问题的深入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一、调查目的了解镇坪普通民众对病媒生物的了解程度和防制措施,找出过去病媒生物防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推进病媒生物的防制工作做准备。
让镇坪普通民众也能够对病媒生物及防制措施有所了解,向民众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从根源上解决病媒生物的孳生与肆虐。
二、调查对象镇坪县普通民众(选取其中一部分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式本次采取的调查方法是走访调查,我们走访到几家普通民众家里询问了一些和病媒生物相关的问题。
根据他们的回答作出相关分析报告。
四、调查内容我们走访民众家中,询问了一些和病媒生物及其防制有关的问题,包括:1、什么是病媒生物?2、病媒生物的种类有哪些?3、农村常见的病媒生物有哪些?4、病媒生物的危害有哪些?5、病媒生物的传播途径是什么?6、病媒生物防制的重要性?7、日常生活中如何对病媒生物进行防制?通过简单的提问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民众对病媒生物并不了解。
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对病媒生物一无所知,三分之二的人对病媒生物一知半解,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病媒生物及其防制的相关问题。
当问到常见病媒生物有哪些时,他们只能告诉我老鼠、苍蝇、蚊子。
因此,普通民众对病媒及其危害和防制了解很少。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染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
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叮咬和污染食物,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传染病。
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案例操作指南

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案例操作指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因为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以及对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
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案例操作指南1. 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环境中,由于孩子们的芳龄较小,抵抗力较弱,病媒生物如蚊子、苍蝇、蟑螂等的传播可能会对孩子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至关重要。
2. 意义和目的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病媒生物的危害,学会预防和应对病媒生物的方法,从而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3. 重点内容- 了解病媒生物:幼儿园可以通过图书、动画等形式让孩子们认识蚊子、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外貌和危害。
- 学习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们勤洗手、保持纪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卫生习惯,以减少病媒生物传播的机会。
- 预防和应对方法:教育孩子们清洁环境、不随意触摸动物、注意饮食卫生等方法,预防病媒生物的侵害。
4. 教学活动安排- 通过幼儿园的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模拟病媒生物的传播情景,加深他们对危害的认识。
- 安排户外观察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病媒生物的存在,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预防。
5. 评估与反馈- 定期组织病媒生物防治知识竞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和语言,评估教育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以上内容,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案例操作指南可以帮助幼儿园老师和管理者更好地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从而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产生帮助。
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是最重要的。
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主题上,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这项教育工作,从而确保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值得重点强调的是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养成习惯和形成性格的重要阶段。
【生物】病媒生物防治

蟑螂防治-常见蟑螂种类
.
蟑螂防治-常见蟑螂种类
.
蟑螂防治-危害
传播细菌和寄生虫虫卵 传播病毒 传播真菌 使人产生过敏反响 咬损物品 事故隐患
.
蟑螂防治-防治原那么
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发动群众 2.治本为主,标本兼治,因地制宜,采取预防和杀灭相 结合,化学防治和环境、物理、生物等防治相结合突击 和经常相结合。 3.合理使用杀虫剂,防止蟑螂产生抗药性 4.创造并保持清洁环境,防止蟑螂孳生 5.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
蟑螂防治-生态习性
.
蟑螂防治-生态习性
食性
蟑螂的食性很杂,能吃任何有机物品。除了饭菜、馒头、 糕点等各种食品外,人的排泄物、痰液、血迹、浆糊、纸张、 皮革、棉花、丝毛织物、香焦、西红柿、西瓜皮、土豆、洋 葱、啤酒、葡萄酒、面包屑、玉米糊、糖渣、酒糟、鲜酵母、 油脂、炒面粉、各种食用油等。 口味有选择性,对淀粉或香甜的发酵食品尤为喜欢,麻油、 红糖、面包或炒面粉,都能做为诱饵,拌在杀虫剂中诱杀蟑 螂效果很理想。 各类蟑螂的食性也不完全一样。
.
蟑螂防治-生态习性
温度 温度对蟑螂的活动有显著的影响,低于15℃时,绝 大多数蟑螂不活泼或微动; 15℃-37℃随温度升高而 活动增加; 37℃以上呈兴奋状态;室温超过50℃蟑螂 趋于死亡。 噪音、振动、强光及某些杀虫剂处理过的物面,蟑 螂会自动回避和逃窜。 蟑螂寻找食物主要靠头部两根细而长的触角,触角 上面有许多感觉毛,嗅觉触角就是它的嗅觉器官。 味觉主要是依靠在小颚须、下唇须和口腔壁上的一 些感觉毛。 蟑螂在夜间的活动具有一定. 的规律性。
甚至人类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如蚊子、苍蝇、蟑 螂、跳蚤、臭虫、虱子、白蚁、蜱、螨及老鼠等。 主要包括危害、侵扰人类的有害节肢动物、啮齿动 物等。
幼儿园健康园地: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案例

幼儿园健康园地: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案例在幼儿园的健康园地中,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病媒生物包括蚊子、苍蝇、跳蚤等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对幼儿园的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幼儿园需要着重加强对病媒生物的防治教育,以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1. 了解病媒生物病媒生物是指通过叮咬、叮螫或粪便传播病原体的生物。
常见的病媒生物有蚊子、苍蝇、跳蚤等。
它们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传播疾病给人类。
幼儿园的师生需要了解不同病媒生物的特点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病媒生物防治的重要性病媒生物的存在会增加幼儿感染疾病的风险。
特别是在夏秋季节,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活动频繁,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幼儿园需要重视病媒生物防治教育,让师生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学会自我保护。
3. 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案例某幼儿园在进行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做法。
幼儿园利用图书、图片等教具向幼儿介绍不同的病媒生物,并告诉他们这些生物可能传播的疾病。
幼儿园定期组织病媒生物防治知识竞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还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病媒生物防治知识讲座,让师生了解更多的防治方法和技巧。
4. 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幼儿园的病媒生物防治教育,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教育,可以增强幼儿的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我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能够关注病媒生物防治教育,不断完善相关内容,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幼儿园健康园地中的病媒生物防治教育,从了解病媒生物、病媒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到实际的教育案例,全面分析了该主题。
通过逐步展开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病媒生物防治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也结合了个人观点和总结,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您共享您的观点和经验。
病媒生物防治教育在幼儿园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因为幼儿是身体抵抗力较弱的群体,容易受到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影响。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doc

写在课前的话传染病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新的特点和更大的危害。
如何控制好新发传染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本课件结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各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一、传染病概述(一)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认识上的误区1、传染病误区一是混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或是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区分,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有益,仅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之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和潜伏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包括:(1)三环节:①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②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种。
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2)两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法定报告传染病误区二:简单认为仅有传染病防治法列举的38种传染病,才需依法管理,而其他传染病则无此必要。
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程度将这38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不仅对甲乙两类,而且包括丙类疾病,均明确提出了规定的报告时间。
3、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误区三:认为某一传染病,若未被列入3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则无需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某一传染病,虽未被列入需及时报告的范畴,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如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一)中国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WHO报道全球8422例SARS,中国共有7748例,其中大陆5327例,香港1755例,台湾省665例,澳门1例。
校园秋季病媒生物防制实践报告

校园秋季病媒生物防制实践报告1. 引言随着秋季的来临,校园内病媒生物活动逐渐频繁,对师生的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病媒生物的数量,保障校园环境的卫生与师生健康,本报告对校园秋季病媒生物防制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2. 病媒生物概述2.1 病媒生物定义病媒生物是指那些能够携带并传播病原体,从而导致人类和动物感染各种传染病的生物,常见的病媒生物包括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等。
2.2 病媒生物的危害病媒生物能够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登革热、鼠疫等,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在校园内,病媒生物的泛滥还可能影响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3. 秋季病媒生物防制实践3.1 防制策略针对秋季病媒生物的特点,本报告总结了一套全面的防制策略,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3.2 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病媒生物防制的根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垃圾处理:确保校园内垃圾及时清理,减少病媒生物的食物来源。
- 水源管理:清除积水,定期清理水体,防止蚊虫孳生。
- 滋生地清除:定期检查和清除潜在的病媒生物滋生地,如废弃物堆放处、地下室等。
3.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杀虫剂、消毒剂等化学物质来控制病媒生物数量。
- 喷洒杀虫剂:在病媒生物活动频繁的区域喷洒杀虫剂,但要严格遵守使用规范,确保人体和环境安全。
- 滞留喷洒:在墙壁、门缝等处进行滞留喷洒,延长药效。
3.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 引入天敌:如利用蚊鱼控制水体中蚊虫的数量。
- 使用生物菌剂:利用某些微生物来抑制或杀死病媒生物。
3.5 防制效果评估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病媒生物数量的监测、疾病发生率的统计等,以便及时调整防制策略。
4. 结论秋季病媒生物防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环境治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
通过实践总结,本报告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防制措施,可作为校园秋季病媒生物防制的参考。
---以上内容仅为模板,具体数据和细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传染病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02年至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我国作为疫情的重灾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控制疫情,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传染病法律责任和法律应对的广泛讨论。
本案例将选取我国SARS疫情中的一起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应对。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区发生SARS疫情,患者李某在发病初期未采取隔离措施,私自外出,导致其所在小区的居民被感染。
经调查,李某在发病前曾接触过其他SARS患者,但其未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也未遵守隔离规定。
在此期间,李某还参加了小区组织的活动,与多人接触。
后经卫生部门检测,李某确诊为SARS患者。
三、案例分析1. 法律责任认定(1)李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未按照规定隔离治疗,也未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病情,给他人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2)李某所在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未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未对小区居民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2. 法律应对措施(1)对李某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李某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措施如下:- 对李某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对李某进行罚款,以警示他人;- 对李某进行司法追究,视情节严重程度,追究其刑事责任。
(2)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物业管理公司未履行疫情防控职责,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措施如下:- 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罚款,以警示其他物业管理单位;- 责令物业管理公司整改,加强疫情防控措施;- 若情节严重,追究物业管理公司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3. 法律责任与法律应对的启示(1)加强传染病防治立法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立法,明确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责任,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依据。
(2)强化法律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公众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治意识
海报张贴
视频播放
资料发放
利用种手段和方式开展健康宣教。广泛开展登革热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做到普及、细化,人人知晓、户户动手,确保外环境与家庭蚊媒控制工作同步开展。要做好健康 教育的效果评估,有针对性地改进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全民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和行动力, 切实做到社区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不低于90%,学生群体不低于95%的要求。
• 医疗机构可疑病例监测:截止11月5日24时,共对4180例可疑病例 进行了采样。
开展培训
• 8月22日学运会驻点人员及学校医务室人员 • 8月29日全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 全体业务值班人员 • 中心和区县应急小分队人员 • 中心全体业务人员
应急蚊媒控制,有效评估防控效果
• 自主监测:各社区(村)、部门(单位)在本责任区范 围内自主开展BI指数监测和叮咬率监测
响应 • 8.29省卫计委公布疫情 • 9.15每周定期两次公布最新疫情 • 9.25疫情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疫情特点
1、疫情范围较大,发病区域相对集中
病例分布在全市74个街道,病 例数居前十位的街道共计报告 病例719例,占64.63%,疫情主 要集中在下城区朝晖街道、上 城区望江街道、拱墅区米市巷 街道和湖墅街道等4个街道。
空间分布
8月26日统计
空间分布
8月29日统计
空间分布
8月31日统计
空间分布
9月4日统计
空间分布
9月12日统计
10月18日统计
截止11.8,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138例
疫情防控重要时间点
• 8.14患者发病 • 8.22 患者确诊 • 8.24杭州市政府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应急
疫情防控
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 8月2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应急响应,成立由市政府有 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分管领导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陈红英副市 长任总指挥。
• 8月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全面加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 通知》(杭政办发电〔2017〕8号),对当前登革热防控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
• 全中心动员,编入流调组、监测评估组,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 完善《杭州市登革热监测方案》和《杭州市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置
技术方案》,规范开展疫情调查处置工作。
加强疫情分析研判
• 及时组织专家对疫情开展风险评估及疫情趋势 研判,上报反馈登革热专题风险评估报告4期。
• 每日撰写《杭州市登革热疫情进程报告》和 《工作动态日报》上报市卫计委及省疾控中心, 总结防控工作情况、反馈现场督查中发现的问 题,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 应急监测:各区(县、市)CDC对登革热疫点、疫区开 展BI指数监测和叮咬率监测
• 质控监测:市和各区(县、市)CDC开展对辖区内质量 控制监测。
应急蚊媒控制,有效评估防控效果
广泛的爱国卫生运动 全市范围内街道社区发动社区干
部、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开展以发生疫情 的社区为重点区域,以清除蚊媒滋生地 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清洁垃圾,翻盆 倒罐,清除伊蚊幼虫繁殖场所。
病例搜索
• 疫情发生后,CDC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处置,并开 展病例搜索,同时对医疗机构可疑病例监测。22 日晚,病例搜索发现的病例中,14份血液登革热 IgM抗体阳性。
• 此后,上城区、西湖区等区、县(市)相继报告 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空间分布
8月23日统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分布
8月24日统计
空间分布
8月25日统计
• 每日收集各区县政府、部委办局工作动态及市 级各层面督导评估情况,编制《杭州市登革热 疫情信息日报》。
科学规范处置
根据《登革热个案流调表》,通过上门、 进医院和电话方式,对新发登革热病人及时开 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了解患者发病时间、临 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情况,调查过程中同时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户内蚊媒控制。
应急蚊媒控制,有效评估防控效果
各PCO公司开展成 蚊快速灭杀。
热烟雾机喷雾
超低容量喷雾
蚊媒控制效果评估
评估:杭州市疾控中心成立疾控督导组,每 日针对病例核心区、学校、学运会场馆、市 场、企事业大型单位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 开展督导。发现的问题通过每日疫情进程报 告向市登革热防控指挥部汇报。
入户宣传
以确保病人就近治疗和有效治疗的原则, 实行严格的防蚊隔离治疗,新发病人隔离期限 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所有居家治疗者发放 《登革热居家隔离病例告知书》,由社区做好 追踪管理。
开展病例搜索
• 入户搜索:8月22日至11月5日24时,全市合计完成入户调查 203048户,集体单位55家,共计365112人。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案例
案例一
杭州本地登革热疫情
2017年8月22日,一例疑似登革热病例,经 杭州市CDC检测登革热抗体IgM阳性。
病例情况
• 患者:男,28岁,某健身会所任职。 • 8月14日发病,发热、头痛,伴腹泻,8月15日起四肢可
见较多散在红色皮疹,8月20日开始体温降至正常,21日 开始皮疹消退,病情好转。 • 发病后,先后前往省人民医院、省新华医院及浙一医院就 诊,8月15日收治入浙一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8月23日 痊愈出院。
• 9月18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杭州市进一步加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行动方 案》(杭委办发电〔2017〕13号),提出按照“网格区域责任制”的原则,开展防控工 作。
市CDC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 设“流行病学调查组”、“信息组”、“监测评估组”、“健康 宣教组”和“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
主要城区街道分布
疫情特点
2、发病年龄以老年人为主,临床表现以轻症为主
病例多起病急,伴有发热、 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
主要临床表现
疫情特点
3、存在多种登革病毒株流行
基因测序结果已明确A、B、C三个不同的登革病毒毒株,拱墅区米市巷街 道、下城区朝晖街道、西湖区西溪街道附近区域同属A分支,上城区望江街 道区域属B分支,拱墅区小河街道董家新村附近区域属C分支。说明杭州市登 革热暴发疫情为不同输入来源引起的多起本地疫情并存的状况,其中以拱墅 区、下城区疫情为主,其次为上城区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