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范文
医院感染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一、案例背景患者,张三,男,45岁,因急性阑尾炎于2023年4月1日入院。
手术前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体温38.5°C,无其他明显症状。
4月2日,患者接受了阑尾切除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但4月5日出现发热,体温39.0°C,伴有腹痛和腹泻。
二、问题1. 根据张三的临床表现,可能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医院感染?2. 请列举可能的感染源,并简述其感染途径。
3. 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 针对张三的情况,应采取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三、答案1. 根据张三的临床表现,他可能发生了术后感染。
发热、腹痛和腹泻可能是由于细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考虑到他刚接受了阑尾切除术。
2. 可能的感染源包括:- 手术器械: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会引起感染。
- 手术人员:手术人员的手部卫生不达标,可能将细菌传播给患者。
- 环境因素:如手术室的空气、手术室内的设备表面等。
感染途径可能包括:- 直接接触:如手术人员手部接触患者手术部位。
- 空气传播:如空气中的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患者体内。
3. 医院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包括:- 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培养、病原体检测等。
-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或CT,以排除其他并发症。
- 与非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如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 针对张三的情况,应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 加强手术人员的手部卫生培训和监督。
- 确保所有手术器械彻底消毒。
- 定期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
- 对患者进行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以减少感染风险。
- 监测患者的体温和其他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结束语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整个医疗系统的共同努力来预防和控制。
通过提高医院感染的诊断能力、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传染病护理的案例分析

传染病护理的案例分析案例一: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患者男性,40岁,因急性乙型肝炎入院治疗。
患者病情较严重,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向患者提供了详细的病情解释,并给予心理支持。
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确保病室整洁、通风。
同时,我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药物和营养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康复。
案例二:肺结核患者护理患者女性,35岁,患有肺结核。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重点关注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并协助其进行胸部物理疗法。
我严格执行医嘱,给予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
同时,我加强患者的营养护理,提高其免疫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案例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患者男性,60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患者病情较重,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防控指南,做好个人防护,确保病室空气质量。
我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我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康复出院。
案例四:艾滋病患者护理患者女性,28岁,艾滋病患者。
患者出现持续发热、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尊重患者的隐私,做好保密工作。
我给予患者全面的卫生护理,指导其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
同时,我加强患者的营养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五:狂犬病患者护理患者男性,45岁,被狗咬伤后出现狂犬病症状。
患者病情凶险,出现恐水、恐风、兴奋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我给予患者抗病毒治疗,并加强其生活护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康复。
案例一: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患者男性,40岁,因急性乙型肝炎入院治疗。
传染病学病案分析

《传染病学》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病例一:患者,女性31岁,发病前40日因乳腺癌手术,术中输血800ml,术后曾用每日青霉素240万单位,连续静脉滴注5日。
1周来食欲不振,法力,尿黄。
实验室检查:ALT200u/L,TBI151μmol/L,抗-HAVIgM阴性,抗-HAVIgG阳性,HBV-DNA阴性。
问题: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2..为辅助诊断,还应做哪些检查?病例二:患者,男,45岁,主因腹胀、乏力一月,加重一周入院。
查体:神清、精神差,呈慢性肝病面容,颈部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巩膜及皮肤重度黄染,心、肺无阳性体征。
腹饱满,肝脏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1cm,质地中等,触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Ⅰ度可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ALT243U/L,AST345U/L,ALB29g/L,A/G<1,TbiL102μmol/L。
乙肝五项呈“小三阳”,腹部B超报告:慢性肝病表现、胆囊水肿、腹水少量。
问题: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2.诊断依据是什么?3.制定治疗措施。
病例三:患者,男性,50岁,主因腹胀、乏力、纳差半月入院。
查体:神清、精神差,呈慢性肝病面容,呈肝掌,巩膜轻度黄染,皮肤黄染不明显。
心、肺五阳性体征。
腹饱满,肝脏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3cm,质地韧,触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Ⅰ度可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ALT63U/L,AST75U/L,ALB29g/L,A/G<1,TbiL32μmol/L。
乙肝五项呈“小三阳”,腹部B超报告:肝硬化,胆囊水肿,门、脾静脉增宽,腹水中量。
问题:1.该患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什么?2.诊断依据是什么?病例四:患儿,男,5岁,因发热、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巩膜黄染1周入院。
体检:体温38℃,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黄染,肝脏右肋缘下2.5cm,质软,有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ALT380U/L,AST105U/L,TbiL126μmol/L,直接胆红素54μmol/L,抗-HAVIgM阳性,抗-HBs阳性,其余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
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范文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湖南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
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湘潭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 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血常规Hb:115g/L,RBC:×1012/L,WBC:×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
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单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C、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电话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C2(单选)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 (5分)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正确答案:B3(单选)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 (5分)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内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C、采集发病后7天内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正确答案:D案例分析2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2004年10月3日某乡政府接到报告,M村有5名群众不明原因急性死亡。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 幼儿园传染病

防治是每个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传染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全园师生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的一些案例,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一、病例分析1.1 病例一:手足口病爆发某幼儿园在夏季出现手足口病的集体爆发,共有近百名幼儿感染,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1)卫生环境欠佳,餐具清洁不严格;2)幼儿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频繁接触感染源;3)幼儿园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疫情控制滞后。
1.2 病例二:流感疫情蔓延某市幼儿园在冬季出现流感疫情蔓延,一周内接连有三分之二的幼儿感染,教师也出现感染情况。
分析发现,该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卫生防护不到位,疫情传播链条不断延长;2)幼儿园缺乏规范的疫情防控流程和方案;3)家长意识不强,存在带病送幼儿上学的情况。
二、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2.1 提升幼儿园卫生环境优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确保餐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幼儿园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提高整体卫生水平。
2.2 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形成良好的洗手、通风、预防传染病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疫情防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3 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流程和方案,及时响应突发疫情,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疫情防控设施的有效性。
2.4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鼓励家长加强自我保护,同时提高对学校防疫措施的信任和配合;加强家校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定期的疫情通报和防控措施宣传机制。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和对应的防治措施及应对策略,可以看出,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园方、师生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卫生环境、加强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未来,希望各幼儿园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加强对师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疫情防控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传染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愈发频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体系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传染病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的适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案例简介2019年,我国某市发生一起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
某市某禽类批发市场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导致病毒传播至周边社区,造成多人感染。
当地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封锁疫区、隔离病患、开展疫苗接种等。
然而,由于疫情初期信息不透明,导致疫情蔓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三、案例分析1. 法律适用(1)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定。
在该案例中,当地政府依法采取了封锁疫区、隔离病患、开展疫苗接种等措施,符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2)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非法猎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在该案例中,禽类批发市场存在非法销售活禽的行为,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
(3)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对食品安全负有主体责任。
在该案例中,禽类批发市场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2. 存在的问题(1)信息不透明疫情初期,当地政府未能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导致社会恐慌,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
这反映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在信息发布方面的不足。
(2)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在该案例中,禽类批发市场存在非法销售活禽、卫生隐患等问题,但相关监管部门未能及时查处,反映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
(3)法律法规滞后随着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方面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四、建议1. 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体系(1)加强信息发布机制,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开。
传染病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某市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例,分析传染病法律法规在疫情应对中的作用。
二、案例简介2010年春季,某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
该疫情迅速蔓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疫情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疫情一度失控。
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情况:1. 疫情发现与报告2010年3月,某市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患者为一名外籍人士,曾在某市停留。
病例发现后,当地卫生部门立即按照传染病法律法规要求,及时上报了疫情。
2. 疫情调查与防控疫情发生后,当地卫生部门迅速开展疫情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对病例所在地区进行隔离观察。
同时,相关部门加大了疫苗接种力度,提高了公众的防疫意识。
3. 法律法规的运用在疫情应对过程中,传染病法律法规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案例:(1)病例报告与隔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某市卫生部门在接到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病例所在地区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2)疫苗接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预防接种制度。
某市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启动疫苗接种工作,为高风险人群提供免费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3)信息发布与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和预防控制信息。
某市在疫情发生后,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
三、案例分析1. 传染病法律法规在疫情应对中的作用(1)明确责任主体传染病法律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为疫情应对提供了法律依据。
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

案例1:2009年3月20日-4月5日,某县疾控中心陆续接到疫情报告,该县数所学校中出现学生甲肝病例,截至4月5日累计报告115例,疾控中心遂展开调查,发现该县自2009年起某供餐公司开始向全县学校供应早餐。
问题:1.疫情调查开始前,要做哪些调查准备?(3分)2.这次疫情应该采集哪些样品,如何采集和储运?(3分)3.为控制这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4分)参考答案:1.调查准备:(1)组织有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及卫生学医师参加的调查小组,并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案,制定调查计划;(2)经费预算:调查人员费用、必须购置的器材、设备、药品、试剂、交通费用等;(3)物资准备:所用调查表格、计划采样的物品、检验用品、试剂、药物、疫苗、其他所用物品及交通、后勤等。
2.样品的采集:(1)血(血清学特异诊断指标抗-HA VIgM,根据需要做部分生化指标ALT、AST等);(2)外环境卫生学指标(水、食物、涂抹等)。
样品采集和储运:采集操作及容器应注意无菌操作,血样品需及时分离血清冷藏(短期保存)或冷冻(长期保存)。
3.预防控制措施:(1)供餐公司在未查清病因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2)开展卫生宣教(对象:学生、家长、学校方面,送餐公司等);(3)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疫源地处理(病家、学校):随时及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5)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6)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续发。
案例2:2009年5月15日,某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电话报告,称5月份辖区某托幼机构出现大量胆道蛔虫病患儿,截至15日已累计病例36例,接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安排了疫情调查和处理。
问题:1.本次疫情的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分)2.控制本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4分)3.调查报告应包括哪几部分?(3分)参考答案:1.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检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湖南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
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湘潭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 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血常规Hb:115g/L,RBC:×1012/L,WBC:×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
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单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C、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电话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C2(单选)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 (5分)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正确答案:B3(单选)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 (5分)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内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C、采集发病后7天内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正确答案:D案例分析2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2004年10月3日某乡政府接到报告,M村有5名群众不明原因急性死亡。
县委接到报告后,立即将此事转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向州政府报告了疫情。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10月6日对病例情况进行了核实。
该村从9月10日到10月6日,陆续死亡了7人,全部是发病3天后死亡。
7名死者分布于4户人家,其中有2户分别死亡1人,有1户死亡2人,有1户死亡3人。
第1例死亡者是村医,其他为普通牧民。
死者均未到医院就诊,相互之间有家族或亲族的关系。
村长和当地百姓怀疑是一种“家族性的传染病”。
4(单选)为明确诊断及制定控制措施,调查组须尽快搜寻与此有关病例。
病例定义的3个层次为:⑴可疑病例:在M村及其附近,2004年9月1日以来,自述出现过发热的病人;⑵可能病例:在M村及其附近,2004年9月1日以来,急起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病人;⑶_______ :在M村及其附近,2004年9月1日以来,急起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病人,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依据。
(5分)A、确诊病例B、确定病例C、实验室诊断病例D、临床诊断病例正确答案:B5(单选)调查组核实该事件为不明原因急性死亡,需要开展以下哪项工作? (5分)A、通知死者家属暂时不参加人群聚集的活动B、再次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不能举行葬礼C、病人的直接接触者必须就地隔离、不能外出D、以上全是正确答案:D6(单选)该疫情确认为肺鼠疫疫情,病人转运注意事项有哪些? (5分)A、负责转移病人的医务、工作人员须做好严密防护B、专职医生监测病人身体状况C、病人进入隔离病房后,对运送车辆进行彻底消毒D、A+B+CE、A+C正确答案:D案例分析3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2005年11月1日9:19 时,YL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YL县人民医院报告:YL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住院肺炎病人死亡,因该病例病情进展很快,病因不明,请求调查。
经电话了解,该死亡病例是在该医院因“肺炎”住院治疗患者(病例A)的母亲(病例B)。
病例A于10月27日入住该医院,其母亲一直在医院陪护。
10月29日A病例的母亲(病例B)出现发热、全身疼痛,伴有咳嗽、咳痰少,临床症状与其子病例A相似。
病例B当天在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病情无明显改善,10月31日症状加重,入住县人民医院治疗,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2.急性肺水肿;3.急性胃炎。
11月1日凌晨1:00时, 病例B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经抢救无效于凌晨1:40时死亡。
临床诊断死亡原因:急性肺水肿(肺水肿原因不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
7(单选)接到该报告,您觉得还应该通过电话向医院了解哪些情况? (5分)A、该病例是否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病例定义B、病例基本情况及该病例的病程和主要临床特征C、医护人员中有无类似病例出现D、该医院有无收治其他类似病例E、以上全是正确答案:E8(单选)如果你组织调查组前往调查,需做好级防护? (5分)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正确答案:B9(单选)在一般疾病监测工作中,哪些因素不会引起某种疾病报告病例数量的异常增加? (5分)A、临床诊断水平和技术的提高B、疾病监测系统改变C、监测人口增加、监测范围扩大D、总体传染病发病率上升E、报告出现错误(实验室、临床诊断)正确答案:D案例分析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2005年6月18日下午17:15分,SZ市卫生局接S县卫生局电话和传真报告:6月17日晚23时15分,S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报告“17日上午8时30分至10时30分,DZ镇防保所对本镇SL小学的105名学生进行了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有26名学生接种后,出现头晕、胸闷、恶心、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
指示病人:刘某某,女,12岁,DZ镇SL小学4年级学生,于6月17日上午10时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2~3分钟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接种人员当即令其休息,注射肾上腺素处理,未见明显好转,即转入DZ镇卫生院治疗。
至中午12时接种的学生中,又出现6例病人,晚10时增加至23例,其中两例转入县人民医院治疗。
18日上午又出现3例,累计26例。
其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4岁,18日上午有2例出院。
S县已成立现场处理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组;停止接种该批次疫苗;26名出现不适症状的接种者已被安排到S 县人民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10(单选)你对此次群体性事件的初步判断是: (5分)A、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B、一般接种反应C、群发性癔症D、异常接种反应正确答案:A11(单选)以下不是甲肝疫苗禁忌症的是: (5分)A、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B、发热、体温超过℃C、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D、肝囊肿术后半年E、孕妇F、过敏性体质正确答案:D12(单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备案。
(5分)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B、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正确答案:A13(单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
(5分)A、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所在地的县级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确答案:B案例分析5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些列题目2002年9月14日凌晨4时30分,受害者戴某某和丈夫一同回家,在某烧饼店买了4个麻团,自己吃了1个,刚走了10分钟,突然感觉头晕,然后开始抽搐,4时45分,丈夫送她进了八三医院,这时她已不省人事。
4时50分,八三医院又收治一个症状相同的民工,5时整,另一个民工也因吃麻团出现同样症状被送来就诊。
这引起了戴的丈夫和随后赶到的戴的姐夫的注意,5时10分,戴某某的姐夫用手机拨打了110。
2002年9月14日早晨,××市××区××镇××中学住校生袁某某因学校补课,与同班40多位同学在5点50起床,到餐厅吃早饭。
食堂供应烧饼、油条和豆浆,烧饼和油条是从镇上的××连锁店里批发的,这也是全镇惟一的一家早餐批发店。
买了两根油条和一杯豆浆,袁海华在餐厅里坐下,他一边和坐在对面的同学聊着天,一边习惯性地将油条浸在豆浆里,正准备拿起油条往嘴里送的时候,发现对面的同学开始口吐白沫,张着嘴却听不到说话声,接着仰面倒在了地上不停地抽搐,回头望去,已经有七八个同学倒在了地上抽搐,餐厅里倒下的同学不断增加,发病的学生被送到××镇医院。
自早晨6时起,患者源源不断地被送往该镇仅有的两家医院。
6:41,××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群众报案,同时××市卫生局接120报告,××中学有许多学生中毒,出现呕吐、抽搐、昏迷等表现。
此后又陆续接到多名群众报案。
7:50,××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向市政府报告“××镇××工地30余名民工、××中学40余名学生先后发生中毒”。
8:00,累计到两所医院就诊者达600多人,其中有16人死亡。
8:20,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政府指示,立即组织处理队伍,赶赴现场,实验室人员迅速到岗,做好了一切检测的准备工作。
2002年9月14日11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热线接到卫生部及院领导指示,“从国务院办公厅批复中获悉,××市发生重大事件,中心专家待命”。
中毒控制中心立即召集现场调查专家集中到中心,等待任务,同时通知毒物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待命。
卫生部领导要求中毒中心就现场应急和检测等展开了准备工作。
19:30由卫生部和公安部组成的国务院调查组到达××机场,20:45调查组到达现场。
国务院调查组到达后,立即听取了由市委书记主持的情况汇报分析会,××市市长,以及省公安厅、卫生厅对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做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