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复习总结整理.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題吾:'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

"本族语” o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也被称作

〃第一语言〃

2、目标语:"目标语"■也称"目的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这种语言可能

是他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或第四语言。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美国学生无论在美国学习汉语,还是在中国学习汉语,其目的语都是汉语。如果他们同时在学习法语,那么法语也是他们的目的语。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3、第二语肓••相对于第一语言而言■指在母语之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第二语言习得可能发生

在自然环境,也可能在正规的课堂环境中。在课堂环境下学习的第二语言被称为外语。Ellis (1994) 〃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因此,"第二语言〃自

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

4、劝妙疔••对比分析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5、第二语言习得:人们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或者课堂环境中潜意识地或者有意识地获

得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6、中介语:3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是由语言学家塞林克

(L.Selinker)于1969年提出来的。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

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

7、舷••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也就是离开了轨道。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

的,它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

&偏彩斷••系统分析学习者偏误,研究来源,揭示学习者中介语体系。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等。偏误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使第二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

9、语言变异:指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

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学习者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目的语中一种形式表达的意义和功能。

10、戈他适应・• Brown (1980a)"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文化适应就是指对目的语文化及文化环境的适应过程。

Shumann认为学习者学习一种语言与他所处的语言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文化适应被看

作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

11、可聲的语言输入:Krashen ( 1982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的

习得水平,用i+1来表示。(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

二简答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是以什么为标志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标志性文章:

Corder ( 1967 ) "The significanee of learners' errors";

Seiinker ( 1972 ) ''Inter-language0o

前学术界围绕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存在着哪些主要理论?

a刺激•反应论(行为主义论)b生成论(内在论、先天论、认知论)

c语言功能论

3、有关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哪些?

a、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

b、直接法Direct method ;

c、听说法(视听法)Audiolingual method ;

d、认矢⑴去Cognitive-Code ;

e、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f、自然法(沉浸式)

4.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

①喃语阶段:语前阶段,6个月到1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话,能听懂一些词和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义。

②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一个词、单词话语。

③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一为轴心词,一为开放词)。

④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词,不用虚词。逐渐开始使用代词、介词、连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

⑤成人句阶段:3岁半至5岁t初级阶段基本完成。能意识到有一个规则体系,并能重复使用。开始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

5.儿童习得有什么特点?

①有一种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

②不必专门教,也不必专门给他们纠正错误

③用接触语言的方式学习

④对语言学规则的掌握是无意识的

⑤运用语言交际

⑤习得过程由不自觉到自觉

⑥儿童习得是一种特殊的过程,使用特殊的方式。

6.对比分析的"强势说”和"弱势说”的基本观点?对比分析的步骤?举例说明对比分析理论的误区?对比分析所面临的理论危机?

⑴a、强期兑

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Lado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系统对比,可以预测造成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

强势说的其他观点:

Banathy, Trager, Waddle (1966)认为:学习者的难点可以等同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别。

语言学家的任务:鉴别这些差别;

编教人员的任务:在差别描写的基础上编写教材;

外语教师的任务:把这些差别作为教学重点;

学习者的任务:学习这些差别。

b、弱势说

弱势说不主张通过差异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而强调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解释;主张从学习者的错误分析着手,在母语与目的语差异对比的基础上试图说明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Seiinker and Gass ( 1994 )认为,弱势说的重要贡献:强调学习者自身、学习者的语言形式以及所运用的策略。

(2 )对比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描写(description )

第二步:选择(selection )

第三步:对比(contrast) 第四步:预测(prediction )

(3 )对比分析的理论误区

20世纪70年代初,对比分析的理论开始衰落。对比分析方法受到冷落的基本原因,是因为这种理论假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对比分析所面临的理论危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危机

2.对比分析的两个"虚假命题"

命题1 :语言的"差异"等于学习的"难点";

命题2 :学习的”难点”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错误”。

3.分类范畴的普遍性问题

(4 )对比分析假说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