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精神学习体会2篇

五四运动精神学习体会2篇

五四运动精神学习体会 (3)五四运动精神学习体会 (3)精选2篇(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的五月四日,起因是中国的青年学生对于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和利益问题失去了期望,对于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感到极度愤怒,因此决定以抗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我个人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体会包括以下几点:1. 爱国精神: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们出于爱国之情而发起的运动。

他们对于国家的领土和利益问题感到担忧,并且表达了自己对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抗议。

从他们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们深深热爱自己的国家,愿意为国家的利益奋斗。

2. 民族自立意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让中国人意识到民族自立的重要性。

在这次运动中,青年学生们开始关注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理念,积极寻求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这种民族自立的意识也成为后来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3. 革命精神:五四运动的发起者们对于现状的不满和愤怒并不仅仅停留在表达抗议上,他们愿意为改变现状而付出努力。

他们积极寻求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的途径,提倡科学和民主的理念,并且在后来的革命和改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种革命精神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4. 开放思维:五四运动的学生们开始接触和了解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接受现代科学和民主理念的影响。

他们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和思考,为中国的社会进步打下了基础。

这种开放思维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学习五四运动,我认识到爱国精神和民族自立的重要性,以及革命精神和开放思维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年轻人的力量和责任,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接触并了解多样的思想和文化,保持开放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五四运动精神学习体会 (3)精选2篇(二)五四运动精神是一种追求民主、科学、独立的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爱国热血五四青年节的精神

爱国热血五四青年节的精神

爱国热血五四青年节的精神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爱国热血的象征。

五四青年节,作为纪念这一运动的日子,不仅仅是个节日,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激励。

这一节日的精神既体现了对国家的热爱,也展现了青年一代的奋斗意识和责任担当。

一、背景和意义五四运动起源于对巴黎和会的不满,抗议签署了割让青岛等中国领土的决定。

这次运动不仅仅是狭隘的爱国行为,更是一场全面的文化革命。

尽管在政治上并未立即取得显著成果,但五四运动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四青年节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更在于弘扬其所代表的精神。

这种精神包括对国家利益的忠诚,对自身成长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渴望。

在当今社会中,这些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激励青年一代奋发向前,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青年奋斗与责任五四运动是由一群年轻人发起的,他们是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愿意为其奋斗的信念的青年。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要拥有责任感和行动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精神是爱国青年一直追求的目标。

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我们不仅仅是纪念过去青年们的爱国行动,更是应该看到当代青年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的贡献。

无论是科技创新、公益事业还是文化艺术,青年们都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应当担起社会责任,不仅仅要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更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改革。

热血的青年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不断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三、知识与创新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中有很多是学生,他们关注的不仅是国家的现状,更是教育体制的落后和知识的贫乏。

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我们应当重视青年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教育是青年人的成长之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当代社会中,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青年们需要具备创新的教育思维和适应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青年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论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论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少年学生运动的光荣传统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二九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青年运动。

它继承并发展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冲破了国民党政府与日寇联盟的长期恐怖统治,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革命运动,宣告了民族革命大风暴的来临,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2月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4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一二九“运动,把它和”五四“运动并论。

他说:”至于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打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一二九”推动了“七七”抗战,准备了“七七”。

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一二九”运动则为抗日战争做了思想上心理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有力得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是一脉相承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

这两个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共同特点。

1·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主动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1919年“五四”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当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之时,青年学生奋起抗议。

游行示威,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篇章。

“五四”运动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中国青年运动的传统。

在“五四”爱国主义传统的鼓舞下,先后出现了1925年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顾正红的“五州”反帝爱国运动,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呵呵热河后,又阴谋侵占华北,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节节退让。

12月,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祖国频临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又掀起“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他们发出悲愤的呼喊: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们带走呼号救亡图存,站在时代潮流地前列。

一二九运动 树文明精神,昭爱国之心征文1000字

一二九运动 树文明精神,昭爱国之心征文1000字

一二九运动树文明精神,昭爱国之心征文1000字树文明精神,昭爱国之心的征文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题目:一二九运动与文明精神、爱国之心一、引言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一场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更是一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实践。

本文将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一二九运动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民族危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的民众纷纷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来。

三、一二九运动的精神内涵一二九运动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强调了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忠诚,倡导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一二九运动的现实意义首先,一二九运动提醒我们,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只有具备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更加珍惜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其次,一二九运动还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我们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勇于尝试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结语一二九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唤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也要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魅力和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去谱写更加辉煌壮丽的篇章!。

简论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简论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简论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是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和热爱。

在中国近代史上,爱国主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进行简论。

一、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不平等条约战争,战争中中国彻底失败,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的发生和结果震惊了整个国家,激起了民众的爱国之情。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国家的危机,开始觉醒并奋起抵抗外敌。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爱国主义太平天国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重要事件,也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力量。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秉持着爱国思想的农民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的统治。

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太平天国运动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很多人,成为后来爱国志士的榜样。

三、辛亥革命与爱国主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革命。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

革命爱国者们为了国家的解放,不惜流血牺牲。

虽然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但它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感,然后催生了更多的爱国运动。

四、五四运动与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标志性的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情操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其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五四运动的爱国志士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激烈的斗志,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力量。

五、抗日战争与爱国主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之一。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和残暴行径,中国人民毫不畏惧,奋起抵抗。

无论是军队还是民众,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抗日战争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和无畏勇气。

六、建国以来的爱国主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爱国主义一直是充满着中国人民的心中。

中国取得了解放和独立,爱国主义精神更加蓬勃发展。

从抵抗敌对势力到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不断为国家的兴旺与繁荣贡献力量。

论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论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少年学生运动的光荣传统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二九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青年运动。

它继承并发展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冲破了国民党政府与日寇联盟的长期恐怖统治,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革命运动,宣告了民族革命大风暴的来临,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2月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4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一二九“运动,把它和”五四“运动并论。

他说:”至于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打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一二九”推动了“七七”抗战,准备了“七七”。

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一二九”运动则为抗日战争做了思想上心理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有力得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是一脉相承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

这两个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共同特点。

1·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主动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1919年“五四”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当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之时,青年学生奋起抗议。

游行示威,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篇章。

“五四”运动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中国青年运动的传统。

在“五四”爱国主义传统的鼓舞下,先后出现了1925年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顾正红的“五州”反帝爱国运动,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呵呵热河后,又阴谋侵占华北,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节节退让。

12月,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祖国频临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又掀起“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他们发出悲愤的呼喊: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们带走呼号救亡图存,站在时代潮流地前列。

对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共同点的思考

对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共同点的思考

中国青年学生在中国现代史上曾发动过多次的革命斗争,写下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光辉篇章。

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两次学生运动中,可以看出现代青年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的历史轨迹。

两次学生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一、两次学生运动都发生在内忧外患、国家民族面临危亡之际。

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妥协投降所造成的民族危机。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也是因为蒋介石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奉行“不抵抗主义”,叫嚷“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侵略步步退让,肆意出卖华北主权。

综观这两次学生运动,虽然其发生的直接原因各异,但其历史背景是相同的,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主题——反帝反封建。

青年学生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也敢于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参与意识,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的爱国心。

事实也说明,任何一次学生运动,如果不能配合整个的革命运动,不能担负起时代的任务,那么这种学生运动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历史意义。

二、两次学生运动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都把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政府作为斗争目标,都是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斗争任务紧密配合的。

正由于此,这两次学生运动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大方向,得到广大人民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成为中国人民整个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两次学生运动,或是在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或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发生和发展。

任何一次学生运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对于保证学生运动健康向前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青年学生富于革命热情,敢于抵制黑暗与腐朽,但由于客观环境和自身经历的限制,他们在政治上往往表现出单纯和不成熟,运动中容易表现出盲目性和冲动性。

这些都迫切需要党对学生运动的正确引导。

爱国荣光五四起

爱国荣光五四起

爱国荣光五四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运动。

它起源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反动势力的愤怒,旨在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荣光历久弥新,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爱国荣光的初衷五四运动的兴起源于对外国列强的不公平待遇和对政府的不满。

当时,列强在中国控制着重要的资源和领土,剥削着中国人民的劳动成果,使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状态。

面对国家的困境,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挺身而出,他们的初衷是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恢复中国的尊严和荣光。

二、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意识到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在五四运动中得到了彰显,而且在后来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延续和发展。

三、五四运动的荣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辉煌篇章。

在运动中,学生们积极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宣扬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大胆发表爱国演讲和文章,以振奋人心的行动展示了新一代中国人的革命风貌。

他们的勇敢与坚定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五四运动的荣光通过历史的长河得以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四、爱国荣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爱国荣光不仅对五四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运动组织和激进的思潮为中国的现代教育、科学、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在中国社会中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民族共识和精神纽带,团结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五、爱国荣光的时代价值爱国荣光是永恒的,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伟大的时代价值。

在当今世界,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时代,爱国荣光的精神更为重要和珍贵。

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信念,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少年学生运动的光荣传统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二九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青年运动。

它继承并发展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冲破了国民党政府与日寇联盟的长期恐怖统治,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革命运动,宣告了民族革命大风暴的来临,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2月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4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一二九“运动,把它和”五四“运动并论。

他说:”至于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打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一二九”推动了“七七”抗战,准备了“七七”。

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一二九”运动则为抗日战争做了思想上心理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有力得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是一脉相承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

这两个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共同特点。

1·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主动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1919年“五四”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当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之时,青年学生奋起抗议。

游行示威,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篇章。

“五四”运
动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中国青年运动的传统。

在“五四”爱国主义传统的鼓舞下,先后出现了1925年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顾正红的“五州”反帝爱国运动,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呵呵热河后,又阴谋侵占华北,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节节退让。

12月,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祖国频临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又掀起“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他们发出悲愤的呼喊: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们带走呼号救亡图存,站在时代潮流地前列。

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展和取得最后胜利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推动下发生的,十月革命前,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首先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旗帜,向封建政治文化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要求青年敢于破陈封建的旧礼教,旧思想,旧观念,树立适应时代的新道德,新观念,新风尚,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先进的积极分子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所在。

李大钊以极大的热情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我们都先后完成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正是这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居于当时中国人民反帝救亡运动的主导地位,给了青年学生直接的影响和指导,成为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完全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是党在白色恐怖下,
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长期工作的结果。

中共北平临时工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一系列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团结进步青年,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中共中央北方局当时所创办的《民族战线》,《实话报》,《华北烽火》,《火线》等革命刊物,始终在地下党和进步学生中秘密流传,这些革命刊物象燎原的星火,无时无刻不在进步学生中传递着革命的信息,播撒革命的种子,尤其是在党的《八一宣言》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消息的鼓舞下,黄敬,周小舟等共产党员在学生中做了大量的发动,组织工作,使抗日救国成为广大学生的强烈愿望。

当日寇染指平津,整个华北危在旦夕之际,中共北方局适时地发动了这一声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运动,进而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综观历史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只有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运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才能把炙热的爱国主义热情化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

二,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以来的爱国之一光荣传统历史总是赋予不同时代的青年以不同的历史使命。

每一代中国人也有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革命青年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勇挑重任,艰苦创业,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代青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20世纪80年代,青年就喊出“干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体现了时代主旋律。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大事,难事中,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向祖国和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整体形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如果说五四时期和一二九运动的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那么现在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当前,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党的领导高度统一。

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永远跟党走。

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要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继承和弘扬光荣革
命传统,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青年学生要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成就事业,就必须自觉选择和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勤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要求,在虚心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学习和掌握实际经验,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实际行动践行“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的响亮誓言。

学院:建筑与土木建筑学院
学号;1120351120
班级:12035111
姓名;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