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民版选修一)综述

合集下载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4.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导入】俄国历史发展简史: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

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

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

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

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

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

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

1861年2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权制。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新课探讨】第一节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一.经济方面: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俄国农奴制的由来?P80知识链接了解2.农奴制下农奴的政治经济状况是什么?想一想广大农奴甘心自己永远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吗?P80第一段内:地主?农奴?P81倒数第三四段内。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先介绍农奴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改革前的社会状况;
2.讲解农奴制改革的起因,分析改革的社会需求和动力;
3.逐步呈现改革的过程和内容,通过时间轴和流程图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4.分析改革的特点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深远意义;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组报告、角色扮演活动。课堂提问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和报告则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情境中互动,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这些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历史人物评价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培养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价值观;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并在课后及时清理黑板,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历史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对改革影响的深入分析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改革中的问题和局限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B 6.17世纪时,俄国手工工场里的劳动力主要是 ( )
A.奴隶 B.农奴 C.农民
D.技工
7.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
B 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 · 格 · 车尔尼雪 夫 斯基(1828—1889年), 出生在萨拉托夫城一个神 甫家庭里。他非常憎恨沙 皇专制制度。从大学时期 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 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时 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 到费乐巴哈哲学,逐渐成 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 其代表作有《怎么办?》
军事危机
C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C 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史料解读】:有人说:“克
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 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 争”。 问:克里米亚战争的结 果如何? 对俄国有何影响?
军事危机: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 内矛盾激化。
变革的呼声
普希金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 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 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 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根本)
•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严重威胁沙皇专 制统治;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民版)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民版)

三、思想: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1)背景:十二月党人起义;
2)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斗争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赫尔岑,青年时代深受 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 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 传活动。他是由贵族革命家 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渡性 人物,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 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8 47年他被迫流亡西欧,1852 赫尔岑 年移居伦敦。次年他在伦敦 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开始出版一种 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决心继承十 二月党人的事业。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奴主——农奴 资产阶级(资本家)——无产阶级(工人)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人均收入 国别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的抉择
——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1)矛盾激化: 农奴制存废——焦点。 原因:触动农奴主的 利益,改革阻力大。 2)出发点: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3)组织措施: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
负责改革工作,1861年在国 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
4)特点: 谨慎
(一)农民的“解放”
1、时间人物:
③直接推动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原 因
⒈经济上: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 发展——根本原因 ⒉政治上:农奴制引发阶级矛盾 ⒊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新思潮 ⒋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 尖锐化——直接原因
统治者必须改革
五、统治阶级:沙皇的抉择 ——改革的可能性
最高统治者猛然惊醒,下定 决心废除农奴制进行改革。
⒉促使沙皇做出抉择的原因: 国内: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 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地位下 降。 2.目的:化解 矛盾 ,巩固 统治 ,增强国力。
3.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 农奴制 的弊 端。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化解来自 封建地主 的阻 力。
土地实际价格的赎金,D项显然与此规定不符。 答案: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 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 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 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3.评价 (1) 进 步 性 : ① 为 俄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必 需 的 劳 动 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迅速发展。 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 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了俄国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 碑,它直接影响到俄国历史的发展。
②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 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 资本主义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③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 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 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 “让步”。②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 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③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具有军事封 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大量农奴制的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 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 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一)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地 主的盘剥和奴役
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农民的变化?
改革使农民发生了一些变化:1、农奴获得 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 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 地。
但改革便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1、改革 后俄国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农民仍然受到地 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 2、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改革后 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生活状况 仍然恶化。
──列宁
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61年俄 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实质是什么?
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质:名为解放,实为掠夺.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增加了俄国的自由劳动力,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 和经济的发展。
C、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 大量资金。
D、动摇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 展,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2,局限性:
不彻底性: A.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仍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很大
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赎金高于地价几倍,“解放”后 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二,“二一九法令”的颁布
1、主要内容: (P98-99)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
(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教师用书:专题7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教师用书:专题7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 Word版含解析

一危机掩盖下的俄国学习目标: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重点: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阻碍;克里米亚战斗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进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材整理1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1.俄国农奴制(1)形成:大约15世纪末。

(2)概况①在经济上地主敲骨吸髓地榨取农奴。

②农奴无人身自由,财产、子女归地主全部。

(3)影响: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进展的严峻障碍。

2.经济进展状况(1)农业方面①地主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

②少数富有农夫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2)工业方面①19世纪30年月末,开头了工业革命。

②资本主义的总体进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

③19世纪50年月,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3)影响: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进展,冲击了农奴制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0“学习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工业方面:企业数目增多,自由雇佣劳动的使用也增加了,在19世纪30年月到50年月,俄国开头了工业革命,蒸汽机大量消灭;农业中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已经开头用雇佣自由劳动代替农奴劳动,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

教材整理2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1.缘由:农奴制度的迫害。

2.表现类别内容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政治要求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和限制工场管理人员的残暴行为等方面开展了斗争少数民族同反动势力作斗争3.作用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1“学习思考”,阅读几本描写俄国农奴制的课外书籍,了解农奴的生活状况,谈谈农奴反对农奴制的缘由。

【提示】供应如下参考书籍: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札依翁契可夫斯基著《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主要缘由是: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了生存和争取自由的权利,发起反农奴制的抗争。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七专题优化总结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七专题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3.评价 (1)1861年改革废除了落后的农奴制度,为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 场和资金。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逐渐 占据统治地位。
(2)1861年改革后,沙皇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
扩大了,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 俄国农民的变化
1.改革使农民发生了一些变化:农奴获得了人 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
民的人身控制;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2.但改革并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改革后 俄国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农民仍然受到地 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仍然被束缚在土 地上。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 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 制残余。资本主义的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
阻碍,劳动人民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
双重剥削和压迫。
栏目 导引
府意识到农奴制必须废除。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2.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和资产阶级软弱, 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对沙皇政府有较大 的依赖性,变革由贵族地主阶级自己来进行, 通过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 3.受俄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俄国无产阶
级力量比较弱小,还没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更难以担当大任,因此沙俄选择了剥和奴役,
生活状况仍然恶化。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如何看待俄国1861年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简史
18.19世纪的俄国
18世纪 彼得一世
封建君主专制、自然经济
1762 1796
19世纪
1825
1855
1881
叶卡捷琳娜 亚历山大
二世
一世
第一次工业革命
尼古拉一世
亚历山大 二世
资义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工业化)
Modernize v. 使近代化,使现代化
Modernization n.近代化,现代化
资本主义化的地主
贵族、农奴主
贵族军官-十二月党人-革命民主主义者
资本家
商人、知识分子
富农-农村资产阶级
农民 (农奴) 贫农
背景:3 思,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新思潮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Decemberist) 发动了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不可遏止的忧虑和挚爱, 对奴隶悲天悯人的关注与同情。
沙皇
观察19世纪初期,俄国传统统治方式有何弊端?
有权阶层
贵族、地主
商人、知识分子
封建等级制、沙皇专制、农奴可能反抗
不公平 聚焦在 农奴制
农奴的自 由是怎样 失去的?
【数读】全国6700万人口,90%是农民, 一半是农奴。
农民 (农奴)
“我吃不饱穿不暖,没有人身自由。”
【材料】俄国的报纸上,登上一起广告:
2000年12月5日,俄罗斯政府为纪念十二月党人起义175周年, 在普希金的故乡米哈依洛夫斯克村,特意为曾经拯救过天才诗人的 一只兔子建造了一座纪念碑。
资本家 “我的工厂雇不到工人,没有劳动力。”
商人、平民知识分子
“我吃不饱穿不暖,没有人身自由。”
农民 (农奴) 工人、少数民族
背景:2 政,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沙皇
“占领法国后,我们 读的都是孟德斯鸠、 卢梭的启蒙文章,沙 皇专制统治?农奴制? NO! 我们要求政治民主、 经济自由!
• 概念: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
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 内容:经:工业化,

政:民主法制化,

思:理性科学化,

社: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 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结合课本p80-81 ,分析19世纪初期,俄 国的资义发展有哪些表现。
背景:1 经,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 上是否会对俄国阶级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呢?
材料一

代 农民起义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821年~1830年 1831年~1840年 1841年~1850年 1850年~1861年
124次 156次 143次 351次 591次
1、导入
2、过程
猜是哪国货币? 为了纪念何事而发行?
《俄国农奴制改革》
• 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why?
• 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 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who?
背景
• 克里米亚战争 How?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措施 影响
• 沙皇的抉择
• • • 出场阶层
And then?
沙皇 贵族地主、军官 资本家(资本主义 化的富农和地主)
(提示:从农、沙皇
贵族、农奴主
资本主义化的地主
资本家 “我的工厂雇不到工人,没有劳动力。”
商人、知识分子
【数读】工业中的劳动力有近40%是农奴, 毫无积极性。
农民 (农奴)
富农-农村资产阶级
贫农 会带来哪些新的阶层变化?可能提出哪些新诉求? (从政治、经济角度)
• 先进贵族
2013-3-28
• 士兵 • 自由农民
• 农奴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 农民的“解放” • 改革的两面性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 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
变 •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情境设置:观察《沙皇俄国的等级社会》图,分析19世纪中期 各新旧阶层面临新情况的困境,请你补充他们的诉求。
材料二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当时的诗
人图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 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 摇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来 一看,自己已处在远离海岸的冰 块上。”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沙皇
“2年内300场起义,工人也 骚动,而镇压的军队也由农 民组成,受不了啊!
贵族、农奴主
“农奴不好好干活,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 死时,14岁的赫尔岑隐没在 人丛中,据他回忆:“我发誓 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 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 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号召俄 国一切 进步力 量为农 民解放 和实现 民主而 斗争
认为农 民革命 是获得 解放的 唯一途 径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俄国
71
英国 323
法国 150 德国 175
铁产量 (万吨)
29(1860年) 225(1850年)
108 40.2
铁路长度 (公里)
1600(1860年) 14603
9160 10065
制度
农奴制和封建专制 资阶君主立宪
资阶民主共和制 资阶君主立宪
• 确立标志:1649以法律形式确立:地
主对农奴无限期占有权,农奴无人身自由, 不得随意迁移。
15ct 1400
开始
16 形成
17
18
19
确立 巩固 鼎盛危机
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 称沙皇 1721俄罗斯帝国
9ct
留里克王朝 12ct
16ct中 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尼---古19拉17二世
会吹笛子的农奴和优良品种的马匹打包出售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经、政、思、军、统治阶层的角度)
结合P80知识链接,了解: 农奴制的由来
• 概念: 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建立起以 劳役制为主要剥削方式的 经、政制度
• 特点:人身、司法上依附地主

(超经济强制剥削)
• 开始:农业危机,限制人力的流动。 • 过程:
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
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他们的妻 子与“罪犯丈夫”断绝关系,为此他还专门修改了沙皇法 律不准贵族离婚的法律:只要哪一位贵妇提出离婚,法院 立即给予批准。
• 如不然,凡愿意跟随丈夫流放西伯利亚的妻子,将不得 携带子女,不得再返回家乡城市,并永久取消贵族特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