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处方和合理用药规则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和合理使用制度精品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和合理使用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同时需符合一品两规的原则,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使用金额不得少于药品总使用金额的70%。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增加规定数量有自选药物,使用金额不得超过药品总使用金额的30%。
二、药房要定期公示基本药物价格,接受公众监督。
对参保人员按购进价实行零差率使用。
三、基本药物保管、购进、不良反应的监督管理应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
四、属于基本药物目录中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计划生育药具、以及免费治疗的传染病用基本药物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实行处方点评制度,按《处方点评规范》点评处方内容,对评定为不合理处方和超常处方进行经济处罚。
由分管院长组织基本药物药事委员会和相关专家,按季度定期对基本药物处方和处方调剂指标六、药剂科加强药事行政管理,要完善医师处方、药师调剂监督检查和药师审核处方制度,医务科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临床医师、药师进行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鼓励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为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七、医师和药师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和调剂所需药品,对药品的有关情况有告知义务。
患者有权知悉处方所列药品的相关信息,有优先选择治疗效果相同或相近基本药物权利。
八、医务科加强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普及公众合理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提高城乡居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形成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执业医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两年内不得晋升职称或职务。
(一)故意不使用基本药物;(二)不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相关要求开具处方的;(三)不能正确引导患者接受基本药物治疗,故意制造医患矛盾和纠纷的。
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管理规定(详细完整版)

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管理规定一、优先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的原则: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确定的药物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必备的,医疗机构应当优先保障其供应。
2.药品采购过程中,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并按需储备合理数量,确保供应充足。
3.药品采购在质量、价格和供应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的特点和需求。
二、国家基本药物的配备与采购: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编制并不定期修订,医疗机构应按照目录进行药品采购。
2.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国家基本药物的配备,建立药物保障制度和合理用药制度。
3.药品采购过程要公开、公平、透明,建立有效的采购评审机制,确保合理价格和质量安全。
三、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1.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的库存管理制度,储备充足的合格药品。
2.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不足时,医疗机构应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
3.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研发工作,提高自主供应能力。
四、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1.疗机构要加强药物治疗的临床监测和评估,推广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
2.医生应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南进行处方,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3.加强药物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电子处方和电子监控系统,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监督与责任:1.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的监管,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规定的执行情况。
2.对违反配备和使用规定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依法给予处罚和追究责任。
3.鼓励社会各方面监督机制的建立,接受公众监督,并及时处理涉及国家基本药物的投诉和举报。
以上是关于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管理规定的详细完整版。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国家基本药物的供应充足和合理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药物需求。
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并不断加强监督和改进工作。
最新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和合理使用制度

最新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和合理使用制度为了规范基本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权利,本文制定了以下办法:一、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时,需遵循“一品两规”的原则,即基本药物应作为首选药物,使用金额不得少于药品总使用金额的70%。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增加规定数量的自选药物,使用金额不得超过药品总使用金额的30%。
二、药房应定期公示基本药物价格,并接受公众监督。
对参保人员按购进价实行零差率使用。
三、基本药物的保管、购进和不良反应监督管理应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属于基本药物目录中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计划生育药具以及免费治疗的传染病用基本药物等,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实行处方点评制度,按照《处方点评规范》对处方内容进行点评,对评定为不合理处方和超常处方进行经济处罚。
由分管院长组织基本药物药事委员会和相关专家,按季度定期对基本药物处方和处方调剂指标进行评估。
六、药剂科应加强药事行政管理,完善医师处方、药师调剂监督检查和药师审核处方制度。
医务科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临床医师和药师进行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鼓励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为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七、医师和药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和调剂所需药品,并对药品的有关情况有告知义务。
患者有权知悉处方所列药品的相关信息,有优先选择治疗效果相同或相近基本药物的权利。
八、医务科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普及公众合理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提高城乡居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形成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执业医师若有故意不使用基本药物、不按照处方管理规定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以及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相关要求开具处方、不能正确引导患者接受基本药物治疗,故意制造医患矛盾和纠纷等行为之一,将被给予通报批评,两年内不得晋升职称或职务。
十、医院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若有下列行为之一,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两年内晋升职称、职务资格,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公职或解聘。
基本药物合理用药的定义及原则

基本药物合理用药的定义及原则1、什么是合理用药所谓合理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它强调不仅要发挥药物的最大有效性,又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标准有5条: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计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3、合理用药应包括哪几方面因病情和病因是多变的,所以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括1、安全性,它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2、有效性;3、经济性,是指尽可能降低用药成本,而不是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4、适当性,适当性强调尊重客观现实,立足当前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水平的药物治疗;4、合理用药原则有那些由于药物的局限性,即品种有限及疗效有限,疾病的无限性,即疾病种类无限及严重度无限,因此不能简单以疾病是否治愈作为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理论上说合理用药是要求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而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当然这也不够具体,因此只能提出几条原则供临床用药参考;1明确诊断: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症还要排除禁忌症;2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尽量少用所谓的“撒网疗法”,即多种药物合用以防漏诊或误诊,这样不仅浪费而且容易相互产生作用;3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用药必须个体化,不能单纯公式化;4祛邪扶正并举:在采用对因治疗的同时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5对病人始终负责:开出处方仅是治疗的开始,必需严密观察病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药物;要认真分析每一病例的成因及失败的关键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医药技术更趋合理化;5、不合理用药有哪几种表现1有病症未得到治疗;2选用药物不当,以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3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4不适当的合并用药;5无适应症用药;6、不合理用药的后果有几种1延误疾病的治疗;2浪费医药资源;3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4酿成药疗事故;合理用药知识100问1、什么是药品分类管理答: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建国以来,我国已先后实行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戒毒药品的分类管理,目前正在进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2、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答: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及使用的药品;处方药英语称Prescription Drug或Ethical Drug,非处方药英语称Nonprescription Drug,在美国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品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此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俗称;3、怎样识别非处方药答: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规定: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OTC;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第七条指出: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的非处方药,其相应的忠告语应由生产企业醒目地印制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具体内容为: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4、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答: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5、如何安全合理选择药物答:首先应当确诊自己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其次是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证、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生常常说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止痛药就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另外,有人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内的药厂生产的贵,进口药就更贵了;贵不等于好,关键在于是否对症;6、怎样准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答: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怎样用药的根据之一,具有法律效力;用药前准确阅读和理解说明书是安全用药的前提;首先应了解药品的名称;正规的药品说明书都有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英文名、化学名其中非处方药无化学名;使用者一般只要能清楚药品的正名即通用名,就能避免重复用药;因为一种药只有一个通用名即国家规定的法定名,不像商品名有若干个;其中适应证一栏,对于使用非处方药的患者能够自我判断自己的疾病是否与适应证相符、对症下药,可在药师的帮助下选择购买;其次,要了解药物的用法,如饭前、饭后、睡前服用,一天一次或三次,是口服、外用还是注射都必须仔细看清楚;第三,注意药物的用量,必须按说明书的规定应用;一般说明书用量都为成人剂量,老人、小孩必须准确折算后再服用;特别重要的是,在阅读说明书时,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要重视;如有不明之处,应向药师或医师咨询;7、为什么非处方药还要分甲类和乙类其标识是什么答: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原因之一是方便广大群众,一些小伤小病可以就近购药,及时用药,免去请假、误工费时、费钱、费力之苦,为了使公众更为方便、又将非处方药中安全性更高的一些药品划为乙类,此类可在药店出售,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销售,甲类的OTC标识是红色,乙类为绿色;8、药品的有效期如何识别答:有效期是指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其含义为药品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按年月顺序,一般可用有效期至某年某月,如有效期至2003年6月,说明该药品到2003年7月1日即开始失效;药品管理法还规定,在药品的包装盒或说明书上都应标明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进口药品也必须按上述表示方法用中文写明,便于大众阅读;9、何谓药物的常用量、极量、中毒量和安全范围答:常用量是指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又较安全的量;常用量一般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极量,有些书籍称为治疗量;极量是指药物治疗的剂量限制,即安全用药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发生中毒的危险;规定了极量的药物主要是那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药物一般不得超过极量使用;最小中毒量是指产生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安全范围表明药物的安全性大小;一般以药物产生疗效的最小有效量至最小中毒量这一段距离表示,这段距离越宽、药物的安全范围就大,反之就小;不过,以药物的治疗指数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更准确些;治疗指数是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与产生50%有效反映量ED50之比值;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以LD50/ED50表示;10、何谓药源性疾病答: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的诱发性疾病是由某种药物或数种药物之间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所发生的持续时间较长,反应程度较严重,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器官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时,就称药源性疾病;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的红斑狼疮等;药源性疾病比药物不良反应要严重些,如果发现得早,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以减轻症状或者痊愈;但若不能发现,耽误了治疗和抢救,则可能引起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终身致残直至死亡等;。
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

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是现代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将适应病情需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列入国家或地方医保目录,并通过医保支付予以保障的制度。
而合理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遵循临床最佳实践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对患者来说最合适的药物和最合理的用法,以达到安全有效治疗的目的。
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患者在医疗保障范围内得到必需的药物治疗。
同时,基本药物的价格也相对较低,可以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患者能够获得经济实惠的治疗。
但基本药物制度仅仅是一种药物保障机制,而没有规定如何使用这些药物。
因此,合理用药就成为了基本药物制度落地生根的关键。
合理用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药物。
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疾病时,应根据临床指南、药物使用指南等权威指南的建议,选择对患者来说最合适的药物。
合适的药物应满足治疗需要,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质等,以及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其次是合理的用药剂量。
医务人员在开具药物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过高的药物剂量可能造成毒副作用,而过低的剂量又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最新研究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再次是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时间。
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时间,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时间。
例如,一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一些药物需要随餐服用,还有一些药物需要通过注射或静脉给药。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时间,能够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效果。
最后是合理的药物联合应用。
当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时,医务人员需要考虑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代谢途径,避免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
医务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潜在的药物过敏史,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处方与用药规范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处方与用药规范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和内容也得到了逐步扩大和完善。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作为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处方与用药规范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处方医生开具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处方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范:1.明确诊断: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明确诊断,确保开具的处方与患者的病情相符。
2.合理用药: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
3.规范用量: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用量,防止过量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或浪费。
4.准确说明:医生在处方上应明确标注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用药周期等信息,确保患者能正确使用药品。
此外还要尽量避免使用缩写和模糊不清的字迹,提高处方的可读性。
5.定期复查: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医生应定期进行复查,评估疗效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处方,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用药规范患者在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按医嘱用药: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正确用药,严格按照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等进行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物的用量或更换药物。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避免药物相互影响导致不良反应或减弱疗效。
3.遵循用药时间和周期:患者需要按规定的用药时间和周期进行治疗,避免漏服或过量用药。
4.合理储存药品:患者应将药物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防止药物质量受损。
5.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期间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延误治疗。
三、加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管理与监督为了保障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合理使用和质量安全,有必要加强管理与监督的措施:1.建立健全药品目录:医疗保险部门应根据公共卫生需求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定期修订药品目录,确保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合理使用药物

《处方集》编写目的
◆响应WHO的倡导; ◆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家规范和指导合理用药的法定和专业性文件,
指导各省市的目录增补和医院处方集的制定;
◆落实《药品管理法》和《处方管理办法》
◆规范处方行为,加强用药管理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
《处方集》编写依据
◆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增补本、卫生部
中毒量:引起中毒的极量即“中毒量” 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药物的效价强度:药物的作用达到一定强度时所需的药物剂量
◆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安全指数(SI)=LD5/ED95
半数有效剂量(ED50)
半数致死量(LD50)
解读 —— 总论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正确的疾病诊断与正确的药物选用 ◆注意病史和用药史 ◆用药个体化 ◆严格掌握适应症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合药动学及药效学选用药物
也是提高药师地位和药学监护理论的依据。
《处方集》对医院用药的 指导意义(三)
◆提高诊疗水平 如对稳定型心绞痛且无禁忌证者应首选β-受体拮抗剂, 其可减少心绞痛发作、增加运动耐量;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可给予硝酸甘油(一次0.3~0.6mg)舌
下含化;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无低血压或禁忌证者,应及早
应用β-RB。对症状缓解不理想者加用钙通道阻滞剂(CCB)。 在心绞痛发作时伴有ST段抬高者,CCB为首选,并避免单用 β-RB。
解读 —— 总论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A型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关) ◆B型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
解读 —— 总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网 ◆省级不良反应监测网 报告的时限性
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药剂

维生素A:长期大量服用会出现疲劳、全身不适、发
热、颅压增高、夜尿增多、毛发干枯或脱发、皮肤干燥 瘙痒、食欲不振、四肢痛、贫血、眼球突出、剧烈头 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
维生素B1:用量过大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律
失常、水肿和神经衰弱 。
维生素D:长期大量使用就会引起低热、烦躁哭闹、惊
30.00
2005年度 2006年度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2012年度 23
各年度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表
90 80 70 60 使用率(%) 50 40 30 20 10 0
2004年 12月 2005年 6月 2005年 12月 2006年 6月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9年 2010年 全年 2011年 全年 2012年 全年
处方管理办法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 常规用法用量使用,超剂量使用应当注明原因并 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 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 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 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三素一汤
抗生素 激 素 维生素 输 液
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病人抗素药物的费用占总药品费
用约 35%
抗生素使用率超过70%
国际平均值约为30%(WHO调查结果)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高达90% 联合用药比例超过5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 ( defined daily doses DDD )计算: 我国83家医院 2005年 86 DDD/100人/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药物的由来
• 1977 年,世界卫生组织(W 日O )首次 提出了基本药物的理念,把基本药物定义 为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 人民所必需的药品。公平可及、安全有效、 合理使用是基本药物的三个基本目标。目 前全球已有160 多个国家制定了本国的 《 基本药物目录》 ,其中105 个国家制定 和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我国从1979 年开始引入“ 基本药物”的概念。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除《实施意见》外,9部委还同时发布 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 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 根据规定,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 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国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 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用经济手段 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主要先由基层医疗机构 开始执行。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是国 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内容。
10
组成要素
基本药物遴选
可负担性
药品筹资
供应系统 研究
药品监管
合理使用
人力资源开发
监测和评估
11
强制性 WHO建议发展中国家提出基本
药物目录并且围绕目录保证生 产、供应、使用。设定医疗机 构医师的处方权限。
动态性 基本药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 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 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 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 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理解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基本理论假设:药物在重要性方面存在差异,即某些药品在适应 证、疗效或价格等方面可能较其他药品更为重要。
对本国较为重要的药 物,政府通过对此目 录内药物提供保证, 而满足大多数人需要。
Laing ,Richard ,Brenda Waning ,et al. 25 years of the WHO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s :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J]. Lancet ,2003,361: 1723-1729.
• “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指优先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 生需求,避免贪新求贵;
• “剂型适宜”是指药品剂型易于生产保存,适合大多数患者 临床使用;
• “价格合理”是指个人承受得起,国家负担得起,同时生产 经营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 “能够保障供应”是指生产和配送企业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群 众用药需要;
理解基本药物
1985年《WHO第722号技术报告“基本药 物的使用——WHO专家委员会第2次报告”》
基本药物应当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 国家不仅应保证生产和供应,还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即基 本药物还必须与合理用药相结合。
新内涵: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合理用药!
WHO.The use of essential drugs:second report of the WHO expert committee(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722)[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85:7-8.
• “公众可公平获得”是指人人都有平等获得的权利。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National Essential Drug System,NEDS)是 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 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
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的重点卫生保健需要,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医药卫 生资源,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
•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 重点工作之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足 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转变 “以药补医”机制,也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 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人 民健康,体现社会公平,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推动卫生事 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本药物的全面概述
定义: 满足公众基本医疗需求的药物 遴选标准: 根据疾病患病率、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比较成本
-效果确定 目的: 在任何时候,医疗系统都可以恰当剂型、良好质量和患
者以及社会能承当的价格,提供足量的基本药物 实施: 基本药物概念的运用是灵活的,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变;
遴选基本药物是国家的责任
而是一个动态化药物集 合。对待基本药物需要 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
相对重要性 WHO设计基本药物制度
是建立在“药物在重 要性方面存在差异” 的假设基础之上,基 本药物设计初衷在于 通过保证相对重要的 药物可及,满足大部 分国民的需求。
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9部委2009年8月18日发布了《关 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建 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 和合理药物是指由国家政府制定的《国家基本 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制定该《目录》的目的是 要在国家有限的资金资源下获得最大的合理的全 民保健效益。
• 国家基本药物是医疗中的基本的药物,也是对公 众健康产生最大影响的药物。基本药物不是最便 宜的药品,但可以说是最好的药品,好在基本药 物是经过综合考虑,能满足临床基本和必要的需 求。由于疗效好,使得治疗总成本最低,即具有 临床最大治疗效益的同时又兼顾保证大多数人民 整体保健的最佳选择。
基本药物发展史及定义沿革
合理用药要求考虑患者临床需求而给予恰当的药品,考虑足够的疗程而给予个体化的 剂量,并且对患者及其社会具有最低的成本。
WHO conference of experts, Nairobi 1985
正确的药物 恰当的适应症 恰当的药品(效力、安全、费用、适合) 恰当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 无禁忌症 正确配药,包括恰当的患者信息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