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科学效应原理
triz发明的40个原理

序号 No.31 No.32 No.33 No.34 No.35 No.36 No.37 No.38 No.39 No.40
原理名称 多孔材料 改变颜色 同质性 抛弃与修复 参数变化 相变 热膨胀 加速强氧化 惰性环境 复合材料
二、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 分割
(1)将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
二、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3 逆向思维
(1)颠倒过去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松开粘连在一起的物 体,不是加热外部件,而是 冷却内部件
(2)使物体中的运动部分静止, 静止部分运动
使工件旋转,刀具固定。
(3)使一个物体的位置颠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4 曲面化
(1)将直线、平面用曲线、曲面代替, 将立方结构改变成球体结构
车架半体 不同厚度 车架半体
二、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7 维数变化
(1)将物体从一维变到二维或三维空间 螺旋楼梯可以减少占用的房屋面积
(2)将物体用多层结构代替单层结构 K1的6碟CD机、立体车库
(3)使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 自卸车
(4)使用给定表面的反面 内嵌式门铰链
二、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二、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20 有效运动的连续性
(1)持续采取行动,使对象的 所有部分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
(2)消除空闲的、间歇的行动 打印机的打印头在回程过程 中也进行打印
二、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21 紧急行动
以最快的快速完成有害的操作 修理牙齿的钻头高速旋转,以 防止牙组织升温被破坏。
原理名称 预先应急措施 等势性 逆向思维 曲面化 动态化 不足或超额行动 维数变化 振动 周期性动作 有效运动的连续性
TRIZ效应库课件

机械应力使非中心对称介质晶体发生极化
13
TRIZ效应库
压电效应的应用:压电控制气流
问题 机械式调节器控制气流。这些调节器通常包括一个膜片 来调节气流大小。但是调节器的设计不适用于电子界面, 因此需要一个简单的、电子控制的气体调节器装置。
14
2021/4/25
TRIZ效应库
解决方案 U.S. Patent. 5,222,713 该装置包括弹性间隔片(例如硅胶)和两个压电片组成,弹性间隔片位于两个压 电片直径之间。当施加电场时,压电片改变体积。 压电片体积上的改变与施加的电场强度成比例。压电片体积的膨胀压缩间隔片。 间隔片阻止气体通道。电场强度可以改变用来调整气流量或限定流量。
解决方案 (U.S. Patent. 5,710,558) 压电式交通传感器放置在路面上。传感器包括一根压电材料的电缆。当车辆
通过传感器时,汽车的重量使压电电缆变形。压电由于其内部电场的变化产生一个 电压,该电压用来检测通过车辆。
优势: 1. 寿命长;2. 可靠
2021/4/25
The piezoelectric voltage detects vehicle passage over a roadway
•Pascal Law •Resonance •Shock Wave •Spiral •Super Thermal Conductivity •Superfluidity •Surface Tension •Thermal Expansion of Subst. •Thermocapillary Effect •Thermomechanical Effect •Ultrasonic Capillary Effect •Ultrasonic Vibrations •Use of foam •Wetting
什么是TRIZ理论?

什么是TRIZ理论?1 TRIZ概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创新方法易于掌握、易于传播、易于普及,能产生一些创新设想,但命中率低,速度慢,难以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
创新能力都来自于人的潜能,并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激发和提升。
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潜藏于解决各种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中的观察、总结,可以发现这些规律。
在这些理论方法中,TRIZ理论体现出其独有的优势,TRIZ的作用在各种实践中发挥得越来越明显。
TRIZ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系统创新,深入了解问题并获得解决方案,简化系统以及克服心理惯性。
什么是TRIZ理论?2 TRIZ的发展TRIZ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是一套技术创新理论和方法,是一套解决各类工程技术问题的工具。
它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有规律可循的非常客观的创新方法。
它系统总结了人类以往在发明和创新方面的想法,从中提炼出一系列有效的法则,用以指导人们系统、高效地解决未来的问题。
TRIZ创新方法源于前苏联,由一位伟大的工程师兼发明家阿奇舒勒和他的同事们创立的,他们分析归纳总结全世界250多万份高水平专利成果后,在1946年总结出一套理论。
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将这些专利技术解决方法分为5个“创新等级”。
TRIZ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创立阶段。
这个时期主要创新和完善了TRIZ体系,并在苏联少量应用。
但因为苏联封锁这个理论,外界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时期形成的主要理论有40个发明原理、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最终理想解、科学效应库、物-场模型、标准解和进化法则等;第二个阶段为传播阶段。
苏联解体后,大量的科学家移民到了美国、欧洲、亚洲,创办了一系列的公司,开发基于TRIZ理论的软件系统,并为一些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这时,其他国家的工程师们才开始了解这个理论。
少量公司在这个时候开始引入TRIZ理论,如1995年开始的宝洁公司和1998年开始的三星公司;第三个阶段为应用阶段。
TRIZ的诞生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TRIZ的诞⽣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TRIZ的诞⽣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关Genrich AltshullerTRIZ之⽗——Genrich Altshuller(根⾥奇?阿奇舒勒)于1926年10⽉出⽣于前苏联北部城市塔什⼲(Tashkent,今乌兹别克共和国⾸都)。
由于卓越的发明才能,阿奇舒勒进⼊了海军的专利评审机构进⾏专利的评审⼯作。
就是在这⼀⼯作期间,在研究了成千上万项发明专利后,他于1946年总结出了发明背后所隐藏的规律,由此为TRIZ理论的建⽴打下了基础。
为了检验⾃⼰的理论,他做出了很多项军事发明,其中⼀项排雷装置使他获得了前苏联发明竞赛的⼀等奖。
阿奇舒勒于1956年发表了第⼀篇有关TRIZ理论的论⽂,1961年出版了第⼀本有关TRIZ 理论的著作《怎样学会发明创造》。
他于1970年⼀⼿创办的⼀所进⾏TRIZ理论的研究和推⼴的学校后来培养了很多TRIZ应⽤⽅⾯的专家。
从1985年开始,早期的TRIZ专家中的⼀部分移居到欧美等国,从⽽促进了TRIZ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989年,阿奇舒勒集合了当时世界上数⼗位TRIZ专家,在彼得罗扎沃茨克(Petrozavodsk)建⽴了国际TRI Z协会,阿奇舒勒担任⾸届主席。
国际TRIZ协会从建⽴⾄今⼀直是TRIZ理论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前它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余个成员组织,共拥有数千名TRI Z专家。
TRIZ理论——创新的科学Altshuller在⼤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构建了TRIZ理论。
可以说TRIZ理论是⼈类已有科技知识与创新思维规律、⽅法的完美结合。
它是对⼈类创新活动规律和原理更深⼊和系统的揭⽰,为更好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法基础,是认识和推动⼈类创新活动的⼀个突破性成果。
TRIZ理论核⼼思想和基本特征现代TRIZ理论的核⼼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冲突解决理论1、技术冲突解决原理TRIZ提出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通⽤⼯程参数:运动物体质量、静⽌物体质量、运动物体长度、静⽌物体长度等。
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 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
通过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冲突矩阵,该矩阵将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程参数与40条发明原理建⽴了对应关系,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难题。
2、物理冲突解决原理Terninko于1998年提出的物理冲突描述⽅法为:(1)为实现关键功能,⼦系统要具有⼀有⽤功能,但为了避免出现⼀有害功能,⼦系统⼜不能具有上述有⽤功能。
(2)关键⼦系统的特性必须是⼀⼤值以能取得有⽤功能,但⼜必须是⼀⼩值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3)关键⼦系统必须出现以取得⼀有⽤功能,但⼜不能出现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TRIZ提出采⽤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的⽅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
英国Bath⼤学的Mann提出,解决物理冲突的分离原理与解决技术冲突的发明原理之间存在关系,⼀条分离原理可以与多条发明原理存在对应关系。
(⼆)物—场模型分析⽅法物—场分析是⽤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
物—场模型分析⽅法产⽣于1947—1977年,每⼀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 种标准解。
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案的精华,因此,物—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种⽅便快捷的⽅法,利⽤这种⽅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不同想法。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构成要素S1、作⽤体S2、场 F三者缺⼀就会造成系统不完整。
⽽当系统中某⼀物质的特定机能没有实现时,系统就会产⽣问题。
为了控制这⼀物质产⽣的问题,有必要引⼊另外的物质。
由此产⽣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并伴随能量(场)的产⽣、变换、吸收等,物—场模型也从⼀种形式变换为另⼀种形式。
Triz专业术语介绍

Triz 专业术语介绍科学效应实现的序号功能TRIZ 推举的物理效应和现象测量温1度热膨胀;热双金属片;珀耳帖效应;汤姆逊效应;热电现象;热电子放射;热辐射;电阻;热敏性物质;居里效应〔居里点〕;霍普金斯效应;巴克豪森效应降低温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焦耳—汤姆逊效应;珀耳帖效应;汤2度姆逊效应;热电现象;热电子放射提高温3度电磁感应;电介质;焦耳—楞次定律;放电;电弧;吸取;放射聚焦;热辐射;珀耳帖效应;热电子放射;汤姆逊效应;热电现象稳定温4度指示物体的位5置和位移一级相变;二级相变;居里效应标记物;发光;发光体;磁性材料;永久磁铁;反射;发光体;感光材料;光谱;放射现象;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电场;磁场;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把握物6体位移磁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液体或气体的压力;液体或气体的压强;浮力;液体动力;振动;惯性力;热膨胀;热双金属片把握液体及气毛细管现象;渗透;电泳现象;汤姆斯效应;伯努利定律;7体的运惯性力;韦森堡效应动把握浮质(灰8尘、烟、起电;电场;磁场雾)的流动搅拌混9合物,形成溶液弹性波;共振;驻波;振动;气穴现象;集中;电场;磁场;电泳现象分解混电场;磁场;磁性液体;惯性力;吸附作用;集中;渗透;10合物电泳现象稳定物11体位置电场;磁场;磁性液体产生/控制力;形磁力;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热膨胀;离心力;惯性力;磁12成很大性液体;爆炸;电液压冲压,电水压震扰;渗透压力把握摩13 约翰逊—拉别克效应;振动;低摩阻;金属覆层滑润剂擦力破坏物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电液压冲压,电水压震扰;共振;14体弹性波;气穴现象;驻波;振动积蓄机15 械能与弹性变形;惯性力;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热能传递能形变;弹性波;共振;驻波;爆炸;振动;量〔机械能、热16 电液压冲压,电水压震扰;热电子放射;热传导;对流;反射;能、辐射电磁感应;超导性能、电能〕确定活动〔变化〕物体与固定17〔不变电磁场;电磁感应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测量物18 体的尺起电;发光;发光体;磁性材料;永久磁铁;共振寸19转变物体尺寸热膨胀;形变记忆合金;形变;压电效应;磁弹性;压磁效应20 检查表面状态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反射;感光材料;光谱;发光和性质体;放射现象21转变表面性质摩擦力;吸附作用;集中;包辛格效应;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弹性波;共振;驻波;振动;光谱检查物标记物;发光;发光体;磁性材料;永久磁铁;电阻;反射;22体内的状态和折射;感光材料;光谱;发光体;放射现象;X 射线;电—光和磁—光现象;固体的〔场致、电致〕发光;热磁效应〔居性质里点〕;霍普金斯效应;巴克豪森效应;共振;霍尔效应磁性液体;磁性材料;永久磁铁;冷却;加热;一级相变;转变物二级相变;电离;光谱;放射现象;X 射线;形变;集中;23 体空间电场;磁场;珀耳帖效应;热电现象;包辛格效应;汤姆逊性质效应;热电子放射;热磁效应〔居里点〕;固体的〔场致、电致〕发光;电—光和磁—光现象;气穴现象;光电效应形成要24 求的结构,稳定弹性波;共振;驻波;振动;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气穴现物体结象构25 指示出电场和渗透;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压电效应;磁弹性;压磁效应;驻极体;电介体;固体的〔场致、电致〕发光;电磁场—光和磁—光现象;霍普金斯效应;巴克豪森效应;霍尔效应26指示出辐射热膨胀;热双金属片;感光材料;光谱;发光体;放电现象;反射;光生伏打效应27产生电磁辐射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发光;发光体;固体的〔场致、电致〕发光;电—光和磁—光现象;耿氏效应28 把握电电阻;磁性材料;反射;外形;外表;外表粗糙度磁场29 把握光折射;反射;吸取;放射聚焦;电—光和磁—光现象;克尔物理冲突物理冲突:对同一个参数的,对于物理冲突,TRIZ 给出了如下四条分别作用原理.(1) 时间分别物体在一时间段内表现为一种特性,而在另一时间段内则表现为另一种特性.(2) 空间分别物体的一局部表现为一种特性,而另一部则分表现为另一种特性.(3) 系统级别分别现象;法拉第效应;耿氏效应产生及弹性波;共振;驻波;振动;气穴现象;光谱;放电现象;X 30 加强化射线;放电;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爆炸;电液压冲 学变化压,电水压震扰从整体与局部上分别相反的特性:整体具有一种特性,而局部具有相反的特性。
整理TRIZ的九大理论体系

TRIZ理论在社会中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6、普遍性;7、嵌套;8、配重;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和薄膜;31、多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
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三)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大学生创新思维-TRIZ发明原理

(3)协调法则
(6)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6.2.2 TRIZ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
系统必备的4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一个有效的系统必须具备4个部分, 分别是动力组、传递组、执行组以及控 制组这4个子系统,来承担4种主要功能, 这样系统才能正常运行。这些子系统各 自代表不同的功能,其系统作用过程如 右图所示,若是其中一部分能完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功能,那么其组成部分可以 只要3个或2个即可,只要可以完成其预 设功能,那么系统就可以生效。
(4)分子不变,减小 分母,理想度提高。
6.2.4 理想度、理想化与最终理想解(IFR)
2.理想化 TRIZ中的理想化设计可以分为局部理想化与全局理想化两类。局部理想化
是指对于选定的原理通过不同的实现方法使其理想化,这是创新设计中最常用 的方法,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局部理想化主要有以下6种方法。
目录
6.1 TRIZ的概念 6.2 TRIZ的知识概述 6.3 TRIZ经典发明原理 6.4 本章小结
6.3.1 发明原理的形成
在创立TRIZ理论之初,阿奇舒勒就坚信解决发明问题 的措施是存在的,因此,在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分析、 研究、归纳、精炼和总结之后,阿奇舒勒发现了蕴含在这 些发明创新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并从中提炼出了TRIZ理 论中最重要的、最具有普遍用途的40个发明原理,从此让 创新过程有了方法学的引领。
任何技术的改进与进化,都 是为了用最少的资源去实现 最大化的功能,这也是TRIZ 理论的实际功用与追求目标。
目录
6.1 TRIZ的概念 6.2 TRIZ的知识概述 6.3 TRIZ经典发明原理 6.4 本章小结
6.2.1 TRIZ的起源与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TRIZ理论最早是由苏联发明家和创造创新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46年提出 的。被称为“创新理论之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z科学效应原理
TRIZ 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俄国的一位发明家Altshuller 发明的。
其中 TRIZ 科学效应原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
这个原理主要是讲当一个系统产生改变时,它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TRIZ 科学效应原理包含 40 条定律,其中每一条都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
其中比较著名的几条效应原理,如“分离原则”,它强调组件间的独立性,即通过将系统的不同部分分离来解决问题。
另外还有“统一原理”,即通过将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进行统一来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还有“异质合金原理”,它强调将完全不同材料或组件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我们可以运用 TRIZ 科学效应原理来寻找解决方案。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选取合适的效应原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 TRIZ 科学效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并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总之,TRIZ 科学效应原理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创造力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