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学案

合集下载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学会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文化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准备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回顾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互相交流学习。

3. 展示活动:每组选取一种文化特色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提问。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建议和期望。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家乡文化宣传方案,可以是海报、PPT等形式。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家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家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文化建设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准备分享。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文化建设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互相交流学习。

【新教材】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统编高一上册第四单元“家乡(宜章县)文化生活”单元设计高一语文组教材分析:“家乡文化生活”是一个大视角、小切入的研究模块,以参与家乡文化生活为主题,把语文研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触摸了历史和岁月留下的痕迹,见识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更锻炼了学生分析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访、考察、调研和查阅文献等方式重新认识家乡,培养学生交流协作、思考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对家乡的情感与文化认同。

课标内容: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研究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

课标解读: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研究行为:研究剖析、评价文化现象实践行为: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研究结果:增强文化自本任务群的目标与内容:家乡文化生活任务一从了解到深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等,了解家乡风俗。

再走街串巷,通过访问、考察,呈现对家乡文化生活的关注、了解与参与;任务二总结和反思:撰写风物志,呈现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反思;任务三共建或传承:写发起书,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任务评价标准:任务一能够确定最具有家乡文化特点的人、事、景、物;能够描述与评价以上人、事、景、物蕴涵的文化精神;理解家乡文化生活这一概念内涵,并能列举家乡文化生活现象。

任务二可以对所列家乡文化生活现象作归因、定性,并评价其影响与代价;可以简要归纳综合家乡文化特点,并了解其优长与缺乏。

任务三在充分理解家乡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家乡文化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家乡文化生活任务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背景】通过当代文化参与提升语文素养,完成教材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活动目标】1.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期的变迁,思考家乡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联系关系,丰富生命体验。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特色: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文化特色。

2. 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名人故事等历史文化背景。

3. 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意义和途径,了解家乡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4.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如组织文化活动、保护文化遗产、宣传家乡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2. 调查法:引导学生进行家乡文化调查,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家乡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背景、文化建设意义的课件。

2. 资料:准备相关的家乡文化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 实践场地: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家乡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文化建设意义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参与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成果。

六、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文化特色(35分钟)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文化特色。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35分钟)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文化背景。

3. 第三课时: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35分钟)讲解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展示相关案例。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特色: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文化特色。

2. 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并参与家乡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4. 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调查了解: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家乡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6.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在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色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能力,以及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文化建设的相关阅读材料。

3. 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文化主题讲座:邀请当地文化专家或长者,为学生讲述家乡的历史、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2. 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文化的魅力。

《三__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三__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三__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3.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珍爱和传承的热情。

导学内容:1. 家乡文化建设的定义和意义。

2.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3. 家乡文化珍爱和传承的重要性。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家乡文化?家乡文化对一个地方的重要性是什么?二、观点诠释(10分钟)1. 家乡文化建设的定义:指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项目,珍爱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增进地方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2. 家乡文化建设的意义:有利于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大心,增强地方认同感;有助于传承和宏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有助于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引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参与方式(15分钟)1.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式:- 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和节日,如庙会、传统节日等。

- 参与当地的文化珍爱组织或志愿者团队,参与文化遗产的珍爱和传承工作。

- 利用摩登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宣传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 支持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采购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或产品。

2.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家乡文化特色,分享自己的参与方式和体会。

四、珍爱传承(15分钟)1. 家乡文化珍爱和传承的重要性:- 珍爱传统文化,是传承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的重要途径。

- 传承优秀文化,是宏扬民族传统和文化自大的重要保障。

- 增进文化传承,是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关键动力。

2. 案例分享:请同砚们结合家乡的文化传统,分享一个有意义的文化珍爱和传承案例。

五、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你对家乡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吗?你愿意如何参与和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尽力,珍爱和传承家乡的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色泽!六、作业安置(5分钟)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家乡文化特色,撰写一篇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计划书,包括参与方式、目标和措施等。

《家乡文化生活》第3课时《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建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家乡文化生活》第3课时《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建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家乡文化生活》第3课时《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建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家乡文化生活》第3课时《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建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家乡文化生活》第3课时《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建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文化的特点和形式,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

2.感知文化生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建设。

3.学习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的一些方法,培养爱好、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家乡文化的特点和形式,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和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建设的方法。

2.家乡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

3.学习如何了解和感知本土文化,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实现文化走出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资源,熟悉当地的文化产业,了解文化生活的意义,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从中发现创新思路,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教师主导授课、学生参与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借助电子绘图表达、视频、照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体验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当地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当地文化出发,参与到家乡的文化建设中来,随后通过幻灯片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交流讨论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家乡的文化特点和形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视频、图文信息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的文化特点和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感知家乡的文化。

3.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借助网上资源和图书资料,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产业及相关问题,展示家乡文化产业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生参与到其中的角色和机会。

4.小组合作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文化创意设计中来,要求学生设计有家乡元素的品牌LOGO、特色产品、文化IP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提出改进建议,并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学会如何进行文化调研和数据分析。

提出针对家乡文化建设的改进建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和景点,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村民对家乡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学会如何进行文化调研和数据分析。

提出针对家乡文化建设的改进建议。

难点:如何深入挖掘家乡文化的内涵。

如何将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2. 探究家乡文化: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文化遗址或景点进行参观和了解。

3. 调研家乡文化建设:学生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村民对家乡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和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4. 数据分析与改进建议:学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家乡文化建设的改进建议。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包括调研过程、数据分析和改进建议。

学生写一篇关于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感悟和体会。

2. 评价:评价学生的调研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感悟和体会的深度和真实性。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地考察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调研报告和感悟作文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的丰富性、观点的独到性和分析的深度。

(新教材)新课程同步人教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新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学习活动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新教材)新课程同步人教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新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学习活动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第第9四章,扩身声心系健统康调不音 能大意。放松不是放纵。要合理安排饮食
起居,多参加室外和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不沉
迷网络,不斗酒贪杯,不在居室和公共场所吸烟,注意饮食和个
人卫生,防止食物中毒、流感和假日疾患,保持身心健康。 第五,节俭美德不能忘。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参
与“文明餐桌行动”,摒弃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 气,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杜绝中国式的“剩宴”,反对挥霍 浪费,过一个风气向上的“节俭年”。 各位家长、老师和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 从自己做起,讲文明,树新风,建和谐,过一个文明、祥和、平 安、健康的春节。
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建议书的中心,还可以是建议 者的要求等。
(5)标题要醒目,要引人注意;标题不
正 写作
文 要求
(1)写出存在的问题。 (2)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说话得体,有分寸。 (3)内容具体、清楚、实在。
(二)写好建议书的内容
(1)把建议书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用来做标题。如“新年 时不要互相送贺卡”。
(2)把建议书的中心思想作为标题。如“让我们的生活环境 写 更美好”。 好 (3)用建议书为题或写法特点为标题。如“建议书”“我的 标 建议”“建议一则”。 题 (4)摘录建议书中的一句重要的话作为标题。这句话可以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社会责任不能放假。假日里工作、学习少了,生活却 更加丰富。休闲放松下来,陋习最容易乘虚而入,因此,假期更 是磨炼和提升文明素质、展示形象的大好时机。要遵纪守法,拒 绝黄赌毒,不参与迷信活动;要主动清扫积雪和燃放垃圾;管好 自家的宠物。无论是同学聚会、同事聚会,还是走亲访友、游览 购物,都不忘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不要影响家人和朋友,让 现代文明走进我们的节日,融进我们的生活,扮靓我们的宿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相关知识】
如何写建议书
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

(一)标题
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

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暑期中小学补课的建议书”.
(二)称呼
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称呼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三)正文
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

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2。

建议的具体内容。

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

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3。

提出自己希望被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四)结尾
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与一般书信相同。

(五)落款
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如何撰写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考察报告”“关于××××的考察报告”“××××考察”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

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考察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考察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考察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考察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炼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考察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考察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考察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任务设计】
任务一调查家乡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写一封建议书。

[示例]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
尊敬的××镇领导:
××镇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人杰地灵的美丽家园,是一片有着宽厚仁和文明积淀的
故土热乡。

随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我们镇的文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多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县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场地等。

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

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

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

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一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

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把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

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者的监督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

对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依法进行取缔,从而给居民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衷心祝愿家乡物质精神文明双发展!
此致
敬礼!
××学校高一学生×××
×年×月×日任务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

请对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考察,然后撰写一篇考察报告。

[示例]
家乡名胜古迹的考察报告
一、活动主题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访家乡名胜古迹
二、活动目的追寻历史,看祖国大好河山
三、活动地点河南省南阳市(县)
四、活动范围河南省南阳市(县)
五、活动流程观武侯祠,看水帘洞,游宝天曼森林公园、卧龙岗
六、报告内容
1。

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
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今天的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

卧龙道院内有隋以来宗教造像十余尊,院内种植翠竹、枇杷、玉兰等。

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四百余通。

步入武侯祠山门,迎面是大拜殿,殿中彩塑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大型泥塑像。

大殿前侧为明代碑廊,镶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

祠后部分建筑主要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

2.水帘洞
水帘洞距地高约20米,洞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

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

沿石壁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

桐柏山水帘洞水,清纯甘洌,胜过诸多名泉。

洞外有小寺,寺内墙上嵌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文和题记。

水帘洞被道家定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清乾隆四十九年以后,桐柏山佛教昌盛,自成白云山系,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之一。

桐柏山水帘洞在河南省桐柏县城西5公里处,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之一。

3。

宝天曼森林公园
南阳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南阳境内伏牛山腹地的内乡县、南召县交界一带。

长约60千米,宽约30千米,总面积540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280平方千米.该保护区是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好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1980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第11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协调委员会确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2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

山上林木有坚桦、青冈、华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种,稀有等树种有秦岭冷杉、香果树、辛夷树、大果青杄等20余种,动物有金钱豹、林麝、斑羚、水獭、大鲵、红腹锦鸡等100多种,药材有石槲、天麻、细辛、山茱萸、柴胡、桔梗等,对研究植被类型过渡、生物引种驯化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山顶有寺院遗迹,今尚存石碑一座,刻字为明代。

4.卧龙岗
魏晋时期,后人已在卧龙岗上建庵祭祀。

唐宋时期,卧龙岗诸葛庵已闻名天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延佑四年(1317)仁宗皇帝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命名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为“武侯祠”。

清康熙五十年(1711)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依前人“龙岗全图”复建了“卧龙岗十景”(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和卧龙书院.乾隆年间,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盛况.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现存古建筑群为元、明、清时期的。

祠内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匾额楹联六百多(通)幅,在全国武侯祠中数居首位。

其碑刻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岳飞曾在此手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其字体
苍劲峭拔,备受推崇。

七、小结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访寻历史名胜古迹,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万分。

如今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是人民辛勤奋斗来的,更是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成果。

祝祖国和谐美好,繁荣昌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