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1-8158(2000)01-0006-06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我国与主要采煤国家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差异和差距,对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特点,将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提出了我国今后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矿区域;土地复垦;环境治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随全球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煤矿区域集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与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为一体,是资源、环境与人口矛盾相对集中显现的区域之一。近20年来,矿区土地复垦逐渐成为世界各采矿大国的热点研究课题。70年代后期,前苏联、美国相继颁布了有关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全国性法规,我国也于80年代末正式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有了专门的法规,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空前活跃起来,有关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文献成倍增长,甚至国际上著名的International Jo ur nal of Surface M ining and Env ir onment杂志也更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 faceM ining,Reclamation and Environment。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虽起步晚,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缩小我国与国外土地复垦理论研究方面的差距,扩大与国际土地复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本文对国内与国外土地复垦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成果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景。

1 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

我国的《土地复垦规定》第二条明确提出:“本规定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所以自《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来,上述定义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概念,将其延伸至煤矿区范围内,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复垦工程实践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即是对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作者曾将矿区土地复垦定义为“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作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工艺应当考虑采矿工程特点,采前复垦应将土地复垦看成采矿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采后复垦也要考虑原有的采矿工艺及其对土地破坏的特点选取复垦工艺。而就复垦的目标来说,不仅是将复垦对象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而应包括: 恢复甚至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恢复矿区生态平衡。作者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界定与一般的定义的本质区别在于:一般的定义所涉及的复垦对象仅限于土地物理形态方面,而按作者的定义复垦对象要扩大至除物理形态之外的其它土地属性的整治。

英国矿业与环境委员会将土地复垦定义为将废弃的场地改做某种用途,而美国Ohio州将土地复垦定义为恢复采煤影响的土地作林地、草地、农地、娱乐场所、野生动物栖息地或其它高于或相当于采前生产力水平的用途,而采取的回填、平整、土壤重构、植被及其它工作。俄罗斯则将土地复垦解释为恢复被破坏土地的生产效能及以改善环境条件为目标的各项工作之总和。

第14卷 第1期

2000年1月 中 国 土 地 科 学

CHIN A LA N D SCIEN CE

V ol.14,N o.1

Jan.,2000 

收稿日期:1999-12-08

比较我国《土地复垦规定》关于土地复垦的界定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定义,两者之间基本是一致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比较我国与国外在土地复垦上的做法,存在下述两个主要区别:一是土地复垦的目标,国外以恢复生态环境为主,我国则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为目标,这一点已明确反映在我国与国外立法目的方面的差异上;二是复垦工程措施,国外似乎不惜重金,要求严格,近乎呆板,而我国尤为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但有时显得过于简单,标准偏低。

2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对象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对象包括开采沉陷地、露天采矿场挖损地、露天采矿排土场压占地、洗选矸石占地,其比例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对象比例构成单位:公顷

复垦对象

井工开采露天开采总 计开采沉陷矸石山压占小 计采场排土场小计

面积 4.5×1055000 4.55×105 2.25×104 2.25×104 4.5×1045×105比例90191 4.5 4.59.0100

由表1看出:我国复垦任务最重的是开采沉陷

地复垦,这是由我国煤炭以井工开采为主决定的,全

国煤炭产量95%以上为井工开采。由于井工开采与

露天开采比例悬殊太大,无法利用露采剥离物回填

开采沉陷盆地。

世界主要采煤国家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比例构

成如表2。由表2看出:除波兰外,其它六大采煤国

露采产量均在50%以上,这一实际情况不仅反映在

我国与这些主要采煤国家在复垦对象上明显的区

别,还在复垦方法与复垦理论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

异。

表2 主要采煤国家井工开采与露天开采产量构成(1995年)

国 别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俄罗斯南非波兰

总产量(亿t)9.34 2.78 2.542.52 2.49 2.062.00

露采产量(亿t) 5.79 1.98 1.79 1.93 1.45 1.090.64比例(%)62.071.270.576.658.252.932.0

地采产量(亿t) 3.550.80.750.59 1.040.97 1.36比例(%)38.028.829.523.441.847.168.0

产量世界排名2345678

3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技术方法

3.1 露天煤矿复垦方法

我国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条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原土地利用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农业资源型。这些露天矿包括抚顺西露天、阜新海州、元宝山、义马、小龙谭、可保等露天煤矿。 畜牧资源型。包括霍林河和伊敏河等露天煤矿。 水土资源贫瘠型。包括平朔、准格尔、公乌素、大峰沟等露天煤矿。

我国大型露天煤矿均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年均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因我国露天采煤多采用外排土方式,土地复垦也主要限于排土场复垦,老露天矿均没有将复垦与采排工艺相结合,新露天矿建设中大多数都考虑了这一问题,一些较好的做法包括: 平朔将排土场的整形与采排工艺统筹考虑,提出了采运排复一条龙作业以及堆状地貌种植法等工程与生物复垦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复垦费用。在排土场复垦植被中,总结出平台上“分区成埂、分段成畦”、“大水排、小水蓄”的整形与水保措施,该矿的排土场复垦工作已基本规范化; 伊敏河矿在排土场复垦过程中,将电厂粉煤灰与露天矿剥离物进行混合排弃,开展了种草试验;在采掘过程中实行了腐殖土单采单放;在开采技术上提前实现了内排等; 抚顺西露天矿根据堆弃年代将外排土场分成六种类型,提出了六种类型造林的适种树种; 义马北露天矿利用排土场建成一个农场,种植蔬菜70亩,农作物300亩,造林250亩。当地农民无组织地平整土地,种植农作物和蔬菜约2000多亩; 鹤岗岭北露天矿、小龙潭露天矿等用露采剥离物作筑坝材料,将沟壑地段或露采场修筑成池塘蓄水,提供工业用水和饮用水或养鱼。

与国外相比,我国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相对落后,国外较好的做法有: 露天开采设计时,利用CAD 或GIS技术设计出露采结束后的地形,M.Phillips (1991)曾利用DTM模型绘制了采前与采后及复垦后的地貌; 较多地使用了采掘空间作为排土场,其考虑土地保护与土地复垦的采矿工艺有倒堆法、顺

7

第1期 卞正富: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序剥采复田法等; 剥离岩土的分别堆放与腐殖土保护; 露天开采区水环境(包括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综合整治; 露天区域的生态恢复。

3.2 井工煤矿土地复垦方法

井工开采与露天开采相比,对矿区土地破坏的形式和对矿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就土地破坏形式来说,井工开采引起地表沉陷及矸石山排放压占土地是两种基本形式。地表沉陷可能引起地面附着物破坏,地表积水影响耕种,或产生裂缝与附加坡度引起土壤锓蚀等不良影响,而矸石排放压占土地与露天开采相比可以说不是主要问题,加上近年来矸石利用量(用于烧制矸石砖,用作铺路材料等)增大,其占地数量相对较小。井工矿矸石山给矿区带来的主要不良影响在于矸石长期裸露引起粉尘污染严重;部分矿区矸石山自燃向空气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矸石山还带来不良的视觉效果,造成景观破坏。

由于我国煤炭95%以上为井工开采,因此煤矿复垦的重点亦在井工矿区。我国80年代初开始煤矿造地复田综合治理研究,提出了矸石充填复垦、粉煤灰充填复垦和挖深垫浅三种复垦技术,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井工矿山复垦以这三种复垦形式为主,但由于充填复垦受充填料数量的限制,预计最大充填复垦率小于20%,目前使用充填复垦方法较好的淮北矿区也仅在11%左右,另一方面,复垦后土地利用方向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用于建设用地或娱乐场所,利用废弃物充填复垦成高产农田往往需要较高的投入,甚至由于二次污染等问题而不可行。90年代初,徐州矿区、大屯矿区、平顶山矿区、永夏矿区、峰峰矿区等先后开展疏排积水、土地平整、塌陷土地阶地化、梯田化等非充填复垦技术试验,这些技术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并使这些矿区土地复垦率得到显著提高,如徐州矿区铜山县土地复垦率80年代末不到10%,1996年已达50%。在复垦土地利用方向上,我国的复垦土地利用形式有建设用地、水产养殖用地、农田(粮、菜、经济作物)、林业用地、娱乐场所用地、种养(加)结合的生态工程利用等多种形式,我国现有复垦技术应用、推广比例如表3。

表3 我国现有土地复垦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比例

复垦技术

工程技术复垦土地利用

充填复垦非充填复垦小计建纯水产养殖农田林娱乐生态工程其它

比例%158510010253675710

主要采煤国家中,波兰井工开采比例达68%,其开采方法与我国类似,但波兰的人地矛盾没有我国突出,其复垦工作主要集中在露天矿和矸石山,复垦后土地主要用于种草和植树。世界第二大采煤国美国的井工开采比例占38%,因其过去井工开采以房柱式为主,所以其开采沉陷系数小,沉陷深度也小,近年来,美国在长壁开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开采沉陷破坏也随之严重。美国东部矿区1986年开采沉陷地面积为5.8万公顷,预计到2000年增到8.9万公顷。美国对开采沉陷地的处理有两种做法:一是复垦,二是作为湿地加以保护。复垦又有三种做法(R.G.Darm ody,1993),即 挖沟降水; 回填; 挖沟与回填相结合。其回填材料包括采选矸石及客土回填,客土回填复垦的土地和挖沟平整回填的地区可用作农作物种植用地,而矸石等废弃物回填复垦土地大多用于种草、植树或娱乐用地。捷克的奥斯特拉夫煤田与克拉金斯克煤田分布有井工开采矿山,捷克对井工开采沉陷地复垦的做法是:沉陷量较小时,采取局部回填或平整的做法,沉陷量较大时将塌陷坑留作蓄水池(史蒂斯,1990),其充填复垦后农林用地比例在5∶3~5∶4。

与上述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矿井工开采土地复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我国煤炭以井工开采为主,且多采用走向长壁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因此下沉系数大,沉陷深度大。充填复垦以井工煤矸石(煤炭产量的15%左右)和坑口电厂的粉煤灰充填为主,绝大多数矿区无法利用露天剥离物回填塌陷区复垦。这就决定了我国煤矿井工开采充填复垦率有限。 根据我国国情和《土地复垦规定》要求,我国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以农业利用为主,而国外复垦土地农用率要求较低。 尽管《土地复垦规定》要求土地复垦与采矿工艺相结合,但我国在今后相当长

8 中 国 土 地 科 学 第14卷

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做到改变采矿工艺去保护土地。

4 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

4.1 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现状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源于80年代初,至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9)以马恩霖等人编译了《露天矿土地复垦》与林家聪、陈于恒等翻译了前苏联的《矿区造地复田中的矿山测量工作》一书为标志,在这两篇译著中,译著者介绍引进了国外土地复垦的做法或经验。我国第一个正式立项的土地复垦科研课题“煤矿塌陷地造地复田综合治理研究”(由煤科总院唐山分院等单位完成)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该课题成果提出了适合于我国东部矿区特点的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和挖深垫浅工程复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还培养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是“矿区土地复垦模式研究”(祝国军, 1988)。该文以淮北矿区为例介绍了矿区复垦环境条件分类方法,并提出了适合淮北矿区特点的生态工程复垦模式。我国第一阶段的土地复垦理论研究成果可总结为如下两个方面: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国内的情况为制定《土地复垦规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土地复垦规定》中关于土地复垦的定义即为第一阶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复垦研究会召开的两次学术活动有关专家智慧的结晶。 提出并开展了矿区土地复垦模型研究。最初提出的矿区土地复垦模式是指适用于不同类型破坏土地的复垦技术,且主要是指工程技术,不包括近年来提出的生物复垦技术及复垦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第一阶段的矿区土地复垦模式也都局限于东部矿区开采沉陷地。

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以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为标志,研究队伍的专业化、多学科化和高层次化使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呈蓬勃向上的态势。目前,在长沙黑色矿山设计研究院、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煤科院唐山分院、中国矿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均有专门的土地复垦研究室(或课题组)。参与土地复垦研究的人员中有采矿、地质、测量、农学、地理学、土壤学、环保、水利、生态学、土地规划与利用、林学等多专业,研究队伍的高层次化反映在从事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人员中有不少是获得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的专门人才。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使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研究成果或正在开展研究的课题有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理论和方法[1][8][9][10][11]、高潜水位矿区生态工程复垦[7][13]、矿山土及复垦土壤的特性与改良[15]、矸石山植被与复垦[14]、开采沉陷对耕地的破坏机理与对策、我国土地复垦政策与战略研究[30]、开采沉陷土地复垦工艺研究[10][12]等。

国际上,从有关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到有关资料文献的数量显示,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研究亦处于高潮时期。最近10年国际上该研究领域较之以前异常活跃,除国外一些组织召开专门的国际土地复垦会议外,在有矿山环境及矿山开采等国际会议中也经常将土地复垦列为主要的论题。近年来,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矿山开采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与生态环境恢复研究[17][20][21][23][26];CAD与GIS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16][18][25];无覆土的生物复垦及抗侵蚀复垦工艺[22][24][27];矿山复垦与矿区水资源及其它环境因子的综合考虑[20];清洁采矿工艺与矿山生产的生态保护[19]。

由于全球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各国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形成了共识,矿山复垦及矿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这一老课题必将在众多科研人员的推动之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4.2 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展望

4.2.1 传统的土地复垦概念需要扩展

传统的土地复垦概念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受到了挑战。这一挑战来自技术、法规等多方面。现有的土地复垦定义将复垦对象定义为挖损、压占、塌陷造成破坏的土地,直观地理解这三类复垦对象均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破坏的。那么工业生产间接破坏的土地,如地下水位的下降或上升、含水层的疏干与破坏、周边地区土壤的污染是否纳入复垦的范畴?现在的土地复垦概念似乎不包括这些类型,实践中,我们也确实没有将上述问题作为复垦的任务来考虑。其结果是在进行复垦研究与实践时,往往是就事论事,剐肉补疮,效果不好。如某地复垦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挖深垫浅的方法复垦,复垦区内鱼塘星罗棋布,丰水年份整体效益尚好,但枯水年份部分鱼塘尚好,而大部分鱼塘则干枯,后来经论证发现,

9

第1期 卞正富: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问题在于复垦时没有考虑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及本区砂礓土壤不保水的特性。

现有的复垦定义还受来自法规方面的挑战。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的行动方案,国家拟在矿区征收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费用,这一政策尚未出台,就受到不少企业和地区的反对,理由是企业已承担了土地复垦费用,认为该项费用为重复收费。但也有一些地区认为征收此项费用是合理的,理由是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太严重,若不征收专项费用用于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这种破坏将威胁后代人的生存。

从上述技术与政策两个层面分析,出现问题和争议的关键都在于对土地复垦的界定。狭义地说,复垦的空间边界是仅考虑采后地形变化的区域还是应考虑受影响的除地形以外的其它因子发生变化的范围?广义地说,土地复垦要素是否应包括生态环境因子,若包括的话,是否应该以所有受影响的生态环境因子构成的广义边界为复垦边界?若不包括的话,又应如何处理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恢复问题?

4.2.2 开采沉陷与复垦行为对耕地与植被的破坏和恢复机理有待研究

开采沉陷规律研究是较为成熟的,但开采沉陷,具体地说开采沉陷引起的下沉、积水、附加坡度、裂缝等,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怎样,对地表不同植被的生长状况影响如何,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等都是有待研究的。Darmo dy等人(1988, 1989)曾在伊利诺斯研究过开采沉陷对谷物产量的影响,James等人(1991)曾在俄亥俄东部、西弗吉尼南部、宾州西南部地区研究过长壁开采对土壤湿度和树木生长的影响。Darm ody的研究结果表明:Illi-no is州的Jefferson,Franklin和Williamson县因开采沉陷使农田排水条件变差,土壤入渗减慢,土壤湿度过大而影响种子发芽,阻碍作物生长因而使谷物产量平均下降4.7%。James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引起滑坡的山区(注:作者根据James文而加的条件),开采沉陷对土壤湿度和树木生长影响不大。Darm ody和James等的研究方法均是以定位观测为主,其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研究者没有给出其研究结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我国近年来在开采沉陷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耕地破坏的影响机理研究方面亦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郭广礼,1992,胡振琪,1996)。从实践来说,一部分矿区开采沉陷后花费巨额资金都难以改善矿区环境状况和土地质量状况,而一部分矿区对沉陷后土地稍加治理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甚至获得了比沉陷前更为可观的效益和产量,原因何在?关键在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地块开采沉陷对土地的影响机制并不完全相同。这一点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加以证明。

4.2.3 加强生物复垦方法及其对矿区生态系统和景观恢复的影响研究

生物复垦方法取决于土地破坏类型、所采用的工程复垦方法、矿区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水利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方面。近年来,生物复垦方法研究是国外热门研究课题,如生物细菌快速生物复垦法、无覆土生物复垦法、基于城市污泥的水力播洒法、抗侵蚀被(先铺后种)法(K.C.Kuo等,1990),这些方法大多是针对电厂灰场、露天矿排土场和露天矿边坡等易扬尘、难植被的废弃场地提出的,这些方法在控制复垦区土壤侵蚀、快速恢复植被方面效果十分显著。《中国21世纪课程》在第十三章中也将无覆土生物复垦技术作为重要的行动之一。但这些复垦方法的适应性与持久性尚有待进一步监测论证,澳大利亚近期土地复垦研究课题的重点之一就是研究矿区地貌恢复后和生态系统重建后的有效性和稳定性[31]。国内在开采沉陷地的生物复垦与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如田—塘、田—场—塘生态工程复垦、基塘复垦利用、综合农林种植等,尽管美国Illinois州在挖塘抬田方面也有同我国类似的实践[17],但在复垦工艺和复垦地利用方式方面不如我国丰富多样,投入产出比等效益指标也不如我国。尽管如此,我们对现有复垦工艺的适应性、生物复垦对复垦区域土壤的影响过程以及复垦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邻近地区景观的协调一致性等方面均缺乏深入的研究,其结果是一些地区盲目效仿其它地区的做法,导致不良的复垦后果。

有关矿区土地复垦的名词术语混乱、土地复垦的学科归属和理论基础是什么、复垦资源动态调查方法及信息管理、土地复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均是有待讨论和研究的。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有待研究的内容很多,上面列举的仅是作者认为目前急待解决的三个方面。本文旨在介绍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土

10 中 国 土 地 科 学 第14卷

地复垦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不当之处,请读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卞正富,张国良.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和方法[J].地域开发

与研究,1994(1).

[2] 严志才.土地复垦.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3] 史蒂斯.被采矿破坏土地的复垦工作(第一讲)[J].土地复垦技

术,1990(3).

[4] 马恩霖等.露天开采复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5] 祁兴久译.矿业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6] 祝国军.矿区土地复垦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1988.

[7] 祝国军.煤矿塌陷区综合开发的一种新模式[J].西安矿业学院

学报,1993(2).

[8] 张国良,卞正富.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和方法[J].中国土

地科学,1992(6).

[9] 孙绍先.沉陷区土地复垦与重建村落环境[J].煤炭科学技术,

1992(10).

[10] 胡振琪.试论开采沉陷土地复垦规划设计[J].矿山测量,1994

(6).

[11] 卞正富,林家聪.煤矿区土地复垦的规划问题[J].煤炭学报,

1992(1).

[12] 张绍良.煤矸石充填复垦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1992.

[13] 李树志.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技术与发展趋势[J].煤矿环境

保护,1993(4).

[14] 周树理.矿山废地复垦与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15] 赵景逵.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与管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3.

[16] M.Philips.Reclamation-T he us e of compu ter aided design to

integrate reclamation and mine planning[A].In:Proceedings

of Queen sland coal symposiu m[C].Bris bane,29-30,Aug.

1991:133-140.

[17] R.G.Darmody.Coal m ine su bsidence:Th e effect of mitiga-

tion on crop yields[A].Proceed ings of s ubsidence w or ksh op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C].Kentucky,22-25,Jun.

1993:182-187.

[18] R.G.Darm ody.M odelling ag ricultu ral impacts of longw all

m ine sub sidence:A GIS approach[J].IJS M,R&E,1995

(9):63-68[19] S tr elts ov.T he importance of mine surveying to ration al eco-

logical m anagem ent[A].Proceeding s of8th intern ational

congres s&exhibition,International s ociety for m ine su rvey-ing(ISM)[C].Lexington,Kentucky,S ep.22-27,1991. [20] Runk le.Effect of long wall mining on su rface soil moisture

and tree g rowth[A].Proceedin gs of3rd sub sidence w ork-

s hop du e to un dergrou nd mining[C].Kentuck y,22-25,

Jun.1993:173-181.

[21] Singh and S.Bhattacharya.Proposed criter ia for assess ing

subs iden ce dam age to renewable resource lands[J].M ining

Engineerin g,M ar.1987:189-193.

[22] Kuo.Reclamation of a gob pile in Southw est Indiana,an in-

novative approach.In:Proceedings of1990National s ym-

posium40506-0108-M ay14-18,1990:181-189.

[23] K.M ukh opadh yay.Environmental r amifications in s urface

mining w ith respect to land degradation und er Indian context

[J].J ournal of mines,m etals&fuels,Aug-Sep,1994:200-

205.

[24] K.G.Evans.Erosion Prediction models and factors affe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niversal S oil Loss Equation to post-m ining landscapes in central Qu eensland,In:Proceedings of

Queen sland coal sympos ium,Bris ban e,29-30,Aug.1991:

123-131.

[25] Duglas Baker.A methodology for integrating m ater ials bal-

ance and land reclamation[J].IJSM,R&E,1996(10):143-

146.

[26] R.L.M c Nearn y.Kn ight mine reclamation:A study of

revegtation difficulties in a s emi-arid environment[J].I-

JSM,R&E,1995(9):113-119.

[27] Pelk ki.W oody plant diversity on a reveg itated abandonded

coal wash sediment pond[J].IJ SM,R&E,1995(9):161-

166.

[28] Peter Zen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008203.html,nd r ehabilitation[J].En croachm ent com-

pensation and recultivation in connection w ith m ining pro-

jects.Brauk ohole,1995(12):24-29.

[29] P.baker.S ome aspects of rehabilitation at S outh Blackw ater

[J].T he Aus tralian Coal Journal,1993(41):17-25.

[30] 韦朝阳,张立城等.试论我国煤矿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战

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4).

[31]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赴澳土地复垦考察报告[R].北京,1996.

(本文编辑 李 鞠)

11

第1期 卞正富: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煤矿土地复垦中的生态修复

煤矿土地复垦中的生态修复 1煤矿土地破坏情况 根据猴孙八圩煤矿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煤矿现场的实际调查,该煤矿的土地损毁主要发生在基建期和生产期这两个阶段。(1)基建期:矿山基建期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指建矿之初,矿区工业场地、矿部(包括矿部办公大楼、生活宿舍区、生产车间、材料库、维修间及配电房等场地)、井筒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场地平整,修建地基,开挖井筒等活动对土地造成的破坏。矿山基建期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对土地造成了直接的破坏。基建期对土地的损毁类型主要是矿部办公大楼、生活宿舍区、厂房等对土地的压占损毁和井筒开挖对土地的挖损损毁。(2)生产期:矿山生产期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原煤和矸石堆放形成的煤场、矸石场对土地造成的破坏;巷道掘进、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可能造成土地沉陷使得土地遭到的破坏。矿山生产期的建设同样也改变了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对土地造成了直接的破坏。生产期对土地的损毁类型主要是煤场和矸石场等对土地的压占损毁和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可能造成的沉陷损毁等。综上所述,该煤矿损毁的土地包括基建期和生产期破坏的土地,损毁土地的的地类、类型、水准及损毁面积情况见表1。

2煤矿土地复垦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煤矿采煤不但破坏了区域的土地,而且破坏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只有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才能真正恢复,只有恢复采煤区域的生态环境,煤矿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为该矿还在开采中,土地复垦工作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暂时还未实施,本文重点介绍猴孙八圩煤矿经过砌体拆除、场地平整、边坡处理等土石方工程整理后拟采用的生态复垦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植物物种筛选、植被种植技术和管护措施等。 2.1土壤改良土壤条件是生态修复的基础,但是矿区土地仅仅通过相对应的土石方工程整理后,矿区土地存有理化性质、持水保肥水平较差,有机质含量较低等特点,所以在实行生态复垦前,必须对矿区土壤实行改良。土壤改良的方法有客土覆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 项目特性表 1 前言 1.1 编制背景及过程 简要说明方案的编制背景及过程。 1.2 复垦方案摘要 内容应包括:(1)生产建设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2)方案涉及的各类土地面积,含项目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范围面积、征(租)地面积等;(3)土地损毁情况,含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的面积、地类、损毁类型和程度等;(4)说明土地复垦目标,含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等;(5)复垦的投资情况,含静态总投资、动态总投资和单位面积投资等。 2 编制总则 2.1 编制目的 从加强土地复垦资金管理、保障土地复垦实施、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 2.2 编制原则 根据项目自身特点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体现的原则。 2.3 编制依据 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等。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简介 说明项目的名称、隶属关系、企业性质、项目类型、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项目范围等。列表说明项目用地构成、规模。 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的投影参数、项目总工程平面布置图。 3.2 项目区自然概况 3.2.1 地理位置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位置及交通状况,附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2.2 地形地貌 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等,附项目区地形地貌图片。 3.2.3 气侯 说明项目所在地的降水、蒸发、日照、温度、积温、无霜期、风向与风速等气象特征。3.2.4 土壤 说明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地带性分布特征。 3.2.5 生物 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类型图片。 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郁闭度)和高度等。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土地复垦文献综述word版本

土地复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土地复垦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增加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研究土地复垦、搭建土地复垦相关理论、探讨土地复垦的有效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土地复垦”一词来源于国外,欧美常用Restoration、Reelamation、Rehabilitation三个词进行描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习惯用“Rehabilitation”,英国则常常用“Restoration”。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这三个词具有相同的含义,国外常常用这三个词中的一个代表其他词以表示所有的“恢复”工作(胡振琪等,2004)。 国外政府十分重视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美国、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德国等政府对复垦资源给予补贴,或者建立复垦基金,并疏通各种渠道筹集复垦资金,支持土地复垦工作。另外各国内都有专门的土地复垦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如美国为推动土地复垦研究、技术革新专门成立“国家矿山地复垦研究中心”,并由国会每年拨款140万美元作为土地复垦研究专项资金,组织多学科攻关,美国的露天采矿与土地复垦学会还每季度出版一期会讯,每年组织一次全国学术会议。 美国和德国是最早开始土地复垦的国家,在美国,主要研究露天矿的复垦(特别是煤矿),对复垦土壤的重构与改良(包括培肥)、重建植被、侵蚀控制和农业、林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深入,对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复垦、湿地复垦、复垦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某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甘肃省民勤县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民勤县西北直距110公里处,西南距山丹县95公里,东南距金昌市约64公里,西距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25公里,行政区划隶属民勤县所辖。煤矿开采势必占用部分土地资源,不可避免的破坏土地资源和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如何把被破坏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并恢复和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着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是编制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必要性所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甘肃省地方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工程设计文件和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依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写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甘肃省民勤县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报告书要遵循“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要求,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坚持“谁破坏、谁复垦、谁优先使用”的复垦原则。 1总则 1.1编制目的和内容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甘肃省民勤县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甘肃省民勤县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附近,煤矿目前正处于开采阶段,所以本方案内容主要包含煤矿开采土地破坏情况预测、土地复垦范围、土地复垦方案设计以及复垦投资等,各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预测煤矿开采过程中土地破坏的类型、以及各类土地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量算并统计各类破坏土地的面积。 (2)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各类被破坏土地面积,确定各类被破坏土地的应复垦面积和应复垦土地的总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挖填范围,复垦利用类型等。 (3)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合理规划土地复垦工作计划。 (4)根据复垦设计工程量,按照《土地开发整治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和《土地开发整治项目预算编制定额》,结合甘肃省土地复垦征收的有关规定,预算项目土地复垦投资,说明复垦投资来源和安排,评价土地复垦效益。 (5)明确项目土地复垦的组织管理、技术、资金等各项保障措施及公众参与情况。 1.2编制原则 根据甘肃省民勤县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的实际情况以及位于戈壁边缘的特殊地理位置,坚持以下复垦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和复垦相结合,坚决避免造成二次风沙推进及荒漠化扩展; (2)坚持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3)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4)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5)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6)因地制宜,农业优先。 1.3编制依据

EPC模式文献综述word版本

文献综述 一、EPC模式概念及其特点 1、EPC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EPC总承包模式是指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整个工程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直至交付使用等进行全过程总承包的方式,也称为EPC工程总承包等。业主仅大致提出投资的意图和要求,其他工作均由EPC承包商来完成。EPC总承包模式的概念侧重于承包商的全过程参与性,承包商作为除业主以外的主要责任方参与工程所有设计、采购及施工。 2、EPC项目的特点 EPC项目是由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因此它与其他项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规模大:因为EPC项目都是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比如电站、化工厂、冶金 以及大型的公用体育场馆等,涉及到工程的设计、设备的采购和建设施工、整个项目的试运行,因此一般来讲,项目的规模都比较大。 (2)周期长:EPC项目从立项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以后并交付业主使用的时间一般 为三到五年,有的长达十到十五年或更长,全程需要总承包企业负责。(3) 涉及面广: EPC项目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多,关系复杂,特别是一些国际工程 项目,中国的华为公司就一直致力于非洲一些国家的大型电信设施建设,其中大部分是采取的EPC总承包模式。 (4) 总价固定:按照FIDIC合同条款,EPC项目的一般采用项目总价固定的合同 方式,即:项目立项前业主和承包商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协定工程的总价。(5) 风险高:EPC项目要比设计或施工等单项承包复杂得多,风险也大得多,因 为它必须面对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和试运行服务全过程的风险,所以总承包项目风险控制的难度必然更大。 二、EPC项目的实施现状 在国外,理论界一直以来都将它作为设计/建造模式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它的文献很少。1999年,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认识到这种模式与设计建造模式的根本区别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编写了《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从而确定了EPC模式在工程承包模式体系中的独立性地位。目前全球最大的25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几乎都提供EPC模式的承包业务,国际上许多大型的工程项目也都已或正在采用这种承包方式,长期的应用和实践基础上,使国外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EPC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是需要我国进一步学习的。 我国EPC合同模式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化工、石化等行业的设计、施工企业积极开展EPC工程总承包,成效显著。2003年3月,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003]30号文),此文件的出台,为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指明了方向。此后,2004年建设部印发《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文),2005年颁布《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质[2005]1l9号文),提出要

福华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

福华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 郑连臣,张大勇,姜云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E-mail:zlc0476@https://www.360docs.net/doc/0b1008203.html, 摘要:根据福华露天煤矿现状,首先对项目区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然后将复垦区分成四个生态功能区单元,并对土地复垦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规划方案实施的保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复垦,评价,规划 中图法分类号: TD 88 文献标识码:B 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地破坏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使良田荒芜,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人地矛盾,还容易诱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1]。要想恢复与重建矿区生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实际,科学指导,分步实施土地复垦规划,建立一个矿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工业生态系统。本文所提的矿区土地复垦规划是指按照科学合理的矿区土地复垦要求,在矿区开发时期内对土地复垦的总体安排。 1 福华露天煤矿概况 1.1矿区自然环境状况 福华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鄂托克旗。该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旱少雨。地表常年无径流,大部分为第四系风沙所覆盖,呈高原侵蚀性荒漠、半荒漠地貌特征。矿区内土壤主要由棕钙土和黄河冲洪沙壤土组成,粘粒含量低、土壤肥力低下,土壤侵蚀严重。由于气候变迁及风蚀沙化,矿区天然植被均已退化,覆盖度仅为20﹪左右,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植被。 1.2矿区生产现状 福华煤矿是由原福华煤矿和原兴隆煤矿于2006年初进行合并而成的。矿田范围内煤炭资源储量为323.00万吨,可采储量250.55万吨。经整合后井田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批准井田面积为1.0782km2,生产规模30万t/a,服务年限4.7年。经过近一年的初期建设,矿区已建成矿山公路、工业广场区、采掘场(主体采坑、排水泵站、排水管、排水沟已有)、排土场(主体平台、边坡已有)及其它地面设施,并已于2007年3月正式投产。目前正处于运营初期,已初步形成了外排运输系统、内排运输系统和运煤系统。 2土地适宜性评价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矿山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鉴定,阐明其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和对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2]。 项目区位于黄土高原,土壤贫瘠,地表基本无植被或仅生长有极其稀疏的耐贫瘠的植物。根据复垦前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土壤侵蚀、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有效土层厚度、灌溉水源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3]作为评价因子对待复垦土地进行评价。经过现场调查,综合考虑分析,确定了土地利用方向:由于受灌溉水源、土壤养分及坡度等限制因素的影响,矿区

文献综述

第2章文献综述 2.1 监事会资本 随着2006年新的公司法对监事会制度的完善,有关监事会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监事会的特征研究,监事会制度研究以及监事会运行效率问题等等。在监事会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监事会衡量指标主要有规模(张逸杰等,2006;杜光文, 2010;)、监事会活动强度,即会议次数(傅蕴英。2004;王生年、白俊,2009)、监事会激励,即成员持股(韩葱慧、沈琳,2010)、监事会薪酬(司茹,2007)、监事年龄(马施、李毓萍,2009)、监事会主席变更(马施、李毓萍,2009)、职工监事比率(李越冬,2009)、具有财务背景的监事人数(司茹,2007)、专业水平—具有专业职称的监事比例如高级经济师CPA 等(李越冬,2009)等等。 刘银国(2004)使用博弈论方法,提出通过改进监事会成员的知识结构和增强监事会成员的独立性来提高监事会监督水平和效率的建议。蒋松桂和蒋峦(2006)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规模普遍较小,外部监事比例较低的现象可能会影响监事会监督效果的有效发挥。钟良和石水平(2007)对深圳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研究发现,监事会规模小使之处于弱势地位,监事会成员学历较低,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实现。王聪和陈亮(2009)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规模、相对偏低的监事会成员素质、监事会成员的组成和来源局限了监事会的监管职能。赵岩和李卓如(2009)以上市公司2004-2007 年非标审计意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监事会对非标审计意见的认同度,发现监事会模棱两可的态度逐渐趋于明确,在最具有代表性的保留意见上,其财务监督作用逐步显现。上述研究都没从监事会监督资源配置角度解释监事会监督有效或无效的原因。 虽然使用的指标不少,但是都是被单独拿出来使用的,很少有学者能使用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监事会,即使是南开大学的监事会评价系统,也并不是最完善的。南开的监事会评价系统强调了监事会运行状况,监事会结构和规模以及监事胜任能力,其中前两项是从监事会总体来考虑的,后一项是从监事成员本身的角度考虑的,在对监事成员进行评价时,虽然涉及了一些监事会人力资本的指标,但是对监事的社会影响力、行业了解程度、专业知识等指标却没有体现。 鉴于以前研究的缺陷,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视角定位在监事会成员的技能、经验、专业素质、职位了解程度、社会影响力等这些监事成员的个性指标,并且将所有监事成员的这些个人指标进行综合,构造出一个用以衡量监事会整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的指标——监事会资本。监事会资本是一个全新的构念,目前尚没有成熟的研究体系,国内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土地复垦方案

附件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封面) ****项目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年月日 1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个人): 单位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送审时间: 2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3

目录 1 总则 (5) 1.l 编制目的 (5) l.2 编制原则 (5) 1.3 编制依据 (5) l.4 目标 (6) 1.5 服务年限 (6) 1.6 主要计量单位 (6) 2 项目概况 (6) 2.1 项目简介 (6)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7)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7)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7)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 3.l 已破坏土地现状 (7) 3.2 拟破坏土地预测 (7)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8) 3.5 复垦标准 (8)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8) 4.1 预防控制措施 (8) 4.2 工程技术措施 (8) 4.3 生物化学措施 (8)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9) 5.1 工程设计 (9) 5.2 工程量测算 (9) 6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9)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9)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 9 保障措施 (9) 10 成果要求 (10)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 1 总则 1.l 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l.2 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1.3 编制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 (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 5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行政管理秦高文 【摘要】随着信息的高速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政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发展的情况,结合智慧政府主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开展文献综述,希望得以了解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总结归纳了智慧政府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并对未来智慧政府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 一、引言 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伴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历经传统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移动政务等多个阶段后,“智慧政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移动性、社会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1」这些新特征是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政务应用创新两者融合演化发展到更高级实践阶段的必然结果。「2」智慧政府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具有明显

的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它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都是在探索中先行先试。 二、智慧政府在国内外的探索实践 201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能力,提出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3」2012年6月,韩国政府公共行政与安全部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使得韩国始终居于联合国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的领先位置。「4」2013年6月,迪拜专门成立智慧政府部门(Dubai Smart Government Department),负责指导和监督迪拜电子政务的转型与实施,迪拜智慧政府项目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就,是该地区为企业和社区生活提供政府在线服务的开创性举措,标志着迪拜开始进入智慧政府时代。「5」2014年3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推出“资讯媒体总体规划2025”(Infocomm Media Masterplan 2025),该规划的重要目标是将新加坡政府建设成为智慧政府,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领先的ICM技术使用者和倡导者,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交易,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收入,帮助政府利用数据更好地分析城市问题,从而制定更适当的政策。「6」 国内在政策方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电子政务向智慧化和服务化转变。在建设实践方面,中国已经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计划,而智慧政府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7」北京、上海、南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摘要:土地整治已经成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研究,从土地整治模式、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相关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现在的研究进展,继而提出了土地整治的研究展望。关键词:土地整治、研究综述、研究展望 literature review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Abstract: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has become the gripper and platform that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realiz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tudy, from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mod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and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literature reviews literature prospect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储备[1-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不仅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举措,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适时开展土地整治现状研究,关注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进展,不断拓展土地整治的内涵外延,使之成为保发展、守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 土地整治是借助一系列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土地整理、开发及复垦的统称,具体内容包括农用地整治、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目前,土地整治已经由自然性工程转变为综合性社会工程,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节约优先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 1.1 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国外开展土地整治实践的历史比较悠久,相关的模式研究也比较成熟,主要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的经济史上,学者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将效率和公平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但效率和公平似乎一直都很难保持同步,提高效率的政策同时也会降低公平,这样的效率和公平的失衡在所得税中尤其突出(Mirrlees 1971; Ramsey 1927)。人们普遍认为实现效率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一次性征税(lump sum taxes),这样不会扭曲人们的选择,但要实现纵向公平则要求实行累进税。结果,有效率的税收就会降低公平,反之亦然。 国外的学者对个人所得税促进公平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agstaff收集了OECD中12个国家的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家庭调查数据,采用AJL的分解法,利用实证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依靠税收抵免和大量使用非标准扣除的个人所得税体系的国家,更容易在实际和潜在的再分配效应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作者并未对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哪个的影响是占主导作用给出结论;同时,作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所得税上,排除了其他一切税种的影响,包括社会保险,这使得其研究不是很全面。 。Wagstaff收集了这十二个国家, 然后利用(AJL是指J. Richard Aronson, Paul Johnson and Peter J. Lambert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方法,利用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的不同来测量税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empirical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得出结论:结果还表明在20实际80年代末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些进行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在收入再分配上更容易产生相反的作用。税率结构的改革能够减少税率等级,降低平均税率,结构会导致纵向分配的下降。税基扩大改革,能缩短实际和潜在再分配效应的差距。作者在文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数据,从横向不公平和再排序方面对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很多实证分析的结果。这对后来对个人所得税公平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Richard和Eric(2005)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作用,二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该依靠个人所得税来实现再分配的功能,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现在不够完善,累进税的实施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存在着机会成本。二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为了有效维护公平,在个人所得税税制完善方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实施综合所得税,二实施推定征税法,三实行二元所得税。 最后作者还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里普遍存在这市场失灵的特征,所以最好的政策是引入税基广泛的增值税来提供政府的支出。Richard和Eric的这篇文章对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给依赖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警醒,不能完全只依靠个人所得税来调节贫富差距,这对以后的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给了一定的借鉴,但文中的实证分析较少,问题可能反映的不全面,理论结果也存在不全面问题。 Denvil Duncan.和Klara Sabiranova Peter(2008)则探究了国家个人所得税体系是否会影响收入的不公平。二人利用多国详细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建立1981年至2005年全面随时间变化的国家所得税体系的结构性累进税体系,并采用理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复垦方案编制

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复垦方案编制 1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基本概念 ?已破坏土地的破坏类型、破坏程度、面积 ?已破坏土地的复垦现状,包复垦的面积、时间、复垦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 ?已破坏、未复垦土地的破坏类型、程度、面积、原用地类型、影响后果 相关问题: 已破坏土地是指,项目区内已经存在的挖损、塌陷、占用、压占等形式破坏的土地,但并不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比如:将工业广场等建设工程永久性占地列为已破坏土地是不正确的 相关指标不明----缺少对已破坏土地地类、面积、破坏程度、分布、是否采取复垦措施等介绍

b)拟破坏土地预测:分为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 露天开采 预测依据:工作线长度、年推进速度、土(岩)剥离、排弃计划、剥采比、排土场设计参数及稳定性分析、采坑相关参数及稳定性分析 预测结果:包括土地破坏类型、不同破坏类型的面积、土地破坏时序性分析 井工开采 预测依据:分阶段预测土地沉陷和裂缝的水平拉伸变形最大值、倾斜最大值、下沉值、地表移动延续时间 预测结果:包括土地破坏面积和程度,绘制不同预测阶段的地表下沉等值线图和地表水平变形等值线图 特殊要求:污染问题 存在的问题 ?预测的过程不明确:缺少科学的预测方法、缺少相关参数的说明、缺乏考虑塌陷区稳沉期间和重复塌陷问题 ?预测不全面:仅仅就主要破坏方式预测,比如矸石压占造成的破坏也需要考虑 ?破坏预测没有时序性:没有体现破坏的时段性和相应空间性 ?破坏土地结果不明:仅对破坏的面积进行了预测,没有说明破坏土地的地类、破坏程度等 ?缺乏一个对破坏土地总体情况进行汇总的表格 c)土地复垦适宜评价 评价对象:所有破坏和影响的土地,包括已破坏和拟破坏的土地 评价目的:为了确定土地是否可以复垦及复垦后地类 评价要求:考虑破坏情况的影响;自然评价的完整性;考虑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影响;类比分类 评价单元划分:依据项目区土地破坏类型、程度和限制性因素划分(复垦适宜性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与农用地优先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复垦土地再利用过程中,在多种限制因素中选取主导因素,并按照主导 因素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向) 综合分析原则:对影响土地复垦利用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可垦性和最佳效益原则:在确定被破坏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首先考虑其可垦性和综合 效益,选择最佳的利用方向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原则 动态性和持续发展原则 服从地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及地方的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农业规划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依据 ?土地复垦的相关规程和标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土地复垦规 程》(试行)(198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2000)、地方性的复垦标准和 实施办法 ?土地利用的相关法规和规划:包括基本农田的法规、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等 ?其他: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2003)、复垦区破坏土地预测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