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课件(北师二上)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来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长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来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来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和直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发现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回家路上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物体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家路上(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回家路上(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走路、转弯、上下坡等不同情况,掌握时间和距离的关系,了解简单的速度概念。
2.能够简单计算速度,了解时间、距离和速度三者的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距离和速度的概念与关系。
2.简单速度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速度的概念深入理解。
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并理解时间、距离和速度概念,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本节课:1.让学生描述自己坐车、步行或骑车回家的路程,了解他们的经历。
2.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简要介绍自己的路程。
3.展示一张回家路上的地图,让学生分组探究地图上的路程,并记录重要地标位置。
2. 知识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的速度是如何不断变化的。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什么是时间、距离,以及速度是如何计算的。
3.通过实例讲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速度的计算和问题解答,同时,让学生探究速度对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4. 总结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速度相关概念的理解,强化对速度计算常见方法和应用场景的掌握度。
同时也让学生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划分、分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课堂扩展1.让学生在实景探究中体会和记录速度的概念。
2.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的速度,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应用所学知识,巩固运用能力。
《回家路上》 说课稿

《回家路上》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回家路上》。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 2-5 的乘法口诀。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3、4、5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小动物们放学回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情境图生动有趣,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通过观察情境图,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5 的乘法口诀,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巩固 2-5 的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运用 2-5 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学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

二、说学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学习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 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这各阶段的学生可能还不会科学地表述出来。 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 表内乘法的口算。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参考答案】: 1.8 12 16 24 27 40 21 20 2.(1)个数 (2)问题 3.几乘几 4.略 5.(1)5+6=11(个) (2)6×5=30(个)或5×6=30(个) (3)略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回家路上》板书 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把相关的条件省略。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选择、重组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过程。 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 学生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这是一节综合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的练习课。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主 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用乘法解决问题要找好所需信息,求几个几是多少,就
用(
)。
4.我还有(
)不明白。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但同时,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还是相对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还是相对抽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操作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长度单位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回家的路程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作业: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第五单元回家路上(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回家路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 1000 及以内的数码,理解数与数码的关系。
2.能够使用算式表示实际问题,计算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
3.能够通过口算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4.能够识别、理解并应用时间和日期的相关概念。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 1000 及以内的数码,理解数与数码的关系。
2.练习使用算式计算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
3.识别、理解并应用时间和日期的相关概念。
三、教学难点1.理解时间和日期的概念。
2.能够应用时间和日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与数码的关系。
2.记忆训练法:运用重复记忆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交互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学生口算:2 + 3、9 - 6、7 + 82.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尝试将数字转换为数码,并说出数码的读法。
(例如:156,可以转换为 1百 5十 6)3.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时间和日期的知识,并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确定什么时候到了放学的时间?4.教师介绍学生将要看到的故事情境《回家路上》。
2. 学习活动1.学生观看故事情境《回家路上》。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发生的情景与事件,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小明和小华在学校门口等父母放学。
–小明父亲开的是出租车,需要等其他乘客。
–小华妈妈工作忙,需要让朋友送她去学校接小华。
–小明和小华等父母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时间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时间顺序,并将事件填入表格中。
4.学生通过填表的方式,理解时间和日期的概念,掌握时间和日期的表示方法。
3. 巩固练习1.分组进行口算练习:20 + 6、34 - 5、18 + 12、45 - 222.小组竞赛,取得最高分者获得奖励。
4. 总结归纳1.教师提供时间和日期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设计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设计三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学校二年级的数学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40页的内容,题目是:“回家路上”。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教授的内容是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同时是在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是对2、3、4、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与疏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3、4、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教法:这一堂课的设计,我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回家路上(巩固2-5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回家路上(巩固25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回家路上(巩固25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5.6章节,主题是“回家路上”。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巩固25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记忆并运用25的乘法口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乘法口诀表、回家路上的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笔、练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幅回家路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你应该如何计算你回家的路程?2. 新课导入:我会介绍乘法口诀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用途。
3. 讲解乘法口诀:我会逐一讲解25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默念。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例如:“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里有2个气球,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是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并互相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25的乘法口诀。
2. 在旁边标注对应的实际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5个苹果。
2. 题目:妈妈买了5个橘子,每个橘子有2个果肉,一共有多少个果肉?答案:10个果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的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乘法口诀卡片,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