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系统自动化chapter3-3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二、发电厂之间负荷的经济分配
设有 n 个发电厂,每个电厂承担的负荷分别为 P1 ,P2 ,…,Pn ,
相应的燃料消耗为 F1 , F 2 ,…, F n ,则全系统总的燃料消耗为
n
F1 F 2 F n Fi i 1
总的发电功率与总负荷 PL 及线损 p 相平衡,即 e n Pi PL pe 0 i1
(3-42)
调频电厂按(3-42)式运行是最经济的负荷分配方案。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三、自动发电控制(AGC/EDC功能) (一)概 述 电力系统中发电量的控制,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 由同步发电机的调速器实现的控制(一次调整,10S); • 由自动发电控制(简称AGC,即英文Automatic
Pi Pi Pi
(3-33)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因 PL 是常数,同时各机组的输出功率又是相互无关的,所以
L Pi
F Pi
Pi
in1 Pi
P
L
0
F 1 0 0
Pi
F 0
Pi
或
F
Generation Control的缩写) (二次调整,10S~3min) ; • 按照经济调度(简称EDC,即英文Economic Dispatch
Control) (三次调整,>3min) 。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2) 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原理
图中 Pzd 为输电线路功率的
整定值, f zd 为系统频率整定值,
第三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调节

这种有功负荷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叫做负荷的
功率—频率特性,是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也
称作负荷的调节效应。
2)电力系统中各种有功负荷与频率的关系
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一般可表示为
f
f2
fn
P
a
P
a
P
()
a
P
()
a
P
()
L
0
LN
1
LN
2
LN
n
LN
f
f
f
N
N
N
式中 f N —额定频率
P—系统频率为f时,整个系统的有功负荷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9)负荷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分量:
一是变化周期一般小于10s的随机分量;
二是变化周期在10s~3min之间的脉动分量;
三是变化周期在3min以上的持续分量,负荷预测预报
这一部分。
10)第一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利用调速器来
调整原动机的输入功率,这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
P
0
*
*
G
*
上式又称为发电机组的静态调节方程。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在计算功率与频率的关系时,常常采用调差
系数的倒数,
P
1
G
*
K
G
*
R
f*
KG*——发电机的功率-频率特性系数,或原动
机的单位调节功率。
一般发电机的调差系数或单位调节功率,可
采用下列数值:
对汽轮发电机组 R*=(4-6)%或KG* =16.6-25 ;
第三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_电力系统自动化

n no nN n △f △P f
若发电机组原在(PN,nN) 点,当有功变化为P时,调 速器调节后,机组运行在 (P,n),n≠ nN因此又称为 有差调节特性。
PN
P
PG
1.速度变动率R(调速系统静态特性的斜率): 当发电机有功功率从0增加到PN时,转速从n0 变到nN, R=no-nN
b1>b2:1号机组的功率减少 △P,其功率变为P1 ,相应的微增率 减小至b1 ;2号机组增加相同的△P,其功率变为P2 相应的微增率 增大至b2 1号机组减少的燃料消耗费用大于2号机组增加的消耗费用, 负荷转移可使消耗费用减少,当b1等于b2时,总的燃料消耗费用为
, , , ,
最小即最经济.
系统中并联运行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的准则是: 各机组的微增率相等
负荷变化较大时,调整结束时频率与额定值偏差较大——调节结果有差; 频率的二次调整通过调频器反应系统频率变化,调节原动力阀门开度
调节转速,表现为一条调节特性上、下平移,可以保证调整结束时频率与 额定值偏差很小或趋于零——调节结果是无差的;
复习思考
• • • 1.频率和有功功率调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电力系统中,有了调速器对频率的一次调节, 为什么还要引入调频器,进行二次调节? 3.调速器的失灵区对频率调整有何影响?
×100%
nN
2.发电机组的频率调节方程 :
Δf* + R* · ΔPf* = 0
(三)调节特性的失灵区ε(迟缓率)
1.定义:由于测量元件的不灵敏性, 调速系统对于微小的转速
变化不能反应,调节特性实际上是一条具有一定宽度
f
不灵敏的带子, 称为失灵区。
电力系统的自动调频与经济调度基础知识讲解

KS
f PN fN
f0
f0 f PN fN
f 0. f PN.
当 f0 > fN 时,Ks > 0; 当 f0 < fN 时,Ks < 0;
当 f0 = fN 时,Ks = 0。
结论:当Ks ≤ 0时,调频(速)器是不能在同一母线并联运行的。 调差系数为正的调频器并联工作时,它们之间的有功负荷分配与调差系数 的大小成反比。
电力系统的自动调频与经济调度基础知识讲解
一、机械式调速器简介
1、工作原理
负荷的有功功率 P↑ → n↓ → 重锤开度↓→ A↓→ A′(C点 没动)→B↓→B′;
D点代表由伺服马达控制的 转速整定元件nRFF,不会应转速而 变动。因B↓ → B′,所以E↓、 F↓→ E′、F′→ Ⅱ(控制器)下 活门打开 → Ⅲ(接力器)→ 活 塞上升 → 汽门开大 → 出力↑→ n↑→ DEF(杠杆)提升,Ⅱ关 闭→结束。
由图可以看出,由于C上 升,A必低于A。调速过程结 束后,出力增加,转速稍有降 低。
2、工作特性
通过伺服马达改变D点的位置,就可以达到将调速器特性上下平移 的目的。
二、频率调差系数
定义式:
Ks
f P
式中:Δf是当有功增量为时ΔP时,相应的频率增量。
用标幺值表示时:
Ks
f P
将空载(f0,P0=0)和额定负载(fPN,PN)代入后得:
有差调节与无差调节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的频率稳定值。
三、失灵区
机械式调速器由于机构上的间隙与摩擦等原因,造成调速器在工 作开始的一个过程中,不能跟随负荷的变动,而调整发电机组的转速 (图7-4a)。
1、2表示调速器的工作特性;
P1、P2表示负荷。 当负荷由P1 → P2时,nN → n1,Δn = nN - n1比较小时,在 失灵区内,调速器不会采取调节
第三章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1)经济调度控制(EDC )的任务是使电力系统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2)有人称EDC 为三次经济调整。
一、等微增率分配负荷的基本概念 1)微增率定义输入耗量微增率与输出功率微增率的比值。
PF b ∆∆=(a ) 锅炉耗量特性 (d )锅炉耗量微增率 (b ) 汽轮机耗量特性 (e )汽轮机耗量微增率 (c ) 发电机耗量特性 (f )发电机耗量微增率由于汽轮机的微增率变化不大和发电机的效率接近1,所以整个机组的耗量特性和微增率可以认为如图3-15(a )和图3-15(d )的形状。
耗量微增率随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增大。
2)等微增率法则运行的发电机组按微增率相等的原则来分配负荷,这样就可使系统总的燃料消耗(或费用)为最小,从而是最经济的。
两台机组并联运行为例:机组1为P 1,微增率为b 1机组2为P 1,微增率为b 2 且b 1>b 2 总的负荷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一下负荷分配:机组1的功率减小P ∆,即功率变为'1P ,微增率减小到'1b ,减小的燃料消耗P 1、1b 、1b '、1P '所围的面积)(b )(a )(c )(d )(e )(f FP FP FPbPbP bP oooooo图3-15 三种典型的耗量特性及其微增率曲线机组2增加相同的P ∆,其功率变为'2P ,微增率增至'2b ,增加的燃料消耗P 2、2b 、、'2b '2P 所围的面积两个面积的差即为减少的燃料消耗 3)等微增率准则数学证明设有n 台机组,每台机组承担的负荷为P 1,P 2,…,P n ,对应的燃料消耗为F 1,F 2,…,F n ,则总的燃料消耗为∑=-n i i F F 1(3-29)而总负荷功率P L 为∑==n i i L p P 1(3-30)现在要使发电机组总的输出在满足负荷的条件下,总的燃料消耗为最小,即使F F min =。
第三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PG=f (f)
P
PL PG P (KG KL )f Kf
K
KG
KL
PL f
所有机组均 机组装有 无调速器 调速器
KG
PGN fN
KL
PLN fN
PL f
当负荷增加后,依靠调速器动作实现了频率
KG
PGN PLN
KL
PL f
的一次调节,会使电网的频率有所上升,但频 率值仍然偏离额定频率,如果负荷变动较大,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每分钟转数
n
n
➢每秒钟转数
60
➢系统频率 ➢正常情况
➢负荷突然变动而使发
电机组电功率增加PL
f Pn 60
m
m
PTi PGi
1
1
m
m
PTi PGi PL
1
1
m
1
PTi
m 1
PGi
PL
d dt
m
条直线。
频率下降的特性有利于
PL
系统中有功功率在另一
频率值下重新平衡。这
种现象称为负荷的频率 调节效应。
PLN
β
KL
tg
PL f
KL
PL f
KL
KL
fN PLN
0
fN
f
图负6-3荷的负静荷态的频静态率频特率性特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KL
dPL df
KL
dPL df
5.调节特性的失灵区
f
fN
fW
fW
PW PW
《电力系统自动化(第三版)》王葵版-第3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调节1

概述
自电 动力 控系 制统 系频 统率
就地 控制
就地控制部分就是发电 机的调速装置, 装设 在汽轮发电机上
控制阀门开度:当设定功 率增加或者减小, 阀门开 度就相应的开大或关小
中心 控制
在调度中心, 调度中心 的能量管理系统有自动 发电控制和经济负荷分 配功能(AGC/EDC), 负责给就地控制部分发 出控制命令
随之不断改变;这个过程要到 C 点升到某一位置时,比如 C′′ ,
即汽门开大到某一位置时,机组的转速通过重锤的开度使杠杆
DEF 重新回复到使Ⅱ的活门完全关闭的位置时才会结束,这
时 B 点就回到原来的位置。 3)由于 C′′ 上升了,所以
测量元件Ⅰ
A′′ 必定低于 A 。这说明调 速过程结束时,出力增加, 转速稍有降低。 4)调速器是一种有差调节器。 通过伺服马达改变 D 点的 位置,就可以达到将调速
1 ∆f
R = − ∆ω 或R = − ∆f
∆P
∆P
∆P
∆P - 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增量; o PGa
P Gb
PG
∆f -对应于频率增量。
图3-4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
如发电机以额定频率fe运行时(相当于图中a点),其输出 功率为PGa;
当系统负荷增加而使频率下降到f1时,则发电机组由于调速 器的作用,使输出功率增加到PGb(相当于图中b点)。可见 ,对应于频率下降Δf, 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ΔP。
88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P
负荷瞬时变动情况
随机分量 (<10 s) (一次调频)
脉冲分量(10 s~3min)
(二次调频) (负荷预测)
持续分量
t
第3章_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3-2 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二、模拟电气液压调速器
图3-12 磁阻发生器
§3-2 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二、模拟电气液压调速器
图3-13 频率-电压变送器原理框图
图3-14 频率-电压变送器的工作电压波形
§3-2 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二、模拟电气液压调速器
图3-16 霍尔效应
§3-2 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3-4 自动发电控制技术(AGC)
二、 AGC的控制目标与模式 2.AGC的控制模式 AGC的控制模式有很多种,目前系统中主要应用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1) 定频率控制方式(CFC 或FFC)。在这种模式下,AGC 将控制机组 增、减出力来维持系统频率为恒定的计划值。
区域控制偏差为
ACE K f f
§3-4 自动发电控制技术(AGC)
二、 AGC的控制目标与模式 (2) 定联络线交换功率控制方式(CIC或CNIC)。在这种模式下,AGC 将控 制机组增、减出力来维持联络线交换功率为计划值。
区域控制偏差为
ACE P
控制调频机组保持交换功率恒定,而对系统的频率并不控制。这种 方式适用于两个电力相同间按照协议交换功率的情况。它要求保持联络 线上功率不变,而频率则要求通过两个相邻系统同时调整发电机的功率 来维持。
§3-3 电力系统的自动调频
二、无差调频法
调节方程式为
K i PC fdt 0 PC K I fdt
多台发电机组进行积差调频 时,调节方程式为
K i1 PC1 fdt 0 K i 2 PC 2 fdt 0 K in PCn fdt 0
图3-23 AGC总体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1)经济调度控制(EDC )的任务是使电力系统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2)有人称EDC 为三次经济调整。
一、等微增率分配负荷的基本概念 1)微增率定义输入耗量微增率与输出功率微增率的比值。
PF b ∆∆=(a ) 锅炉耗量特性 (d )锅炉耗量微增率 (b ) 汽轮机耗量特性 (e )汽轮机耗量微增率 (c ) 发电机耗量特性 (f )发电机耗量微增率由于汽轮机的微增率变化不大和发电机的效率接近1,所以整个机组的耗量特性和微增率可以认为如图3-15(a )和图3-15(d )的形状。
耗量微增率随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增大。
2)等微增率法则运行的发电机组按微增率相等的原则来分配负荷,这样就可使系统总的燃料消耗(或费用)为最小,从而是最经济的。
两台机组并联运行为例:机组1为P 1,微增率为b 1机组2为P 1,微增率为b 2 且b 1>b 2 总的负荷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一下负荷分配:机组1的功率减小P ∆,即功率变为'1P ,微增率减小到'1b ,减小的燃料消耗P 1、1b 、1b '、1P '所围的面积)(b )(a )(c )(d )(e )(f FP FP FPbPbP bP oooooo图3-15 三种典型的耗量特性及其微增率曲线机组2增加相同的P ∆,其功率变为'2P ,微增率增至'2b ,增加的燃料消耗P 2、2b 、、'2b '2P 所围的面积两个面积的差即为减少的燃料消耗 3)等微增率准则数学证明设有n 台机组,每台机组承担的负荷为P 1,P 2,…,P n ,对应的燃料消耗为F 1,F 2,…,F n ,则总的燃料消耗为∑=-n i i F F 1(3-29)而总负荷功率P L 为∑==n i i L p P 1(3-30)现在要使发电机组总的输出在满足负荷的条件下,总的燃料消耗为最小,即使F F min =。
这时,可应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则来求解取拉格朗日方程 λψ-=F L(3-31)式中 F ——总燃料消耗;λ——拉格朗日乘子;ψ——约束函数。
这里功率平衡就是相应的约束条件,即021=-+⋯⋯++P P P P L n或 ()=⋯⋯P P P n ,,,21ψ∑=ni i P 10=-P L(3-32)因此,使总燃料消耗最小的条件是(3-31)式对功率的偏倒数为零。
即0=∂∂-∂∂=∂∂P P F P L ii i ψλ (i =1,2,…,n )(3-33)因P L 是常数,同时各机组的输出功率有时又是相互无关的,所以01=⎥⎦⎤⎢⎣⎡-∑∂∂-∂∂=∂∂=P P P P F P L L ni i i i i λ []001=--∂∂λP Fi0=-∂∂λP Fi或λ=∂∂P Fi(3-34)设每台机组都是独立的,那么每台机组燃料消耗只与本身的输出功率有关。
因此,上式可写成λ=∂∂P F ii(3-35) 由此可得λ=∂∂=⋯=∂∂=∂∂n n P FP F P F 2211 即 λ==⋯==n b b b 21(3-36)因此,发电厂内并联运行机组的经济调度准则为:各机组运行时微增率b 1,b 2,…,b n 相等,并等于全厂的微增率λ。
图3-17为发电厂内n 台机组按等微增率运行分配负荷时的示意图。
二、发电厂之间负荷的经济分配由于发电厂之间通过输电线路相联。
所以考虑发电厂之间的负荷经济分配时,要计及线路功率损耗因素。
设有n 个发电厂,每个电厂承担的负荷分别为P 1,P 2,…,P n ,相应的燃料消耗为F 1,F 2,…,F n ,则全系统总的燃料消耗为∑=+⋯⋯++=ni i n F F F F 121(3-37)总的发电功率与总负荷P L 及线损P e 相平衡,即01=--∑==p P P e L ni i ψ(3-38)图3-17 多台机组间按照等微增率分配负荷示意图 ⋯⋯b 1b 2b n b 1b 2b nP n P 1P 1P 2P 2P n λ同样,应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取拉格朗日方程(3-31)式01=⎪⎪⎭⎫⎝⎛∂∂--∂∂=∂∂P P P F P L i e i i λ (i =1,2,…,n )(3-39)或 L P F P P P F i i i i e i∂∂=⎪⎪⎭⎫ ⎝⎛∂∂-∂∂=1λ(3-40)式中 L i ——线损修正系数,P P L iei ∂∂-=11;λ——系统微增率;b P F i ii=∂∂——电厂微增率。
所以在考虑线损条件下,负荷经济分配的准则是每个电厂的微增率与相应的线损修正系数的乘积相等。
为了求得各电厂的微增率b i ,必须计算出线损p e (一般事先根据运行工况而选定的线损系数求得),然后算出电厂的线损微增率σi ,即P P ie i ∂∂=σ,在λ和σi 已知后,就可求出b i,即 λσ)1(i i b -=(3-41) 由(3-41)式得λσσσ=-=⋯=-=-nnb b b 1112211(3-42)调频电厂按(3-42)式运行是最经济得负荷分配方案。
三、自动发电控制(AGC/EDC 功能) (一)概 述电力系统中发电量的控制,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同步发电机的调速器实现的控制;二是由自动发电控制(简称AGC ,即英文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的缩写)实现的控制;三是按照经济调度(简称EDC ,即英文Economic Dispatch Control )要求实现的控制。
第一种情况通常叫做频率的一次调整控制;第二种情况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控制;而第三种则称为频率的三次调整。
这三种调整控制频率的方式是有差别的。
由调速器实现调频以控制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其响应速度较快,可适应小负荷短时间的波动;对周期在10s 至多2~3min 以内而幅度变化较大的负荷,已经不能由调速器本身的调频特性来进行调整控制,就需要由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根据系统的频率以及与其他地区相连的输电线上的功率的偏移程度,启动AGC 来进行控制负荷;对于周期在三分钟以上的负荷波动,可以根据以往实测的负荷变化情况(即所谓的负荷曲线)和预测几分钟后总负荷变化趋势,由计算机算出发电机组最经济的输出功率,然后发出控制命令到各发电厂进行调整,即按经济调度(EDC )实现负荷分配控制。
AGC 是以控制调整发电机组输出功率来适应负荷波动的反馈控制。
电力系统中功率的不平衡将导致频率的偏移,所以电网的频率可以作为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的一个信息。
发电机组上的调速器能根据电力系统频率变化自动地调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具有自动发电控制的功能,但通常不称为自动发电控制。
这里指的AGC 是一种控制性能比较完善和作用较好的发电机输出功率的自动控制。
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控制功能,是一个小型的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有时也称为AGC 系统。
(二) 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原理最简单的AGC 系统的结构如图3-18所示,它是具有一台发电机组和联络线的AGC 系统。
图中P zd 为输电线路功率的整定值,f zd 为系统频率整定值,P 为输电线路功率的实际值,f 为系统频率的实际值,B f 为频率修正系数,)(S K 为外部控制回路,用来根据电力系统频率偏差和输电线路上的功率偏差来确定输出控制信号,P c 为系统要求调整的控制信号功率,)(S N 为内部控制回路,用来控制调整调速器阀门开度,以达到所需要的输出功率。
对于具有多个联络点和发电机组的实际电力系统,则AGC 将变为包含许多并联发电机组控制回路的形式,如图3-19所示,其内部控制回路和外部控制回路的基本结构并未改变。
G 1、G 2、G 3为发电机组;ACE 称为误差信号信息,用来根据系统频率偏差以及输电线路功率偏差来确定输出控制信号;负荷分配器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大小并且根据等微增率准则或其他原则来控制各台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大小。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具有四个基本任务和目标:①使全系统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总负荷功率相匹配;②将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调整控制到零,保持系统频率为额定值; ③控制区域间联络线的交换功率与计划值相等,以实现各个区域内有功功率和负荷功率的平衡;④在区域网内各发电厂之间进行负荷的经济分配。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包括两大部分: 图3-18 单台发电机组的AGC 系统图3-19 多台发电机的AGC 系统(1)负荷分配器根据电力系统频率和其他有关测量信号,按照一定的调节控制准则确定各发电机组的最佳设定输出功率。
(2)发电机组控制器根据负荷分配器所确定的各发电机组最佳输出功率,控制调速器的调节特性,使发电机组在电力系统额定频率下所发出的实际功率与设定的输出功率相一致。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中的负荷分配器是根据所测量的发电机实际输出功率和频率偏差等信号按照一定的准则分配各台发电机组输出功率。
决定各台发电机组设定的功率P ci 的负荷分配器,目前广泛采用以“基点经济功率P bi ”和“分配系数αi ”来表示每台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的方法,即各台发电机组的设定调整功率按以下公式分配:⎪⎭⎫ ⎝⎛-++=∑∑∑==bi n i Gi i ni bi Ci P ACE P P P 11α(3-43)式中 P ci ——各台发电机组的设定调整功率;P bi ——各台发电机的基点经济功率;P Gi ——每台发电机的实际输出功率;αi——分配系数。
也就是说,系统各台发电机组的设定功率,取决于系统发电机组总的实际输出功率P Gi 和每台发电机组的基点经济功率P bi ,以及系统频率偏差和功率偏差(ACE )。
偏差越大,各发电机组的设定调整功率的变动就越大。
当频率偏差和功率偏差趋于零时,AGC 系统发电机组总的设定调整功率就与发电机总的实际输出功率相等。
分配到每台发电机组的设定功率值则由分配系数αi 来决定。
这种方法把自动调频与经济功率分配联系起来了。
其中P bi 和αi 的值可以在每次经济分配计算时加以修正。
负荷分配方式每隔五分钟修改一次P bi 和αi 值,以适应经济调度的要求。
有时为了增大加到发电机组上的误差信号信息,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附加的负荷分配回路,如图3-20•••P G 1P Gn所示。
这样的附加分配回路可以用一个分配系数i b 来表示,但它与按经济调度调整负荷的“分配系数αi ”不同,它不受经济调度的约束,所以称为调整分配。
自动发电功率的分配方式为ACE b P ACE P P P i ni bi n i Gii bi ci ⋅+⎪⎭⎫ ⎝⎛∑-+∑+===11α (3-44) 或()ACE b b P P P i i i n i Gi i bi Ci ⋅++⎪⎭⎫⎝⎛-+=∑∑=αα1(3-45)当ACE 信息为零时,系统负荷完全按经济调度的要求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