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健康艾灸演讲稿范文

健康艾灸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健康艾灸”。

艾灸是我国传统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艾灸被誉为“养生第一法”,广泛应用于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等方面。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艾灸的魅力。

一、艾灸的起源与发展艾灸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古人发现,艾草具有独特的药性,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可以熏蒸身体,达到驱寒、祛湿、消炎、镇痛等效果。

经过长期的实践,艾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医学技艺,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艾灸的作用与原理艾灸具有以下作用:1. 调理气血:艾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使气血通畅,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2. 驱寒祛湿: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关节疼痛、风湿痹痛等病症。

3. 消炎镇痛:艾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各种炎症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4. 增强免疫力:艾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

艾灸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和热能,作用于人体穴位,从而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三、艾灸的适用范围艾灸适用于以下病症:1. 感冒、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疾病。

2. 肌肉疼痛、关节疼痛、风湿痹痛等疼痛性疾病。

3. 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4. 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5. 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四、艾灸的注意事项1. 选用优质艾草:艾草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艾灸的效果,应选用干燥、纯净、无杂质的艾草。

2. 掌握艾灸时间:每次艾灸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

3. 注意艾灸温度:艾灸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4. 避免空腹、饱腹进行艾灸:空腹或饱腹进行艾灸容易引起不适。

5. 艾灸后注意休息:艾灸后适当休息,有助于提高艾灸效果。

总之,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养生保健方法。

希望通过今天的演讲,让大家了解艾灸的魅力,将艾灸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艾灸的原理及功效

艾灸的原理及功效

艾灸的原理及功效艾条的原料是艾绒,其本性就是温。

点燃艾条,通过燃烧产生近红外和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自然疗法。

故艾条本身就具有了温经祛寒,温补的功效,此外,艾叶还有活血的功效,故通过艾灸体内一些具有化瘀通络、止痛功效和补益功效的穴位像关元、神阙、足三里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提高替人免疫力的作用,及治疗一些关节、肌肉的痹痛。

并艾灸还能平衡机体的阴阳,达到防病强身的功效。

艾灸起作用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故古人经过多年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第三个原理是依身体情况灸不同穴位,使用不同施灸手法。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

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使用压缩成棒状的艾叶,点燃艾叶并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疗法。

其原理是通过燃烧的艾叶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物质的作用,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 温通经络:艾灸的热量可以温热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和气血。

它可以帮助舒缓疲劳、舒展肌肉、缓解筋骨疼痛等症状。

2. 疏散寒湿:艾灸的热量能够温暖体内,驱散体内的寒湿邪气。

它可以改善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僵硬和冷痹等症状。

3. 补虚固本:某些特定的草药在燃烧时会产生草药的特殊成分,这些成分能够通过经络作用,渗透到穴位和经络中,具有温补的作用,帮助补气血,益阳气,固本培元。

4. 调节内分泌:艾灸疗法的另一个作用是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激素的平衡。

它可以帮助改善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症状,如月经不调、失眠等。

5. 强化免疫力:艾灸的热量和草药的成分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

艾灸还可以增加白细胞的产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自愈力。

总的来说,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热量和草药的作用,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温通经络,有助于缓解病痛,促进健康。

然而,在使用时应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避免不当的使用和潜在的风险。

艾灸什么原理

艾灸什么原理

艾灸什么原理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理气活血:艾灸可以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和烟燃烧产生的草木香气,刺激皮肤及经络,使气血得以顺畅运行。

这种热量可以穿透至深层组织,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2. 理阳明经荣卫气血:中医认为艾灸能够刺激经络系统,特别是阳明经,通过调理荣卫气血来缓解一些病症。

阳明经是人体最宽最主要的经络,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经络内气血流通,调节阴阳,达到平衡人体的效果。

3. 温经散寒: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通过艾叶的温热作用,达到温补作用。

寒气在体内的积聚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人感到乏力、怕冷等症状。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改善寒邪影响。

4. 平衡阴阳:中医理论认为,健康状态是一个平衡的状态,而疾病则是阴阳失衡所致。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提高阴阳之间的平衡,调整人体的机能,增强免疫力。

总的来说,艾灸通过热量、烟气和香气的作用刺激皮肤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恢复阳明经荣卫气血的平衡,温经散寒,平衡阴阳,达到促进健康、缓解疾病的效果。

2024年课件艾灸课件-(带)

2024年课件艾灸课件-(带)

课件艾灸课件-(带附件)课件艾灸疗法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一、引言艾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本课件旨在介绍艾灸的基本概念、作用机理、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一绿色、天然、无副作用的疗法。

二、艾灸的基本概念艾灸,是利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条,对特定穴位进行熏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绒,是由艾草经过晾晒、揉搓、筛选等工序制成,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功效。

三、艾灸的作用机理1.温热效应:艾灸时,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2.药理作用:艾绒燃烧时,释放出的有效成分可以渗透皮肤,发挥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菌、抗病毒等。

3.经络调节:艾灸作用于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经络,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

4.免疫调节:艾灸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四、艾灸的操作方法1.直接灸:将艾绒捏成小团,直接放在皮肤上进行熏烤。

2.间接灸:将艾绒放在姜片、蒜片等材料上,再放在皮肤上进行熏烤。

3.艾条灸:将艾绒卷成条状,点燃一端,对准穴位进行熏烤。

4.温针灸:将艾绒捏成团,放在针灸针尾端,点燃进行熏烤。

五、艾灸的临床应用1.风湿性关节炎: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缓解关节疼痛。

2.胃肠功能紊乱:艾灸可以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胃肠功能。

3.月经不调:艾灸可以调和气血,温养胞宫,调节月经周期。

4.亚健康状态:艾灸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

六、艾灸疗法作为一种绿色、天然、无副作用的疗法,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掌握艾灸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对于提高自身保健能力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件的介绍,使读者对艾灸疗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一、温热效应艾灸的温热效应是其最直接的作用方式。

当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穿透皮肤,温暖深层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是通过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挥发物质吸收到人体经络和穴位,刺激经络的气血流动,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和热疗原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疗作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穴位渗透到人体深层组织,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代谢物的排出,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应。

此外,热疗还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痛感。

2. 草药挥发物质作用:艾草燃烧时释放出的挥发物质可以通过经络和穴位被人体吸收,起到药物疗效。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作用,如艾叶入肾经,可以温补肾阳;艾叶入脾经,可以健脾和胃等。

3. 艾灸效应:艾灸可以改变人体的生理状态,如增强免疫力、调整机体的兴奋和抑制状态、促进体液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经络调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艾灸可以通过热疗和草药的作用刺激经络的气血流动,调理经络络脉,排除经络中的病邪,恢复经络的正常功能。

总之,艾灸通过热疗和草药的作用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和气血的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灸法的治疗机理

艾灸的作用-灸法的治疗机理

本文由艾灸先生摘录整理自【艾灸学习网 】,更多艾灸详情,广大灸友登录网站查看
灸法基于人体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的体系,通过经络将热力与药力输送到人体的各个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而发挥疗效。

灸法以应用艾灸为主,艾叶性味苦、辛、温,人脾、肝、肾经。

艾叶气味芳香,易燃,具有温经通络、回阳救逆、活血行气、散寒除湿、消肿散结等功效。

《本草纲目》中说:“温中,逐冷,除湿。

”《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孟子-离娄篇》有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久患病体虚之人,必用陈年的艾长期灸治才可治愈。

现代研究证明艾叶的主要药效成分为挥发油,又名艾叶油,油中含有桉叶素、β-石竹烯、松油烯醇等。

艾叶油有明显的祛痰镇咳、抗过敏的作用,在体外对于白色葡萄球菌、甲链球菌、奈瑟菌、肺炎球菌及多数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

本文由艾灸先生摘录整理自【艾灸学习网 】,更多艾灸详情,广大灸友登录网站查看。

艾灸法的现代研究

艾灸法的现代研究

艾灸法的现代研究艾灸法的现代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对灸法原理开展了实验研究,60年代以后,有关研究越来越多。

(一)艾灸的作用机理现代研究证实,燃艾时生成的物质的甲醇提取物,有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施灸部位皮肤中的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

说明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

另外,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它可使人体穴位内上午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通过经络腧穴系统这一特殊传递途径,可使能量到达病位和全身,较快地起效应。

说明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

(二)艾灸效应的影响因素1.不同灸法对穴位温度的影响: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与计算机联机实时处理的方法,以耐痛阈作为施灸强度,对比观察着肤灸、隔姜灸、悬灸、聚光灸及氦氖激光灸对人体穴位皮肤温度及前4种灸法对兔穴位皮肤、皮下与肌层温度的影响。

发现氦氖激光灸的影响微弱,其余灸法都明显改变穴位自皮肤至肌层的温度。

并各具规律与特征。

如不同灸法穴位皮温变化各期时城的关系为:潜伏期:隔姜灸着肤灸悬灸与聚光灸;上升期:隔姜灸着肤灸悬灸聚光灸;回复期:悬灸与聚光灸隔姜灸着肤灸。

施灸强度等同时,不同灸法对深部组织温度水平的影响不同。

两两比较其升温均值,其关系为:皮下温度:悬灸与聚光灸隔姜灸与着肤灸;肌层温度:悬灸聚光灸隔姜灸与着肤灸。

2.不同灸质、艾质、方法、灸量对皮温的影响:用热电偶测定传统艾灸、微小灸、远红灸三者的表面温度及抵达深度。

发现:(1)表面温度曲线:艾灸上升开始缓慢而后急剧,下降开始急剧而后缓慢;微小灸上升下降都缓慢,远红灸上升开始积聚而后缓慢,下降缓慢。

抵达深度以微小灸为最,艾灸与远红灸无差异。

持续时间长短顺序依次为微小灸,远红灸和艾灸。

(2)透热灸有刺激作用,而温灸具有加温作用。

(3)小艾炷施灸时,其壮数增多所致热刺激的增加比以大艾炷施灸为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的作用机理
艾灸对人体治病保健有什么功效呢?中医认为,艾灸燃烧时所产生的温热之气,对人体具有温、通、调、补四大功效。

*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可以温暖人体的气血,排除体内积累的寒气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

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灵枢▫剌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之,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剌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

通过热经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剌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所以灸法可用于气血因寒而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症、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通经活络、化淤止痛:可以打通体内不通畅的经络,消化炎症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等外因的侵袭或跌打损伤所致,人体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

艾具有芳香走窜经金的特性,艾在燃烧时所产生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地打通人体受阻的经络,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体功能的作用,临床上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调节免疫:释放能谱、激活免疫,增强人体抗病和抗疲劳的能力
人身体是否健康,要看人的免疫系统强不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在燃烧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辐射能谱。

这些辐射能谱不但具有远红外线辐射能谱,更具有近红外线辐射能谱,而近红外线能谱的穿透能力在2-5㎜之间,能够有效的穿入较深的人体组织。

在近红外线辐射能谱的剌激下,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体本有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免疫激活素”。

这种免疫激活素具有催化剂和调节剂的作用,在施灸后,这种被激活的物质不断剌激机体,活化了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原有的免疫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经常做艾灸就能够提高抗病和抗疲劳防感冒的能力。

*补气壮阳:可以填补真元,强壮阳气,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
的学术思想,而灸法除了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以阳气为根本,为什么?因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一个人的阳气旺盛充足,就如同丽照当空,万物会有生发之机。

倘若阳气衰败,就如同阴霾满布,万物枯亡。

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而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

就太阳和地球而言,太阳是阳,地球是阴,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都是来源于太阳,假如没有太阳的温暖普照,那么我们的地球上就不会再有繁衍不息和生命了。

正如《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把阳气比作天和日,没有阳气的彰显,也就没有了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所谓的人了,所以说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就我们自身而言,阳气就是我们身体内的太阳,阳气的虚强多少与人体的衰老和疾病甚止死亡的发生,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阳气算作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从生到死,是阳气的消耗过程。

我们人身体的阳气受之于父母,不管你接受了父母多少阳气,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这禀赋之阳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所以古人说小儿为“纯阳之体”。

但当你面对一具死尸时,全身冰冷,此时他的阳气为零,这时的人已变成了“ 纯阴之体”。

那这就是说,我们的阳气养护的愈好,身体也就愈健康,寿命也就愈长。

在我国民间有句谚语:人过四十天过午。

《黃帝内经▫灵枢》也说:“人四十,阳气不足。

损与日至”。

那么把人体一生的阳气比做一天的太阳,五六十岁人的阳气就如同是傍晚的太阳了。

就是说,人过了40岁,阳气就走下坡路了,尤其是先天、后天之本的脾肾之阳的快速衰退,于是人的衰老和很多疾病都会在这个年龄阶段发生。

故而养生贵在于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阳气强壮固密,营卫调和,就可以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肾阳充足,能够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滋养五脏,强壮身体,使人之寿命延长。

这正是道学中所讲的“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养生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