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艾灸的原理及功效

艾灸的原理及功效

艾灸的原理及功效艾条的原料是艾绒,其本性就是温。

点燃艾条,通过燃烧产生近红外和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自然疗法。

故艾条本身就具有了温经祛寒,温补的功效,此外,艾叶还有活血的功效,故通过艾灸体内一些具有化瘀通络、止痛功效和补益功效的穴位像关元、神阙、足三里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提高替人免疫力的作用,及治疗一些关节、肌肉的痹痛。

并艾灸还能平衡机体的阴阳,达到防病强身的功效。

艾灸起作用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故古人经过多年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第三个原理是依身体情况灸不同穴位,使用不同施灸手法。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

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灸疗原理——作用机理

灸疗原理——作用机理

灸疗原理——作用机理概述灸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点燃艾草或其他草药,在特定的穴位或患处上进行燃烧,以产生热效应来治疗疾病并促进健康。

灸疗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其作用机理包括热疗效应、经络调整、药物效应等多种因素。

热疗效应灸疗的主要机理之一是通过产生热效应来刺激穴位或患处,进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加速组织修复。

当灸疗进行时,艾烟中释放的热量可以进入人体穴位周围的组织,引起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流动。

这种热疗效应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经络调整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贯穿全身各个部位。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灸疗,可以刺激经络系统,调整气血运行,恢复和平衡身体的自然能量流动。

因为穴位与内脏器官、经络系统以及身体的不同部位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通过灸疗可以达到调节和改善身体机能的目的。

药物疗效在传统中医学中,灸疗常常会使用特定的草药,如艾草、桑叶、附子等,这些草药会在灸疗中产生药物效应。

艾草所燃烧出来的草药烟雾中含有挥发油和草药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产生药理作用。

草药的疗效可以根据其药性及燃烧的时间和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治疗特定疾病的效果。

注意事项1. 灸疗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不建议自行操作。

2. 灸疗过程中应注意火源安全,避免烧伤事故的发生。

3. 对于孕妇、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慎重选择灸疗。

结论灸疗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作用机理包括热疗效应、经络调整和药物效应等多种因素。

通过产生热效应、调整经络系统和药物疗效,灸疗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并调节和改善身体机能。

然而,灸疗仍需谨慎对待,遵循专业指导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以上是对灸疗原理及作用机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灸疗法——作用机理

灸疗法——作用机理

灸疗法——作用机理灸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人体健康。

灸疗法通过燃烧艾灸或其他草药,在特定穴位上施以温热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

这些效应主要是通过全身反应和局部刺激而实现的。

本文将探讨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1. 局部刺激和反射效应灸疗法通常会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

这些穴位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节点,通过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到全身不同的器官和系统。

局部刺激穴位后,可以通过经络传导、神经传导和血液循环等途径,产生一系列的反射效应。

这些反射效应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等,从而对全身产生治疗效应。

2. 温热刺激的生物效应灸疗法的特点之一是施以热量刺激,而这种温热刺激也是其作用的关键之一。

温热刺激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供血和氧气供应,加速新陈代谢,消除局部淤血和瘀血,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温热刺激还可以通过作用于末梢神经,产生镇痛作用,缓解疼痛症状。

3. 草药成分的作用在灸疗中,通常使用的草药主要是艾叶。

艾叶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萜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直接吸入、药效吸收等途径,对全身产生作用。

研究表明,艾叶中的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舒筋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4. 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灸疗法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局部刺激和直接生物效应,还可以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产生治疗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灸疗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调节体内内分泌的平衡。

这种调节作用可以改善人体的整体状态,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灸疗法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局部刺激和反射效应、温热刺激的生物效应、草药成分的作用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等。

通过这些机理的综合作用,灸疗法可以对各种疾病和不适产生治疗效果,并促进人体的健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灸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同疾病和个体存在差异,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艾灸什么原理

艾灸什么原理

艾灸什么原理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理气活血:艾灸可以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和烟燃烧产生的草木香气,刺激皮肤及经络,使气血得以顺畅运行。

这种热量可以穿透至深层组织,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2. 理阳明经荣卫气血:中医认为艾灸能够刺激经络系统,特别是阳明经,通过调理荣卫气血来缓解一些病症。

阳明经是人体最宽最主要的经络,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经络内气血流通,调节阴阳,达到平衡人体的效果。

3. 温经散寒: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通过艾叶的温热作用,达到温补作用。

寒气在体内的积聚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人感到乏力、怕冷等症状。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改善寒邪影响。

4. 平衡阴阳:中医理论认为,健康状态是一个平衡的状态,而疾病则是阴阳失衡所致。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提高阴阳之间的平衡,调整人体的机能,增强免疫力。

总的来说,艾灸通过热量、烟气和香气的作用刺激皮肤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恢复阳明经荣卫气血的平衡,温经散寒,平衡阴阳,达到促进健康、缓解疾病的效果。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原理(整合)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原理(整合)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原理(整合)艾灸的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根据医学者检验结果,以白金所做之寒暖计实验560度或620度及到650度,加之风送火力强时达670度,又在石棉上燃烧出540度,由此艾绒燃烧的温度可以达到500度以上。

沁艾堂联合实验机构,又在动物温肉片上艾灸,测得温度为290度,剃去兔毛在腹部进行艾灸,测得温度达到220度(生物艾灸温度比较低,因血液循环夺其热的原因)。

“艾灸最适宜的温度是多少”,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朱兵等专家特别做过研究,在研究论文《不同热灸温度和面积刺激对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中,专家们得出结论:艾灸面积与温度一定时,可以产生治疗效果,但并非面积越大、灸温越高越好。

比如,当灸温为40℃、42℃时,不管灸多大面积也不产生效应,而当温度在44℃-52℃之间,SRD神经元总能被激活。

而人类对于热刺激诱发的痛阈(指引起疼痛的最低刺激量)在45℃左右,考虑到散热及个体等因素,可以比这个温度稍高一些。

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

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

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

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

熏艾的原理

熏艾的原理

熏艾的原理熏艾,又称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利用燃烧的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烟雾来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熏艾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艾草的药理作用,二是热烟的刺激作用。

首先,艾草的药理作用是熏艾疗法的重要基础。

艾草中含有挥发油、树脂、甾醇、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在燃烧后会产生烟雾,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起到药理作用。

艾草的挥发油成分能够渗透皮肤,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活血祛湿,温经散寒,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作用。

此外,艾草中的树脂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一些皮肤病、风湿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次,热烟的刺激作用也是熏艾疗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熏艾时,艾草燃烧产生的热烟会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

而且,热烟的刺激还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组织的营养供应和排泄代谢,从而起到调理机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总的来说,熏艾的原理是通过艾草的药理作用和热烟的刺激作用,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熏艾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和熏艾方法,取得更好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熏艾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严重疾病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另外,在进行熏艾疗法时,也需要注意艾草的质量和燃烧的温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在选择熏艾疗法时,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综上所述,熏艾的原理是基于艾草的药理作用和热烟的刺激作用,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方法和安全,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是通过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挥发物质吸收到人体经络和穴位,刺激经络的气血流动,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和热疗原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疗作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穴位渗透到人体深层组织,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代谢物的排出,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应。

此外,热疗还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痛感。

2. 草药挥发物质作用:艾草燃烧时释放出的挥发物质可以通过经络和穴位被人体吸收,起到药物疗效。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作用,如艾叶入肾经,可以温补肾阳;艾叶入脾经,可以健脾和胃等。

3. 艾灸效应:艾灸可以改变人体的生理状态,如增强免疫力、调整机体的兴奋和抑制状态、促进体液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经络调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艾灸可以通过热疗和草药的作用刺激经络的气血流动,调理经络络脉,排除经络中的病邪,恢复经络的正常功能。

总之,艾灸通过热疗和草药的作用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和气血的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灸法的治疗机理

艾灸的作用-灸法的治疗机理

本文由艾灸先生摘录整理自【艾灸学习网 】,更多艾灸详情,广大灸友登录网站查看
灸法基于人体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的体系,通过经络将热力与药力输送到人体的各个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而发挥疗效。

灸法以应用艾灸为主,艾叶性味苦、辛、温,人脾、肝、肾经。

艾叶气味芳香,易燃,具有温经通络、回阳救逆、活血行气、散寒除湿、消肿散结等功效。

《本草纲目》中说:“温中,逐冷,除湿。

”《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孟子-离娄篇》有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久患病体虚之人,必用陈年的艾长期灸治才可治愈。

现代研究证明艾叶的主要药效成分为挥发油,又名艾叶油,油中含有桉叶素、β-石竹烯、松油烯醇等。

艾叶油有明显的祛痰镇咳、抗过敏的作用,在体外对于白色葡萄球菌、甲链球菌、奈瑟菌、肺炎球菌及多数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

本文由艾灸先生摘录整理自【艾灸学习网 】,更多艾灸详情,广大灸友登录网站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

灸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笔者认为是一种“综合效应”的体现。

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 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
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

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着的药物效应。

?
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本草正》也认为“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艾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艾灸燃烧时是否产生了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呢日本大西[1]和西谷[2]通过研究认为,艾燃烧后生成一种物质,有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着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

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

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2 灸法的热作用(物理作用)?
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

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

随着历史的发展,艾灸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

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

艾灸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人感到特别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腧穴,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艾火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特别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

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

杨氏[3]的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

?
3 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
经络腧穴是艾灸施术的部位,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是由艾灸理化作用和经穴特殊作用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

?
艾灸的药性作用和热作用只有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

例如,艾灸保健作用的产生是与强壮穴结合的结果。

艾灸作用于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灸作用于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艾灸作用于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经穴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而艾灸产生的药性和热是灸法作用的外因。

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发挥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

?
经络腧穴是否在灸法治疗中起到特殊作用呢上述杨氏的研究已经说明了物理因子与经、穴的特殊关系。

虽然目前尚无艾灸的药化作用进入经络特殊传递途径的直接研究,但其它类似研究可证明这一特殊途径的存在。

刘氏[4]等在穴位注射的研究中发现,在适当选穴的情况下行药物穴位注射,可在短时间内产生与静脉注射同等或更强的药效,并认为穴注下药效的产生并非通过血液循环的途径,而是另有作用途径和机制。

这一不同于血循环的途径,就是经络的特殊途径。

这一研究证实了经、穴特殊作用途径的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艾灸的药化物质,通过穴位皮肤进入腧穴后,也完全可能通过此途径到达病位和全身,并较快地起到治疗作用。

?
综上所述,艾灸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虽然传统中医的认识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但他与现代研究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而现代研究结果为传统艾灸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因此我们认为,灸法的作用是由艾灸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

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艾灸时艾的燃烧和所隔药物是灸法作用的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
灸法是临床常用治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人们对灸法的作用原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尚需作更多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