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发生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35页PPT

合集下载

气溶胶吸入疗法PPT课件

气溶胶吸入疗法PPT课件

-
18
PARI NOZZLE
Entrained Air
Compressed Air
-
19
压缩空气雾化器
雾化容积小(8ml),用药量少,浓度高; 颗粒大小选择性强; 可同时雾化几种药物; 病人耐受性好; 可以彻底洗涤和消毒。
-
20
3、高流量药氧雾化吸入器
用药量少; 雾化后分子较小,有氧气做动力,可使雾化
肺活量程度) 吸气时指压喷药,吸气末屏气(约10 s) 缓慢呼气,休息1~3分钟后再重复作 临时应急使用或长期规则使用
-
28
-
29
定量吸入器
注意事项:
1.吸气过快可增加气溶胶在上气道的惯性 冲撞沉降。
2.屏气不足或没有屏气会减少气溶胶在肺 内的沉降。
3.婴幼儿和年老体弱患者,配合延伸器的 使用可较好解决这类问题。
的,再用扩张小气道的,最后用激素和祛痰药。
-
22
雾化吸入治疗的并发症
诱发支气管痉挛; 长时间雾化可使干涸的分泌物吸湿后膨
胀,导致气道堵塞; 继发感染,主要是交叉感染。
-
23
雾化吸入的护理
讲解目的和配合要领,保证使用的有效 性
药液4-6ml为宜,吸入时间为5-15分钟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吸入法 低 快
5~6小时 直接 少 需要指导
口服法 高 慢
5~6小时 间接 多 容易
-
10
四、影响疗效的因素
物理因素 呼吸因素 解剖因素
-
11
1、物理因素
在众多物理因素中,以气溶胶微粒的大小最为重要
直径1~5μm的微粒在下气道和肺内沉降;
直径1~3μm微粒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沉降;

气溶胶发生器

气溶胶发生器

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发生器是一种能够将液体或固体物质转化为分散在气体中的微小颗粒的设备。

这些微小颗粒也称为气溶胶。

气溶胶发生器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医疗和工业领域。

工作原理气溶胶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种相互作用的力。

其中一种力是物质的表面张力,即当一种液体或固体物质与空气接触时,液体或固体表面形成一个类似于皮肤的层。

而另一种力则是来源于空气本身的冲击力。

当气流通过液体或固体表面时,两种力共同作用,将物质分散成微小颗粒。

分类气溶胶发生器可以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分类为以下几类:喷雾式喷雾式气溶胶发生器将液体物质喷出并转化为微小颗粒。

这种类型的发生器是最常见的,通常使用压缩空气或液压力来驱动液体物质的喷射。

涡轮式涡轮式气溶胶发生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液体物质转化为气溶胶的设备。

涡轮式发生器通常使用旋转轴来驱动,然后通过一个叶片或一组叶片来将液体物质分散形成微小颗粒。

超声波式超声波式气溶胶发生器利用声波振动将液体物质转化为微小颗粒。

这种类型的发生器通常使用一个水箱和一个超声波发生器。

当超声波发生器发出声波时,液体开始振动并分散成微小颗粒。

热烟式热烟式气溶胶发生器将固体物质转化为微小颗粒,包括烟雾和粉末。

这种类型的发生器通常使用电压来加热固体物质,从而将其转化为气溶胶。

应用领域气溶胶发生器在实验室研究、医疗和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领域:实验室研究气溶胶发生器在实验室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在材料科学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气溶胶发生器将液体或固体物质分散成特定尺寸的微小颗粒,以研究其特性。

在环境科学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气溶胶发生器模拟空气质量问题以及模拟污染物排放,以便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医疗应用气溶胶发生器在医疗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递送方面,医疗专业人员可以使用气溶胶发生器将药物分散成微小颗粒,以便在患者的呼吸系统中更好地吸收。

此外,气溶胶发生器还可以用于制造口罩、防雾眼镜和呼吸器等医疗设备。

大气气溶胶PPT课件

大气气溶胶PPT课件
4
气溶胶分类(大气科学按粒径)
5
气溶胶的源和汇
6
气溶胶粒子对人体的危害
7
大气气溶胶的浓度
粒子浓度是表征大气气溶胶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数浓度、质量浓度、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面积浓度和体
积浓度 数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的粒子数,通常用个/cm3为
单位。质量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粒子的质量,用 mg/m3或ug/m3为单位 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变化范围很大,受地理、气象和地域经 济结构不同的影响有很大差异。通常认为气溶胶本底的质 量浓度约为10ug/m3,数密度约为300个/cm3
8
大气气溶胶的浓度
气溶胶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春季高于夏季,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 日变化与近地面有大气逆温层的生消有关。
9
大气气溶胶浓度随粒径的分布
大气气溶胶的浓度是 随其粒径不同而变化 的,就数浓度而言, 通常随尺度增加而减 小
10
浓度分布函数
11
12
粒子浓度随尺度分布的经验关系
次生气溶胶是指由微量气体通过成核与凝结转化为粒子。
42
气溶胶粒子的成核作用
43
气溶胶粒子的均相成核
44
45
46
47
气溶胶粒子的非均相成核
当有外来粒子作为核心时,蒸汽分子凝结在该核心表面的 过程称为非均相成核
水溶性物质存在,或有现成的亲水性粒子存在时,常比纯 水更加容易成核、形成胚芽
55
谢谢!
56
谢谢!
57
谢谢!
58
谢谢!
59
谢谢!
60
谢谢!
61
谢谢!
62
谢谢!
63
谢谢!
64

《气溶胶吸入治疗》课件

《气溶胶吸入治疗》课件

06
气溶胶吸入治疗的研究进 展与未来展望
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与成果
研究方向
气溶胶吸入治疗在各种疾病中的 应用研究,如哮喘、慢性阻塞性
肺病、肺部感染等。
研究成果
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证实 了气溶胶吸入治疗在某些疾病中的 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 依据。
当前研究重点
进一步探索气溶胶吸入治疗的作用 机制,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降 低副作用。
药物的储存
需要按照药物的性质和储存条件,进行合理的储存,以确保 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04
气溶胶吸入治疗方法
治疗流程与方法
01
02
03
吸入前准备
确保患者了解治疗过程, 准备好吸入装置和药物。
吸入操作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 置,确保药物能够充分进 入呼吸道。
吸入后处理
观察患者反应,确保没有 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任何 异常情况。
原理
气溶胶微粒能够直接进入呼吸道 和肺部,通过与病灶接触,发挥 药物的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效果。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气溶胶吸入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医学技术的 进步和人们对呼吸道疾病的深入了解,气溶胶吸入治疗才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和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气溶胶吸入治疗在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呼吸道疾病治疗 的重要手段之一。
神经痛
对于某些神经痛患者,气 溶胶吸入治疗可起到缓解 疼痛的作用。
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气溶胶吸入治疗在某些消化系统疾病 中也有应用,如胃食管反流病、功能 性消化不良等。

气溶胶灭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气溶胶灭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产品信息·气溶胶灭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刘玉海,张文超,潘仁明,周晓猛(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气溶胶灭火技术的灭火机理,对目前国际上研制的气溶胶灭火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气溶胶灭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指出作为绿色消防手段之一的气溶胶灭火技术符合时代和环保要求,特别指出发展水基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关键词:灭火剂;气溶胶;哈龙替代;火灾引言哈龙灭火剂具有灭火效率高、速度快、不导电、无残留、适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数十年来在灭火剂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但由于其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及自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已在全世界范围内遭到禁用[1]~[3]。

寻求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灭火高效、无毒无害的哈龙灭火剂替代品及替代技术,已成为各国科学家近来研究的热点。

作为新型消防灭火手段的气溶胶灭火技术,由于灭火机理独特,可在许多场合代替哈龙灭火剂,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通常所说的气溶胶是指以空气为介质、以固态或液态的微粒为分散相的胶体体系。

由于气溶胶具有与气体物质非常相似的流动扩散特性和绕过障碍渗入微小空间的能力,使气溶胶用于灭火成为可能[4]。

当某种气溶胶对火灾燃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且对被保护对象及环境无毒、无害、无其它不良作用时,即可用来作为一种灭火介质。

灭火气溶胶的分散相通常为水汽、金属氧化物(如:Na2O、K2O、M g O等)、NaHCO3、NH3H2PO4等,分散介质为CO2、N2等惰性气体。

众所周知,可燃物的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温度、氧气以及可产生链连锁反应的自由基。

灭火气溶胶可以分别或同时以物理、化学、水雾降温三种方式来灭火,即以降低空气中氧浓度来“窒息灭火”;以切断火焰反应链,破坏火灾现场的燃烧条件,降低自由基浓度,抑制链式燃烧反应的化学方式灭火;通过降低燃烧温度来灭火[5]。

现阶段,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各类气溶胶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空气动力气溶胶发生器

空气动力气溶胶发生器

制定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人部门签名日期颁发部门执行日期分发部门目的:正确安全的使用空气动力气溶胶发生器。

范围:空气动力气溶胶发生器。

职责:车间主任、设备主任、保全工、设备员、本设备操作人员对本设备操作规程的实施负责,公司生产、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质监部门对操作规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内容:1.空气动力气溶胶发生器的结构:1.1TDA-4B 有6 个Laskin 喷嘴组成。

2.特点和工作原理:TDA-4B 是一个小巧、便携的气溶胶发生器。

它仅要求提供洁净的压缩空气就可发生多分散的极小的气溶胶颗粒。

当它的总的输出压力在20 psig 时,可以被810 cfm 的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气溶胶浓度大约为100 ug/l。

TDA-4B 建议使用在8100 cfm 以及更低气流的检测环境中。

对于工作站,负压过滤设备,生物安全柜,天花板模块,小型或简易洁净室,以及用于洁净的HEPA 过滤器,它是利用压缩空气进行检测的理想设备3.主要技术参数:3.1发生范围:50~8100 cfm3.2输出浓度:100 μg/l @ 810 cfm3.3发生类型:1~6 个Laskin 喷管口3.4压缩空气:3~18 cfm @ 20 psig3.5气溶胶类型:Poly-dispersed (冷的)3.6设备尺寸:10”L x 11”W x 9”H(25cm L x 28cm W x 23cm H)3.7设备重量(kg):7.3 kg3.8电源:无要求4.操作方法:4.1拧下仪器顶部液体注入处的盖子,注入所需的液体气溶胶试剂至观测计的3/4 处。

不要过量填注。

当液面降至观测计的一半时,再重新注入液体气溶胶试剂。

4.2在过滤器/调节器进气口处连接一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气源。

建议使用一关断阀门(球阀)来控制压缩空气至本设备通路的开和关。

4.3打开压缩空气开关,调节过滤器/调节器控制旋钮至压力为表压20 磅/英寸2。

若要锁定此调节点,只需按下控制旋钮。

微生物气溶胶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微生物气溶胶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采样方式 PM10气溶胶收集到无菌DNA的PBS 缓冲液中 将PM10收集到无菌无DNA的水中, 该溶液用47mm无菌聚碳酸酯膜过滤
样品环境 养猪场,诊所和避 难所室内空气 养猪场样品
回收率 61% 69%
将PM10颗粒收集到47mm无菌聚碳酸 半都市室外空气样 酯膜上 品 收集到47mm无菌聚碳酸酯膜上 无菌47mm石英滤膜 森林室外空气样品 农业和城市室外空 气样品 84%
第一章 Bilaerosol的研究历史
4
of
17
背景简介
第一章 Bilaerosol的研究历史
5
of
17
1 发展进程
① 发现(1833)
达尔文( 1833 )从空气中的灰尘中 发现霉菌孢子。
③ 迅猛发展
在空气中陆续发现青霉孢子 ( 1901 ) 、 苏 云 金 芽 孢 杆 菌 ( 1902 ),以及医院中发现天花病 毒( 1905 )的传播。 1908 年 Science 杂志报道了一种新方法撞击法,此 后人们对采样方法陆续进行了改进。
过渡
Transition
— 3—
背景简介
什么是bioaerosol 为什么要研究bioaerosol
生物气溶胶,通常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0µm以内的含有微生物和其他物成分的气溶胶,主要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昆虫(包过尘螨等)及其碎片和分泌物、立克次体、花粉、蕨类孢子和各 种菌类毒素等
过渡
Transition
— 12 —
3 基于PCR的Bioaerosol分析技术
基于PCR的生物气溶胶识别、定量、分布特点的技术
第三章 基于PCR的Bioaerosol分析技术
13 of
17

生物气溶胶科学、技术、工程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生物气溶胶科学、技术、工程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生物气溶胶科学、技术、工程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生物气溶胶科学、技术、工程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摘要:差的空气卫生造成的生物气溶胶污染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不利的健康影响以及疾病的发生。

此外,生物恐怖袭击等也逐渐威胁人类的安全。

目前,大体积生物采样,实时生物监测技术、生物气溶胶定量及控制以及疾病爆发于生物气溶胶暴露是当前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向。

虽然自从19世纪晚期,生物气溶胶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研究。

该论文旨在综述当前生物气溶胶领域的科学技术。

关键词:生物气溶胶;样品采集;PCR;宏基因组Bioaeroso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REN Jia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Abstract: Poor air hygiene as a result of bioaerosol contamination has caused diverse forms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nd diseases. In addition, global biosecurity is threatened by purposeful use of biowarfare agents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people to the infectious agents. Accordingly, developments in high-volume biosampling, including aerosol-to-hydrosol techniques with low cut-off size, real-time bioaerosol detection, adequate biological quantification, and exposure control, as well a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disease outcome and bioaerosol exposure, are current areas of bioaerosol research. Although mileston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both in bioaerosol sampl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since late 1800s, compared to atmospheric chemistrythe bioaerosol field is still understudied. This work is conducted to broadly review current state-of-the-art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in the bioaerosol field. Key words: bioaerosol; sampling; PCR; metagenomic大量的研究证明生物气溶胶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涉及到病原微生物的时候,甚至会造成死亡(Douwes e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