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珠海市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珠海市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珠海市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2008-12-29

充分发挥各特区品牌、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发展空间、科教人才、历史人文等六大优势,培育创新优势,重点发展以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的“两少两有两高”(用工少、占地少、有研发、有品牌、高技术、高效益)产业;以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的“特色化”、“集群化”和“高级化”发展,优化提升唐家湾地区产业结构,扩大整个

产业总量规模,为实现我市东部地区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做出重要贡献,真正起到本区发展建设对珠海全市增长的积极带动作用。

一、高新技术产业

整合和集中本区的优势资源,推进园区建设,营造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园区环境;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发展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核心产业;从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形成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支持系统,强化创新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

(一)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优先发展。将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第一集团,将其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力求在该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重点引进和培育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项目,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存储技术、数字视听设备、第三代移动通讯等代表当前国际信息产业制高点的技术和产品;优先发展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积极发展软件外包业、嵌入式应用系统、通用型应用软件;努力促进软件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培育以软件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根据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求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和资源配置。整合区内资源,规划建设信息产业园。给以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配套环境,充分借鉴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系,力争在规划期内,打造成创新型、国际化、有特色的信息产业品牌园区。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节能环保设备等中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引进和培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构筑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共生的发展态势。重点引进和扶持行业龙头企业,科学合理布点大型工业项目,引导关联度大的企业在空间上聚集,向纵深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产业推进产业联系,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全球IT企业100强、国内拥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或项目,支持中小企业为这些先导性项目或龙头企业配套;力争培育、发展和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家用电器产业、环保节能产业等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园区集约化发展。限制一般性工业进入,实施对现有高耗能、高排放、有污染的企业进行异地搬迁改造,加快建设生态园区和精品园区的步伐:

1. 全力谋求软件产业的新突破,强化创新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推进软件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在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同时,实现产业扩张,力争打造成国内最大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

2.发展电子信息、集成电路、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新材料、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3. 金鼎工业园以发展机电设备、仪器仪表、办公设备、节能环保设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4. 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建立以清华科技园、中山大学科技园珠海园区等为基础的,以发展研发、中试、企业孵化和加速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唐家湾高校产业园体系,形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培植力量。

二、文化产业

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动漫网游、广告摄影、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等创意产业,扶持出版包装业和影视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文化用品、设备生产以及以艺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制造性文化产业,重视现代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唐家湾地区生产总值的10%,成为新城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高新区软件业优势,培育发展以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广告、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文化产业。力争在唐家湾设立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

鼓励开展影视动画、未来城市、传统文化场景再现等新产品的开发,

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信息产业,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二)积极发展以出版业和影视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以南方文化产业园为基地,以建设“书香唐家湾”为目标,整合出版资源,打造唐

家湾图书和报刊品牌;在印刷方面,重点发展包装装潢印刷,推进区域性、外向型印刷产业基地建设,将唐家湾建设成为辐射珠三角的区域

性印刷中心。

(三)积极扶持文化用品、设备生产以及以艺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引导以现有服装设计为特色的产业延伸,形成唐家古镇、会同古村等设计师和艺术家创意集聚基地,提高文化用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努力打造唐家湾“时尚之都”、“浪漫之都”的区域经济品牌。

(四)发展以会展、演艺、节庆、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大众娱乐文化业。策划诸如“唐家湾科技发展论坛日”、“唐家湾海洋节”、“唐家湾图书文化节”、“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与唐家湾有关的制作质量较高、周期较长、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演出项目, 形成富有特色的节庆及会展文化,提升文化品位。

(五)培育发展特色文化街区和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南方文化产业园的规模,建设唐家古镇创意产业园和会同古村创意产业园,打

造以大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批发,礼品、书画、古籍、旧书为主营业务的“图书文化市场”,结合景区建设发展“都市中心

休闲一条街”等特色街区。

三、旅游产业

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大旅游业。加大酒店娱乐设施、景点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等旅游业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综合治理旅游环境,开发和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逐步完善未来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旅游环境,力争用3年时间打好设施基础,形成旅游拳头产品,用5年时间把唐家湾建设成为珠海市重要的旅游功能区和辐射珠江三角洲的高品位商务文化旅游基地。

(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重视唐家湾历史文物古迹、地方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的共乐园、望慈山房、唐绍仪故居、苏兆征故居、白石街、东澳沙丘遗址、会同古村、唐家三圣庙、淇澳岛天后宫等宝贵文物资源,突出唐家湾香山文化与高科技产业发展衍生出来的现代创新文化的融合,构建唐家湾高新区的传统本土文化旅游与现代工业文明旅游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体系。

(二)适度发展休闲旅游。发展小型、精致、特色、并能适应不同文化品味和消费层次的休闲旅游,丰富周末和短途休闲度假活动内容,发展度假旅游,打造商务休闲天堂以及都市人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旅游形象。充分利用国际高尔夫球场与国际赛车场等大型体育设施条件大力促进休闲体育旅游、竞技体育旅游的发展,力争将珠海的“赛车运动”打造成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产业。

广东省珠海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最新优惠政策

广东省珠海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最新优惠政策 为加快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定》(珠府[2000]21号),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全面执行国家、省支持和扶持高新技术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高新区将侧重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重点扶持信息产业中的软件、数据通讯与网络和生物制药两个行业。 2、高新区管委会及其下属各园区(基地)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区内经济开发建设,集中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一个窗口对外”。 3、设立高新区发展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外著名科技、经济(金融)管理和法律专家组成,发挥其在制定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和推介作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所需经费每年50万元由市财政专项安排。 4、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特别是在国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曾在国外高科技企业工作过的留学人员,鼓励其为高新区服务。

在高新区设立留学生创业园。凡获得国外长期(永久)居留权或已在国外开办公司(企业)的,可按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并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留学人员凭护照可申请在高新区注册企业。留学人员携高新技术入股的,可优先获得创业基金支持。 留学人员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工资总额的限制,并可将出国前后的工龄合并计算。在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上,不受岗位职数、评聘时限和指标的限制。 留学人员的子女、配偶、父母可随同申请入户,并免交城市增容费。其子女人园、中小学入学均享受本市户籍人口待遇,并在考试录职方面享受归国华侨子女入学规定的最优惠条件。 海外人才在高新区工作的、可申办珠澳两地车牌。 5、在高新区内创办企业和项目,所需人员在调于、招工、毕业生就业、入户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或技师以上人员,且在区内企业任职一年以上,可申请办理调入珠海市区户口,并免缴城市增容费。其配偶、子女可同时办理随迁手续。 6、支持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来高新区创办产学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培训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大学科技园等。 7、给予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相应的往返港澳通行证签注指标,并可直接申办出国(境)证件。区内企业法定代表人、业务骨干可参加经贸团组出访,并按有关规定向市政府外事部门优先办理手续。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印发《珠海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带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印发《珠海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带班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珠规建质[2015]24号 【发布部门】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发布日期】2015.03.25 【实施日期】2015.03.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印发《珠海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带班制度实施细则》 的通知 (珠规建质〔2015〕24号) 横琴新区公共建设局,各区(经济功能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区)安监站,各施工、监理企业: 为更好实施《珠海市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珠规建质〔2012〕152号),我局制定了《珠海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带班制度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认真落实企业负责人带班制度。于4月30日前,将本企业及所属施工项目落实带班制度的情况,汇总至市、区安监站;市、区安

监站在5月初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行动,并将此项内容作为日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 二、市、区安监站要加大对施工企业负责人落实施工现场带班制度情况的检查抽查力度,在每季度首月的20日前,将上一季度施工项目带班制度的落实情况汇总至我局质安科,我局将对落实不到位的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进行通报批评。 特此通知。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5年3月25日 珠海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带班制度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1〕111号)和我局《珠海市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珠规建质〔2012〕152号)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结合我市建设工程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主管质量安全和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是指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考核有效合格证书的施工现场负责人(建造师)。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襄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规划 (2009-2011) 前言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5年2月,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将原高新区与原省级汽车产业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国家级襄樊高新区。两区合并后,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产业特色,壮大经济规模,奋力承担起襄樊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市区经济龙头重任,向中国新车城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2004年襄樊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汽车动力及关键部件产业基地;200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荣誉称号;2008 年6月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授予“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国家劳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治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期下,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襄樊

高新区面临着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壮大产业实力的紧迫任务,承担着推进自主创新、带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快进展步伐、转变进展方式,提高进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依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进展规划纲要》、《湖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以来襄樊高新区产业进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进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地域税收、出口创汇等要紧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都远远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126.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20亿元,年均递增32.6%,高于全市同期26.9%的增幅,占全市的比重由200

珠海市关于加快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定

珠海市关于加快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 定 【法规类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文字号】珠府[2000]21号 【发布部门】珠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0.02.15 【实施日期】2000.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珠海市关于加快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定 (珠府[2000]21号) 为加快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并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1、全面执行国家、省支持和扶持高新技术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高新区将主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重点扶持信息产业中的软件、数据通讯与网络和生物制药两个行业。 2、高新区管委会及下属各园区(基地)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区内经济开发建设,集中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一个窗口对

外”。 3、设立高新区发展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外著名科技、经济(金融)管理和法律专家组成,发挥其在制定高新区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和推介作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所需经费由市财政专项安排。 4、采取灵活的方式和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特别是在国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曾在国外高科技企业工作过的留学人员,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其为高新区服务。在高新区设立留学生创业园。留学人员在区内所办企业,可享受本规定重点扶持行业特别优惠政策。凡获得国外长期(永久)居留权或已在国外开办公司(企业)的,可按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亦可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留学人员凭护照可申请在高新区注册企业。留学人员携高新技术入股的,可优先获得创业基金支持。留学人员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工资总额的限制,并可将出国前后的工龄合并计算。在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上,不受岗位职数、评聘时限和指标的限制。留学人员的子女、配偶、父母可随同申请入户,并免交城市增容费。其子女入园、中小学入学均享受本市户籍人口待遇,并且在考试录取方面可享受归国华侨子女入学规定的优惠条件。在高新区工作的海外人才,可申办珠澳两地车牌。 5、在高新区内创办企业和项目,所需人员在调干、调工、毕业生就业、入户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技师以上人员,且在区内企业任职一年以上,可办理调入珠海市区户口,并免缴城市增容费。其配偶、子女可同时办理随迁手续。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零二零年八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由来 (1) 1.3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2) 1.4评价依据 (3) 1.5评价标准 (9) 1.6评价方法 (11) 1.7评价重点 (12) 1.8评价时段 (12) 1.9评价范围 (12) 1.10保护目标 (13) 1.11评价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 (14) 第二章规划概况 (16) 2.1园区涉及的乡镇产业发展概况 (16) 2.2规划方案概况 (17) 2.3规划市东南工业园发展现状 (33) 第三章规划分析 (40) 3.1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40) 3.2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45) 3.3规划的排污分析 (47) 3.4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67) 第四章区域环境状况调查与环境现状评价 (69) 4.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69) 4.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72) 4.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9) 4.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2) 4.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4) 4.6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85) 4.7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87) 第五章环境影响识别与指标体系构建 (89) 5.1环境影响识别 (89) 5.2评价因子筛选 (89) 5.3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91) 第六章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94) 6.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4) 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8)

6.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05) 6.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8) 6.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4) 第七章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与总量控制 (117) 7.1资源承载力评估 (117) 7.2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120) 7.3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 (122)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 (125) 8.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125) 8.2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125) 8.3最大可信事故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27) 8.4风险防范措施 (128) 8.5.应急预案 (129)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建议 (132) 9.1预防对策和措施 (132) 9.2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138) 9.3修复补救措施 (153) 9.4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4) 第十章环境监测、跟踪评价和管理建议 (156) 10.1环境监测计划 (156) 10.2跟踪评价建议 (158) 10.3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158) 10.4环境管理建议 (159) 10.5 “零方案”分析 (161) 第十一章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63) 11.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 (163) 11.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1) 11.3 “三线一单” (179) 第十二章困难和不确定性 (186) 12.1 困难 (186) 12.2 不确定性 (187) 第十三章执行总结 (188) 13.1规划背景 (188) 13.2规划概述 (189) 13.3规划的主要环境目标 (190) 13.4规划方案简介 (190) 13.5规划方案分析 (194) 13.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96) II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国务院关于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得批复 (国函[2003]48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 您省《关于上报审批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得请示》(粤府函〔2001〕17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编后得《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珠海就是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得风景旅游城市。珠海市得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得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推动科技进步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珠海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得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得全部行政区域7653平方公里得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主城区由中心城区(包括新老香洲、吉大、拱北、前山等片区)与南湾城区(包括南屏、湾仔、洪湾等片区)组成。中心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继续按照《总体规划》得要求疏散部分工业;南湾城区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 要以主城区为中心,以金湾区、斗门区为次中心,形成由“主城区——次中心——外围新城——中心镇”构成得组团型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合理得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城市得人口与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7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63平方公里以内;

到201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8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01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 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各种交通枢纽相互衔接得综合交通体系。要统筹规划与建设给排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与水得重复利用率。要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加强城市重点防灾设施与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得建设,建立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风暴潮与抗震在内得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要严格按照规划提出得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保护好城市得水、大气与声环境,使全市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要切实保障海洋、土地及空间资源得合理开发与利用,重点加强对近海水体与市内河流等水体得保护,防止水源与海湾水体得污染。要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区得建设,保护好中华白鳍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大力植树造林,实现山体普遍绿化。 七、重视城市风貌与特色保护。城市得整体布局与建设应充分体现滨海城市得风貌特色,创造良好得城市环境。要加强对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风景名胜资源得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在城市设计与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珠海市山水相间、陆岛相望得自然条件,突出以水为中心得热带滨海城市得景观特色。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就是珠海市城市建设、发展与管理得依据,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得要求。要抓紧编制详细规划,深化必要得专业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得各项法规,强化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得意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开发区在内得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得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得实施。市级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驻珠海市各单位都要遵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目录 第 1 章总则 (201) 第 2 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02) 第 3 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203) 第 4 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204) 第 5 章主城区生态健康游憩系统规划(康体绿道) (205) 第 6 章主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206) 第7 章主城区防灾避灾绿地规划 (208) 第8 章树种规划 (209) 第9 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209) 第10 章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210) 第11 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210) 第12 章主城区分期建设规划 (211) 第13 章规划实施措施 (214) 第14 章附则 (215)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规划文本 第 1 章总则 第1条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强珠海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把珠海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增进市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对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专项规划的深化和完善,作为珠海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第3条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设部[2004] )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建设部,建城[2000]106号)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城建[2001]192号)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1999年)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珠海市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珠海市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2008-12-29 充分发挥各特区品牌、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发展空间、科教人才、历史人文等六大优势,培育创新优势,重点发展以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的“两少两有两高”(用工少、占地少、有研发、有品牌、高技术、高效益)产业;以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的“特色化”、“集群化”和“高级化”发展,优化提升唐家湾地区产业结构,扩大整个 产业总量规模,为实现我市东部地区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做出重要贡献,真正起到本区发展建设对珠海全市增长的积极带动作用。 一、高新技术产业 整合和集中本区的优势资源,推进园区建设,营造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园区环境;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发展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核心产业;从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形成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支持系统,强化创新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 (一)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优先发展。将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第一集团,将其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力求在该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重点引进和培育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项目,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存储技术、数字视听设备、第三代移动通讯等代表当前国际信息产业制高点的技术和产品;优先发展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积极发展软件外包业、嵌入式应用系统、通用型应用软件;努力促进软件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培育以软件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根据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求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和资源配置。整合区内资源,规划建设信息产业园。给以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配套环境,充分借鉴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系,力争在规划期内,打造成创新型、国际化、有特色的信息产业品牌园区。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节能环保设备等中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引进和培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构筑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共生的发展态势。重点引进和扶持行业龙头企业,科学合理布点大型工业项目,引导关联度大的企业在空间上聚集,向纵深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产业推进产业联系,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全球IT企业100强、国内拥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或项目,支持中小企业为这些先导性项目或龙头企业配套;力争培育、发展和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家用电器产业、环保节能产业等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园区集约化发展。限制一般性工业进入,实施对现有高耗能、高排放、有污染的企业进行异地搬迁改造,加快建设生态园区和精品园区的步伐:

XX工业园区(扩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59页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5 第二章 基础条件 ---------------------------------12 第三章 背景分析(SWOT 分析) -------------------30 第四章 园区功能分区和发展战略 -------------------36 第五章 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40 第六章 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46 第七章 效益分析 ---------------------------------52 第八章 园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55 第九章 加快园区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64 XX 工业园区(扩区)产业发展规划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XXXX工业园区(扩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2009年5月国务院(国发[2009]24号)《关于支持XX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海西、原中央苏区建设和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在龙岩与老区人民一起过年,明确表示党和国家“将继续实施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老区又好又快发展”,为XX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若干意见》同时还提出,要“积极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的国家级工业园区扩区、调整区位和省级工业园区升级,拓展工业园区的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为XX 省的工业园区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XXXX工业园区是全省首批50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早期的园区用地位于县城南部的南岗,即南岗工业区。南岗工业区分三期开发。由于XX县经济基础好、发展速度快,目前,一、二、三期用地已经形成规模,正逐步开发龙翔片区,整个城南片区已经全部纳入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工业园区发展寻求新的空间,2007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编制了《XXXX工业园区“一园两区”总体规划》,其中的“一园”是指XXXX工业园区,“两区”是指城南片区和蛟洋片区。两个园区规划面积共23.8平方公里。随着区域大型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XX县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挥XX县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合理进行县域生产力布局

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修订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优化升级,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建设产业更高端、资源更集聚、空间更广阔、交通更便利、环境更优美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市政府关于深圳高新区优化升级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一)高新区北区是指北环大道以北、南海大道以东、广深高速以南、沙河西路以西围合的区域,总面积2.58平方公里。20多年来,高新区北区为推动我市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以下发展瓶颈和突出矛盾: 1、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玻璃、塑胶制造,化工生产等低端传统产业用地占高新区北区产业用地的四分之一,且半数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产业空间布局不优。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仅为 1.98,大部分早期建设的工业厂房低矮陈旧,无法满足新型总部企业办公、研发需要,也不能适应创新创业活动需求。 3、公共技术支撑不强。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检测机构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少,使用效率低。 4、公共配套设施不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园、员工宿舍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餐饮、购物、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5、交通承载能力不足。北向道路阻断,内部循环不畅,拥堵节点较多,公共交通运力严重不足,目前尚无建成地铁站点,难以满足片区工作、居住人员出行需求。

(二)为给产业战略升级提供空间支撑,南山区政府提出加快推进高新北整体更新,助力南山区成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在市政府的指导下,2016年8月31日,南山区政府与深投控公司签订了《高新区北区升级改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深投控公司为统筹主体,同时提出“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产业升级、投控统筹”的整体思路。南山区政府负责对高新区北区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园区产业升级政策,深投控公司作为高新区北区的整体运营商,代表南山区政府统筹实施具体工作。 二、总体目标 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体布局、复合更新的原则,通过片区统筹来实现产业升级、空间倍增和产城融合的总体目标,将深圳高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探索集约型发展道路并发挥示范作用。 (一)产业升级。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到2020年,高新区北区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创造工业总产值力争超过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比2014年翻一番。 (二)空间倍增。通过拆除重建和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高新区北区建筑面积由310万平方米增加到66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由1.98提高到5,产业用房和产业配套用房建筑面积倍增。 (三)产城融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园、休闲绿地面积由8万平方米增加到16.5万平方米,商业服务面积由3万平方米增加到不低于36万平方米,员工宿舍、保障性住房、公寓面积由43.2万平方米增加到148万平方米,住户由9千户增加到2.8万户。 三、政策要点 在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中,根据产业布局、更新规划和企业需求,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2017年6月

前言 工业园区是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重要载体和优势平台,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对于振兴区域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关重要。 “十二五”时期,赤峰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约,工业园区得到长足发展,园区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为了赤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由于赤峰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建设速度比较慢,产业层次比较低,使得发展中出现了园区之间结构趋同、同质竞争、内耗较大等现象。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深度转变。为此,就必须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功能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为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新动能,让工业园区真正挑起赤峰工业经济的脊梁,特编制《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