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重症精神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提高我院对重症精神患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维护医疗秩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规范重症精神患者的应急处置流程,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2. 提高医务人员对重症精神患者的识别、评估和处置能力。
3. 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重症精神患者的突发状况,包括但不限于:1. 精神病患者突然发病,出现自伤、伤人等行为。
2. 精神病患者突发意识障碍、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
3. 精神病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严重不适。
4. 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重症精神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重症精神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现场处置、病情评估、救治措施等具体工作。
3. 设立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物资供应、安全保卫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发现(1)医务人员发现重症精神患者突发状况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小组进行现场处置。
2. 现场处置(1)现场医务人员对重症精神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吸氧、止血等。
(3)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患者自伤、伤人。
(4)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避免对患者和他人造成伤害。
3. 情况报告(1)现场医务人员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患者病情及处置情况。
(2)科主任、护士长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3)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向医院领导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4. 后续处置(1)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入ICU或其他科室进行治疗。
(2)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及处置情况。
(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情绪。
(4)对事件进行总结,查找原因,改进工作。
精神病患者的应急处置PPT课件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照本法的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并对所在地人民政府开展的精神卫生工作予以协助。 第四十九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患者所在单位等应当依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的请求,对监护人看护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精神卫生法》
第五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为生活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提供帮助,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患者及其家庭的情况和要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为患者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如何界定轻度滋事、肇事、肇祸? 注意:应由公安部门定性。
根据目前的研究,以下情况与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男性,青壮年 既往有攻击、冲动行为或犯罪史 既往有严重自伤、自杀行为史 既往有药物、酒精滥用史 目前有明显的与被害有关的幻觉、妄想、猜疑、激越、兴奋等精神病性症状 目前有攻击性、威胁性语言或行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预测表
说明:如果攻击指数总分大于非攻击指数总分,即预测患者将会发生攻击行为,攻击指数总分小于或等于非攻击指数总分,即预测患者将不会发生攻击行为。
条目
结果
攻击指数
非攻击指数
年龄
≦39
9
8
≧40
36Βιβλιοθήκη 性别男96
女
1
8
既往攻击行为
有
9
2
无
4
9
早年父和(或)母患精神病
有
2
-1
无
9
《精神卫生法》
第六十八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简化程序,实现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结算。 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的,民政部门应当优先给予医疗救助。
精神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医院医护人员对精神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加强精神科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突发精神症状的处理能力,确保在出现类似紧急情况下能够规范应对,持续改进医疗护理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三、演练地点我院精神科病区四、演练对象全院医护人员、护士、保安、保洁等相关部门人员五、演练内容1. 患者突发精神症状应急处置演练(1)模拟场景:患者突发精神症状,如被害妄想、攻击性行为等。
(2)演练流程:①发现患者突发精神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劝导。
②主管医生查看患者情况,进行初步处置。
③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安全约束,防止患者伤害他人或自身。
④根据患者情况,及时通知家属。
⑤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
⑥按照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
2. 患者出走、出逃、逃跑应急处置演练(1)模拟场景:患者擅自离开病区,出走、出逃、逃跑。
(2)演练流程:①发现患者出走、出逃、逃跑,立即通知安保人员。
②安保人员迅速封锁出口,进行拦截。
③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安抚,防止其发生意外。
④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出走原因。
⑤根据患者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
3. 患者噎食应急处置演练(1)模拟场景:患者进食过程中发生噎食。
(2)演练流程:①发现患者噎食,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②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采取拍背、抠出食物等措施。
③若患者噎食严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
⑤做好患者病情记录,通知家属。
六、演练组织1.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演练工作。
2. 成立演练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演练。
3. 成立演练评审组,负责对演练进行评估。
七、演练要求1. 全体参演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演练。
2. 演练过程中,严格执行预案流程,确保演练效果。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4.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精神病患者的处置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精神病患者的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精神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精神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包括现场保护、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
(2)医疗救治组:负责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后续治疗等。
(3)心理干预组:负责对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4)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报道应急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物资保障、通讯联络、后勤服务等。
四、应急处置程序1. 接报(1)接到精神病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对事件进行初步判断,确认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赶赴现场,采取以下措施:①现场保护:设置警戒线,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②人员疏散:组织人员迅速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③伤员救治: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及时转运至医院救治。
(2)医疗救治组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治方案,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 心理干预(1)心理干预组对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2)对肇事者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
4. 宣传报道(1)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加强对应急处置工作的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物资保障、通讯联络、后勤服务等。
(2)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后期处置1. 事件调查(1)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对肇事者进行司法追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后续治疗(1)对伤员进行后续治疗,确保其康复。
(2)对肇事者进行心理治疗,预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2. 及时、有序地开展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3. 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2. 精神病患者突发疾病;3. 精神病患者自杀、自伤事件;4. 精神病患者走失、失踪事件;5. 精神病患者集体暴力事件;6. 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处置、患者救治、人员疏散等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患者医疗救治、心理干预等工作。
(3)治安保卫组:负责现场治安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工作。
(4)信息宣传组:负责信息收集、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供应、交通保障、通信保障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报告:发现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现场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3.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组迅速对患者进行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 治安保卫:治安保卫组维护现场治安秩序,防止事态扩大。
5. 信息发布: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舆论。
6. 后期处置:根据事件进展,组织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精神病应急处置常用的处置措施

精神病应急处置常用的处置措施
精神病应急处置常用的处置措施包括:
1. 保持冷静:在处理精神病应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惊慌失措或恐慌。
保持
冷静可以帮助您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地处置危机。
2. 确保安全:首先要确保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远离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锐利的物体、
火源或高处。
如果可能,将受到威胁的人员和其他人员隔离开来,以降低危险。
3. 建立联系:与专业人员(如医生、心理健康专家)或安全人员(如警察、消防队员)建立联系,并告知他们当前的状况。
根据情况可能需要紧急求助或报警。
4. 沟通和支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保持冷静、理解和尊重,给予他们支持和安全感。
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避免与其争吵或激怒。
5. 避免挑衅:尽量避免引发患者的愤怒或激怒情绪。
避免大声喧哗、突然的动作或恐吓手段。
保持温和的态度和声音,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6. 提供安全环境: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并尽量减少刺激物。
关闭噪音源,调暗光线,
并确保周围的环境安静和平静。
7. 遵循专业建议:尽早促请患者接受专业人员的治疗和建议。
他们可以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
心理支持和其他必要的帮助。
请注意,上述措施仅供参考,实际处置精神病应急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采取相应
的措施。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请第一时间与专业人士联系。
精神病医院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精神病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精神病医院在发生以下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工作:1.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2. 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坍塌、触电、中毒、意外伤害等。
3. 其他突发事件:如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社会秩序混乱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指挥部由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院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应急处置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各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组织医疗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负责疫情监测、报告和防控工作。
(2)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医疗救治,确保护理质量;负责患者生活照料和心理疏导。
(3)保卫科:负责维护医院安全秩序,协助处理突发事件;负责应急处置物资保障。
(4)后勤保障科:负责应急处置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负责医院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障。
(5)财务科:负责应急处置经费的筹措和保障;负责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财务审计。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信息报告(1)发现突发事件的部门或个人,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医疗救治(1)医务科组织医疗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医疗救治,确保护理质量。
4. 安全保障(1)保卫科负责维护医院安全秩序,协助处理突发事件。
精神健康急救培训活动方案

精神健康急救培训活动方案活动背景近年来,精神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其中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鉴于此,为了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能力来应对这些精神健康问题,我们计划组织一场精神健康急救培训活动。
活动目的- 提高公众对于精神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 培养公众识别和应对精神健康问题时的急救能力。
- 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减少患病风险。
活动内容1. 讲座: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学家给参与者进行精神健康知识的讲解,包括常见的精神障碍,早期识别和干预方法,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患者分享他们的康复经历,增加参与者对精神健康问题的理解和同情。
2. 案例分析:组织参与者进行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来训练他们应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能力。
参与者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3. 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培训:请心理专家现场教授参与者一些简单但实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如如何与精神健康危机患者有效沟通、如何提供支持和鼓励等。
通过模拟训练,提升参与者应对精神健康紧急情况的能力。
4. 实践演练:安排实践演练环节,让参与者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精神健康紧急情况,例如受伤者自残、紧急干预抑郁症患者等。
演练过程中,监督人员会给予参与者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5. 资源分享:为参与者提供精神健康资源的介绍和分享,包括心理咨询机构、在线支持平台、心理社区等,给参与者提供获取帮助和支持的途径。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一天- 地点:会议室或培训中心- 人员:参与者、讲师、监督人员、志愿者- 所需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椅子和桌子等时间活动内容- -09:00-09:30 开场和介绍09:30-10:30 精神健康知识讲座10:30-11:00 休息11:00-12:00 案例分析12:00-13:30 午餐休息13:30-15:00 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培训15:00-15:30 茶歇15:30-17:00 实践演练17:00-17:30 资源分享和总结17:30 结束*注:具体活动时间、内容和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北京精神卫生条例》
第三十一条 精神疾病患者有危害或者严重威胁公共安 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的,公安机关可以将 其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或者近 亲属;
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
仍有困难,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卫生法》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照本法的规定开展 精神卫生工作,并对所在地人民政府开展的精神卫生工 作予以协助。
第四十九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患者所在单位 等应当依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的请求,对监护人看护患者 提供必要的帮助。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 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 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
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
人。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深入领会
基于精神卫生法的基本内容,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 希望相关人员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研读精神卫生法 的具体条款,深刻领会其含义;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卫生法》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精神卫生监测
网络,实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组织开展精神障
碍发生状况、发展趋势等的监测和专题调查工作。精神卫
生监测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制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卫生法》
第二十八条 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 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 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卫生法》
第六十八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财政 等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简化程序,实现属于基本医疗 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 机构直接结算。
做学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精防工作者,真正做到依法执 业、诚信服务,做好精神疾病的应急处置工作,促进本市 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重要任务
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服务和管 理,做好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 置工作,预防或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 祸事件的发生!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卫生法》
第五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为生活困难 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提供帮助,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 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患者 及其家庭的情况和要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为患者 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北京精神卫生条例》
单位和个人发现上述情形的,可以制止并应当及时向公 安机关报告。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北京精神卫生条例》
第三十二条 经诊断认为需要住院治疗的,由公安机关 通知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办理住院手续。
对无法通知到精神疾病患者监护人、近亲属的或者监护 人、近亲属拒绝办理住院手续的,公安机关可以先行办 理,并由医疗机构在病历中记录。
第四十九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妥善 看护未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医嘱督促其按时 服药、接受随访或者治疗。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法律规定的监护人
我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通过)第十七条 无 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 人员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 近亲属;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 员会同意的。
激越、兴奋等精神病性症状 目前有攻击性、威胁性语言或行为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实施)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 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
精神卫生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
享。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卫生法》
第二十八条 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 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 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第十一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了解本辖 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情况,并与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建立患者信息沟通机制。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进行定期访视,并根据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需要,协助其进行治疗。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监护人职责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卫生法》
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防工作面临的形势
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对参与 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来讲 是机遇又是挑战。
作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 参与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 都需要高度重视行业法规 的贯彻落实。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精神卫生法在立法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五点
一是立足现实,解决当前精神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 二是切实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 四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疗、康复相结合; 五是明确责任,建立机制。
如何界定轻度滋事、肇事、肇祸? 注意:应由公安部门定性。
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改培训用
根据目前的研究,以下情况与肇事肇 祸行为的发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男性,青壮年 既往有攻击、冲动行为或犯罪史 既往有严重自伤、自杀行为史 既往有药物、酒精滥用史 目前有明显的与被害有关的幻觉、妄想、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