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简介及治疗

合集下载

血吸虫病的防治小知识PPT课件

血吸虫病的防治小知识PPT课件
后果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可逐渐恶化, 甚至导致死亡。
02
血吸虫病的预防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
01
02
03
勤洗手
在接触疫水前、后,以及 处理食物和进食前,都应 彻底洗手。
穿戴防护服
在接触疫水时,应穿戴防 护服,如长袖衣服、长裤、 胶鞋等,以减少皮肤暴露。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注意事项
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手术后需继续进 行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04
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策 略
加强健康教育
宣传血吸虫病的危害
通过各种渠道,如宣传册、海报、媒 体等,向公众普及血吸虫病的基本知 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 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培训医务人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 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能 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如毛巾、牙刷等,以防止 血吸虫病的传播。
避免接触疫水
避免在有钉螺分布的 水域游泳、戏水、捕 鱼等活动。
在接触疫水后,应立 即淋浴,并更换清洁 衣物。
在必须接触疫水时, 应穿戴防护服,并尽 量减少接触时间。
改善环境卫生
清除钉螺
通过药物或物理方法清除 钉螺,以降低感染风险。
治理污水
改善排水系统,减少污水 排放,降低疫水污染。
国际合作案例三
某地区国家间的合作协议,共同制定防治策略、监测疫情和分享防 治成果,加强了区域内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ANKS
感谢观看
垃圾处理
合理处理垃圾,避免垃圾 堆积,减少钉螺滋生环境。
定期检查与治疗
定期接受血吸虫病检查

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一、概述
血吸虫病是由一种叫做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以后,所引起的地方性的疾病。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

虫卵主要是沉着在病人的肝脏、结肠肠壁等等的组织,是会引起的肉芽肿、纤维化等等的病变的。

需要尽快的治疗,否则是会有严重后果的。

生病以后,病人都是心理很难受的,是有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所以要积极治疗疾病的,在这里讨论一下什么是血吸虫病?
二、步骤/方法:
1、血吸虫病是一种地方性的传染病的,血吸虫的寄于人体以后,虫卵是会附在机体的肝脏以及肠壁等等部位,导致局部发生纤维化或是肉芽肿等等的病变的,最终导致肝脏等等的严重疾病的。

2、血吸虫病要根据具体病情给以饮食治疗的,例如急性期的时候,应给以高热量饮食、高蛋白饮食和高维生素饮食等等治疗的,晚期病人的时候,则是要给以低盐饮食和优质蛋白治疗的。

3、建议病人要多吃蛋白质饮食,少吃脂肪类的饮食,还有需要谨记的是,患者的粪便应做单独处理,这样可以防止污染水源,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

血吸虫病需要隔离治疗的,特别是急性期的治疗。

三、注意事项:
相信大家都对血吸虫病有了相关的了解了,那么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出现疾病的话,就要积极的去进行正确
的治疗。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05
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实践案例
某地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目的
通过建设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当地提供示范经 验,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方法
在示范区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螺蛳控制、安全用 水、健康教育等。
结果
经过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血吸虫病感染率明显降低,当 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加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与健康 促进,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
能力。
方法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 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项目,当地居民 对血吸虫病的认知程度明显提 高,预防意识增强,健康状况
得到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一。
血吸虫病的危害
血吸虫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血吸虫病会导致肝脾肿大、腹水、营养不良等 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血吸虫病还会导致社会经济的损失,如因患者 不能正常工作、学习等导致的生产力下降等问 题。
02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改善卫生条件
建设卫生设施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建设卫生厕所,避免粪便污 染水源。
02
开展专题教育
针对重点人群,如学生、农民工等,开展专题教育,提高他们对血吸
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3
加强媒体宣传
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血吸虫
病防治知识和方法。
开展病媒控制措施
消灭钉螺
通过药物、物理等方法消灭钉螺,切断血吸虫病 的传播途径。
防止粪便污染
推广无害化厕所,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 水源。
加强监管
当地卫生部门应加强对疫区的监管,设立警示标识和宣传标语, 提醒公众注意安全。

羊血吸虫病症状与治疗

羊血吸虫病症状与治疗

羊血吸虫病症状与治疗血吸虫病是一种发生较普遍、危害很严重的寄生虫病。

由于病原及其感染特性的差异,将血吸虫病分为两种,即东毕吸虫病和日本血吸虫病。

一、东毕吸虫病(鸟毕吸虫病)东毕吸虫病旧称鸟毕吸虫病。

本病是由各种东毕吸虫引起发病的总称,为绵羊和山羊的共患病。

牛、马、骆驼及一些野生动物亦可患病,但不引起人的血吸虫病。

其特征是引起畜体瘦弱、贫血、下痢,在幼畜可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可引起“侏儒病”。

病多发生于沼泽、水塘有螺蛳孳生的地带,常呈地方流行性形式。

可造成大量死亡。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病原及其形态特征】病原为东毕吸虫,常见的种类有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彭氏东毕吸虫、程氏东毕吸虫等。

均寄生于宿主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内。

雌雄异体,呈线状。

兹以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为代表,简述形态如下:雄虫乳白色,体长4.0~8.0mm,宽0.36~0.42mm,体表光滑;前端有口吸盘,其后不远处有腹吸盘,吸盘均不发达;在腹吸盘之后体壁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雄沟,雌雄虫体常呈合抱状态。

食道由腹吸盘之后分成左右两根肠管,直达体后,汇合成一支肠干。

睾丸呈颗粒状,共68~80个,不规则地排成双行。

生殖孔在腹吸盘之后。

雌虫呈暗褐色,体长3.65~8.0mm,宽0.07~0.116mm,体纤细;有口吸盘及腹吸盘,两肠管弯曲,于体后汇合成肠弧。

卵巢呈螺旋形,位于肠弧之前。

子宫内常只有1个长椭圆形虫卵,棕黄色,长72~77μm,宽18~26μm,一端钝圆,另一端较尖。

尖的一端有一卵盖,卵内充满卵细胞。

【生活史】本虫的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蛳的椎实螺科、萝卜螺属的多种椎实螺。

雌虫产卵于肠系膜血管内,而后进入肠腔。

【症状】本病多呈慢性经过,个别为急性。

感染大量尾蚴时发病,临床表现为体质瘦弱,贫血,腹泻及下痢,有时带有血迹。

体温达40℃,呼吸迫促,有浆液性鼻漏,好似流感。

年龄愈小症状愈明显,羔羊严重感染时,生长发育受阻。

【剖检】肝小血管有虫体。

镜检见肝实质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内有虫卵,甚至栓塞;大小肠肠壁肥厚,胶样浸润,常伴有溃疡;肠系膜静脉管有成虫存在。

家畜血吸虫病基础知识

家畜血吸虫病基础知识

家畜血吸虫病基础知识家畜血吸虫病,又称为家畜血吸虫症,是一种由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它主要影响家畜,如牛、羊、猪等,也可以感染人类。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更加普遍。

本文将介绍家畜血吸虫病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

病原体:家畜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寄生虫,被称为血吸虫。

血吸虫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日本血吸虫和中国血吸虫。

这两种血吸虫的寄生过程和症状略有不同,但都可以对家畜和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传播途径:家畜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染了血吸虫卵的水体传播。

家畜在饮用被感染的水时,可能会摄入血吸虫卵,从而导致感染。

此外,家畜也可以通过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血吸虫卵来感染该病。

对于人类来说,他们可以通过接触被感染的水体、进食被污染的蔬菜或食物,以及接触感染了血吸虫卵的土壤等途径感染该病。

症状:家畜血吸虫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感染家畜的血吸虫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消瘦、厌食等。

慢性感染时,家畜可能会出现贫血、水肿和肝脏疾病等症状。

对于人类来说,感染血吸虫后可能出现类似肠道炎症的症状,如腹泻、腹痛、消瘦等。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人类可能会出现肝脏疾病、膀胱炎症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家畜血吸虫病的传播,一些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定期检查家畜的健康状况,并对感染了血吸虫的家畜进行治疗。

其次,保持家畜圈舍和水源的清洁卫生,避免家畜接触被感染的水体。

此外,可以通过改善饲养条件、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以及加强家畜的免疫力来预防该病。

对于人类来说,预防家畜血吸虫病的最有效措施是避免接触被感染的水体、土壤和食物。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以及规范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总结:家畜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影响家畜和人类。

该病通过感染了血吸虫卵的水体传播,导致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定期检查家畜的健康状况、保持环境卫生、改善饲养条件以及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都是重要的措施。

血吸虫病怎样诊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血吸虫病怎样诊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特别关注血吸虫病怎样诊治,有哪些注意事项莫春梅 (四川省昭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昭觉 616150)在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历史非常长远,患者主要是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而染病,主要病变发生部位在肝脏以及结肠。

在疾病的急性期,患者会出现发热、压痛、肝肿大以及排脓血便等;慢性期则会出现肝脾肿大;晚期则表现为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可以发展为巨脾以及腹水等。

1血吸虫病的概念血吸虫病是指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或者是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的肝脏周边静脉系统或者肠系膜静脉的血管中,并在相关区域产卵、排出毒素后所引发的寄生虫病。

和其他血吸虫的产卵数量相比,日本血吸虫的产卵数量更大,每条雌性血吸虫每天产卵数量大约是1000~3500个。

当血吸虫病逐渐过渡到晚期,病患的肚子将会日渐长大,因而部分地区将此病称之为“大肚子病”。

2血吸虫病的传播路径患者或者患畜的排泄物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污染水源,例如在河边冲刷马桶,将厕所建设在河边或者江边,粪船对河水、湖水的污染,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被直接当作肥料使用,家畜散养在河水周边……此类行为均有可能引发水源污染的问题。

人体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诸如插秧收割、防汛救洪、洗衣洗菜等,均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通常会发生在患者接触疫水后的两周到三个月之间发生,具体症状表现为多汗、咳嗽、畏惧寒冷、肝脏肿大等,情况严重者有肝功能损害以及腹水。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任何显著症状,部分患者存在腹泻、脓血便以及腹痛,同时还伴有肝脏肿大;如果到了晚期,患者将会出现肝硬化、结肠病变等。

3血吸虫病是否可以预防血吸虫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

即只要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管控措施,及时对患者提供必要诊治,有效处理血吸虫病疫区,血吸虫病便不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4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都有哪些处于疫情区域或者是参加抗洪救灾的人员,应该尽可能避免接触到疫情区域的水。

如果情况不允许,必须接触疫情区域的水,那么就有必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如戴乳胶手套、穿高筒靴、穿好防护衣等,以此来尽可能地缩短和疫水的接触时间与频次。

血吸虫病虫害防治

血吸虫病虫害防治

血吸虫病虫害防治血吸虫病,简称血病,是一种寄生虫传播的疾病,主要影响人类的肝脏和肠道。

虽然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有所减少,但在某些地区,仍然是一种健康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虫害防治措施。

以下是我对血吸虫病虫害防治的一些详细分点:1. 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Schistosoma)寄生虫引起的,通过经虫卵污染的水源传播给人类。

- 血吸虫病虫害主要通过接触受到感染的水源、如河流和湖泊等而传播。

- 血吸虫寄生在人类的血管系统中,对肝脏和肠道造成损害,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贫血、肝硬化和肺动脉高压等。

2. 血吸虫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 更严重的是,如果不加以控制,血吸虫病虫害可能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 血吸虫病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贫困和卫生条件差的人群最易受到影响。

- 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卫生状况。

3. 血吸虫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教育宣传:公众应该加强对血吸虫病的认识,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社区宣传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 水源净化:为了预防感染,应确保饮用水源的干净卫生。

这可以通过过滤、煮沸和加氯等方式来实现。

- 卫生设施改善:改善卫生设施,包括厕所和垃圾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接触血吸虫卵的机会。

此外,还应该加强卫生习惯的教育,如定期洗手等。

- 药物治疗:对已感染的患者,应及时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这需要合理的医疗资源、设备和专业知识。

- 针对儿童的防治:儿童是血吸虫病的易感人群,应加强对儿童的防治工作,包括学校卫生宣传、定期体检、饮用水源的监测等。

- 环境管理:定期进行血吸虫病传播的生态学调查,以了解虫卵分布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如消灭中间宿主(田螺)和改变农田排水系统等。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03
04
对肠道的损害
血吸虫病可引起肠道炎症、水 肿、糜烂、溃疡等病变,导致
腹泻、腹痛等症状。
对肝脏的损害
血吸虫病可引起肝脏肿大、肝 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对肾脏的损害
尿路血吸虫病可引起肾脏炎症 、结石、积水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对生育的损害
男性血吸虫病患者可引起精子 质量下降、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防治效果。
防治措施优化
02
对现有防治措施进行评估,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特点,优化防
治措施组合,提高防治效率。
科技创新与应用
03
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血吸虫病防
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05
CHAPTER
血吸虫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组织与机构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定全球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指南,推动各国采取行动。
改善环境卫生
治理钉螺滋生地
对钉螺滋生地进行治理, 如填埋、覆盖等措施,以 消除钉螺滋生环境。
改善卫生设施
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 如修建厕所、化粪池等, 以减少粪便污染环境。
推广卫生习惯
宣传和推广良好的卫生习 惯,如不随地大小便、不 乱倒污水垃圾等,以提高 环境卫生水平。
控制传播媒介
控制螺蛳
通过灭螺、改变水体环境等方式 控制螺蛳Fra bibliotek数量,以减少传播媒
向公众普及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提 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3
CHAPTER
血吸虫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治疗 方式,主要药物包括吡喹酮和蒿
甲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血吸虫病简称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导致的疾病。

曾在我国广泛流行。

建国后被一度扑灭。

现又有抬头趋势。

目录疾病名称疾病分类疾病概述疾病描述病原学症状体征(一)急性血吸虫病(二)慢性血吸虫病(三)晚期血吸虫病(四)异位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一)地理分布(二)流行环节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3、第三阶段1 结肠2 肝3 脾4 异位损害并发症诊断治疗方案疾病预防用药安全展开疾病名称疾病分类疾病概述疾病描述病原学症状体征(一)急性血吸虫病(二)慢性血吸虫病(三)晚期血吸虫病(四)异位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一)地理分布(二)流行环节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3、第三阶段1 结肠2 肝3 脾4 异位损害并发症诊断治疗方案疾病预防用药安全展开疾病名称日本血吸虫病【拉丁学名】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籍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便血等,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临床上有巨脾、腹水等。

有时可发生血吸虫病异位损伤。

本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保虫宿主。

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和接触疫水是本病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

治疗:病原治疗:吡喹酮;对症治疗。

预后:急性和慢性早期患者接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体重、体力明显增进和恢复,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

侏儒症患者治疗后常能恢复生长发育,获得生育能力。

晚期患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以及并发结肠癌者预后较差。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牙肿。

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免刑期以肝脾肿大为主。

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编辑本段病原学成虫:雌雄异体,雄虫大小为(10-22)mm×(0.5-0.55)mm,雌虫细长,大小为(12-28)mm×(0.1-0.3)mm。

成虫在血管内交配产卵,一条雌虫每日课产卵的1000个左右。

虫卵:成熟虫卵呈椭圆形或类圆形,淡黄色,大小平均为82μm×62μm,内含一毛蚴。

卵壳无卵盖,侧位有一逗点状棘突。

日本血吸虫生活始中,人是终末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

除人外,尚有牛、猪、羊、狗、猫等41种哺乳动物可以作为它的保虫宿主。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

由于感染的程度、时间、部位和病程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我国现将血吸虫病分以下四型。

(一)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于夏秋季,以7—9月为常见。

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

患者常有明显疫水接触史,数捕鱼、摸蟹、游泳等。

常为初次重度感染。

约半数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损,2—3d内自行消退。

从未有侵入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潜伏期长短不一,80% 患者为30—60d 而,平均40d。

感染重则潜伏期短,感染轻则潜伏期长。

1、发热患者均有发热。

热度高低及期限与感染成正比,轻症发热数天,一般2—3周,重可前沿数月。

热型以间歇型、弛张型为多见,早晚波动很大,温差可相差5左右。

一般发热前少有寒颤。

高热时偶有烦躁不安等中毒症状,热退后感觉良好。

重症可有缓脉,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和恶病质。

甚至死亡。

2、过敏反应除皮炎外还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出血性紫癜,支气管哮喘等均可能发生。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3、消化系统症状发热期间,多伴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轻微腹痛,腹泻、呕吐等。

腹泻一般每日3—5次,个别可达10余次,初为稀水便,继则出现脓血、粘液、粪检易找到虫卵,孵化阳性率高。

热退后腹泻次数减少。

危重患者可出现高度腹胀、腹水、腹膜刺激。

经治疗退热后6—8周,上述症状可显著改善或消失。

4、肝脾肿大90%以上患者肝大伴压痛,左叶肝大较显著。

半数病人轻度脾大。

5、其他半数以上病人有咳嗽、气喘、胸痛。

危重病人咳嗽较重、咳血痰,并有胸闷、气促等。

呼吸系统多在感染后两周内出现。

性外重症病人可出现神志淡漠、心肌受损、重度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严重毒血症表现。

亦可迅速发展为肝硬化。

急性血吸虫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经杀虫治疗后,患者常迅速痊愈。

如不治疗,则可发展为慢性甚或晚期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

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

临床必须无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为主。

1、无症状型轻型感染者大多无症状,仅粪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体检时发现肝大,B 超检查可呈网络样改变。

2、有症状型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牙肿肝病和结肠炎。

两者可同时出现在一患者身上,亦可仅以一种表现为主。

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脓血粘液便,这些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愈,病程长者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体力下降等。

重者可有内分泌紊乱,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紊乱,不孕等早期肝大、表现光滑,质中等硬。

随病程延长进入肝硬化阶段肝大,质硬,表面不平,有结节。

脾脏逐渐增大,超过肝脏。

下腹部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痞快,系增后的结肠系膜,大网膜和肿大的淋巴结,因虫卵沉积引起的纤维化,粘连缚结所致。

(三)晚期血吸虫病反复或大量感染染血吸虫尾蚴后,未经抗病原治疗,虫卵损害肝较重,发展成肝硬化,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

病程多在5—15年以上。

儿童常有生长发育障碍。

根据患者受累脏器病变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4型。

统一病人可具有二、三个型的主要表现。

1、巨脾型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约70%。

脾进行性肿大,下缘可达盆腔,表面光滑,质坚硬,可有压痛,经常伴有脾功能亢进政。

肝因硬化逐渐缩小,有时尚可触及。

因门脉高压,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易诱发腹水。

2、腹水型是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约占25%。

腹水可长期停留在中等量以下,但不都进行性加剧,以致腹部极度膨隆,下肢高度浮肿、呼吸困难,难以进食,复辟静脉怒张,脐疝和巨脾。

每因上消化大出血,促使肝衰竭,肝昏迷或败血症死亡。

3、结肠肉牙肿型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

病程3—6年以上,亦有10年者。

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有时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有时出新腹胀、肠梗阻。

左下腹可触及肿快,有压痛、纤维结肠镜下可见粘膜苍白增后,充血水肿,溃疡或息肉,肠狭窄,较易癌变。

4侏儒型极少见。

为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引起体内各内分泌腺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功能减退,以垂体前叶和性腺功能不全最常见。

患者可有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的其他表现外,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生长发育低于同龄人,无第二性征,但智力正确。

X 摄片骨骼生长成熟迟缓等为其主要特征。

(四)异位血吸虫病1、肺型血吸虫病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为虫卵沉积引起的肺间质性病变。

呼吸道症状大多轻微,且常被全身症状所遮盖,表现为轻度咳嗽与胸部隐痛、痰少、喀血罕见。

肺部体征也不明显有时可闻干、湿罗音,但重型患者肺部有病变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弥漫云雾状、点片状、粟粒样浸润阴影,边缘模糊,以位于中下肺野为多,肺部病变经病原学治疗后3—6个月内逐渐消失。

2、脑型血吸虫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均以青壮年患者多见,发病率约1.7%—4.3%。

临床表现酷似脑膜脑炎,常与肺部病变同时出现,症状为:意识障碍,刺激征、瘫痪、抽搐,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或有蛋白质与白细胞轻度增多。

慢性型的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尤以局限性奠边为多见。

颅脑CT扫描现实病变常位于顶叶。

亦可见于枕叶。

为单位侧多发性高密度结节阴影。

3、其他机体其他部位也可发生血吸虫病,以肾、睾丸、卵巢、子宫、心包、腮腺、皮肤为多见,临床上出现相应症状。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一)地理分布除我国外,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也有本病流行。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及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

根据地形、地貌、钉螺生态及流行特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可分为湖沼,水网和山丘三种类型。

疫情以湖沼区为重,钉螺成片分布,有螺面积最广,呈片状分布;水网地区主要是苏、浙两省,钉螺随河沟成网状分布;山丘型/见于各省,钉螺面积和病人较少,呈点状分布,给防治工作造成困难。

(二)流行环节1.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保护宿主。

保护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狗、猫及鼠类。

传染源视流行地方而异。

在水网地区是以病人为主,湖沼地区除病人外,感染的牛与猪也是重要传染源。

而山丘地区野生动物,如鼠类也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造成传播必需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即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孽生;以及接触疫水。

(1)粪便入水病人的粪便可以各种方式污染水源,如河、湖旁设置厕所,河边洗刷马桶等。

有病畜随地大便亦可污染水源。

(2)钉螺孽生钉螺是日本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水陆两栖,生活在水面上下,最易生长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潮湿的环境中。

它可随着水草、畜以及人的鞋夹带等方式扩散,寒凉的冬季在地面荫蔽处蛰伏越冬并能深入地缝数厘米。

钉螺感染的阳性率以秋季为高。

(3)接触疫水本病感染方式可因生产(捕鱼、种田等)或生活(洗涤、洗手洗脚、戏水等)而接触疫水,遭致感染。

饮用生水,尾蚴也可自口腔黏膜侵入,赤足行走在河边也有感染的可能。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均随接触疫水的机会不同,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夏秋季感染机会最多,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无免疫力的非流行区的人如遭受大量尾蚴感染,则呈暴发流行。

儿童初次大量感染也常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一)发病机制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卵肉牙肿。

在日本血吸虫卵肉牙肿中可检测虫高浓度可溶性虫卵抗原。

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装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为Hoeppli现象。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与嗜异抗体的阳性率甚高,故急性血吸虫病是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而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则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

即病人门静脉血管内仍有成虫寄生,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但这种满意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