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和注意事项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

术中麻醉监测
嗜铬细胞瘤手术期间进行标准的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血压、 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体温。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应由短效、小剂量起始(如普萘洛尔10 mg,1次/6 h),后可调整为每日一次的长效制 剂(表1),并逐渐增加剂量至达到目标心率。目前尚无证据支持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优于非选择性制剂。考虑到 矛盾性高血压危象的风险,尽量避免使用兼有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且二者配比固定的拉贝洛尔和卡维地 洛。
肿瘤切除前血液中大量儿茶酚胺会导致患者血管持续收缩和低有效循环血量。而左右心室充盈压可能并不相同,尤其在术中刺 激瘤体、结扎瘤体静脉以及快速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这一差异可能更加明显,此时CVP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左心室前 负荷。此外,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心功能储备较差、合并基础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可疑儿茶酚胺心肌病。 对于这些患者,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考虑进行术中置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探头, 进行TEE监测;可以即时监测术中心室前负荷、心肌收缩功能、瓣膜功能,并有助于及时发现心室肌运动异常,早期诊断心肌
3. 术前准备是否充分的评估 术前准备充分的标准如下:
(1)血压和心率达标,有体位性低血压;一般认为,坐位血压应低于120/80 mmHg,立位收缩压高于90 mmHg;坐位心率为60~70次/min,立位心率为 70~80次/min;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的基础疾病做出适当调整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管理

麻醉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与管理
麻醉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与管理
液体治疗:在术前扩血管及充分补液后,有条件者建议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不具备条件 者可进行补液试验,根据血压、CVP等指标来决定补液方案。
特殊类型的肿瘤术中管理
1.合并儿茶酚胺性心肌病:术前进行充分药物治疗;避免过高后负荷;避免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若需要,可泵注米力农。 2.合并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腺髓样癌、原发性甲旁亢、先天性巨结肠、马凡综合征样改变。 3.合并妊娠:手术时机尚无定论,多数认为孕24周前,充分准备后择期切除;孕24周后用药物控制,待 足月后同时行剖宫产及肿瘤切除术。 4.术前未诊断的嗜铬细胞瘤:可疑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 5.麻醉期间出现高血压危象:加深麻醉、使用降压药物、停止手术。
麻醉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与管理
麻醉方法的选择 1.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或联合。 2.全麻药物的选择。
(1)吸入麻醉药物:优先选择七氟烷(相比地氟烷、异氟烷导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更低,且对心血管抑制更轻)。 (2)静脉镇静药:推荐丙泊酚。术前准备不佳、存在低血容量风险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使用依托咪酯进行 麻醉诱导,以避免丙泊酚导致血管扩张造成的显著血压下降。 (3)阿片类药物:可选择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二氢吗啡酮,避免使用吗啡(可能导致组胺释放)。 (4)肌松药: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对自主神经影响较小,组胺释放的概率更低)。
麻醉前评估的要点
术前准备评估 1.血压及心率达标:有体位性低血压者。血压:坐位<120/80 mmHg;立位收缩压 >90 mmHg。心率:坐位60~70 次/min;立位70~80 次/min;根据年龄及基础疾病适 当调整。 2.心电图无ST-T段改变,室性期前收缩<1 次/5 min。 3.血管扩张,血容量恢复:红细胞比容下降,体重增加,肢端皮肤温暖,出汗减少等。 4.高代谢、糖代谢异常得到改善。
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其麻醉如何选择以及术中管理要点是什么

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其麻醉如何选择以及术中管理要点是什么【术语与解答】嗜铬细胞瘤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肿瘤切除前的显著性高血压,乃至高血压危象与肿瘤切除后的循环功能虚脱(严重低血压或休克)则是麻醉术中的最大风险,前者需要有效控制及拮抗内源性儿茶酚胺的过度分泌,后者则需要采用外源性儿茶酚胺类药物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快速补充血容量。
此外,肿瘤切除后体内儿茶酚胺突然减少而激发胰岛素分泌增高所导致的血糖下降,也需要及时给予纠正,以避免低血糖性生理紊乱。
【麻醉与实践】根据嗜铬细胞瘤的病理生理性特点其麻醉与术中管理如下:1. 手术前准备①积极控制高血压:术前适当控制高血压可减少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还可降低麻醉与手术风险,并提高患者安全。
现今临床上仍常规选用长效α-受体阻滞药酚苄明(如口服用量10~30mg/次,每日三次),一般血压控制后需稳定3~5天,由于用药后血管收缩现象消失,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故应同时纠正血容量不足。
而短效酚妥拉明则用于其诊断和控制突发性高血压或危象,如酚妥拉明1~5mg缓慢静脉注射或根据血压变化调节输注速度(如50~300μg/min输注)。
此外,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艾司洛尔)则主要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和心动过速等,但应用时必须先使用α-受体阻滞剂1~3天,当应用α-受体阻滞剂后机体β-受体兴奋而致心动过速及心肌收缩性增强且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再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不宜在未使用α-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肺水肿、心力衰竭或诱发高血压危象。
临床将α、β-受体阻滞剂前后应用相互搭配则能调控心血管功能的相对平衡与稳定;②适宜补充血容量:嗜铬细胞瘤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长期的血压升高导致的外周血管收缩,既使循环血容量减少且血液浓缩,又使机体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相对增加,故在应用长效α-受体阻滞药酚苄明控制血管过度收缩期间,其循环血量可明显不足,务必及时补充血容量,晶体溶液仅能短时间维持血容量,胶体溶液扩容效果更佳,以便为麻醉和手术的平稳、顺利创造条件。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和注意事项5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概述 •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前的准备 •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 •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中的注意事
项 • 嗜铬细胞瘤手术后麻醉恢复注意
事项
01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概述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特点
高血压和心律失常风险
麻醉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血压和心率
麻醉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 的血压和心率,减少手术 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
减轻疼痛
麻醉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感,提高手术的舒适度和 安全性。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 进行,避免因患者疼痛或 紧张而导致的手术中断或 失败。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的历史与发展
预防低血压
01
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压,麻醉师应采取
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
预防心律失常
02
由于嗜铬细胞瘤释放的儿茶酚胺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麻醉师应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防止术中出血
03
嗜铬细胞瘤手术中可能涉及大血管,麻醉师应采取措施预防出
血并及时处理。
术中液体管理
补液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补液计划,确保患者的水电解 质平衡。
患者应在麻醉前至少4-6小 时禁食,2小时禁饮,以免 术中出现呕吐、误吸等情 况。
术前排尿
患者应在麻醉前排空膀胱 ,以免术中出现尿潴留。
术前备皮
手术区域应进行备皮,去 除毛发和污垢,以减少感 染的风险。
麻醉前药物准备
镇静药
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药,以缓 解其焦虑情绪。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技术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技术(一)外科要点1.概述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的肿瘤,肿瘤细胞大多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少数来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
由于肿瘤或增生细胞阵发或持续性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CA)及其他激素(如血清素、血管活性肠肽、肾上腺髓质素和神经肽Y 等),而导致血压异常(常表现为高血压)与代谢紊乱症候群,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
2.手术技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等。
3.通常的术前诊断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占位性疾病。
4.手术规程见表(二)患病人群特征1.年龄13-75岁。
2.男:女1:2.8。
3.发病率在高血压患者中患病率为0.05%~0.2%。
4.病因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动脉旁。
多良性,恶性者占10%。
与大部分肿瘤一样,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
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
5.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个体差异甚大,从无症状和体征至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或脑出血等。
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有关,即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
(三)麻醉要点1.术前准备长期儿茶酚胺分泌过量及恶性高血压可继发心肌劳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等,需做全面的系统评估。
(1)心血管系统。
①高血压:为本症的主要的及特征性表现,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
典型的阵发性发作常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可达200~300/130~180mmHg,伴剧烈头痛,全身大汗淋漓、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前区和上腹部紧迫感、疼痛感、焦虑、恐惧或有濒死感、皮肤苍白、恶心、呕吐、腹痛或胸痛、视物模糊、复视,严重者可致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或心脑血管意外。
嗜铬细胞瘤麻醉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江鹤群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动脉开口处,腹腔神经丛,纵隔、颈部交感神经节,颅内及膀胱等处。
嗜铬细胞瘤多数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多为单侧良性肿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率不足10%,约有10%为双侧,10%为肾上腺髓质外的肿瘤。
病变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症状为高血压、代谢改变及心律失常,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多于5-10年内因心衰、休克、肺水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导致死亡,所以嗜铬细胞瘤是解剖上良性功能上恶性的肿瘤。
手术摘除肿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病人在手术期间,由于麻醉和手术操作可使血中儿茶酚胺急剧增高,血压骤升;当肿瘤血运阻断或切除后,血压又急降,因此其麻醉处理较困难,风险性较大。
据统计病死率约为0~3% ,而对于术前未诊断的病例危险性就更大,国内文献报道死亡率约58.5%,因此,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病理生理嗜铬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正常人血浆内儿茶酚胺浓度为:肾上腺素0.5ug/L,去甲肾2~5ug/L,临床上超过正常值2倍有诊断意义,而嗜铬细胞瘤患者可增高数倍至数十倍。
血浆中儿茶酚胺代谢迅速,循环中的儿茶酚胺可被代谢为3-甲氧基肾上腺素、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最终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经尿排出。
正常人VMA<7mg/24h尿,而嗜铬细胞瘤患者可显著升高。
因此24h尿VMA测定作为临床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筛选试验。
儿茶酚胺的生理作用:刺激心肌使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增强;基础代谢明显升高;血压升高;刺激垂体、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刺激下丘脑及垂体;兴奋大脑皮层出现焦虑、急躁等精神症状。
因此嗜铬细胞瘤病人大多有以下临床症状:1、高血压:为本症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多数为阵发性发作,收缩压可达300mmHg,舒张压可达180mmHg,同时伴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焦虑、恐惧感、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前区紧迫感,甚至诱发左心衰竭和脑卒中。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指南解读(2017年)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2)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至少3d~4d后用,避免诱发 心衰、肺水肿。 (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补充方案) (4)甲基酪氨酸
机制:竞争酪氨酸羟化酶,其抑制儿茶酚胺合成 术前2~3日开始使用 起始量为250 mg,每日4次,后逐渐加量,最大剂量4 g/d。
15
三、术中麻醉管理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 1. 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或联合 2. 全麻药物的选择
• 优先考虑七氟烷 • 地氟烷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建议避免应用。 • 静脉镇静药物推荐丙泊酚 • 对低血容量或心功能不全,应用依托咪酯 • 阿片类药物 • 肌肉松弛剂
16
三、术中麻醉管理
(二)术中监测
• 内容: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 • 嗜铬细胞瘤患者忌剧烈运动
12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2. 营养干预
• 术前口服营养补充 •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建议患者每日摄入1.2 g/kg蛋白 • 有利于改善高代谢状态、恢复血管内容量
3. 心理干预
• 心减轻术前焦虑和抑郁水平 • 心理医师提供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三)术中血流动力学的调控 1. 麻醉诱导
① 麻醉深度足够 ② 肌松药充分起效 ③ 用阿片类药物抑制插管反射 ④ 血流动力学波动,选短效血管活性药控制血压和心率
2. 手术相关因素
① 体位 ② 切皮:麻醉足够深 ③ 气腹:腹压增高可压迫肿瘤 ④ 探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⑤ 肿瘤切除后:密切低血压及容量
提倡:多学科协作、科学合理的围术期管理、降低死亡 率
4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一)术前检查 1. 常规检查:血细胞比容(Hct)、血糖 2. 儿茶酚胺相关检查(定性)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一、病情特点1.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
(1)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阵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手术麻醉危险性较大、死亡率较高。
(2)对于一部分临床上无任何症状的病例,在进行其他手术时,由于手术麻醉刺激,使肿瘤突然释放大量激素,引起高血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对于此类患者,应在思想上提高警惕引起重视。
2.麻醉前对病史要有全面了解,进行必要检查,如血中儿茶酚胺和其他代谢产物的测定、酚妥拉明抑制试验、组胺激发试验等。
3.高血压患者,年龄较轻或合并代谢方面改变,或有基础代谢和血糖增高,而无甲亢或糖尿病的其他症状者,应考虑这一肿瘤的可能性。
4.有些患者,术前可误诊为高血压病,有些患者高血压症状较轻,而表现为代谢方面的改变和血糖、基础代谢升高、低热而误诊为糖尿病、甲亢等。
5.凡遇有麻醉手术时难以解释的急剧血压升高和剧烈波动,均应想到是否有嗜铬细胞瘤的存在。
二、麻醉前准备(一)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的应用1.术前应用α和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的目的:控制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扩张血管、纠正低血容量;防止麻醉诱导、手术刺激时发生高血压危象;预防肿瘤切除后的低血压,使循环系统功能维持稳定。
2.对于术前诊断明确,有剧烈频繁的高血压和低血压发作,或伴有其他紧急情况如妊娠临产或外科急诊手术等患者,可以酚妥拉明5~10mg静脉滴注,视病情可持续用药数日至数周。
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较低,应减量或停用。
3.一般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在麻醉前应用较少,部分心动过速患者,在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后,因血压下降,可使心率减慢。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可应用普萘洛尔,一般给10~20mg,每日三次,术前连服三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表现
➢ 过多的儿茶酚胺使肠蠕动及张力减弱,故 可致便秘、肠扩张、胃肠壁内血管发生增 殖性或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致肠坏死、出 血或穿孔;
➢ 儿茶酚胺使胆囊收缩减弱,Oddi括约肌张 力增强,可致胆汁潴留、胆结石。
➢ 膀胱内嗜铬细胞瘤患者排尿时,可诱发血 压升高。
➢ 病情严重而病程长者可致肾衰竭。
其他表现
病因和病理
肾上腺髓质、主动脉旁嗜铬体嗜铬细胞瘤 可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其他肾上腺外来源 只产生去甲肾上腺素
病因和病理
多种肽类激素 舒血管肠肽、P物质-面部潮红 阿片肽、生长抑素-便秘 血管活性肠肽、血清素、胃动素-腹泻 神经肽Y-面色苍白、血管收缩 舒血管肠肽、肾上腺髓质素 - 低血压、休克
➢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可致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
和心力衰竭
➢ 心肌的缺血缺氧逐渐加重,出现退行性心肌变性、
坏死,弥漫性心肌水肿、心肌纤维变性,称为儿 茶酚胺心肌病,严重时可发生左心衰竭和肺水肿
➢ 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
颤动
代谢紊乱
➢ 高浓度的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 交感神经系统而使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 可致发热、消瘦。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有关, 即所谓“6H表现”: hypertension(高血压) headache(头痛) 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 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 hyperglycemia(高血糖) hyperhidrosis(多汗)
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表现 代谢紊乱 其他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表现
高血压 低血压、休克 心脏表现
心血管系统表现——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主要症状—阵发性和持续性两型 阵发性高血压:特征性表现 发作时(以分泌NA为主者)
BP:200~300mmHg/130~180mmHg
50%~60%的病人为持续性高血压,其中有半 数病人呈阵发性加重;40%~50 %的病人 为阵发性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 控制心率 容量扩充
术前准备—控制高血压
肾上腺素能抑制药—目的:调节和维持围术期循环的 稳定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盐酸酚苄明)口服进行降 压、扩容
一般盐酸酚苄明片从5 mg、每12小时1次开始 根据血压控制情况2~3 d调整一次(直至血压控制持
发作频率:数月一次或一日数次。发作渐频、 时间渐频趋势。最终可成持续性高血压
心血管系统表现——高血压
原因 儿茶酚胺间歇进入血循环所致 诱发因素
情绪激动 体位改变 吸烟 创伤 弯腰 大小 便 扪压肿瘤 腹膜后充气造影 麻醉诱导期 药物 (组胺、胍乙啶、胰升糖素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低血压、休克
原因主要是儿茶酚胺突然大量分泌又突然终 止而造成的
➢ 肿瘤出血、坏死,停止释放儿茶酚胺 ➢ 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衰 ➢ 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兴奋受体,促使外周
血管扩张 ➢ 大量儿茶酚胺使血管强烈收缩,血管通透
性增加,血容量减少 ➢ 肾上腺髓质素—一种降血压的神经肽
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脏病变
➢ 大量儿茶酚胺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
荷,同时也直接损害心肌
➢ 肝糖原分解加速及胰岛素分泌受抑制而使糖耐量 减退,肝糖异生增加。血糖升高及出现尿糖。
➢ 大量儿茶酚胺又可加速脂肪分解,使血游离脂肪 酸增高而致血脂异常。
代谢紊乱
➢ 大量儿茶酚胺也可促使血钾进入细胞内及 肾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排钾过多,少数 可出现低钾血症。
➢ 也可因肿瘤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 (PTHrP)而致高钙血症
儿茶酚胺分泌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大幅度波 动 ➢ 麻醉管理难度非常大,需要熟练的麻醉技 术以及术中管理和判断能力
病因和病理
肾上腺髓质 80~90% 肾上腺外 10~15%(主要位于腹膜外)
腹主动脉旁、肾门、肾上极、肝门 区、 近髂窝血管处、卵巢内、膀胱内、直肠 后
病因和病理
主要分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CA) : 肾上腺素(adrenaline A,epinephrine E)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norepinephrine, NE) 多巴胺(dopamine, D)
心血管系统表现——高血压
三联症:头痛、心悸、出汗,是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发作时最常见的
其他表现: 恐惧、恶心、呕吐、胸闷、胸痛或 腹痛、视力模糊, 重者心衰、肺水肿、脑溢 血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高血压
发作终止后迷走神经兴奋:两颊皮肤潮红、全 身发热、流涎、瞳孔缩小等
发作时间:数秒钟或数分钟,1~2小时至数十 小时
尿儿茶酚胺测定较为敏感可靠,但技术要求 较高。据认为它是反映短期内儿茶酚胺分 泌最敏感的指标。对分泌肾上腺素占优势 者诊断价值更高。
诊断
近年来,应用敏感及特异放射酶分析法,开展了血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单独测定, 虽然实验条件要注高、价格较昂贵,目前诊断嗜 铬细胞瘤最敏感的方法,尤其是借助此检查可以 发现血压正常的嗜铬细胞瘤
➢ 血液系统 在大量肾上腺素作用下血细胞发生重新分布, 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有时红细胞也可 增多。
➢ 此外,本病可为Ⅱ、Ⅲ型多发性内分泌腺 瘤综合征(MEN)的一部分,可伴发甲状腺 髓样癌、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肾上腺腺 瘤或增生。
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
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正常高限两倍以上
香草基杏仁酸( VMA) 甲氧基肾上腺素(MN) 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去甲肾上腺素(NMN)
药理实验—胰升糖素激发实验(阵发性者) 影像学检查
嗜铬细胞瘤的麻醉—术前准备
➢ 术前准备非常重要:没有进行术前全身状态的调 整和并发疾病治疗的病人围术期死亡率可高达 45%
➢ 有些病人术前肿瘤处于“静止状态”,不分泌或 少量分泌激素,麻醉和手术等应激状态下可诱发 高血压危象或休克状态,应更加重视
➢ 应积极的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准备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和注意 事项
概述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其 他部位的嗜铬组织。 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引 起以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为主的综合征候群,严 重时并发高血压危象、休克、颅内出血、心力 衰竭、心室纤颤、心肌梗死等
概述
➢ 病情常十分凶险 ➢ 围术期或手术中因为挤压肿瘤导致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