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名小吃调查、探究报告

合集下载

社会实践活动—温州美食篇

社会实践活动—温州美食篇

第三站:楠溪风味的麦饼
楠溪麦饼原出永嘉沙头。沙头 历来是舴艋停靠旅客歇脚候 潮的埠头。此地麦饼别有风 味。往来旅人常备为干粮。 一个麦饼的原配料是:半斤 麦粉,一个鸡蛋,一汤匙菜 油,搅拌揉透,成凹形,嵌 入咸菜、鲜肉、炊虾、味精。 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 入在平底铁煎盘中两面白, 再转到烤炉中焙硬。食之松 脆弱,喷香,堪称美食。
昨天的综合实践活动,真令我难忘啊!
最后一站:幸福牌花样饺子成果展示
等会儿,我们的展示结 束后,我们小组还为同 学们准备了点小礼物, 希望大家喜欢!
谢谢大家!!!
我们的实践活动和展示到此结束,在此我们全体组员
谢谢老师给我们的主题! 谢谢家长们带我们去品尝美食和制作美食! 谢谢小组成员的配合! 谢谢大家观看!
饺子馅的文化
下面我来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饺子馅文化:
1、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 勤:即勤奋、勤劳;经常,勤密(频繁)源源不断,谓之勤财。是对 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 2、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 久:即时间长、久远,谓之久财。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 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和睦、快乐、幸福。 3、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 百:量词,即百种、百样之意,谓之百财。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为 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4、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 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或为股票大盘的势, 向上、饱鼓之意,谓之鼓财;或为对晚辈表达出希望其出人头地的美 好祝愿。
饺子的形状
关于饺子的 形状,我们 大致的收集 了这几种
最后一站:幸福牌花样饺子成果展示
我给 大家 打下 手哦!
最后一站:幸福牌花样饺子成果展示
请叫我 们擀皮 小能手! 嘻嘻…

温州小吃调研报告

温州小吃调研报告

温州小吃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温州小吃市场规模、消费群体特点以及竞争态势,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建议。

一、市场规模调研1. 调研方式:通过实地走访温州市各个繁华商圈,以及在当地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

2.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数据,温州小吃市场具有较大的规模,每周平均消费者数量超过10万人次,消费金额约为500万元人民币。

同时,市场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二、消费群体特点调研1. 调研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温州小吃的消费群体特点。

2. 调研结果:消费群体主要包括温州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

其中,温州当地居民对温州小吃情有独钟,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其消费热情更加高涨。

外来旅游者则往往将温州小吃视为一种文化体验,热衷于品尝各种地道的温州特色小吃。

三、竞争态势调研1. 调研方式:对温州市各个商圈的小吃摊位和小吃店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市场上的竞争情况。

2. 调研结果:目前,温州小吃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传统小吃摊位、餐饮连锁店以及个体小吃店。

传统小吃摊位以其口味正宗、价格实惠等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餐饮连锁店则通过品牌形象、服务质量等方面吸引消费者。

个体小吃店则在地理位置、菜品特色等方面寻求差异化竞争。

综合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建议:1. 投资者可以考虑开设一种独特的温州小吃摊位或者小吃店,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口味需求。

2. 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通过建立忠诚度计划等营销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

3. 结合外来旅游者的需求,开发一些面向旅游市场的特色小吃产品,扩大消费群体。

4.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度和质量,以提供更好的产品。

5. 不断创新,在温州小吃品类中引入新口味和新概念,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以上调研及建议,投资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温州小吃市场及消费群体特点,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提升竞争力并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温州小吃研究开题报告

温州小吃研究开题报告

温州小吃的特点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温州名小吃大多产生于清光绪 年间到建国初这数十年间,它们有如下特点: (1)口味独特,符合温州人 (2)大多与温州本地的风俗习惯有关,源生于 温州本地 (3)远近闻名,在民众中有知名度,很受人们 喜爱 (4)制作规模不大,制作简单方便,初期往往 以小摊小贩的形式出现 (5)都讲质量,做牌子,用料考究卫生,故历 久不衰
研究目的
人类生活离不开食物,食物对人类是 不可或缺的。那么温州人的小吃究竟是如 何发展的、又是如何衰弱的呢?我们不太 了解,这值得我们去探究。我们需要去了 解它,了解温州小吃的发展与变化,所以 有必要研究这个课题。 多了解温州的小吃文化,了解温州小 吃的历史、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在研究过 程中增进对温州的热爱。
温州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的瓯越重镇。北宋时期,温州成为 了四大港口城市之一,文化、经济都十分发达。温州形成了特有的地方特 色小吃文化,但是,在其后数百年间,温州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衰落了, 于是温州小吃也渐渐衰落了。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之下,市政府提出“全国看温州,温 州学全国,吃在温州,穿在温州”等举措,力图再振温州昔日雄风。温州 是平民的城市,这个城市盛开着大量的,土生土长而又特立独行的小吃。 温州人勤劳朴实,聪明能干,创造了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民间饮 食文化。而温州小吃则是温州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一个最 具有民间气息的象征,是一个鲜活的民俗,保存着普通人对生活的乐趣和 记忆。 于是,我们小组成员响应号召,调查家乡小吃文化发展和特色,重拾 传统精华,为继承和发扬温州小吃,宣传温州特色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温州传统小吃的
研究成果
指导老师:全铭相
组长:徐可可 组员:徐可可、胡可可、邵心恬、吴敏乐、戴 玲玲、汤郑威、尤慧慧、尤绵绵

瑞安传统小吃调研报告题目

瑞安传统小吃调研报告题目

瑞安传统小吃调研报告题目
瑞安传统小吃调研报告
引言:
瑞安市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瑞安市保留了许多传统小吃,这些小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也体现了瑞安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食物观念。

本报告将通过对瑞安市传统小吃的调研,展示瑞安市传统小吃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瑞安传统小吃的发展历史
1.1 传统小吃的起源和发展
1.2 传统小吃的文化积淀
1.3 传统小吃的保护和传承
二、瑞安传统小吃的特点和特色
2.1 家常口味的代表性小吃
2.2 主打特色食材的小吃
2.3 温州麻糍的变体品种
2.4 具有地方特色的制作技艺
三、瑞安传统小吃的代表性品种
3.1 瑞安肉饼
3.2 瑞安鸡蛋粉
3.3 瑞安马鞍螺
3.4 瑞安凤启鱼丸
四、瑞安传统小吃的文化内涵
4.1 小吃与瑞安的地方文化
4.2 小吃与瑞安人民的生活方式
4.3 小吃与瑞安的历史传承
结语:
瑞安市传统小吃作为一种具有传承和文化内涵的美食,不仅仅是满足人们日常饮食需求的物质消费,更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延续和文化传播的载体。

通过对瑞安市传统小吃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传统小吃的价值,以及将传统小吃融入现代生活,推动瑞安市传统小吃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永嘉特色饮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永嘉特色饮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永嘉特色饮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本次的社会实践是调查永嘉特色饮食,据我了解永嘉县十大特色美食:两麦两炒,两鱼两烤,清汤螺蛳配金粉饺,即永嘉麦饼、麦搨镬、炒粉干、炒素面、红烧田鱼、家烧香鱼干、烤全羊、巽宅烤鹅、清汤螺蛳、金粉饺。

我给大家介绍其中几种。

永嘉麦饼:“爬爬山岭,吃吃麦饼;冷水冰冰,蚊虫叮叮”麦饼以麦粉包裹咸菜和鲜肉煎烤而成,因味道鲜美而广受欢迎,是永嘉人的乡愁记忆。

永嘉香鱼干:楠溪江香鱼,鱼肉醇厚,肉质细嫩鲜美,素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曾被作为贡品。

香鱼肉细嫩而多脂,背脊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诱人的芳香而得名,被称为淡水鱼之王。

烘焙后的香鱼干香味浓郁独特,颜色呈金黄色,华贵典雅,是馈赠的佳品。

巽宅烤鹅:巽宅镇位于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上游,永嘉县西北部。

“绿嶂山麓为伴,甘泉溪水为邻”,巽宅处于青山环抱、绿水蜿蜒、云雾缭绕、烟雨烟云的原生态之中,清澈见底的溪水甘甜可口,高山森林是大自然氧吧,不仅是现代人向往居的好去处,更是养殖家禽的好地方。

“巽宅烤鹅”就地取材,绿色健康,制作工艺别出心裁,先将鹅宰杀洗净,取出内脏(可制成另一道美味佳肴,名为鹅杂),放入调制好的汤料中煮熟,再捞出放入锅中用大米等熏制而成,色泽金黄,香味清淡,肉味鲜美,嫩滑,油而不腻,老少皆宜。

永嘉早香柚:中国早香柚之乡永嘉作为早香柚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栽培柚子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永嘉早香柚,是浙江省名优水果推广良种,获得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桔、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全国柚类品质评比金奖等荣誉,堪称“中国第一早柚”,是永嘉的金名片之一。

永嘉麦搨镬:永嘉地方小吃,麦搨镬是用加糖的面粉糊在镬中烙成的一种薄饼。

饼薄而脆,可直接吃,也可蘸蜂蜜吃。

喜欢吃咸口味的,可以在麦搨镬里裹上肉片、虾皮、豆腐干、木耳、粉丝、笋干、韭菜、咸菜等,具有面皮薄韧、作料鲜香的特点。

温州小吃调研报告

温州小吃调研报告

温州小吃调研报告温州小吃调研报告温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渔业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吃文化。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温州小吃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了温州小吃的发展历史、特色食物和消费者的需求。

温州小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其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传统小吃与现代创新小吃两个阶段。

传统小吃包括饺子、粽子、温州沙琪玛等,这些小吃以制作工艺独特、味道鲜美而闻名。

而现代创新小吃则是在传统小吃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入了更多的创意元素,例如鳗鱼卷、蛙蛙酥等。

这些创新小吃往往在外观、口感等方面与传统小吃有所差异,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在特色食物方面,温州小吃以海鲜为主要食材。

温州位于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例如虾、蟹、贝类等。

因此,温州小吃中的烤鱼、海鲜粥等成为了热门食物。

此外,温州小吃中还有一种特色食物叫做"丸子",它是由鱼肉、虾肉等制成的圆形食物,以其鲜嫩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温州小吃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口味、价格和卫生。

首先,消费者希望温州小吃的口味能够保持传统,不希望因为商业化而改变味道。

其次,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他们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美味的温州小吃。

最后,消费者对温州小吃的卫生状况非常关注,他们期望食品安全、环境整洁。

综上所述,温州小吃作为温州的地方特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食材。

温州小吃的特色食物主要以海鲜为主,口感鲜美、制作工艺独特。

消费者对温州小吃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口味、价格和卫生方面。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温州小吃产业需要注重保持传统口味、合理定价,并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温州民间吃食分析

温州民间吃食分析

温州民间吃食番薯干番薯干又叫红薯、地瓜、甘薯,含有丰富的糖、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番薯含有丰富的懒氨酸。

制作番薯干,要将其置于阴凉处保存一段时间,等番薯里面的淀粉转化成更多的糖分,这样做出来的番薯干才能更甜,也更有嚼头。

高海拔的气候最适宜番薯糖分的合成,做出来的番薯干自然可口香甜,特有嚼劲。

经测试,番薯干糖度有20度左右。

苦槠豆腐苦槠豆腐是浙江传统的汉族名吃。

秋天是苦槠成熟的季节,上山拣苦槠,磨粉做成苦槠豆腐干,是这时节山民忙乎的事。

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的兴起,这道菜从农家走向了市场,成为农家乐饭店最热销的菜品。

苦槠豆腐干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剥软壳、晒苦槠、压碎苦槠里壳、拣苦槠白,用水浸泡、用石磨磨碎、煮熟、切块晒干。

制作好的苦槠豆腐散发着天然的香气,原生态加工的苦槠豆腐会略有涩味,现代工艺加工则能去除涩味。

五十丈粉干说起平阳炒粉干,每一个温州人都有一份钟爱。

而正宗的平阳炒粉干选用的就是五十丈的粉干。

那一条条细如发丝的粉干,配上绿色的包菜丝和葱花,红色的胡萝卜丝,嫩黄的鸡蛋,再用五花肉煸炒出来的猪油中翻炒一番,这道美味佳肴就足以让每个人垂涎三尺。

一盘平阳炒粉干不仅让我们大快朵颐,也让我们无时无刻不记起家乡的味道。

乐清铁皮枫斗铁皮枫斗,又名万丈须,是鲜条加工后的干品。

成分有石斛多糖、石斛碱、石斛胺。

具有补五脏虚劳;抗衰老;降“三高”;抑制肿瘤,是中国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中国二级保护植物。

在民间,铁皮枫斗被誉为“救命仙草”和药界的“大熊猫”。

清乾隆年间《本草从新》记载:“铁皮石斛,老雁山最上。

”温州雁荡山素有“中国铁皮石斛之乡”的美誉,因品质上乘,被奉为圣品,历代为皇室贵族所享用。

乐清松糕松糕是乐清传统糕点特色品种之一,不管老少,爱吃者比比皆是。

其特点“厚、实、糯”,造型为正八角形,表面图案简单美观,几根红瓜丝,几颗红枣镶嵌表里,里面的馅则为实实在在的核桃、葡萄干、肥肉等,上口即糯又松,香甜可口,一点都不觉腻。

温州小吃的历史。现状。发展

温州小吃的历史。现状。发展

1温州小吃的历史、现状及发展1.1 历史根据各种文字资料,我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温州最早的小吃文化大约始于南宋。

那时,温州成为全国十大造船基地和港口,城市空前繁荣,最早的小吃文化也就在此时诞生了。

其后的元、明时期城市继续兴盛,小吃文化也一度达到鼎盛。

但是随着明末清初,温州在全国的地位下降,经济衰退,小吃文化也日渐低迷,有许多的名小吃因此而失传。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温州名小吃大多产生于清光绪年间到建国初这数十年间,它们有如下特点: (1)大多与温州本地的风俗习惯有关,源生于温州本地(2)远近闻名,在民众中有知名度,很受人们喜爱(3)制作规模不大,初期往往以小摊小贩的形式出现(4)都讲质量,做牌子,用料考究,故历久不衰1.2现状据了解,温州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松糕、箬糕、马蹄松、鱼丸、温州鱼丸、县前头汤团、中亚大包等小吃,有些还曾通经过全国名小的认定,声名远播,这些不仅仅是驰名的品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但是,温州小吃发展良莠不齐,不少品种已经成功地开拓了生存空间,有着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而有些原先小有名气的小吃却由于经营品种单一,面临店铺倒闭、技艺濒临失传的窘境,有些则一直在原地不动,以小餐馆或小摊位的形式,依然停留在街面时代,有些品牌则数度易址,于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辩,正宗小吃芳踪难觅的情形时常可见。

温州的饮食文化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形势还会进一步变化。

认清现状,把握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温州的饮食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温州餐饮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莫过于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要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的还需一段时间。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温州的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概况
温州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的瓯越重镇,北宋时期,温州成为了四大港口城市之一,文化经济都十分发达,温州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文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但是,在其后的数百年间,温州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衰落了。

如今,在改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市政府提出了“全国看温州,温州学全国、吃在温州、穿在温州”等举措力图再振温州昔日雄风。

于是,我课题小组成员决定响应号召,调查家乡的饮食、小吃文化,重拾传统之精华,为温州提高、增加文化底蕴尽一份力,为让外地人了解温州尽一份力。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地区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地区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

全境介于北纬27。

03′~28。

36′、东经119。

37′~121。

18′之间。

全市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082平方公里。

温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1~18.2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6.8~8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5.5~28.2摄氏度。

冬无严寒,夏少酷暑。

年降水量在1500~1900毫米之间。

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台风,无霜期为260~280天。

全年日照时数在1700~2000小时之间。

鹿城概况
鹿城区是温州市中心城区,1984年3月建区,现辖16个街道、5个乡镇,总面积104.56平方公里,1998年底常住居民总人口50.26万人。

鹿城始建于公元323年,距今1600多年,相传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又名“白鹿城”。

鹿城历来是浙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有“中央商务区”之称。

鹿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间位置,交通运输便利,海路运输直达全国港口码头,公路运输处于浙南通向闽北和浙北的必经之道,金温州铁路已列入全国铁路网,国家计划内的沿海高等级公路将穿境而过,空中通道已开通30多条航线,可直达香港、澳门等地。

鹿城在历史上以商贾闻名,改革开放后,又以商品经济发达、市场兴旺著称。

大街小巷处处是商店,街街是市场,一片繁荣景象。

建区以来,鹿城区依靠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探索,走出一条有鹿城特色的发展路子。

善于做时代弄潮儿的鹿城儿女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地方财政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