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牛口蹄疫新型疫苗与传统疫苗免疫效

牛口蹄疫新型疫苗与传统疫苗免疫效
用LB-ELISA方法检测口蹄疫O型、A型免疫抗 体效价。诊断试剂由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口蹄疫 O型试剂盒批号2013090201,口蹄疫A型试剂盒批号 2013091103。具体检测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口 蹄疫O型、A型免疫抗体效价≥1∶64判定为合格。
2 试验方案与步骤
(1)试验动物。选取37头3月龄以上的健康及非结 构蛋白阴性牛,其中口蹄疫O型、A型二价3B蛋白表位 缺失标记灭活疫苗试验组25头,口蹄疫O型、A型二价 灭活疫苗对照组7头,空白对照组5头。
(2)试验步骤。①安全检验:注射后观察10 d, 10 d内免疫动物无异常,判定实验产品安全。②免疫方 案:肌肉注射2 mL/头,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二免后 14 d进行三免。③免疫后定期检测。选用疫苗免疫后, 拟定首免后28 d采血,以后每14 d采集血样,用口蹄 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单抗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 盒,同时测定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用口蹄疫液相阻断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抗体。
目前使用传统的灭活疫苗,免疫效力最优,但因纯
化不完全,免疫后,以检测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为金标 准的鉴别技术,难以精准区别免疫和野毒感染动物,即 使应用改进的纯化技术,也不能完全清除与灭活病毒大 小相同的非结构蛋白复合物,多次免疫后,仍能检测到 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口蹄疫O型、A型二价3B蛋白表 位缺失标记灭活疫苗(O/rV-1株+A/rV-2株)属此类疫 苗。该疫苗是利用基因缺失和病毒拯救等反向遗传技 术,分别缺失FMDVO型和A型毒株的3B基因的优势表 位,并重新拯救3B蛋白表位缺失病毒O/rV-1株和A/rV-2
5.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畜牧兽医站,山东 泰安 271600)
摘要:牛口蹄疫具有较高的热性与传染性,会对牛羊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当前阶段,牛口蹄疫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 方式,主要通过疫苗进行疾病的防治。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牛口蹄疫的疫苗研发工作也融入各类先进的科学技 术,使口蹄疫疫苗的研发质量不断提升,呈现出了口蹄疫新型疫苗。为了解牛口蹄疫新型疫苗与传统疫苗免疫效果差异, 针对2种口蹄疫疫苗进行分析。 关键词:牛口蹄疫;新型疫苗;传统疫苗;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5.006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口蹄疫是被列为A类疫病的家畜传染病之一,接种疫苗是防止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本文就口蹄疫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饲疫苗、合成肽疫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工程弱毒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及空病毒衣壳蛋白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I=1蹄疫;疫苗Progress in Research on Foot--and.-M outh Disease VaccineCHEN Li—xin,JIN Yu—zhu,HU Rong—liang(Department of印idemiology,Institute of Military Veterinary Medicine,Academy ofMilitary Medicine,Changchun 130062,China)【Abstract】 Foot.and.mouth disease is one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class A in animals.Vaccin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prevention of epidemic of the diseas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on inactivated vaccine,recombinant subunitvaccine,edible transgenic plant vaccine,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protein vector-based vaccine,recombinant attenuated vaccine,livevector-based vaccine,DNA vaccine and empty capsid protein vaccine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Key words】 Foot—and—mouth disease;Vaccine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牛、羊、猪等,发病率极高,传播速度极快。

一种新的口蹄疫三价灭活苗研制成功

一种新的口蹄疫三价灭活苗研制成功

疫三价灭活 疫苗新概 念 ,已完 成1 与 由于其传播快 ,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 来的动物死亡 的损失 。世界各 国都通过 项
新佐 剂相关 的发 明专利 已受理 ( 申请 号 经济损失 ,而且严重影 响国际贸易 ,世 种种努力 实现O E 定的 “ F 疫 区 I认 无 MD
5 ・l农村科 2 1. 2 4 }司 | 技 01 1
国”地 位 ,发达 国家通过捕杀等措施几 由 于 采 用 预 防 为 主 的 防 疫 措 施 ,对 于 生。说 明研制的该双佐剂疫苗 ,大规模 乎没有F MD的流行 ,而南美洲一些 国家 疫苗 的质量 ,国家高度重视 ,为保证 质 免疫接种牛 、羊是安全可靠的。对面临 通 过免 疫接 种等措 施 实现 了无F MD疫 量 ,农业部发布 了多项疫苗制造 规程 和 A型 口蹄疫 的威胁 时 ,提供 了防控 的有 区或部分地 区无疫区。 质量标准 ,并对疫苗生产企业采取了非 力武器 。由此也证 明该成果的推广应用 前 景广阔。
洲I 型三价灭 活疫苗 ”已经成功获得农 续期的作用 。 业 部 临床试 验批 文 ,并 已完 成临 床试
验任务 ,进入 申报新兽药证书阶段。该
血清 型,血清 型间无交叉保护 ,造成疫
病控制难度较大。
口蹄疫对养殖业危害 巨大
截 至 2 1年 1月 ,全 球 F 流 行 国 00 2 MD
魅 力 新
量 关 系到
防控 ,关 键 稳 定
用 以 预 防 髓 ,对 于
家 高 度
种新 的 口蹄疫 三价 灭活苗研制成功

●文 I 本刊记 者
张文娟
近 日,记 者从 新疆 畜 牧科 学 院兽 2 1 1 10 0 . 0000 16 0),该 佐 剂 赋 予 三 价 灭 界 动物卫 生组 织将 其列 为必 须上 报的 医研究所 口蹄疫疫苗研究组获悉 ,由该 活疫 苗 区别于 常规灭 活疫 苗 的新佐 剂 疫病 之一 。F 血清型众 多 ,包括 0、 MD 研 究组研 制 的 “ 口蹄疫 A 、0型和亚 概 念 。该佐 剂具 有提 高免 疫效 力和 持 A、A il A 1 A 2 S T 型 共 7 型 s 、S T 、S T 和 A 3 a 个

牛羊口蹄疫病毒传播途径及防控技术研究

牛羊口蹄疫病毒传播途径及防控技术研究

牛羊口蹄疫病毒传播途径及防控技术研究摘要:牛羊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牛羊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牛羊口蹄疫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防控技术研究的进展。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运输工具传播、人为因素传播等。

为了有效防控牛羊口蹄疫的传播,本文着重讨论了疫苗研发、消毒技术、动物检疫和监测等防控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牛羊口蹄疫;传播途径;防控技术引言:牛羊养殖业是许多国家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牛羊口蹄疫这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牛羊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引起口蹄疫,严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造成养殖业的严重损失。

1.牛羊口蹄疫的传播途径1.1直接接触传播当感染的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时,病毒容易通过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

感染的动物在发病初期会分泌大量的病毒,从而使得病毒在动物之间快速传播。

此外,感染性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还会附着在环境表面,成为传播病毒的潜在媒介。

1.2空气传播牛羊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时。

感染的动物会在咳嗽、打喷嚏或者呼吸时释放病毒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并在适宜条件下继续感染其他健康动物。

空气传播使得牛羊口蹄疫在集约化养殖场和运输过程中更易传播。

1.3运输工具传播运输工具也是传播牛羊口蹄疫的重要途径。

病毒可以附着在车辆、器械等表面,并在长时间内保持活性。

如果运输工具没有经过彻底的消毒,就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因此,在运输动物时,要加强运输工具的消毒工作,防止病毒的传播。

1.4人为因素传播人们的活动也可能成为传播病毒的因素。

例如,人员往来、饲料和饮水受到污染等,都可能引起牛羊口蹄疫的传播。

因此,在防控牛羊口蹄疫过程中,加强人员的防护和动物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2.牛羊口蹄疫的防控技术2.1疫苗研发针对牛羊口蹄疫病毒的疫苗研发是一项复杂而挑战性的任务,因为这种病毒有多种血清型和亚型,且具有高度变异性。

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进展和接种策略

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进展和接种策略

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进展和接种策略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目前,手足口病在亚洲地区已经成为儿童感染病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病情一般较轻,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手足口病的疫苗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进展和接种策略。

一、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进展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发出了几种手足口病疫苗,包括普通灭活疫苗、低毒亚单位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等。

1.普通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指将病原体培养后,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使其失去病原性,然后再注射到人体内,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了两种灭活手足口病疫苗。

1998年,中国疾控中心研制出了第一种普通灭活手足口病疫苗,但是这种疫苗只能对EV-A71型 Hand-Foot-Mouth病毒起到保护作用。

后来,2016年6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了一种新型灭活疫苗,可同时预防 EV-A71型和Coxsackie A virus(CAV)16型。

2.低毒亚单位疫苗低毒亚单位疫苗是一种由纯化的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的疫苗。

这种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病毒外壳蛋白特异性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手足口病的效果。

低毒亚单位疫苗是当前手足口病疫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3.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病原体所需要的蛋白基因导入到载体中,进而转化为重组蛋白,并用于疫苗制备的一种方法。

这种疫苗与传统的灭活疫苗制备过程不同,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毒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在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中,重组亚单位疫苗也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策略目前,中国已经向全国各地推广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工作。

由于不同类型的疫苗接种剂量和接种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接种时需要根据疫苗说明书严格实施。

1.接种时间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时间一般是在6个月到3岁之间。

第一剂疫苗在6个月龄时接种,第二剂疫苗在8-10个月龄时接种,第三剂疫苗在12个月龄时接种。

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进展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多发生在儿童中。

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爆发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人们对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也越发重视。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历程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手足口病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了手足口病病毒的类型和特征,为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目前已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目前,市场上已经上市并被广泛应用的手足口病疫苗主要有两种,分别是EV71疫苗和CA16疫苗。

EV71疫苗是以引起严重病症的肠道病毒EV71为主要成分,经过灭活后制成。

而CA16疫苗则是以肠道病毒CA16为主要成分。

这两种疫苗在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作出了贡献。

三、新型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进展除了已经上市的疫苗,科研人员还在不断研究开发新型手足口病疫苗。

其中,重组疫苗和核酸疫苗是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1. 重组疫苗重组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病毒的基因片段插入到细胞中,使细胞能够表达目标病毒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近年来,科研人员已经成功研制出了EV71和CA16的重组疫苗,并在动物实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是利用目标病毒的基因序列构建疫苗,通过体内转录和翻译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研究表明,核酸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强效的免疫应答,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具有潜在优势。

四、手足口病疫苗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手足口病病毒的类型众多,且不同类型的病毒在感染机理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因此研发一种可以同时预防各类型手足口病的疫苗十分困难。

其次,手足口病病毒的变异性较高,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需要持久且广泛,目前还不存在一种能够提供长期免疫保护的疫苗。

FMD灭活苗进展

FMD灭活苗进展

口蹄疫灭活苗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蹄疫疫苗生产的历史背景,概述了细胞单层和悬浮培养对其生产的重要作用。

同时,讨论了现代疫苗生产的关键要素,如病毒抗原的灭活、浓缩、纯化和疫苗最终的配方。

浓缩抗原在超低温下的保存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也推动了国家和国际疫苗库建立的进程。

口蹄疫病毒抗原纯化包括非结构蛋白的去除(NSPs)后可以区分疫苗免疫的动物与FDM感染的动物。

因此,结合纯化疫苗的使用和NSPs抗体的检测可以为区分免疫失败感染动物和有效免疫动物提供一个标志系统。

我们要牢记现代疫苗对控制疾病暴发和筛选隐性感染动物的贡献,笔者认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应重新考虑疾病爆发时使用扑杀政策而不是接种疫苗才能恢复出口的这些有分歧的规定。

关键词控制;口蹄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疫苗库;病毒灭活;病毒生产前言口蹄疫发生在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的许多国家(30,68,79)。

过去,英国、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日本、加拿大和美国通过扑杀政策控制口蹄疫暴发。

早在1982年英国就对其扑杀政策进行了立法(42)。

然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仅仅在二战后,通过引入Frenkel培养技术和将病毒培养在幼仓鼠肾细胞(BHK)系中才获得充足疫苗,进而有效控制了口蹄疫的暴发。

尽管加入皂苷素佐剂的口蹄疫铝胶苗的质量不断提高,但在1991年欧盟所有国家都停止了使用口蹄疫疫苗。

在南美,多年来都对牛进行强制性免疫,充其量只是限制了口蹄疫的暴发。

这主要是由于所用的疫苗质量不高以及随之而来的农民的消极态度造成的。

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不同疫苗批次被独立管理并且由政府控制实验室,同时逐渐引进了具有持久免疫力的油苗。

农业社区对疫苗重新恢复信任,积极配合疫苗接种。

因此,在广阔的南美,口蹄疫仅偶尔零星暴发。

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是“无口蹄疫国家“,并获得了国际兽疫局认可的非免疫无口蹄疫国家身份(30,79)。

南美控制口蹄疫的故事告诉我们,控制广泛传播的疾病,关键是所用疫苗质量的好坏。

口蹄疫疫苗研究的进展

口蹄疫疫苗研究的进展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为其特点。

世界各国对本病的研究极为重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

长期以来,FMD疫苗接种作为特异性免疫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在防治中被广泛应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FMD疫苗的研制不断深入,已从传统疫苗向新型疫苗方向发展。

1灭活疫苗1930年Frenkel H S等[1]首次成功地实现了FMDV的体外培养,满足了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并实现了对病毒量化研究。

1931年4月在柏林微生物学会首次召开了专题学术会议,确定了FMD疫苗研究的方向。

1962年英国的Mowat和Chapman等开始用乳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培养FMDV,生产灭活疫苗并迅速商业化。

目前应用的灭活剂,主要有乙酰乙烯亚胺(N-acetylethylenimine,AEI),灭活曲线为线性。

主要作用于核酸,蛋白抗原性保持较好,但毒性较大。

后来改用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eimine,BEI),其毒性较小,被广泛应用[2-5]。

FMD疫苗的免疫佐剂有氢氧化铝胶、司班、轻型矿物油。

由于疫苗佐剂的不断地更新,已由最初的水佐剂发展成现在的油佐剂,其他一些佐剂也相继问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8]。

尽管FMD灭活疫苗在FMD预防和控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灭活疫苗本身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国外学者先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欧洲暴发的FMD是因使用了灭活不彻底的抗原制备的疫苗所引起。

2活疫苗常规FMD活疫苗,是把原始强毒用生物学方法在生物媒介(如乳鼠、乳兔、鸡胚、细胞等)进行连续传代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急 性 、 热性 、 高度 接触性 的传染 病 , 7个血 清 型 , 有
不 同血清之 间无免疫 交叉 保护性 。 口蹄疫 的发生 已 有 1 0多年 的历 史 , 0 至今 尚未 消灭 。疫 苗接 种 是 特
异性 预 防 F MD 的 可 靠 和 有 效 手 段 , 全 有 效 的 疫 安
cn ,2 0 ,2 ( ): l 7 1 3 . ie 0 9 7 7 1 2 — 1 5
fci ni u ri et ea t tmo mmu i [] a crL t r v — nt J .C ne et s,2 0 , 6 y e 0823
6 — 6 77 .
中 国兽 医杂 志 2 1 0 1年 ( 4 第 7卷 ) 6期 第
强 毒 或 经 人 工 接 种 繁 殖 的 培 养 物 致 弱 , 大 量 扩 增 经
1 2 灭 活疫 苗 灭 活疫 苗 是 指 用 物理 或 化 学方 法 .
使 口蹄 疫病 毒丧 失感 染 力 而 保 留抗 原 性 , 添加 佐 再
剂后制 成 的疫 苗 制 剂 。最 早 的 灭 活 疫 苗 在 欧 洲 于 2 O世纪 2 0年 代 出现 , 动 物 病 损组 织 经 氢 氧 化 铝 用 吸附、 醛 灭 活后 制 成 疫 苗。2 甲 0世 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0年 代 , S h d 和 Wad n等将 口蹄 疫 病 毒 接 种 于 健 康 c mit lma 牛舌皮 内 , 其发 病后 , 等 采取病 牛舌 部 的水 疱皮 和水 泡液 , 甲醛 灭活 后制成 铝胶 苗 , 得 了较 高 的免疫 经 获 保 护力 。14 9 7年 F e k l 次用牛 舌皮碎 块培 养病 rn e 首 毒获得 成功 , 生产 了 甲醛 灭活 疫苗 , 改变 了当 时欧洲
克 服 。2 O世 纪 5 、 O年 代 许 多 学 者 用 不 同 的 毒 株 06
进行 了各种途 径 的致 弱 , 但迄 今 为 止还 无 一 个 可 以 满足所 有标 准 的 口蹄 疫 弱 毒 疫 苗 株 。 1 6 9 4年 欧 洲
收 稿 日期 : 0 0 1 - 0 2 1 — 13
5 6
中 国兽 医 杂 志 2 1 年 ( 4 01 第 7卷 ) 6期 第
口蹄 疫传 统 疫 苗和 新 型 疫 苗研 究进展
张 琳
(. 肃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医 学 院 , 肃 兰 州 70 7 ; . 1甘 甘 3 0 0 2 中农 威 特 生 物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肃 兰 州 7 0 4 ) 甘 3 0 6
中 图分 类 号 :8 2 6 9 6 ¥ 5 . 2 ¥ 5 . 5 . ;8 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5 96 0 ( 0 10 —060 0 2 —0 5 2 1 ) 60 5 —3
口蹄 疫 ( MD) 由 口蹄疫 病 毒 ( MD 引起 F 是 F V)
口蹄疫 防 治 委 员会 决 定 欧 洲 国 家 不 用 弱 毒 疫 苗 免 疫 , 止 了弱毒 疫 苗 的研 究 _ 。 目前 世 界 上 大多 数 停 2 ] 国家 已经禁 止使 用此 种 疫 苗 , 而代 之 的是 采用 灭 取 活疫苗 。
我 国 A 型 口蹄 疫 的 流 行 做 出 了 贡 献 。 2 新 型 疫 苗
子 , 纯该 病毒 粒 子 , 提 用来 免 疫 动 物 , 免疫 效 果类 其 似于 全病 毒 , 产生 高水平 的 中和抗体 , 可 能抵 抗强 毒 的攻 击口 。除此 以外 , 酵母 和杆状 病 毒 系统 也 用来
研 制 工 作 ,— i zlcvt 1 3 cr E mal h— h s@ 6 . o : n
胞有 毒性 , 且据 报道 , 在欧 美暴发 的一些 口蹄 疫与灭 活 疫苗 中残 留活病 毒 密 切相 关 [ , 6 因此 推 动 了后来 ]
[ 5 inF n n ,We Z u J Pn u e 1 1 ]Ja— agNig i h ,i igX , t .Orl eieyo n— a a d l r f v
用 。
苗是 成功 的预 防 、 制 以致 最 终 消灭 F 控 MD 的 先决
型弱毒 株 , 制成 乳 兔组 织 弱 毒疫 苗 ;6 并 O年代 用 A
条件 。疫苗 作为 预防 口蹄 疫 的可靠手 段 目前 正在 广
泛使 用 。近 年来 , 随着生 物工程 技术 的迅速发 展 , 对 亚单 位疫苗 、 载体 疫 苗 、 因缺 失 疫 苗合 成 肽 疫苗 、 基
B 一1 HK 2 细胞 深层 悬 浮培 养 法 制 备 口蹄 疫 疫 苗 , 可 大量培 养细胞 、 殖病毒 和制 造 疫苗 ,0世 纪 8 增 2 0年 代 用大 型发酵 罐培 养 细 胞 、 殖病 毒 和 制 备疫 苗 获 增 得 成功 _ , 5 这些 病 毒快 速 、 量 繁 殖技 术 的诞 生 , ] 大 成
获 减 毒 毒 株 。 Giepc( 9 4 和 Ko r v( 9 7 l s i 15 ) l moo 1 5 )
将牛 源毒适应 于鸡 胚 和 1日龄 雏 鸡 , 曾发 表 致 弱毒
株 的 初 步 应 用 报 告 。 G n a和 E c h m (9 9 也 在 uh i o 15 ) h
采 用猪 源 口蹄疫 强 毒株 , B 经 HK2 l细胞 增 殖 , 应用 生物 浓缩 技术 提 高疫 苗 中有 效 抗 原 含 量 , E 灭 活 B I 病毒 , 与矿 物 油佐 剂 乳 化 而制 成 的高 效 疫 苗 。2 0 09 年初 , 国湖北 、 我 上海 等地 突现 牛 A 型 口蹄疫 , 国家 口蹄疫 参考 实验 室立 即启 动 A 型疫 苗 技 术储 备 , 迅 速研制 成功并 推 荐免疫 A 型灭 活疫 苗 , 有效 控 制 对
w r和 C a ma a h p n等 开 始 用 乳 仓 鼠 肾 传 代 细 胞 ( HK一1 培养 口蹄 疫病 毒 , B 2) 生产 口蹄 疫灭 活 疫 苗 , 并很 快 商业化 。1 6 9 6年 L p t h和 Tel g等应 用 a si c ln i
兔体传 代成 功l 。其 具有 价 廉 、 本低 及抗 原谱 对 _ 1 ] 成 号 、 体持续 时 间长 等优点 , 抗 但其 引起 免疫动物 病毒 血症 、 长期带 毒 、 排毒 及病 毒返强 等缺 点却一直 无法
效地 防制 口蹄 疫病毒 感染 。该 疫苗 已在南京 药械 厂
完 成 了 中试 生 产 。
如合 成肽 疫苗 、 亚单 位疫 苗 、 体疫 苗及基 因疫 苗 的 载
研究 取得 了较 大进展 。
2 3 载体 疫苗 随着 基 因工程技 术 的迅速发 展 , . 重
组技术 为开 发重组 F MD 疫 苗 提 供 了 技 术 支 持 。病 毒 和 细 菌 都 可 用 来 生 产 口蹄 疫 疫 苗 。腺 病 毒 的 基 因 结 构 与 功 能 研 究 得 比 较 清 楚 。 Ma r [一 用 复 制 y 等 1利
口蹄 疫 的 流 行 态 势 。 1 6 9 2年 英 国 Pr r h 的 Mo i i t b g —
病毒 后 , 收集 感染组 织或 细胞培 养物 , 加入一定 的保 护剂 、 佐剂 而制成 的病 毒制 剂 。1 3 9 7年 Ne e 将病 gl 毒接 种于成 年 鼠脑 内 , 明 病 毒 毒 力 可 以被 致 弱 。 证 1 4 年 F a b和 S h e e 将 豚 鼠毒转 接 于鸡 胚 , 98 ru cn i r d
核 酸 疫 苗 、 物 反 应 器 可 饲 疫 苗 及 多 表 位 疫 苗 等 新 植 型 口蹄 疫 疫 苗 的研 究 已成 为 该 领 域 的 热 点 。
1 传 统 疫 苗
1 1 活疫苗 或弱 毒疫苗 活疫 苗是指 经充分 致 弱 , . 尚能 在动物 体 内增 殖 , 种 后 能够 引 起 动物 发 生无 接 症状 的感染 , 从而使 机体 产生免 疫反应 的生 物制剂 , 又称 为 弱 毒 疫 苗 , 通 过 雏鸡 化 、 常 鼠化 、 化 、 兔 鸡胚 化、 细胞培养 强化或 人工 诱 变 , F 使 MD 田间流 行 的
57
作用 于核酸 的 AE 和 B I 为 灭 活 剂 的 研 究 。 目 I E 作 前我 国在牲 畜 口蹄疫强 制 免疫 中主要 应用 细胞 培养 病毒 的 B I 活 苗 , 猪 使 用 O 型 口蹄 疫 灭 活 疫 E 灭 对 苗, 对牛 、 、 驼 和 鹿 等 使 用 O 型一 洲 I型 口蹄 羊 骆 亚
我 国在 2 0世 纪 5 0年 代 育 成 O 型 弱 毒 株 及 A 型兔化 弱 毒制 造反 应 苗 ; 0年代 选育 出 OP 弱 7 K 毒株试 制 疫 苗 , 进 行 A 型 、 型双 价 苗 组 织培 养 并 O 弱毒试 验研 究 ;8 0年 代 培育 出 温度 敏 感 毒 株 , 培 并 育 了 O型 OP 4细 胞培 养弱毒 疫苗 , 这些 疫苗 在防止 境外 口蹄 疫 传 人 我 国 的 防 制 工 作 中发 挥 了很 大 作
疫 二 价 灭 活 疫 苗 ; 中 , 。 型 口蹄 疫 灭 活 疫 苗 (I 其 猪 I)
现 V 1基 因 的 原 核 表 达 , 通 过 间 接 E IA 和 放 P 并 LS
射 免疫 试验证 实 了其表 达产 物 具有 抗 原性 0 从 而 ,
为 F MDV 基 因 工 程 亚 单 位 疫 苗 的 研 制 提 供 了 理 论 依 据 。 目前 , 经 发 现 F D 结 构 基 因 和 非 结 构 基 已 M V 因 2 3 串联 起 来 表 达 , 以 产 生 7 S的 类 病 毒 粒 A、 C 可 6
DNA a cn n o i g VP2 g i s ie s o y d o i u v c iee c dn 8a an t wh t p ts n r me vr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