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糖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艾塞那肽用于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并腹膜透析患者

艾塞那肽用于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并腹膜透析患者

艾塞那肽用于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并腹膜透析患者摘要】本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1例艾塞那肽应用于血糖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并腹膜透析患者。

患者女,6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血糖控制差14月入院。

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30年,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14月病史。

体重83kg,BMI 31.2kg/m2,HbA1C 9.6%。

C肽释放试验提示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强化治疗总量60单位/天,血糖控制差。

予皮下注射艾塞那肽 5ug 2次/日,5天后血糖改善。

随访1月后空腹血浆葡萄糖7mmol/L,体重下降至80kg,BMI30.1kg/m2。

2个月后出现严重胃纳差终止艾塞那肽治疗。

予胰岛素总量48单位/天,血糖可控制。

对血糖难以控制的行CAPD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艾塞那肽可能是比较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艾塞那肽 2型糖尿病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87-01患者女性,6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血糖控制差14月,于2011年11月8日入院。

患者缘于10余年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15mmol/L,就诊我院检查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予口服格列齐特 80mg bid及阿卡波糖 50mg tid,血糖控制在6-10mmol/L。

5年前因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至260umol/L,停口服降糖药,改为诺和灵30R早、晚餐前8单位皮下注射。

3年前复查血肌酐升至450umol/L,诺和灵30R增至早、晚餐前12单位,血糖可控制7-10mmol/L。

2010年4月因发现左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复查血肌酐达970umol/L,此后行规律血液透析。

因患者无法忍受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呕吐、头痛等症状,2010年9月改为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每日1.5%葡萄糖透析液2000ml×2袋,2.5%葡萄糖透析液2000ml×2袋),此后血糖进行性升高,诺和灵30R增至早、晚餐前26单位皮下注射,监测血糖仍为空腹血糖15-18mmol/L,2小时餐后22-26mmol/L。

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21例饮食干预

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21例饮食干预
化 指 标 得 到 明显 改善 , 高 了患 者 的 生 存 质 量 。 提 关键词 糖 尿 病 肾病 ; 膜 透 析 ; 食 干 预 腹 饮
中图分类号 : 4 35 R 7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75 (0 0 2 0 2 0 10 2 6 2 1 )5— 0 7— 2 活动量大小 、 临床指 标及是 否有并 发症 而确定 。具体 计算 步
治疗的基础上进 行饮 食干预 , 干预时间为 4周 。
13 观 察 指 标 观察 两组 患 者 干 预前 后 的 临 床症 状 、 腹 血 . 空
卧床休息 1 2 a/ k d ; 5~ 0 cL( g・ ) 肥胖 者重体力 劳动 3 a ( g 5 el k /

d, ) 中体力 劳动 3 a ( g・ ) 轻体 力 劳动 2 2 a 0 cl k d , / 0~ 5 ei /
拈抗剂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控制血压 。均在 采用 B xe atr
公 司 生 产 的 双联 系统 及腹 透 液 进 行 腹 膜 透 析 。 治 疗 组 在 常 规
者重体力劳动 4 a ( g・ ) 中体力 劳动 3 a ( g・ ) 0 cl k d , / 5 cl k d , / 轻体 力劳动 3 0—3 a ( g・ ) 休息 2 5 el k d , / 5—3 a/ k d , 0 cL( g・ )
齐鲁 护理 杂志 2 1 00年第 1 第 2 6卷 5期
糖 尿 病 肾病 行腹 膜 透 析 2 例 饮 食 干预 1
刘 樱
( 汉大 学人 民 医院 武

湖 北 武 汉 4 07 ) 300
要 目的: 讨糖尿病 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 干预方法。方法 : 4 探 将 2例糖尿病 肾病 行腹膜透析 患者随机

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护理论文

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护理论文

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7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腹膜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细致的护理,包括血糖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切口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对家属的指导等。

结果 76例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在精心细致的护理下,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尿素氮、肌酐以及血钾水平与透析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进行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比如血糖监测、严格无菌操作等,对于提高腹膜透析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护理[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90-0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发展后期,往往导致肾功能不全,需要进行肾脏功能替代治疗。

腹膜透析技术由于无需建立血管通路,并且血液动力学稳定可控,因而成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末期的首选治疗方案[1]。

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接受腹膜透析后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死亡率明显升高。

因此,需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腹膜透析治疗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治疗风险[2-4]。

我们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入院进行腹膜透析的7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样本与方法1.1 样本来源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疾病晚期,需要腹膜透析进行治疗。

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在48-76岁之间,平均年龄58.4岁。

1.2 透析方法采用m291386腹膜透析仪,在患者手术后7天开始进行间歇性腹膜透析,7天后开始连续性腹膜透析。

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培训,以便今后继续进行腹膜透析治疗。

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及容量状况的影响

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及容量状况的影响
的前后 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
2 结 果
院腹 膜透析 中心行规律腹膜透 析治疗 , 并符合标 准的 5 2例糖尿 病患 者纳入本研究 。纳入 标 准 : 符 合 2 1 ① 0 0年 A A糖尿 病诊 D 断标 准 , 确诊为 2型糖 尿病 ; 规律 透析 ≥3个 月 ; ② ③具 有完 全 的认 知和行为能力 ; 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 : ④ ①存在精
名, 所有 团队成员均理解 自我管理 教 育的 内涵 。 I2 2 制订 自我管 理教育计 划 .. ① 每 2周组 织 1次腹膜 透析 22 容 量状 况 自我管理教育后 3 月 , . 个 患者的体重和总排钠 量较教育前显著下 降 , 而血压控制水平显著提高 ,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0 0 )详见表 2 表 3 P< .5 , , 。
知识 讲座 , 针对 患者水盐 控制现 状进行个 性化教 育 , : 肿的 如 水 评估 标准 、 保持体 液平衡 的方法 、 限盐 限水 的方 法等 ; 每 2周 ② 组织 1次糖尿 病健康 教育讲座 , 内容 包括 : 血糖 监测方法 , 岛 胰 素标 准注射方法 , 发症 的预防等 ; 营养师每月组织 1 并 ③ 次糖尿
糖 尿病 肾病 ( i ei N prptyD 是糖尿病的主要 并发 Da t ehoah , N) b c 症之一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 生活方式 的改变 , 其发 病率正逐 年上升 , 在美 国, N已成为终末期 肾衰竭和接受维持性透析 治疗 D 的 首位病因 。腹膜透析是糖尿病 终末期 肾衰竭 患者 肾脏替代 治疗的主要方式之~ 。但 由于腹透液本身为高浓度葡萄糖溶液 , 导致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 , 而糖尿病患者长期 以来养成 的多饮多 食的习惯 , 也使水盐控制更加艰难 , 因此 , 糖尿病肾病腹透患者更 容易出现容量 负荷过重 。自我管理教 育是近年来应 用较多 的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如何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如何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如何控制血糖水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促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蹭蹭地往上增长。

根据最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调查,在20岁至80岁这个阶段的成年人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大概就有4亿人,其患病率高达9%。

如果不加以控制,估计到2035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中大概会有6亿人患上糖尿病。

其中,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在世界中是属于患者最多的国家。

1.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是一种因为人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浓度上升及糖尿。

感染、肥胖、环境等因素都会诱发糖尿病的产生。

2.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产生的肾脏疾病,在糖尿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划分为5个阶段,一般去医院就医时多为3期、4期的病人。

第一期到第三期的患者,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感,在对尿液进行检查时,会发现有些许的白蛋白,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

当处于第四阶段时,尿中会时常出现蛋白,表示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了损伤,精力与体力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当到第五期时,患者伴随着高血压、全身水肿,需要依靠人工透析来延续生命。

此时需要注意,当在进行尿检时,如果尿中出现微量的白蛋白,一定要引起重视,根据医生的建议接受相应的治疗,好好的进行控制是可以改善病情的。

引起病因的因素有很多种,在一定的遗传和潜在危险的共同发力下,都会引起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情况的发生,严重时会促使肾衰竭,出现生命危险。

对于此类型的患者来说,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方法进行完全治愈,只能通过预防的方式,延缓它的进程。

3.对血糖的认识(1)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是指人体的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含量。

避免肾脏病严重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症状初期时对血糖进行控制,使其在合理、正常的范围内。

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促使死亡率减低。

当人体内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l/L,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mmol/L时为糖尿病的判定标准。

肾内科腹透患者血糖管理论文

肾内科腹透患者血糖管理论文

浅析肾内科腹透患者的血糖管理【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74-01【摘要】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据统计,在我国腹膜透析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患有肾病和糖尿病,且比例仍在不断上升,所以肾内科腹膜透析的血糖管理便成为一个焦点和热点,如何对进入透析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管理是一项值得研究的临床问题,本文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肾内科腹透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探析。

【关键字】腹膜透析;糖尿病;血糖管理;胰岛素终末期肾病,简称esr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杀手,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患有esrd 的患者都采用腹膜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

1 肾内科腹透患者血糖管理的三种方法由于肾内科腹透患者由于出现一些不良症状,表现为营养不良、消化不好等,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腹透液增加导致腹压增加影响患者食欲、患者消化道水中、腹透液及尿中蛋白丢失等,尤其是由糖尿病腹透患者表现更为明显,所以要对肾内科腹透患者的血糖进行管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方法一——口服降糖药对肾内科腹透患者血糖控制管理的方法之一是让患者口服降糖药,但是服用前,要谨慎选择药物,例如在磺脲类药物中,氯磺丙脲的排泄方式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而优降糖、格列吡嗪(吡磺环己脲)、醋磺己脲、甲苯磺丁脲的活性代谢产物也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若服用这类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无独有偶,磺脲类降糖药蛋白的结合率比较高,所以如果患者采用透析治疗,容易导致透析不能被清除干净,所以在为患者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对一种降糖药是否适用于透析糖尿病患者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点:蛋白结合率的高低以及透析是否能将其清除;药物是否通过肾脏代谢,有活性或者原型的代谢产物是否通过尿液排出;药物的副作用都有什么,是否在esrd患者可承受范围内;方法二——胰岛素腹膜透析患者的胰岛素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与患者每日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相对抗,另一方面是与腹膜透析液中的碳水化合物相对抗,所以腹膜对腹膜透析液中葡萄糖的吸收直接影响患者体内血糖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葡萄糖的吸收率用如下公式来计算:葡萄糖的摄取=11.3×(腹透液中糖浓度平均值一10.9)×腹透液的容量如果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则会直接影体内胰岛素的代谢,患者体内肝脏和肾脏对胰岛素的代谢会明显降低,所以要对患者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跟踪观察,及时调节控制,当患者体内肾小球滤过滤>50ml/min时不需要对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调整,当肾小球滤过滤大于等于10ml/min且小于等于50ml/min时,要在基础值的基础上将胰岛素剂量减少75个百分点,当肾小球滤过滤低于10ml/min,需将胰岛素剂量减少一半,对患者采用腹膜透析的治疗方式可以对胰岛素的抵抗力进行改善,并且使胰岛素的降解能力增强,所以要对患者血糖进行跟踪监测,并合理的进行控制管理,具体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如下进行详细介绍:(1)腹腔内注射胰岛素:腹腔内注射胰岛素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方法,受到广泛的推崇,因为对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腹腔内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减少向患者皮下注射的次数,通过这样的方式,即使患者皮下深度、部位和局部血流等其他因素影响,也不会影响胰岛素在患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所以会使患者的血糖波动不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由于门静脉直接吸收胰岛素,在患者进行腹膜透析的过程中,可以持续对患者使用胰岛素,且吸收效果良好。

论肾内科腹透患者的血糖管理分析

论肾内科腹透患者的血糖管理分析

论肾内科腹透患者的血糖管理分析作者:彭晓静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6期摘要:浅析肾内科中末肾病腹透患者血糖值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主要原因,对管理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肾内科;腹透患者;血糖管理终末期肾病,简称esrd,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患有esrd的患者都采用腹膜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

血清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1]。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mg%。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mg%称为高血糖。

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mg%,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

血糖浓度低于70mg%称为低血糖。

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对于降糖有良好的疗效[2]。

1 肾内科腹透患者血糖管理的方法由于肾内科腹透患者由于出现一些不良症状,表现为营养不良、消化不好等,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腹透液增加导致腹压增加影响患者食欲、患者消化道水中、腹透液及尿中蛋白丢失等,尤其是由糖尿病腹透患者表现更为明显,所以要对肾内科腹透患者的血糖进行管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3]。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对进入透析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管理是一项值得研究的临床问题,本文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肾内科腹透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探析[4]。

1.1方法1:口服降糖药,对肾内科腹透患者血糖控制管理的方法之一是让患者口服降糖药,但是服用前,要谨慎选择药物,例如在磺脲类药物中,氯磺丙脲的排泄方式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而优降糖、格列吡嗪(吡磺环己脲)、醋磺己脲、甲苯磺丁脲的活性代谢产物也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若服用这类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无独有偶,磺脲类降糖药蛋白的结合率比较高,所以如果患者采用透析治疗,容易导致透析不能被清除干净,所以在为患者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对一种降糖药是否适用于透析糖尿病患者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点:蛋白结合率的高低以及透析是否能将其清除;药物是否通过肾脏代谢,有活性或者原型的代谢产物是否通过尿液排出;药物的副作用都有什么,是否在esrd患者可承受范围内。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根源分析与护理对策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根源分析与护理对策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根源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发生原因以及护理对策。

方法:抽选出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样本。

采用抽签的方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护理)。

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并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过程当中,因为葡萄糖浓度下降,透析液无法及时补充,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临床上需要提高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预防措施,积极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低血糖;发病原因;护理对策近年来,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患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维持正常的身体代谢。

但是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当中,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等不良情况,降低患者治疗效果。

为了保证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安全性,加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本文中就针对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展开分析,探究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信息对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组,所有入组对象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而且所有患者针对本次研究知情。

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糖尿病酸中毒、存在沟通障碍患者。

80例患者中,男女性比例分别为:42例、38例,年龄范围:56~78岁,组内年龄均值为(65.3±4.3)岁,病程范围:7~16年,平均为:11.4±2.3年。

8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入院以后展开常规护理服务: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药物指导,告诉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在血液透析期间,注意做好患者临床指标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