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合集下载

试议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

试议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

论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文/张同建[摘要] 本文简略介绍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变化的历程,采取经典提取式、分割放大式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晚期。

通过大量颜真卿经典作品以及历代书论家对颜真卿的评价作为论据,分别颜真卿早、中、晚期书法艺术风格特征、人生阅历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以及这三个阶段的递变过程。

[关键词] 书法艺术风格历程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祖籍琅邪临沂人。

历任太子太师、监察御史、吏部尚书、刺史等职,葬于南郊三兆。

在唐代,灿烂多姿的文化艺术几乎发展至顶峰,能记录于历史的大家层出不穷,风格各异、技艺高超,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不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涌现出大量的经典。

吴郡孙过庭《书谱》(687)中云:古之善书者,有钟张之绝,有二王之妙,其余不足以观之。

可以看出在唐代书法艺术理论完整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能够综合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归纳,已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和很强技法能力、归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孙过庭与颜真卿不是同时期的人,彼此之间相差近百年,固然孙过庭没见过颜真卿的书法。

有理论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历史上唯一可以与书圣王羲之媲比的是颜真卿。

这话题争论不休,当然我也不加以断言。

颜真卿留存的书法很多了,而且大量的都属于经典,下面简略归纳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变化历程。

从颜真卿的年龄大致分为三个大节。

一节是45岁以前,称为早期;二节是45岁至60岁,称为中期,也称为成熟期;三节是60岁至寿终,这时期人书俱老,称为晚期,也称为巅峰期。

一、森严出困,细腻婉柔在颜真卿的志学之年时候,书法艺术已经非常繁荣的地步,皇室已大量收集张芝、二王等前辈书家的真迹,找工匠做拓本分赐诸王,为推动书法艺术发展做了很大贡献。

颜真卿出生至45岁时间段,即早期,颜真卿与徐浩、李阳冰、岑参、韩择木,贺知章大文豪为友。

颜真卿26岁举进士第,登甲科。

颜真卿早期书法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不过对他我们总是以历史来要求,总是太“苛刻”,相对于他后来的书法表现为“不成熟”。

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

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

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早期34岁《王琳墓志》35岁从张旭为师43岁《郭虚已墓志》44岁《多宝塔》45岁《东方画赞》50岁《金天王神祠题名》54岁《鲜于氏离堆记》这些都是颜氏早期的作品。

《多宝塔》整密拘窘,前人批评它“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东方画赞》、《鲜于氏离堆记》写得大气磅礴,挺然奇伟,两者虽前后相距八年,但风格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变化。

这一时期颜的用笔偏于方峻,凡左右两直的字,都呈现出显著的相背形,转笔用折而不转。

总的说来,隶意较多,颜体的主要特征还没有形成,它代表了颜书早期的风格。

中期56岁《郭家庙碑》60岁《颜勤礼碑》62岁《藏怀格碑》63岁《麻姑仙坛记》《中兴颂》《元次山碑》64岁《八关斋》56岁至64岁这段时间所写的碑版,可称为中期之作。

这一时期的作品,变动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又可划为前期和后期来分析,63岁前的作品可称作前期,此后的可作为后期。

《郭家庙碑》是颜书变法的开始,这时他的用笔已不如早期的《离堆记》那样雄厚庄重,而出以清劲瘦健,结体又与63岁后的《元次山》之遒逸雄肆、《八关斋》之阂伟雍容颇不相似。

60岁时写的《颜勤礼碑》纤徐跌宕,63岁写的《麻姑仙坛记》秀颖超举,前者横轻竖重,后者把笔画少的字故意撑足,这些都可以看到他摸索递补变的痕迹。

总的说来,用笔已易方为圆,字形也从向背变为相向,横画轻而竖画重,转笔不折而转,蚕头燕尾,笔姿轻妙。

从中期的作品可以看出,颜书的特征正在从开始形成而日趋鲜明。

晚期67岁《宋广平碑》69岁《李元靖碑》72岁《颜家庙碑》《自书告身贴》77岁《移蔡帖》这些晚年作品中,横细竖粗、蚕头燕尾的形象已不很明显,结体更趋于端严朴拙,用笔雄重,但于老辣之中微有习气。

分析以上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颜楷作品,可以看到颜字演变的一个过程。

------------------------------------颜体书风形成的历史背景再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书风,来看颜字是如何继承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

颜真卿早期楷书风貌

颜真卿早期楷书风貌

颜真卿早期楷书风貌作者:庆旭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6年第02期【摘要】在楷书训练中,唐楷法帖的选择,初始多以《勤礼碑》为首选似乎成为不变的公理。

在初学阶段,风格突出的《勤礼碑》恰应放在第二位考察,这种鲜明的风格有着显著的形貌特征及表达技巧、审美选择,在初学者身上极易形成难改的习气。

而风格相对弱化的《多宝塔碑》其关键点却在线条、结构形式等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因此,初学楷书以《多宝塔碑》入手大有裨益。

【关键词】风格多向拓展【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21-03【作者简介】庆旭,江苏省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苏州,215000)美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苏州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因爵封鲁郡开国公,故称“颜鲁公”。

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唐代政治家、大书法家。

因其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故亦称其为琅琊人。

天宝末年,拜平原(今山东)太守,故称颜平原。

颜氏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渡江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开始,经历了七世成为江左望族。

其高祖颜思鲁因奉迎李渊入关,授秦王府记室,其曾祖父颜师古官至秘书监,擢为唐新贵,移居京兆长安县(今陕西西安)敦化坊。

至颜真卿时,已经过了四代。

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中进士,为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元老。

颜真卿为人耿直,刚正不阿。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前往劝谕,为李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他死前作遗表,自为墓志,视死如归。

《旧唐书·本传》记载他不受威逼利诱而叱骂云:“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

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

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岂受汝辈诱胁耶!”欧阳修赞誉他“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自可以先后传世无穷,不待其书,然后不朽”。

颜真卿书法年表

颜真卿书法年表

颜真卿书法年表稚园兄学书从颜真卿颜勤礼碑入手,自此,便与大书法家颜真卿结下了深缘。

近三十年来,他收集了当今能见到的所有颜真卿楷书法帖,并认真临习、整理和揣摩,理出了颜氏一生书法成长的脉络。

稚园兄根据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变化,将其书法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以下是他的研究整理。

——小编颜真卿(709一785),字清臣。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为大唐名臣名将。

其书世称颜体,人品书品高度统一,对后世影响极大。

颜真卿传世书迹颇多,其书学里程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为继承成长期。

大约在50岁以前。

初自家学,又学王羲之、褚遂良、张旭等。

受张旭影响更大。

代表作有:王琳暮志(34岁书,有褚遂良笔意),郭虚己墓志铭(41岁书,与张旭楷书极似),多宝塔碑(44岁书,有张旭笔意)、东方画赞(46岁书,有王羲之笔意)。

第二为创新变法期。

大约在50岁至59岁。

受大唐气象及当时书学思潮影响,尤其受李阳冰篆书启发,以篆入楷,开始有圆转、外拓、呈现筋力、雄浑博大之势。

代表作有:臧怀恪碑(55岁书)。

第三期为颜体成熟期。

大约60岁以后。

其书沉着苍劲、端庄雄伟、大度正气、气势磅礴等。

不同时期书作风格稍异。

代表作有:麻姑仙壇记(60岁书)、颜勤礼碑(71岁书)等。

按书写先后一览如下:1. 唐王琳墓志,34岁时书,为迄今发现颜楷最早作品。

2003年秋,洛阳市龙门镇张沟村东出土。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2. 郭虚己墓志铭,41岁时书。

1997年出土于偃师市首阳山镇一砖厂内。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 多宝塔碑,44岁时书。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 东方画赞碑,46岁时书。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5. 臧怀恪碑,55岁时书。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6. 麻姑仙壇记,60岁时书。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7. (小楷)麻姑仙壇记。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8. 大唐中兴颂,63岁时书,摩崖,字径15公分。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9. 八关斋会报德记,63岁时书,八面石幢,字径三寸许。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存世楷书作品多,前后风格变化大,可分为早中
晚三个时期。

(中国书法简史)
一、早期作品1、颜真卿《郭虚已墓志》,约41岁书。

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
术作品。

有浅线界格,字体端庄工整,刻工十分精细。

《郭虚已墓志》碑额
颜真卿《多宝塔“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2、
碑》,44岁书。

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
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
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
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
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
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
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学颜】颜真卿的全部楷书,在这里让你一次看个够!

【学颜】颜真卿的全部楷书,在这里让你一次看个够!

【学颜】颜真卿的全部楷书,在这里让你一次看个够!弘扬鲁公文化传承颜体书法在颜真卿的老家——西安,开启了一场名为“丰碑-颜真卿名碑拓片特展”,展出了颜真卿碑石拓片二十四件组,其中不乏日本展览被遗漏的两大碑拓藏品《宋璟碑》和《殷夫人碑》。

这场展览基本上把颜真卿现存的名碑拓片都展了。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欣赏,我们将这24件名碑拓片高清图片一一刊登,敬请各位颜粉欣赏!敬请欣赏:0133岁书《王琳墓志》初拓镜心这是此次展览中颜真卿最年轻的作品,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书,2003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

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边长90厘米。

32行,行32字。

陈根远老师介绍说是王琳是唐代的润州刺史徐峤的太太,徐是颜真卿的远房表兄,他比颜真卿大很多,当时就是正省级干部,而且是著名的文人。

许太太去世了,他非常难过,特别请了自己的远房弟弟33岁的颜真卿给自己的太太写了墓志铭。

0241岁书《郭虚已墓志》初拓镜心上世纪末出土的《郭虚已墓志》,是颜真卿为他的老领导郭虚已写的墓志,郭虚已的官做到工部尚书,大家知道唐有三省六部,所以工部尚书是一个较大的官衔,郭请颜真卿为他写墓志。

这是颜真卿41岁所写,已经展现出了他的才华。

这个时候他的书法特点还在形成期,但是已经有接近《多宝塔感应碑》的风范。

此碑书写于唐天宝八年(749年)书。

墓志长104.8厘米,宽106厘米。

0344岁书《多宝塔碑》清拓立轴此拓本就是大名鼎鼎的《多宝塔感应碑》,是当时长安一个寺院高僧邀请颜真卿来写的。

原碑最早立在西郊的西安西站。

碑的撰文人是岑勋,大家不一定熟悉岑勋,但是他有个兄弟大家一定知道,叫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那个作者。

这时,颜真卿是武部员外郎,今天的话讲就是国防部下面的副局级干部。

这个碑有一个隶书的额,篆额者是比颜真卿大6岁的徐浩,也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他写的《不空和尚碑》是中国书法史上另外一个杰出的作品。

当然我们最终看重的是颜真卿的所写的碑文了,当时他44岁,已经展现出雄健之气。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筠卿,自号龙门山人,是唐代著
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擅长楷书,被誉为中国楷书的鼻祖。

颜真卿的楷书笔法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期的倣古、转向创新和成熟精进三个阶段。

颜真卿的笔法发展历程始于他年轻时的学习阶段。

他勤奋向上,尤其钻研唐代古人的碑刻,对王羲之、颜之推、柳公权等名家的作品进行模仿和临摹。

这一阶段的颜真卿笔法主要特点是力求准确、刚劲有力,但还欠缺个人的创新风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术造诣的提高,颜真卿开始逐渐转向创新。

他深入研究古人碑刻的笔法,并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更加注重笔尖的控制力,书法作品中的笔画更加流畅、有韵律感。

此时的颜真卿已经具备了浓烈的个人风格,被誉为“气韵生动、厚势雄浑”的代表。

颜真卿的楷书笔法在此后的成熟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精进。

他在此期间创作了著名的《祭侄文稿》、《祭汉文碑》等力作,将自己的楷书水平推向了巅峰。

他的笔法更加从容自信,既具有古人的智慧和大气,又赋予了新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笔画线条流畅、饱满,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

综上所述,颜真卿的楷书笔法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初期的倣古、转向创新和成熟精进三个阶段。

他通过模仿古人创作,不断研究和实践,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楷书作品积极参与了大量政治活动,充分展示了他的刚正不阿的个性和崇高的
志向。

颜真卿被誉为中国楷书的鼻祖,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深远,他的楷书笔法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宝库中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颜真卿的颜体书法风格

颜真卿的颜体书法风格

颜真卿的颜体书法风格颜真卿书法,随之他的年岁并进,笔法也随之变化。

我们先分析以下他早期的作品。

不同阶段颜体风格就以《多宝塔》来说,用笔横纤竖壮,粗细搭配适度,结体严谨平衡端正,字形方峻秀润,神彩清妍。

每字之左右两竖呈相背( )形取法内折。

《东方塑画赞》和五十五岁写的《鲜于氏离堆记》,用笔结体,风神气韵都和《多宝塔》相差不远,这个时期的书法特点,正象宋苏轼所说的:“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塑画赞》为清雄,字间横比而不失清远。

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书,虽大小相稳,而气韵良是”。

有人还说颜真卿这个时期受褚遂良的影响很大,行笔多用公法,自己的特征尚不明显。

诚言,这种评价是贴切的。

颜真卿这个时期是在沿袭晋唐书风学习和吸收营养,但他也在摸索变法的路子,为以后用古籀、草篆入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十多岁以后,颜真卿的书法开始变化,五十六岁写的《颜家庙碑》是变法的起点,笔法开始变分为篆。

清劲瘦硬,六十岁写的《颜勤礼碑》横轻竖重,变转处亦转亦折,一字中相对的左右两竖由相背而变为想向的孤(())形。

法取外拓,已形成了自己的风貌特点。

六十三岁写的《大字麻姑仙坛记》,行笔熔分铸篆,转角及翅起外恒转鲜折。

外形已撑足圆满,规循短削。

到了七十二岁写的《颜家庙碑》及《自告身书》,更向凝重峻伟。

深厚雄肆发展,这时他的书法山在到完全成熟,炉火纯清的地步。

综上所述,纵览颜书全貌。

他的书法给人一种体态雄肆,豁达庄重,舒展开朗,雍容大度,豪岩遒劲,气势磅礴,筋骨苍拔,刚柔并济,外密中疏,撑足圆润,古拙老辣,大气凛然的感受。

在习颜的过程中,我曾吟句诵其特点为“颜书通变晋唐,经纬列分阴阳,体态雄健豁达,气质疑重挺苍,结构撑足圆满,神姿剑拔驽张,甜俗混浊不染,枯拙老辣端庄,总的说来,颜真卿对晋唐以来的传统书体多有突破,他异军突起,一扫二五以来江左的姿媚书风。

具体说来,在用笔上,破按翻折而后劲,变绞转而后遒;在取法上,破分法而为篆籀入皙;在结体上破内而取外拓;在形态上破蹈矩而重循规;在取势上,破倚侧取媚面为圆遒取势,在气度上破开豁变化而为雄浑丰满;在神韵上,破形体外扬秀丽典型,立肃穆中含自在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真卿楷书早中 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存世楷书作品多,前后风格变化大,可分为早中
晚三个时期。

(中国书法简史)
一、早期作品1、颜真卿《郭虚已墓志》,约41岁书。

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
术作品。

有浅线界格,字体端庄工整,刻工十分精细。

《郭虚已墓志》碑额
颜真卿《多宝塔“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2、
碑》,44岁书。

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
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
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
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
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
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
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