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新城规划2020(2020年整理).pptx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门头沟新城规划

门头沟新城规划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门头沟新城规划 2005-2020目录第1章. 总则 .......................... 3 1.1. 规划背景 ...................................................... 3 1.2. 规划总论 ...................................................... 4 1.3. 规划定位 (5)第2章.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6)2.1. 城乡经济发展 ..................................................6 2.2. 产业发展与布局 (6)2.3. 社会事业 (8)2.4. 文化发展战略 (8)2.5.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绿化 (9)2.6. 保护区和保护地 (10)2.7. 旅游发展纲要及规划布局 (11)第3章.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 14 3.1. 城镇体系与空间总体布局 ....................................... 14 3.2. 城镇规划要点 ................................................. 15 3.3. 村庄规划和建设 ............................................... 17 第4章. 新城发展布局研究 .............. 20 4.1. 新城总体功能布局 ............................................. 20 4.2. 用地规划 ..................................................... 22 4.3. 城市防灾 ..................................................... 25 第5章.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 29 5.1. 综合交通体系 (29)- 1 -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5.2. 供排水规划...................................................32 5.3. 能源动力规划 (35)第6章. 规划实施 ...................... 40 6.1. 新城分区规划与控制........................................... 40 6.2. 近期实施..................................................... 41 6.3. 实施政策与机制.. (44)- 2 -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第1章. 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 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年4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3)第1条规划前提 (3)第2条指导思想 (3)第3条规划原则 (4)第4条规划依据 (4)第5条规划范围 (5)第6条规划期限 (5)第7条规划重点 (5)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7)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7)第8条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7)第9条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7)第10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8)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9)第11条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9)第12条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9)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11)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11)第13条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11)第14条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2)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3)第15条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3)第16条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3)第17条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4)第18条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5)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7)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7)第19条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7)第20条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7)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8)第21条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8)第22条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9)第23条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9)第24条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20)第25条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20)第26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20)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21)第27条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21)第28条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21)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23)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23)第29条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23)第30条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4)第31条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6)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7)第32条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7)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7)第33条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7)第34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8)第35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9)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31)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31)第36条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31)第37条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31)第38条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32)第二节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33)第39条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33)第40条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33)第41条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33)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5)第42条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35)第43条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36)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7)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7)第44条近期规划目标 (37)第45条近期规划要点 (37)第46条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9)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40)第47条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40)第48条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40)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42)第一节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及制度 (42)第49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42)第50条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43)第51条强化土地规划监督执法力度 (44)第二节完善促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的保障机制 (44)第52条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 (44)第53条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44)第54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45)第55条探索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的储备与管制制度 (45)第三节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46)第56条建立新增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制度 (46)第57条制定有利于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激励机制 (46)第58条制定各业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 (46)第59条加强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论证 (47)第60条提高建设用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47)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48)第61条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立法 (48)第62条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48)第63条加强规划宣传,推进民主决策 (48)第九章附则 (49)第64条生效 (49)第65条组织实施和解释 (49)附表 (50)前言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北京门头沟国家步道规划

将门头沟定位为首都国际山地高端旅游文化度假区,着力培育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体系,围绕“一带两线四点多组团”空间布局,实现全域景区化。
依托门头沟京西古道群及其串联的自然人文资源,提出“国家步道”概念,以数百公里“国家步道”倡导生态旅游新理念,引领新型旅游产品发展。
——《门头沟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战略规划2011-2020》(AECOM编制)门头沟-北京之脉绿色山脉●蓝色水脉●历史文脉首都发展地位京西古道遗产自然人文地位区域战略导向提升首都公众健康与环境教育振兴山林与乡村经济引导生态与文化资源有序永续利用促进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国家步道典范循京西古道脉络684公里覆盖全域的重要步道脉动门头沟全域的“串珍珠计划”依托首都面向世界的“国家步道运动”工作框架与工作重点Part1:基础研究与愿景定位Part2:门头沟步道系统规划门头沟重要步道遴选Part3:重要步道规划Part4:运营与保障策略门头沟发展国家步道缘由系统规划思路转运路线规划保障体系开发运营模式门头沟步道发展条件门头沟步道定位目标沿长城古军道妙峰山香道百花山-灵山登山道转运站与咨询中心规划步道邻近村落发展策略步道规划设计导则管理机制营销策划政策保障永定河通道京西古商旅道Part5:一期细部规划A-1西山大路A-10石羊沟步道A-9天津关古道中国国家步道定义标准国际国内国家步道研究方向DIRECTION1套国家步道系统定义、标准1个门头沟步道GIS数据库平台结构STURCTURE5大建设维度系统规划计划PLAN10年重要步道发展方向导引保障OPERATION4维详尽保障运营策略行动ACTION3 条一期细部规划创意表达Part1.基础研究与愿景定位MENTOUGOU TRAIL SYSTEM DEVELOPING VISION 1.1 宏观背景研究1.2 中国国家步道定义分类与标准初步研究1.3 门头沟步道发展条件分析1.4 国家步道标准下门头沟各步道分析与指认1.5愿景定位1.1.1国际国内步道发展研究国际国内步道发展对比世界:成熟国家步道系统•发展历程:起步早,步道建设相对成熟•定义:清晰的步道定义•分类分级标准:明晰的步道分类分级体系•管理机构:明确步道管理运营机构•成效:资源保护开发\户外游憩\文化生态教育等复合化功能中国:亟待与世界接轨的国家步道系统•发展历程:出现多种线性廊道概念,尚无真正意义的国家步道•定义:定义缺失•分类分级标准:国家步道系统定义、标准缺失•管理机构:亟待协同的步道管理机构•成效:综合成效的步道尚未出现VS文化/生态资源永续 旅游产业 促进 国民健康引导乡村经济发展 多种发展诉求下,以兼容并包多元发展目标,集合多个机构实力,建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步道系统。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05•【字号】京政函[2007]6号•【施行日期】2007.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京政函〔2007〕6号)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门头沟新城规划》)已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27次全体会议和市委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同意《门头沟新城规划》。
《门头沟新城规划》立足于深化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指导思想,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符合门头沟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推动门头沟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实现北京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门头沟新城是北京西部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旅游休闲基地。
门头沟区的发展建设,要按照推进首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与中心城和其它新城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的疏解,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要在《门头沟新城规划》的指导下,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构筑首都更加坚实的西部生态屏障,打造区域性综合服务基地,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宜居新城。
三、同意《门头沟新城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门头沟区全部行政区域。
在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按照构建“一轴两区”的区域空间布局结构要求,保障并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门头沟新城的建设,要与首钢搬迁相协调,积极完善城市功能,加强西部浅山带和永定河的环境整治,突出依山滨水的空间特色,提高建设品质。
加强重点镇的建设,使其成为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城镇组团。
项目设计概况

项目设计概况1道路工程(1)设计原则依据规划用地情况,现况用地及建筑物,实现规划批复断面宽度,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增长。
合理布局道路平面,减少伐树和拆迁,降低投资。
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厚度及形式,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增长。
统筹考虑与周边道路的衔接,合理布局交通安全设施。
(2)道路纵断设计美安路全线最大纵坡,1.65%,坡长167.61m,最小纵坡0.3%,坡长132.7m,竖曲线半径均为8000m。
(3)平面及横断面设计美安路道路断面均采用一幅路断面形式,路面宽度12m,两侧人行步道各宽3m,两侧绿化带各宽1m。
(4)路面结构设计根据道路检测报告,道路基层已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因此将道路进行挖除后新建路面结构。
本次道路结构设计如下:1,支路路面结构:设计弯沉值Ld=36.1(1/10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4cm 乳化沥青粘层(用量0.5L/m2)沥青碎石AM-20 6cm乳化沥青透层(用量1L/m2)撒布石屑或粗砂(用量0.3m3/100m2)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分两层铺筑,每层18cm) 36cm总厚度: 46cm土路床设计回填模量30MPa,基层顶面设计弯沉值45.9(1/100mm)2,人行步道混凝土步道砖或盲道砖 5cm1:3水泥砂浆 2cm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 15cm总厚度: 22cm3,路缘石设置在车道外侧路缘石,采用乙1型(混凝土)路缘石12×30×74.5cm设置在步道外侧的路缘石,采用乙2型(混凝土)路缘石8/10×30×49.5cm2污水工程本次设计污水管为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径为D300~D500,总长度为959米。
华园路西侧的污水管线接入华园路现有污水管线中,华园路东侧的污水管线接上园路污水管线。
(1)设计标准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0.2mm。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布局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
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二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次区域的划分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北京产业用地布局研究共21页PPT课件

相关启示
• 1、以“关系空间”新思维更新城市产业布局发展策 略在进一步推进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我 国的特大中心城市应当要跳出以往“点空间”与 “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的理论框架,运用“关系 空间”新思维谋划城市现代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 按照产业空间组织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立足于整个市域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活 动的国际化、信息化和空间组织的最优化。
研究背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
• 2009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 出把北京建成世界城市的目标。
• 目前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有三个:纽约、 伦敦、东京。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国际金融 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聚集地、 信息发布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
•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的要求必然要向金 融、信息等方向倾斜。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新城功能
主要功能
通州新城 顺义新城 亦庄新城 大兴新城 房山新城
昌平新城 怀柔新城
平谷新城 密云新城 延庆新城 门头沟新城
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会展 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 电子、汽车、医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以及商务、物流 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商业物流、文化教育 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物流、旅游服务、 教育 高新技术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 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影视文化, 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现 代制造业 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以及物流、休闲度假 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以及旅游度假、会议培训 都市型工业,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物流 文化娱乐、商业服务、旅游服务
• 启示:1、通过政策引导奠定总部经济基础 2、总部经济引导产业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西部发展带规划控制的人口规模:规划期末区域人口 34 万人,其中新城人 口 25.0 万人,其他城镇人口 5.75 万人,农村人口 3.25 万人。
第10条. 用地规模 城镇建设用地共计约 31.9 平方公里,其中新城约 25.0 平方公里,镇区约
发,指导建设。
第3条. 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用地:结合首钢搬迁,确定南部新城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提出对采
空区、砂石坑的灾害防治及合理利用的规划思路;落实 XXXX 年全市总体规划 修编中增加的建设用地龙口水库、琉璃渠和龙泉务等建设用地,确定新城总体
学海无 涯
规模。 基础设施:调整道路系统、等级和宽度,研究轨道交通线路和场站;整合
化、宜居,不仅提出本区发展方向的转变。更主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确定本 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旅游放在重要地位上。
(1) 以生态旅游作为主题,确定区域和城市的重新定位。 (2) 结合人口结构和流动问题,研究适合山区、城市边缘、后采矿业的产业发
展方向。
(3) 在城乡统筹的大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制定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4) 强调本区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和定位。 (5)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行分区控制,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控制土地开
市政府批准;1997 年曾对门头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XXXX 年根据《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1990-XXXX)和《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北 京 市和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 XXXX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 制了《门头沟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 的总体规划。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 保护规划。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第14条. 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1) 产业:由传统采矿业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向以旅游、休闲、娱乐、商贸为 主导的生态友好型产业转型; (2) 文化:整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整体 文化品位; (3) 生态: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建设首都西部生态 屏障; (4) 新城:充分利用首钢搬迁带来的机遇,积极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建设山 环水绕、错落有致、配套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服务型宜居山城; (5) 农村:加快村庄环境整治和险村搬迁,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发展山区特 色产业,促进山区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山城。 认真落实区县功能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逐步建成首都西部综合
服务区和更加坚实的西部生态屏障。 传承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自然山水优势和京西古村落特色,打造高
品质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域。
学海无 涯
第2章.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2.1. 城乡经济发展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修编完成,门头沟新城在两轴两带 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2条. 规划重点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市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形成新的产业聚
集、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城规划转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强调生态、休闲、文
第5条. 规划目的 规划要作为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
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规划的主要目的和核心是,建立完善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首都在重要转折 点和战略机遇期内城市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山区这个总目标,形成现代化生态山城建设框架,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面实施建设和谐门头沟。做到:生态建设明 显加强、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第6条.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落实区域功能定位为重点,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要求,坚持以人
为本,转变增长方式,激发创新活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 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山区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立区,准确定位。 厉行节约,集约发展。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公正公平。
6.9 平方公里。另外村庄用地共 5.10 平方公里,合计约 37.0 平方公里。
1.3. 规划定位
第11条. 规划定位 是北京西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一体
的休闲旅游区域;是立足西部发展带,面向中心城、辐射山区的区域服务中心 和宜居山城。
第12条. 发展目标 重点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功能内涵,促进经济、社会、人
第7条.
规划年限 近 期:XXXX 年-XXXX 年 远 期:XXXX 年-2020 年
远 景:2020 年以后,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致,某些重大问题考虑 到更长远发展战略要求。
学海无 涯
第8条. 规划范围 区域为门头沟区行政范围 1455 平方公里;门头沟新城为龙泉永定两镇的
行政范围 87 平方公里。
第13条. 发展总体思路 围绕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功能定位,结合自身生态资源环境、区位特
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条件,门头沟区将重点体现北京历 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功能内涵,初步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转型,向生态 友好的宜居城市迈进,初步建成以门头沟新城为中心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和 以西部次区域为核心的首都生态屏障,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 发展。
学海无 涯
门头沟新城规划 XXXX-2020
学海无 涯
目录
学海无 涯
学海无 涯
1.1. 规划背景
第1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编制 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中确
定的 11 个新城之一。 1984 年门头沟区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
高压走廊,减少其对用地分割穿越和对景观的影响;研究供热与市区并网的可 能性;重新研究防洪排水体系。
2. 规划总论
第4条. 规划依据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2)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3) 《西部发展带协调规划》 (4) 《限建区规划》 (5) 相关规划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