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拔罐法

合集下载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2——拔火罐课件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2——拔火罐课件
13
六、注意事项
8.闪罐:操作手法纯熟,动作轻、快、准;至少选择3个口 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
9.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 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
10.留罐:儿童拔罐力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在肌肉 薄弱处或吸拔力较强时,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14
感谢聆听!
15
1.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孕妇的 腹部、腰骶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 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3.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 4.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检查罐口周围是
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 5.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 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5
四、拔罐物品准备
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 润滑剂、止血钳、 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 纱布或自备毛巾,为例)
其他拔罐方法 ( 1)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 煮沸1 ~ 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 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 ( 2)抽气罐法: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 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11
六、注意事项
9.常用拔罐手法: ( 1)闪罐: 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 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 血或瘀血为度。适用于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 后遗症或虚弱病症。

中医八大护理之一拔罐疗法ppt课件

中医八大护理之一拔罐疗法ppt课件

拔罐的操作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拔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也有一些禁忌症,如皮肤破损、炎症、肿瘤等。在拔罐前应先了解患者的身 体状况,避免拔罐引起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体位,避免患者感到不适。同时,应掌握好拔罐的时间和力度,避免过度拔罐造成皮肤损伤。 在拔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拔罐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拔罐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颈痛、肩痛、背痛、腰痛等;以及慢性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慢性肠胃炎等;还可用于调理亚健康状态,如疲劳、失 眠、焦虑等。
禁忌症
拔罐的禁忌症包括高热、抽搐、痉挛等急性病症;皮肤破损、炎症、水肿及血管 瘤等部位;孕妇腹部、腰骶部等敏感部位;以及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刺激者。
适应症广
拔罐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肌肉疼痛等,尤其 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副作用少
拔罐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相对于药物治疗,其副作用相对较 少。
疗效显著
拔罐疗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一些 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疗效较为显著。
拔罐疗法的局限性
结合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需要药物治疗的疾病, 可以结合拔罐疗法来提高疗效,
如感冒、咳嗽等。
结合针灸治疗
针灸和拔罐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调理身体和
治疗疾病。
结合推拿治疗
推拿和拔罐疗法可以相互补充, 推拿可以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疼 痛,拔罐则可以刺激穴位、疏通
经络。
05
拔罐疗法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外科疾病的治疗
颈椎病
拔罐疗法可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 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改善颈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任务六 拔罐法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任务六 拔罐法
⑥转罐法:用手握住罐体,慢慢地使罐体向左或向右旋转90。〜180。,一个左右转动 为1次,反复10〜20次。转罐法扭转矩力较大,可造成更大的牵动,比摇动要强烈,可 放松局部 肌肉组织,促进气血流动,增强治疗效果。多用于软组织操作,如腰肌劳损等 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炎症所致 的局部疼痛。
⑦发疱罐法:是指使拔罐吸附部位出现水疱现象的一种手法。吸附部位出现水疱,一方 面 可通过增加罐内负压、延长吸附时间来实现;另一方面,湿盛或感冒等患者拔罐时亦 可自行出 现水疱。此法的水疱患者并无明显痛苦,一般不必挑破,1〜2天后可自行吸 收。
8.起罐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
9.留针拔罐,罐具宜大,毫针针柄宜短,以免吸拔时罐具触碰针柄而造成损 伤。刺血拔罐 操作则应注意无菌。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02
各种拔罐法的应用
单纯罐手法
是指单独使用拔罐进行操作的方法。常用的有闪罐法、留罐法和走罐法等。
①闪罐法:将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痿弱、皮 肤麻木、疼痛、病位游走不 定或功能减退的虚弱病证、中风后遗症等。
②留罐法:将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10〜15分钟)的拔罐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留罐法可分为单罐 法和多罐法,单罐法即只使用一个罐具,应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 压痛点明显处,使用过程中根据病变或压痛部位的范围 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罐具;多罐法是 按病变部位、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多个罐具,应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 疾病。当多个 罐体吸附于某条经络或特定部位上(如某一条肌束),又称为排罐法。留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在拔多个 罐时,宜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先拔上面部位,后拔下面部位,同时罐具型号也应当 上面小,下面大;罐大、吸拔力强 的应适当减少留罐的时间;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损伤皮肤。

中医适宜技术—拔罐技术(中医护理学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拔罐技术(中医护理学课件)

吸拔方法
走罐法
此法亦称推罐法。最好用玻璃罐,罐口要平滑,先 在罐口或欲拨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 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 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痛等。
吸拔方法
闪罐法
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 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以上各种方法,一般留罐10~15min,待施术部位的 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
若罐大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 泡。
01 第 三 部 分
拔罐方法
拔罐方法
留罐法
将罐子吸拔于施术部位10~15min,然后将罐起下。 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深部组织损 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应用, 单罐、多罐皆可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 时,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此法多用于侧面拔。
火罐
架火法
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如小瓶盖等(其直径 要小于罐口),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乙醇棉球 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上。
这种方法吸附力也较强。
火罐
滴酒法
在火罐内滴入95%乙醇l~3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 于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
罐具
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凸 出,状如瓷鼓,底平,口径大小不一,口径小者较短, 口径大者略长。
特点是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摔碎损坏。
罐具
抽气罐
抽气罐用玻璃或塑料制成。有青、链霉素小药瓶 制成的玻璃抽气罐,有橡皮排气球抽气罐,有电动抽气 罐等。

中医护理八大基本操作之一拔罐疗法PPT资料

中医护理八大基本操作之一拔罐疗法PPT资料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虽,然木木棉棉你没有有迎梅接花阳那春么自美树丽顶,端在向严下寒的的蔓冬延日,里春绽天放是,你虽花然开木的棉季没节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PPT课件
注意:充血 瘀血 水泡
2.走罐( moving cupping )
适合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 腰背部、大腿部
刮痧效应 调节吸力
3.闪罐( successive flash cupping )
神经麻痹 局部皮肤麻木功能减退之虚证,
不适合留罐的部位(暴露部位)控制吸力
4.留针拔罐 cupping with the neddle inside the jar
泡液为单纯组织液或组织液+含量不等的血液 软组织劳损一般出现软组织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变化、 吸取组织液可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的状态 水湿、痰浊之邪、瘀血
中国针灸 1998-11-663
摇罐 提罐 旋罐 排罐
No Image
23
针刺深度 风湿痹痛
5.刺血拔罐 软组织损伤 丹毒 皮肤病
注意:调节出血量
6.药 罐 煮药罐
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Function and indication of cupping
作用原理 刺激皮部与络脉 负压作用 A)气体交换 B)自家溶血 a.刺激神经末稍、 b.类组织胺物质刺激机体器官 温热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治疗作用 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祛风散寒
适应范围:无痛创 简便易行
四、注意事项:
拔罐的部位 罐的选择(种类\大小) 水泡的处理 不宜拔罐的部位与疾病 孕妇的禁忌
关于水泡的几个问题
影响起泡的因素:疾病与部位、时间、季节(夏季) 颈椎病:大椎、肩胛岗上方
泡液的颜色:清水样(未见细胞) 浅黄(少量红细胞) 橙黄(5-10个红细胞) 浅红(20-35个红细胞) 暗红(红细胞满视野)
一、罐的种类(Types of cups)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多功能罐 替代罐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解析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解析

第十一章 第四节
【单罐与多罐】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 范围局限,或有固 定压痛点的病证。
单 罐 法
(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 或选穴较多的病症。
多 罐 法
第十一章 第四节
【拔罐方法】 (一)闪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 肉痿弱等。
(二)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 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 多种疾病。
1 挤压排气罐 (1)挤压排气橡胶罐 (2)挤压排气组合罐 2 抽气排气罐 (1)连体式抽气罐 (2)注射器抽气罐 3 多功能罐器
第十一章 第四节
连 体 式 抽 气 罐
注 射 器 抽 气 罐
第十一章 第四节
【拔罐的作用原理】
(一)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1.机械刺激作用 2.温热作用
(二)体内生物学效应
第十一章 第四节
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 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 部。 11.婴幼儿。 12.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 、烦渴时。
第十一章 第四节
第十一章 第四节
第十一章 第四节
五 、禁忌症
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 传染病。 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 疾病。 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 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 (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第十一章 第四节
(三)效应观察
1 治疗效应: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篇1: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拔水(药)罐法又称为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

① 用物准备竹罐数个、长镊子、湿冷毛巾、用纱布包好的中药(药物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祛风活血的药物)、煮锅内放水。

② 操作方法◆ 煮锅内放水或放水后加入中药包。

◆ 煮沸后将完好无损的竹罐数个投入锅中,煮5~10分钟。

◆ 用长镊子夹住罐底,罐口朝下夹出,甩去罐中水珠。

◆ 迅速用湿冷的毛巾紧扪罐口(可降低温度,以免烫伤),立即将罐扣在所拔部位。

◆ 留罐10~20分钟,每次可拔数罐至数十罐。

篇2: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火罐法)拔火罐法① 用物准备治疗盘、玻璃罐或陶罐、竹罐(根据所拔部位,选择大、中、小罐),95%酒精棉球或纸片、火柴、止血钳、弯盘。

② 点火方法◆ 闪火法[如图所示]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用火点燃,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罐扣于所选部位。

此法较为安全,是比较常用的拔罐方法。

◆ 投火法[如图所示]篇3: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放血法古称“刺络”、又称“刺血法”;今有人称之为“放血疗法”。

古今对此法十分重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

放血法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浅表静脉),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的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① 适应范围◆ 高热、中暑、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红眼病、天行赤眼)、头痛等。

◆ 昏厥、中风闭证。

◆ 顽癣、疖肿、丹毒等。

② 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盒内放三棱针或小尖刀、2%碘酒、75%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点刺法点刺法又称“速刺法”。

① 概念在腧穴部位迅速点刺出血为点刺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适 无烫伤 安全用火
护士 用物 (以拔火罐,闪火法为例)
治疗盘内放罐具、止血钳、95% 酒
精棉球、火柴、酒精灯、小口瓶、必要
时备大毛巾和屏风。
*操作步骤
查对1—体位—选穴(遵医嘱)—清洁穴位(保暖) 查对2—查罐—点火—一手持钳点燃棉球,一手持 罐—棉球在罐内绕2圈—吸拔—检查—保暖—查对 3—交代病人有关注意事项(留罐15-20`)—起 罐—清洁皮肤—按摩—整理—签名
单罐 多罐 闪罐 留罐
走罐
(二)按拔罐形式分类
水罐 药罐 抽气罐
(三)按综合运用分类
针罐
刺血 挤压罐 (刺络) 拔罐
【吸拔的方法】
投火法 滴酒法
(一)拔火罐法 闪火法
架火法
(二)拔水(药)罐法
(三)穴位负压吸引拔罐法
【拔罐法的应用】
单罐
闪罐
留罐
针罐 药罐
走罐
刺血 (刺络)罐
【起罐的方法】
罐斑------皮肤发生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虚寒证
微痒或皮纹------风证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过敏者

部位:溃疡、水肿,肿瘤和大血管处, 孕妇腹部及腰骶部。 状态:高热、抽搐

【适应症及禁忌症】
【实施程序】
过敏史 皮肤完整性 和敏感度 经孕史
评估
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效果评价
*注意事项
(一) 舒适持久体位,避免吹风,保暖。
(二) 查罐,动作要稳、准、快,避免损伤(防止
烫伤和起罐时强拉)。 (三)出现水泡应正确处理。 (四)局部发热、发紧、发酸、疼痛、灼热,应取下重 拔。 (五)有晕罐先兆应及时处理
去罐→平卧 轻者喝开水休息
重者即通知医生并对症处理
【概 述】
拔罐法的概念
以罐为工具,利用多种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其变
成负压,并吸附于施术部(或穴位), 对其产生温热刺激,
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的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
种外治法。
拔罐法的原理
机械刺激 温热效应 解毒 生物作用
【罐具的种类】
竹筒
抽气罐
陶土罐
玻璃罐穴位负压 吸引罐 Nhomakorabea 【拔罐的分类】
(一)按排气方法分类
表现为皮肤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瘀血,
伴热痛感,是体内病理的反映。
【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
罐斑------皮肤发生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表现为皮肤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瘀血,伴热 痛感,是体内病理的反映。 紫红或紫黑色------ 血瘀证或热毒证(合并发热 或丹痧者) 水泡、水肿或水气------体内湿盛,或感受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