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作业及答案
食品检验题库及参考答案

食品检验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用 pH 玻璃电极测定 pH=5 的溶液,其电极电位为 +0.0435V ,测定另一未知试液时,电极电位则为 +0.0145V 。
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0mV/pH ,此未知液的 pH 值为 ( )。
A、5.0B、4.0C、5.5D、4.5正确答案:C2、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A、细菌B、霉菌C、酵母菌D、放线菌正确答案:C3、原子荧光光度计所使用水为 ( )。
A、蒸馏水B、纯净水C、纯净水D、三级水正确答案:C4、气相色谱仪除了载气系统、柱分离系统、进样系统外,其另外一个主要系统是()。
A、记录系统B、样品制备系统C、检测系统D、恒温系统正确答案:C5、在下列方法中,组分的纵向扩散可忽略不计的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B、超临界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D、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正确答案:A6、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法一般应符合下列哪些条件。
()A、技术方法简单、产率高B、标记反应不影响酶的活性C、酶标志物稳定D、以上皆是正确答案:D7、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计法测定食品中汞的检验结果保留 ( )。
A、整数B、两位有效数字C、三位有效数字D、小数点后两位正确答案:C8、我国职业道德主要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 )、奉献社会。
A、办事公道、服务群众B、不偏不倚、平等互利C、办事公道、互惠互利D、公平公正、自愿平等正确答案:D9、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 123.98 - 40.456+7.8 ,其结果正确的是( )。
A、91.32B、91C、91.324D、91.3正确答案:D10、保养离心机时,要向离心机齿轮箱内加注()。
A、机油B、齿轮油C、柴油D、润滑脂正确答案:B11、灭火的紧急措施包括 ( )A、阻止火势扩展B、根据起火的原因及性质,采取妥当的措施扑灭火焰C、火势较猛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灭火器D、以上正确答案:D12、在原子吸收法中 ,能够导致谱线峰值产生位移和轮廓不对称的变宽应是 ( )A、场致变宽B、自吸变宽C、热变宽D、压力变宽正确答案:D13、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A、乙酸B、丙醇C、乳酸D、乙醇正确答案:D14、钩状效应是指用 ELISA 一步法测定标本中待测抗原时,抗原浓度过(),实测值偏()的现象,极易造成假阴性。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作业及答案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作业第一章:1.什么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其重要包括哪几部分?计算机视觉技术是通过一种高清晰摄像头获取物体旳图像。
将图像转换成数字旳图像,在运用计算机模拟人旳鉴别准则去理解和识别图像,通过图像分析作出对应结论旳实用旳技术。
部分:程序控制、事件检测、信息组织、物体与环境建模、交感互动。
2.计算机视觉技术旳图像处理技术中彩色图像处理原理。
几乎所有旳颜色都能由三种基本色彩混配出来,这三种颜色叫三基色。
两种措施:相加混色红、绿、蓝,相减混色黄、青、品红。
第二章:1.电子鼻和电子舌旳工作原理是什么?重要包括哪些部件?原理:模拟生物旳嗅觉和味觉形成过程。
电子鼻:气味分子被人工嗅觉中旳传感器阵列吸附产生信号,信号经处理加工与运送,再经模式识别系统做出判断。
部件:气体传感器阵列、运放,滤波等电子线路、计算机电子舌:根据类脂或高聚物膜对味觉物质溶液产生电势变化旳原理。
部件:多通道类脂膜味觉传感器阵列、运放,滤波等电子线路、计算机2.在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器中,为何要构成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范围更宽、敏捷度高、可靠性高。
3.电子鼻旳传感器材必须具有旳两个基本条件。
(1)对多种气味均有响应,即通用性强,规定对成千上万种不一样旳嗅味在分子水平上作出鉴别(2)与嗅味分子旳互相作用或反应必须是迅速、可逆旳、不产生任何记忆效应即有良好旳还原性。
第三章1. 请联络课程所学旳知识,运用一种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检测西瓜旳成熟度,并论述出其详细原理、环节和预期旳成果?运用冲击振动检测西瓜旳成熟度可以采用冲击振动措施无损检测西瓜旳成熟度。
冲击振动响应措施无损检测西瓜成熟度旳原理:西瓜成熟后,瓜瓤旳弹性模量变小,对某个质量一定旳西瓜来说,固有频率必然减少,因此运用固有频率可以估算西瓜旳成熟度,这就是冲击振动响应法进行西瓜成熟度无损检测旳基本原理。
西瓜固有频率测量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为了得到西瓜旳固有频率,试验中采用锤击鼓励,测量其瞬态鼓励力,由加速度计测量瞬态鼓励产生旳响应。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B

期末 试 题
课程名称 班级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开课学院
考试日期
共2页 第1 页
B卷
题号 得分 阅卷教师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查人签名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择其中正确的答案填在 各题前的括号中。每题 1 分,共计 10 分)
四.计算题(共计 30 分)
1.用内标法测定环氧丙烷中的水分含量,称取 0.0115g 甲醇。加到 2.267g 试样中,测得水分和甲 醇的色谱峰高分别为 148.8 和 172.3mm。水和甲醇(内标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分别为 0.55
和 0.58,试计算水的质量分数。(10 分)
2. 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 Fe(II),称取试样 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 50.0cm3。 用 1.0cm 吸收池,在 510nm 波长下测得洗光度 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当溶液稀释 1 倍
后,其百分透射比是多少? ε510 = 1.1×104 (10 分)
3.请联系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综合叙述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至少写出三种。(10 分)
B 卷答案:
二、简答题:
1. 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5 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度法)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
C. 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
D. 灰化-干燥-原子化-净化
( )5.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
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A

一.填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在酸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将发生 变化。
2. 紫外吸收光谱的最重要应用是为我们提供识别未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可能具有的_____和估计共轭程度的信息,从而推断和鉴别该有机物的结构。
3. 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 -1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______。
4.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 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5.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食品检验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三大标记免疫技术即 、 、 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广范应用。
6. 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7. 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8. 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_原则。
9. 含氯农药的检测使用 色谱检测器为最佳。
10.HPLC 中通用型检测器是_______。
11.请按照能量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 射线,微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对于正相液相色谱法,是指流动相的极性______固定液的极性。
13. 如果样品的相对分子量在200到2000之间,一般可考虑使用____进行分离。
14. 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15. 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__ _。
16. 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大致可分为 _________ 定性和_________分析两个方面期 末 考 试 试 题(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开课学院 食品学院使用班级 考试日期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查人签名得 分阅卷教师 命题教师:共 3 页 第1 页学生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1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光源的作用是辐射待测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供试样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的吸收。
食品检验试题含答案

食品检验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作为生物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柜内台面污染物可在工作完成且紫外灯消毒后用2%的84消毒液擦拭。
柜体外表面则应每天用1%的84消毒液擦拭。
柜内使用的物品应在消毒后再取出,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带出而污染环境。
A、夕卜B、内C、内D、夕卜、正确答案:C2、关于职业道德社会作用的表现,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调整同事之间的关系B、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C、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D、调整行业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C3、乙快气瓶使用压力不得超过()。
A^0.2Mpa0.15MpaC、0.13D、0.IMpa正确答案:B4、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A、细菌B、病毒C、酵母菌D、霉菌正确答案:C5、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为了促进()的发展。
A、社会主义国家B、生产效益C、人民生活水平D、市场经济正确答案:D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A、不得低于B、低于C、等于D、不得高于正确答案:A7、下列不属于使用气体钢瓶的原则是()。
A、在钢瓶上装上配套的减压阀B、打开钢瓶总阀门,此时高压表显示出瓶内贮气总压力C、慢慢地顺时针转动调压手柄,至低压表显示出实验所需压力为止D、停止使用时,先关闭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调压手柄至螺杆松动为止8、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是()。
A、随机误差B、相对误差C、系统误差D、绝对误差正确答案:D9、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o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正确答案:D10、取2g氢氧化钠溶解在IOOm1甲醇中,制成()氢氧化钠甲醇溶液。
A、0.2%B、0.02C、2%D、20%正确答案:C11>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计法测定食品中锡的方法检出限为()。
食品检验试题+答案

食品检验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食品检验的基本步骤?A. 样品采集B. 样品制备C. 数据处理D. 样品储存2. 在食品检验中,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物理法?A. 研磨B. 过滤C. 蒸馏D. 萃取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光谱分析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原子荧光光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可见光谱法4.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A. 气相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薄层色谱法D. 核磁共振色谱法5.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生物化学分析法?A. 酶活性测定B. 蛋白质含量测定C. 核酸含量测定D. 食品添加剂含量测定6.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A. 电位滴定法B. 电流滴定法C. 伏安法D. 电导法7.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食品检验中的快速检测方法?A. 比色法B. 比滴法C. 免疫学检测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8.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A. 味精B. 亚硝酸盐C. 抗生素D. 糖精9.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方法?A. 滤膜法B. 平板划线法C. 发酵法D. PCR法10. 下列哪种指标不属于食品质量安全指标?A. 重金属含量B. 微生物含量C. 营养成分含量D. 农药残留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食品检验的基本步骤。
2. 请简述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3. 请简述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三、案例分析(共40分)某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一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该企业生产的某批次饼干涉嫌使用非法添加剂。
监管部门对该批次饼干进行了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营养成分含量和非法添加剂含量。
1. 请列出检验项目中可能使用的方法。
(10分)2. 请简述检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5分)3. 请根据检验结果,判断该批次饼干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说明理由。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_习题集(含答案)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平行样的测定值报告()A平均值B最大值C最小值D最准确的值2. 70%(V/V)乙醇溶液浓度为()A70份体积的乙醇和30份水混合的溶液。
B30份体积的乙醇和70份水混合的溶液C70份重量的乙醇和30份水混合的溶液。
D30份重量的乙醇和70分水混合的溶液3.食品检测采用的方法有()。
A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检验法和酶检验法B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C感官检验法、微生物检验法和酶检验法D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检验法和酶检验法4.食品检验的一般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样品预处理→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B样品的采集、制备→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C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D样品的采集、制备→样品预处理→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5.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我们称它为()A觉察阈值B极限阈值C识别阈值D感觉阈值6.感受物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A掩蔽现象B适应现象C协同效应D相杀现象7.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使另一个刺激效果减弱的现象,称为()现象。
A掩蔽B对比C 协同D拮抗8.以下不属于差别检验的方法是()。
A两点试验法B三点试验法C五中取二试验法D排序检验法9.以下属于差别检验法的是()。
A评分法B排序检验法C分类检验法D评估检验法10.感官检验的类型分为()两类。
A分析型和偏爱型B描述性和差异性C差别检验和类别检验D差别检验和描述检验11.食品感官检验的常见方法有()。
A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分析描述法B两点法C三点检验法D分类法12.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
A极限阈B识别阈C觉察阈D差别阈13.以样品为工具,来了解人的感官反应及倾向的检验称为()。
A描述性检验B偏爱型检验C分类型检验D评分型检验14.将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一种检验测量的工具,来评价样品的质量特性或鉴别多个样品之间的差异等的检验称为()。
食品检验习题及答案.docx

食品检验习题及答案.docx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1.采样之前应做那些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5.样品采集的两种方法?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测法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那些类型?答:食品的感官检验是通过人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以语言、文字、符号作为分析数据对食品的色泽、风味、气味、组织状态、硬度等外部特征进行评价的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评价食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别食品的质量。
感官检验是与仪器分析并行的重要检测手段。
按检验时所利用的感觉器官,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和触觉检验。
进行感官检验时,通常先进行视觉检验,再进行嗅觉检验,然后进行味觉检验及触觉检验。
第四章水分测定1.确定五个在选择某些食品的水分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为什么要求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测定水分的含量?3.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力通风干燥法具有那些潜在的优势?答:真空干燥法是采用比较低的温度,在减压下进行干燥以排除水分含量。
由于本方法是在较低温度减压的条件下进行,故相比于强力通风干燥法而言更适用于在100 度以上加热容易变质,破坏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样品如糖浆,味精,砂糖,蜂蜜,果酱和脱水蔬菜等。
除此之外,两者比较真空干燥法的测量结果更接近真正水分。
4.在下列例子中,你会不会过高或过低估计被测食品的水分含量?为什么?(1)热空气干燥时: A 样品颗粒形状太大,会过低估计水分含量,因为颗粒太大样品中一部分水分深藏于样品内部,没有完全干燥出来。
B 含高浓度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会使结果偏高,高浓度化合物的挥发使干燥后样品质量比正常植低因而高估水分含量。
C 脂类氧化,是脂类和空气中的氧化物反应而质量增加,使被测水分含量比准确值低。
D 样品具有吸湿性,使结果偏低,因为热空气干燥法很难排除结晶水,而样品若吸湿了空气中的水分但没有被很好排除,湿干燥后质量高于正常值,从而低估水分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作业及答案.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作业第一章: 1.什么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其主要包括哪几部分?计算机视觉技术是通过一个高清晰摄像头获取物体的图像。
将图像转换成数字的图像,在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判别准则去理解和识别图像,通过图像分析作出相应结论的实用的技术。
部分:程序控制、事件检测、信息组织、物体与环境建模、交感互动。
2.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图像处理技术中彩色图像处理原理。
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能由三种基本色彩混配出来,这三种颜色叫三基色。
两种方法:相加混色红、绿、蓝,相减混色黄、青、品红。
第二章:1.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部件?原理:模拟生物的嗅觉和味觉形成过程。
电子鼻:气味分子被人工嗅觉中的传感器阵列吸附产生信号,信号经处理加工与运输,再经模式识别系统做出判断。
部件:气体传感器阵列、运放,滤波等电子线路、计算机电子舌:根据类脂或高聚物膜对味觉物质溶液产生电势变化的原理。
部件:多通道类脂膜味觉传感器阵列、运放,滤波等电子线路、计算机2.在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器中,为什么要组成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范围更宽、灵敏度高、可靠性高。
3.电子鼻的传感器材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1)对多种气味均有响应,即通用性强,要求对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嗅味在分子水平上作出鉴别(2)与嗅味分子的相互作用或反应必须是快速、可逆的、不产生任何记忆效应即有良好的还原性。
第三章1. 请联系课程所学的知识,利用一种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检测西瓜的成熟度,并叙述出其详细原理、步骤和预期的结果?利用冲击振动检测西瓜的成熟度可以采用冲击振动方法无损检测西瓜的成熟度。
冲击振动响应方法无损检测西瓜成熟度的原理:西瓜成熟后,瓜瓤的弹性模量变小,对某个质量一定的西瓜来说,固有频率必然降低,所以利用固有频率可以估算西瓜的成熟度,这就是冲击振动响应法进行西瓜成熟度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
.西瓜固有频率测量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为了得到西瓜的固有频率,试验中采用锤击激励,测量其瞬态激励力,由加速度计测量瞬态激励产生的响应。
激励力和振动响应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送至 B&K2032 动态信号分析仪,经快速傅立叶变换运算(FFT),得到西瓜的频率响应函数。
从实部和虚部曲线中,可得到各阶固有频率和幅值。
激振点选择在西瓜直径最大的截面,测量位置位于同一截面激振点的对面。
西瓜在冲击激励下产生的振动有多阶固有频率,经过对西瓜前 4 阶固有频率和幅值与其含糖量相关性的研究,发现仅基频(第 1 阶固有频率)与含糖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 0.80),故以基频作为振动参数来研究西瓜的成熟度比较合适。
采用冲击振动的方法,得到了与西瓜含糖量相关的基频振动参数,可实现西瓜的无损检验。
但西瓜的质量对其基颇也有一定影响,在含糖量一定的情况下,质量小的西瓜比质量大的西瓜基频高。
因此仅用基频一个参数来估计西瓜的成熟度(含糖量)是不完全的,必须考22来表示西的成熟度,可称之为西瓜的成熟度指数,*的影响。
可采用fm虑质量3这与其他果蔬(如桃、梨、苹果等)的成熟度指数是一致的。
最后再验证成熟度指数与含糖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检测西瓜的成熟度。
第四章1.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哪些特点?高效、高速、灵敏度、高压2简述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谱带扩张,提高柱效?主要因素: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相传质、停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
在液相色谱中要减少谱带扩宽,提高柱效,要减少填料颗粒直径,减小填料孔穴深度,提高装填的均匀性,采用低黏度溶剂作流动相,流速尽可能低,同时要尽可能采用死体积较小的进样器、检测器、接头和传输管线等。
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原理,主要有哪几部分装置部件,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12分)原理: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之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能力、离子交换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的排阻作用差别使不同溶质进行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装置部件:输液泵、色谱柱、进样器、检测器、馏分收集器、数据获取和处理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3. 为什么作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流动相在使用前必须过滤、脱气?流动相中溶解气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害处(1)气泡进入检测器,引起光吸收或电信号的变化,基线突然跳动,干扰检测;(2)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进入色谱柱时,可能与流动相或固定相发生化学反应;(3)溶解气体还会引起某些样品的氧化降解,对分离和分析结果带来误差。
因此,使用前必须进行脱气处理。
4. 分别指出下列物质在正相HPLC 和反相HPLC 中的洗脱顺序。
乙酸乙酯、乙醚、硝基丁烷 (2) 正己烷、正己醇、苯;(1)乙醚、硝基丁烷、乙酸乙酯正相;正己烷、苯、正己醇乙酸乙酯、硝基丁烷、乙醚反相:正己醇、苯、正己烷 5.何为反相液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通常为哪类物质?以具有非极性表面的担体为固定相,以比固定相极性更强的溶剂系统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技术。
固定相:烃基硅烷的化学键合硅胶 -乙腈流动相:甲醇、乙醇、乙腈、水-甲醇、水第五章 1.色谱有哪几种定量方法,其中哪种是比较精确的定量方法,并简述之。
高效液相色谱的定量方法与气相色谱定量方法类似,主要有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和叠加法。
其中内标法是比较精确的定量方法。
内标法是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某一物质作为内标进行的色谱分析,被测物的响应值与内标物的响应值之比是恒定的,此比值不随进样体积或操作期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得到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对气相色谱固定液有哪些基本要求?2. 固定相的选择一般认为可以按照相似相容的原则来选择。
)蒸汽5结合牢固、(4)粘度较小、(1)选择性强、(2)稳定性好、(3) (压低气相色谱分析,柱温的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3.)4)检测器灵敏度;(2)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3(1)被测组分的沸点;(柱效何谓气相色谱分析的峰高分离度?写出计算公式。
4.)之差与小峰高度hmh)和两峰交点到基线垂直距离(为相邻两峰较小峰高度(h?hm100%×=(h)的比值。
R hh 5. 举出气相色谱两种浓度型检测器名称及其英文缩写。
FPD TCD、火焰光度检测器热导检测器峰底宽(Y)0.5min,tR2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某组分保留时间()6.6min,6.在死时间(tm)1.2min,柱出口用皂膜流量计测得载气体积流速(Fc)40ml/min,固定相(Vs)2.1mL,求:(提示:流动相体积,即为死体积) (15分)1)分配比k(容量因子)2)死体积V3)调整保留时间4)分配系数m5)有效塔板数n6)有效塔板高度H effeff1)分配比k = tR'/tm = (6.6-1.2)/1.2=4.5(2) 死体积Vm = tm*Fc=1.2×40 = 48mL(3) 调整保留时间 tR`= (tR-tm) =5.4min(4) 分配系数K=k*β=k*(Vm/Vs)=4.5×(48/2.1)=10322=1866 tR'/Y)( [(6.6-1.2)]=16××= 有效塔板数(5) neff 16(6) 有效塔板高度Heff =L/neff=2×1000/1866=1.07mm第六章:试比较火焰原子化系统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构造、工作流程及特点,并分析1.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测限比火焰原子化法低的原因。
火焰原子化系统:是由雾化器和燃烧器组成、工作流程:将试样由雾化器喷射成雾状进入燃烧器形成原子蒸气。
特点:重现性好、易于操作,对大多数元素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等优点石墨炉原子化器:石墨管、电源、惰性气体。
工作流程:试样液经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得到元素的原子化。
特点:试样几乎可以完全原子化,元素原子化效率好。
,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为基态原子蒸气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其结构、工作3.)分原理是什么?(10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原因:因为要想实现原子吸收光谱的峰值吸收的测量,必须要求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所以必须使用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锐线光源4.原子吸收线的宽度的原因。
1)自然变宽:照射光具有一定的宽度。
(2)温度变宽(多普勒变宽)ΔVo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ΔVL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Lorentz)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随原子区压力增加而增大。
赫鲁兹马克(Holtsmark)变宽(共振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浓度高时起作用,在原子吸收中可忽略(4)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5)场致变宽: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在一般分析条件下ΔVo为主。
6.原子吸收分析法其独有的分析特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能测定的元素多,7.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哪些干扰因素?简要说明各用什么措施可抑制上述干扰?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如下几种主要干扰:1.物理干扰配制与待测试样组成尽量相似的标准溶液 2.化学干扰加入保护剂与待测元素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加入释放剂与干扰元素,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加入基体改进剂,与基体形成易挥发的化合物 3.光谱干扰包括谱线干扰和背景干扰前者减小狭缝宽度,后者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采用氚灯扣除背景和塞曼效应扣除背景的方法 4.电离干扰降低火焰温度过加入消电离剂(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物质),抑制待测元素电离。
.计算:A324.7 /A422.7); 浓度相等所产生的平均相对吸光Cu和Ca 1)-1,A324.7=0.2692.47ug.mL,Ca)测定,用Cu作内标,已知试样内含 2CaA422.7=0.218。
求Ca的浓度。
第七章:1. 何谓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离的原因是什么?朗伯—比尔定律数学表达式 A=lg(1/T)=KLc,T为透射比,是投射光强度比上入射光强度 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L吸收层厚度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西光物质时,起其吸收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L成正比1.吸光物质浓度较高引起的偏离2.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3.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4.吸光物质不稳定引起的偏离2. 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作用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