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

合集下载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课程实验项目的3层次
基本型实验 提高性实验 研究创新性实验
基本要求 提高要求 简单设计
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我们经过探索,总结出“感知→参与→质疑→合作→发 现→总结”的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
学生参与
总结 发现 质疑
自主学习
学生感知 建构优化的学习环境
网络资源+实验资源+教师资源
三、总结
3.1实验建设
现有12个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拥有联想、 方正等品牌机计算机917台,绝大多数为 近三年新进计算机,硬件条件优越,实验 室拥有优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一系列 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实验室配备有 先进的多媒体投影设备,并通过校园网联 Internet。在课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 程网站上的网络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学生 利用网络递交作业。
报告提纲
1. 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 3. 总结
一、存在问题
实验设备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实验人员待遇低; 实验内容缺乏创意;
二、改革措施
2.1实验室要发展,就必须寻求多种途径。
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基地。 采用校企联合办计算机实验室。联合各方“利
以人为本、个性教育,让学生“亲身经历与 感受”;
以问题为切入点,充分体现创新源于问题而 始于实践的理念。
分层教学,个性化培养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实验,因材施教。 在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中充 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以 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了实验项 目的3层次。
2.5建设一流实验队伍

高职院校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的思考

高职院校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的思考

位低、职称低、工资低,没有前途。年轻教师,特别是有能力
的年轻人不愿意 留在实验 室工作。这种 情况将极 大地影响实验 室的建设 ,必将导致实验课开课水平 的下降 ,更谈不上开发研 究性实验 。 4 实验 室的设置与管理 问题 。实验 室设置缺乏科学有效的 . 论 证,盲 目重复 建设 的实验室较多 ,实验室利用率低。对于实 验室 的管理 ,普遍采用各院 ( )负责 ,由各教研室 自行管理 , 系 缺乏统一安排 ,各自为政 ,相关联实验室之间缺乏沟通 ;有的 实验重复进行,而有的实验又相互忽略 ,中间产生脱 节 ,使学 生 的知识不连贯 。建立起机制灵活 、方法科学、手段 先进 、运 作高效的管理机制 ,以适应高职院校实践教 学的发展要求 ,是 高职院校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 向。 5. 学校与企业 的合作 问题 。高职院校办学开放程度 不够 , 缺乏与现代企业的沟通 ,企业采用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 鲜见进入学校 的实验室 ,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机制去收集 、去 了解、去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 ,从而影 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的质量 。
5 开放 式实验教 学模 式的构建 。构建高职院校开放式 实验 . 教学模式 的指导思想是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高质 量技术应用 型人 才为 目标 。要建立一切 为了学生 ,适合专业培养 目标要求 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新体系 ,在机制上要能够充分尊重 学生 的兴 趣和特长 ,促使学生 自我约束 ,自我激励 ,敢于 竞争 ,主动学 习,不 断进步 的优 良学风形成。 开放型实验教学是对实验 时间 、实验内容 和实验主体的一 个或多个维 度的开放 ,是学生 自主探 索的学 习活动 ,因此要摒 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 时间参加开 放式实验教学、科研 ;充分利用实验室 的资源优势 ,让学生 自 主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生可以在 实验室开放 的时 间,根据实验 室提供的条件 ,有选择地预 约登记 实验 。 实验室开放 可以与教 师科研活动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科技 创 新能 力。具体讲 ,教 师可 以选择 自己科研项 目的一部分作 为 学生开放 实验 的内容 ,循序渐进地 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这 样 学生就会从 中学会科学研究 的方法 ,使 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 技创 新能力得到较大 的提高 。 实验 室开放可 以与学生社 团活动相结合 ,丰富学生课外活 动 ,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通过学生社团 ,大力宣传开展科技 创新活动的益处 ,宣传实验室可提 供的科技 创新实验 ,成立相 关的社团组织 ,把学生的课外 业余 时间引导 到实验室的科技创 新活动 上来 。 4 实验教 学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利用计 算机 管理 方法 ,努 . 力实现实验教学的现 代化 。针对实验 教师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的问题 ,可以建立能 够识 别身份 的计算机 网络管理系统 。如在 开放 实验 室时,学生不再 由传统 的以班组 为单位进行实验 ,利 用计算机 网络管理 系统 ,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识别 ,管理学生 实验活动 ,记 录学生进行 实验 的相关信息 。可 以建立基于虚拟 仪器 的虚拟仿真 实验 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易于构建、易于实现 , 便于异地在线检测和远程测控 ,在高职院校实验室 中可以发挥 重要作用 。运用 虚拟仪器技术 ,可 以用现有设备搭建功 能强大 的实验 系统 ,给实验者更高性能的仪器设备 ,从而节省 大量 的 购置设备费用 ,显著降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成本 ,提 高实验效 率。 5 校 企共建 实验 室。校企共建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 . 现代企业资源 ,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是企 业借助 高校研究创新的成果提高科技创新力、 提升企业竞争 力的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加速 科研成果 的转化 ,高校实 验室的建设必须敞开大门 ,树立以 “ 贡献 求合 作” 以共赢求 、“ 发展”的 “ 开放 与合作 ”的理念 ,引进更 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实 验室的建设。企业要利用高校实验 室的人 才、科技等资源 ,把 实验 室的科技成果 及时转化 为企业生产力 ,提升企业在市场经 济中的竞争力。可以对 高校 实验 室和企业相关现状进行分析 和 市场 调查 ,从优 势互补 ,相互需要 角度提 出不 同类型的校企合 作模式 ,以校企双赢 , 同发展为 出发点建立校企合 作实验室 。 共

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
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一、实验教学体系框图
我中心为本院学生开设的实验课年均人时数为82000,外院学生8000人时数,总共9万人时数。

其中,20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有122项,实验开出率为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比例为100%
二、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三、特色和亮点
1、自选式、滚动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1.在校内首先探索成功的新型教学实验模式,它体现了集成式、集约化实验室运行的优越性。

2.硬件投资节省70%以上。

3.并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拥有数量充足的现代化设备和仪器,独立进行每个实验,圆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实验任务。

2、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1.有专门的实验室用于大学生的创新实验。

2.聘请科研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创新实验的指导老师。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利用信息技术带动实验教学
1.自主拍摄和制作了实验教学软件,达到了音像俱佳的水平,配以图文并茂的实验讲义,使学生在动手之前就对实验内容有了感性认识,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2.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预定实验、预习实验、复习实验、讨论实验的良好场所。

3.设立互联网上的公共信箱,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

高校实验教学创新报告

高校实验教学创新报告

高校实验教学创新报告
近年来,高校实验教学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许多高校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创新方法和途径。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我们学校在高校实验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学校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我们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学校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我们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的制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学校注重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校还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我们积极引入新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提供更多实际应用的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高校实验教学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校将继续探索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有更多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m to tepp r rv e e x e met ahn s m o beto j tcn io a gada d ehd, a e poi s h p r na t c igs t f u jc,be ,odt nsf ur n h d t e i le ye s c i e
第2 6卷 第 5期
21 0 1经
山 东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F HANDON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 O S JANZ HU UN VE nY I RS
V0 . 6 No 5 12 . Oc . t 2 1 0l
1 0月
文章编 号 :63- 64(0 1 0 0 1 0 17 7 4 2 1 )5- 5 2— 4
ta hn y tm t o n b o d a d s de h o n tt no x ei na e c igs s m. — e c ig sse a mea d a r a n t iste cn oai fe p r h u o me t ta hn y t l e Ac c rigt h rp risa d c aa trs c fe p r na e c ig b ytm ce c n ytm odn te p ete n h cei iso x e me tlta hn , y sse s in e a d s s o o r t i e

Ci ) hn a
Ab ta t T e i lme t f n o aie ta hn n r v me t fp a t a b l ya d c e t e s i t sr c : h mp e n n v t c i ga d i o e n r ci l i t n r ai p r o i v e mp o c a i v i a e i o t n e e c o is o nv r i . h a e n y e h r s n i ain o x e me t r mp r tr s a h tp c fu iest T e p p r a a z s t e p e e t s u t f e p r n a a r y l t o i l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浅析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浅析
2 实验 教 学 的 内涵 及 意 义
高校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可 以帮助学生 感受 、 理解知识的产生 和发展过程 , 习和掌握必要的技术 、 学 测量
方法 、 先进设备和学科 的基本研究方法 , 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科 学 精神 和创造 性思 维 , 以及 提 出问题 、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分 力 。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 目标 的重要环节 ,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 的培养 , 注意 给学生 创造 动手 、 动脑 、 独立思考的机会 。实验教学 内容应减少验证性实验项 目,
在加强学生 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 的、 不可替
代的作用 。
3 高 校 实 验教 学现 状 分 析
31 实验教学管理 制度不完善 . 实验教学的内部管理落后 , 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 实验室开 放 程度不够 , 没有给学生动手能力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 的 时间和空间保障。 3 实验教学设备落后 . 2 由于实验经 费的不足 , 多实验设备无法完成新 的教学大纲 许 提出的实验 内容。一些实验设备陈旧落后 , 多少年来一直延续使 用, 缺乏新颖性和时代感 。这是 当前非常突出的问题 。当今世界
济的挑战 , 提高 国家综合国力, 培养 高素质人才 , 高等教育改革势 在必行 。作为培养人 才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 , 必须改革单纯重视 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 , 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特别是
必须 高度重视 实验 教学改革 , 加快 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真正 实现培养高素质人 才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根本 目标 。
素质 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长期以来 , 我 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不重视创新 能力 的培养 , 书本 , 重 轻实践 、 重理论 , 轻科研 , 能做到知识 、 不 能力 、 素质的协调发展 , 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与知识经济 的要求极不适应 。为迎接知识经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3篇)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

为提高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水平,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2.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课程应涵盖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创新实践教学课程内容。

根据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使之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

3. 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和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

支持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提高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4.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1)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室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基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基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实验安排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 的 “ 通过理论课 教师 口头通知” 的方式 ,网上通知、网上预约等 方式的应用还 比较少 ,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 的培养 。 j (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完善 五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新设专业多 ,学生人数猛增,致使实验教学经费相对不足的 问题愈发突出,一方面部分陈旧设备难以得到及时更新 ,致使实验仪器设备落后 ,不能适应当代 实验技术 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新购置的实验仪器设备少,难 以满足一人或两人一组的要求,因 此,很多时候只能开出演示性实验甚至撤换实验项 目,这样使得实验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 )实验 教 学理 念落后 一
主要表现在 :( )在实验教学 目标上 ,着眼于 “ 1 验证理论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多种实 验 技能 ,巩 固和 加 深课 堂理论 教学 效果 ”的 目标 ,忽视 对学 生创 新精 神 的培育 和创新 实 践 能力 的 培养 。( )在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上 ,尚未找到平衡点 ,过分强调理论 的指导性 ,实验教学被 2
由于 “ 重理论 、轻实验 ;重课 堂教学、轻实验教学 ”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实验项 目 按理论课程需要而设置 ,各 自独立 ,缺乏整体性 、系统性 ,实验课仅是理论课程的附属物 ,其独 立地位未能确立 ,因此 ,实验课未能从系统的观念构成体系 ,实验教学 内容更新速度慢 ,未能反 映本学 科 发展 的最新 知识 、最 新动 态 和最新 实验 方法 。此 外 ,实验项 目形式单 一 ,以验 证性 和演
实验教 学质量保 障体 系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提 出了新型实验教学体 系构建的新思路。
关 键词 创 新 实践能 力 实验教 学体 系 实验教 学理 念 G 4 ,2 624 3 文 献标识 码 A 示 范 中心 中 图分类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用不 着查 资 料 、 考 及 创 新 , 重 影 响 了学 生 对 思 严
实验 课 的 兴 趣 , 制 了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实 验 的 积 极 抑
性 .
力得 不到 培养 , 个性 得 不到充 分 发展 .
2 实验 教 学方 法存在 问题 .
传统 的实 验教学 方 式 是 实验 老师 给 学 生 上实 验 课 时, 会对 实 验 内容 进 行 详 细 讲 解 , 至操 作 示 范 , 甚 学 生 因此会 习惯 性 地 按 照 老 师 的讲 解 , 格 遵 循 实 严 验 指 导书设 计 好 的 步骤 单 纯 地 去 重 复 , 设 法 将 实 并 验 结果 向教 材 规 定 的结 论 靠 拢 . 种 教 学 方 法 置 学 这 生 于被 动地 位 , 碍 了 学 生 主 体 性 的发 挥 和 创 新 思 阻
教 育要 面 向未 来 , 加 强 创造 性 人 才 的 培 养. 要 高 校 是培 养高 级 人 才 的重 要 基 地 , 培 养 创 新 能 力 的 而 源 头是实 验 室 . 因此 实 验 教 学 在 人 才 培 养 过 程 中具
有举 足轻 重 的 地 位 ,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意 识 的 高 素 质 是 专 门人 才 的重要 环节 ,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 是 培养 学 生 掌 握科 学方 法 和 提 高 动 手 能 力 的重 要 平 台 , 培 养 学 是 生基 本技 能 、 实践 能力 、 创新 精 神 的有效 途径 .
21 0 1年 2月
江 苏教 育学 院学 报 (自然科 学 )
Jun l f i guIstt o d ct n( aua S ine ) ora o a s ntue f uai N trl cecs Jn i E o
Fe b.. 01 2 1 Vo . 7 No. 12 1
门 , 验课 就 有 多少 门 , 门课 按 自己课 程 的要求 安 实 各 排 实验 , 验 内容之 间 缺乏 相互 联 系与协 调 , 实 致使 实 验 内容 重复 、 脱节 、 漏 、 系统 遗 不 () 2 由于 “ 抱着 走 ” 的实 验教学 模式 的影 响 , 在传
统 的实 验教 学 中逐 一 向学 生 介 绍 实 验 项 目、 验 原 实
除一些 落后 的 、 复 的验 证 性 实 验项 目, 重 给综 合性 、 设计性 实验 留 出足 够 的课 时 空 间. 制定 实 验教 学 在 计划 时应优先考 虑综合 性 、 设计 性 实验 内容 .
展起 到导 向作 用 .
() 5 四种效 果评价
综合 问卷 一跟 踪 调 查 一网上 反 馈 一师 生 座谈 .
来 , 利 用 这些 新技 术 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 能 与 并 才 高校 在科 学发展 中的地 位 相 一致 . 另外 , 及 时 删 要
[ 金 项 目]吉 林 化 工 学 院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课 题 . 基 [ 稿 日期 ]2 1 收 0 0—1 2—0 7 [ 者 简 介 ]许 崇 利 (9 4一) 男 , 林 化 工 学 院讲 师 , 士. 究 方 向 : 因 工 程 . 作 17 , 吉 硕 研 基
第2 7卷
第 1期
高 校 实验 教 学 体 系 的创 新
许 崇 利 谢 莹 许 崇 波
( .吉林 化 工 学 院 环 境 与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 吉 林 12 2 ; 1 3 0 2 2 大连 大 学 医 学 院 , 辽 宁 大连 16 2 ) . 16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
要 ] 在 高等院校教 学改革 不断深入 的过 程 中, 实验 教 学在 新世 纪创新人 才 的培 养 中越 发显得 重要 , 本文
二、 实验教 学体 系 的创 新
改造传 统 的 实验 教 学 内容 和 实 验 技术 方 法 , 融
入科 技创新 和 实 验 教 学改 革 成 果 , 实 验 教 学 内容 使
对 实验教 学效 果 进 行 真 实 有 效 的 评 价 , 断 进 行 改 不
在 对 高 等 院 校 目前 实验 教 学 的发 展 状 况进 行 深入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实验 内容 , 就 实验 教 学 方 法 等 实验 教 学 体 系的 创 新 进
行 了探 讨 .
[ 键 词 ] 实验 教 学 体 系 ; 创 新 ; 改 革 关 [ 图分类号 ] G 002 中 4 .1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7 文 6 1—19 (0 10 — 0 3一 4 6 6 2 1 ) 1 0 5 o

实验 教 学体 系 的现 状
1 实验教 学形 式 单 一 , 学手 段 落后 , 学 方 法 . 教 教
机械
理、 使用 仪器 及 药 品 、 验 步 骤 等 等 , 际 上 是 告 诉 实 实
了学生 实验 的全 过 程 . 生 只 须 按 要 求 的过 程 去 操 学
多数 院校 仍然 以 知识 传 授 为 核 心 的静 态 方 式 在 进 行教 学 活动 , 学生 的创 新 心理 得 不 到 满足 , 造能 创

维、 创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因此 , 就 无 法 培 养 出创 造 性 也
的人才 一
3 实验 教学体 系的运 行模 式存在 弊 端 . () 1 实验 课缺 乏整 体 布局 . 验课 缺 乏全 面 系统 实 地 统筹 安 排 , 是跟 着 理论 课 教 学走 , 论课 有 多少 而 理
() 3 实验 教材较 为滞 后 , 验 内容 与 当代科 学 发 实
展状 况 不 相适 应 . 代科 学 技术 正 在迅 猛 发展 , 识 现 知
更新 和 老化 的周期 越 来越 短 , 技术 、 知 识不 断 涌 新 新
现. 这些 新 技 术 、 知 识 必 须 在 实 验 教 学 中体 现 出 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