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第三方评估
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评估,确保工作 有效开展。
谢谢观看
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新的工艺技术和设 备要求。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员工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定 期检查和考核,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04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 维护
口罩的正确使用与更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口罩是职业暴露处置中的重要防护工具,正确使 用和更换口罩对于防止病原体传播至关重要。
发生原因与风险
发生原因
职业暴露的发生通常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不良操作习惯、缺乏防护措施 等因素有关。
风险因素
长期接触高浓度有害物质、高强度噪音等环境因素,以及缺乏个人防护用品和 培训等都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职业暴露的后果
短期后果
常见的短期后果包括皮肤刺激、眼睛刺激、呼吸道刺激等,以及头痛、恶心、呕 吐等中毒症状。
摘下口罩时,请不要触碰口罩外面,只需轻轻取下耳朵上 的线即可,然后将口罩放入自封袋或者扔掉。摘下后应立 即洗手。
手套的选择与更换
总结词:手套是职业暴露处置中的重要防护工具,选择 合适的手套并正确更换对于防止病原体传播至关重要。
根据操作风险选择合适类型的手套,如医用乳胶手套、 聚乙烯手套等。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用后即弃。若手套破损、污 染应及时更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选择合适尺码的口罩,确保口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够紧密贴合面部轮廓, 不漏气。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接触患者、处理污染物等高风险操作时,必须佩戴口罩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评估,确保工作 有效开展。
谢谢观看
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新的工艺技术和设 备要求。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员工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定 期检查和考核,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04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 维护
口罩的正确使用与更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口罩是职业暴露处置中的重要防护工具,正确使 用和更换口罩对于防止病原体传播至关重要。
发生原因与风险
发生原因
职业暴露的发生通常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不良操作习惯、缺乏防护措施 等因素有关。
风险因素
长期接触高浓度有害物质、高强度噪音等环境因素,以及缺乏个人防护用品和 培训等都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职业暴露的后果
短期后果
常见的短期后果包括皮肤刺激、眼睛刺激、呼吸道刺激等,以及头痛、恶心、呕 吐等中毒症状。
摘下口罩时,请不要触碰口罩外面,只需轻轻取下耳朵上 的线即可,然后将口罩放入自封袋或者扔掉。摘下后应立 即洗手。
手套的选择与更换
总结词:手套是职业暴露处置中的重要防护工具,选择 合适的手套并正确更换对于防止病原体传播至关重要。
根据操作风险选择合适类型的手套,如医用乳胶手套、 聚乙烯手套等。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用后即弃。若手套破损、污 染应及时更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选择合适尺码的口罩,确保口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够紧密贴合面部轮廓, 不漏气。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接触患者、处理污染物等高风险操作时,必须佩戴口罩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职业暴露后预防》课件

《职业暴露后预防》PPT课件
目录
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后的心理支持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01
CHAPTER
职业暴露概述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害物质、传染性病原体等而面临健康风险的情况。
定义
包括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和辐射性职业暴露等。
05
CHAPTER
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强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保障劳动者权益。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涉及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安全保障的规定。
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生命安全。
类型
长期或大量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各种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中毒、噪声聋等。
身体健康危紧张、压力等不良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传播,如肝炎、艾滋病等。
03
02
01
在工作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制作关于职业暴露后心理支持的宣传册、海报等,提高公众对此问题的认识。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向公众传授应对职业暴露的心理调适方法。
举办专题讲座
制作宣传资料
成立互助小组
鼓励暴露后的人群组成互助小组,分享经历、互相支持,共同应对困难。
提供团体辅导
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让参与者通过集体互动,增强信心和勇气,共同度过难关。
03
CHAPTER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目录
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后的心理支持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01
CHAPTER
职业暴露概述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害物质、传染性病原体等而面临健康风险的情况。
定义
包括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和辐射性职业暴露等。
05
CHAPTER
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强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保障劳动者权益。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涉及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安全保障的规定。
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生命安全。
类型
长期或大量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各种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中毒、噪声聋等。
身体健康危紧张、压力等不良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传播,如肝炎、艾滋病等。
03
02
01
在工作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制作关于职业暴露后心理支持的宣传册、海报等,提高公众对此问题的认识。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向公众传授应对职业暴露的心理调适方法。
举办专题讲座
制作宣传资料
成立互助小组
鼓励暴露后的人群组成互助小组,分享经历、互相支持,共同应对困难。
提供团体辅导
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让参与者通过集体互动,增强信心和勇气,共同度过难关。
03
CHAPTER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ppt课件

急处理流程。
实时监测
对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场所进 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问题。
应急处理流程和措施
01 识别危害因素
立即识别危害因素,确保安全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02 现场急救
对受害者进行现场急救,如心肺复苏、止血等,并立即 送往医院救治。
03 后续处理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对事 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接触职业暴露的物质, 会增加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的风险,如哮喘、慢性阻 塞性肺病等。
02
皮肤刺激
某些职业暴露物质可能对 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皮肤 过敏、红肿、疼痛等症状。
03
致癌风险
某些职业暴露物质已被证 明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 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产生心理压力
长期职业暴露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定义
范围
职业暴露的分类
职业病
长时间从事某项职业,由于工作 环境的因素导致职业病,例如长 期吸入有害气体等。
身体疲劳
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身体疲劳, 肌肉紧张,腰酸背痛等。
心理压力
长期从事高压、高强度的工作, 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02 职业暴露的危害
对身体健康 的影响
01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 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防护眼镜等, 并指导员工正确使 用。
改善工作环境和设 备设施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和设备设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04
职业暴露的应急 处理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
根据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实时监测
对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场所进 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问题。
应急处理流程和措施
01 识别危害因素
立即识别危害因素,确保安全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02 现场急救
对受害者进行现场急救,如心肺复苏、止血等,并立即 送往医院救治。
03 后续处理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对事 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接触职业暴露的物质, 会增加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的风险,如哮喘、慢性阻 塞性肺病等。
02
皮肤刺激
某些职业暴露物质可能对 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皮肤 过敏、红肿、疼痛等症状。
03
致癌风险
某些职业暴露物质已被证 明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 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产生心理压力
长期职业暴露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定义
范围
职业暴露的分类
职业病
长时间从事某项职业,由于工作 环境的因素导致职业病,例如长 期吸入有害气体等。
身体疲劳
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身体疲劳, 肌肉紧张,腰酸背痛等。
心理压力
长期从事高压、高强度的工作, 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02 职业暴露的危害
对身体健康 的影响
01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 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防护眼镜等, 并指导员工正确使 用。
改善工作环境和设 备设施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和设备设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04
职业暴露的应急 处理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
根据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定期检查 身体等,以降低职业暴露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职业防护的 重要性
01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 可能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如化学 物质、辐射等。
02
防护措施
为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企业应采 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提供防护服、 培训员工等。
02
常见的职业暴露风 险
处理流程
建立严格的报告和记录制度,规范处理流程,包括 收集暴露事故的信息、进行医学观察、提供医疗咨 询和康复服务等内容。
信息保密
为了保护员工的隐私权,报告和记录的信息应当严 格保密,仅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可向相关人员透露。
05
增强职业暴露防范 意识的方法
加强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
提供职业暴露防护知 识和技能的培训,包 括如何正确使用防护 用品、如何进行紧急 处理等。
03 定期体检
根据不同职业暴露风险,定期进行针对性的体检,如职 业病筛查、放射性物质监测等
04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措施
现场急救措施
01 急救原则
遵循“迅速、准确、有效”的原则,对受伤 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03 心肺复苏
在伤员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下,立即 进行心肺复苏,维持其生命体征。
根据伤员的出血情况,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如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等。
的风险。
定期更换和检查个人防护用 品
应定期更换和检查个人防护用品,以确保其 有效性。如发现破损或不适,应及时更换。
操作规程的遵守
操作规程的制定
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工作场所的清 洁、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等。
安全培训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 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ppt课件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
职业的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
放射性危害
其他
危害
化学性危害
药物:抗肿瘤药
麻醉剂废气: 消毒剂:环氧乙烷、戊二醛、 含氯消毒剂
物理性因素
长期接触X
职业危害
生物性感染
最可怕
我国现状
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 者也逐渐增多 医务人员是 职业感染HIV的一个高危人群
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 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 要原因); 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
标
准 预
防 措
施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 、 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 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 消毒措施
对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快向疾控中心报 告,由专业人员对职业暴露的级别进行评估,决 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 如需用药,应在4小时内用药。 越早越好。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确定暴露级别
黏膜或有损伤皮肤
暴露量
刺、割伤皮肤
危险度
量小 时间短
量大 时间长
低危:如表 皮擦伤、实 心针头刺伤
针刺伤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 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 是医务人员中最易接受血液、体 液的人群且多为危险性接触,刺 伤后存在发生经血液、体液传播 疾病的危险性。
职业的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
放射性危害
其他
危害
化学性危害
药物:抗肿瘤药
麻醉剂废气: 消毒剂:环氧乙烷、戊二醛、 含氯消毒剂
物理性因素
长期接触X
职业危害
生物性感染
最可怕
我国现状
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 者也逐渐增多 医务人员是 职业感染HIV的一个高危人群
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 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 要原因); 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
标
准 预
防 措
施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 、 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 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 消毒措施
对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快向疾控中心报 告,由专业人员对职业暴露的级别进行评估,决 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 如需用药,应在4小时内用药。 越早越好。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确定暴露级别
黏膜或有损伤皮肤
暴露量
刺、割伤皮肤
危险度
量小 时间短
量大 时间长
低危:如表 皮擦伤、实 心针头刺伤
针刺伤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 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 是医务人员中最易接受血液、体 液的人群且多为危险性接触,刺 伤后存在发生经血液、体液传播 疾病的危险性。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汇报人: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职业暴露的 种类
职业暴露的 危害
职业暴露的 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后 的处理措施
提高职业防 护意识与技
能
职业暴露的种类
化学物质暴 露
01
职业暴露种类
长期接触或吸入有毒化学 物质,可能导致职业病, 如尘肺病、职业中毒等。
02
防护措施
为防止化学物质暴露,需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 佩戴防毒面具、手套、防 护服等。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现场急救
伤口处理
在职业暴露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
洗伤口,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01
紧急就医
在职业暴露后,应尽快就医,以便得
到专业的治疗和后续护理。
03
急救药品
在现场应备有急救药品,如止血带、
消毒液等,以便及时处理伤口。 02
医疗救治
01
现场救治
在职业暴露发生后,立即进行现场救治, 包括清除污染物、止血、保持呼吸道通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处于紧张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容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生殖损害
职业暴露的危害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对男性生殖系 统造成损害,如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 性功能障碍等。对于女性,可能导致月
经不调、不孕不育等问题。
生育能力损害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男性和女 性的生育能力,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 对于男性,可能导致精子数量和质量下 降,甚至无精症等问题。对于女性,可 能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卵子质量下降等
问题。
遗传损害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对生殖细 胞造成损害,增加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汇报人: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职业暴露的 种类
职业暴露的 危害
职业暴露的 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后 的处理措施
提高职业防 护意识与技
能
职业暴露的种类
化学物质暴 露
01
职业暴露种类
长期接触或吸入有毒化学 物质,可能导致职业病, 如尘肺病、职业中毒等。
02
防护措施
为防止化学物质暴露,需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 佩戴防毒面具、手套、防 护服等。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现场急救
伤口处理
在职业暴露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
洗伤口,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01
紧急就医
在职业暴露后,应尽快就医,以便得
到专业的治疗和后续护理。
03
急救药品
在现场应备有急救药品,如止血带、
消毒液等,以便及时处理伤口。 02
医疗救治
01
现场救治
在职业暴露发生后,立即进行现场救治, 包括清除污染物、止血、保持呼吸道通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处于紧张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容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生殖损害
职业暴露的危害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对男性生殖系 统造成损害,如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 性功能障碍等。对于女性,可能导致月
经不调、不孕不育等问题。
生育能力损害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男性和女 性的生育能力,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 对于男性,可能导致精子数量和质量下 降,甚至无精症等问题。对于女性,可 能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卵子质量下降等
问题。
遗传损害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对生殖细 胞造成损害,增加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ppt

对暴露人员进行定期医学观察,记录 其症状和体征,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02 诊断与治疗
根据观察结果,对暴露人员进行必要 的诊断和治疗,以防止感染和传播疾 病。
报告与记录制度
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后,相 关人员需立即向所在 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 告,并由其向主管部 门、院感科及有关领 导报告。
记录
及时、准确、完整地 记录职业暴露的过程、 处理措施及结果,记 录需有暴露者及处理 者的签名。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处理能力。
02 培训和教育
加强监管和评估
加强监管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职业暴露 风险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规章 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
定期评估
定期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 患,提高防范和处理能力。
06 结论
重视职业暴露问题, 提高安全意识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制定并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 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减少意外事 故的发生。
02
培训和教育
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使用护目镜、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可以 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04
职业暴露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暴露事件
01 案例简述
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意外地发生 了泄漏,导致其皮肤和眼睛受到化学品的刺激。
02 处理方式
实验室工作人员立即使用清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并接 受了紧急医疗处理。
03 预防措施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并确 保实验室设备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
02 诊断与治疗
根据观察结果,对暴露人员进行必要 的诊断和治疗,以防止感染和传播疾 病。
报告与记录制度
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后,相 关人员需立即向所在 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 告,并由其向主管部 门、院感科及有关领 导报告。
记录
及时、准确、完整地 记录职业暴露的过程、 处理措施及结果,记 录需有暴露者及处理 者的签名。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处理能力。
02 培训和教育
加强监管和评估
加强监管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职业暴露 风险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规章 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
定期评估
定期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 患,提高防范和处理能力。
06 结论
重视职业暴露问题, 提高安全意识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制定并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 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减少意外事 故的发生。
02
培训和教育
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使用护目镜、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可以 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04
职业暴露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暴露事件
01 案例简述
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意外地发生 了泄漏,导致其皮肤和眼睛受到化学品的刺激。
02 处理方式
实验室工作人员立即使用清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并接 受了紧急医疗处理。
03 预防措施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并确 保实验室设备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
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刺、割皮肤
暴露量
量小
量大
暴露时间短 暴露时间长
不需特殊处理 低危 如:表皮 擦伤、针刺等
危险度 高危 如:伤口较深 仪器上可见血液等
1级暴露
2级暴露
2级暴露
20
3级暴露
(三)HIV职业暴露的评估
21
HIV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22
23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24
暴露源的血清学检测
立即查看暴露源(患者)的经血传染性疾 病相关检验报告(3个月内结果有效)及 病史(包括特殊人群和危险行为等),如 有任何一种病原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或有 相关感染病史,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报告院 感管理科以接受相关的预防处理指导。
11
防护识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采用以下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空气隔离 黄色标识:如麻疹、肺结核等
飞沫隔离 粉色标识:如百日咳、白喉、 流感、流脑等
接触隔离
蓝色标识 :如肠道感染、多耐 药、皮肤感染等
12
防护用具的使用
➢ 一般诊疗活动,可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
27
暴露源抗-HIV阳性的预防方案
❖ 通过PEP可以抑制病毒在最初感染的靶细胞或 淋巴结中的增生,从而阻止全身性感染的出 现。
❖ 基本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 ➢双汰芝(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 300mg/次 2/日 28天 ➢强化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 剂 + 蛋白酶抑制剂;双汰芝 + 佳息患 (IDV印地那韦)800mg 3次/日 或 奈非 那韦(NFV)750mg, 3次/日 28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步骤1:确定暴露级别
暴露物是否是体液、含血体液、OPIM或其沾染器械
是
否
不需PEP
血液或含血体液
完整的皮肤
刺、割伤皮肤
粘膜或可能有损伤的皮肤
不需PEP
危险度
低危 如表皮擦
伤、实心针头刺伤 等
2级暴露
2019/11/13
高危 如伤口较深、
肉眼可见血液
3级暴露
暴露量
量小
暴露时间短
量大
暴露时间长
1级暴露
2019/11/13
20
5、登记与报告
在职业暴露处理中,应当做好相关的登记与报 告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各HIV抗体初筛实验室) 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 行汇总,上报至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每半年上报市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2019/11/13
确认因职业暴露 感染例数 0 0 0 1 1 16 3 20 6 0 1 1 2 0 0 51
可能因职业暴露
感染例数
7
3
10
12
7
16
0
27
11
4
2
2
1
5
1
108
5
二、构成职业暴露的条件
接触物质是否含存活的HIV病毒(先决条件) 身体与接触物接触的性质 接触物的多少 在接触物中HIV病毒含量的多少
2级暴露
13
步骤2:确定暴露源级别
暴露源的情况
HIV阴性
HIV阳性
不明
不需PEP
HIV滴度低 无症状,CD4高
HIV滴度高 有症状,CD4低
HIV暴露级别1 轻度
2019/11/13
HIV暴露级别2 重度
HIV暴露级别 不明
14
3、预防性用药的实施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 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 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重度 强化用药程序
轻度 强化用药程序 三级暴露 重度 强化用药程序
无论暴露级别 暴露源情况不明 基本用药程序
2019/11/13
17
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使用越 快越好,最好在1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 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文献报道: 24小时内用药100%保护。 48小时内用药50%保护。 72小时内用药25%保护。
不包括:唾液、 泪液、汗液、尿
液
2
1、暴露途径
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期间注入了HIV感染的血液,是 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皮肤的切 割伤也较为常见。完整的皮肤接触HIV,感染HIV的 危险性相当低。
粘膜暴露: 粘膜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 溅入眼、鼻等部位。
2019/11/13
3
2、职业工作者感染HIV的危险
暴露途径
感染人数/暴露人数
感染的危险
针刺损伤
·针刺暴露于无症状 HIV感染者 ·针刺暴露于AIDS 病人
粘膜暴露
9/3628 0/148 4/889
1/1007
0.2%(0.1-0.5) 0 0. 4%
0.1%(0.01-0.5)
通过完整皮肤的传播 0/2712
2019/11/13
2019/11/13
8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 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 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double
2019/11/13
9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伤口的处理 风险的评估 预防性用药的实施 暴露后HIV抗体监测及健康追踪 登记与报告
做好对发生职业暴露当事人的咨询与相关的 保密工作。
2019/11/13
6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 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 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 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 手消毒。
2019/11/13
7
(二)在诊疗、护理操 作过程中,有可能发 生血液、体液飞溅到 医务人员的面部时, 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 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 罩、防护眼镜;有可 能发生血液、体液大 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 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 时,还应当穿戴具有 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或者围裙。
2019/11/13
10
(一)伤口的处理
皮肤暴露
挤
肥 皂
压 伤 口
和 流 动
近 心 端 ,
水 冲 洗
将 伤 口 血
皮 肤
液尽 量 挤
出
2019/11/13
75%
酒
精
包
、
扎
0.5%
伤
口
碘!伏消 Nhomakorabea毒
粘膜暴露
生
理
盐
严禁局部 挤压伤口
水 反
复
冲
洗
粘
膜
!
11
(二)风险的评估
暴露的级别 暴露源的级别
2019/11/13
符合服药条件者应尽早服药,越早越好。 一旦服药,应坚持全程(28天)服用,切勿随
便停药。
2019/11/13
15
基本用药程序: 2种抗逆转录酶抑制剂
强化用药程序: 2种抗逆转录酶抑制剂 +1种蛋白酶抑制剂
疗程:28天
2019/11/13
16
轻度 无需服药 一级暴露
重度 基本用药程序
轻度 基本用药程序 二级暴露
2019/11/13
18
4、暴露后HIV抗体监测及健康追踪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 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HIV抗体检测、药物毒性监控、处理、感染早期症状的观察记录
发生时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
2019/11/13
19
除HIV抗体监测外,应在开始服药时及服药2 周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
0%(0-0.1)
4
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科室分布
工种
牙科工作人员 尸体防腐人员 急诊室工作人员 健康助理 维修工人 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 非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 各科护士 内科医生 外科医生 呼吸治疗师 透析技师 外科技术员 其它技术员及治疗师 其它卫生工作人员 合计 2019/11/13
21
案例分析
发生地点:广州市某大学附属医院实验室
事故当事人:蔡技师
事故发生过程:
9月16日,患者吴XX因发热、咳嗽入急诊内 科治疗,医生让其到门诊实验室做血象检查。 8:30AM,蔡技师为其扎手指取血时,不慎 划破左手手套,左手食指侧见一小伤口,伤口 处稍红肿,但未见出血。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2019/11/13
1
一、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从事 诊疗、护理等工作 过程中意外被HIV 感染者或者艾滋病 病人的血液、体液 污染了皮肤或者粘 膜,或者被含有 HIV的血液、体液 污染了的针头及其 他锐器刺破皮肤, 有可能被HIV感染 的情况。
2019/11/13
包括:羊水、心包 液、胸腔液、腹腔 液、脑脊液、滑液、 阴道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