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测定
煤岩变形参数测试

煤岩变形参数测试煤岩变形参数测试是指通过实验室试验或现场观测,测定煤岩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过程。
煤岩变形参数的测试对于煤矿开采、煤矸石堆填等煤矿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常见的煤岩变形参数测试方法进行介绍。
1.强度参数测试:强度参数是指材料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参数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
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压力作用下的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可以通过压剪试验来测定。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作用下的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
抗剪强度是指材料在剪切作用下的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可以通过剪切试验来测定。
2.弹性模量测试: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弹性阶段内应变与应力之比的大小,是衡量材料刚性和破坏前后恢复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煤岩弹性模量的测试一般采用恢复挠度法或超声波法。
恢复挠度法是利用弹簧、钢刷等装置施加力使试验样品发生弹性变形,通过测量试验样品的弹性恢复程度来确定弹性模量。
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内传播的速度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的原理来进行测定。
3.应力应变曲线测试:应力应变曲线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测定煤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获得材料的塑性性质和变形特性。
常见的应力应变曲线测试方法有轴向压缩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等。
轴向压缩试验是将试样置于压力加载机上,在不同的加载下测定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轴向拉伸试验是将试样置于拉力加载机上,在不同的加载下测定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剪切试验是将试样置于剪切加载机上,在不同的加载下测定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4.变形模量测试:变形模量是指材料在一定应力下的恢复变形能力。
常见的变形模量有刚度模量、切变模量等。
刚度模量是指材料在引伸变形下的恢复能力,一般通过剪切试验得到。
切变模量是指材料在剪切变形下的恢复能力,一般通过拟合应力应变曲线得到。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获得煤岩的强度参数、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和变形模量等关键参数。
《煤岩分析知识》课件

03 煤岩分析的应用
煤质评价
煤质评价是煤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对煤的物理性 质、化学成分、工艺性能等方面的测定和分析,确定煤的 质量和用途。
煤质评价在煤炭资源开发、加工利用和贸易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有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利用率和经 济效益。
煤炭分类
煤炭分类是煤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煤的岩相组成、化学成分、 工艺性能等方面的测定和分析,将煤 炭分成不同的类别。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煤岩的质量,硬度则是指煤岩抵抗外力 刻划或压入的能力。不同种类的煤岩具有不同的密度和硬度 ,这些性质的变化也会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发生变化。
煤岩的化学性质
煤岩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和氧化性等。这些性质决定了煤岩在燃烧、还原、酸碱反应和氧化反应等方面 的化学行为。
可燃性是煤岩最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它决定了煤岩作为燃料的使用价值。还原性和酸碱性则影响着煤岩在高温高压下的反 应行为,对于煤化工和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氧化性则与煤岩的储存和运输有关,因为氧化作用可能导致煤岩变质和自 燃等问题。
煤炭燃烧特性分析
煤炭燃烧特性分析是煤岩分析的重要 应用之一,通过对煤的燃烧反应、燃 烧产物、燃烧过程等方面的测定和分 析,研究煤炭的燃烧特性和规律。
VS
煤炭燃烧特性分析有助于指导煤炭燃 烧设备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高 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04 煤岩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煤岩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煤岩分析知识》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煤岩分析概述 • 煤岩的组成与结构 • 煤岩分析的应用 • 煤岩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 煤岩分析的实践案例
01 煤岩分析概述
煤岩分析的定义
煤矿巷道围岩力学性能测定研究

煤矿巷道围岩力学性能测定研究刘敏丽;王哲【摘要】本研究以东保卫煤矿为对象,利用实验方法对围岩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获得了东保卫煤矿78层、41层和36层的顶底板按岩层层位的力学参数,为解决煤矿巷道围岩支护设计提供初始的基础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粉砂岩岩石强度均值为49.93MPa;粗砂岩强度均值为61.72 MPa~74.8MPa;中砂岩岩石强度均值为43.67MPa.粗砂岩的岩样较多,粉砂岩与中砂岩强度接近,相比之下,粗砂岩强度较高.根据岩石的强度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东保卫煤矿巷道围岩的岩石强度性能较好,对巷道围岩的稳定十分有利.【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煤矿;巷道围岩;力学性质【作者】刘敏丽;王哲【作者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2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煤矿巷道将处于更高的地应力环境中,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的巷道围岩应力是不应当被忽视的,尤其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井下巷道支护及稳定性更加难以保证,目前大部分煤矿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工作,相关的设计计算基础参数严重不足,巷道支护形式及参数的确定主要以直接工程类比法通过经验判断为主,容易出现支护形式及参数与巷道围岩分类不符、支护可靠性差,安全程度得不到保证,达不到控制巷道围岩的目的。
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岩层赋存特征以及应力环境等因素可对巷道围岩进行分类,并对井巷工程进行支护形式及参数的确定。
本研究通过对双鸭山矿区东保卫煤矿井下钻取原位煤岩样,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然后对围岩进行分类,选择支护形式并进行参数计算。
总之,该研究对我国煤层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基础参数。
煤、岩试样采样要求

煤、岩试样采样要求1.采样目的测试煤层及其围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并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
2.采样基本要求为了保证试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应分2个地方采取每一个煤层及围岩的煤、岩样各一份。
2.1煤层取样根据煤层厚度分层取样,煤厚3.0m以下,采一组煤样;5.0以下,采两组煤样,一组靠近煤层顶板取样;另一组靠近煤层底板取样。
煤层厚度大于5.0m,应分上、中、下采取三组煤样;如煤厚大于10m,可根据煤厚度,分更多层次采取煤样或用钻机采取煤样。
2.2 岩样取样1)在煤层顶板30m以内的岩层中,分别取不同岩性,单层厚度大于2m的各分岩层为1组采取岩样。
2)煤层直接底板厚度大于2.0m采取一组底板岩样;底板厚度小于1.0m,采取两组不同岩性底板岩样。
3)如煤层中有夹矸层,采取夹矸作为一组岩样。
4)岩样每组4块,煤样每组7块。
所采的岩块与煤块的规格大体为长×宽×高=25cm×25cm×20cm的六面体,其高度方位应垂直煤、岩层的层理面。
所采集的岩(煤)样不得有明显裂隙。
5)如煤体强度较低、解理和裂隙发育或为软岩采不出上述大块煤、岩样,可采取较小煤、岩块,其最小尺寸不得小于(长×宽×高=)15cm×15cm×15cm的六面体。
3.采样方法3.1 巷道采样可在新掘出的穿层巷道或石门中用煤电钻或风镐采样;如在老巷道应在松动圈以外,采用掘窝或用钻机采集煤、岩样。
3.2 单一中厚煤层取样在单一中厚煤层中可回采、或综掘工作面选采取新冒落、没有裂隙并其清楚层位的煤、岩块作为试件,3.3 钻机采样1)当用地质钻机采取煤、岩芯作为试样时,至少打两个钻孔,取两组岩芯;钻取的煤、岩芯直径不得小于70mm;钻机应垂直岩层层理钻取岩芯。
2)钻机采取岩芯深度,应根据煤层综合柱状图,在煤层顶板30m 以内的岩层中,分别钻取不同岩性,单层厚度大于2m的各分岩层的岩样。
3.4 弯曲强度试件取样在做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试验中需测试该岩层弯曲强度,要求试件长轴平行岩层层面,最好采取岩块做试件;如用钻机,应平行岩层层面钻取岩芯,岩芯直径大于50mm。
含水量大煤岩层精确测定瓦斯压力法

含水量大煤岩层精确测定瓦斯压力法收稿日期:2009-10-14;修订日期:2010-04-07作者简介:王庆永(1974-),男,安徽宿州人,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原淮南矿业学院采矿系,现在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祁南煤矿从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瓦斯综合治理工作,E-mail :qinanwang123@ 。
王庆永(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祁南煤矿,安徽宿州234115)摘要:针对目前通常采用的瓦斯压力测定法遇到含水量大煤岩层时难以精确测定瓦斯压力这一难题,提出了放水测瓦斯压力方法。
通过在祁南煤矿多个地点的成功试验与应用,总结出了一套精确测定含水量大钻孔瓦斯压力的方法。
关键词:突出煤层;含水;瓦斯压力;封孔;放水测定中图分类号:TD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25(2010)06-0126-03Method of Accurate Measuring Gas Pressurein Rich-water Coal LayerWANG Qing-yong(Qinan Coal Mine,Huaibei Mining Industry Group Comp.,Suzhou 234115,China )Abstract:It is usually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gas pressure when we encountered the coal-rocks layer with large water content.A method of measuring gas pressure is proposed.By the successful experiment and appli cation in many locations in Qinan Coal Mine,we summed up a set of precise methods in determining the gas pressure in large water content drilling.Key words:outburst coal seam;water;gas pressure;sealing;measuring of water drainage0引言煤层瓦斯压力是瓦斯涌出和突出的动力,也是煤体瓦斯含量多少的标志。
煤岩分析及用途

煤岩分析及用途作者:刘均兰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1期摘要:文章介绍了煤岩学的基本知识,总结了中国煤炭煤岩组成特点,并指出除了成煤因素(煤岩显微组分含量)以及变质因素(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两个因素外还有第三因素的存在影响煤的工艺性质;指出煤岩分析中的注意事项;对于煤岩分析的用途和应用领域,作者最后也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煤岩学;第三因素;煤岩分析;生产中;用途煤岩学是结合岩石学方法来研究煤成因、性质和利用的学科,是公认的研究煤炭的有力武器,也受到了广大实际生产者和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煤岩分析及用途的分析和说明,初步探讨煤岩学在煤的研究中的作用。
并结合实际,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一、煤岩分析操作(一)煤的反射率测定原理反射率是指垂直反射时,反射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值,一般用R表示。
R=(γ反射光强度÷I入射光强度)×100%测定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是将已知反射率的标准片和煤样(镜质体)放在显微镜下,在一定强度的入射光中,它们反射出的微弱光流,通过光电倍增管转变为电流并被放大成较强的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输出并反馈到记录装置。
根据记录装置刻度盘上读出的标准片反射光强度值和煤的镜质体的反射光强度值,并根据标准片值算出测定值。
(二)煤的反射率测定操作见国标GB/T6948-200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中的阐述。
二、煤岩分析注意事项影响反射率的值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制备合格的煤光片是测定准确的前提,一个合格的煤光片首先要有代表性,能够客观反映待测样的特点,其次要达到国标中的要求,表面没有太多划痕,组分清晰便于测定,如果样品抛光面的质量不合乎要求,如有较深的划道、布纹和斑痕,回使反射率值降低1%~2%。
第二,仪器本身质量及安装调试不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时孔径光栏、视域光栏、测量光栏中心不正或不匹配,都会使测值不准确。
第三,试验室温度的影响,温度波动大,浸油折射率会发生明显变化,影响反射率测定数值,温度升高,测值增加。
对煤的岩相分析结果的几点理解

对煤的岩相分析结果的几点理解摘要煤的岩相分析是通过在煤中检测放射性物质,从而推断出煤中可能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及其量。
本文介绍了煤的岩相分析结果,并对其理解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讨论。
关键词煤;岩相分析;放射性物质;放射性元素正文煤的岩相分析是对煤岩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及其量的一种评估方法。
通常,煤的岩相分析是将样品中的放射性物质(一般为矿物质)测量出来,从而得出样品中放射性元素的相对百分比含量。
通过煤的岩相分析可以大致确定煤中的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以及每种放射性元素的分布情况。
煤的岩相分析结果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了解煤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并作为煤质量控制及环境风险评估的依据。
因此,理解煤的岩相分析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煤的岩相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煤中放射性元素的分布,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煤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
此外,煤的岩相分析结果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煤的质量,改善煤的性能,从而提高煤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煤的岩相分析结果不仅可以用于环境风险评估和煤质量控制,还可以改善煤的性能,提高煤的利用效率。
因此,理解煤的岩相分析结果,对于煤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的开采和利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煤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汞、铅和放射性核素,它们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煤的岩相分析成为当前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
煤的岩相分析是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技术,结合放射性元素的活度和浓度测定,对煤样品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技术相比,煤的岩相分析具有准确性高、快速性强等优势。
因此,煤的岩相分析成为了煤中放射性物质的评估方法之一。
煤的岩相分析不仅可以用于确定煤样品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煤中放射性元素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煤的质量、环境风险评估及煤的性能改善,从而提高煤的利用效率。
然而,煤的岩相分析有其局限性,包括分析精度下降,非均匀性分布的放射性元素的难以检测,以及检测结果时间依赖性等。
煤岩分析方法一般规定-最新国标

煤岩分析方法一般规定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煤岩分析试验有关的分类命名、煤岩样品的采取与制备、分析测试、结果表达、方法精密度、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各项煤岩分析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475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 694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899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的测定方法GB/T 12937 煤岩术语GB/T 15588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9 显微煤岩类型分类GB/T 15590 显微煤岩类型测定方法GB/T 16773 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GB/T 18023 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类GB/T 19222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GB/T 19494.1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 40485 煤的镜质体随机反射率自动测定图像分析法GB/T xxxxx 煤的显微组分组含量自动测定图像分析法MT/T 264 煤的显微硬度测定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2937、GB/T 15588、GB/T 15589和GB/T 1802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命名4.1 烟煤宏观煤岩类型分类按GB/T 18023,在煤层或煤块垂直层理的新鲜断面上,根据总体相对光泽强度和光亮成分含量划分宏观煤岩类型(见表1)。
注1:光亮成分指煤中镜煤和亮煤的统称。
4.2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按GB/T 15588,根据煤中有机成分在显微镜下的颜色、突起、反射力、成因和荧光性、各向异性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质,将其划分为三个显微组分组,即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
再根据细胞结构保存的完好程度、形态、大小及反射力的差别,将显微组分组进一步划分为组分和亚组分(见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岩分析仪测定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和煤岩显微组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CA SmartScope 2000 series全自动智能型煤岩分析仪测定原理和应用。
2、熟悉煤样的制备、镜质体反射率和煤岩显微组分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在显微镜油浸物镜下,对镜质体抛光面上的限定面积内垂直入射光的反射光(λ=546nm)进入光电转换器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仪器放大后由精密仪器测出,再与已知反射率的标准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反射光强度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即为镜质体反射率,用Rmax或Re表示。
2、煤岩显微组分的测定:根据煤中不同的显微组分颜色、反射力、突起、形态、结构特征,将粉煤光片置于反射偏光显微镜下,白光入射,用数点法统计各种显微组分的百分比。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MCA SmartScope 2000 series全自动智能型煤岩分析仪1台、稳压器1台、测温仪1台、打印机1台、预磨机1台、抛光机1台、超声波清洗器1台、干燥箱1台;坩埚、玻璃棒、(冷胶模具)、(镶嵌机、电热炉)等;
药品:冷成型:[冷胶粘结剂(不饱和聚酯树酯)、固化剂[过氧化环已酮和二丁酯溶液(1+1)]、促进剂(钴皂液在苯乙烯中6%溶液)]、热成型:镶嵌粉抛光剂、香柏油、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
1 煤砖光片的制备
1.1 粉煤样的制取
将空气干燥煤样通过反复过筛和反复破碎筛上物,直至完全通过1mm试验筛,使小于0.1mm的煤样质量不超过10%。
1.2 制备煤砖
1.2.1 冷胶法制备煤砖
不饱和聚酯树脂冷胶的配制:依次滴入粘结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促进剂(钴皂液在苯乙烯中6%溶液)、固化剂 [过氧化环已酮和二丁酯溶液(1+1)],
树脂大约5g,固化剂和促进剂约10-12d。
将配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倒入坩埚中,称取煤样约10g边倒边搅拌,使煤胶混合均匀,搅拌至胶变稠到可以阻止煤粒下沉时,停止搅拌,快速倒入冷胶模具槽内,拍打使气泡排出,待固化后取出。
配胶及结胶过程应在通风橱内完成。
煤与胶的配合物必须充满槽模,以确保凝固、研磨和抛光之后,煤砖光片的表面尺寸为25mm×25mm。
1.2.2 热胶法制备煤砖
按煤样与镶嵌粉按体积比2:1取料,倒入坩埚中搅拌均匀,在电炉上一边加热一边搅拌,直至表面有油光(不要过度熔化),放入已恒温在35℃左右的镶嵌机中,加压(摇动侧面手轮,直至黄色压力灯亮起),停留1~2min,取出煤砖。
1.3 研磨
顺次用320号、1000号金刚砂在研磨机上掺水研磨,研磨时,手执煤砖作与转盘旋转反向运作并稍加压力,冷成型煤砖的磨制面应为煤砖中的最大一个侧面,研磨至煤砖表面平整,煤颗粒显露时,停止研磨。
用强喷水嘴冲净煤砖上的残砂,然后用超声波清洗器把煤砖清洗到无磨料、无污物为止。
1.4 抛光
用手执煤砖光片,使其表面平行接触旋转的抛光盘,抛光盘理想转速为1300r/min。
为使抛光料均匀地分布在抛光布上,从抛光盘中心开始将抛光液滴入抛光布,慢速均匀地沿一个方向向边缘挪动,抛光一个煤砖时,加抛光料的次数取决于煤的硬度(一般2~4次)。
抛光完成后表面应平整,无明显划痕,无明显突起,无明显凹痕,无污点和磨料。
如果抛光面达不到要求,应重新磨、抛。
1.5 干燥、压平
将抛光合格的煤砖进行干燥,将水分去除,以免影响油浸下的反射率。
然后用橡皮泥将煤砖粘在玻璃片上,利用压块机压平。
2 全自动检测镜质体随机反射率(Re)
2.1仪器启动
应维持室温在18~28℃之间,依次打开电源、稳压器、电脑和仪器的
其他部件开关,启动煤岩测定软件,点开机按钮,经过一段时间预热使仪器在测量前达到稳定,显微镜灯源开到11V。
物镜选择50倍油镜;孔径光圈保持适当开度;视野光圈全开;从光路中去除勃氏镜、蓝玻璃、起偏器、λ插板、检偏器及滤光片插板;一旦标定好,测定过程中不可再改变任何部件位置。
2.2 扫描方式的选择
选择扫描方式:其中:【快速模式】适合于不知单混情况下的快速鉴别,用时大约 10-12min,所测结果对单煤及呈现单峰状的简单混煤有效;若检测结果证实为混煤,请再选择【标准模式】进行测量。
其中,【标准模式 1】适合于一般性混煤检测,时间大约 25min 左右;【标准模式 2】适合于复杂性混煤检测,时间大约 35min 左右;
针对复杂混煤,若要取得更精确的检测结果,可同时制成两个光片,分别利用【标准模式 1】自动扫描一次,再利用本软件中【合并文件】功能,将两次测量结果合并为一个报告文件报出。
针对一般性混煤,也可只分析一个光片,按【标准模式 1】分别扫描两次,再取平均报告的方报出结果。
2.3 仪器校准
利用钆镓标准片进行校正。
在钆镓标准片上滴上油浸液并准焦,从测定范围的一角开始移动样品,直至十字丝中心对准一个合适的镜质体区域,应确保测区内不包含麻点、划痕及粘结物等,见附图。
若无当前温度的工作线请点【建立工作线】,依次放上钆镓标准片、钇铝标准片、蓝宝石标准、K9 玻璃标准片分别准焦后测量,生成一条当前温度下的工
作线即可。
工作线只需建立一次,下次进入直接点【标定仪器】选项卡,放上钆镓标准片准焦后,在【积分时间】栏中填入适当的数值,然后点【设定】。
重复上述操作,待 AD测值与基准值接近时即可。
然后点【开始】进行标定即可。
2.4 测定煤样的随机反射率
标定完成后,换上煤样确定样品中心,将煤样光片移动到大致中心位置,调好焦距,自动建立对焦矩阵(一般3*3),对样品进行扫描,来确定焦距,必须保证九点全部清楚,不可存在虚焦、气泡、落入孔洞等,否则重新建立对焦矩阵。
最终计算机自动记录各对焦点相应焦距参数值。
然后仪器自动进行反射率测定。
在自动扫描完成后,仪器要求自动复检,放入钆镓标准片准焦后比较测量值和理论值的差值,一般不超过0.05均可。
若有略超现象,应移动标准片,在不同区域位置多测几点进行比较。
若差值偏大,应作废,重新测定。
2.5 数据处理
当测量结果分布图形中离主体面积分布较远存在很小比例分布图形的情况,一般认为含量<2%的情况下可以删除,此种情况很可能是采样制样等过程中误夹带导致,并非人为配煤。
3 煤岩显微组分的测定
3.1 扫描方式选择煤岩显微组分测定,自定义模式,设置扫描范围,应保证不少于500个有效测点均匀布满全片。
3.2 在整平后的粉煤光片抛光面上滴上油浸液,并置于反射偏光显微镜载物台上,聚焦、校正物镜中心,调节光源、孔径光圈和视域光圈,应使视域亮度适中、光线均匀、成像清晰。
3.3 测定过程中,打开显微镜可在电脑屏幕上直接观察到当前区域图像,操作人员根据图片上十字线中心点的位置组分为准进行定量统计,包括:镜质组(Vt)、半镜质组(SV)、惰质组(I)、壳质组(E)、矿物(M)和天然焦(NC),分别对应数字键盘上“0”“1”“2”“3”“4”“5”键,无效点按“.”。
每次按下统计键后,样品会自动移向下一点,直至统计有效点数达到国标规定 500 点以上为止。
3.4 位于十字丝交点下的显微组分组,记入相应的计数键中,当若遇胶结物、
显微组分中的细胞空腔、空洞、裂隙以及无法辨认的微小颗粒时,作为无效点,不予统汁。
十字丝落在不同成分的边界上时,应从右上象限开始,按顺时针的顺序选取首先充满象限角的显微成分为统计对象,如图 1 。
3.5 结果表述
以各种显微组分组分统计点数占总有效点数的百分数为最终测定结果,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测定结果如下几种形式报出:
镜质组+半镜质组十惰质组+壳质组+矿物组+天然焦=100%;
活性组分=镜质组+壳质组;
惰性组分=半镜质组十惰质组+矿物组+天然焦
五、注意事项
制样:
煤样不可过细粉碎;
在能粘住的前提下多加煤粉;
样品在预磨、抛光过程中必须减少划痕,使抛光面光滑,整洁。
镜质体反射率测定:
整体照明均匀性发生改变时,必须重新建立各个温度下的工作线,比如:更换灯泡,调整CCD位置等;
标样标定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个测量区充满标准片,不可有麻点、划痕及粘结物;
标准样品及油浸每天必须用镜头纸、酒精擦干净,下次使用前压平;
建立对焦矩阵时,必须保证九点清晰,测定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虚焦现象;偏斜过多应增加对焦矩阵或增加工作调焦步数;
复检时多测几个位置,若结果超差大于0.06,当次试验作废;
一旦调好视野光路,在试验过程中,不可改变任何位置。
作业:
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及直方分布图,确定其最可能的煤种。
不同煤种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的范围。
煤岩显微组分有几大类,分析在显微镜下各类组分的特点及在炼焦过程中每类所起作用。
思考:
镜质体反射率及分布图在煤种鉴别及配煤中的作用。
煤岩在指导配煤炼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