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跳水》这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道德与情感。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并能描述主要情节。
2.分析主人公在文章中所经历的成长与变化。
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道德和情感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较隐晦的情感色彩和道德启示。
2.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师生共同回顾《跳水》的内容概要,复习文章中主要情节和角色。
2. 主体第一部分:理解文章1.学生自主阅读《跳水》,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概括文章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分析主人公的成长1.让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分析主人公刘义勇在文章中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发表观点。
2.老师指导学生总结成长的启示和教训。
第三部分: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和情感价值。
2.让学生思考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情感沟通,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想法。
3. 结束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认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跳水》这篇文章的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升了对主人公成长历程和道德情感的感悟。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作相关文章,提高综合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启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跳水》这篇文章。
2024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精彩教案

2024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跳水运动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明的成长经历,展示了跳水运动的精彩和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了解跳水运动的特点,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跳水运动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跳水比赛视频,让学生了解跳水运动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生僻词语。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
3. 例题讲解:(1)分析句子“小明站在跳板上,深吸一口气,用力一跳,像一只燕子飞入水中。
”(2)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写作中。
4.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5. 课堂讨论:探讨跳水运动的精神风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跳水2. 生字词:生僻词语、重点词语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修辞手法: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跳水运动的短文。
答案示例:跳水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
运动员在跳板上起跳,犹如空中飞人,展示出优美的姿态。
小明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取得了成功,让我们感受到了跳水运动的魅力。
2. 拓展延伸:收集有关跳水运动的知识,了解跳水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跳水运动的特点。
17《跳水》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围绕上述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第17课《跳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思维品质: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学习策略:教师将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如何快速阅读、如何做笔记、如何进行思考和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跳水》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跳水》的基本概念、故事情节、案例分析等。
强调《跳水》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跳水》。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跳水》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跳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 跳水》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海上遭遇危险,父亲为了救他勇敢跳水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展示了父爱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勇敢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大海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节。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景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课文大意。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 跳水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 跳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 slor 家庭的故事。
故事中,爸爸因生气而命令儿子去爬桅杆,并跳进大海。
儿子在爬桅杆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但他不敢违背爸爸的命令。
幸运的是,一只大船靠近了,儿子获救。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危险时要勇敢、机智,同时也要理解父母的苦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情境描写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学会在面对危险时勇敢、机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情境描写,以及主人公在面对危险时的勇敢和机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教学课件;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2024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案

2024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跳水运动员勇敢挑战、拼搏进取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分析课文,了解跳水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3. 领悟课文主题思想,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跳水运动的专业术语,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跳水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对跳水运动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跳水运动的相关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跳水》2. 生字词:勇敢、挑战、拼搏、进取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主题思想: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跳水运动。
c. 课后阅读一篇关于跳水运动员的励志故事,与同学分享。
2. 答案:a. 略。
b. 跳水是一项需要勇气和技巧的运动,运动员要在高空中完成各种动作,以优美的姿势入水。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但部分学生对跳水运动的专业术语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跳水运动,了解我国跳水运动员的优异成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7跳水》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7跳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学生王明因贪玩导致家中闹钟摔坏,为逃避责罚而离家出走,最后在一位老人的劝说下回家的故事。
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通过王明的经历教育学生要诚实、勇于面对错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文中的一些深层含义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勇于面对错误的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课件或黑板报3.生字词卡片4.相关故事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情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如:王明为什么离家出走?他离家出走后发生了什么?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是王明,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这篇课文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学游泳的故事,揭示了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才能取得成功道理。
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游泳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道理可能理解不深,需要教师引导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泳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才能取得成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3.游泳知识的补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相关游泳知识的图片或视频;3.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跳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表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游泳知识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学习道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回家给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8.板书(5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跳水[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师板书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2.简介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1)画出本课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认读下列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
4.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三、品读第1—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气。
1.教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那顶帽子就那么值钱吗?请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要求:(1)学生边读书边做批注。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班级汇报。
2.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离桅杆一米多的地方,还做着怪样逗孩子。
此时孩子被惹怒了,气急了。
)3.“孩子气急了”为了取回帽子,“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和情况危险的成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同学们,当你们有危险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想办法救人)对呀,做父母的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那你们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课件播放父亲用枪瞄准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险1.你是从哪里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险”的感觉)(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文字上体会):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
”“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图片上体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处境——难以回转身,直观感受紧张氛围。
(3)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现在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2.齐动脑,想办法。
(1)怎么办?孩子的两条腿在发抖,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
(学生各抒自见)(2)讨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过渡: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呢?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孩子面临的危急情况?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1.指名读第5自然段。
说说船长是怎么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
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与船长对比)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刻)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1.在船长刚喊出“三”孩子往下纵身一跳。
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6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四十秒钟”你觉得长吗?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2.齐读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
[教学反思]怎样做到不动声色地把学生带进故事当中呢?讲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视频短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与人物的对话配合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学生带到故事发生的现场——船上,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学得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才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
如果单单靠文字的描述,少了这段动画片的帮助,我想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除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课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更加入情入境。
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明白在当时只有这个办法是最好的。
从而感受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这都是源自于船长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这是极大的人格魅力的进一步的展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考点梳理(全册)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gōng(供给)huǎng(晃眼)yān(燕园)供gòng(口供)晃huàng(摇晃)燕yàn(燕子)2.易读错的字稚.子(zhì)涟漪.(yī)蚌.壳(bàng)倭.瓜(wō)徘徊.(huái)点缀.(zhuì)旖旎..(yǐ nǐ)顷.刻(qǐng)澄.澈(chéng)考点二:词语听写昼夜耘田桑树报晓蝴蝶蚂蚱樱花拔草瞎闹锄草铲地割掉承认拴着瓢虫闲逛明晃晃圆滚滚孤零零不可胜数恍然大悟乐此不疲离乡背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美妙绝伦良辰美景烟波浩渺茂林修竹一动不动考点三:词语积累1.动词(拼尽)力气(睁开)眼睛(钻出)地面(刮去)污迹(珍藏)梅花图(撩乱)银发2.修饰词(风光旖旎)的莱蒙湖(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缕缕幽芳)的梅花(远远)地抛(随意)地飞(郑重)地递给考点四:句子赏析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赏析:在作者的心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的,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表现了“我”的自由和快乐。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赏析:外祖父希望“我”和梅花一样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考点五:背诵、默写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考点六:课文理解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也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
《稚子弄冰》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美景,借离乡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来寄托(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4.《梅花魂》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以及(送别时泪眼蒙眬),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考点七:日积月累1.古诗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léi(擂鼓)pō(血泊)擂lèi(擂台)泊bó(停泊)2.易读错的字幔.子(màn)遂.心(suì)弓弩.(nǔ)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碗碟.(dié)拖男挈.女(qiè)顽劣.(liè)嫣.红(yān)镌.刻(juān)肋.骨(lèi)瞑.目蹲身(míng)考点二:词语听写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遮住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渴碗碟榜文手杖申请兼顾熟悉肋骨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景阳冈请勿自误神机妙算一饮而尽结伙成队喜不自胜天造地设力倦神疲三更半夜七手八脚考点三:词语积累1.词语理解客官:客人印信:印章伙计:伙伴郎中:医生客舍:旅馆货郎:商贩墨客:文人筛酒:斟酒、倒酒2.人物及绰号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3.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考点四:古诗积累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考点五:课文理解1.《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
2.《景阳冈》讲述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文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