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施工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
主体结构施工十大质量通病

主体结构施工十大质量通病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搅拌和均匀的浇筑,就容易出现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的问题。
这样会导致结构强度不均匀,影响整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二、钢筋布置不合理。
钢筋是主体结构的骨架,其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果钢筋布置不合理,容易导致结构产生裂缝和变形,进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
三、模板支撑不牢固。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撑的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果模板支撑不牢固,就容易导致结构倒塌和施工事故的发生。
四、施工工艺不规范。
主体结构的施工需要按照相应的工艺和规范进行,如果施工过程中不按照规范进行,容易导致结构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五、施工机械设备配备不足。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中,如果施工机械设备配备不足,就很难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
这样容易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六、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主体结构的施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如果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就容易出现操作不当和质量问题的情况。
七、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
主体结构施工现场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环境,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施工质量的问题发生。
例如,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容易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
八、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
施工材料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容易导致施工质量的问题。
例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容易导致结构强度不足。
九、施工进度控制不当。
主体结构的施工需要按照合理的进度进行,如果施工进度控制不当,就容易影响施工质量。
例如,施工进度过快,容易导致混凝土未充分凝固,影响结构的强度。
十、施工图纸设计不合理。
主体结构的施工需要按照相应的设计图纸进行,如果图纸设计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施工质量的问题。
例如,设计图纸不符合实际情况,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
综上所述,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很多,但只要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加强管理和监督,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主体结构工程有哪些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主体结构工程有哪些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造成拉墙筋位置无法按模数置于砂浆中,起不到拉墙筋的作用。
为了解决此问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拉墙筋埋设方法,采用砼成型后打孔埋设的办法,确保位置正确。
(一)主体砼梁、柱模板拼缝处漏浆,表面不平整现象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木制模板时拼缝不严,或模板多次使用后已发生翘曲变形,或模板干燥后收缩及配制的模板时所钉的钉子松动造成。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首先改变传统的模板材料,选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成品木制木模,一是减轻了配模工作量,二是大大降低的模板的拼缝率,使得模板的缝隙相对较少,同时,对于模板之间的拼缝,为了确保不漏浆,在模板的端部加设一层接头补缝用的泡沫双面胶。
此种方法在近几年的工程实践中,已被广泛认同,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框架柱在层高位置出现柱头偏移歪斜,几何形状不规则的现象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该位置梁柱交叉,加之施工工序一般都是砼柱模板分两次安装,两次浇筑,造成柱头部位的模板刚度不够,而且不容易固定造成的。
为了解决该质量通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柱头模板专门配制,增加柱头模板与砼柱的搭接长度,增加模板的固定范围;2、增加模板的刚度。
在模板的四角加设角铁架,增加模板抵抗侧向砼施工时的侧向压力,减小模板变形;3、确保下部砼浇筑时上口不变形,保证柱几何尺寸,使得上部模板固定时,截面不变形。
(三)砼柱表面流浆,观感不佳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部柱模板安装时与下部柱砼接触不牢,缝隙过大,造成流浆,同时,砼在浇筑时洒落造成的。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安装上部砼柱模板时,在端部的接触面上贴一层拼缝用的泡沫双面胶,将缝隙密封。
对于局部的流浆,在砼浇筑完毕后,进行及时的清理。
通过本措施,此类质量通病基本可以杜绝。
(四)砼柱底烂根,出现蜂窝麻面,炸模等现象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缝处理不当,根部模板不严密,过振造成的。
解决此类问题:1、在处理接头缝时要将接头位置清理干净,在浇灌砼前先要浇灌10-20cm厚的与砼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且每次砼分层振捣的厚度略小于振动器的长度,以便于振捣时,控制振捣的深度,不致过振;2、模板与底部砼相连接触的部位,粘一层泡沫双面胶,确保接触部位拼缝严密不漏浆;3、加强底部模板的刚度,增加一个固定的抱箍。
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主体结构质量问题是指建筑物主体结构在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主体结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来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下面是关于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的详细论述。
一、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1.设计阶段的防治方案在设计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防治工作:(1)结构设计要合理可行: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要根据其功能和使用条件合理选择结构形式,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符合要求。
(2)材料的选择和试验:材料的选择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还要进行材料的性能试验,确保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
(3)结构计算和验算:要对结构进行科学的计算和验算工作,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做好可靠性分析: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施工阶段的防治方案在施工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防治工作:(1)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工艺和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4)现场管理:严格管理施工现场,保证施工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3.使用及维护阶段的防治方案在使用及维护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防治工作:(1)定期检查:定期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
(2)维护管理:定期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加强管理:加强使用及维护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避免不当行为导致质量问题。
二、主体结构施工措施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组织人员: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确保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2)准备材料和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避免因材料和设备不足而延误施工。
16、主体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楼梯侧板安装
侧板下口统一内斜10mm
板底方楞放,间距不大于250
抗滑板
门字架,间距不大于900
靠墙侧贴双层双面胶条
墙面清洁,线角顺直
钢筋质量通病主要问题:(1)钢筋原材料材质缺陷(2)焊接质量差 (3)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不够 (4)梁二排筋下沉 (5)柱箍筋接头位置绑扎错误 (6)成品保护(7)钢筋加工时的缺陷
柱轴线移位原因分析:1、施工放线不到位2、未设置定位筋,导致柱移位防治措施:1、施工放线时除放出柱位置线以外还应设置模板控制检查线(柱线向外便宜300mm)2、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3、在施工线范围内设置定位钢筋,防止柱移位
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原因分析:1、模板加固不到位2、混凝土浇筑方式及振捣方式不对防治措施:1、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2、层高过高时,应分次浇筑,分次浇筑过程中下一次振捣时不能振捣到上次浇筑的混凝土中。
根部套模防止烂根
150mm
套模,柱墙加固完成后应敲紧贴模,有效防止漏浆。
柱墙根部拆模后效果
不烂根、不漏浆
柱墙根部拆模后效果
不烂根、不漏浆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原因分析:1、梁底、板底安装时不平整,长梁未起拱2、梁侧模加固不到位防治措施:1、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作业中应认真执行方案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3、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现场问题:框架柱脚模板安装施工存在漏浆隐患。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施

的标准体系.pptx
量
1
国家法律法规
通
病
2
国家质量管理验收规范和技术规程
的
3
行业技术规程和验收规范
防
治
4
地方标准
措
5
施
企业标准
一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 治 ---防治措施一
项目经理为第 一责任人
设一名项目副 职分管质量工
作
质量总监和质 检员配置
完
质量管理策划
善
体
管理制度的
系
制定
建
设
检查考核体系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
通病防治
1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
治
--- 内容
一、质量通病的概念
目
二、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三、质量通病的危害及常见通病
录 四、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五、质量通病的案例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
治
---概念
质量通病概念
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难以根治 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如渗、漏、裂、堵等现象
砌块强度偏差大 构造柱、芯柱混凝土不密实,外观质量差 拉结筋安装不符合要求 填充墙的下部、上部结构处理不符合要求 砂浆饱满度差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
质
治 ---防治措施
量
通
病
的
防
治
P、D、
措
C、A
施
及时纠偏改进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
治 ---防治措施一
质
加强法规标准学习、完善体系建设主体质量涉及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
治 ---防治措施二
质 施工组织 量 设计编制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第一节、主体工程一、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一)、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防治措施:1.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不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砂浆做到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使用完毕。
灰槽内的砂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翻动、清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2.要重视砂浆试块的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现行标准规定.3.配齐计量工具,严格过磅,计量准确,根据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用水量.(二)、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防治措施:1.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2d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
(三)、砌砖不按规定留槎,组砌方法不正确防治措施:1.控制好摆砖撂底,在保证砌砖灰缝8~12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确定标高,立好皮树杆,并在柱或剪力墙上用红漆标注醒目,双面挂线.3.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要求先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
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须顺直,不得偏轴线。
4.烟道处组砌一定注意用七分砖错缝搭砌,防止出现通缝。
(四)、附墙烟道不畅、串烟防治措施:1.砌砖前向班组作技术交底,做好专项验收。
2.砌筑附墙烟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混凝土和碎砖坠落烟道内;做内衬时应边砌边抹内衬,或作勾缝确保烟(气)道的严密性。
3.烟(气)道的顶部应设置烟(气)道盖板,加强烟道的稳定性;施工时还应用灰袋纸封闭盖板上留置的孔洞,或采用桶式提芯器,以防止砂浆、混凝土和碎砖坠落烟道内.(五)、框架柱拉接筋漏设,位置不当防治措施:框架柱拉接筋应按砌块模数后焊设置,杜绝边砌边焊,检验合格后方可砌筑。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全文)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引言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时有发生,例如:新型砌体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梁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暗敷渗漏等。
这些通病,会直接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甚至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这些通病经常引起人们对房屋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下面从工程设计、施工、治理等方面剖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工程质量治理方面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在施工过程中,同步操作的专业工种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复杂;各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养和责任心;工程质量治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
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要从加强质量治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
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1.1 增强教育、宣传力度,有效的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
治理这些通病重在预防。
通过典型案例宣传、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认识,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治理中的大事来抓。
1.2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施工治理人员和操XX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
要做到内业指导外业,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
1.3 建立并完善各项施工质量治理的规章制度、质保体系。
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
验收不合格的,决不同意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1.4对混凝土搅拌和计量加强治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治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操纵,计量准确。
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
1.5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加强现场验收。
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徐承利

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徐承利摘要:现今,我国的房屋建筑领域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格调,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建筑局面,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房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尤其是房屋建筑主体的工程质量必须得到保证,这是房屋建筑得以正常使用的前提,也是影响建筑使用寿命的关键,在现如今建筑主体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必须引起施工技术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解决。
关键词:房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对策引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房屋建筑方面,新型的设计理念,以及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材料、构配件等一系列有关于房屋建筑方面的事物不断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房屋建筑质量和人们居住环境。
在当前的房屋建筑之中,房屋主体结构在质量上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若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质量,解决这些问题便是关键所在。
1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分析1.1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1.1.1麻面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局部表面会出现缺浆的情况,这样一来表面便会形成许多空洞或麻点,使表面看起来略显粗糙,但是钢筋在其中却不会外漏出来。
发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模板的表面比较粗糙,或者混凝土含有一定的杂物,这两种原因会造成模板在拆卸的过程中表面会受到破坏。
模板在拼接的过程中不够严实,会造成局部出现漏浆的情况。
若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出现均匀的情况,那么气泡在便无法有效地排除出,这些气泡会停留在模板表面,出现麻点。
1.1.2孔洞孔洞,也就是混凝土在内部出现的空隙,空隙中没有混凝土,呈现蜂窝状,在内的钢筋会暴露出来。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钢筋太过密集,导致混凝土被钢筋隔绝而无法下料,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鼓捣,若再次浇筑,混凝土便会出现离析的情况,而其中水浆与沙子没有进行融合,便会导致跑浆情况的发生。
1.1.3房屋建筑的夹层和裂缝质量问题导致夹层和裂缝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操作中没有控制好变形缝和施工缝,对其的处理措施也不够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结构工程常见 质量通病及防治
4.2 主体结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4.2.1
模板工程
4.2.2
钢筋工程
4.2.3
混凝土工程
4.2.4
砖砌体工程
主体工程----模板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主要问题: ➢(1)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 ➢(2)柱模板出现胀模、断面尺寸不准 ➢(3)柱身扭曲 ➢(4)柱轴线位移 ➢(5)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6)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7)成品保护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4、梁下口加固方
梁下口加固方与侧 模下口用铁钉固定
5、梁上口锁口方
梁上口锁口方与梁侧模钉牢,木
方上口与侧模上口平齐
6、板模安装
板模原边压角、靠边,与梁 侧模上口钉牢。铁钉间距 〈300mm
主体工程----模板
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2、模板底部未进行封堵 防治措施: 1、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充分振捣 2、墙柱底部应采用1:2水泥砂浆进行封底堵塞,禁止采用塑料口袋等建筑垃圾 进行封堵
11
柱墙根部不烂根。
主体工程----模板 剪力墙阴角做法
做法说明· 1、阴角采用 方木防止模板加固 时变形漏浆,不得 采用钢管。 2、方木应顺 直,均匀。 3、方木布置 应连续。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9
主体工程----模板
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原因分析: 1、模板加固不到位 2、混凝土浇筑方式及振捣方式不对 防治措施: 1、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 业中要认真执行 2、层高过高时,应分次浇筑,分次浇筑过程中下一次振捣时不能振捣到上次 浇筑的混凝土中。
10
8
主体工程----模板
柱轴线移位
原因分析: 1、施工放线不到位 2、未设置定位筋,导致柱移位 防治措施: 1、施工放线时除放出柱位置线以外还应设置模板控制检查线(柱线向外便宜 300mm) 2、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拉通线,再支中间 各柱模板 3、在施工线范围内设置定位钢筋,防止柱移位
3
主体工程----模板
柱模板出现胀模、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1、柱加固不到位 2、浇筑方式不正确 防治措施: 1、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对大断面柱使 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2、层高过高时,应分次浇筑,分次浇筑过程中下一次振捣时不能振捣到上次 浇筑的混凝土中。
梁梁节点顺直,不爆模, 不漏浆;
剪力墙阳角顺直,不 爆模,不漏浆。
剪力墙阴角不咬肉,线 角顺直。
梁底方
模板端头与 墨线重合
梁底模
1、梁底模找正
线坠 楼层墨线
用铁钉钉成密缝
梁底板压封头 模板
柱墙封头模板
2、封头模板拼装
所有转角处用铁钉 钉成密缝
梁侧模绕柱墙模板 通配
3、梁侧模拼装
梁侧模包梁底模
4
主体工程----模板
现场问题:框架柱脚模板安装施工存在漏浆隐患。
主体工程----模板
主 体 结 构 工 程Βιβλιοθήκη 现场问题:结构柱根部漏浆蜂窝现象。
改进措施:上下层柱交接处柱模底部缝隙用小模板封 闭,确保柱砼交接处不产生漏浆蜂窝现象。
主体工程----模板
柱身扭曲
原因分析: 1、柱钢筋扭曲 2、柱加固,及撑设不到位。 防治措施: 1、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 2、安装斜撑,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 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13
节点处理
柱墙阴角模板加固
螺杆距阴角<200mm,
螺杆处必须设置内撑,加 固用力适当,严禁阴角模 板咬肉。
柱墙阴角拆模后效果
对拉螺杆锁扣
柱墙阳角模板加固
模板角缝边缘混凝土浆 在每层置模前必须清理 干净,确保角缝拼装严密。
柱墙阳角拆模后效果
主体工程----模板
墙柱防烂根做法
做法说明· 1.柱墙等竖向构件的模板背 枋按竖向设置,下口距离楼面 60mm; 2.柱墙等竖向构件的模板安 装校正后,先用1:2水泥砂浆填塞 柱
墙模板下口缝隙,用木枋 塞进背枋下口,压于1:2水泥砂浆 面
并与柱墙模板紧贴,再用 铁钉将竖向背枋与后塞木枋钉牢
18
套模, 柱墙加固完成后应敲紧 贴模,有效防止漏浆。
根部套模防止烂根
不烂根、不漏浆
柱墙根部拆模后效果
不烂根、不漏浆
柱墙根部拆模后效果
主体工程----模板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
原因分析: 1、梁底、板底安装时不平整,长梁未起拱 2、梁侧模加固不到位 防治措施: 1、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使模 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作业中应认真执行方案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 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 3、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22
主体工程----模板
楼板标高控制
做法说明· 1.本工法按分户验收要求, 除厨房、卫生间、走道以外,其 余房间均应按此工法施工; 2.四角立杆距墙边或梁边 500mm,中间立杆为房间中心; 3.中间立杆部位标高按规范 要求计算模板起拱高度; 标高立杆顶部设置双扣件
23
目标样板
梁柱节点顺直,不爆模, 不咬肉,不漏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