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概述(PPT 137页)
合集下载
儿童各阶段心理发展简介ppt课件

尤其对一些退缩、害羞的幼儿,应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他们和同伴一起游 戏,教给他们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如何恰当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以及如何处 理内心焦虑和冲突,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培养其独立性
幼儿3~4岁时,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 总要用“不”来反抗,这就是第一反抗期。
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能力随儿童的年龄发展逐渐提高
具体运算阶段
掌握守恒性、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逻辑推理规则
掌握了类别体系化、序列化等推理规则
2019/6/5
25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到抽 象,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 过程
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他们既不为 同伴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
2019/6/5
27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友谊的发展: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 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感知觉类型 味觉发展 肤觉发展 嗅觉发展
空间知觉发展
具体分类 酸、甜、苦、咸
温觉反应 辨别气味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上下 方位知觉—前后 方位知觉—左右
成长期间 出生时 出生时 1周 3个月 6个月 3岁 4岁 5岁
2019/6/5
6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2019/6/5
4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类型 视觉发展
听觉发展
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培养其独立性
幼儿3~4岁时,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 总要用“不”来反抗,这就是第一反抗期。
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能力随儿童的年龄发展逐渐提高
具体运算阶段
掌握守恒性、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逻辑推理规则
掌握了类别体系化、序列化等推理规则
2019/6/5
25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到抽 象,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 过程
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他们既不为 同伴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
2019/6/5
27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友谊的发展: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 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感知觉类型 味觉发展 肤觉发展 嗅觉发展
空间知觉发展
具体分类 酸、甜、苦、咸
温觉反应 辨别气味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上下 方位知觉—前后 方位知觉—左右
成长期间 出生时 出生时 1周 3个月 6个月 3岁 4岁 5岁
2019/6/5
6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2019/6/5
4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类型 视觉发展
听觉发展
心理发展概述(PPT 137页)【2024版】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 比较似相乘的关系。个人的发展依赖于他的 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就象矩形的面积依赖于 长也依赖于宽一样。”
Gessel成熟论 (美1880-1961)
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 个基本因素,但两者中他更为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组从48周开始爬梯训练,另一组则从53周开始 后者训练2周后爬梯的成绩就与前者持平 ——成熟的影响更为重要
影响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和教育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ture controversy)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alton Waston
Hall
高尔顿(英国,1822-1911)
优生学创始人,著名统计学家,Darwin堂弟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
特点:可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推理
获得了守恒概念 去自我中心 系列化 类包含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特点:思维以命题的形式直接进行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
个体作为生物有机体的成长
练习和经验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过程中的练习和获得的经验
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社会环境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Freud)的个性发展理论 爱里克森(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 的个性发展理论
(一)个性的结构
个性的结构
出现时间 活动原则
功能
本我
出生即有 快乐原则
(生物我)
自我
6月
(现实我)
Gessel成熟论 (美1880-1961)
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 个基本因素,但两者中他更为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组从48周开始爬梯训练,另一组则从53周开始 后者训练2周后爬梯的成绩就与前者持平 ——成熟的影响更为重要
影响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和教育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ture controversy)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alton Waston
Hall
高尔顿(英国,1822-1911)
优生学创始人,著名统计学家,Darwin堂弟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
特点:可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推理
获得了守恒概念 去自我中心 系列化 类包含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特点:思维以命题的形式直接进行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
个体作为生物有机体的成长
练习和经验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过程中的练习和获得的经验
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社会环境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Freud)的个性发展理论 爱里克森(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 的个性发展理论
(一)个性的结构
个性的结构
出现时间 活动原则
功能
本我
出生即有 快乐原则
(生物我)
自我
6月
(现实我)
心理发展 PPT课件

A腔肠动物 B节肢动物 C脊椎动物 D环节动物
有生命物质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之一是 A 方向性 B 应激性 C 趋向性 D 生物性
1、直立行走
(1)使用和制造工具,开始改造和征服自然 (2)促进肺部和喉头的发展为语言的产生准
备了条件 (3)扩大了视野,丰富了外界刺激到脑中促
进了脑的发展,直接推动心理的产生
2、劳动实践
(1)由获取食物、防御猛兽的自然群体转化 为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
(2)在劳动中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 己的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关系,使动物心理转 化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心理;
1、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
动物能对个别刺激物或者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做出反应,是动物心理发展的低级阶段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2、动物心理的知觉阶段
不仅能对个别事物的个别属性做出反应,而 且能对复杂的外界刺激做综合反应,这种反 应属于动物的知觉阶段
鱼 两栖段
补充考点: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2、社会因素 (二)主观因素
(二)主观因素
1、儿童本身的内部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内部 原因
2、儿童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1、无脊椎动物的心理还属于动物心里发展的
(
)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具体思维阶段 D形象思维阶段
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不包含有 ( )
2、自觉的反应
(1)由于语言的作用,不仅能认识事物及 其特性,而且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也就是可以意识到自己是怎样进行反应活动, 反应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2)可以通过语言,对自己发出指令,有 意识的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自己在外 界事物中集中反应某种对象,抛开其他对象 专心思索。
最新发展心理学第一节发展心理学概述课件ppt

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 C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中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的缺点:
A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 B由于时间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量变 C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 D成本很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比较
样本大小 研究时间 成本 重复效应 揭示心理变化 揭示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
14.5
合计 12.8 15.5 15.3 13.9 16 12.9 5 14.95 11.8
13.9
横断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
横断研究的优点:
A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 B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 D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缺点:
A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 B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 C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
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兼有横断研 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
例: 3岁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一般趋势:
出生到幼 儿期 第一发展 加速期
童年期 平稳发 展期
青春期第 二次发展 加速期ຫໍສະໝຸດ 成人期 缓慢发 展变化 期
老年期 下降趋 势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1.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发 展进程、内容、水平上又存在差异。例如,我国的大学 生——准社会人,国外的大学生——社会人。区别:经济 独立。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先会画圆还是先会画方? 先说“是”还是先说“不”? 先“利己”还是先“利人”? 先会辩认“上下”还是先会辨认“前后”?
纵向研究的缺点:
A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 B由于时间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量变 C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 D成本很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比较
样本大小 研究时间 成本 重复效应 揭示心理变化 揭示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
14.5
合计 12.8 15.5 15.3 13.9 16 12.9 5 14.95 11.8
13.9
横断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
横断研究的优点:
A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 B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 D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缺点:
A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 B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 C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
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兼有横断研 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
例: 3岁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一般趋势:
出生到幼 儿期 第一发展 加速期
童年期 平稳发 展期
青春期第 二次发展 加速期ຫໍສະໝຸດ 成人期 缓慢发 展变化 期
老年期 下降趋 势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1.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发 展进程、内容、水平上又存在差异。例如,我国的大学 生——准社会人,国外的大学生——社会人。区别:经济 独立。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先会画圆还是先会画方? 先说“是”还是先说“不”? 先“利己”还是先“利人”? 先会辩认“上下”还是先会辨认“前后”?
第二章心理的发生于发展ppt文档

新生儿就表现出一定得记忆能力,对刺激物的 习惯化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出生10天左右,当母亲或其他人把孩子抱在 怀里,新生儿会做出吃奶的反应,似乎对这种 姿势有熟悉之感。
1、记忆容量的发展
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 单位或组块。
小学生记忆能力在7—9岁的年龄段是发展迅 速期,岁以后则处于发展平稳期。
(一)种系心理发展 1、人类的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 2、人类心理的特点: 有意识的心理; 社会性的心理; 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二)个体心理的发展
1、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其 中思维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核心环节。
2、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情绪、 动机、兴趣、价值观、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人格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环节。
2、共同决定论
斯滕(Stern, W.)倡导的“辅合论”:核心是人类心 理的发展既非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 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格塞尔(Gesell, A.)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 位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 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
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主动地搜寻视觉刺激。
儿童从3、4个月期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3、感知障碍
感觉障碍一般有其生理上的不足或缺陷,如耳 聋、失明、色盲。
知觉障碍主要为错觉、幻觉和知觉综合障碍。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事物大小比例如空 间结构的感知综合障碍,如看客体形象比实物 大得多,称视物显大症;比实物小得多,称视 物显小症;看到人的脸面变形,鼻嘴歪斜或者 台凳橱柜形状改变,称为视物变形症;如把远 物看得很近或把近物看得很远,称为空距失羊 症或视物错位症。以上各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多见于癫痒和精神分裂症。
出生10天左右,当母亲或其他人把孩子抱在 怀里,新生儿会做出吃奶的反应,似乎对这种 姿势有熟悉之感。
1、记忆容量的发展
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 单位或组块。
小学生记忆能力在7—9岁的年龄段是发展迅 速期,岁以后则处于发展平稳期。
(一)种系心理发展 1、人类的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 2、人类心理的特点: 有意识的心理; 社会性的心理; 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二)个体心理的发展
1、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其 中思维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核心环节。
2、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情绪、 动机、兴趣、价值观、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人格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环节。
2、共同决定论
斯滕(Stern, W.)倡导的“辅合论”:核心是人类心 理的发展既非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 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格塞尔(Gesell, A.)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 位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 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
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主动地搜寻视觉刺激。
儿童从3、4个月期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3、感知障碍
感觉障碍一般有其生理上的不足或缺陷,如耳 聋、失明、色盲。
知觉障碍主要为错觉、幻觉和知觉综合障碍。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事物大小比例如空 间结构的感知综合障碍,如看客体形象比实物 大得多,称视物显大症;比实物小得多,称视 物显小症;看到人的脸面变形,鼻嘴歪斜或者 台凳橱柜形状改变,称为视物变形症;如把远 物看得很近或把近物看得很远,称为空距失羊 症或视物错位症。以上各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多见于癫痒和精神分裂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ygotsky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就是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而适应环境、 不断达到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平衡的过程
三个要点: (1)发展的本质: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2)发展/适应的方式:同化、顺应 (3)发展的结果: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2、教育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为基础
促进
教育
基础
发展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与基因有关的影响发展的内在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和教育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ture controversy)
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当前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的观点: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
环境对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节 认知发展的理论
Piaget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平衡过程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自我调节过程
对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概括: 四个概念、四个阶段、四个因素
评价 对智力领域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对儿童认知的发展估计不足
对教育的意义: 1、教育应该切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2、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二、维果斯基(Vygotsky)的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 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四个关键概念
图式 顺应 同化 平衡
图式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 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广泛迁移或概括
同化 将环境刺激整合到一个已经形成的图式中
顺应 改变内部图式以整合环境中出现的刺激
发生的情境
已有图式 所发生的变化
同化与顺应的区别
同化
顺应
已有图式能够 应对环境刺激时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alton Waston
Hall
高尔顿(英国,1822-1911)
优生学创始人,著名统计学家,Darwin堂弟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
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躯体组织受遗传决 定一样” 研究方法:名人传记、家谱调查等回溯研究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 也并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 是内在品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Woodworth相乘说(美国,18691962)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 比较似相乘的关系。个人的发展依赖于他的 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就象矩形的面积依赖于 长也依赖于宽一样。”
Gessel成熟论 (美1880-1961)
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 个基本因素,但两者中他更为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组从48周开始爬梯训练,另一组则从53周开始 后者训练2周后爬梯的成绩就与前者持平 ——成熟的影响更为重要
3、相互作用论
which—how much— hPoiawget Vygotsky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通过感知觉以及动作来认识环境 此阶段末期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未获得守恒(conservation)概念
守恒: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觉思维
已有图式不能 应对环境刺激时
量的变化
质的变化
对于心理发展的意义 重要
更为重要
平衡 主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平衡具有动态的性质 平衡具有不同的层次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特点:通过感知觉以及动作来认识环境 此阶段末期获得客体永恒性 (object permanence,9-12 months)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olton Waston
Hall
霍尔(美国,1944-1924)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olton Waston
Hall
华生(美国,1878-1958)
行为主义创始人,S-R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
(刻板,不可逆性)、泛灵论的特点,不
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Hale Waihona Puke 体积守恒数量守恒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未获得守恒概念
守恒: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 变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觉 思维的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
Piaget(瑞士,1996-1980)
发展就是已有图式(schema)与环境之间失 去平衡然后又重新获得平衡(equilibrium) 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同化 (accomodation)和顺应(assimilation)而 实现
Vygotsky(1896-1934)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的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
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 倾向、能力、职业、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 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2、两因素论 Stern 会合论 Woodwort相h乘说 Gessel 成熟论
Stern(德国,1871-1938)会合原 则
特点:可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推理
获得了守恒概念 去自我中心 系列化 类包含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特点:思维以命题的形式直接进行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
个体作为生物有机体的成长
练习和经验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过程中的练习和获得的经验
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社会环境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
心理发展的实质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就是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而适应环境、 不断达到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平衡的过程
三个要点: (1)发展的本质: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2)发展/适应的方式:同化、顺应 (3)发展的结果: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2、教育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为基础
促进
教育
基础
发展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与基因有关的影响发展的内在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和教育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ture controversy)
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当前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的观点: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
环境对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节 认知发展的理论
Piaget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平衡过程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自我调节过程
对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概括: 四个概念、四个阶段、四个因素
评价 对智力领域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对儿童认知的发展估计不足
对教育的意义: 1、教育应该切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2、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二、维果斯基(Vygotsky)的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 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四个关键概念
图式 顺应 同化 平衡
图式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 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广泛迁移或概括
同化 将环境刺激整合到一个已经形成的图式中
顺应 改变内部图式以整合环境中出现的刺激
发生的情境
已有图式 所发生的变化
同化与顺应的区别
同化
顺应
已有图式能够 应对环境刺激时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alton Waston
Hall
高尔顿(英国,1822-1911)
优生学创始人,著名统计学家,Darwin堂弟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
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躯体组织受遗传决 定一样” 研究方法:名人传记、家谱调查等回溯研究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 也并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 是内在品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Woodworth相乘说(美国,18691962)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 比较似相乘的关系。个人的发展依赖于他的 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就象矩形的面积依赖于 长也依赖于宽一样。”
Gessel成熟论 (美1880-1961)
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 个基本因素,但两者中他更为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组从48周开始爬梯训练,另一组则从53周开始 后者训练2周后爬梯的成绩就与前者持平 ——成熟的影响更为重要
3、相互作用论
which—how much— hPoiawget Vygotsky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通过感知觉以及动作来认识环境 此阶段末期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未获得守恒(conservation)概念
守恒: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觉思维
已有图式不能 应对环境刺激时
量的变化
质的变化
对于心理发展的意义 重要
更为重要
平衡 主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平衡具有动态的性质 平衡具有不同的层次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特点:通过感知觉以及动作来认识环境 此阶段末期获得客体永恒性 (object permanence,9-12 months)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olton Waston
Hall
霍尔(美国,1944-1924)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olton Waston
Hall
华生(美国,1878-1958)
行为主义创始人,S-R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
(刻板,不可逆性)、泛灵论的特点,不
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Hale Waihona Puke 体积守恒数量守恒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未获得守恒概念
守恒: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 变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觉 思维的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
Piaget(瑞士,1996-1980)
发展就是已有图式(schema)与环境之间失 去平衡然后又重新获得平衡(equilibrium) 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同化 (accomodation)和顺应(assimilation)而 实现
Vygotsky(1896-1934)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的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
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 倾向、能力、职业、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 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2、两因素论 Stern 会合论 Woodwort相h乘说 Gessel 成熟论
Stern(德国,1871-1938)会合原 则
特点:可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推理
获得了守恒概念 去自我中心 系列化 类包含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特点:思维以命题的形式直接进行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
个体作为生物有机体的成长
练习和经验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过程中的练习和获得的经验
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社会环境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