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小说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香山红叶》---杨朔

初中经典现代文阅读:《香山红叶》---杨朔中考现代文阅读:香山红叶杨朔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
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
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刘四大爷做向导。
刘四大爷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向导,于今已经七十七岁,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刘四大爷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
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
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
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刘四大爷说:“还不是正时候。
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刘四大爷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
好清静的去处啊。
沿着石砌的山路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刘四大爷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
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
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
到算工账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槽。
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
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找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已回家去找人帮着抬。
谁知返回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
”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
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刘四大爷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
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
”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现代文阅读——小说示例

2.结合本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答案】 通过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紧张、凄冷的 气氛,(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解析】 首先应判断出画线句子是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可能性的作用包括:①衬托人物 形象,②情景的交融,③暗示社会背景,④营 造特殊气氛,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交代时间地 点,⑦烘托人物心理。结合文章看,小说之前 交代了主人公“面人雷”帮助警察破获了许多 案件,由此处之后转入了遭到报复的描写,故 而,此句起到连接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 为情节的发展提前营造了黑暗凄冷的氛围,使 人产生不祥的感觉
【答案】 有。(1分)作者选取一个捏面人的手 艺人,在表现他社会经验丰富、技艺高超 的老江湖形象特点的同时,(2分)更着力刻 画他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尽 管只是现实社会中的小人物,却时刻关注 着广场上各种犯罪现象,积极为警察破案 提供线索,甚至不惜牺牲生命。(2分)作者 以此弘扬正义,鞭挞丑恶,突出了鲜明的 感情倾向和价值取向。(1分)
• 3.请结合文中“面人雷”的“冷”和“笑”, 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4分) 【答案】 “冷”表现在他对世人和警察的态度上, 这是一种洞穿人情世故的冷静,冷在外而热在 内,恰恰体现其内心的古道热肠;(2分)“笑” 表现在面对深夜入侵者,这是一种面对突发事 件的机智和策略,笑在外而冷在内,体现其在 生命危险中的智勇双全。(2分) 【解析】 “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 “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 等处的冷分别写出了“面人雷”外冷和内热的 形象特点;而面对深夜来复仇的人,“笑”则 反映了他的沉着冷静。
行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 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 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 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 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 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 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 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 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 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 修,无不形神毕肖。
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彼岸》及参考答案

语⽂现代⽂阅读练习《彼岸》及参考答案语⽂现代⽂阅读练习《彼岸》及参考答案岸》 《彼 要说这龙凤岛上的居民,海虎是⽼资格了。
海虎是⼀条军⽝,纯种的德国⿊背。
打从海军陆战队驻守龙凤岛以来,海虎就⼀直住在这⾥。
兵换了⼀茬⼜⼀茬,海虎总是站在码头热泪盈眶地看着它那些⾝穿海洋迷彩服的伙伴消失在海天相连的地⽅,⼜含情脉脉地迎来了新的伙伴。
⼀晃⼗年过去了,海虎⽼了。
驯⽝员王海⽣是七年前上岛的。
前任把海虎交给海⽣时,他还是个新兵,如今已是三期⼠官。
在岛上论资格,海⽣仅次于海虎。
别看现在在礁盘上巡逻,是海⽣牵着海虎,海⽣刚上岛头⼀年,上礁盘都得要海虎带着。
这龙凤岛在南中国海的南端,⽅圆⼤⼩不会超过两个⾜球场,四周都是⽩花花⼀⽚的珊瑚礁。
那礁⽯像花⼀样绽放在海⾯,可每个海⽯花缝隙之间多是⼏⼗⽶深的海沟,谁要是⼀失⾜掉进去,出来的可能性⼏乎没有。
特别是涨潮时,不少珊瑚岛礁在⽔下,巡逻⾛上去,哪⼉能落脚,哪⼉要避开,⼀般⼠兵不摸个⼀年半载是不会清楚的。
这种情况下,都是要靠海虎来做向导。
海虎退休的命令是⼀艘地⽅的⽔船带上岛的。
⼀同上岛的还有⼀条军⽝训练基地毕业的年轻⿊背,名叫⾦刚。
海⽣虽然⼼⾥有准备,但没想到上级的动作这么快。
他赶紧找到守备队长,要求请⽰上级,把海虎再留下来⼀段时间,就当是超期服役。
队长叹⼝⽓:“咱们陆战队巡逻还⾮得让⼀条⽼花眼的军⽝领着?” 这回海⽣⼼虚了,这狗确实眼睛⽼花了。
海⽣为海虎戴上⽼花镜,它像模像样地伸起前右⽖上下左右地挥舞,等换到第五副眼镜时,它的视⼒达到了⼀点五。
队长⼜好⽓⼜好笑,但是完全被海⽣这番真情和⼼⾎感动,他不声不响去了趟队部,回来后对海⽣说:“请⽰了⼀下,就让海虎在岛上再待⼀阵吧。
我汇报了它的作⽤,让它带带⾦刚。
” 于是,礁盘上经常看到海虎领着⾦刚在熟悉地形。
⽔船⾛了没两个礼拜就出了事,还真亏得海虎。
三号台风来时,防台风时两边窗户都要打开,风带着⾬从这边进去再从那边出来,⾃然就有⼀些⾬点落到桌⼦上,值班室的值班⽇志放在抽屉⾥让渗进的⾬⽔淋湿了。
中考现代文阅读《捞月亮的母亲》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捞月亮的母亲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
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
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逐,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栓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路上了归途。
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来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
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一)

小说阅读(一)一、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玩笑(法)莫泊桑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
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
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
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
我不愿结交其他人。
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
这引起了我的怀疑。
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
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
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
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
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
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
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
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
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
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我听见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
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
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
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
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
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
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
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
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
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
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
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
现代文阅读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一.小说人物1.概括人物形象《采浆果的人》1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大鲁二鲁的形象特点。
(4分)参考答案:先天愚钝(智障,1分),但坚守传统和诺言(1分,或“老实本分”、“质朴”),勤劳肯干(1分),热爱生活(1分,或“爱美”、“乐观”等)的农民形象。
《马罗大叔》13.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
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
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
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
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
【评分建议】5分。
每层1分。
《陆地上的船长》12.简要分析小说中船长的形象。
(6分)参考答案:12.他是一个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的失败英雄;他爱事业如生命,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这是他执著的信念和追求。
(每点2分)《审丑》1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4分)参考答案:(1)外貌丑陋(2)吃苦耐劳(3)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4)晚景凄凉《摔老盆》11、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老村长的形象。
参考答案:①为赵五爷张罗丧事,因为摔老盆的孝子没有着落急得直搓手,在院子里团团转,甚至打算挺身而出为赵五爷掉老盆,表现他古道热肠,耿直粗率。
②被吕四毛的举动感动得眼角湿了,表现他粗中有细的一面。
③托人把赵五爷留下的银元卖了好价钱给四毛做学费,表现他主持公道,精明能干。
2.某物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太阳·老人·少女》11.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描写太阳落山情状,烘托老人人生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老人内心的淡定。
现代文阅读训练卷——小说篇

现代文阅读训练卷——小说篇(一)玉米饼里加了糖①那一年我上高一,住校。
由于家里生活拮据,我不得不每月回家取干粮。
月末这天,我心事重重地回到家。
后天班里要组织郊游,要求每人自带食品,同学们都很期盼这次活动,大家商量着要在郊外吃一顿大餐,所谓的大餐,就是大家每人带一点儿好吃的,然后集中起来享用。
可我带什么呢?我每月的生活费只有三十元,没有一分钱是多余的,买一个面包都要二、三元,如果买些吃的,半个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
去还是不去,这让我顿时陷入了两难。
②母亲觉察到了我的情绪,问我有啥事,我便将郊游的事告诉了她。
母亲沉思了一会儿,告诉我说她有办法,然后就转身出门了。
半个小时后,母亲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包糖,对我说:“儿子,妈给你烙几个糖玉米饼带着,很好吃的。
”母亲本来很兴奋,可看我没有反应,再没说什么,埋头烙饼……③第二天,我去和王老师请假,说身体不舒服了,不去郊游了。
可王老师本来同意,谁知隔一天却变了,要我必须去。
我只好硬着头皮,拿着母亲给我做的糖玉米饼和同学们出发了。
这一路上,我的心始终_____着,母亲给我烙的几个糖玉米饼越想越拿不出手。
④转眼间到了吃饭的时间,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东西,我_____地走到了一棵树下,默默地吃起母亲给我做的糖玉米饼。
就在这时,王老师带着几个同学悄悄地来到我的身后,冷不丁地伸手抢走了我的所有玉米饼,并大声地说:“同学们,程刚偷偷在这里吃好的,该不该罚……”同学们大声地回应着。
⑤王老师把饼分给了大家,不一会儿就被大伙吃光了。
突然,好几个同学向我走来,问我这个饼子是在哪儿买的。
此刻,那种自卑又一次冲击着我的心房,我的脸就像在发烧,真的坚持不住了,直接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安慰我了,这只是我妈给我做的粗粮饼。
我家里穷,买不起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完,我的泪便掉了出来,同学们都愣在了那里。
⑥王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程刚,老师真心地告诉你,第一,这个饼真的很好吃,大家好多是城里的,真的没吃过这么香的玉米饼。
现代文阅读——【日本】井伏鳟二《山椒鱼》

山椒鱼①[日]井伏鳟二①山椒鱼很伤心。
②他试着从他的栖身之所——那个岩洞——游到外面去,却发现他再也出不去了。
他的大脑袋卡在了洞口。
对他来说,这个洞口未免也太小了。
③这里将成为他终身的栖身之所。
他勉强试着要挤出去,却无非是把自己的头变成塞在洞口的栓子。
这充分证明他两年来茁壮的成长,也足以让他狼狈和伤心的了。
④“我干了件多蠢的事啊!”⑤他想试着在这仅有的范围里活动活动,就像人们在冥思苦想时在屋里走来走去那样。
不过就他的这个住处,要想活动开,也未免太不宽敞了,他只能是把身体前后左右的晃晃摆摆而已。
结果,就这么蹭着、碰着岩壁上滑溜溜的水垢,终于,他觉着自己浑身上下都长满苔藓了。
他深深地叹上一口气,然后就跟下了个大决心似的嘟哝着说:⑥“就是出不去了,我也有好法子!”⑦只是,他是不可能有——哪怕就一个——好法子的。
⑧岩洞顶上生满了苔藓。
苔藓的绿色鳞片像“占地盘儿”(一种小孩游戏)似的繁殖,又细又红的花茎尖儿上开着可爱的花,不时地播撒着花粉。
⑨山椒鱼可不爱看这些,他宁可离它们远点。
苔藓的花粉老是落到岩洞的水面上来,山椒鱼坚信自己的住处被污染了。
山椒鱼喜欢把脸贴在洞口看外面的样子。
从昏暗的地方窥看明亮的地方,不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吗?⑩山椒鱼能从洞口看到一个大大的积潭。
潭底长着丛水藻,它们快活地发育着,一根根细细的茎,直直地长向水面。
触到水面时突然停止了发育,在空中露着它的小花。
很多鳉鱼都喜欢在水藻里穿梭。
它们在水藻丛中结成群,努力不被水流冲散,也成群地左摇右晃。
如果它们中的一只搞错了方向向左游去,其它的也不服输的向左游,如果有一只因为水藻挡了路不得不朝右转,那其它的鱼也无一例外地跟着他一起朝右转。
所以,它们中的任何一只想要从同伴中自由地逃开的话,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⑪山椒鱼看着这些小鱼,不由得笑道:⑫“这群没有自由的家伙!”⑬积潭的水面上划过一个缓慢的旋涡。
从那片落在水面上的花瓣上就能看出。
白色的花瓣在水面上画着大大的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学案六 小说04北京春季高考卷《雁阵》,07海南、宁夏卷小说阅读《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07上海春季高考卷《父爱无价》;08就江苏高考《侯银匠》07年高考模拟题中大量的小说阅读,尤其是广东、山东、海南等新高考试验区的模拟试卷中,小说阅读大有超过散文之势。
一、小说考查点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点: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命题指向及典题示例归纳小说阅读题,命题采点大多一致,命题思路有着明显的雷同化和趋向性:1.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⑴一是“环境”1.环境的作用⑴自然环境的作用有:⑴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⑵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⑶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⑷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⑸深化主旨⑹象征和暗示。
⑵社会环境的作用有:⑴交待时代背景;⑵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⑶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而且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还为主题服务。
2.命题指向:一般为:为什么要作环境描写;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这个采点,学生不怕,但基本上答不全。
3.环境类考题示例: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04北京春季高考21题:“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2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07汕头一模《雪夜》15题: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07潮州二模《雉诱》15题: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07上海春季《父爱无价》: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⑵二是“情节”1.情节的特点:可从完整性、连贯性、曲折性、紧凑性等方面考虑,如悬念,倒叙,双线,伏笔与照应,出人意料,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等等。
细节。
2.情节的一般作用: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的揭示主题:根本是为主题服务无论材料的取舍,手法的运用,还是情节的设计,都是为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服务着。
3.试题指向:着重情节概括,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注意:“情节类”最容易出探究题。
4.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07广州一模《蚂蚁》:文章结尾的安排很有特色,试作分析。
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19题:小说中具体写了与“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
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汕头一模《雪夜》16题: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07广东四校联考: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情节曲折起伏,可谓环环相扣,一波三折。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7题: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的艺术魅力。
07佛山一模《快乐时光》16题:这篇小说,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155年,这样构思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7题:作者在结尾处写道:“玛姬幻想着古时候的孩子该会多么喜欢上学,不禁羡慕着他们的快乐时光。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结尾的作用。
07山东新课改考试模拟题《秘密》21题: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
5.情节类探究考题示例:07粤4校联考《刷鞋人的绝招》:小说结尾有人认为这情节与刷鞋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删除,你怎样认为的?07佛山二模《海龟》20题:这篇小说用叫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
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07佛山一摸《快乐时光》17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对玛姬的“幻想”和“羡慕”进行简要评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07广州一模《蚂蚁》17题:你是否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为什么?⑶三是“人物”1.命题指向:指出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对塑造人物所起到作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人物的辨析(热点);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2.表现人物的手法: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小说创作常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注意:人物也容易出探究题。
3.人物类常规考题示例: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6题:请简要概括王教授的性格特点。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0题:请概括郑副市长这一形象的至少两方面特点。
07潮州二模《雉诱》16题:猎人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
04北京春季高考《雁阵》20题: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07深圳二模《一步棋》17题:这篇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哪些弱点,试结合文本加以简要分析。
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17题: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4.人物类探究题示例: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2题:作品中写了多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哪一个形象最值得赞赏?请简要分析。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6题: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豪还是杰?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07宁夏《林冲见差拨》14题: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07广州一模《蚂蚁》16题: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作出概括,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
你认为,作品中“父亲”形象是否具有这样的艺术价值?为什么?07潮州二模《雉诱》17题:雉诱的形象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它你有什么评价和体会?07广州二模《坚硬的荒原》17题:有人认为老人的行为是残忍的,令人恐惧和憎恶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中老人的形象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
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⑷四是“主旨”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容量虽小,但并不意味着肤浅单薄。
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
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思想意义。
1.命题指向:或为何以此为题目,或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或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或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或小说主旨的合理性探究,或主要是对主题作辨析,或对主题作认识的生活实践拓展。
2.主旨类考题示例:07汕头一模《雪夜》17题: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蕴是什么?07广州二模《坚硬的荒原》15题:文章通过一个神奇荒诞的故事,表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07佛山二模《海龟》19题: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清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5题:标题“一步棋”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各是什么?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1题:摘录文中能够揭示主题的语句,然后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1题: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答题方法总结。
⑴四级概念解题环 境: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铺垫、对人物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入手。
↓情 节:往往考虑从对情节本身的发展、对突出人物、对深化主题等三方面作用。
↓人 物:往往考虑对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的作用。
(情节,是人物的发展史)↓主 题:往往要考虑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的推进、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⑵考题例析:①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答案:⑴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⑵暗示有人在光天化日下行凶;⑶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⑷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指向环境)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
(指向情节)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指向人物)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
(指向主题)例2:07中山一模《雁阵》:“雁阵”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答案:①突出了环境的美;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③“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④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①突出了环境的美;(指向环境本身)②推动故事情节转折,化解矛盾冲突; (指向情节)③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指向人物)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之由隐而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