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第四章物料衡算
第四章物料衡算

第四章物料衡算第四章物料衡算1.教学⽬的与要求掌握化⼯过程物料衡算的基本⽅法,包括⽆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有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
2.主要教学内容物料衡算式、物料衡算的基本⽅法、⽆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有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以及物料衡算的计算机解题。
3.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反应及有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法难点:具有循环、排放及旁路过程的物料衡算4.学时分配: 8+6S 学时物料衡算是化⼯计算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它是能量衡算的基础。
通常,物料衡算有两种情况,⼀种是对已有的⽣产设备或装置,利⽤实际测定的数据,算出另—些不能直接测定的物料量。
⽤此计算结果,对⽣产情况进⾏分析、作出判断、提出改进措施。
另⼀种是设计⼀种新的设备或装置,根据设计任务,先作物料衡算,求出进出各设备的物料量,然后再作能量衡算,求出设备或过程的热负荷,从⽽确定设备尺⼨及整个⼯艺流程。
物料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在—个孤⽴物系中,不论物质发⽣任何变化,它的质量始终不变(不包括核反应,团为核反应能量变⽐⾮常⼤,此定律不适⽤)。
第⼀节物料衡算式4-1 化⼯过程的类型化⼯过程根据其操作⽅式可以分成间歇操作、连续操作以及半连续操作三类。
或⾏将其分为稳定状态操作和不稳定状态操作两类。
在对某个化⼯过程作物料或能量衡算时,必须先了解⽣产过程的类型。
间歇操作过程:4-2 物料衡算式物料衡算是研究某⼀个体系内进、出物料量及组成的变化。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某⼀个体系,输⼊体系的物料量应该等于输出物料量与体系内积累量之和。
所以,物料衡算的基本关系式应该表⽰为;如果体系内发⽣化学反应,则对任⼀个组分或任⼀种元素作衡算时,必须把由反应消耗或⽣成的量亦考虑在内。
所以(4—1)式成为:上式对反应物作衡算时.由反应⽽消耗的量,应取减号,对⽣成物作衡算时,由反应⽽⽣成的量,应取加号。
但是,列物料衡算式时应该注意,物料平衡是指质量平衡,不是体积或物质的量(摩尔数)平衡。
物料衡算名词解释

物料衡算名词解释
物料衡算是指在制造过程中,根据成本核算的理论,以资料为基础,将原材料的各种性质及其单位成本合理的衡量,最终以此为依据衡量出原材料的成本,从而完成成本计算的一种技术方法。
物料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生产时间,原材料的损耗及给予的报酬,以及原材料的价值用量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原材料的单位成本,以确定最合适和最实用的原材料成本衡量方法。
物料衡算从材料准备到物料入库,包括材料价格核算、库存管理、供应商经营分析等,让管理者适当控制添加费用,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的作用。
为了使物料衡算更加科学有效,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管理者应该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首先,应研究市场规律,对原材料的购入价格进行趋势分析和计算,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其次,把握原材料价值用量,按需采购,根据不同阶段的价格变动适时进行调节;再次,科学控制库存,根据生产力量的变化,做好库存的统计和管理;最后,规定供应商的标准,对供应商的服务进行合理的考核,以确保原材料的可靠供应。
物料衡算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把它作为全面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执行物料衡算技术,以便有效地降低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果,实现企业的节约和增效目标。
以上就是对物料衡算的简单解释。
物料衡算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
原材料的成本,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供应商,实施库存管理等,更好地实现企业节约和增效的目标。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为: 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0
非稳定操作状态 非稳定操作时,积累的物料量不为零 (1)有化学反应 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反应消耗的物料量+反应生成的物料量=
积累的物料量 即为通式。 (2)无化学反应
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积累的物料量
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反应消耗的物料量+反应生 成的物料量=积累的物料量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工计算》 主编:张桂军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件制作:张桂
第一节 物料衡算式
1、稳定操作状态
稳定操作时,积累的物料量=0 (1)有化学反应,此时物料平衡关系式为: 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反应消耗的物料量+反应生成的物料量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工计算》 主编:张桂军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件制作:张桂
1.2 相关术语
❖1.2.1 从数据到智慧
❖ 1Byte(B)
相当于一个英文字母
❖ 1Kilobyte(KB)=1024B(千)相当于一则短篇 故事的内容
❖ 1Megabyte(MB)=1024KB(兆)相当于一则 短篇小说的文字内容
• 质量涌现。大数据中的成员小数据可能有质量问题(不可信的数据), 如缺少、冗余、垃圾数据的存在,但不影响大数据的质量(可信的数 据)。
• 安全涌现。大数据中的成员小数据可能不涉及安全问题(不带密级的 数据),但如果将这些小数据放在一起变成大数据之后,很可能影响 到机构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带密级的数据)。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工计算》 主编:张桂军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件制作:张桂
1.1.2 大数据的特点
物料衡算课件

➢ 物料衡算是化工计算的主要内容之一。 ➢ 化工计算包括工艺设计中的物料衡算、能量
衡算、设备选型及计算三部分内容。
➢ 物料衡算是工艺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工艺计 算工作中开始的最早,并且是最先完成的项 目。
➢ 当生产方法确定并完成了工艺流程示意图设 计后,即可进行物料衡算。
➢ 由此设计工作由定性分析转入定量计算。
9
在物料衡算时,计算对象可以是全厂、全车间、 某一生产线、某一产品,在一年或一月或一日或一个 班次,也可以是单位批次的物料数量。一般新建食品 工厂的工艺设计都是以“班”产量为基准。 (一)物料计算方法(技术经济定额指标法)
• 每班耗用原料量(kg/班)=单位产品耗用原料量(kg/t) ×班产量(t/班);
15
排出物料综合表
经此物料衡算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热量计算和设备选择工作了。
16
总物料平衡表
原料(吨/班)
成品及消耗(吨/\班)
杂
质
棉籽
短
绒
棉
壳
脱去的水分
榨
饼
毛油
总计
经此物料衡算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 热量计算和设备选择工作了。
17
第四节 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和选型
一、设备计算和选型的目的和意义 二、设备的分类及选型的原则 三、设备计算和选型的方法 四、选则设备时的注意事项
3
一、物料衡算的概念和意义
• 物料衡算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凡 引入某一系统或设备的物料重量Gm,必 等于所得到的产物重量Gp和物料损失量Gt 之和,即:Gm=GP + Gt
4
在食品工程中,对以下过程都要进行物 料衡算。 1.导出某一过程的基本方程式和建立数学 模型; 2.设计或改造工艺流程和设备; 3.了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 4. 核算过程的经济效益。
物料衡算.pdf

6)每吨原料乳标准化后应提取稀奶油量
=1000× [(3.5-8.1×0.38)/(30-5.87×0.38)]=15.2kg 或0.38=R=(1000 ×3.5-c ×30)/(1000 ×8.1-c ×5.87)
7)分离出30%的稀奶油15.2公斤,应需原料乳量
=1000×15.2/115=132kg
=(7.62×1000)/250=30.5≈30(瓶/分)
10) 工艺总损失5%(下厂调查) 11) 实际每分钟生产瓶数
=31/(100-5)%=32.6≈33瓶/min —设备生产能力 —瓶子数(周转7
12) 实际班产瓶数
=33×60×7小时=13860瓶/班 天)
13) 每班生产箱数 算基准
=13860/24=577.5≈578箱/班
面 粉 875kg 水 315kg 面 粉 350kg
酵 母 25kgkg 接种面团 1372.5kg
水 472.5kg 盐 25kg 油 50kg 切块损 失 52.2kg
可通过工厂实际数 据或实验得来。 注:部分原料工艺 损耗率及原料折用 率见书
糖 62.5kg
二次调粉后面团 2175kg 拌干粉 量 25kg 搓圆后面团 2127.8kg 湿面包坯 2147.8g 成品 1933.02k
=12228×(21.7%/74%)=3584kg
21)浓缩设备蒸发水量
=12228—3584=8644kg
22)乳糖品种添加量为0.025%取值 23)乳糖品种添加量
=3584×0.025%×1.1=1kg
24)浓缩过程中损失量1% 25)最终成品量
=(3584+1)×99%=3549kg
26)成品率=3549/10000=35.5%=成品/原料 27)采用962#罐397g 28)成品罐数=3549/0.397=8940罐 29)每箱48罐可装 =8940/48=186.3/48=186.3箱=187箱
物料衡算计算公式

物料衡算计算公式物料衡算是指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生产工艺流程,计算出生产所需的物料数量和成本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物料的浪费和成本的过度支出。
物料衡算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物料需求量计算公式总物料需求量=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需物料数量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生产特定数量产品所需的物料数量。
其中,产品数量是指计划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需物料数量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各种物料的用量。
2.物料补给计算公式物料补给=总物料需求量-物料库存量物料补给是指为满足生产需求而需要从供应商处采购的物料数量。
物料库存量是指当前仓库中已有的物料数量。
3.物料成本计算公式物料成本=物料单价×物料补给量物料成本是指为满足生产需求而采购物料所需支付的费用。
物料单价是指单个物料单位的价格,物料补给量是指需要从供应商处采购的物料数量。
4.物料利用率计算公式物料利用率=(总物料需求量-物料浪费量)/总物料需求量物料利用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物料浪费量是指因为工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物料的损失量。
5.物料损耗计算公式物料损耗=总物料需求量-实际使用量物料损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物料的损失量。
实际使用量是指实际上被用于生产的物料数量。
6.物料价格调整计算公式调整后物料价格=原物料价格×调整系数物料价格调整是指根据市场行情或其他因素调整物料价格的过程。
调整系数是一个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数值,用于对原物料价格进行调整。
总之,物料衡算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总物料需求量计算、物料补给计算、物料成本计算、物料利用率计算、物料损耗计算和物料价格调整计算等。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对物料需求和成本进行科学的计算和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讲解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讲解第4章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4.1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即是利用物料的能量守恒定律对其进行前后操作后物料总量与产品以及物料损失状况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进入设备用于生产的物料总数恒等于产物与物料损失的总量。
物料衡算与生产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
物料衡算需要在知道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前提下进行所需的原、辅材料量、废品量以及消耗量的计算。
物料衡算的意义:(1)知道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热量或冷量;(2)实际动力消耗量;(3)能够为设备选型、台数、决定规格等提供依据;(4)在拟定原料消耗定额基础上,进一步计算日消耗量、时消耗量,能够为所需设备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4.1.1 年工作日的选取(1)年工作时间365-11(法定节假日)=354×24=8496(小时)(2)设备大修 25天/年=600小时/年(3)特殊情况停车 15天/年=360小时/年(4)机头清理、换网过滤 6次/年 8小时/次[354-(25+15)]×1/6次/天×8小时/次=396小时=16.5天=17天(5)实际开车时间365-11-25-15-17=297天8496-600-360-396=7140小时(6)设备利用系数K=实际开车时间/年工作时间=7140/8496=0.844.1.2 物料衡算的前提及计算(1)挤出成型阶段物料衡算的前提是应在已知产品规格和产量的前提下进行许多原辅材料量、废品量及消耗量的计算。
已知:PVC片材的年生产量为28500吨,其中物料自然消耗率为0.1%,产品合格率为94%,回收率为90%。
每年生产297天,二班轮流全天24小时生产。
物料衡算如下:年需要物料量M1=合格产品量/合格率=28500/0.94≈30319.15t年车间进料量M2= M1/(1-物料自然消耗率)=30319.15t /(1-0.1%)≈30349.50t年自然消耗量M3=M2-M1=30349.50-30319.15=30.35t年废品量M4=M1-合格产品量=30319.15-28500=1819.15t每小时车间处理物料量M5=30319.15/297/24h≈4.25t年回收物料量M6=M4×回收率=1819.15×90%≈1637.23t新料量(2)造粒阶段①确定各岗位物料损失率塑化造粒工段物料损耗系数②物料平衡计算进入本工序的物料量=出料量/(1-本工序的损失率)进入风送物料量:新造粒量:30319.15×(1-5%)=28803.19t(颗粒中需加入回收物料为总量的5%)进入输送的物料量:28803.19t /(1-0.2%)=28860.91t进入挤出造粒物料量:28860.91/(1-0.5%)=29005.94t进入冷混机的物料量:29005.94/(1-0.1%)=29034.98t进入高混机的物料量:29034.98/(1-0.1%)=29064.04进入筛选输送物料量:29064.04/(1-0.5%)=29210.09t(3)物料中各组分需求量物料中各组分需求量计算方法:(1)年组分需要量(t)物料年需要量×组分占整个物料量的百分比=组分年需要量(2)日组分需要量(t)年组分需要量÷实际开车天数(297)=日组分需要量(3)每小时组分需要量(kg)年组分需要量÷实际开车时(7140)=每小时组分需要量根据衡算,计算出实际每天需要量及日需要量和每小时需要量,见表表每年需要量及日需要量和每小时需要量根据计算画出物料衡算流程图29210.09吨/年→造粒工段→28803.19吨/年→挤出成型工段→285000吨/年↓↑↓406.9吨/年1515.96吨/年1819.15吨/年(总损失)(加回收料)(损失+下脚料)4.2热量衡算在热塑性塑料成型过程中,必须将原料进行加热至粘流态(高弹态)再成型,需要将加热量传递给塑料,成型后的冷却定型需要将热量除去。
物料衡算概述

物料衡算概述物料衡算是指将企业所使用的物料数量与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成本控制、计划制定和业务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物料衡算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高效地使用物料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利润的目标。
在物料衡算过程中,首先需要准确地分析企业的物料需求。
这包括对不同产品的物料用量、使用频率、生产周期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生产数据和产品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物料需求,为企业的物料采购和库存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物料衡算需要对物料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
物料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直接影响。
在物料成本的统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物料的采购价格、供应商的质量和服务等因素。
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和质量,并考虑物料的使用效率和损耗率,可以选取最经济和合理的物料采购方案。
物料衡算还需要对物料的库存管理进行分析。
库存是企业资金的占用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和经营效益。
因此,在物料衡算中,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预测,合理安排物料的进货、生产和销售流程,减少过多的物料库存和物料过期损失,提高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利用效率。
最后,物料衡算需要结合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和利润目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不同物料采购方案、库存管理方案和生产运作方案进行对比和模拟,可以找到最佳的物料衡算方案,实现降低在物料上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盈利能力的目标。
总之,物料衡算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物料需求、成本和库存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企业实现物料的高效使用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不同企业的物料衡算方案会因行业、规模和经营策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始终是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物料衡算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部分。
它需要从物料需求、物料成本和物料库存等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利润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料衡算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化工过程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无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有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
2.主要教学内容物料衡算式、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无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有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以及物料衡算的计算机解题。
3.重点与难点:重点:无化学反应及有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方法难点:具有循环、排放及旁路过程的物料衡算4.学时分配: 8+6S 学时物料衡算是化工计算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能量衡算的基础。
通常,物料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已有的生产设备或装置,利用实际测定的数据,算出另—些不能直接测定的物料量。
用此计算结果,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改进措施。
另一种是设计一种新的设备或装置,根据设计任务,先作物料衡算,求出进出各设备的物料量,然后再作能量衡算,求出设备或过程的热负荷,从而确定设备尺寸及整个工艺流程。
物料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在—个孤立物系中,不论物质发生任何变化,它的质量始终不变(不包括核反应,团为核反应能量变比非常大,此定律不适用)。
第一节物料衡算式4-1 化工过程的类型化工过程根据其操作方式可以分成间歇操作、连续操作以及半连续操作三类。
或行将其分为稳定状态操作和不稳定状态操作两类。
在对某个化工过程作物料或能量衡算时,必须先了解生产过程的类型。
间歇操作过程:4-2 物料衡算式物料衡算是研究某一个体系内进、出物料量及组成的变化。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某一个体系,输入体系的物料量应该等于输出物料量与体系内积累量之和。
所以,物料衡算的基本关系式应该表示为;如果体系内发生化学反应,则对任一个组分或任一种元素作衡算时,必须把由反应消耗或生成的量亦考虑在内。
所以(4—1)式成为:上式对反应物作衡算时.由反应而消耗的量,应取减号,对生成物作衡算时,由反应而生成的量,应取加号。
但是,列物料衡算式时应该注意,物料平衡是指质量平衡,不是体积或物质的量(摩尔数)平衡。
若体系内有化学反应,则衡算式中各项用摩尔/时为单位时,,必须考虑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
出为反应前后物料中的分子数不守恒。
第二节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进行物料衡算时,为了能顺利地解题,避免错误,必须掌握解题技巧,按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进行。
尤其是对复杂的物料衡算题,更应如此,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4-3 画物料流程简图方法求解物料衡算问题,首先应该根据给定的条件画出流程简图。
图中用简单的方框表示过程中的设备,用线条和箭头表示每个流股的途径和流向。
并标出每个流股的已知变量(如流量、组成)及单位。
对一些未知的变量,可用符号表示。
4—4 计算基准及其选择进行物料、能虽衡算时,必须选择一个计算基准。
从原则上说选择任何一种计算基准,都能得到正确的解答。
但是,计算基准选择得恰当,可以使计算简化,避免错误。
对于不同化工过程,采用什么基准适宜,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什硬性规定。
根据不同过程的特点,选样计算基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应选择已知变量数最多的流股作为计算基准。
2.对液体或固体的体系,常选取单位质量作基准。
3. 对连续流动体系,用单位时间作计算基准有时较方便。
4. 对于气体物料,如果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已定,则可选取体积作基准。
4—5物料衡算的步骤1搜集计算数据。
2画出物料流程简图。
3确定衡算体系。
4写比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标出有用的分子量,如果无化学反应,则此步可免去。
5选择合适的计算基准,并在流程图上注明所选的基准值。
6.列出物料衡算式,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
7.将计算结果列成输入一输出物料表。
第三节无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在化工过程中,—些只有物理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单元操作,如混合、蒸馏、蒸发、干燥、吸收、结晶、萃取等,这些过程的物料衡算都可以根据物料衡算式(4—3),列出总物料和各组分的衡算式,再用代数法求解。
4-6 简单过程的物料衡算简单过程是指仅有一个设备或一个单元操作或整个过程简化成一个设备的过程。
这种过程由物料衡算比较简单,在物料流程简图中,设备边界就是体系边界。
当利用代数法求解时,列衡算式应注意下列几点:1.无化学反应体系,能列出的独立物料衡算式数目,最多等于输入和输出物料中化学组分的数目。
2.首先列出含未知量数目最少的物料衡算方程,以便于解题。
3.总体系内具有很多多组分的物料,则最好将每个流股编号.并列表表示出己知的量和组成.检查能列出的衡算方程数目是否等于未知量的数目。
4—7 有多个设备过程的物料衡算对有多个设备的过程,进行物料衡算时,可以划分多个衡算体系。
此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衡算体系,这是很重要的步骤。
不然会使计算繁琐,甚至无法求解。
例4—7 有两个蒸馏塔的分离装置,将含50%苯、30%甲苯和20%(mol%)二甲苯的混合物分成较纯的三个馏试份,其流程图及各流股组成如下图,计算蒸馏1000mol/h原料所得各流股的量及进塔2物料组成。
有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有化学反应的过程,物料中的组分比较复杂。
因为,工业上的化学反应,,各反应物的实际用量.并不等于化学反应式中的理论量。
为了使所需的反应顺利进行,或使其中较昂贵的反应物全部转化,常常使价格较低廉的一些反应物用量过量。
4—8 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及收率等概念工业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原料的配比不按化学计量比时,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大小可称其为限制反应物与过量反应物。
1.限制反应物:化学反应原料不按化学计量比配料时,其中以最小化学计量数存在的反应物称为限制反应物。
2.过量反应物:不按化学计量比配料的原料中,某种反应物的量超过限制反应物完全反应所需总的理论量,该反应物称为过量反应物。
3.过量百分数:过量反应物超过限制反应物所需理论量的部分占所需理论量的百分数。
4.转化率:5.选择性;6.收率:4—9 一般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对有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由于各组分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就不能简单地按(4—3)式列组分的衡算式,必须考虑化学反应中生成或消耗的量,应该根据化学反应式,按(4—4)式列衡算方程。
对一般的反应过程,可用下列几种方法求解。
一、直接求解法有些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有时只含一个未知量或组成,这类问题比较简单可根据化学反应式直接求解,不必列出衡算式,如下例。
二、元素衡算元素衡算是物料衡算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作这类衡算时,并不需要考虑具体的化学反应,而是按照元素种类被转化及重新组合的概念表示为输入(某种元素)=输出(同种元素)对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很复杂,无法用一、两个反应式表示的物料衡算题,可以列出元素衡算式,用代数法求解。
三、用联系组分作衡算“联系组分”是指随物料输入体系,但完全不参加反应,又随物料从体系输出的组分。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它的数量不变。
如果体系中存在联系组分,那么输入物料和输出物料之间就可以根据联系组分的含量进行关联。
例如,F、P分别为输入、输出物料,T为联系组分。
T在F中的质量分数为xfT在P中的质量分数为xPT,则F与P之间的关系为4—10 有平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对有平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除了需要建立物料或元素衡算式以外,常常还需要利用反应的平衡关系来计算产物的平衡组成。
讨算方法见下例。
4—11 具有循环、排放及旁路过程的物料衡算在化工过程中,有一些具有循环、排放及旁路的过程,这类过程的物料衡算与以上介绍的方法相类似,只是需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及所求的未知量选择合适的衡算体系,列出物料衡算式再求解。
如果存在联系组分,则可以利用联系组分计算。
一、循环过程的物料衡算在化工生产中,有一些反应过程每次经反应器后的转化率不高,有的甚至很低。
如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过程,乙烯的单程转化率(即原料一次通过反应器的转化率)约30%左右;由氢、氮合成氨的单程转化率一般也只有20%左右。
而乙烯直接水合制乙醇的过程,乙烯的单程转化率只有4—5%。
因此在反应器出口的产物中有大量原料未反应。
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把这部分末反应的原料从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来,然后把它循环返回反应器,与新鲜物料一起再进行反应。
此过程即为循环过程。
其流程如图4—5。
某些无化学反应过程,如蒸发.结晶过程、精馏过程等,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或为保证产品质量、改善经济指标、也有采用循环过程的。
二、具有循环及排放过程的物料衡算循环过程在稳定状态下操作时,物料的质量既不积累也不消失,各流股的组分恒定。
但是,如果原料中含有不反应的杂质或惰性物质,经长时间的循环会使其浓度逐渐增加,因此就必须把一部分循环物料不断地排放掉,以维持进料中杂质的含量不再增大。
例如,假定反应器进料A的最初流量是100kg/h,进料含10ppm的惰性物质(以I表示),单程转化率为50%。
经反应后,剩下50kg/h未反应的原料和惰性物,将其与产物分离后全部循环。
由于总量减少了一半,所以循环料中惰性杂质含量增加一倍,为20ppm。
如图4—6①。
第二次进反应器的原料变成新鲜原料50%和循环物料50%的混合料,其中含I组份15ppm(因为循环料中含20ppm的I),第二次循环料中I组分含量增加到30ppm。
第三次通过反应器的原料中I组分就变成20ppm。
这样经长时间不停地循环,将会使循环料中杂质积累.浓度增高,以至影响正常生产。
为了排除积累的杂质,就必须排放一部分循环料。
图4—7为具有循环及排放过程的物料流程图。
图中W为排放物料,即从分离器出来的分三、具有旁路过程的物料衡算具有旁路的过程,就是把一部分物料绕过一个或多个设备,直接与另一流股物料相混,其流程如图4—8。
这类过程的物料衡算与循环过程的物料衡算相类似,计算时应注意结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