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1 全部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人教B版)选修2-1全册同步练习: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高二数学(人教B版)选修2-1全册同步练习: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 ,AD →=b ,AA 1→=c ,则D 1B →等于( )A .a +b +cB .a +b +cC .a -b -cD .-a +b +c [答案] C[解析] D 1B →=D 1A 1→+A 1A →+AB →=-b +(-c )+a =a -b -c .故选C2.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中,向量AB ′→、AD ′→、BD →是( ) A .有相同起点的向量 B .是等长的向量 C .是共面向量D .是不共面向量[答案] C[解析] ∵AB 1→-AD 1→=D 1B 1→=BD →,∴共面.故选C.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下列各式中运算结果为向量AC 1→的共有( )(1)(AB →+BC →)+CC 1→ (2)(AA 1→+A 1D 1→)+D 1C 1→ (3)(AB →+BB 1→)+B 1C 1→ (4)(AA 1→+A 1B 1→)+B 1C 1→.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答案] D[解析] 代入检验知选D.4.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有以下等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D 1B →=D 1D →+D 1A 1→+D 1C 1→ B.D 1B →=D 1C 1→+B 1B →+CB → C.D 1B →=D 1A 1→+A 1B →+A 1A →D.D 1B →=D 1C 1→+C 1D →+DB → [答案] C[解析] D 1A 1→+A 1B →+A 1A →=D 1B →+A 1A →≠D 1B →. 故选C.5.如图所示的空间四边形ABCD 中,M ,G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则MG →-AB →+AD →等于( )A.32DB →B .3MG →C .3GM →D .2MG →[答案] B[解析] MG →-AB →+AD →=MG →+BD →=MG →+2MG →=3MG →.6.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中,O 为BD 1与AC 1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O →=12AB →+AD →+AA 1→)B.AO →=13AC 1→C.BO →=12(BA →+BC →+BD →1)D.BO →=14AC 1→+BD 1→)[答案] A[解析] AB →+AD →+AA 1→=AC →+AA 1→=AC 1→. 故选A.7.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a ,OB →=b ,OC →=c, 点M 在OA 上,且OM →=2MA →,N 为BC 中点,则MN →等于( )A.12a -23b +12c B .-23 a +12b +12cC.12a +12 b -23cD.23a +23b -12c [答案] B[解析] MN →=ON →-OM →=12(OB →+OC →)-23OA →=12×(b +c )-23a =-23a +12b +12c .∴应选B. 8.已知G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点P 为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则PA →+PB →+PC →+PD →=( )A .4PG →B .3PG →C .2PG →D.PG →[答案] A[解析] PA →+PB →+PC →+PD →=PG →+GA →+PG →+GB →+PG →+GC →+PG →+GD →=4PG →+(GA →+GC →)+(GB →+GD →),∵ABCD 是正方形,G 是它的中心, ∴GA →+GC →=GB →+GD →=0,故原式=4PG →.9.设有四边形ABCD ,O 为空间任意一点,且AO →+OB →=DO →+OC →,则四边形ABCD 是( )A .空间四边形B .平行四边形C .等腰梯形D .矩形[答案] B[解析] 画图利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首尾相接 AO →+OB →=AB →,DO →+OC →=DC →, ∴AB →=DC →.故选B.10.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 ,点E 是A ′C ′的中点,点F 是AE 的三等分点,且AF =12,则AF →等于( )A.AA ′→+12AB →+12AD →B.12AA ′→+12AB →+12AD →C.12AA ′→+16AB →+16AD →D.13AA ′→+16AB →+16AD → [答案] D[解析] AF →=13AE →=13(AA ′→+A ′E →)=13AA ′→+13×12A ′C ′→ =13AA ′→+16(A ′B ′→+A ′D ′→) =13AA ′→+16A ′B ′→+16A ′D ′→. 故选D. 二、填空题11.设A ,B ,C ,D 为空间任意四点,则AC →-BC →+BD →=________. [答案] AD →[解析] AC →-BC →+BD →=AC →+CB →+BD →=AD →。

高中数学选修2-1主要内容

高中数学选修2-1主要内容

对(2) 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 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 即圆
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由学生演板完成,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 M(x , y) ,连结 OM ,
则 OM ⊥AM .
∵k OM · kAM =-1 ,
其轨迹是以 OA 为直径的圆在圆 O 内的一段弧 ( 不含端点 ). 2.定义法 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 椭圆的定义、 双曲线的定义、 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 轨迹方程, 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 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
q 也是 p 的充要条件 . 概括地说 , 如果 p q, 那么 p 与 q 互为充要条件 .
一般地, 若p 若p 若p
q, 但 q q,但 q q,且 q
p,则称 p 是 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p,则称 p 是 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p,则称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以下由学生完成 )
根据它们的对称性, 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 因此方
由弦长公式得:
即 a2b2=4b 2-a2.
2.2 椭圆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 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F1 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ellipse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即当动点
且有 BP∶ PA=1 ∶2,当 B 点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分析:
P 点运动的原因是 B 点在抛物线上运动,因此 B 可作为相关点,应先找出点 系.
P 与点 B 的联
解:设点 P(x , y) ,且设点 B(x 0, y 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1知识点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4.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5.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p ⇒,p q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 q p ⇒≠>,p 是q 的既不充分不必要条件:,q p ≠>pq ≠>8.逻辑联结词:(1)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全真则真,有假则假。

(2)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全假则假,有真则真。

(3)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真假性相反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几何性质:3.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4.双曲线的几何性质:5.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6.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F 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称为抛物线的准线.7.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的线段AB ,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 AB =.8.焦半径公式: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x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x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y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y P =-+.9.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解题注意点:1.“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教案目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教案目录

学科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编写组责任人序号知识模块教案标题编写人1人教版 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 同步复习教案1( 基础)小榄校区(关潮辉)2人教版 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 同步复习教案1( 提高)小榄校区(关潮辉)7人教版 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 同步复习教案2( 基础)小榄校区(温艺铭)8人教版 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语 同步复习教案2( 提高)小榄校区(温艺铭)9人教版 选修2-1第一章单元复习教案(基础)小榄校区(泰龙、马俊)10人教版 选修2-1第一章单元复习教案(提高)小榄校区(泰龙、马俊)11第一章单元测试卷(基础)小榄校区(泰龙、马俊)12第一章单元测试卷(提高)小榄校区(泰龙、马俊)13人教版 选修2-1 第二章 2.1曲线与方程 同步教案(基础)石岐(基础)贺丽春起湾(提高)郑狄苗14人教版 选修2-1 第二章 2.1曲线与方程同步教案(提高)石岐(基础)贺丽春起湾(提高)郑狄苗15人教版 选修2-1 第二章 2.1椭圆同步教案(基础)石岐(基础)何善庆起湾(提高)郑狄苗16人教版 选修2-1 第二章 2.1椭圆同步教案(提高)石岐(基础)何善庆起湾(提高)郑狄苗17人教版 选修2-1 第二章 2.2双曲线同步教案(基础)石岐(基础)刘冬有起湾(提高)郑狄苗18人教版 选修2-1 第二章 2.2双曲线同步教案(提高)石岐(基础)刘冬有起湾(提高)郑狄苗19人教版 选修2-1 第二章 2.3抛物线同步教案(基础)石岐(基础)肖爱 起湾(提高)郑狄苗20人教版 选修2-1 第二章 2.3抛物线同步教案(提高)石岐(基础)肖爱 起湾(提高)郑狄苗星火教育高中标准教案目录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单元复习单元测试卷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刘冬有。

高二数学(人教B版)选修2-1全册同步练习: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高二数学(人教B版)选修2-1全册同步练习: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一、选择题1.(2009·北京)“α=π6+2k π(k ∈Z )”是“cos2α=12”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解析] 考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α=π6+2k π(k ∈Z )”⇒“cos2α=12,“cos2α=12”“α=π6+2k π”(k ∈Z )因为α还可以等于2k π-π6(k ∈Z ),∴选A.2.(2009·湖南)对于非零向量a 、b ,“a +b =0”是“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解析] 考查平面向量平行的条件. ∵a +b =0,∴a =-b .∴a ∥b .反之,a =3b 时也有a ∥b ,但a +b ≠0.故选A.3.(2009·福建,7)设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不同直线,l 1,l 2是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α∥β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 )A .m ∥β且l 1∥αB .m ∥l 1且n ∥l 2C .m ∥β且n ∥βD .m ∥β且n ∥l 2[答案] B[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充要条件等基础知识.易知选项A 、C 、D 推不出α∥β,只有B 可推出α∥β,且α∥β不一定推出B , B 项为α∥β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选B.4.(2009·浙江,2)已知a ,b 是实数,则“a >0且b >0”是“a +b >0且ab >0”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及充要条件. 当a >0且b >0时, a +b >0且ab >0; 当ab >0时,a ,b 同号,又a +b >0, ∴a >0,且b >0.故选C.5.若集合P ={1,2,3,4},Q ={x |0<x <5,x ∈R },则( ) A .“x ∈P ”是“x ∈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x ∈P ”是“x ∈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x ∈P ”是“x ∈Q ”的充要条件D .“x ∈P ”既不是“x ∈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 ∈Q ”的必要条件 [答案] A[解析] P ={1,2,3,4},Q ={x |0<x <5,x ∈R }, x ∈P ⇒x ∈Q .但x ∈Qx ∈p ,∴x ∈P 是x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6..(2010·福建文,8)若向量a =(x,3)(x ∈R ),则“x =4”是“|a |=5”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充分必要条件问题. 当x =4时,|a |=42+32=5 当|a |=x 2+9=5时,解得x =±4.所以“x =4”是“|a |=5”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7.(2010·广东理,5)“m <14”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m =0有实数解”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充分必要条件C .必要非充分条件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式x 2+x +m =0有实数解,则Δ=1-4m ≥0,∴m ≤14,故“m <14”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m =0”有实数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8.a <0是方程ax 2+1=0有一个负数根的( )B .充分必要条件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解析] ①∵a <0,ax 2+1=0⇒x 2=-1a >0.∴ax 2+1=0有一个负根. ∴充分性成立.②若ax 2+1=0有一个负根, 那么x 2=-1a >0,可是a <0.∴必要性成立.故选B.9.“a =1”是“直线x +y =0和直线x -ay =0互相垂直”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解析] 充分性:当a =1时,直线x +y =0和直线x -y =0垂直;必要性:若直线x +y =0和x -ay =0垂直,由-1·1a=-1,∴a =1,故选C.10.(2009·山东)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 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 ⊥β”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的垂直关系和应用充要条件解题的能力. 由已知m ⊂α,若α⊥β则有m ⊥β,或m ∥β或m 与β相交;反之,若m ⊥β, ∵m ⊂α,∴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α⊥β. ∴α⊥β是l ⊥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二、填空题11.条件甲:“a >1”是条件乙:“a >a ”的__________条件.[答案] 充要[解析] a >1⇒a >a 成立反之:a >a 时即a 2-a >0解得a >1.12.“lg x >lg y ”是“x >y ”的______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解析] 由lgx >lgy ⇒x >y >0⇒x >y 充分条件成立.又由x >y 成立,当y =0时,lgx >lgy 不成立,必要条件不成立.13.不等式ax 2+ax +a +3>0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答案] a ≥0[解析] ①当a =0时,原不等式为3>0,恒成立; ②当a ≠0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则有⎩⎨⎧a >0Δ=a 2-4a (a +3)<0⇒a >0. ∴由①②得a ≥0.14.函数y =x 2+bx +c ,x ∈[0,+∞)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为________. [答案] b ≥0[解析] 对称轴为x =-b2,要使y =x 2+bx +c 在x ∈[0,+∞)上单调, 只需满足-b2≤0,即b ≥0.三、解答题15.是否存在实数p ,使“4x +p <0”是“x 2-x -2>0”的充分条件?如果存在,求出p 的取值范围.[解析] x 2-x -2>0的解是x >2或x <-1,由4x +p <0得x <-p4.要想使x <-p 4时x >2或x <-1成立,必须有-p 4≤-1,即p ≥4,所以当p ≥4时,-p4≤-1⇒x <-1⇒x 2-x -2>0.所以p ≥4时,“4x +p <0”是“x 2-x -2>0”的充分条件.16.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a 2>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 解不等式x 2-8x -20>0,得p :A ={x |x >10或x <-2}. 解不等式x 2-2x +1-a 2>0得 q :B ={x |x >1+a 或x <1-a ,a >0}依题意:p ⇒q ,但是q 不能推出p ,说明A B .于是有⎩⎪⎨⎪⎧a >01+a ≤101-a ≥-2(说明“1+a ≤10”与“1-a ≥-2”中等号不能同时取到)解得0<a ≤3.∴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a ≤3.17.设a ,b ,c 为△ABC 的三边,求证:x 2+2ax +b 2=0与x 2+2cx -b 2=0有公共根的充要条件是∠A =90°.[解析] 充分性:∵∠A =90°,∴a 2=b 2+c 2,于是方程x 2+2ax +b 2=0可化为x 2+2ax +a 2-c 2=0, 即x 2+2ax +(a +c )(a -c )=0, ∴[x +(a +c )][x +(a -c )]=0,∴该方程有两个根x 1=-(a +c ),x 2=-(a -c ), 同样,另一方程x 2+2cx -b 2=0也可化为 x 2+2cx -(a 2-c 2)=0, 即x 2+2cx -(a -c )(a +c )=0, ∴[x +(c +a )][x +(c -a )]=0,∴该方程有两个根x 3=-(a +c ),x 4=-(c -a ), 可以发现x 1=x 3, ∴这两个方程有公共根.必要性:设β是两方程的公共根,则⎩⎪⎨⎪⎧β2+2aβ+b 2=0 ①β2+2cβ-b 2=0 ②, 由①+②得:β=-(a +c )或β=0(舍去), 将β=-(a +c )代入①并整理可得:a 2=b 2+c 2, ∴∠A =90°.18.求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解析] 由于二次项系数是字母,因此,首先要对方程ax 2+2x +1=0判定是一元一次方程还是一元二次方程.(1)当a =0时,为一元一次方程,其根为x =-12,符合要求;(2)当a ≠0时,为一元二次方程,它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判别式Δ≥0即4-4a ≥0从而a ≤1;又设方程ax 2+2x +1=0的根为x 1·x 2,则x 1+x 2=-2a x 1·x 2=1a.①因而方程ax 2+2x +1=0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 ≤11a <0⇒a <0;②方程ax 2+2x +1=0有两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 ≤1-2a1a >0⇒0<a ≤1,综上所述,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 ≤1.。

高二数学(人教B版)选修2-1全册同步练习: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高二数学(人教B版)选修2-1全册同步练习: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一、选择题1.已知平面α内的角∠APB =60°,射线PC 与PA 、PB 所成角均为135°,则PC 与平面α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63B.63C.33D .-33[答案] B[解析] 由三余弦公式知cos45°=cos α·cos30°, ∴cos α=63. 2.三棱锥P —ABC 的底面是以A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顶点P 在底面的射影恰好是△ABC 的外心,P A =AB =1,BC =2,则PB 与底面ABC 所成角为( )A .60°B .30°C .45°D .90°[答案] B[解析] 由AB =1,BC =2,知AC =3,∴OA =32, 又∵PA =1,PQ ⊥AC ,∴PO =12,∵OB =OA =32,∴tan θ=33.∴应选B. 3.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直线BC 1与平面A 1BD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A.24 B.23 C.63D.32[答案] C[解析] 由计算得sin θ=23.故选C. 4.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12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216B.833 C.21060D.21030[答案] D[解析] 以O 为原点,射线OA 、OB 、O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AB =a ,则OP =72a ,OD →=(-24a,0,144a ),可求得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1,-1,17), ∴cos(OD →,n )=OD →·n |OD →||n |=21030,设OD →与面PBC 的角为θ,则sin θ=21030,故选D.5.若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角为π3,直线a 在平面α内,且与直线l 异面,则直线l 与直线a 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A.⎣⎡⎦⎤0,2π3 B.⎣⎡⎦⎤π3,2π3 C.⎣⎡π2,2π3D.⎣⎡π3,π2[答案] D6.如果平面的一条斜线段长是它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长的3倍,那么斜线段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3B.223C.22D.23[答案] A7.如图,正方体AC 1中,BC 1与对角面BB 1D 1D 所成的角是( ) A .∠C 1BB 1 B .∠C 1BD C .∠C 1BD 1 D .∠C 1BO [答案] D[解析] 由三垂线定理得,OB 为BC 1在平面BB 1D 1D 上的射影.故选D.8.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 1B 与平面BDE 所成的角为( )A.π6B.π3C.π2D.56π [答案] B[解析] 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平面BDE 的法向量n =(1,-1,2), 而BA 1→=(0,-1,1),∴cos θ=1+223=32,∴θ=30°.∴直线A 1B 与平面BDE 成60°角.9.正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点D 在面ABCD 外 ,这时DB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一定不等于( )A .30°B .45°C .60°D .90°[答案] D[解析] 当沿对角线AC 折起时,BD 在面ABC 上的射影始终在原对角线上,若BD ⊥面ABC ,则此时B 、D 重合为一点,这是不成立的,故选D.10.已知等腰直角△ABC 的一条直角边BC 平行于平面α,点A ∈α,斜边AB =2,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30°,则A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答案] B[解析] 过B 、C 作BB ′⊥α于B ′,CC ′⊥α于C ′, 则BB ′=CC ′=1,∴sin θ=22,∴θ=45°.故选B. 二、填空题11.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则AC 1与平面BB 1C 1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104[解析] 设三棱柱的棱长为1,以B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则C 1(0,1,1),A ⎝⎛⎭⎫32,12,0,AC 1→=⎝⎛⎭⎫-32,12,1,又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n =(1,0,0), 设AC 1与平面BB 1C 1C 的夹角为θ. sin θ=|cos 〈n ,AC 1→〉|=|AC 1→·n ||AC 1→||n |=64,∴cos θ=1-sin 2θ=104. 12.正四棱锥S —ABCD 中,O 为顶点S 在底面内的射影,P 为侧棱SD 的中点,且SO =OD ,则直线BC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是________.[答案] 30°13.AB ∥α,AA ′⊥α, A ′是垂足,BB ′是α的一条斜线段,B ′为斜足,若AA ′=9,BB ′=63,则直线BB ′与平面α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 60°14.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AA 1、A 1D 1的中点,则EF 与面A 1C 1所成的角为________.[答案] 45° 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ABCD 是直角梯形,∠ABC =90°,SA ⊥平面ABCD ,SA =AB =BC =1,AD =12S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解析] 解法1:如图所示,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A ∈α,则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π2-arccos |AB →·n ||AB →|·n ;AS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设CS →与AS →的夹角为φ. ∵CS →=CB →+BA →+AS →,∴AS →·CS →=AS →·(CB →+BA →+AS →)=AS →·AS →=1. |AS →|=1,|CS →|=(CB ―→+BA ―→+AS ―→)2 =|CB ―→|2+|BA ―→|2+|AS ―→|2=3, ∴cos φ=AS →·CS →|AS →|·|CS →|=33.∴φ=arccos33. 从而CS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π2-arccos 33.解法2:连结AC ,显然∠SCA 即为S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计算得:AC =2,∴tan ∠SCA =22,故S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arctan22. 16.如图,在直三棱柱ABO —A ′B ′O ′中,OO ′=4,OB =3,∠AOB =90°.D 是线段A ′B ′的中点,P 是侧棱BB ′上的一点.若OP ⊥BD ,试求:(1)OP 与底面AOB 所成的角的大小; (2)BD 与侧面AOO ′A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析] 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有B (3,0,0),D ⎝⎛⎭⎫32,2,4,设P (3,0,z ),则BD →=⎝⎛⎭⎫-32,2,4,OP →=(3,0,z ).∵BD ⊥OP ,∴BD →·OP →=-92+4z =0,z =98.∴P ⎝⎛⎭⎫3,0,98.(1)∵BB ′⊥平面AOB ,∴∠POB 是OP 与底面AOB 所成的角. ∵tan ∠POB =983=38,∴∠POB =arctan 38.故OP 与底面AOB 所成角的大小是arctan 38.(2)∵OB →=(3,0,0),且OB →⊥平面AOO ′A ′, ∴平面AOO ′A ′的法向量为OB →=(3,0,0). 又DB →=(3,0,0)-⎝⎛⎭⎫32,2,4=⎝⎛⎭⎫32,-2,-4, ∴OB →·DB { =3×32+(-2)×0+(-4)×0=92.又|OB →|=3, |DB →|=⎝⎛⎭⎫322+(-2)2+(-4)2=892, ∴cos 〈OB →,DB →〉=OB →·DB →|OB →|·|DB →|=923×892=389 .∴BD 与侧面AOO ′A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π2-〈OB →,DB →〉=π2-arccos 389(或写成arcsin389).17.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CC 1的中点,求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 (2,2,0),B 1(2,2,2),E (0,2,1),BD →=(-2,-2,0),BB 1→=(0,0,2),BE →=(-2,0,1).设平面B 1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n ⊥BD ,n ⊥BB 1∴⎩⎪⎨⎪⎧n ·BD →=-2x -2y =0n ·BB 1→=2z =0,∴⎩⎪⎨⎪⎧x =-y z =0, 令y =1时,则n =(-1,1,0), cos<n ,BE →>=n ·BE →|n ||BE →|=105.即BE 与平面B 1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05.18.(2009·北京)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PA =AB ,∠ABC =60°,∠BCA =90°,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DE ∥BC .(1)求证:BC ⊥平面P AC ;(2)当D 为PB 的中点时,求AD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析] 考查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以及二面角等内容,可以用直接法实现,也可用向量法.解法一:(1)∵PA ⊥底面ABC ,∴PA ⊥BC . 又∠BCA =90°,∴AC ⊥BC . ∴BC ⊥平面PAC .(2)∵D 为PB 的中点,DE ∥BC ,∴DE =12BC .又由(1)知,BC ⊥平面P AC , ∴DE ⊥平面PAC ,垂足为点E . ∴∠DAE 是AD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 ∵PA ⊥底面ABC ,∴PA ⊥AB ,又PA =AB ,∴△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 =12AB .在Rt △ABC 中,∠ABC =60°,∴BC =12.∴在Rt △ADE 中,sin ∠DAE =DE AD =BC 2AD =24.∴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rcsin24. 解法二:(1)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PA =a ,由已知可得A (0,0,0),B ⎝⎛⎭⎫-12a ,32a ,0,C ⎝⎛⎭⎫0,32a ,0,P (0,0,a ). (1)∵AP →=(0,0,a ),BC →=⎝⎛⎭⎫12a ,0,0,∴BC →·AP →=0, ∴BC ⊥AP .又∵∠BCA =90°, ∴BC ⊥AC . ∴BC ⊥平面PAC .(2)∵D 为PB 的中点,DE ∥BC ,∴E 为PC 的中点. ∴D ⎝⎛⎭⎫-14a ,34a ,12,E ⎝⎛⎭⎫0,34a ,12a .又由(1)知,BC ⊥平面P AC . ∴DE ⊥平面PAC ,垂足为点E . ∴∠DAE 是AD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 ∵AD →=⎝⎛⎭⎫-14a ,34a ,12a ,AE →=⎝⎛⎭⎫0,34a ,12a ,∴cos ∠DAE =AD →·AE →|AD →||AE →|=144.∴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rccos144.。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全套教案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全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选修 2—1 教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命题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 若 p,则q” 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2.思考、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1)若直线a∥b,则直线 a 与直线b 没有公共点.(2)2+4=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x2=1,则x=1.(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3.讨论、判断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

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5.练习、深化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 a 是素数,则是 a 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2.( 2)2(6)x>15.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解略。

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

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
2
y x + 2 =1 (a > b > 0) 2 a b
2
2
x2 y2 − 2 =1 (a > 0,b > 0) 2 a b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y2 x2 − 2 =1 (a > 0,b > 0) 2 a b
y2 = ±2px ( p > 0)
动 M 一 定 F的 离 它 一 定 线的 离 比 点 与 个 点 距 和 到 条 直 l 距 的 是 数e, 常 l d .M
l
d
.M .
F
l
d.M
.
.
e >1
F
F
0 <e <1
e =1
定点是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e是离心率 .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
x y + 2 =1 (a > b > 0) 2 a b
3.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以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x2/a2-y2/b2=1(a、b>0)表示的双曲线为例,其几 表示的双曲线为例, > 表示的双曲线为例 何性质如下: 何性质如下: (1)范围:x≤-a,或x≥a 范围: 范围 , (2)关于 轴、y轴、原点对称, 关于x轴 轴 原点对称, 关于 (3)两顶点是 ±a,0)(4)离心率 两顶点是(± 两顶点是 离心率 e=c/a∈(1,+∞).c=√a2+b2(5)渐近线方程为 ∈ 渐近线方程为 y=±bx/a,准线方程是 ±a2/c ± ,准线方程是x=±
椭圆 圆 锥 曲 线
定义 标准方程
双曲线
几何性质
抛物线
直线与圆锥曲线 的位置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