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能源要低碳化利用

合集下载

论述低碳经济的目的意义及实现低碳的主要方法

论述低碳经济的目的意义及实现低碳的主要方法

研究低碳经济的目的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目标,并以构筑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其中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

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

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碳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其中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为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持续稳定的增长。

2.研究低碳经济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为了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低端后高端、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

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途径分析

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途径分析
d i1.9 9j sn1 0 —3 5 0 00 . 2 o:03 6 /. s.0 32 5 . 1.1 0 i 2 0
A bs r c :Co l so o ti po t n e d n de l p ng l w — a bo c n tat a neoft m s m i he ra tf l so ve o i o c r n e o om y i i n Chi . o t e na Fr m h
在 可预 见 的未 来 , 非 化 石 能源 大 规 模 替 代 化 石 能 源任 重道远 。 结合 中国能 源特 点,煤 炭在相 当长 的 历 史 时 期 仍 将 是 中国基 础 能 源和 主体 能 源, 走 煤
炭 的高 效 清 洁利 用道 路是 实现 低 碳 经 济 的 强有 力
界 C 排放 总量达 2 8 6 ,其 中煤炭 占4 . %, O2 8 2 Mt 24 石油 占3 .%,天 然 气 占 l 8 。表 l 78 9.% 列举 了 2 0 07 年 世界 主 要 国家 能源 消 费和 C 排 放情 况 。 O:
表 1 2 0 年世界主要 国家能源消费量和 C 07 O 排放量
tremao ed f o l t iain p we e eain id s il olr, o l h mia d sr,h a e h e j r ls a i zt : o r n rt ,n u t a b i s c a c e cl n ut te p r i f oc u l o g o r e i y p
a a yz st e c r on e i so e uci n p t nta sa e e o ngt nd n y o w a bo e h l i s n l d— n l e h a b m s i n r d to o e i l nd d v l pi e e c fl o c r n t c no og e ,i c u i g up a i o e s i f i i nc oa - r d p n gr d ng pr c s ,h gh e fc e y c l f e ow e n r to i rge e a i n,c e n c lfr d ofi du ti lbo l r s l a oa — e n s ra ie sa i we la d nc d c lc m i a n usr w hih c n p o d r c i n f rs ic i g fo g c r on t o - l sa va e oa he c li d ty, c a r vi e die to o w t h n r m hi h— a b o l w c r o ne g eyi n c e n c a e h l y. a b n e r y r l ng o l a o lt c no og K e or :Lo ・ a b c o y;Swic n r m i h-a bo o l w ・ a bo n r y; y w ds w - r on e on m c t hi g f o h g ・ r n t o - r n e e g Coa ii a i n c c l lz to ut

高碳能源向低碳经济转化

高碳能源向低碳经济转化
高碳 能源 向低 碳经济转化
孙 ' 李杰 贾晓洋 。 莫 玉 兰 j j 中
(.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 学院; . 2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 3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 究院; . 州泰伦特化工科技有限公 司) 4徐 I
摘要 : 目前 中国 正 处 在 城 市 化 和 重 工 业 化 进 程 的主 导 阶 段 , 源 消 耗 处 能 于 上 升 期 。 我们 根据 中国 的 基 本 国情 和 国家 利 益 , 找 ~ 条协 调 长 期 与 短 期 寻 利 益、 衡 各 类政 策 目标 、 求 双 赢 的低 碳 发 展 路 径 。 文 通 过 对 低碳 经 济 的 权 谋 本 表 1 20 0 7年世 界主 要 国家 能 源 消 费 域的低碳化途径 , 为煤炭领域 实现 高碳 能源低碳化
利 用 提 供 方 向。
关键词: 高碳 能 源
低 碳 经济
低 碳 化 途 径
O 引 言 化 石 能 源主 要 指 煤炭 、 油和 天然 气 , 石 能 源 的 大 量 消耗 是 导 石 化 致 空 气 中 C 度 增 加 的 主 要 原 因 ,亦 是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的 主 要 诱 0 浓 3 煤炭 利 用领 域 的 低碳 化途 径 因。 球 气 候 变 暖 已成 为人 类 共 同面 临 的重 大环 境 挑 战。 全 据政 府 气 候 目前 , 内煤 炭 利 用 方 向主 要 有三 种 , 国 即发 电 、 业 锅 炉 和 煤 化 工 变 化 专 门委 员会 ( C 第 四 次评 估 报 告 表 明 , 工 业 化 时 代 以来 , I C) P 自 工 。 0 8年 , 国煤 炭 消 费 总 量 为 2 20 全 74亿 t其 中 , 电用 煤 量达 1 , 发 4 由于 人 类 活动 引起 的 全球 温 室气 体 排 放 量 增 加 ,在 1 7 ~2 0 0 0 4年 9 亿 t工 业 锅 炉 用 煤 约 5~6亿 t煤 化 工 用 煤 约 46亿 t合 计 约 占煤 , , , 期 间 , 氧 化 碳 ( o ) 加 了 约 8 % , 百 年 来 全 球 地 表 平 均 温 度 炭消费总量的 9 %。据预测 ,0 0年发 电用煤 将增至 1 二 C 增 0 近 0 22 8亿 t工业 , 上 升 了 O7 ℃ , 均 海 平 面 高度 显著 上 升 结 合 中 国 能 源 特 点 , 4 平 J 。 煤 锅 炉 用 煤 将 增 至 8亿 t煤 化 工 用 煤 将 增 至 7亿 t合 计 用 煤 量 将 达 , , 炭在相 当长 的历史时期仍将是中国基础能源和主体 能源 ,走煤炭 的 3 3亿 t 占届 时煤 炭 消 费 总量 的 9 %㈧ 发 电、 业 锅 炉 和 煤 化 工 基 , 0 。 工 高效 清 洁 利 用道 路 是 实 现 低 碳 经济 的强 有 力 途 径 之 一。 本 涵 盖 了 目前 和 未 来 2 O年 内 的用 煤 领 域 ,是 我 国走 低 碳 经济 道 路 1低 碳 经 济 的 内 涵 的重 点 。 下面 就 煤 炭 在 燃煤 发 电 中 的应 用 , 行 碳 减排 潜 力及 发 展 态 进 “ 碳经 济 ” 一 个 具 有 广 泛 社 会 性 的经 济前 沿 理 念 , 碳 经 济 势 研 究 。 低 是 低 包 括低 碳 发 展 、 碳产 业 、 碳 技 术 和 低 碳 生 活 等 经 济 形 态 , 指 在 低 低 是 31超 临界 发 电技 术 . 不 影 响经 济 发 展 的前 提 下 , 过 技 术 创 新和 制度 创 新 , 低 能 源和 资 通 降 超 临 界压 力机 组 技 术 是 当今 世 界上 一 项 既成 熟 又在 发 展 中 的 火 源消 耗 , 可 能 最 大 限度 地 减 少 温 室 气体 和 污 染 物 的排 放 , 现减 缓 电技术 , 尽 实 其效率较亚临界机组有大幅度提高, 具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效 气候 变化 的 目标 和 促 进 人 类 的 可持 续 发 展 I 。 益。 低 碳 经 济 是 以低 能耗 、 排 放 、 污 染 为基 础 的经 济 模 式 , 实 低 低 其 超 临 界发 电技 术 采 用 大容 量 、 高参 数 机 组 具 有 明 显 的 效率 优 势 , 质 是 提 高 能 源利 用 效 率 和 创 建清 , 结 构 , 心 是 技术 创 新 、 / N源 o ̄ 核 制度 降 低供 电煤 耗 , 少碳 排 放 。2 0 减 0 8年 , 电煤 发 电量 约 27万 亿 k h W , 创 新 和 发 展 观 的转 变 。 当前 国 际 上 有 关低 碳 经 济 研 究 的主 要 内容 有 : 倘 若 全部 采 用 超 临 界 媒 电机 组 则可 减 少 C 排 放量 约 3亿 。 O, 能源 消 费 与碳 排 放 包 括 与 碳减 排 有 关 的 能 源 消 费结 构 的 转换 和 低 碳 32 整 体 煤 气 化联 合 循 环 (G C) 电 。 IC 发 排放 能 源 系 统 的建 立 , 济 发 展 与 碳排 放 等 等 。 经 我国主要 以煤炭为一次能源的国家 ,发展煤基料 的联合循环是 第 一 ,发展 低 碳 经济 的关 键 在 于 降低 单 位 能 源 消 费 量 的碳 排 放 个 重要 方 向。 它 有 联 合循 环 热 效 率 高 、 峰 性 能 好 、 量 能够 大型 调 容 量f 即碳 强 度 )通过 碳 捕 捉 、 封 存 、 蓄 积 降 低 能源 消 费 的碳 强 度 , 化 、 价 降低 潜 力 大 、 约 水 资 源 、 以 使 用 高 硫 煤 并 且 燃 料 硫 可 以 , 碳 碳 造 节 可 控 制 C , 放 量 的增 长 速 度 。 0排 资 源化 , 产 硫酸 或 单 体 硫 等特 点 , 重 要 的 是该 技 术 能够 为 以煤 作 生 更 第二 , 过能源替代、 通 发展 低 碳 能 源 和 无 碳 能 源 , 制 碳 排 放 弹 为 资 源一 一能 源 ,以 煤炭 气 化 为基 础 的 多联 产 技 术 打 下 技 术和 工 程 控 性 ( 排 放 低增 长 、 碳 零增 长 乃至 负 增 长 )并 最 终 实 现 碳排 放 与经 济 增 基础 。 , 长脱钩。 IC G C发 电效 率达 4 % ~4 % , O 产 生浓 度 高 , 于 封 存 或 再 3 5 C 便 第 三 , 碳 经济 是 相 对 于 人 为碳 通 量 而 言 的 , 一种 为解 决 人 为 利 用 , 约 捕 获成 本 , 实现 C 零 排 放 。 目前 , 内石 油 和 化 工 低 是 节 可 O 近 国 碳 通量 增 加 引发 的地 球生 态 圈 碳 失衡 而 实施 的人 类 自救 行 为。 行 业 已经 建 成 两 个 IC 多联 产 项 目。 体 来讲 , 过 使 用洗 选 加 工 G C 总 通 2 煤炭 低 碳 化 的 紧迫 性 煤 , 采 用高 效 燃 煤 发 电技 术 , 高 电厂 发 电效 率 减 少 C , 并 提 0 的排 放 。 在 我 国一 次 能 源消 费 中 , 石 能 源 不仅 占主 导 地 位 , 且 是 以高 化 而 目前燃 煤 发 电效 率 平 均 为 3 % ,假 设 因高 效 燃煤 发 电技术 的使 3 碳性更强的煤炭 为主。煤炭差不多 占到 7 % , O 石油只 占到 2 %, O 天 用 , 电效 率平 均提 高 到 4 % , 发 1 约可减 少 1 % ~2 %的 C 排放 量 6 4 O, 。 然气只有 35 %。在二次能源电力的消费中 , 燃煤火电占到 7 %, 7 水 4 太 阳 能 光 伏发 电 电 占到 2 % 。即 使在 化 工 原 料 中 , 炭 也 占到 5 %左 右 。煤 化 学工 0 煤 0 太 阳 能 发 电 分为 光 热 发 电和 光伏 发 电 ,将 太 阳 能直 接 转 换 为 电 艺 的学 科 发 展 与 高碳 能 源 低 碳 化 利用 关 系密 切 并指 导其 技 术 利 用 与 能 的技 术 称 为 光伏 发 电技 术 。 通 常所 说 的太 阳 能 发 电指 的是 太 阳 能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能源绿色化和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

传统能源消耗方式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环境破坏和人类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本文旨在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发展。

首先,笔者将阐述能源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优势。

其次,本文将探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主要涉及减少碳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内容。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笔者将提出两个主要建议。

首先,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些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笔者将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减少对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并优化能源利用方式。

总之,本文将深入探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可以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和地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对于一篇长文的撰写非常重要,它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 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在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能源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和低碳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相关解决方法。

- 2.1 能源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为什么需要推动能源绿色化发展,包括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原因。

同时,可以列举相关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持观点。

- 2.2 低碳发展的必要性:这一部分将分析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减少碳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原因。

中国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思索

中国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思索

浅谈中国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思索摘要:随着低碳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环保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该文从中国的高碳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高碳资源实施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方法。

关键词: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环保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58-01高碳资源通常所指的是化石能源,在2007年的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煤炭能源消费占有比例为27.8%,其发达国家中的煤炭消费比例在20%以下,而我国煤炭消费占据到69.5%,每吨煤炭所产生的co2气体达4.12t,与天然气与石油相比,每吨co2气体高于70%及30%,多煤、少气、贫油是我国能源结构真实状况,高碳也成为我国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之一,从环保角度出发,采取一定低碳化利用策略,可有效确保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1.中国高碳资源利用现状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体经济为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部门主要为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而第一与低能耗第三产业的比重低。

我国已经建成的年产量在120万t之上的煤矿有434处,其核定力为12.6亿t以上,占据总核定力50.6%以上,大中型煤矿的产量在70%之上,煤炭消费量不断增加,对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实施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尽管我国对能源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煤炭比重逐渐在下降,不过相当长时间里,仍是主要能源,其消费绝对量依然会增长,预测2015年煤炭的需求量约为39亿t左右,占据能源总需求量65%左右。

我国科技水平相对滞后,而技术研发力弱,是中国经济从高碳转变为低碳的主要制约因素,要实现资源的低碳化利用,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支持,像co2收集存储技术、甲烷回收利用等。

技术研发力不高,使得我国需要通过商业渠道进行引进,以实现高碳资源转向低碳化,而技术引进年资在250亿美元以上,高成本高投入是经济不算发达的我国无法承受的。

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概述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是指将传统的高碳能源体系转变为基于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路径。

这一转型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的必要性、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减缓气候变化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

2.传统能源体系主要基于化石燃料,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降低环境污染1.传统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绿色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

提高能源安全性1.传统能源的供应集中在少数地区或国家,存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风险。

2.发展绿色能源可以分散能源供应,并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技术挑战1.绿色能源技术仍需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

2.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仍存在许多难题,如碳捕获和储存技术。

经济挑战1.绿色能源的成本仍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2.传统能源产业的利益受到影响,需要寻找合理的过渡策略。

政策和管理挑战1.需要制定和实施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和法规。

2.绿色低碳能源的规划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系统性问题。

社会接受挑战1.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2.公众对于绿色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需要提高。

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1.投资和支持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动其快速发展和应用。

2.提高技术成熟度和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应用。

完善政策和法规体系1.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绿色低碳转型。

2.支持创新和市场化机制,促进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1.在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

2.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低碳产业及我国高碳产业低碳化途径

低碳产业及我国高碳产业低碳化途径

者 的阐述 和 自己 的观点 ,我总 结 的低碳 产业 概念 是 :
强度为第 一产业 的 5倍多 , 为第 三产业 的 4倍多 ; 工业
指 在 生 产 、 费 的过 程 中 , 排 放 量 最小 化 或 无碳 化 部 门的能源消费量 占全部消费量 的 7 %,其中电力 、 消 碳 8 交 的产业 。 低碳 产业 是 以低 能耗 低污染 低排碳 为 主要特 通 、 建筑 、 冶金 、 工 、 油石 化等行业 的 能源消费 占全 化 石
方式 的无节制 , 氧化碳排 放量愈来 愈大 , 二 地球臭 氧层 正遭 受前所未有 的危机 。气 温升 高 、 冰川 融化 、 端气 极 候灾 害增 加 、 态 系统退 化 、 生 自然 灾 害频发 , 深度触 及 了农 业 和粮食 安全 、 资源 安全 、 源安 全 、 水 能 生态 安全 和公 共卫 生安 全 ,将直 接威 胁到 人类 的生 存 和发展 。 “ 高能耗 、 高污 染 ” 济模 式和 生活 方式正 在成 为地 球 经 必然选 择[ 1 ] 低碳产业道路 , 。走 是人 类与 自然和谐 相处
其 次 , 三产业 内部分析 ( 2 , 从 表 )在第 一产业 中 , 林
和人类 自身的杀手 ,低碳 型经济发 展模式成 为人类 的 业是最 为低碳 的 ,这 主要是 由于绿 色植 物的光和作用 ,
可以吸收大气 中的二 氧化碳 , 而达到 固碳 的作用 。而 从
的需要 ,是保护地 球 的需要 ,也是 人类持续 发展 的需 依 靠现代 的石 油原料 为肥力 的农业 和以养殖 为主 的畜 在第二产业 中, 矿业 、 采 要、 更是人类 自身生存发展 的需要 。“ 低碳经济 ” 将是世 牧业则是较为高排碳放的产业 。
首先 ,从 三产业 之 间上来看 ,排碳量 在三级 产业

“低碳”时代:新型煤化工可行性较高

“低碳”时代:新型煤化工可行性较高

项 目如 煤 制天 然气 、二 甲醚 等 项 目则成 为清 洁 利用 的 有效 途径 ,但仍 须警 惕一 哄而 上 。
昂 贵 的C S C
G 与 神 华集 团 1 月 1 日签 署协 议 .将 开展 战 略合 E 1 7 作 以进 一 步提 高 气化 和 整体 气化 联 合循 环 发 电 ( C I C) G
求 在 产 生 大 量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的 地 方 .将 二 氧 化 碳 隔 离 、压 缩 ,然 后抽 到 地 下干 枯 的油 气 井 和合 适 的地 质 层 中 ,利用 岩层 封 闭起 来 。根 据联 合 国政 府 问 气候 变 化 委 员会 ( C 的调 查 ,该 技术 的 应 用能 够 将全 球 二 I C) P
在 低碳 成为全球 能源行业前 进方 向的今 天 .以
往所 谓 “ 最不清 洁 ”的煤 炭也必 须放下 身段 ,开 始寻 求 清洁 利用的途径 。作 为中国能源 结构 中 占7 % 比重 的种 O 类 ,煤炭的清洁利用进程将直接关系到碳 减排成果。 分 析 人 士指 出 ,高 碳能 源 的低 碳 化利 用 .其 中几 个前 景 较好 的关键 技 术仍 然 面 临技 术 不成 熟 、成 本 高 昂、存 在争 议 、国产 化低 等 问题 ,目前可 行 性较 高 的
项 目的二 氧 化碳 排放 , 中国 神华 煤 制油 化 工有 限 公 司
技 术 商业 运 用 的经济 性 与 性能 表现 ,合 作 扩大 煤 气化
技 术 在 中国 工业 领域 的应 用并 共 同推 动 和促 进 带 有碳
捕捉 与封 存 《 C ) C S 技术 的 IC 商业 应 用项 目。 GC
超 超 临 界 燃 煤 技 术 主 要 追 求 的 是 消 耗 更 少 的 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 ii tl a in ofhi — a b n r nzng u iz to gh c r on e e gy. i
Ke r s ih c r o n r y;lw—a b nzn t ia in;s p o t g t c n lge y wo d :h g —a b n e e g o c r o ii g u iz t l o u p r i e h o o is n
hih—a bo negy c n a n hr e lves un me a e e r h, tc nia nn a i nd s e n p t e c a geofe on m i e g c r n e r o t i st e e l:f da nt lr s a c e h c li ov ton a pe dig u h h n c o c d —
( 国 工 程 院 , 京 10 3 ) 中 北 0 08
摘 要 : 叙 述 了高碳 能 源 体 系利 用 的 必要 性 、 会 发 展 与 碳 排 放 的 关 系 以 及 低 碳 技 术 的 含 义 , 出 , 社 指 高碳 能 源 低 碳 化 利 用 的 支撑 技 术 包 括 3个 层 次 , 基 础 研 究 、 术 创 新 和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转 变 , 展 战 略 性 的 新 兴 产 业 , 出 了 中 国 发 即 技 发 提 展 高碳 能 源低 碳 化 利 用的 建 议 。
c r o mi in ,a d t ei l a in o w—a b n t c n lg e .Th u p r ig t c n lg e flw—a b nzn tl a in o h a b n e s o s n h mpi t f o c r o e h o o is s c o l e s p o tn e h oo i o s o c r o ii g u i z t f e i o t
21 0 0年第 4期 ( 第 6 总 1期 )
S A X N R YA D C N E V T N H N I EG N O S R A I E O

i } j { l l 占
21 0 0年 8月

糊 i


高碳 能 源 要低 碳 化 利 用
谢 克 昌
时期 占据 突 出 地 位 。就 中 国 而 言 , 源 消 费 结 构 以煤 能 为 主 , 既是 主 要能 源 , 是 重要 的化 工 原 料 。但 化 石 它 又 能 源 的碳 排 放 系数都 很 高 , 不 容 忽 视 。其 中 , 炭 约 这 煤
为2 6 O2t 准 煤 , 油 为 2 0 C 2 t 准煤 , .6t C /标 石 .2t 0 / 标 天然 气 为 1 4 C / 标 准煤 。这 3个 数据 说 明 , .7t O,t 煤炭 是化 石能 源 中碳 排 放 系 数 最 高 的。 因 此 , 炭 作 为含 煤
v lp n a mo e .d v lp n ta e i e r i g id s r .Th u h r p t o wa d s g e t n f r Ch n o d v lp l w— a — e me t l d 1 e eo ig sr t gc meg n n u ty o e a t o u s f r r u g s i o ia t e eo o 来 讲 , 主要 的 方 面 是 能 源 。 当今 发 很 展 的新 潮 流 , 界 进 入 低 碳 为 主 的 大 调 整 、 变 革 时 世 大 期 , 中国面 临 以高 碳 能 源 为 主 的 高碳 结 构 和 低 碳 发 而 展需求 之 问 的矛盾 。所 以 , 2 0 在 0 9年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常 务委 员 会 通 过 了 关 于 积 极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决 议 。 正式提 出了 中国要 加快 发 展 高碳 能 源 低 碳 化 利用 和 低
关 键 词 : 高碳 能 源 ; 碳 利 用 ; 低 支撑 技 术
中 图分 类号 : F 0 . 47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7 —9 7 ( 0 0 0 —0 10 6 43 9 一 2 1 ) 40 0 —4
Lo c r o z n tlz to fH i h- r o e g w- a b ni i g U ii a i n o g Ca b n En r y
XI E Ke— h g c an
( ie e Ac d myo n ie r g ej g 1 0 3 Ohn s a e f gn e i ,B in 0 0 8,Chn ) E n i ia
Ab ta t s r c :Thi pe e c ie he ne e st f hih—a bo n r u iia in, t ea ins p bew e n s ilde lpm e t a spa r d srb s t c siy o g c r n e e gy tl to z he r lto hi t e oca veo n nd
碳 产业 。在 2 1 0 0年 的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上 , 家 宝 总理 也 温
高 能耗 、 效率 、 污染 的重 化 工业 为 主 。化石 能源 不 低 重 仅 占主 导地 位 , 而且 是 以 高碳 性 更 强 的煤 炭 为 主 , 石 化
能 源 的特点 和 可再 生能 源 的现 状 决 定 了煤炭 在 相 当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