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讲课水分子的变化
3.2水分子的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 “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 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 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有何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如图 3-12 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并在火 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然 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 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这是因为氢气和空 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热量。 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 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 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谢谢观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共18张PPT)

例:
木材能燃烧 (化学性质) 木材燃烧了 (化学变化) 汽油挥发了 (物理变化) 汽油易挥发 (物理性质)
1、C 2、B
1、B C 2、B 3、C A A B D 4、 ③④ ②⑤⑥ ⑧ ①⑦
谈谈你的收获
1、氢气可以燃烧,产生大量热,是一 种理想能源。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②是新型的、清洁的、高效的能源 如何廉价制取
③要解决: 安全储存和运输
1、C 2、A 3、C
探究点二:化合反应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
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表达式:A+B
AB (多变一)
探究点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表现出来的性质
氢气燃烧微观示意图
H2
O2
H2 O
在一定条件下,每个氢分子分解成两 个氢原子,每个氧分子分解成两个氧原 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合成 一个 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水。
化学变化的实质:
旧分子 分原裂 子 重新新组分合 子
氢能源的利用
氢能源汽车
3、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①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2.2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水的合成
探究点一:
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氢气的介绍:常温常压下,氢气 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
臭无味的气体。
实验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 气中燃烧,产生 淡蓝色火焰,烧 杯内壁有水珠, 用手触摸烧杯感 到发烫
文字表达式
氢气在空气中点燃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讨论: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B.氧原子
C.氧原子和氢分子
D.氢原子
2、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事实 是(C )
A.闻酒精的气味 C.电解水
B.水受热蒸发 D.塑料受热变软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⑴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减少,受热后 减少的更快。
水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如果受热,水会减 少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为原子, 原子不变,但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四、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ຫໍສະໝຸດ 课堂检测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
A.水分子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
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而分子本身没有(填“有”或“没有”) 产生变化,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 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的现象: 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管内液面降落,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正极的2倍;
液面降落较多(负极产生)的气体点
燃能燃烧,
氢气
液面降落较少(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2、电解水的表达式:
水 通电
通电
H2O
氢气 + 氧气 H2 + O2
3、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的现象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 壁出现水雾 ,烧杯变烫(放热)。 2、氢气燃烧的表达式
氢气 + 氧气 点燃 3、氢能源的优点
点燃
水分子的变化-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水分子的变化-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原因及规律2.掌握不同条件下水分子状态的名称、特征和变化情况3.利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水分子的状态变化过程4.领会化学实验中的观察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水的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冷凝、汽化等状态变化的认识和表述2.水分子状态变化的原理和规律3.化学实验中对水的观察方法三、教学过程1. 热力学原理介绍(1)温度、热量和热的传递形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的了解。
2. 水的不同状态及其变化(1)展示水在冰盘上的结晶现象,引出液体固化的概念,让学生认真观察结晶现象,分组讨论水的结晶规律、结晶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2)学生自行摸索、观察熔冰现象,老师引导让学生自行总结从冰盘中取出的冰的变化规律,概括出固液相变的实质是什么。
(3)带领学生观察热水、温水、冷水的表面沸腾现象,了解沸腾规律以及沸腾过程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归纳水分子状态的变化(1)老师用板书简要概括了水的6种状态,并介绍了各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
(2)老师请学生自己完成环境温度、加热、冷却、减压等条件下水的状态变化。
并引导学生用化学式来表示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4. 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1)老师现场舌尖舔一下平板上的水滴,同时让学生记录观察现象,围绕现象展开讨论。
(2)给出实验步骤和工具,让学生分组进行密闭容器内水的沸腾观察实验。
四、教学反馈1.教师在教学结束前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展开分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并收集学生的态度和反馈,以此不断完善教学策略。
2.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反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水分子的变化

4、注意
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防止氫氣不純, 點燃發生爆炸(驗純)。
5、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化合反應
水通電分解的微觀示意圖
三、化學變化的實質: 水通電的微觀過程
舊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水通電時,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兩個 氫原子重新組合成一個氫分子,兩個氧原子重新 組合成一個氧分子。
化 學 變 化 的 實 質
舊分子
原子
新分子
從分子變化角度解釋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的反應
舊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氫分子分成兩個氫原子,氧分子分成兩個氧原子,兩 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重新組合成一個水分子。
三、化學變化的實質:
氫氣 + 氧氣 點燃 水 水 通電 氫氣 + 氧氣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分為原子, 原子不變,但重新組合,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與原子的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電解水的運算式:
水 通電
通電
H2O
氫氣 + 氧氣 H2 + O2
3、分解反應:
二、水的合成
1、氫氣燃燒的現象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燒杯內 壁出現水霧 ,燒杯變燙(放熱)。 2、氫氣燃燒的運算式
氫氣 + 氧氣 點燃 3、氫能源的優點
點燃
水 H2 + O2
H2O
(1)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2)產物是水,沒有污染
水的三態變化改變的是分子
之間的間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而分子本身沒有(填“有”或“沒有”) 發生變化,如果往水中通直流電, 情況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鲁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水分子的变化_课件1

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
提问:你知道“神舟 九号”升空所用的燃 料是什么吗?
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绿色能源——氢能 优点:
1.原料来源广;
2.燃烧热值大; 3.生成物无污染; 4.资源可再生。
注意: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
此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
锐的爆鸣声表明气
体不纯,声音很小 则表示气体较纯。
C.电解水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D.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C A.分子运动加快
)
B.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分子之间去
谢
谢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的腐蚀
性、氧气现出来的性质叫
颜色、状态、气味、 熔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
做物理性质。
课堂小结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分解
水的合成
电解水
分解反应
氢气燃烧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
知能训练
1.在电解水实验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实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发
烫,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气 + 氧气 H2 O2
点燃
水 H2O
思考:在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与氧气反应
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都发生 了变化?
水电解
氢气燃烧
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
改变,分解为原子,而原子没有改变,只是重组为新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水 通电
H2O
氢气 + 氧气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特征:一分为多 表达式:X →A+B+……
1、水的电解实验
<1>通 直流电 <2>氢氧化钠的作用:增强导电性 <3>正极为 氧气 ,负极为 氢气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现象:
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 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分解
通 电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请从宏观和微观两 个方面说出你获得的信息(3至4条)
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 B、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C、石蜡和氧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
我发现: 判断分解反应的方法 : 1、化学变化 2、一种反应物多种生成物
水的合成
1、氢气的燃烧 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 淡蓝色 火焰,烧杯壁上出现 水雾 ,用手触摸烧杯有 温热 的感觉。 文字表达式: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符号表达式: H2 + O2 点燃 H2O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4>正极气体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负极气体的检验: 用燃着的木条,若气体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
是氢气
<6>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符号表达式: H2O 通电 H2↑ + O2↑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水分子的变化》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水分子的变化》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一节《水分子的变化》,主要介绍了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级别的变化,建立物质变化的微观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水分子在不同变化中的角色,能描述水的三态变化和电解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电解过程,理解分子级别的变化。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建立物质变化的微观观念。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基本性质,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分子级别的变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和电解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分子的变化。
2. 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3. 微观模拟法:利用动画或模型,模拟水分子在变化中的行为,帮助理解微观世界。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展示一杯水和一块冰,提问学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三态变化,从而引出水分子的变化这一主题。
2. 回顾旧知:回顾分子的概念,以及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二)、新知讲解1. 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验演示水的蒸发、凝结、熔化和凝固过程,解释这些变化中水分子间的距离和力的变化。
2. 水的化学反应:讲解水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如中和反应、电解水等,展示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重组。
3. 分子模型演示:使用分子模型工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水分子在变化中的结构变化。
(三)、互动教学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生活中其他物质的分子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水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电解水究
巩固 竟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想要知道真正答案的
练习
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实验。
总结 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创设 情境
1.电解水的实验
引入
实验 由电解水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呢?让同学们来
微观 自主回答问题,引导最终得出电解水产生了
创设 情境
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只由氢元素组成的氢分子
引入 实验
只由氧元素组成的氧分子
微观
分析
微观过程
巩固 练习
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 分
总结
没有凭空出现的原子,也
反思
没有凭空消失的原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创设 情境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引入
实验
A、食盐水——水+食盐
分析
两种不同的无色气体。然后点出这两种气体
巩固 是氢气和氧气,同时写出化学方程式,使同
练习
学们能加深印象。
总结 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创设 情境
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引入 实验
微观 分析
巩固 练习
总结 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现象 自我总结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
水分子的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编号:制作
电解水的实验
电解水
• 由Flash可以知道: • 电解水产生了无色气体 • 电解水在正负电极上产生的
气体比例是1:2
电解水
• 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分子的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编号:制作
说课 内容
说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1.运动的水分子 2.水分子的变化 3.原子的组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 地位与作用 地位: 水,生活中的最常见的物质,与我
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初三化学以水作为整本书 的开始,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同时,水与化 学反应密切相连,本章又为后来学习溶液,酸 碱的反应做下铺垫。所以,本章有着很好的过 渡作用。
原子,又组合成了新的分子 • 分子是可以分解成为原子的,
而原子不能再分解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电解水的实质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种类 发生了变化,分子个数可能 会变,也可能不变
• 换句话说,原子不会凭空产 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分解反应
•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
•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 生淡蓝色的火焰。
电解水
• 能使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 • 方程式为: • H2O 通电 H2↑+O2↑ • 结论:我们可以知道水是由氢
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电解水的实质
电解水的实质
• 由电解水的实质我们可以知 道:
• 氢气是由氢元素构成 • 氧气是由氧元素构成 • 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为
的能力,但仍需要引导得出结论。
同学们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较强,并有着强烈的好
奇心。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能从微观描述水的组成。 (2)能了解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三教教材学分析目学标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分解反应。
• 一变多
AB → A + B
慧眼识真
•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
)
• A、食盐水——水+食盐
•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 C、氧化汞——汞+氧气
• D、氢气+氧气——水
• 电池、导线和饮料瓶也能用来电解水,你知道吗? 请大家课下小组合作尝试来制作电解水装置
The end 谢谢大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 教材地位与作用
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 将生活中的水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自如切换, 让同学们能够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 新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 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问题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探 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科学 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三教、材教分析学学目情标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初步了解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 生活的情感。 (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科 学探究态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法
演示实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引入 实验
创设 情境
微观 分析
巩固 练习
总结 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创设 讲故事
情境
引入 实验
由我在初中阶段学习对电解水的错误想象引
微观 入本课,当我学习过电解水后才知道,电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解水的过程
难点
电解水的实质与分解反应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知识结构: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初
混合物、纯净物、水的三态等知识基础。
三
学
生
能力水平:
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
微观
分析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巩固 练习
C、氧化汞——汞+氧气
总结
D、氢气+氧气——水
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创设 情境
引入 实验
谈谈你的收获!
微观 分析
巩固 练习
完成本节练习题
总结 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启发式教学 演示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