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康复期家庭护理论文
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研究

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的影响。
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2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出院后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的观察量表(NOSIE)、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家庭护理干预结果进行评定。
结果:所有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前后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方面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可缓解外界对患者的刺激,提高患者适应社会与生活的能力,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病,康复,家庭护理Study on famili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with convalescence stage of mental diseases【Abstract】Objective: Study the impact of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with convalescence stage of mental diseases. 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s from Feb, 2010 to Jun, 2011 were studi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nursed in family, and NOSIE、SDS、SA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ymptom of social competence, social interest, personal hygiene, agitation, psychosis performance, withdrawal, depression was changed after the nursing,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core of SDS and SAS was lower than befor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amili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ce stage can alleviate the stimulus of the outside world for patients, it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atients to adapt to social life, and it ha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disease.【Keywords】 familial nursing, mental diseases, convalescence stage【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22-02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学的进步,精神疾病患者在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往往可得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恢复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来,其中,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的家庭护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1]。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护理指导的探讨

[] 段 4
蓝, 陈胜美. 精神科 护理 概论 [ . M] 北京 :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 0 0.
( 收稿 日期 :0 1 0— 8 2 1 一l 2 )
疗程安全合理用药 , 定期复诊 ; 另一方 面 , 以积极 的态度对 待
患者 , 既不歧 视 、 漠视 患者 , 又不过 分关注保 护患 者 , 强化 不
8 3 P< . 1 。提示家庭 护理指 导对 保证 患者定 期复 诊 、 .0, 0 0 )
出院后的系统安全治疗有 重要作用 。
表 2 两 组 患 者 复 诊 依 从 性 比较
提高 , 神症状稳 定 , 精 复发率 低 , 社会功 能恢 复快 , 从而 减轻 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可见 , 康复期患 者的家庭 护理 对
康复疗养 3 。精神分裂症 患者对外部环境 因素 十分敏感 , 对
各种应激 因素心理承受 能力 低下 , 中家 庭成 员 的情绪 、 其 行
为和语言对 患者 的康 复 有着 重 要影 响 , 情 多在 短 期 内复 病 发 。大量研究支持各种 家庭干预治疗措施 的有效 性 , 尤其是 对早期精神分 裂症 患者 的家庭 干 预
者 为 7 .7 , 6 6 % 对照组 为 4 . 0 , 异有统 计 学意 义 ( = 0 0% 差 x
[ ] 李 凌江. 神科护理学 [ . 1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精 M] 第 版. 人
2 0 0 2.
[ ] 沈渔屯 . 神病症状 学 、 1第 5版. 3 I精 j 1.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人
年后 , 指导组 患者 复诊 、 服药依从性 明显高于对照组 , 复发率 明显低 于对 照组。结论 : 家庭护 理指导能 提高患 者的复诊 和服 药依 从性 , 轻症 减 状, 降低复发率 , 有利于患者社 会功能的恢 复。
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论文(2)

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论文(2)推荐文章有关儿科心理护理论文热度:妇产心理护理论文免费热度: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热度:康复治疗毕业生自我鉴定热度:产妇心理护理论文热度: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论文篇二《康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策略》【摘要】康复期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逐渐关心家庭、社会对他的支持,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且相互矛盾,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情康复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情绪,因此做好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对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巩固疗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恢复期精神病人护理要点1 恢复期病人的心理特点1.1 要求出院心理。
大多数病人因病情好转,就不安心住院,要求出院,说自己病好了,要求出院去工作,想念亲人等。
1.2 消极悲观心理。
有的病人认为患了精神病,同事、邻居、亲属等瞧不起自己,未婚的怕找不着合适的对象,已婚的怕离婚,还有病人担心今后是否能继续工作,许多人对生活失去了追求,感到前途暗淡,人生无望,情绪极度悲伤。
1.3 恐惧紧张心理。
社会舆论使精神病人怀有恐惧的心理,他们在自身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又要承受社会压力与精神创伤。
有的病人患病时,有冲动、毁物等危害家庭,扰乱社会的行为,还有的病人看见病友反复住院,亲人不来探视,由此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等。
2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原则2.1 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美化医院环境,办好多样化饮食,改善生活需要。
丰富患者的生活,积极组织各种康复活动及院内、外文体活动,鼓励病人发挥自己的才能。
2.2 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言语表情及行为等,以动态的观点掌握其心理状态[1],帮助患者认清现实,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对各种环境和精神刺激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们对精神疾病的抗病能力,消除他们担心病情反复的恐惧心理,教会他们怎样去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协调与家属各成员间的关系,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

浅谈 精 神疾 病 患 者 的家庭 康 复护 理
汪 飞
【 图分 类 号 ] 7. 4 中 R43 7 【 献标 识 码 】 文 C
唐 颉
【 章 编 号】 62 3 3 ( 0 1O 一O 3 一 O 文 1 7 —6 8 一 2 1 )6 4 2 2
精 神 疾病 是 在 各 种 生 物 、 理 以 及 社 会 环 境 等 因 素 影 响 下 人 的 大 长期 服 药 会 中 毒 , 人 脑 子 变傻 。 为 此 我 们 耐 心 细 致 的 和 病 人 及 家 肩 心 使 脑 功 能 失 调 , 致 认 知 、 感 、 志 和 行 为 等 精 神 活 动 出现 不 同程 度 障 做 解 释 工 作 , 他们 对 药 物 的 一 些不 良反 应 有 了 简 单 的 了 解 , 且 让 他 导 情 意 让 并 碍 的一 组 疾病 。精 神 疾 病 是 危 害人 们 身 心 健 康 的 常见 病 、 多发 病 , 程 们 认 识 到 坚 持 服 药对 预 防复 发 的 重要 性 。家 属 一定 要 督 促 病 人 按 时 服 病 迁延 、 情反复、 病 预后 不 良 、 动 能 力 丧 失 并 严 重 危 害 社 会 治 安 。 多 年 药 , 劳 防止 任 何 的 增 减 和停 止 服 药 而 导 致 复 发. 抗 精 神 病 药 物 治 疗 中 , 在 来对精神病人 的防治唯一的办法就是发作 时送进精神病院。病人 由于 体位 性 低 血 压 较 常见 ( 氯 氮 平 ) 发 生 率 3 ~ 5 , 导 致 晕 厥 、 伤 如 , 可 摔 反 复 、 期 住 院 , 离 社 会 和 家 庭 , 使 病 人 适 应 社 会 和 家 庭 生 活 的 能 和休克等 , 长 脱 致 可诱发心肌梗 死、 脑血管意外[ , 2 服药最好 在中午饭 后或晚 ] 力 极 差 , 造 成精 神 残 疾 , 为 严 重 的社 会公 共 卫 生 问 题 。 其 造 成 的 社 上睡觉前 , 易 成 服药后要适当休 息, 不要外 出; 如出现严重 不 良反应 及时就
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的疗效

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的疗效。
方法我院在2017年8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50例康复期精神病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家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后的SDS、S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中的SDS、SAS评分降低,两组存在的差异十分显著,符合p<0.05的意义。
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病病人予以家庭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个指标,促使其临床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疗效精神疾病复发率较高,给予有效的家庭护理工作,能为其提供更多支持,维护好家庭环境,也会增强病人的心理素质,促使整个疗效的提升。
在本文中,将2017年8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50例康复期精神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的疗效。
1 临床数据资料和方法1.1临床数据资料在2017年8月份到2018年8月份,我院收治50例康复期精神病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5例。
对照组:男性为10例,女性为15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30.23±2.12)岁。
短期病程1年,长期病程为5年,平均(3.23±2.12)年。
观察组:男性为12例,女性为13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1岁,平均(30.24±2.13)岁。
短期病程2年,长期病程为6年,平均(3.24±2.13)年。
予以上述临床资料的分析,其存在的统计学差异不存在,为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家庭护理措施。
具体为:第一,定期复查。
当患者出院半个月后,需要到门诊进行复查,结合病人的精神情况和药物使用反应有效分析。
门诊医生需要连续性、动态化的对病人情况分析,给予药物剂量的科学调整。
社区家庭康复管理对精神疾病治疗效果观察论文

社区家庭康复管理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社区家庭康复管理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社区共10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其根据病情和年龄的不同随机性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对于观察组的50例患者除给予基本护理与治疗方式外,还对其家庭进行宣传教育,使其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辅导。
对照组50例患者则仅给予基本护理与治疗。
3个月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观察其病情的好转程度。
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的精神问题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好转率为89.2%,对照组的患者其病情的控制程度不如观察组,好转率为54.3%。
结论:社区家庭康复管理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对患者的家庭提供健康培训,使其配合医院对患者进行康复引导,可以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十分大的帮助。
关键词:社区家庭康复管理;精神疾病;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58-01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精神疾病因其病情与病因的特殊性而得不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在社区的管理[1]疾病还存在许多的误区,所以在精神病人的家庭与其自身的管理上并不是很注重。
许多精神疾病易复发,给患者自身与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所以,在患者出院后,社区应当知道家属正确地参与患者的康复活动,降低病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进行康复管理其目的在于向其家属提供关于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训练其随机应变的技巧,提高家属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
本文就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经过为期3个月的社区家庭康复管理后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就本社区选取100例具有不同程度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平均年龄6-80岁,病程为6个月到10年不等。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心理问题与护理分析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心理问题与护理分析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最佳的链条由是医院-家庭-社会三部分组成。
其治疗效果不仅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以有关,还与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家属的态度、对患者的照顾程度等诸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社会支持系统完善、家庭环境温馨、家属对患者耐心及全面细致的护理等,患者的预后就好、复发率就低。
恢复期的患者主要是居家治疗,家属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态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
患者家属心理负担过重,可使其神经免疫功能降低面易患躯体疾病同。
因此社会在关心精神患者的同时,更应关心其家属的心身健康。
通过对社区192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观察,并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观察192例精神病患者主要家属,男性108例,女性8例,年龄18~72岁;患者病程1年半~21年。
2患者家属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2.1自责和内疚26例,占13.5%。
一般表现在患者入院早期,患者年纪较小的家属尤甚,责怪自己认识不够,没有及时就医进行心理疏导,以至于出现明显症状才去就诊,贻误病情,害了自己的亲人。
2.2紧张和焦虑者15例,占8%,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原因有两点2.2.1对精神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认识不足。
2.2.2担心患者的愈后,尤其担心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所产生的副作用等、大脑、心、肝、肾损害,以至于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表现为忧愁多虑,情绪不稳定。
2.3孤独无助者27例,占14%。
由于精神病病情迁延,时间长,复发率高,所用的医疗费用较高,造成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及低收入的工人极大的经济负担,感到对现实无能为力。
尤其是没成家的年轻患者,家属担心社会舆论而不申请慢性疾病救助,因而得不到新农合及民政等部门的医疗救助,更是负债累累。
2.4自卑、失落、抑郁者59例,占31%,由于社会支持系统不够,认为所有精神病患者存在人身伤害行为,受到歧视,自觉无面子,有些患者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由于复发率、致残率高,觉得孩子的前途渺茫,失去生活的动力。
浅论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

浅论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精神疾病家庭护理是精神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家庭中对病人实施正确的护理,延缓和减少精神疾病复发,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标签:精神病人;家庭护理;意义;任务;注意事项目前,精神科医院采用的管理方法大多属于看护式照护,患者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病房,脱离家庭和社会生活,在这种封闭式监管下会形成社会剥夺,久而久之使长期住院者的人格衰退,并易于产生继发性残废。
而家庭可以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病人可与家人团聚,得到亲人的照顾、享受家庭温暖,还可以广泛接触社会和现实生活,可改善精神状态。
从而可以避免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绝而引起的精神衰退。
院外家庭治疗与护理,是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由家属来完成。
1、家庭护理的意义1、密切接触社会、改善精神病人的精神状态。
病人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手工艺活动等,密切与周围环境接触,可改善精神症状。
2.社区护士定期随访,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掌握病人的情况,如病情有无变化,是否坚持治疗等。
随访指导可促使家属对病人防治疾病的重视。
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等,可收到巩固治疗,预防复发的效果。
3、促使病人恢复劳动力。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社区机构不断得到健全,依靠社会上有关方面的力量,将散居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组织起来,实现开展药物治疗、工娱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并加强家庭护理。
让病人参加有组织的生产劳动,培养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減轻家属和国家的负担,并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家庭护理的任务1.为病人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
有的精神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精神衰退是其症状之一。
社区护士要给予具体指导,要根据病情特点,躯体情况以及家庭生活条件等,与病人及家属共同拟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制度,启发病人自觉遵守,要求家属协助督促执行。
其目的在于培养病人逐渐适应生活,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实行有规律的生活。
如按时起床和就寝,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60-01
精神科病人的康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药物促进病人的康复,在康复期药物是采用维持治疗的剂量,并且需要长期服用;第二部分是非药物性康复,非药物性康复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康复,另一个是社会康复。
所谓社会康复是指让病人进入社会,参加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发挥其正常的社会功能。
〔1〕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家庭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家庭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整体的护理,帮助患者减轻从医院返回到家庭后的适应困难,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恢复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护理模式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向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护理转变,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2〕
一、家庭护理的原则
1、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和家庭照料者要保持密切联系和良好的护患关系,定期家访和护理,随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解答并帮助解决患者的问题,尤其应注意缓解家庭成员在照料患者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
2、定期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所需的康复计划,执行、评价并修改计划。
3、督促治疗计划的完成,实施康复技能训练,行为训练,应对压力训练等。
4、组织康复患者讨论会,提供场地,主持协调会议,以增进患者间相互关怀及分享康复过程中面对困难的经验。
5、实施家庭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的教育,在提供社交及技能训练的同时,协助病人融入社会。
二、家庭康复护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 维持用药的护理。
精神病人常因不能坚持服药而致病情复发,主要原因:⑴自知力未完全恢复,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意服药;
⑵因服药后的副作用导致患者感到疲乏无力,动作迟钝,无法坚持工作;⑶认为长期服药会中毒,使人脑子变傻;⑷经济困难或购药不便等。
因此护士要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有效护理。
⑴指导家属和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了解维持用药的重要性。
⑵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做好服药记录。
⑶指导家属妥善保管药品,防止药物潮解失效,特别要防止患者一次大量吞服药物,造成不良后果。
⑷对不合作的患者,护士要亲自督促患者服药。
⑸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作相应处理。
严重的药物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或陪同患者及时到医院诊治。
2 心理护理。
家庭照料者应掌握和做好与病人的真正沟通,应做到耐心、和蔼、尊重、信任,使病人有亲密感和安全感。
指导与鼓励患者多与社会接触交往,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积极主动
地融入正常社会人群中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作。
要经常分析患者在社会接触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重建社会功能,延缓精神衰退。
3 病情监测。
病情的监测是家庭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注意患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⑴睡眠规律变化:睡眠质与量的下降,往往是疾病复发的早期表现之一,应高度警惕。
⑵情绪的变化:最常见的有易怒,兴奋,焦虑,抑郁等,患者如频频出现这些表现,应及时就医。
⑶自知力的变化,完整的对疾病的自知力是精神病治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下降经常是精神病复发的征兆。
⑷整体功能下降:如患者的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懒散,个人卫生差,不遵守作息时间,孤僻,待亲友冷淡,兴趣减少等。
⑸精神症状复现:如出现幻觉,妄想,言行异常,患者复现的精神症状大多和过去发病时类似,一旦发现疾病复发的早期迹象,应立即求医复诊。
⑹安全防范:患者的行为受精神症状影响,必须注意安全防范,时刻警惕,既要防止患者自伤又要防止其伤人,有自伤倾向者更应24小时监护或返院治疗。
4 生活护理。
⑴个人卫生:大多数患者可自行料理卫生,部分需督促或协助才能完成,少数患者常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或药物副反应的影响,难以自行料理生活,这就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
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对患者加强训练和教育,使患者逐步获得自行料理生活的能力,但应避免过分的照顾,
以免加速患者社会功能的减退。
⑵饮食:在饮食方面应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吞咽困难时谨防食物塞满嘴造成窒息;不要给患者随意进补,有些进补食物和药物会引起患者兴奋。
⑶睡眠:精神病患者的睡眠与病情有密切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按时起床,白天尽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活动;睡前禁浓茶,咖啡和各种有刺激的食物,不要参加能引起情绪剧烈变化的各种活动。
⑷居室的布置:患者的居室布置要力求安全,简单,整洁大方。
病情稳定,无攻击行为的患者,最好同亲人住在一起,不要独居或关锁,居室不放可能造成自伤或伤人的危险物品,也最好不放易损坏的家具,要保持安静,避免噪音,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三、家庭健康教育
家庭护理的实施除了护士外,还应包括家庭成员,因此,加强对患者特别是患者家属的心理教育和训练是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可采用多家庭参加,单个家庭参加,患者或亲属个别会谈等不同方式进行。
精神病人的康复是一个社会化的、长期的过程。
患者急性期在医院住院治疗,临床痊愈出院回归家庭后,康复与护理工作必须贯穿始终。
家庭康复可以监护和保证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没有家庭监护,药物治疗往往得不到保证。
在这一点上,家庭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康复能够为社会康复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家庭
康复取得一定成效后,病人自然就能够走上社会,因此这三方面的康复措施中,家庭康复处于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57—763
〔2〕李凌江主编.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