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镇痛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 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 0 10 0 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
药理学镇痛药实验报告

药理学镇痛药实验报告药理学镇痛药实验报告引言:疼痛是人类常见的不适感受,它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寻找有效的镇痛药物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药理学实验评估不同镇痛药物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不同的实验组。
每组动物接受不同的药物处理,然后评估其对疼痛的镇痛效果。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热刺激和化学刺激两种方法来诱发疼痛反应,并通过行为观察和生理指标来评估药物的镇痛效果。
实验结果:在热刺激实验中,我们发现药物A和药物B对小鼠的热痛阈值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药物C和药物D的效果相对较弱。
药物A和药物B的镇痛效果可能与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关。
然而,药物C和药物D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镇痛作用。
在化学刺激实验中,我们发现药物A和药物C对小鼠的疼痛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药物B和药物D的效果相对较弱。
药物A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神经传导来发挥镇痛作用,而药物C可能通过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和减少组织损伤来减轻疼痛。
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镇痛药物具有不同的镇痛机制和效果。
药物A和药物B可能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减轻疼痛,而药物C和药物D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作用。
这些结果为临床上的疼痛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仅仅是在小鼠模型中得出的,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
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结论:通过药理学实验评估不同镇痛药物的效果,我们发现药物A和药物B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药物C和药物D的效果相对较弱。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实验结果,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结尾:疼痛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本实验为药理学镇痛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我们对不同药物的了解。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一、热板法【实验原理和目的】热刺激体表可产生疼痛反应。
通过测定小白鼠给药前后热板痛阈的改变,用以判断药物的镇痛作用。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学习的热板镇痛实验方法,掌握吗啡或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实验对象】雌性小白鼠,体重18—22g。
【实验器材和药品】1.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槽,电子称。
2. 器材1m1注射器,秒表,鼠罩。
3. 药品0.1%盐酸吗啡溶液或0.4%盐酸哌替啶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1. 动物筛选将水浴温度调至55土0.5℃。
然后将小白鼠置于热板上,测定各小白鼠的正常痛阈值,以舔后足出现的时间为疼痛指标。
共测2次,每次间隔5min,以平均值不超过30s的小白鼠供实验用。
2. 正式实验取筛选合格的小白鼠4只,称重并编号,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定小白鼠给药前的痛阈值,将每只小白鼠所测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给药前痛阈值。
1、2号鼠腹腔注射0.1%盐酸吗啡溶液0.1 m1/10 g,3、4号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1/10g。
用药后第15、30、45min分别测定各鼠的痛阈值,对于痛阈值大的小白鼠按60s计。
将整个实验室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各药不同时间的镇痛百分率,把结果填入表3-4-7-1。
表1 药物的镇痛作用组别给药前平均痛阈值给药后平均痛阈值(s)镇痛百分率(%)15min 30min 45min 15min 30min 45min对照组实验组药物镇痛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100%用药前平均痛阈值【注意事项】1.小白鼠宜用雌性,因雄性小白鼠遇热时睾丸易下垂,阴囊皮肤对热刺激敏感。
2.热板法个体差异较大,实验动物应预先筛选,一般以痛阈值在30s内者为敏感鼠,可供实验用。
3. 用药后小白鼠痛阈值超过60s者,应立即取出,防止足部烫伤而影响实验结果,其痛阈值按60s计。
4. 室温以15℃左右为宜,过低动物反应迟钝,过高则敏感。
二、化学刺激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与目的】把醋酸等化学刺激物注入腹腔,可使小白鼠很快产生疼痛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收缩内陷、腹壁下贴、臀部抬高或后肢伸展,即扭体反应。
药理学罗通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罗通定镇痛作用的实验方法。
2. 观察罗通定对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3. 了解镇痛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罗通定(Rotundine)是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主要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发挥镇痛效果。
本实验采用热板法观察罗通定对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舔足反应的时间差异,评估罗通定的镇痛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小鼠,体重20-25g。
2. 药品:罗通定片(规格:0.1g/片)。
3. 仪器:热板仪、电子秤、计时器。
4. 试剂: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罗通定低剂量组(0.1mg/kg)、罗通定高剂量组(0.2mg/kg)。
2. 热板法镇痛实验:将小鼠置于热板仪上,待小鼠舔足反应时开始计时,记录舔足反应的时间。
3. 给药:罗通定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0.1mg/kg和0.2mg/kg罗通定,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4. 观察与记录:给药后30分钟,再次进行热板法实验,记录小鼠舔足反应的时间。
5.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小鼠舔足反应时间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空白对照组:小鼠舔足反应时间为(10.5±1.2)秒。
2. 罗通定低剂量组:小鼠舔足反应时间为(8.2±1.5)秒,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罗通定高剂量组:小鼠舔足反应时间为(7.0±1.3)秒,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罗通定对小鼠疼痛反应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罗通定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舔足反应时间均明显缩短,说明罗通定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鼠的疼痛反应。
这与罗通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相一致。
罗通定作为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具有以下特点:1. 作用机制:罗通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疼痛信号传递,发挥镇痛作用。
药理学实验四药物的镇痛作用

3.给药后5、15、30、60分钟分别测定痛反应1
次,共测4次,记录每次反应时间,如超过60 秒钟无反应者应立即取出以免烫伤,作为60秒 钟记录。
【结果】
按下式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用药后平均反应时间 用药前平均反应时间
×100%
痛阈提高百分率=
用药前平均反应时间
根据给药后不同时间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作图,横坐标表 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痛阈提高百分率,观察吗啡、阿司 匹林的镇痛作用,作用起始时间及维持时间。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不能使用雄性小鼠,因雄性小鼠受热后阴囊下 坠,阴囊皮肤对痛敏感。 2.室温对此实验有一定影响,以15-20℃为宜。过低时小 鼠反应迟钝,过高则过于敏感,易引起跳跃,均会影响 结果的准确性。 3.正常小鼠一般在放到热板上10-15秒内出现不安、举前 肢、舔前足、踢后肢,跳跃等现象,但这些动作均不作 为痛指标,只有舔后足才作为疼痛的指标。
【结果与处理】
收集全实验室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药物镇痛 百分率:
实验组无扭体反应动物数—对照组无扭体反应动物数
药物镇痛百分率(%)=
对照组无扭体反应动物数
×100%
【注意事项】 1、醋酸溶液(也可用1%酒石酸锑钾溶液)宜新 鲜配制。 2、室温宜恒定于20℃,过高或过低均不易发生 扭体反应。 3、给药组扭体动物数比对照组减少50%以上才 能认为有镇痛作用。
实验三、药物的镇痛作用
热板法
一、热板法
【目的】 观察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效果。 【原理】 利用一定的温度刺激动物躯体的某一部位以 产生疼痛反应。把小鼠放在事先加热到55℃ 的金属盘上,以舔后足为“疼痛”反应指标, 以产生痛反应所需的时间为痛阈值。通过测定 给药前后痛阈值的变法
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五实验题目: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者:实验日期:2024年10月31日实验对象:雌性小鼠试验器材与药品:器材:智能热板仪、1ml注射器、鼠笼、秒表药品:0.2%盐酸吗啡、苦味酸溶液、生理盐水、0.1%盐酸吗啡、4%阿司匹林、0.6%醋酸实验目的:1.了解热板法筛选新药或比较药物镇痛效价的方法2.学习用腹腔注射刺激性物质引起扭体反应来筛选镇痛药的方法。
实验步骤:1.智能热板仪温度控制在(55±0.5℃)并保持热板仪表面千燥2.筛选小鼠:小鼠放入热板仪→测定其痛觉反应时间;入选→并记录正常痛阈值(筛选原则:痛阈值为从小鼠放入热板开始到出现舔后足的时间,热板仪上自动计时。
放入热板后,若小鼠跳跃者剔除。
痛阈时间应在10~30S之间,否则剔除。
)3.选取小鼠,编号。
实验组3只,腹腔注射吗啡0.1ml/10g,;对照组3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1/10g。
给药15、30、45、60分钟后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
4.取6只小鼠→编号→称重,甲组2只→皮下注射吗啡0.15m1/10g,乙组2只→灌胃4%阿司匹林0.15m1/10g,丙组2只→灌胃生理盐水0.15m1/10g,各小鼠30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 1ml/10g,给药5-15分钟内各鼠有无扭体反应出现。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讨论:1、描述现象①热板法:实验组:实验组在腹腔注射0.2%盐酸吗啡后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可以发现小鼠的痛阈值多数大于60s,只有在60min时,由于药物代谢,1号小鼠和3号小鼠所测得的痛阈值小于60s。
对照组:对照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可以发现小鼠的痛阈值在5-30s 的范围内。
②扭体法:甲组:对小鼠使用吗啡处理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小鼠并未出现任何扭体现象,且小鼠围绕小鼠笼壁旋转,可能存在眩晕、不安等不良反应乙组:对小鼠使用阿司匹林处理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在注射后5-15分钟内,小鼠出现比较严重扭体现象。
药物镇痛作用实验报告.doc

药物镇痛作用实验报告.doc
一、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评估某种药物的镇痛作用。
二、实验方案
1. 选择受试者:本研究选取的受试者为20名3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例为男性10人,女性10人。
2.实验设计:本研究使用双盲方式,实验设计为前后对照设计,即把该药物分为处理
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受试者服用药物,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3.数据收集:本研究以镇痛作用为实验结果,采用体外试验中的定量评价方法,以测
定处理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对外界刺激后的反应差异,以及处理组摄入药物后的反应和其他
症状的发生变化。
三、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处理组受试者服用药物后,大幅度减少了受压疼痛的反应,而对照组受试
者的受压疼痛的反应与之前无明显变化,说明该药物的疼痛缓解作用显著。
此外,处理组
受试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予以安全性研究也显示该药物良好的耐受性。
四、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实验评估的药物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作用,并且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疼痛的有效药物。
药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研究实验日期:2021年10月15日实验者:张三、李四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
2. 掌握阿司匹林镇痛作用的实验方法。
3. 分析阿司匹林剂量与镇痛效果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栓等作用。
其镇痛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阿司匹林片(100mg/片)、生理盐水、大鼠、实验用鼠笼、剪刀、镊子、酒精棉球、药杯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量筒、计时器、温度计、分析天平、离心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2. 实验动物给药:按照实验设计,将阿司匹林片分别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mg/kg、20mg/kg、40mg/kg。
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疼痛行为观察:观察大鼠在给药前后的疼痛行为,如舔舐伤口、翻滚、咬爪等。
4. 数据统计: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疼痛行为评分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空白对照组大鼠在给药前后的疼痛行为评分无明显变化。
2.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后的疼痛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剂量增加,疼痛行为评分逐渐降低。
3. 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疼痛行为评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六、实验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镇痛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这与阿司匹林抑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理作用相一致。
七、实验讨论1. 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
2. 本实验中,阿司匹林的镇痛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但并非剂量越高,镇痛效果越好。
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
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
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
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
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
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
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
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
编号给药扭体反应出现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秒)
2 杜冷丁0 0
3 安痛定10 2
4 安痛定0 0
5 生理盐水17 3
6 生理盐水13 2
五、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