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ESD防静电安全规范

ESD防静电安全规范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ESD(静电放电)防静电安全规范,以确保工作环境中的设备和人员免受静电的损害。
定义1. 静电放电(ESD):指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电荷转移,产生的瞬时电流可以对电子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
2. ESD敏感器件:指对静电放电非常敏感的电子器件,如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
安全措施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以下措施应严格遵守:1. 环境控制:- 维持室内湿度在30%至60%之间,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 禁止在工作区域使用毛毯、羊毛等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 定期清洁工作区域,确保没有积尘和杂物,以避免静电的产生。
2. 个人防护:- 所有工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并确保服装与皮肤紧密接触,以促进静电的释放。
- 工作人员应经常洗手,以去除身体表面的静电。
- 禁止工作人员戴有金属饰品,如手表、项链等,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3. 设备保护:- 所有敏感器件应存放在防静电包装中,确保其不受到静电的影响。
- 工作区域应配备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工作台,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传递。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接地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并遵守ESD防静电安全规范,以下培训和意识提升措施应采取:1. 新员工培训:- 所有新员工应接受ESD防静电安全规范的培训,包括静电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 培训课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内容准确和易于理解。
2. 定期培训:- 所有员工应定期接受ESD防静电安全规范的复培训,以确保他们对规范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 培训内容应包括最新的静电防护技术和最佳实践。
3. 意识提升活动:- 定期组织意识提升活动,如海报展示、宣传册发放等,以提高员工对ESD防静电安全的重视程度。
- 活动内容应简明扼要,重点强调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审查和改进为持续改进ESD防静电安全规范,以下措施应采取:1. 审查:- 定期对ESD防静电安全规范进行审查,以确保其与最新的技术和法规要求保持一致。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是应用于电子、计算机、通讯、汽车、航空
等领域的防静电技术规范,旨在保障设备安全、防止设备故障、提高
可靠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步骤阐述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
1.防静电观念的意识:建立企业防静电意识教育制度,增强员工
的防静电意识。
在员工宿舍、手操工具柜等重要场所设置防静电宣传
标语和图片,普及防静电知识和操作要求。
2.防静电设备和技术的使用:为减少静电的产生,保护设备安全,各类地面、人体静电接地均必须给予严格要求。
在生产车间地面及防
护设施经过处理后形成统一的防静电系统,人员穿戴防静电鞋、手套、防静电衣服等防静电设备,防止人体静电,保护设备安全。
3.防静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检查防静电工具的使用情况,防
静电供电的情况,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
对于已损坏的防静电设备及
时更换,避免后续静电危害的发生。
4.防静电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电子电器、半导体元器件等材
料生产、加工、包装过程中出现的静电危害控制,如外包装材料必须
使用静电保护包装材料,电子元器件也必须在防静电包装材料内进行
包装,避免静电的产生对元器件造成损坏。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的实施,不仅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产过程中保障设备稳定、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因此,每
一位工作者都必须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防静电操作规程,保证设备的安
全性、稳定性,促进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防静电安全技术标准规范_134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4 进入储罐的油品流速的要求: 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 当注入口浸没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不应
大于7m/s。 液体石油产品中含水量在0.5%~5%时,进罐
流速不得超过1m/s。
2.9 管线吹扫清洗作业时的要求: 蒸汽吹扫清洗轻质油品管线前,先用惰性气
体或水(流速限制在以下1m/s)扫线,再 用蒸汽吹扫。 采用蒸汽进行吹扫和清洗时,受蒸汽喷洗的 管线、导电物体均应与储罐或设施进行接 地连接。蒸汽胶管必须是防静电材质,蒸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0 已做阴极保护的埋地管线、油罐及其 他设施,应采用绝缘法兰或其他绝缘措施 的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栈台应设专用槽车静电接地线,静电接地线
与槽车的连接应按下列要求: ——接地连接工作应在打开盖之前完成。 ——连接应紧密可靠,不准采用缠绕连接。 ——静电接地线与槽车连接点距槽车口应大
于1.5m。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2 液体石油产品调合作业时的要求: 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液体石油产品
调和。 丙A类液体石油产品用压缩空气调和时,必
须控制风压不大于0.343MPa,调和温度应 控制在低于该油品闪点2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3 液体石油产品储罐内壁使用抗静电性防 腐涂料的要求: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防静电操作规范

防静电操作规范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会签/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_________________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引言 (3)1.目的 (4)2.适用范围 (4)3.参考标准 (4)4.术语 (4)5.操作要求5.1采购部门 (5)5.2质检部门 (5)5.3仓库 (6)5.4设备 (7)5.5车间5.5.1焊接组 (8)5.5.2装配组 (9)5.5.3调试组 (9)5.6运输 (10)结束语 (11)引言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如接触、磨擦、冲流等等。
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移→偶电层形成→电荷分离。
基本物理特性为:吸引或排斥,与大地有电位差,会产生放电电流。
这三种特性对电子元件有以下几种影响:1. 静电吸附灰尘,降低元件绝缘电阻(缩短寿命)。
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空气中的浮游的尘粒会吸附到硅片等元器件上,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存储空间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对操作人员及工件、器具也应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2. 静电放电破坏,使元件受损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静电放电引起的元件击穿损害是电子工业最普遍、最严重的静电危害,它分硬击穿和软击穿。
硬击穿是一次性造成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软击穿则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
3. 静电放电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使元件受伤(潜在损伤)。
静电敏感元件和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传递和储放,必须使用防静电料箱、元件盒、周转箱、周转托盘等,以防止静电积累造成的危害。
作为成品进行包装时必须采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袋、包装盒、筐等,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静电损害。
4.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不仅幅度很大(达几百伏/米)而且频谱极宽(从几十兆到几千兆),对电子产品造成干扰甚至损坏(电磁干扰)。
5.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源,但产生静电并非危害所在,危害在于静电积累及由此产生的静电电荷放电。
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规范1.1. 防静电知识培训要求及各类人员职责:有可能进入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或有可能接触静电敏感器件的人员都应接受防静电知识培训,这既是对每位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静电危害的根本方法还有一种方法。
1.1.1.所有新员工在接受入职培训时必须接受ESD知识培训。
课程包括至少2小时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本规范内容的简要说明。
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ESD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1.2.所有在职工人和esd委员、pe部、测试部、生产部的职员和相关人员必须每年接受不少于2小时的esd知识再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介绍esd的新技术,新规范等。
1.1.3. 在静电敏感区域工作的生产人员和直接或间接接触静电敏感设备(包括静电感应)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和防静电工艺规程操作要求的培训,这是在职评估的必要内容之一。
考试不合格的,不得安排在有防静电要求的岗位工作。
1.1.4.工艺人员必须接受并通过esd较为专业知识培训,掌握电子工业产品的防静电工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指导生产作业人员落实防静电措施,并对他们进行静电防护日常教育。
1.1.5. 质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并通过ESD专业知识培训,熟悉各种ESSD的静电敏感性和防护知识,监督防静电工艺规程的实施,并对防静电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1.1.6.采购部和市场部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培训,熟悉essd的品种、型号、标志方法和静电防护常识,严格遵守物料或产品在采购和运输过程中静电防护的规范。
1.1.7.1.1.8.仓储,转运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培训,懂得在储存和转运过程中防护essd静电器件及相关的存放操作要求。
检验和试验人员(包括外购件的进货检验和试验人员、产品检验人员)必须接受更多的ESD专业知识培训,掌握ESSD的检测知识和防静电装置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设计技术文件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防静电安全技 术规范的定义: 为预防静电引 发的事故,对 设备、设施、 场所等进行防 静电设计和管 理的技术标准。
防静电安全技 术规范的作用: 确保人员安全, 预防静电事故,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设备损坏。
1987年,中国首 次发布防静电安全 技术规范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定义:指具有防静电性能的包装材料,能够有效抑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分类:根据防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防静电包装材料。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应用范围:适用于电子、半导体、光学仪器等需要防静电的产品的包装和运 输。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特点:具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绝缘性、耐腐蚀性等特点,能够有效保护产 品免受静电损坏。
新型防静电材料研发:研究具有优异防静电性能的新型材料,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
静电消除技术的改进:优化现有静电消除技术,提高消除效果,降低静电对生产过程的 影响。
防静电安全标准更新:根据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更新和完善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提 高安全标准。
汇报人: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根据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制 定具体的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的培训,确保 员工了解并掌握规范要求。
建立防静电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防静电安全管理体 系,包括防静电设备管理、防静电检测与评估等。
防静电工作服:采用防静电织物制作,具有防止静电积聚的作用,是从事静电敏感场所作业人员的必备防护用品。 防静电鞋:具有导电性能,能够将人体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静电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QSY1431-2011《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油气
3 防静电技术要求
3.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3.2.9 管线吹扫清洗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蒸汽吹扫清洗轻质油品管线前,要先用惰性气体或水(流速限制在 1m/s以下)扫线后,再用蒸汽吹洗; (2)采用蒸汽进行吹扫和清洗时,受蒸汽喷洗的管线、导电物体均需与储 罐或设施进行接地连接。蒸汽胶管必须是防静电材质,蒸汽管线前端金属 头必须良好接地。
某石化(1996年“1.6”):吹扫LPG
1996年1月6日,某石化公司液化气发生泄漏,在用蒸汽吹扫地下的 液化气残液时发生闪燃。
他们错在哪里?
●使用非防静电胶管。 ●胶管带电,与地面放电引燃泄漏的液化气。
Q/SY1431-2011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防静电技术要求 3.1 基本要求 3.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3.3 石油化工粉体防静电技术要求 3.4 搅拌、混合防静电要求 3.5 液体采样、检尺、测温的防静电要求 3.6 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 3.7 静电接地
3 防静电技术要求
3.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3.2.3液体石油产品储罐内壁应使用抗静电性防腐涂料,涂料的体电阻率应 低于108Ω·m(面电阻率应低于109Ω)。 3.2.4 进入储罐的油品流速: 对于电导率低于50pS/m的液体石油产品,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 应大于1m/s;当注入口浸没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不应大于7m/s。如果 采用油品管道静电消除器、防静电剂等其它有效防静电措施,可不受上述 限制。液体石油产品中含水量在0.5%~5%范围时,进罐流速不得超过1m/s。
3 防静电技术要求
3.1基本要求
3.1.1工艺设施中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和措施: (1)尽量减少可燃液体、粉体、粉尘等流动时静电的产生; (2)防止可燃液体中加入水分和气体; (3)设法导出或中和产生的静电荷,使其不能积聚; (4)防止高能量的静电放电; (5)防止爆炸气体混合物的形成。
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规范1.1. 各类人员的防静电知识培训要求及职责:有可能进入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或有可能接触静电敏感器件的人员都应接受防静电知识培训,这既是对每位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静电危害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之一。
1.1.1. 所有新员工在接受入厂培训时,必须接受ESD知识的培训。
课程包括至少2小时的理论知识培训和简要讲解本规范内容。
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ESD的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
1.1.2. 所有在职工人和ESD委员、PE部、测试部、生产部的职员和相关人员必须每年接受不少于2小时的ESD知识再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介绍ESD的新技术,新规范等。
1.1.3. 在静电敏感区域内工作的生产人员及与静电敏感器件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包括静电感应)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和防静电工艺规程操作要求的培训,作为上岗考核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安排在有防静电要求的岗位工作。
1.1.4. 工艺人员必须接受并通过ESD较为专业知识培训,掌握电子工业产品的防静电工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指导生产作业人员落实防静电措施,并对他们进行静电防护日常教育。
1.1.5. 品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并通过ESD较为专业知识培训,熟悉各类ESSD的静电敏感性能及其防护知识,监督防静电工艺规程的贯彻执行,评估防静电工程实施效果。
1.1.6. 采购部和市场部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培训,熟悉ESSD的品种、型号、标志方法和静电防护常识,严格遵守物料或产品在采购和运输过程中静电防护的规范。
1.1.7. 仓储,转运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培训,懂得在储存和转运过程中防护ESSD静电器件及相关的存放操作要求。
1.1.8. 检验和试验人员(包括外购件入厂检验试验和产品检验人员)必须接受较为ESD专业知识培训,熟练掌握ESSD的检测知识和防静电器件的检测方法,严格按设计技术文件要求和工艺规程进行检验和试验。
1.1.9. 设备部负责防静电接地和布生产线的人员,应接受较为专业的ESD知识培训,熟悉防静电接地系统要求,掌握地桩、地线、及其它防静电设施的敷设或安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 储罐装入石油产品时的要求: a) 严禁从储罐上部注入。 b) 罐内必须进行充分脱水,方可进料。 c) 在储罐变更注入油品时,必须进行置换、清洗,并 测定空气中的油气浓度,符合安全规定范围。
.
7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注:若容器内设有专用量槽时,则按液体.容积小于1×10 m3取值
11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6 在进行轻质液体石油产品装卸作业过程中,不得进 行有可能产生静电引燃火花的现场试验或测试。
2.7 储罐内禁止存在任何未接地的浮动物。
.
12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1.2 对易发生静电事故的爆炸危险场所,应考虑:
a) 配备能可靠发出报警并同时联动的自动检测控制仪表 装置,如可燃气体自动报警、通风系统、静电接地自 动闭锁机构等。
b)配置消防器材或设施。 c)设置紧急联络通讯设施。 d)采取通风等措施,减少可燃气体的积聚。
.
5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2.8 储罐清洗作业时的要求:
a) 作业前,必须把引入储罐的空气、水及蒸汽管线的 喷嘴等金属部件做可靠电气连接并接地。
b) 风管、蒸汽胶管应采用能导出静电的材质,严禁使 用绝缘管。
c) 当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10%时,严禁使用压缩空气、 喷射蒸汽及高压水枪进行清洗作业。
d) 使用液体喷洗储罐可其他容器时,压力不得大于 0.98MPa。
e) 严禁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对设备、器具进行 吹扫和清洗。
.
13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9 管线吹扫清洗作业时的要求: a) 蒸汽吹扫清洗轻质油品管线前,先用惰性气体或水 (流速限制在以下1m/s)扫线,再用蒸汽吹扫。 b) 采用蒸汽进行吹扫和清洗时,受蒸汽喷洗的管线、 导电物体均应与储罐或设施进行接地连接。蒸汽胶 管必须是防静电材质,蒸汽管线前端金属头必须接 地良好。
.
9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4 进入储罐的油品流速的要求: a) 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 b) 当注入口浸没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不应大于 7m/s。 c) 液体石油产品中含水量在0.5%~5%时,进罐流速不 得超过1m/s。
.
1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
14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0 已做阴极保护的埋地管线、油罐及其他设施,应 采用绝缘法兰或其他绝缘措施的要求:
绝缘法兰的电阻在1×105Ω~ 1×108Ω内。
.
15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a) 装卸油前,应检查槽车内部,不应有未接地的漂浮 物。 b) 铁路槽车装油时,鹤管应放入到罐的底部。鹤管出 口与槽车的底部距离不应大于200mm。 c) 铁路槽车装油速度宜满足: vD≤0.8 式中:v—油品流速(m/s),D—鹤管直径(m)。 大鹤管装车出口流速可按上式计算,但不应大于 5m/s d) 装油完毕后,应静置不.少于2min后,再进行提取鹤 16
.
3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1.1 工艺设施中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和措施:
a) 尽量减少可燃液体、粉体、粉尘等流动时静电的产生。
b)防止可燃液体中加入水分和气体。 c)设法导出或中和产生的静电荷,使其不能积聚。 d)防止高能量的静电放电。 e)防止爆炸气体混合物的形成。
.
4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
17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i) 栈台应设专用槽车静电接地线,静电接地线与槽车 的连接应按下列要求: ——接地连接工作应在打开盖之前完成。 ——连接应紧密可靠,不准采用缠绕连接。 ——静电接地线与槽车连接点距槽车口应大于1.5m。 ——在达到静置时间,且关上盖后方可拆除连线。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Q/SY 1431—2011
.
1
内容
一、范围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3. 石油化工粉体防静电技术要求 4. 搅拌、混合防静电要求 5. 液体采样、检尺、测温防静电要求
三、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
四、静电接地
.
2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所属企业的生产装置、储罐区、站台、码头 等设备、设施的静电防护。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5 储罐在装卸液体石油产品作业后,静置时间的要求
(单位为分钟):
液体电导
液体容积,m3
率,S/m <10 10~50 50~5000 ≥5000
> 1×10-8
1
1
1
2
10-12~10-8
2
3
20
30
10-14~10-12
4
5
60
120
<10-14
10
15
120
24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e) 铁路槽车未经清洗不应换装油品。 f) 在装卸油作业过程中,不准进行与装卸油无关的可能产
生静电危害的其他作业。 g) 装卸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作业前
应泄放人体静电。 h) 装卸人员不应在装卸现场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
2.2 液体石油产品调合作业时的要求: a) 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液体石油产品调和。 b) 丙A类液体石油产品用压缩空气调和时,必须控制风 压不大于0.343MPa,调和温度应控制在低于该油品 闪点20℃。
.
8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3 液体石油产品储罐内壁使用抗静电性防腐涂料的要 求: 涂料的体电阻率应低于1×108Ω·m (面电阻率应低于1×109Ω)
1.3 生产工艺设施,应在满足操作及使用条件的 前提下,充分考虑到由于误操作或故障、检修等 原因导致静电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应采取消除 或减少这些因素产生的本质安全或安全防护技术 手段。
1.4 易发生静电危害的设备,其必要的安全防护、 安全检测、接地与跨接、保险装置及信号系统等, 应齐全、有效。
.
18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