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安全技术标准规范_1340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一、引言静电是指由于电荷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电荷积累现象。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环境中,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电击等安全隐患,因此静电防护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电防护管理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二、静电防护管理的目标静电防护管理的目标是减少静电积聚和释放,降低静电引发的风险。
通过制定合适的措施和程序,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并保护员工和设备免受静电危害。
三、静电防护管理的责任1. 管理层责任管理层应确保静电防护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他们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静电防护管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员工责任员工应遵守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接受相关培训,并积极参与静电防护措施的实施。
他们应及时报告静电防护设备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四、静电防护管理的措施1. 静电地接静电地接是将静电荷从人体或物体导入地面的过程。
在工作场所中,应设置足够数量的静电地接装置,如静电地带、静电地线等,以确保有效的静电地接。
2. 防静电服装防静电服装可以减少静电的积聚和释放。
员工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环境中,应穿戴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服装,如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3.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可以快速中和静电荷,减少静电的积聚。
在易产生静电的设备或工作区域中,应安装适当数量的静电消除器,以确保静电的及时消除。
4. 静电接地静电接地是将静电荷导入地面的过程。
在工作场所中,应确保设备和工作台等导电物体的有效接地。
定期检查和测试接地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5. 静电敏感区域的标识静电敏感区域是指易受静电影响的区域,如易燃物储存区、化学品实验室等。
应在静电敏感区域的入口处设置标识,提醒员工注意静电防护措施,并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
6. 静电防护培训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培训是确保静电防护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基本知识、防静电措施的操作方法、静电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五、静电防护管理的评估和改进1. 定期评估管理层应定期评估静电防护管理的有效性,并记录评估结果。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一、引言静电是在物体表面或物体之间产生的电荷积累。
静电的存在可能导致火灾、爆炸、设备故障等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制定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油库、喷涂车间等。
三、定义1. 静电:在物体表面或物体之间产生的电荷积累。
2. 静电防护:通过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静电的产生和积累,以防止静电引起的危险。
3. 静电接地:将物体与地面之间建立良好的导电连接,以便将静电释放到地面。
4. 防静电设备:用于减少或消除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的设备,包括静电导电地板、静电防护服、静电导电鞋等。
四、静电防护管理要求1. 静电防护评估在工作场所中,应进行静电防护评估,确定可能产生静电的区域和设备,并评估静电对安全的潜在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静电防护措施。
2. 设备和设施2.1 静电导电地板在易产生静电的区域,应铺设静电导电地板。
地板的导电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地板上不得有绝缘材料,如塑料垫、胶垫等。
2.2 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系统应与静电导电地板相连,确保静电能够有效地释放到地面。
接地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3 防静电设备根据工作场所的需要,配备适当的防静电设备,包括静电导电服装、静电导电鞋等。
防静电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 静电防护操作3.1 静电防护培训对从事易产生静电的工作人员进行静电防护培训,包括静电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等。
培训内容应定期更新,并记录培训情况。
3.2 静电防护操作规程制定静电防护操作规程,明确静电防护措施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步骤。
操作规程应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
3.3 静电防护检查定期进行静电防护检查,包括静电接地系统的检查、防静电设备的检查等。
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并记录检查情况。
3.4 静电防护记录建立静电防护记录,包括静电防护评估记录、培训记录、操作规程记录、检查记录等。
防静电操作规范

《防静电工作服》
SJ/T 10533-94
《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SJ/T 10630-1995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ANSI / ESD STM3.1-2000 《静电放电敏感产品防护用标准:离子发生器》
ANSI / ESD S20.20-1999 《建立一个静电放电控制方案—保护电气和电子零件,装置和设备》
4.2 防静电等级的划分:
根据该项标准的规定,所要求的 ESD 控制大纲一般只包含对 I 和 II 级敏感产品的防护。现按照
元器件静电敏感度和生产线实际情况如下:
4 .2.1 高静电敏感器件如:LED、较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静电敏感度相对较高, 凡是含这些器件的
半成品生产线要求均定为 I 级;
4 .2.2 4 .2.3
受控状态
防静电操作规范
文件执行标准:
上海广茂达光艺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11 年 4 月 1 日
编制 汪亮 审核
批准
文件号
版本
页码
防静电操作规范
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更改记录
更 改条款
更改人
批准人
更改日期
文件号
Hale Waihona Puke 版本页码防静电操作规范
2
一 纲 要:
1.1 目的:
为避免静电敏感元器件在生产、运输、储存、检测等过程中受到静电释放的影响,从而产生的
5.2 老化区的静电防护 1)工作区设防静电警告标志,工作区内老化架应铺设防静电垫,并按要求接地,如临时增 加的区域无防静电垫至少需铺设防静电汽泡袋。 2)工作区内的工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工作鞋,配戴无绳防静电腕带,并在 上岗前检测腕带是否合格,中涂离岗或工作超过三小时需从新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 由生命部监督执行。 3)灯具如有接地线,必须接地。 4)老化区域的灰尘需严格控制,如灰尘严重,半成品灯具老化时不可放置于最上层。 5)不可带电操作,在接好线后应先用万用表测试后方可上电。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一、引言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的现象,它的存在可能引发电火花、火灾、爆炸等危险。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和实施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与静电有关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电子制造厂等。
三、静电防护管理要求1. 静电防护区域划分根据静电危险程度,将工作场所划分为不同的静电防护区域,并在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识,提醒人员进入该区域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静电防护设施(1) 接地系统所有与静电相关的设备和容器都应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确保静电能够有效地释放到地面。
(2) 防静电地板静电防护区域内的地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以减少静电的积聚和释放。
(3) 防静电工具在静电防护区域内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应具备防静电功能,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传导。
(4) 防静电服装工作人员在静电防护区域内应穿戴防静电服装,包括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面罩等,以减少静电的积聚和放电。
3. 静电防护操作要求(1) 静电接地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将静电导电物体与接地设施相连,确保静电能够及时地释放。
(2) 静电耗散在处理易燃易爆物品时,应采取静电耗散措施,如使用静电消除器、静电导电涂层等,以降低静电积聚的风险。
(3) 静电防护检测定期对静电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有效性。
(4) 静电防护培训对从事与静电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静电防护培训,提高其对静电危险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四、静电防护管理责任1. 静电防护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静电防护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静电防护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
2. 静电防护管理人员静电防护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静电防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组织静电防护培训等工作。
3. 员工责任所有员工都应遵守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正确使用静电防护设施和工具,及时报告静电相关的异常情况,并积极参与静电防护培训。
五、静电防护管理措施评估定期对静电防护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静电防护设施的完整性、操作人员的遵守情况、静电防护培训的有效性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防静电管理方案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1.11 防静电辅料电阻测试记录表品质部6个月抽测6个月12 防静电鞋鞋套测试记录表生产部每天6个月13 厂房接地电阻测试纪录表设备部1个月抽测一年14 工作台地线接地电阻测试纪录表品质部3个月抽测1个月15 防静电椅子电阻测试记录表品质部6个月抽测6个月11附录a附录1:《ESDS元器件分类》I级:(0V ~ 1999V)序号元器件类别条件及说明1 微波器件包括肖特基二极管,点接触二极管,频率大于1GHz的二极管2 分立MOS场效应管包括VWOS及VDMOS等等3 表面声波(SAW)器件4 结型场效应管5 电荷耦合器件6 精密稳压二极管7 运算放大器包括双极型工艺及MOS工艺8 超高速集成电路包括ECL、HCMOS、FAST等工艺9 其他集成电路包括CMOS、PMOS、NMOS、TTL等10 薄膜电阻器11 混合电路使用I级静电敏感元器件组装的混合电路12 可控硅T A=100℃TO≤0.175AII级:(2000V ~ 3999V)序号元器件类别条件及说明1 分立MOS场效应管包括VMOS、VDMOS等2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3 运算放大器包括双极工艺和MOS工艺4 超高速集成电路5 其他集成电路包括CMOS、PMOS、NMOS、TTL等6 精密电阻网络包括ECL、HCMOS、FAST等工艺7 混合电路使用II级静电敏感元器件组装的混合电路8 低功率双极工艺晶体管P T<100mW, I C<100mA附录2:《防静电地板表面电阻/系统电阻测试方法》1.按下图确定防静电地板测试点每一个方格均代表一块地板,测试用的电极一个放在中间的地板上,另外一个电极依次放在此地板相对角的四块地板上面,测量其表面电阻值。
2.随机抽样测试点不少于20个区域,按下图所示,每点测量地板4点表面电阻值,并记录数据3.随机抽样测试点不少于5个区域,按下图所示测量地板系统电阻,并记录数据附录3:《防静电台垫/地垫电阻测试方法》1.按下图所示,每张台垫/地垫测量2组表面电阻值,并记录数据2.按下图所示,每张台垫/地垫测量2组对地电阻值,并记录数据附录4:《防静电容器电阻测试方法》1.按下图所示,测量容器表面电阻值,并记录数据2.按下图所示,测量容器体积电阻值,并记录数据附录5:《防静电运输工具/存放架测试方法》1.按下图所示,测量运转车/存放架电阻值,并记录数据附录6:《防静电工衣表面电阻测试方法》1.将防静电工衣平坦展开放置在光滑的绝缘电阻大于1E12欧姆的平板表面上2.测试用两电极应顺着导电丝放置3.按上图所示,测量3个测试点:同片测试(裤腰以上一点对裤腰以下一点);袖对腰下部位测试(袖对裤腰以下一点)(对于连体服,用袖对脚测试取代袖对腰测试);袖对袖测试。
防静电作业规范

一.目的:避免因靜電破壞導致品質劣化或功能喪失,確保贵公司所生產各
項產品之可靠度,使生產作業有適當的處理程序及遵循依據。
二.適用範圍:適用於進料檢驗、倉儲、備用、加工、半成品檢驗、維修、
測試裝配、包裝、RMA等區域。
三.參考資料:防靜電作業程序
四.定義:
靜電放電(ESD):由不同靜電電位的物體因直接接觸或因靜電場的
感應而導致物體間電荷的移動。
靜電放電的快速電荷移動會產生很
大的瞬間電流、強的電場和電磁輻射等,它們如通過或接近電子零
件時、便會加以破壞。
五.配合單位及職責:生產本部
六.作業程序:
6-1.使用時機:
6-1-1所有在工作現場座位上的作業人員都要戴防靜電手環 (或防靜電手套)。
6-1-2用手接觸產品與零件時,皆須戴防靜電手環或防靜電手套。
6-1-3防靜電手環與接地線之連接如下圖:。
防静电技术要求.

防静电技术要求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研制生产全过程中,对静电放电危害的防护技术基本要求,静电敏感器件的采购、检测、储存、运输、装配过程中的防静电操作要求,对防静电工作区的管理以及人员教育培训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研制、生产、维修电子设备的部门及采购、储运、检测电子元器件,也适用于其它任何涉及静电敏感元器件的部门。
1术语1.1静电: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
1.2静电放电: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
英文缩写ESD。
1.3静电敏感度: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值。
静电放电敏感(的)英文缩写ESDS。
1.4静电敏感器件:(承受静电放电电压较低的器件)对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
1.5泄放:将静电荷安全传导到地。
1.6中和:利用导性电荷(异性离子)使静电消失。
1.7静电导体:表面电阻率在105~108Ω范围内的物体。
1.8接地:电气连接到能提供或接受大量电荷物体上。
(如大地、舰船或运载工具金属外壳。
)接地连接点英文缩写:EBP。
1.9防静电工作区:用各种防静电设施、器件及明确区域的界限形成的工作场地。
(用必要的防静电防护材料和设备建立和装备起来有明显标志的区域能防护静电损害。
)英文缩写:EPA。
1.10静电放电保护材料具备以下特征:1.10.1防止产生摩擦起电。
1.10.2免受静电场的影响。
1.10.3防止与带电人体或带电物体接触而产生直接放电。
1.11静电放电损伤:由静电放电造成的电子元器件性能退化或功能失效。
1.12静电耗散材料:其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105~1012Ω或体积电阻104~1011Ω的材料。
2静电放电造成电子元器件失效及对静电放电敏感性分类2.1 静电放电造成电子元器件失效:静电放电对电子元器件的损伤可造成功能失效和损伤。
失效的主要机理有:a 热二次击穿b 金属镀层融熔c 介质击穿d 气弧放电e 表面击穿f 体击穿2.2电子元器件易遭受静电放电损伤的敏感结构见附录A(参考件)附录 A对ESD敏感的元器件组成部分2.3静电放电敏感器件的分类:按敏感度电压被分级为:1级:损坏敏感的放电电压从0V ~1999V 。
防静电安全技术标准规范_134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2 汽车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设施是否符合规定,放
掉罐内垫水可存水,清除罐内杂物,尤其 是未接地的浮动物。 装卸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 鞋,作业前应泄放人体静电。 装卸人员不应在装卸现场穿脱衣服、帽子或
120
15
120
240
注:若容器内设有专用量槽时,则按液体容积小于1×10 m3取值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6 在进行轻质液体石油产品装卸作业过程 中,不得进行有可能产生静电引燃火花的 现场试验或测试。
2.7 储罐内禁止存在任何未接地的浮动物。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3.2 在爆炸危险场所禁止穿脱衣服、鞋靴和安全帽,禁止 梳头。
3.3 橡胶雨衣和高筒雨鞋除雨天和在积水场所进行作业时 可穿着外,均不得在爆炸危险场所穿用。
3.4 泵房的门外、油罐的上罐扶梯入口、油罐采样口处、 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及悬梯口处、装置区入 口处、装置区采样口处、码头入口处、加油站卸油口处等 危险作业场所应设置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2 液体石油产品调合作业时的要求: 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液体石油产品
调和。 丙A类液体石油产品用压缩空气调和时,必
须控制风压不大于0.343MPa,调和温度应 控制在低于该油品闪点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4 进入储罐的油品流速的要求: 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 当注入口浸没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不应
大于7m/s。 液体石油产品中含水量在0.5%~5%时,进罐
流速不得超过1m/s。
2.9 管线吹扫清洗作业时的要求: 蒸汽吹扫清洗轻质油品管线前,先用惰性气
体或水(流速限制在以下1m/s)扫线,再 用蒸汽吹扫。 采用蒸汽进行吹扫和清洗时,受蒸汽喷洗的 管线、导电物体均应与储罐或设施进行接 地连接。蒸汽胶管必须是防静电材质,蒸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0 已做阴极保护的埋地管线、油罐及其 他设施,应采用绝缘法兰或其他绝缘措施 的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栈台应设专用槽车静电接地线,静电接地线
与槽车的连接应按下列要求: ——接地连接工作应在打开盖之前完成。 ——连接应紧密可靠,不准采用缠绕连接。 ——静电接地线与槽车连接点距槽车口应大
于1.5m。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2 液体石油产品调合作业时的要求: 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液体石油产品
调和。 丙A类液体石油产品用压缩空气调和时,必
须控制风压不大于0.343MPa,调和温度应 控制在低于该油品闪点2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3 液体石油产品储罐内壁使用抗静电性防 腐涂料的要求: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5 储罐在装卸液体石油产品作业后,静置 液时体电间导的要求(单位液为体分容钟积,)m:3
率,S/m <10 10~50 50~5000 ≥5000
> 1×10-8
1
1
1
2
10-12~10-8
2
10-14~10-
4
12
<10-14
10
3
20
30
5
60
1.4 易发生静电危害的设备,其必要的安全 防护、安全检测、接地与跨接、保险装置 及信号系统等,应齐全、有效。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 储罐装入石油产品时的要求:
严禁从储罐上部注入。
罐内必须进行充分脱水,方可进料。
在储罐变更注入油品时,必须进行置换、清 洗,并测定空气中的油气浓度,符合安全 规定范围。
2.8 储罐清洗作业时的要求: 作业前,必须把引入储罐的空气、水及蒸汽
管线的喷嘴等金属部件做可靠电气连接并 接地。 风管、蒸汽胶管应采用能导出静电的材质, 严禁使用绝缘管。 当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10%时,严禁使用 压缩空气、喷射蒸汽及高压水枪进行清洗 作业。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绝缘法兰的电阻在1×105Ω~ 1×108Ω内。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装卸油前,应检查槽车内部,不应有未接地
的漂浮物。 铁路槽车装油时,鹤管应放入到罐的底部。
鹤管出口与槽车的底部距离不应大于 200mm。 铁路槽车装油速度宜满足: vD≤0.8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铁路槽车未经清洗不应换装油品。 在装卸油作业过程中,不准进行与装卸油无
关的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其他作业。 装卸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
鞋,作业前应泄放人体静电。 装卸人员不应在装卸现场穿脱衣服、帽子或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防静电安全技术标准规 范
内容
一、范围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石油化工粉体防静电技术要求 搅拌、混合防静电要求 液体采样、检尺、测温防静电要求 三、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所属企业的生产装置、储罐区、站台、码头 等设备、设施的静电防护。
120
15
120
240
注:若容器内设有专用量槽时,则按液体容积小于1×10 m3取值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6 在进行轻质液体石油产品装卸作业过程 中,不得进行有可能产生静电引燃火花的 现场试验或测试。
2.7 储罐内禁止存在任何未接地的浮动物。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1.1 工艺设施中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和措施: 尽量减少可燃液体、粉体、粉尘等流动时静
电的产生。 防止可燃液体中加入水分和气体。 设法导出或中和产生的静电荷,使其不能积
聚。 防止高能量的静电放电。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1.2 对易发生静电事故的爆炸危险场所,应 考虑:
100Ω的导电橡胶拖地带,禁止使用金属 拖地链。 采用底部进油的汽车罐车,其进口处应设置 倒流板。 罐车未经清洗不应换装油品。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2 汽车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设施是否符合规定,放
掉罐内垫水可存水,清除罐内杂物,尤其 是未接地的浮动物。 装卸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 鞋,作业前应泄放人体静电。 装卸人员不应在装卸现场穿脱衣服、帽子或
配备能可靠发出报警并同时联动的自动检测 控制仪表装置,如可燃气体自动报警、通风 系统、静电接地自动闭锁机构等。
配置消防器材或设施。 设置紧急联络通讯设施。 采取通风等措施,减少可燃气体的积聚。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1.3 生产工艺设施,应在满足操作及使用条 件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由于误操作或故 障、检修等原因导致静电事故发生的各种 因素,应采取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产生的 本质安全或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2.12 汽车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装卸油前,应检查罐车内部,不应有未接地
的漂浮物。 汽车罐(槽)在进行装卸作业之前,必须将
车体接地。 采用顶部装油时,鹤管应放入到罐的底部。
鹤管出口与槽车的底部距离不应大于 200mm。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2 汽车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用于运输油品的汽车罐车需使用不大于